城市园林公墓环境建设及其生态旅游价值.doc_第1页
城市园林公墓环境建设及其生态旅游价值.doc_第2页
城市园林公墓环境建设及其生态旅游价值.doc_第3页
城市园林公墓环境建设及其生态旅游价值.doc_第4页
城市园林公墓环境建设及其生态旅游价值.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园林公墓环境建设及其生态旅游价值杨宝祥(河北 石家庄050081)摘要:城市园林公墓是以殡葬功能为主要用途的特殊公园,是城市生态园林的特殊组成部分, 与生态旅游业密切相关。从城市园林公墓有利于保护现有旅游景观,创造新的旅游景观,保护城市生物的多样性,说明了城市园林公墓的生态旅游意义。着重从园林公墓生态建设和文态建设两个主要方面阐明了城市园林公墓的环境建设以及生态旅游价值。关键词:公墓;生态;文态;旅游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自古至今,中国人通过祭祀、清明扫墓等活动祭祀祖先、缅怀故人,以表达对逝者的纪念之情。特别是清明前后,人们到先人的墓前祭扫,在缅怀故人的同时,享受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使这种殡葬活动成为一种旅游行为。在我国的殡葬改革中,城市园林公墓已成为城市居民处置骨灰的主要选择之一。城市园林公墓是以殡葬功能为主要用途的特殊公园,是城市生态园林的特殊组成部分, 与生态旅游业密切相关。在倡导生态旅游的今天,建设城市园林公墓, 发展以纪念逝者为主题的公墓旅游,既节约了殡葬用地,又能开辟新的风景区及旅游景点,在重塑城市的绿色氛围的同时,推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1城市园林公墓的生态旅游意义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旅游业,它注重与自然的和谐,旨在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城市园林公墓的生态建设,满足了生态旅游发展的这种需要。1.1城市园林公墓有利于保护现有旅游景观由于受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影响,在土葬区,不少人选择环境优美的地方安葬,而这些地区往往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另外,我国每年有300万人实行火葬,城市园林公墓是利用城市近郊的荒山荒地建立的安葬和安放骨灰的殡葬园区,我们完全可以把园林公墓建设成为城市的近郊花园和旅游区。1.2城市园林公墓有利于创造新的旅游景观生态园林是当代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 它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城市环境为指导思想,主张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让多种生物有机组合成一个和谐、有序而稳定的人工群落。城市生态园林公墓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的完整性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劣。目前我国城市人口过密,人均绿地占有量较小。我国城市旅游休闲景点较为单一,使得广大市民难以找到周末度假休闲的境地。我国部分城市周围存在既不宜耕作、又不宜大型建筑开发的荒山陡坡,将这些生态条件恶劣、难以利用的区域纳入城市公墓规划之中,建设成为宜人而又别致的园林公墓,使这些荒山秃岭变为游人休闲娱乐向往的生态园林,既达到缅怀先人的目的,又保护了城市生态环境,增加了市民娱乐的空间。1.3城市园林公墓有利于保护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城市是包括自然和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是城市生存的基本前提条件。生态园林公墓的建设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使现代市民重新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2城市园林公墓的生态建设园林公墓的生态建设是我国殡葬改革和国土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入土为安”传统殡葬文化的正确导向,对节约土地、荒山的生态修复、开辟新的人文景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园林公墓体现的生态精神,正是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2.1合理配置城市园林公墓的绿化树种合理配置城市公墓绿化树种,既是生态园林的基本要求,又能满足生者对死者寄予的缅怀心理。作为城市生态园林的特殊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园林公墓在选择树种进行配置时不仅要遵循生态经济效益、地理气候、美化城市景观等原则,更重要的是要能表达生者对先辈的深深缅怀之情的特殊心理需求。从总体上看公墓园林树种应以常绿的松、柏科树种为基调。这些树种树形优美、四季常青、高大挺拔,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象征永恒和万古长青,寄托了亡者生前的夙愿及生者对死者的怀恋和哀悼。公墓成组种植松柏类观赏常绿树木,可造就墓园庄严、肃穆的气氛,也能体现出人类精神的不死。根据不同季节、特殊地形、气候适当配置一些藤本植物和其他开花植物,可以给扫墓者及游客提供一个阴凉舒适的环境,另外还可种植一些果树以便在不同季节结出累累硕果,以此象征丰收吉祥,既可促进生态经济效益,美化净化环境,又与扫墓者及游客的心理相吻合,以改变公墓园林区以往一片寂寞凄凉和伤感的情调。2.2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提供生态旅游环境植物群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组合体,它构成的自然空间和环境能提供休憩、观赏等生活需求,观赏型、环保型、知识型、文化环境型、文化娱乐型等植物群落都可成为较好的旅游环境资源。人工植物群落,就是模拟自然的多层次生态群落。公墓大多是利用荒山瘠地建立的,更应充分利用植物建立人工群落。按生态学原理,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特性组成垂直型混交或梯度型混交形式,采取多层次(上层、中层、下层、地被)种植法,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有效地调节植物的生态关系,提高植物群落单位叶面积系数,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更大限度地强化生态效益,起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小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综合作用,达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改善生活环境质量。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能以丰富多彩的形象显示出园林生态文化赋予大众的生态美学、环境心理和生理感受的理念。园林的生态效益主要是通过一定量的绿色植物达到的,绿化的量要从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和叶面积系数三方面来考虑,园林公墓要按照植物生态与造景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复层结构的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达到乔、灌、草相结合,阳生与阴生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运用生态原理创造的人工群落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其景观效果的稳定,具有较强的生态性、抵御性、保存性、观赏性、多样性,而且还具有节约工程投资和养护费用的经济性。2.3大力推广“绿色安葬”公墓,促进可持续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目前最适合国情的“树葬公墓”和“草坪公墓”是一类较好的绿色安葬公墓。骨灰埋入土中,生者为死者种树、植草坪,树前或草坪上置一小型卧碑以作纪念,这既符合我国丧葬文化中“入土为安”的传统,又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生如客,死如归”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还可以绿化荒山,改善生态,造一派人文景观。将树葬公墓和草坪公墓建设成为真正的森林公园,可实现城市园林公墓旅游业的持续发展。3文态建设是发展城市园林公墓生态旅游的必要补充我们在重视生态环境的同时应与文态建设相结合,使城市公墓富有文化内涵。城市园林公墓建设之所以能够促进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是因为它有独特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既包括公墓园林合理布局、规划意义上的艺术化,绿化中植物配置的艺术化,还包括碑墓工程的艺术化。文化性则表现在城市园林公墓可以建设成旅游景点的生态文化博物馆。3.1城市园林公墓文态建设的意义园林文态与园林生态相对应,是指人文关系所创造的园林空间的表达方式,是园林蕴涵的文化内涵。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的发展印证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兴衰。因而城市公墓园林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地域文化的体现。城市公墓园林又是精神文化的寄托,应把握住中国传统的殡葬文化,在伦理和自然上做文章,反映出孝道、厚养薄葬等主题,更应符合当代殡葬改革的精神。人们到生态园区旅游,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物质,而是为了获得一种精神的信息、物质的文化。只有包含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园林才能享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园林文态建设,就是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园林的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文化气息,使之更具内在的韵味。3.2城市园林公墓的生态文化品位人们总是怀念过去、研究过去并延续着融入人类文化感情的历史文脉而继承文化,城市园林公墓除了注重传统的文化品位外,还要与历史遗迹和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将古树名木、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纳入城市公墓园林的系统规划之中,突出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从中汲取灵感,提炼主题,寓传统文化于殡葬园林。园林是多维空间,因而城市公墓的园林建设更要突破时空界限,将传统的造园理论、造景手法运用于现代园林之中,使人们在殡葬活动或欣赏园林时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或故人之情。城市园林公墓环境的设计既要尊重传统,继承文脉,又要反映时代的特征,有所创新和发展。一是生态性要求景观在功能上维护或不破坏生态平衡,在形式上应和原有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秩序性相一致;二是城市园林公墓作为特殊的感情交流场所,其景观应充满人情味并体现地方特色。殡葬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特有的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的基本状况。现代科学的进步,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为造园的革新提供了新的因素,将现代科技和材料融入园林,可展现时代的技术水平和特色。在旅游过程中,除了名山大川、秀丽的自然风光是游客的首选外,一些知名人士、革命烈士的故乡及逝后安葬的墓地也成为游客们经常游览的地方。城市园林公墓中安葬的各类人员中,不乏有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老革命,屡建奇功的战斗英雄,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在这些地方,人们往往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逝者,教育后人。因而城市园林公墓具有生态文化博物馆的功能。3.3城市生态园林公墓的艺术化城市公墓园林景观的建设,突出了园林的多样性、艺术性与特色性,提高了园林公墓文化品位,以绿色植物的生机与活力,以园林建设的诗情与画意,以树木草坪的层次与序列,创造景观的季节变化与时序美,使公墓成为绿树与鲜花、宁静与和谐交织而富于生态精神的花园,成为新的文化景观和艺术博物馆。公墓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不仅能极大地推进现代殡葬改革,也可拓展文化旅游的内涵和意义。目前,像美国的阿灵顿公墓,俄罗斯的新处女公墓,法国的拉雪兹公墓,以及我国上海的福寿园(公墓)等,都已成为当地的优秀旅游景点。中国的墓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个性的墓碑就像雕塑艺术品:碑前一本打开的汉白玉书,浓缩着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教师的一生;洁白的花圈、离鞘的警剑、闪光的金盾,展现出人民军警的英雄形象;飘扬的军旗,闪亮的军徽,述说着老革命血雨腥风的战斗历程这些都已逐渐成为进行家庭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等教育的基地。墓穴墓碑制造、安放、设计上的艺术化更能让人们体味艺术的真谛。墓碑是公墓园林特有的建筑。要提倡碑墓工程设计的多样化,这样可充分利用土地及空间,使墓区更美观和艺术化。对墓区内所有墓碑的雕刻艺术化处理,聘请不同风格的书法家、雕刻家为死者刻写墓碑及碑记,这些墓碑文字的艺术化一方面美化了园林,保存了我国灿烂的书法艺术,另一方面这些艺术化的碑体将成为生态园林公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众多的书法及文学爱好者。以墓塑景,绿化为辅,可构成公墓整体艺术景观,形成诗情画意、具有自然风景艺术的园林式效果。总之,生态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方向,而城市公墓作为现代城市和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园林公墓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只有紧紧把握这一方向,才能确保城市公墓的健康发展,并真正造福于民。参考文献1 李晓趁,常有新,陈录.关于实现真正意义的生态旅游的思考J.河北林业科技,2004(1)3839.2 赛江涛,张宝军.试论生态旅游资源问题J.河北林业科技,2004(6)2729.3 袁兴中,刘红.城市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城乡生态环境,1994,(4):7174.4 杨宝祥,郜月琴.殡葬园林文化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邮编:050081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290号杨宝祥电话:0311398581613703216803The security of the vector data is related to state and national security, data sharing, etc. It is the major demand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that should be solved at present. Digital watermarking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recently developed, and one of the powerful trick to protect the vector data. At present, research on the watermark generation, embedding and extraction for the vector data is extensive at home and abroad. However, the watermark detection for the vector data has not yet been sufficient attention, which greatly slow down the pace of the theory of watermarking for the vector data an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technology. By analyzing the watermark information, the watermark attack and noise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vector data, using the theory of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mechanism and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marking detection for the vector data, then this project could build a watermark detection model which based on statistical decision-making and cooperative neural network, and 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of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the length of the watermark, the watermark strength and the attack strength, so that to solve the noise modeling of the watermarking, the detection threshold adaptively and other problems. The project also intend to design a watermark detector for the vector data, so that to achieve the reliable detection of the watermark information for the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