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民国时期河北地权纠纷——以河北民国高等法院档案为中心.pdf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民国时期河北地权纠纷——以河北民国高等法院档案为中心.pdf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民国时期河北地权纠纷——以河北民国高等法院档案为中心.pdf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民国时期河北地权纠纷——以河北民国高等法院档案为中心.pdf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民国时期河北地权纠纷——以河北民国高等法院档案为中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v 摘要 摘要 民国时期河北地权交易的主要形式:典、当、绝卖、活卖几个大类。地权交易形式 复杂多样加之找价、先买权等民间乡俗惯例的影响,一方面加快或延缓地权的转移的速 度;另一方面也使得地权转移的方向更为复杂化,催成了日渐增多的民间土地纠纷。全 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对民国高等法院档案与契约文书进行学术史梳理,阐明文章构思与 创新性。 第二部分对民国高法档案民事类土地纠纷案件的总体分析。 在土地纠纷案件类型的 基础系统分析了纠纷产生的原因。将摘录的 40 件案件题目、起因、时间、一审法院等 基本信息逐个列表,对案件当事人关系进行解析。 第三部分因地权交易引发的民事纠纷诉讼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对土地典卖复而回 赎、永佃权、找价卖绝复而回赎、先买权引起的纠纷个案分析得出结论:地权交易形式 多样加之找价、先买权的影响,一方面起到了加快或延缓地权转移的速度;另一方面也 使得地权转移方向更为复杂,这是引起地权纠纷的重要原因 第四部分因侵权引发的民事纠纷诉讼和第五部分因继承引发的民事纠纷诉讼是地 权纠纷的另外两个类型。列举了盗卖土地、侵界、风水坟地、出卖家族公产、带产过继 引发诉讼案件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土地私有权的发展始终未能摆脱乡族的附着与制约。 第五部分民国时候河北土地权属。从地权转移的形式、土地所有权权属的认定、地 权纠纷的官方解决、土地所有权的多重性几个方面对河北地权作出评述。民国时期河北 地区的地权是不完整的。地权的多层次分割表现在实践上是占有权、处分经营权、控制 支配权、收益权的模糊。产权不充分、地权模糊不清导致产权低效,于是追求一种创新 的产权制度成为必要。 文章结语立足于整篇文章,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总结。 关键词:民国 高等法院档案 地权纠纷 土地契约 地权 v abstract the republic of china hebei transfer of land ownership type:complex and diverse forms of land ownership transaction, combined with looking for price, first right to buy the role of conventional way , that are all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one hand which serve to speed up or slow down the speed of the transfer of land ; the other hand, mak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transfer of land is more complicated .it has also spawned a growing number of civil disputes. the article divide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preface. the auther describes academic history of republican-era hebei province superior court documents and land contract documents and the article ideas and innovation. the second part is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republican-era hebei province superior court documents land dispute cases. to extract the 40 cases subjects, the cause, time, basic information such as court of first instance the list one by one. the third part is the transaction due to land ownership disputes is focus. through the sales of land rehabilitation and redemption, permanent tenancy, find price to must sell then redemption, the right of pre-emption conclude that complex and diverse forms of land ownership transaction, combined with looking for price, first right to buy the role of conventional way , that are all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one hand which serve to speed up or slow down the speed of the transfer of land ; the other hand, mak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transfer of land is more complicated .it has also spawned a growing number of civil disputes. the fourth part is litigation civil disputes and the fifth part is inherited land ownership disputes, are the other two types. for example: disputes by stealing and selling the land; disputes by violation limits; disputes by feng shui cemetery ; disputes by selling family public property; disputes by carry property adopted . reflect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ownership has not clan and constraints from another level. the forth part is based on land ownership transactions, rehabilitation, inheritance , state the land righ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hebei province .from land ownership transfer, land ownership of the identified, land rights disputes of the official settlement, the vi multiplicity of land ownership. the land ownership is not complete inthe hebei republic of china that is, the so-called symbolic land right. the multi-level segmentation of land rights makes the ambiguous property rights flooded , performance in practice is ambiguous of possession, dispose of the right to operate, control, collect benefits. inadequate property rights,and uncleae land ownership lead to inefficient. so the pursuit of an innovative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s becomes necessarily. that conclusion based on this whole article dynamic combines with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 keywords:republic of china ; republican-era hebei province superior court documents; land contract; land disputes ; right of land viii 图表目录 【表 1】河北民国高等法院民事诉讼档案之地亩类涉诉案件统计8 【表 2】民国高法档案民事类土地涉诉案件列表9 【表 3】民国高法档案 40 件土地纠纷案件诉讼双方当事人关系一览表10 【契 1】民国三年杜德四卖地契附原典契13 【契 2】推(退)地契约格式16 【契 3】宣统二年彭来顺佃租约16 【契 4】清乾隆五十一年山阴县绝找价契格式18 【契 5】中华民国元年袁兆吉买地契附卖契27 【契6】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六日27 【契 7】中华民国十八年河北省财政厅印发验契纸28 i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 民国时期河北地权纠纷以河北民国高等法院档案为中 心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前 言 陈寅恪在 20 世纪 30 年代曾就敦煌文书的发现和研究评述道: “一时代之学术,必 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 在近代 史研究角度的整体下移从通史转向区域史研究的过程中,新史料的发现、搜集和整 理便显得弥足珍贵。 一 研究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民国时期河北的地权纠纷, 河北省档案馆馆藏河北民国高等法院 档案(以下简称民国高法档案)和导师戴建兵先生私藏未刊的民国地契文书是研究利 用的主要资料。 河北民国高法档案按民事、刑事、行政分类,共计 101990 卷。主要是 19361949 年河北高等法院在履行二审、三审、抗告、声请、嘱托等有关法律程序过程中所产生的 文书档案和诉讼档案。民事案件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始资料:土地、房屋、婚 姻、继承、赡养、债务、赔偿、字据、合同公证以及执行等。刑事案件档案则包括该院 刑庭、检察处受理的贪污、烟毒、盗匪、杀人、伤害、窃盗、妨害、诬告、伪造以及违 反税法条例、声请提审、背信、藏匪、遗弃、亵渎、逃亡等方面。行政文书档案则包括 最高法院或河北高等法院颁发的行政训令、公函,或者是关于行政、建设、房屋修建等 的训令、呈文、函。各监所的各种报表、名册,河北高等法院及各分院的民事、刑事判 决册和月报表、统计年表。以及职员录、公务员统计表等材料。此外,还包括属于河北 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河北地方法院、伪河北高等法院以及直隶(今河北)地方审判厅的部 分档案等。 这批珍贵的民国档案具有保存完整、时间跨度大、内容极其丰富、具有典型的地域 特点,真实的记载了民国时期河北司法行政等方面的情况,为民国社会史特别是法制社 会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生动、翔实可考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选取的仅为民事诉讼档案中有 关土地纠纷类的案件,以期考察民国时期河北的地权纠纷。 陈寅恪、陈垣: 敦煌劫余录序金明馆丛稿二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转引自:朱文通: 新 材料的挖掘运用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 河北学刊2007 年第 27 卷 03 期。 民国河北高等法院前身为直隶高等审判厅。宣统二年(1910 年)直隶高等审判厅在保定成立。1912 年中 华民 国成立后仍名属直隶高等审判厅,于 1913 年迁天津 1928 年 6 月国民党统治直隶,直隶高等审判厅改为直隶高等 法院,7 月 14 日奉司法部令改为河北高等法院。 河北省档案馆高法档案目录介绍 2 二 学术史回顾 (一) 河北民国高等法院档案研究现状 (一) 河北民国高等法院档案研究现状 2006 年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民国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与近代华北社会”学术 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四省的与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高 法档案展开研究。 鉴于民国高法档案对研究近代华北社会的重要价值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依据这一资料对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存在的社会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主要成果有:河 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朱文通先生的 研究范式多元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动向 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研究摭言 ;裴赞芬女士的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 变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为例 ;把增强先生的关于近代华北社会问题研 究的一次重要会议“民国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与近代华北社会”学术研讨会述评 、 产权变异: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土地纠纷之动因探研 ;王小梅女士的法律移植与本 土文化的融合:1930 年代南京政府考察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的肖红松先生 的专著近代河北烟毒与治理研究 以及河北省的烟毒吸食问题等。 在这些与会论文中, 裴赞芬女士以该档案为切入点对近代华北社会的继承问题进 行了缜密解读,从司法实践层面分别考察了近代华北社会的立嗣问题、关于近代女子的 财产继承权问题等。 把增强先生以民国时期华北乡村的土地纠纷为中心,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 为依托对河北民国时期土地纠纷的主要动因、 契约在土地交易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契约失 效后法院介入和土地产权的最终归属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王小梅女士以民国高法档案为基本依据对南京国民政府破产法的制定实施情况 进行了可行性探讨。作者认为见之于 1930 年代“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中的部 分破产案卷,不仅可以反映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原则,而且为我们审视该时期破产法 的性质、作用与特点提供了一个视角。 肖红松先生的专著近代河北烟毒与治理研究一书以高法档案为佐证论述了 19 朱文通: 研究范式多元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动向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研究摭言 ,河北学刊 2007 年第 03 期。 裴赞芬: 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变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为例 , 河北学刊2007 年第 03 期。 把增强: 关于近代华北社会问题研究的一次重要会议“民国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与近代华北社会”学术研讨会述 评 , 高校社科动态2007 年第 01 期。 把增强: 产权变异: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土地纠纷之动因探研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8 年第 05 期。 王小梅: 法律移植与本土文化的融合:1930 年代南京政府考察 , 河北学刊2007 年第 03 期。 肖红松: 近代河北烟毒与治理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 肖红松: 河北省的烟毒吸食问题 , 河北学刊2007 年第 03 期。 3 世纪 30 年代到 20 世纪 30 年代百年来河北的烟毒及其治理状况。用翔实的史料系统描 述了近代河北烟毒泛滥的表征、原因、烟毒对社会的危害与影响及河北历届政府与民间 的禁烟情况。 (二)(二) 契约文书研究现状契约文书研究现状 在几代历史学家的艰辛付出下,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领域成绩斐然。国内规模较大 并具有广泛影响的契约文书著作主要包括: 1、契约文书资料型著作 安徽省博物馆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出版的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 编(第一集);中国社会科学院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的明清徽州社会 经济资料丛编(第二集);周绍泉、王任欣主编,花山出版社 1992 年版徽州千年契 约文书 ;田涛、宋格文、郑秦等主编,中华书局 2001 年出版田藏契约文书粹编 ; 四川新都县档案史料组编清代地契史料和民国地契史料 ;张传玺等主编,北京 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出版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整理编辑,人 民出版社 1997 年出版福建明清经济契约文书选辑 ;谭棣华、冼剑民编,暨南大学出 版社 2000 年出版广东土地契约文书 ;刘伯山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和 2006 年分别出版徽州文书 (第一辑) ,和徽州文书 (第二辑) ;蔡育天主编,上 海古籍出版社 2005 年出版上海道契共三十卷;张应强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清水江文书 (第一辑)等大型资料汇编。除此之外还有刘海岩编,天津 古籍出版社 2006 年出版清代以来天津土地契证档案选编 ;宋美云主编,天津古籍出 版社出版天津商民房地契约与调判案例选编(16861949) 等等。 2、契约文书研究型著作 20 世纪中期,傅衣凌教授收集了大量的明清契约,并用之研究明清时期的历史和 社会,成就很大。其主要著作有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 、 明清农村社会经济 、 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 ;80 年代杨国桢教授主编的明清土地契约研究 ,傅衣凌、 杨国桢主编的明清福建社会和乡村经济 ,叶显恩的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 章有义的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 ,张学君与冉光荣的明清四川井盐史稿 ,中国社 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 ,张传玺主编的秦 汉问题研究有关契约的部分论文等。 其中杨国桢教授的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 一书以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为研究对象, 张传玺: 契约史买地券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2008 年版第 121122 页。 4 探讨了明清时代的农村土地关系和契约关系。 全书在重视民间文献的基础上促进了契约 研究的系统化与专门化,对契约研究无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杨国桢对土地契约文 书的研究, 重点关注的是明清土地权利, 试图通过地契文书反映出的地权的流转与运动, 揭示明清社会演变的底蕴。 该书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作者运用了实证主义手法,通过对 契约文书内容和形式变化等一系列具体问题的研究, 论述了中国封建土地所有权的内部 结构及其历史运动,此书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方法。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出现的一些重要著作有:张传玺的契约史买地券研究 、张小 林清代北京城区房契研究 、马学强的从传统到现在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研 究 、王亚新、梁治平编译的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等。张传玺中国历 代契约会编考释 、 契约史买地券研究以及张小林清代北京城区房契研究等著作 对契约类型和要素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总结,为我们诠释了中国古代契约发展的轨迹。 对晚清民国房地契约分门别类描述翔实的著作有:刘海岩清代以来天津土地契证 档案选编 、宋美云天津商民房地契约与调判案例选编(16861949) 等等。 除中国大陆学者外,台湾学者在日本统治时期所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增补了从民间 搜集明清以来的契约文书,编成台湾公私藏古文书影本 ,共十辑,一百二十册。国 外学者中,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搜集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明清以来的契约文 书,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主要收藏了苏州的土地文书。 日本学者是最早在法制史的层面展开对契约文书的研究工作的, 并且取得了丰硕的 研究成果。仁井田升所著中国法制史研究土地法买卖法 、 中国法制史研究 奴隶 农奴法家族村落法和唐宋法律文书之研究等都是契约学研究的名著。 3、契约文书研究的相关论文 近二十年来相关课题的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杨国桢试论清代闽北民间的土地 买卖清代闽北土地买卖文书剖析 、 清代浙江田契佃约一瞥 ,刘和惠清代徽 州田面权考察兼论田面权的性质 、 明代徽州农村社会契约初探 ,刘淼明清 时期徽州民田买卖制度 ,陈高华元代土地典卖的过程和文契,周远廉清代前 叶显恩,刘志伟: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评介 , 中国史研究1990 年 01 期。 杨国桢: 试论清代闽北民间的土地买卖清代闽北土地买卖文书剖析 , 中国史研究1981 年 01 期。 杨国桢: 清代浙江田契佃约一瞥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 年 03 期。 刘和惠 清代徽州田面权考察兼论田面权的性质 , 安徽史学 1984 年 05 期; 明代徽州农村社会契约初探 , 安徽史学1989 年 02 期。 刘淼明清时期徽州民田买卖制度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1987 年 01 期。 陈高华: 元代土地典卖的过程和文契 , 中国史研究1988 年 04 期。 5 期的土地买卖 ,彭超论徽州永佃权和“一田二主” ,郑力民明清徽州土地典 当蠡测 ,官美堞明清时期的“田骨”和“田皮” ,周玉英从文契看明清福建 土地典卖 ,俞乃华清至民国时期徽州无契土地房屋所有权认定考略 ,周翔鹤清 代台湾的地权交易以典契为中心的一个研究 ,马学强、吴兴农明清江南城镇房 地产交易与地权问题 ,阿风明代徽州批契与其法律意义,周绍泉田宅交易中 的契尾试探 、 退契与元明的乡村裁判 ,朱文通清代直隶“契尾”略析,卞利 明代徽州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张妍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的再思考 以土地交易过程中的“乡规” “乡例”为中心 ,王万盈产权交易下的清代浙东契 约文书述论 ,刘道胜明清徽州的民间调处及其演变以文书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等。以上这些论文基本都是以地契实物为研究对象,伴随着地权转移所发生的一系列 的法律行为。涉及到了契约的签订、契约法律效力的认定、地权的转移等一系列要素; 对中国特有的地权形式“一田二主”甚至“一田多主”的现象予与关注;对“活卖”和 “绝卖” 的土地买卖形式进行具体的阐述, 联系由之产生的地权纠纷等, 研究成果颇丰。 杨国桢在清代浙江田契佃约一瞥中对土地买卖文契中的“活卖”和“绝卖”详 加区分,列举了大量田底权、田面权的契约实例。对文史资料中的“佃”和契约文书的 “佃”加以区分,细分了大量的佃约。 刘和惠清代徽州田面权考察兼论田面权的性质一文中对田面权进行了仔细 的论证,论证了地权形式的多样化导致明清土地买卖制度的特殊性。刘淼明清时期徽 州民田买卖制度认为在交易形态上由最初的一次性断卖,逐渐出现所谓加、添、增、 找、交等多次反复的交易形式,更由于租佃关系方面的田皮、田骨的出现,表明土地所 周远廉: 清代前期的土地买卖 , 社会科学辑刊1984 年 06 期。 彭超: 论徽州永佃权和“一田二主” , 安徽史学1985 年 04 期。 郑力民: 明清徽州土地典当蠡测 , 中国史研究1991 年 01 期。 官美堞: 明清时期的“田骨”和“田皮” ,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0 年 03 期。 周玉英: 从文契看明清福建土地典卖 , 中国史研究1999 年 02 期。 马学强、吴兴农: 明清江南城镇房地产交易与地权问题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 年 01 期。 阿风: 明代徽州批契与其法律意义 , 中国史研究1997 年 03 期。 周绍泉: 田宅交易中的契尾试探 , 中国史研究1987 年 01 期; 退契与元明的乡村裁判 , 中国史研究2002 年 02 期 朱文通: 清代直隶“契尾”略析 , 中国史研究1987 年 01 期。 卞利: 明代徽州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 中国史研究2000 年 01 期。 张妍: 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的再思考以土地交易过程中的“乡规” “乡例”为中心 , 安徽史学2005 年 01 期。 王万盈产权交易下的清代浙东契约文书述论 ,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8 年第 45 卷 03 期。 刘道胜: 明清徽州的民间调处及其演变以文书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年 07 期。 6 有权、经营权和耕作权的分离,反映在土地买卖上就相应地出现了大、小买田的交易, 以及交业、过割。 中国土地的典当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郑力民明清徽州土地典当蠡测认 为:中国古代土地的典当是由于出业人为应急,并存取赎之心而发生的。从形式上是出 业人用土地作为抵押,以换取受业人所支付的价银,并已各自的信任作为担保而体现的 一种互利关系。但其实质却是临时性或暂时性的地权转移,故其出售方式完全是仿照土 地的买卖进行的。 周翔鹤清代台湾的地权交易以典契为中心的一个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民法不 发达、产权概念含糊,因此难以用西方近代法学的框架去理解中国传统的地权交易,作 者以台湾土地文书为基础,认为抵押、买卖、租赁本来在产权交易下是意义很明确的形 式,在交易实际中逐渐模糊而向“典”这个意义模糊的形式发展。 “典” ,给土地交易双 方提供了一个地权争夺的缓冲地带,这个地带容纳了传统人情、道德、习俗等等。 然而“典”却失去了效率,对资源合理的配置是不利的。显然,在土地保留被赎回的权 利下,承典人是没有意愿去改良土地的。 地权交易的纠纷形式,卞利明代徽州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中提到以下几种土 地争诉的原因: 因田宅被重复典卖而引起的纠纷和诉讼盗卖田宅而导致的纠纷诉讼 田宅、山林被侵界的纠纷和诉讼田宅、山林买卖后的找价之讼风水、坟地的纠纷 和诉讼等。本文不仅论述了诉讼的原因、基本内容,还涉及到处理程序和依据标准。明 代徽州地区及全国许多地方诉讼案的增多,反映了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商品经济的发 展、社会文明的进步。 有关河北地契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朱文通教授 有清以 来沧州地契文书的几点研究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张玉教授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 文书述略 、 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看清代直隶农村的银钱流通、 试论清代、 民国时期冀中农村土地买卖中的契约精神以束鹿县张氏家族土地买卖契约为例 等几篇论文,对河北地区的地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其中的一些研究方法值得我们 阿风: 徽州文书研究十年回顾 ,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 年 02 期。 朱文通: 有清以来沧州地契文书的几点研究 , 河北学刊1989 年 01 期。 张玉: 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述略 , 文物春秋2005 年 01 期。 张玉: 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看清代直隶农村的银钱流通 , 中国农史2005 年 01 期。 张玉: 试论清代、民国时期冀中农村土地买卖中的契约精神以束鹿县张氏家族土地买卖契约为例 , 河北法 学2006 年 08 期。 7 学习。台湾学者的研究包括:赖惠敏从契约文书看清前期的旗地政策与典卖 、陈 秋昆清代台湾地权分配与权利网络关系 等论文。 三 研究方法的运用与创新 本文利用的主要研究资料为河北省档案馆馆藏河北民国高等法院的司法档案(未 刊)和导师戴建兵先生私藏地契文书(未刊) ,资料的原始与未刊性决定了本文的可证 性与创新性。文章对民国高法档案民事类土地纠纷案件进行了系统分类,之所以把视角 放在地权纠纷是因为土地买卖在经济关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地权纠纷是在土地正 常交易被打断,契约文书失效的情况下发生的,民间社会的诉讼观念、法律意识、法律 实践活动和官方的纠纷解决机制无不映射民国时期河北的地权状况。 司法档案和民间地 契文书相结合的资料运用方式互补不足,资料翔实可考,便于研究利用。 尽管在此之前司法档案与契约文书结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研究时 段大体集中在明清时期,研究的地点也大多集中在南方。民国时期,北方的尤其是河北 的契约文书研究以及司法档案的利用还是一块有待开发的沃土。 本文利用了历史文献学 的基本方法搜集整理了大量土地契约文书原件和一批原始的档案资料, 在对地权纠纷论 述中涉及了相关的法学与经济学常识,再现了民国时期河北的地权纠纷,对河北地权状 况进行了实证性的考察。笔者力图对民国河北土地契约文书展开综合的、多层次考察, 将民间契约文书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在传统的静态分析下加之动态分析,动静结合加深 主旨。 另外在对高法档案的分析整理中最大的感触莫过于民国时期人们维护私有权的意 识与现代社会是无异的。无论是农村居民参与法庭诉讼的申辩措辞还是民事诉状的具 文,显露的专业性与技巧性无不表明了民国时期河北地区法制观念的进步与渗透,甚至 农村地区的司法实践更是丰富。黄宗智先生认为: “民国时期法律制度的变化主要在城 市而不在农村,主要在表达而不在实践, ”他认为民国时期民法颁布之后,农村社会的 司法实践领域很少有近代法制的发展, 但是从本文的土地纠纷反映出的人对私有权的维 护与重视中,这无疑是一个反证。近代法制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大都市,它的影响力早 已波及到城镇、乡村。近代法律思想折射出的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的立法理念早已从干 涩的文字演变为人们司法实践的准则。以期后续者能够开发利用这套珍贵的历史档案, 从中领略史学的魅力。 赖惠敏: 从契约文书看清前期的旗地政策与典卖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民国 88 年 12 月 32 期。 陈秋昆: 清代台湾地权分配与权利网络关系 , 历史月刊第 201 期。 8 一 土地纠纷类案件概述 土地纠纷是指同一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者,毗邻土地的所有权者,同一家族的不 同继承者之间以及买卖或典当土地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而产生的纠纷。在民国高法档案民事类案件中有关土地涉诉的案件所占比例很大,可见 土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笔者就 19361949 年全部的土地涉诉案件进行了初 步的统计, (见表 1)从中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土地纠纷案件的类型。 河北民国高等法院民事诉讼档案之地亩类涉诉案件统计(表 1) 地 亩 赎 地 交 地 典 地 永 佃 权 地 价 地 契 地 基 地 界 地 租 地 权 地 役 权 退 收 地 租 地 旗 地 总 和 634-1 (1936) 107 2012 1 2 6 1 172 5 5 1 3 4 1 187 634-2 (1937) 70 2910 0 4 3 2 111 7 5 0 1 1 1 128 634-3 (1938-1939) 126 3114 1 158 4 248 9 0 1 11 4 0 259 634-5-6 (1940-1941) 139 13540 11 134 1 313 11132 13 0 1 435 634-7-8 (1942-1943) 115 11953 2 160 4 223 2 151 12 1 2 367 634-9 (1944) 88 8144 4 5 2 8 7 2 1 2 1 5 3 0 248 634-10 (1938-1945) 41 3717 0 6 2 2 2 0 1 4 0 9 0 0 121 634-11 (1946-1947) 108 8175 2 4 0 7 426 6 3 2 3 0 0 336 634-12-13 (1948-1949) 246 10054 1 15116 256 6 5 1 13 0 0 495 注:根据河北省档案馆民国高法档案民事类诉讼案件目录统计 卷宗 634-3634-10 为伪高等法院民事案件档案 分类标准:根据目录题名分类 634 为全宗号,1、2、313 为目录号 634-5-6;634-7-8;634-12-13 为连续两个目录 案 件 类 卷 宗 号 9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对土地纠纷的原因做简要的总结:一、以租佃关系为诱因的土地 纠纷案件。租佃制的发展形态永佃制导致了土地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久之, 沿袭成了惯例民俗。进入民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极速变革带动了司法领域的发展, 私权意识与永佃制必然会产生矛盾。二、农地的细化,也是纠纷的重要原因。河北省土 地存在零星分割的现象, 在土地买卖中同样沿袭了这一现象。 土地界址、 毗邻土地之间、 所有权人之间权利之争,是引发土地纠纷的重要原因。三、各种乡规俗例的影响,也是 诱发土地纠纷的原因之一。例如:亲邻的先买权。四、农民迫于灾荒战争背井离乡,但 多年后重返故土,便出现对原有土地的索取、回赎、找价的问题,这也是纠纷的原因之 一。五、继承权引发的土地纠纷。中国传统家庭的分家析产造成了地权的分散,一旦分 配不均同族便对搏公堂。以据纠纷类型,选取部分民事卷宗案件以作调查。题名列表如 下: 民国高法档案民事类土地涉诉案件列表(表 2) 题名 分类 出处 时间 类型 地方 王振文与王吴氏地亩 李廷模与李廷朴赎地 郭万荣与郭得禄等地亩 曹景山与冯声仁确认永佃权 王宝珍等与贾志中地亩 王小横与冯崔氏请求给付地租 张盖臣与崔胡氏地亩 王仲与赵彤确认地亩耕种权 牲撤与苏顺旺确认永佃权 汪文焕与阎质儒等执行异议 李子珍与李兴旺确认地亩权 张德林与高乃明赔偿等情 张洛锡与孟白氏地亩收益 周元成与周秦氏请求返还地亩 关瀛与金仲康等交地 曹钧与郭万有请求赎地 佟春萃与佟春玉请求退交地亩 齐彭氏与师文成坟地 王德明与王振祥确认地上权 孙文治与乔小掌确认永佃权 王景和等与潭拓寺下院福寿寺 确认租约有效 田景涛与刘玉廷确认永佃权 叶锡文与李宏元赎地 源浚等与段国祥永佃权 继承类 赎地类 继承类 永佃权 私自典卖 地租类 私自典卖 地租类 永佃权 私自典卖 所有权类 地价类 地租类 私自典卖 私自典卖 赎地类 继承类 界址类 地上权 永佃权 契约类 永佃权 赎地类 永佃权 6341121 6341127 6341153 6341692 6342632 6342629 6342616 6342615 63421029 63421034 63434 634317 6344507 634512 634590 6345395 6345396 6346428 6346434 6347340 6347343 6347328 634835 634855 1936 年 1936 年 1936 年 1936 年 1938 年 1938 年 1937 年 1937 年 1937 年 1937 年 1938 年 1938 年 1939 年 1940 年 1940 年 1940 年 1940 年 1941 年 1941 年 1942 年 1942 年 1943 年 1943 年 1943 年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其他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其他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三河县 通县 固安县 涿县 怀柔县 地方 地方 香河县 怀柔县 地方 宝坻县 武清县 赵县 地方 地方 良乡县 密云县 密云县 地方 地方 地方 通县 地方 顺义 10 刘国顺与李树桐先买权 蔺俊龙与金薄松留置典地 曹永深与曹王氏地契 金思增与慈明寺确认地界 于德禄与于德海交地 李希曽与王朱氏等田地所有权 金胡氏与金光志地价 高振山与心达典地一案 董文藻和石成琪地上权 郝明森与郭裕荣地界 王佩芝与刘德才赎地 叶德奎与白全地价 李寿德与刘善地亩 祖占峰与祖马氏先买权 冯李氏与房维和赎地 段国祥与源浚永佃权 先买权 典地类 地契类 地界类 交地类 所有权类 地价类 典地类 地上权类 地界类 赎地类 地价类 地亩类 先买权类 赎地类 永佃权类 6348375 6349339 6349378 6349505 6349742 6341092 63410174 63411178 634112061 634112074 63412221 63412247 63413386 634131871 634132628 634132767 1943 年 1944 年 1943 年 1945 年 1945 年 1946 年 1947 年 1947 年 1948 年 1948 年 1948 年 1948 年 1949 年 1949 年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声请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二审 地方 地方 地方 地方 地方 地方 平地院 注:以 6341121 为例,634 为全宗号,1 为目录号,121 为题名号。 以 6341121 为例,题名:王振文与王吴氏地亩,王振文为上诉人,王吴氏为被上诉人, 以此类推。 以上选取的土地纠纷的案件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每个村庄的 开放程度也不一样,但无一例外它们都是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对于普通乡民来说,他 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是以村落为聚集地,这应该是一个彼此熟识的社会。 所以绝大多 数的土地纠纷都是发生在本村主佃之间、邻里之间、同族之间、亲戚之间等。上表所选 取的这四十件土地纠纷的案件诉讼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也大抵也反映了这种情况。 如 表 3 所示。 民国高法档案 40 件土地纠纷案件诉讼双方当事人关系一览表(表 3) 序号 纠纷双方当事人关系总数(件) 所占比例(%) 1 主佃 9 22.5% 族亲 6 15% 2 亲属 过继 3 7.5% 3 地邻 3 7.5% 4 村民 19 47.5% 把增强: 权变异: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土地纠纷之动因探研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 年 31 卷 03 期。 11 通过表 3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四十件案件中,同一个村子的村民之间因为买卖、典 卖土地复而回赎、加价而产生的权利纠纷占到了全部案件的 47.5%,这是一个大宗。其 次,主佃纠纷占到了全部案件的 22.5%,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永佃权的问题而发生的 纠纷;亲属关系包括族亲之间、嗣父母与子、叔伯弟兄间等因家族公产、赡养、继承、 分配财产等问题产生的权利纠纷也占到全部案件的 22.5%;河北农村土地的细化分割, 地邻之间常常因为界址不清、公共过道使用权、灌溉先后的地邻关系类纠纷也占到了 7.5%。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对纠纷案件分类研究, 以期能探析民国河北地权纠纷的全貌。 民国高法档案数量浩繁,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仅土地类纠纷案件卷宗就达数万件之 多。卷宗的选取是根据目录题名选择相关的典型案件,对案件类型的分析可能会有不确 切之处,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情况。所列举的全部的四十件案件,绝大部分为村民不服地 方法院一审判决上诉至河北省高院的二审案件,还有的甚至不服省高院二审判决,而上 诉至华北最高法院的情况。 在整理卷宗时最大的感触便是民国时期人们维权意识非常明 确,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12 二 因地权交易引发的民事纠纷 民国时期河北地权交易的主要形式:借贷性的地权交易:土地典、当、押;财产性 土地经营权交易: “一田二主” ;以及土地所有权的交易:绝卖和活卖。地权交易形式多 样加之找价、先买权等民间乡俗惯例的影响,一方面加快或延缓地权流转的速度;另一 方面也使得地权流转的方向更为复杂化,催成了日渐增多的民间土地纠纷。 (一) 土地典卖复而回赎引发的纠纷与诉讼 典与当是地权转移中很常见的交易形式。 “典”是我国十分独特的一种民事制度, 在我国各地均有存在。 因 “典” 的特殊性引发的地权纠纷在高法档案中占据相当一部分。 一九三六年七月民国高法档案 6341127“李廷模与李廷朴赎地 ”是一起因土 地典卖多年之后回赎遭拒引发的纠纷案件。李廷模家住通县枣林莊,李廷朴家住通县大 福莊。李廷模有祖遗地一段,其中之一早年典给李廷朴之父耕种,典价一百四十两订明 不拘年限钱到回赎,立有典约为证仍有上诉人交粮。数年之后李廷模向李廷朴要求回赎 地亩遭拒。经中说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