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专业代码580202)一、建设方案简要说明本方案重点建设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动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核心,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2个专业为支撑的自动化类专业群的发展。建设方案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使行业主导、校企互动的思想贯穿到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的全过程。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课程建设、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中,校企合作共建,并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使该专业办学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突破。三年内建设资金总投入27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5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20万元。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资金为234万元,用于该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的资金为36万元。二、建设方案意义目前山东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实施“一蓝、一黄”战略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机械制造、冶金、石化、新能源等行业都需要先进的生产设备,大量运用了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培养掌握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生产一线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质是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院历经五十年多年技工教育,形成了“前校后厂”的物理格局,在一体化教学方面有深厚的底蕴,在校企合作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院具有面向山东省技工学校单独(对口)招生权,架设了中技(中职)学生上大学的立交桥。本专业对口生源每年保持在240人左右。到我校后,经过培养,毕业达到高级工(技师)水平。在技工教育方面,本专业对全省技工院校的维修电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山东省教育厅示范专业,综合办学实力强,同时又地处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有培养高技能人才丰富经验(学校技工教育是全国第一所高级技工学校)、有得天独厚的地区行业依托(全国机床制造业基地、济南化工工业园区、汽车制造基地、钢铁制造基地等)、有非常好的外部环境(本校下属济南第六机床厂,与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和强大的政府支持(学院隶属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三、现有基础及优势(一)专业基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由技工教育(1955年建校)中的维修电工发展过渡而来。2000年开始招生高职大专,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厅示范专业。招生人数稳步增长,目前在校生规模1519人,如图1所示。是我院重点打造的优势专业之一。图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历年学生人数表(二)人才培养方案以下是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些基本信息:建设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专业带头人、实习基地的专家、企业能工巧匠及管理人员组成。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使本专业设置以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更加科学,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本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见表1。表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姓 名单 位职称职务备 注王兆晶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系主任郑振江济南机床六厂高级工程师济南机床六厂技术部主任丁景江 济南机床一厂集团 高级工程师 济南机床一厂集团技术部主任 魏庆峰山东安迪斯电梯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安迪斯总经理,订单培养刘伟济南星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星标电子总经理,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张庆范山东大学教授山大电力电子研究所所长曾 毅山东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晓青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系书记(原机床六厂技术部)崔政敏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系副主任(原机床六厂技术部)1.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针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较强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能够胜任电气设备装配检测、机电产品的电气系统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维护、自动化工程设备升级改造和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岗位核心岗位为:供配电运行监控,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维护,电气设备的营销。拓展岗位为:建筑电气施工监管人员、物业公司设备管理人员。2.技能标准维修电工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电工特种作业上岗证,制图员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3.主干课程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基础、计算机绘图、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机与拖动、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电气传动与自动控制、变频调速、自动检测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数控机床故障与维修、高级维修电工技能综合实训、毕业实习(设计)等。(三)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带领下,专业教研室和企业部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师资培训、技术研发、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培训和岗位培训的内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如图2所示。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该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图2.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推行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习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时间安排、教学过程由企业能工巧匠、实习教师、理论教师一起商定,共同完成。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融入知识和技能。已实现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安全用电电气测量技术电力拖动控制技术PLC原理及综合实训微机原理接口及实训直流拖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等课程。实训教学采用课题负责制,即模块化实习教学模式,整个实训内容分为12个模块,每一个模块作为一个课题,实行教师课题负责制,每位教师负责自己擅长的课题,既发挥了教师的特长,又科学利用教学设备,达到了最佳教学效果,如图3所示。图3.模块化的实训教学课题实训成绩:课题综合评定成绩由3部分组成:A:每个课题的实习报告成绩20%。B:每个课题实训过程中的表现成绩20%。C:每个课题的实训考核成绩60%。学期实训成绩综合评定:学期末不再进行实训考试,由本学期所有课题实训成绩按课时比例平均得出。顶岗实习引入双导师制,即系部制定顶岗实习计划。电气自动化技术教研室和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任务。辅导员、顶岗实习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督促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成绩由系部和企业共同确定。同时本专业积极开展订单培养,本专业与山东安迪斯电梯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安迪斯电梯班”,实施订单培养,高职二年级学生自愿报名,在保证完成高职正常教学计划的前提下,“电梯”班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梯相关课程,课程修满后,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2010年有40多名学生参加了电梯班的学习,有32名被安迪斯电梯工程有限公司录用。本专业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改革。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实现了与企业的“零”对接,实训课着工装(帽)和绝缘鞋;实习报告要求严谨规范,从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形成了“先做人,后做事,德育为先;宽基础,厚技能,以质为首”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创“大专+预备技师”人才培养新模式。在2006级高职大专班中,组建“创新班”实施“大专+预备技师”人才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采用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课程模块化推进,教师课题负责制,学生学习任务驱动,双导师制等手段和方法。2009年7月毕业时,全班47名同学,47人获得维修电工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高职大专毕业证书。对口就业率100%。2.课程建设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我们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将整个课程体系分成应知(理论课程体系)和应会(实践课程体系)两大部分,在其中部分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应知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体系)以“必须、够用”为度,使学生获得高职教育必需以及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文化基础理论、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例如:电工基础课程精选教学内容,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和深度,减少定量计算,着重加强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明确基本的电路定理概念。应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形成实训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践、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四个结合”。课时占专业教学总学时的54.4%,通过系统规范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电气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培养敬业爱岗的精神。应知和应会在一体化教学的引领下,相互交叉,组成一体化课程,已实现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安全用电电气测量技术电力拖动控制技术PLC原理及综合实训微机原理接口及实训直流拖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等课程。积极申报精品课程,目前本专业已建设完成PLC原理与综合实训、单片机原理接口及实训变频变流技术等3门校级精品课程。3.教材建设围绕专业建设,根据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按照理论以够用为度,重在素质教育、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支持和引导本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教材,形成系列化的专业课教材。目前本专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16本,技能训练教材10本,共26本。26本教材中,本专业教师担任主编和主审的教材14本,占教材总量的53.8%,这些教材融知识和技能与一体,是一体化的教材。其中和企业合作开发教材3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变频变流技术、维修电工(中级)。建设了系部资料室,截止到目前共有电气类书籍838本,专业杂志近20余种。开发了网上课程资源。(四)师资队伍 “十一五”期间,我系教育教学团队不断优化,目前全系教学和学生管理专任管理人员5人,校内专任教师43人,专职辅导员12人,形成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团队中,目前我系共有专业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10人,具备双师素质教师26人。学历方面:博士在读2人,硕士19人,大学学历26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14人;职业资格方面:工程师5人,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19人,具有技师职业资格证书16人,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1人。教学团队情况如图4、5、6所示。图4.电气及自动化系教师学历分布图图5.电气及自动化系教师职称分布图图6.电气及自动化系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分布图教师团队中,3人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得“济南市技能能手称号”,1人获得“济南市技工院校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山东省省直机关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学生管理团队中,我系共有专任学生管理12人,2名辅导员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十佳百优辅导员”。每年寒暑假我系安排本专业教师到机床二厂集团公司、泰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为期一个月的进修实习,与企业加强互动交流,了解企业需求,进一步较强校企合作,让企业和学校实现零距离接触,为学校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依据和标准(五)实验实训条件我院电气类设备总投入到2011年已达到525万。部分实训室具备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功能。一个高水平的共享实训平台已初具规模。目前,我院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直接相关的专业实训条件如表2所示:表2.电气及自动化系实训设备明细表场所名称典型设备名称型号数量金额(万元)工位数电气技能1室(长清)通用电工实验台BYTG-TB-0085013.3050电气技能2室(长清)通用电工实验台BYTG-TB-0085013.3050电子实训室(长清)电子技能实训流水线AM-L1413508.0050PLC实训室(长清)PLC实训工作台TKFK-1A2937.528现代电力电子实训室(长清)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控制实训台TKDD-162412液压气动实训台(长清)电气液压实训台FH-TBUS-4231.444液压气动实训台(长清)气动实训台FP-TBUS-4211.444电工电子综合技能训练1室(济南)电工综合实验台LZ-02330525950电工电子综合技能训练2室(济南)电工综合实验台LZ-02330525950电工电子综合技能训练3室(济南)电工综合实验台LZ-02330525950现代电力电子实训室(济南)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实验台浙江求是MCL-52.9750双踪示波器江苏绿扬 81.12直流调速实验柜天津源峰DSC-559.5直流伺服调速系统MM-PWM84.17数控车床-控制原理示教机GSK-LT320数控台式铣床XK963014.5数控车床CK063015.1PLC实训室(济南)可编程序控制器训练装置TVT-902629.9552台式计算机方正文祥E6202614.3EDA与虚拟仪器实训室(济南)台式计算机清华同方超越E3005115.350EDA教学实验开发系统杭州康芯GW48-CK14.37工控集成实训室(济南)工业自动化网络集成通讯控制实验台ZH-ACDE2614.0452工业自动化教师控制台ZH-ACDE130021.56计算机清华同方278.1电子与微机原理实验室(济南)计算机联想2612.8452计算机方正42.2单片机实验箱AEDK-5196ET263.64单片机稳压电源WD990260.46数字电路实验箱AEDK-DEC262.8652模拟电路实验箱AEDK-AEC263.12双踪示波器GOS620 20MHz266.11楼宇与网络实训室(济南)机电一体化工业网络集成通讯调速系统实训室DL-ACDESMS426.6126微型计算机扬天W4060V31.35电气技能综合实训设备DL-LY601A19.76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台浙江高联CSY-2000D12.5液压与气动实训室(济南)机电一体化电气气动机电实训系统DL-DP20241126机电一体化电气液压机电实训系统DL-DH202425.2光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系统DL-565A116微型计算机扬天W4060V83.6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本专业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8家。表3.校外实训基地名单序号基地名称依托单位建立时间(年月)1济南第六机床厂实训基地济南第六机床厂2002-32济南天辰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实训基地济南天辰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002-33济南第四机床数控有限公司实训基地济南第四机床数控有限公司2003-34济南法因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实训基地济南法因数控机械有限公司2003-95济南富安微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实训基地济南富安微电子系统有限公司2008-36济南机床二厂集团公司实训基地济南机床二厂集团公司2008-47济南科迈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训基地济南科迈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08-48济南星辉数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就业实训基地济南星辉数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2007-109莱芜钢铁集团就业实训基地莱芜钢铁集团2007-1010鲁能恩翼帕瓦电机有限公司就业实训基地鲁能恩翼帕瓦电机有限公司2007-1011日照钢铁集团就业实训基地日照钢铁集团2007-1012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实训基地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2008-413山东吉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训基地山东吉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8-314山东鲁能富士电机有限公司实训基地山东鲁能富士电机有限公司2007-1015山东泰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实训基地泰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2008-416济南重成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实训基地济南重成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2008-517济南星标电子技术公司实训基地济南星标电子技术公司2009-0718山东安迪斯电梯工程公司实训基地山东安迪斯电梯工程公司2009-08“十一五”期间,我系与济南星标公司合作建设电子技术实训车间,济南星标公司提供波峰焊机等生产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用于电子技术实训室的建设。学生可学习LED显示屏及其它电子线路板的生产、安装与维修。老师和学生可参与新产品的研发。(六)科研项目与社会服务2009年12月经济南市科学技术局批准,电气及自动化系与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共建济南市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专业的骨干教师到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教师积极参加教研科研活动,目前本专业教师申报了教育厅“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学院教研课题1项,参与结题的教育厅教研课题1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40余部。其中被SCI检索2篇,EI检索3篇。我院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高技能人才骨干师资示范培训实施单位、国家级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全国技工学校师资培训基地。在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领导下,本系骨干教师制定了山东省“金蓝领维修电工技师”和“金蓝领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的培训鉴定大纲,并出版了维修电工技师培训鉴定教材,多名教师多次参加金蓝领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命题工作,多次承担了山东省乃至全国技能竞赛裁判工作。承担了社会服务功能,2005年至今,完成7届金蓝领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培训鉴定了技师457人、高级技师65名。还完成山东省技工院校骨干师资培训、中国重汽员工技能提升培训等社会培训工作,每年培训社会人员达3000人次。(七)就业情况和社会声誉历经多年的发展,在济南乃至山东赢得了“省劳技,学技术,就业好”的良好口碑,尤其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吃苦耐劳、技术水平好,受到企业高度的认可,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在95以上。目前,本专业毕业生在我省各大装备制造企业从事设备维护修理、售后服务等重点岗位中占据很大比例。比如,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各种先进自动化设备维修人员70是该专业毕业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例如:2001级毕业生毕耜帅,服务重汽集团,工作出色,入选山东省首席技师。2002级程厚强在校期间获得全国维修电工技能竞赛第二名,目前成为山东技师学院骨干教师。2007级毕业生魏可涛在开泰集团就业不到一年即担任电工班班长,被企业安排辅导本科生。积极参加全国或全省技能竞赛,取得优异的成绩。2009年获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一等奖。2010年获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电子产品开发三等奖,2011年获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二等奖。在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四、总体目标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现代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为突破口,以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一体化”双师结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和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关键,坚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不断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全力提升本专业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规模与质量和谐统一,保持本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一套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办学模式,辐射和带动区域内同类院校共同进步,实现高职教育与技工教育的高度融合。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山东省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托重点建设专业,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探索“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风险共担、成果共享” 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2.广泛吸纳更多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进入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岗位技能标准和素质要求、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学校的作用,彻底打破传统学科体制的限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带动专业建设。以精品课程带动优质课程组建设,以课程组建设推动专业建设,形成特色专业,以特色专业突破专业提升专业群的发展壮大。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我们将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突出职业能力标准的课程标准,大力开展以工学结合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改革。参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突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习内容,形成融合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鉴定证书相关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4.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优化机制,邀请更多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建立一支符合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所需要的高水平“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和业界知名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领军团队。5.以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实训基地、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为平台,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核心,进一步打通和企业的互利通道,校企合作,共建具有先进性、生产性和可持续性的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6.进一步开放教学和科研资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自动化应用技术研究、新技术推广、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把我院打造成区域内重要的自动化技术类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行业企业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基地以及中小企业的研发基地,加快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好支持。五、建设内容(一)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结合山东省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托重点建设专业,探索“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风险共担、成果共享” 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推行企业冠名班,实行订单式培养,在“安迪斯电梯班”基础上,2011年与齐鲁电机制造公司合作共建“齐鲁电机班”,实现50人的订单培养规模。力争与更多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2012年,聘请山东省、济南市首席技师和能工巧匠建立电气自动化技能大师工作室,探索校企双制培养模式,将顶岗实习“双导师制”形成制度化。2012年,建设3个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与开发、科研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按照“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思路,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校厂一体”实训实习基地,在“星标电子实训室”基础上,继续引进、共享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与上企业进行紧密合作,以大企业作依托,实行教学专业建设高度融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稳定在20个以上。该项目资金预算为50 万元。(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生产的情况,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调整委员会人员名单,使委员会中,企业专家、专任教师、用人单位相关人员的比例基本保持1:1:1。聘请掌握最新技术、最新技能的专家教授和企业人员加入委员会,提高委员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以特制胜,重视品牌培育,坚持走特色化、个性化、创新型发展之路。加强技工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继续探索“大专+预备技师”的卓越技师班人才培养模式,启动“专科+预备技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工作。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工作计划安排,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首批试点专业,在总结2006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在高职大专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将维修电工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作为职业技能水平培养目标,加大实训教学改革力度,完善实训教学管理体制,探索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2011年9月完成卓越技师班的选拔,2011年底完成“卓越技师班”考核体系改革方案,进行实践阶段。以卓越技师班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点,重点依托装备行业,聘请行业专家修订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重点就业岗位群的职业标准和规范,进而与我院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实实在在探索适合本地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项目资金预算为30 万元。(三)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审定专业建设计划,制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步骤;工学结合,邀请更多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共同参与核心课程的建设工作;按照项目驱动原则,严格参照自动化生产设备调试与维护人员所必需的知识和核心能力,改革和重构课程体系;专兼结合,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手段,建立贴近工业现场和技术发展前沿的开放性、实用性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带动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项目)实施标准化建设。具体来讲,就是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制定课程标准和规范,用技术的手段来确保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能得到顺利贯彻实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通过课程整合、实训设备整合、师资整合,打破专业、学科的界限,以项目为载体,组建含不同专业背景的综合性教学团队,建设成各专业共享的课程体系。2012年完成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两门课程的整合工作,并制定完成其他基础课程的标准和规范。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到2012年,参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完善并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变频调速、自动检测技术等课程,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数控机床故障与维修,突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习内容高级维修电工技能综合实训课程,形成融合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鉴定证书相关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课程标准建设:以岗位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为主旨,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使教学内容与产业升级换代相衔接,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相衔接。”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使本专业全部课程到2012年底全部完成课程的标准建设。课程建设在2012年底前重点建设3个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完成配套教材(讲义)、教学课件、工程案例和考核评价标准等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本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重点课程模块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表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划经费(万元)重点课程模块教学资源库建设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库制定维修电工高级和技师课程教学标准和规范,完善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文件;开展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完成授课、实训、考核等教学环节的改革,建成包含众多工程案例的共享型资源库2011年:通过广泛调研,组建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全国维修电工技术能手等构成的课题组,完成方案制定与论证工作2012年: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工程案例以及教学单元讲义并制订相应考核标准等;现代电子教学手段(课件和视频)运用;实验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施;建立共享资源库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料10工厂自动化技术教学资源库(包括PLC、总线控制技术等)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需要,以“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主线, 结合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改革和建设2011年:引进部分国外PLC应用技术教材;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构成的课题组,制定课程建设方案与改革实施步骤;完成教学大纲修订等工作。2012年: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工程案例以及教学单元讲义并制订相应考核标准等;现代电子教学手段(课件和视频)运用;实验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施;逐步建立共享资源库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料。10电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工、电子、单片机等)完成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的修订;完成授课、实训、考核等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改革;完成课程配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完成课程资源库的建设2011年:组建课程建设课题组,通过调研制定实施方案,完成课程教学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完成单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改革;课程教学大纲、考纲等教学文件的修订;完成授课、答疑、辅导、实验、考核等教学环节的改革;编写教学单元讲义及相应考核标准。2012年:完成课程配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完成课程资源库的建设15重点课程模块教学资源库建设投资规划项 目经费(万元)11年12年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库46工厂自动化技术教学资源库(包括PLC、总线控制技术等)46电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工、电子、单片机等)69合 计1421(四)师资队伍建设1.建设目标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优化机制,邀请更多的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力争经过2年的建设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有1名业界知名的专业带头人,6名高水平骨干教师,中级职称以上教师中,“双师型”比例在现有基础上达到95%以上。通过出国培训、高校进修、主持科研项目、企业挂职锻炼、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方式建立一支符合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所需要的高水平“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和由业界知名专家组成的专业领军团队,使得师资队伍整体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获得大的提升,成为学生及学生家长和企业高度信任的团队。2.建设内容(1)专业带头人培养和聘请在现有教师中选拔1名在自动化技术方面有一定造诣,熟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双师型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到国内外著名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培训,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成为业内有较大影响的专家,成为该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重点引领该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2012年9月前再聘请1名精通自动化技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研究的业界知名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重点负责带领产学研合作。学院通过制定相关倾斜政策和激励措施、配备科研团队、提供科研启动资金和科研场地,优先安排考察培训和科研课题等具体措施,给予专业带头人政策、资金和人员等全方位的支持,为专业带头人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并进一步提高专业带头人的水平和社会影响力。(2)骨干教师培养计划12年9月前重点培养出3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硕士以上学位、业务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通过参加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等培训与鉴定考试、通过企业技术培训、承担科研课题、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手段提高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3)专任教师“双师型”素质提升计划2年内让该专业相关的10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每年安排5人。主要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技师)等措施完成。(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企之间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计划两年内从机床二厂集团公司、济南第六机床厂等自动化技术领袖企业以及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重点装备制造企业中聘请一批行业专家作为特聘教授,聘请一批技术骨干作为长期兼职教师,共同承担科研等措施进行培养,建立一支层次和结构多样化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培养投资计划如下: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投资规划项目名称人数经费(万元)合计(万元)11年12年专业带头人2448骨干教师36713专任教师“双师型”素质提升107815兼职教师引进与培养15336合计33232447(五)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完善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校、企、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长效评价体系与相应的奖惩制度。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按“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核理念,建立侧重学生综合发展的评价标准,形成以过程考核为主线,培养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方式,体现考核的有效度、可信度;根据教学管理规范,建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按照教学质量标准,实施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强化对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通过对毕业生实际能力、工作表现岗位迁移情况等方面的追踪调查,主动收集和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建议,了解家长对学生培养的满意程度,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客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试题含答案详解(研优卷)
- 华夏银行保定市竞秀区2025秋招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2025民政局常用离婚协议书参考样例
- 兴业银行西宁市城中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中信银行莆田市荔城区2025秋招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平安银行郑州市登封市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民生银行宝鸡市渭滨区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兴业银行南昌市南昌县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广发银行珠海市斗门区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春季招聘153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讲课件
- 国际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以《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为例
-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考试题及答案
- T/SHPTA 033-2022聚氯乙烯软制品用钙锌复合热稳定剂
- 探究2025年中小学STEAM教育跨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 GB/T 45604-2025船舶与海洋技术大抓力平衡锚
- 上门灭蚊合同范例
- 教师资格考试中的科研素养提升试题及答案
- 双休背景下的自律学习的重要性课件-高一下学期自律的力量主题班会
- 工贸公司管理制度
- 员工岗前培训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