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ppt课件.ppt_第1页
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ppt课件.ppt_第2页
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ppt课件.ppt_第3页
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ppt课件.ppt_第4页
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速记图表,状元笔记,文化多样性,表现形式,尊重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文化传播,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传播的含义,途径,手段和文化交流的意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中医),2,3,表现,特点,含义,传统文化,作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要求,要求,影响,教育,科技,思想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知识体系,4,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表现,特点,含义,历史形成保留在现实生活中,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继承性相对稳定性民族性历史性、时代性,5,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1、传统文化的含义,6,7,这些窑洞是黄帝子孙繁衍、生息、创造灿烂文化的地方。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陕北窑洞,8,湘西吊脚楼建筑形式活泼,可临水,也可依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坝边。稍稍开凿修砌,选上好木料支撑起一座座或者一排排的吊楼来,旁边饰以几丛茂林修竹,省时又省工,高高的悬柱立于水中作为撑持,充满着一种力量的美,温馨而有画境,9,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近景远景错落有致。,10,昆曲,京剧花旦,11,越剧,黄梅戏,12,13,高校校训中的传统文化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大公、全能、创新)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诚信、朴实、志向、行动、实践)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浙江大学:求是中山大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香港大学:明德格物,14,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建筑凝固的艺术、立体的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15,传统文艺-民族精神的火炬,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的代表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中华文化最深沉的内核,内容: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16,2、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首先,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其次,传统文化延伸到现在,仍然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17,(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稳定性稳定是相对的注意: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18,(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19,一束鲜花寄哀思,轻点鼠标寄哀思,传统祭祖方式会造成污染空气,破坏环境等诸多弊端。,20,二、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为什么),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实质,精神力量,从性质看,促进、阻碍,从对象看,个人,国家、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纽带,21,3、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影响(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促进国家的兴旺发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22,文化的作用的两面性与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文化的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作用,23,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怎么办),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作用,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两个反对,要求,24,1、是什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怎么办具体要求,考点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5,传统文化,从自身看,从时代需要看,精华与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继承,前提,要求,26,(1)区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前提和基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27,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文化是大范畴,包括了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包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不包括其糟粕,28,探究一:据报道,60多名幼童近日在孔庙太学里完成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孩子们着汉服、正衣冠、入太学、拜先师、朱砂开智、启蒙描红,完全依据传统儒学开学典礼“入泮礼”的仪式。孔庙成贤国学馆馆长纪捷晶说,这是国学馆首次完全依据儒学传统仪式举行的开学典礼,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从传统文化的仪式中体会国学学习的氛围。(1)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29,(1)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学生从小接受“国学”熏陶,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2)但是,开设“国学”课程,也要分清精华和糟粕,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和剔除。,30,6.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31,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32,2、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发展是最好的继承),(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考点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是什么:,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3,辨析: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1)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2)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3)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4)题目观点把继承和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学的。,34,3、怎么办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考点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5,1、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2、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异同点,36,误区一:文化的发展就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文化的发展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的发展是克服传统文化里面的糟粕又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曲折性的上升,前进,认为文化的发展就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其实质是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否定了继承。,注意以下几个误区,37,误区二:继承与发展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继承指的是承袭传统,而发展指的是不断改造旧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二者是不同的。继承与发展都处于文化发展这一个过程中,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注意以下几个误区,38,1、外在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考点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9,2、内在因素: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1)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2)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考点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0,科学技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科学技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科学技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知识梳理: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41,3、教育因素教育方式的变革地位: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用: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考点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2,从文化角度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43,全面认识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合作探究一: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情感归宿地。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材料中“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46,(1)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且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家国伦理”使中国人把家、房看成最终的情感归宿地,在住房消费上有着强烈的愿望。(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国人独有的“家国伦理”对家更加看重,更愿意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不愿意租房。(3)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当代中国人对于“家国伦理”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在住房问题上要做到理性消费,避免成为“房奴”。,47,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结合文化生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48,(1)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3分)(3)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3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9,1.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BCD,50,2.下列选项能体现下面漫画寓意的有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ABCD,51,3.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这说明()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ABCD,52,4.2011年11月初,由陈文贵编剧、阎建钢执导的大型历史电视剧赵氏孤儿在浙江象山影视城开拍。2600年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至今。相关历史事件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史记,元人纪君祥据以创作杂剧,影响深远:现今京剧、潮剧、秦腔、豫剧都保留有赵氏孤儿这一剧目,同一题材的小说、话剧、电影亦不鲜见。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传承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基础ABCD,53,2、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发展是最好的继承),(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考点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是什么:,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54,3、怎么办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考点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55,“十二五”规划建设中指出: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足的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因。,56,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发展教育,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文化传承。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7,表现,特点,含义,传统文化,作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要求,要求,影响,教育,科技,思想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知识体系,58,正确区分传统习俗与落后文化(1)二者含义不同: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而落后文化则是指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和庸俗色彩的文化。(2)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落后文化并非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3)我国传统习俗中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也存在糟粕性的内容,所以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文化也并非都是优秀文化。,59,1为什么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解答此类问题,应立足于全书的内容,从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角度思考。具体包括:(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对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4)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5)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6)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2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解答这类问题,可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方面回答。具体包括:(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3)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克服“保守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设中指出: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足的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从文化生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