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易学与中医(精)PPT课件.ppt_第1页
传统易学与中医(精)PPT课件.ppt_第2页
传统易学与中医(精)PPT课件.ppt_第3页
传统易学与中医(精)PPT课件.ppt_第4页
传统易学与中医(精)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传统易学与中医,1,第一节周易简介,2,易经简介,“三易”(三种易经)最早见于周礼夏连山易商归藏易周易,3,卦简介,卦:卦者,挂也。义在悬挂物象以示于人。八卦爻,4,八卦:乾、坤、离、坎、震、巽、艮、兑。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天、地、火、水、雷、风、山、泽。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六十四卦八卦两两相重,5,伏羲八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方位图,6,伏羲八卦次序图,7,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8,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9,周易组成易经(经文):64卦象、卦辞;386爻象、爻辞。易传(传文,十翼):一、彖(tun)传上,二、彖传下,三、象传上,四、象传下,五、系辞传上,六、系辞传下,七、文言传,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周易相传为伏羲画卦,文王作辞,孔子作传。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易经部分成书于西周前期,易传部分成书于战国时期。周易对后来的道家及儒家思想都有很大影响。,10,例: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爻辞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上九:亢龙有悔。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初九:潜龙,勿用。,11,十翼概述,文言解说乾坤两卦。彖传对64卦卦、爻辞一一进行了解释,分为上下两篇。象传分析讲说卦、爻辞的象征意义。还有一种分法是根据释卦辞还是释爻辞而划分的,其中,专门释64卦卦辞者,被称为大象传,专门释386爻爻辞者,被称为小象传。,12,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主要是因为篇幅较长,分成上下两部分更能使眉目清楚。是有关周易全书宗旨的一篇系统、详尽的通论。说卦传阐述八卦取象的专论。序卦传主要讲的是64卦的次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杂卦传,序卦传的姊妹篇。将64卦的原有次序打乱,并两两一组,分为32组,然后用极精练的语言来解释卦义。,13,易学流派,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分为两派六宗,两派指象数派、义理派,六宗指占卜宗、禨(j)祥宗、造化宗、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六宗实际上可归属于两派,占卜、禨祥、造化三宗归属于象数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归属于义理派。学术界一般把以抽象、概括的意义解释周易的易学流派为义理学派,以具体物象解释周易的易学流派为象数学派。,14,宋周敦颐太极图,15,古代易经八卦看相,16,一些地方的太极古村落,17,医易关系,1.医易同源从周易与中医理论的发生学角度而言,同源于巫术,同源于先秦诸子思想及其思维方式。首倡于唐代孙思邈,发扬于明代张介宾。,18,2.医易会通中医理论与易学相互影响。以周易影响中医为主。中医理论的建构及隋唐以后中医学的发展,借用了易学的哲学原理、范畴及思维方式,有些医家并将易学象数推演模式引入中医学。当代有的医家甚至提出“八卦医学”。,19,3.医易两分当代某些学者认为,就科学从自然哲学中的分化及易经之后至隋唐间中医学的发展而言,医易主要呈现为两分的状态,两者之间无明显的传承关系。,20,第二节易学与中医阴阳学说,21,易经的根本和核心是阴阳之道。庄子:“易以道阴阳。”张介宾:“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22,什么是阴阳?,原始意义: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引申意:气候的寒暖古代思想家的应用:表示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23,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24,阴阳之间可能的关系,1.对立指事物或现象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对立双方相互制约。如:热为阳,冷为阴;兴奋为阳,抑制为阴。,25,2.互根指阴阳各以相对的另一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不能单独存在。如: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冷就无所谓热,26,3.消长阴阳双方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如:季节变化昼夜变化,27,4.转化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某些急性温热病,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冰冷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28,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9,(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30,(二)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31,阴,阳,阴阳平衡,生理态,32,阴,阳,阴盛则寒,阴,阳,阳盛则热,阴阳偏盛,病理态(一),33,阴,阳,阴,阳,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阴阳偏衰,病理态(二),34,(三)指导疾病的诊断,鲜明声高息粗色泽(阳)声息(阳)晦暗声低息微(阴)(阴),35,(四)指导疾病的防治,1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盛:损其有余(泻)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补),36,2归纳药物性能辛(阳)温(阳)甘(阳)热(阳)淡(阳)四气五味寒(阴)酸(阴)凉(阴)苦(阴)咸(阴),37,第三节象思维与中医学,38,什么是象思维?,象,简单来说,就是是事物的形象、征象。象思维就是以事物表现于外的形象、征象为依据,通过广泛联系,来探究事物内在本质和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思维方法。象思维来自于周易。,39,象的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物态之象一切可直接感知的、有形的实物之象均属这一层次。中医用四诊方法来获取人体表露于外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面赤、苔白等,中药学中药物的颜色、质地、气味等,都是这一意义上的“象”。,麻黄:绿色草质茎,40,第二个层次:属性之象它是从各种物态之象中抽象出来的事物某一方面属性的体现。如:中药药性中的寒、热、温、凉。古代医家认为,四气(寒、热、温、凉)来源于天之四时,是取象于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而来。,41,第三个层次:本原之象它反映各种属性之象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可称为“意象”。如:在阐述五味(酸、苦、甘、辛、咸)属性时,古代医家认为五味的形成与五行之气相通,因而出现不同的属性。明代医家缪希雍:“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气味多少,各从其类也。凡言酸者,得木之气;言辛者,得金之气;言咸者,得水之气;言苦者,得火之气;言甘者,得土之气。惟土也,寄旺于四季,生成之气皆五,故其气平,其味甘而淡,其性和而无毒。”,42,第四个层次:规律之象它反映事物的各种本质属性之间的种种必然联系,因而可以成为推断事物发展趋势的根据,也可称为“道象”。如:对疾病的判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大凡在致病因素上属于风邪的或者临床症状中有眩晕、强直等表现的,其根本病变还是在肝。)中药药性判断:诸花皆升。(大多数花一类的中药作用趋势是向上的)菊花,治疗头痛、目疾等。,43,为什么要立“象”?,象具有灵活性,可代表任何事物。通过立象来表达众多事物,反映复杂的思想,打破言语、书册的局限性。周易系辞传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44,例:乾卦的象(1),周易说卦传:“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45,例:乾卦的卦象(2),卦辞乾:元,亨,利,贞。爻辞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上九:亢龙有悔。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初九:潜龙,勿用。,为表示“运动变化是渐进的”这一思想,初九爻取象为“潜龙勿用”,意如正在潜伏的龙不宜动作,象事物处于将萌之时,若人处于此时,须养晦以待时,勿有所急躁而为。上九爻取象“亢龙有悔”,龙飞到最高处,必然下降,意为发展到了极点,应该时时反省,改正错误,识时务,通达变,方保无忧。,46,象思维在内经中的体现,内经简介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现分为素问、灵枢两书。非一时一人之作。托名黄帝,真实作者不可考。成书年代说法不一,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内经中的象思维,较多的是列举具体的形象或描述一般的现象来说明抽象的道理。,47,1.列举自然界的具体形象或描述自然界的一般现象来说明哲学原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用云和雨这两种常见的自然界具体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来说明了阴阳交感、阴阳互根互用的深刻哲学命题。,48,2.通过描述自然界的一般现象来论证医学原理。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用太阳对于自然界的重要性来论证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素问至真要大论:“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用自然界寒热两种属性的相互制约来说明人体寒证、热证的用药原则。,49,3.通过描述人体具体的生命现象来说明人体生命活动的一般规律。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对“十二经脉之终”的具体表现作了大量的描述,但对其发生机制却疏于论述。注:十二经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50,内经在描述生命现象时还运用了大量的形象化语言。素问脉要精微论描述四时的脉象特征:“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51,内经象思维对中医学的影响举例,1.内经“以象论理”,没有对概念作出详细的专业化的规定,给后世医家结合自己临床实践加以发挥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例如:“治病必求于本”中“本”的内涵,内经没有确切论述。后世有以阴阳病邪为“本”者,有以脾胃为“本”者,有以脾肾为“本”者,有以症之六变(表里寒热虚实)为“本”者。,52,2.内经“以象论理”的思维方式促成了中医学“以表知里”的认识方法的形成。内经中用大量的对人体生命现象的描述代替了对人体生命运动内在机制的论述,这使得我们能够跳过现象与本质的复杂演化过程,直接概括出事物的本质。中医学的藏学学说即是成功的范例。如:肺脏(藏):呼吸、鼻、皮毛、涕、秋与肺的关系。,53,象思维不同于概念化思维,1.什么是概念(concept)?韦伯斯特词典(1988年,第9版)将“concept”的含义归为两类:(1)心里边包含的东西,比如思想、看法(somethingconceivedinthemind:THOUGHT,NOTION)。(2)将特殊实例普遍化而得到的一个抽象的或全称的观念,与观念(idea)为同义词(anabstractorgenericideageneralizedfromparticularinstances.)。,54,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性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白”的概念。”这与韦伯斯特词典(2)的解释基本一致。,55,概念被认为是人类的观念化理性思维的细胞,以它为起点,构成了判断、推理和概念化推衍系统。逻辑学的基本结构:概念判断推理公理化推导系统”“概念化思维”就是一种依据狭义的概念及其衍生族类(比如依据概念形成的判断和推理)而想问题的方式,被不少人认为是人类理性思维最重要的方式。,56,爱因斯坦:“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