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银行业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选择策略分析.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银行业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选择策略分析.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银行业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选择策略分析.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银行业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选择策略分析.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银行业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选择策略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v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金融市场在依赖中加快发展,相应法律、法规也逐 步放松,大型金融机构加快国际化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项金融业务互相 渗透,使传统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促使银行向国际化和全能化方向发展。 中国加入 w t o前后,大量跨国银行涌入中国,在上个世纪末 9 0年代主要采 用新建投资的方式设立代表处和分行等。但随着我国开放的逐步深入,从这个世 纪开始,跨国银行进入我国的方式转变到以跨国并购的方式( 目前在我国表现为 参股) 为主,而且,这种方式将成为以后跨国银行在我国扩展的主要方式。我国 的银行在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中,必然面临跨国经营的道路。虽然以前我国银行 的跨国经营方式从整体上来看主要是以新建投资为主,但近两年,也出现了不少 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的并购案例,且这种趋势正在增强,此时面对如何选择跨国 并购还是新建投资则成了迫在眉睫需要考虑的重要战略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时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选择策略 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二者的概念及相应现状,然后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 用比较优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 论等相关理论对影响银行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选择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然 后分析了跨国银行选择这两种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及二者相应的优缺点; 接着提 出了跨国银行在考虑这二者的决策模型,为决策提供了定量的工具;最后以中国 建设银行对美洲银行(亚洲)的投资战略,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相关 因素及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不论是定性的因素分析还是模型的预测结果都 与建行的投资实践相吻合,得出的结论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理论综述和 实证分析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资源的有限性影响了银行对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 的选择。银行跨国经营过程中抉择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时的影响因素分为内、外 两方面,外部因素包括东道国政府对外资政策、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道国市 场竞争程度等;内部因素包括银行的战略类型、实施跨国并购的经验、管理层偏 好等。结合银行跨国经营中各因素建立的绩效比较分析模型,通过比较新建收益 和并购收益, 为银行在跨国并购的新建与并购的决策中作出恰当选择具有一定实 用性。 关键词:银行业 跨国并购 新建投资 v abstract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world s economies and financial markets, the financial market is developing rapidly with the features of intensified mutual dependence with each other, the deregulation of laws and rules for financ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ompanies and non- financial institutes penetration into the domain of banks. this imposes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banking and compels them to go internationalized and operate universally. before and after china s entrance to wto, transnational banks poured into china. in the 1990 s, transnational banks invested in china through ways of establishing office and branc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pening- up policy, transnational banks changed to use transnational m secondly this thesis discusses of icbc s choice of strategy during the acquisition of bank of america (asia branch) based o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ative methodologies, which could be an example for other banks. through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and case study, this dissertation comes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the limited resource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strategy- choosing between multinational m 利用转移定价机 制,银行可根据不同国家的规章管理制度上的差异,灵活掌握,这些都是垂直一 体化的银行活动。 而水平一体化的银行活动可表现为对无形资产的全部价值内部 化, 银行对控制一种银行技术感到困难, 可在其自身的最终产品上体现这种技术, 进行定价,在不同地点出售。银行可提供现金管理服务项目,而不去出售银行开 发的现金管理软件。 8 7 薛求知,杨飞(2002) : 跨国银行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p3132 8 aliber, r.z international banking: a survey and comments, jounai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1 2.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在跨国公司理论中,由于各种理论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并且都只能对某一 类或某一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行为具有解释力。 为了构建一种一般性 的、综合性的理论,英国的邓宁教授( d u l m i n g ,1 9 7 7 ,1 9 7 9 ) 提出企业要进行对 外直接投资和国际生产,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 l ) 企业必须具备特定优势; ( 2 ) 外国的区位能够提供特定的机遇; ( 3 ) 企业具有内部化的能力。 格瑞和格瑞( g r a y 如果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的目的是占有东道国资源, 或者是研发为主, 则采取的方式多为新建企业。 (3)主营业务多元化程度 13 投资企业为了稳定追求地域区别与产品区别的多样化, 更多的采用并购作为 投资方式, 其目的之一就在于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具有广泛的子公司网的、可提 供多种产品的企业, 更加倾向于选择并购作为投资方式。主营业务单一的企业, 专注于某一领域, 往往在该领域积攒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源, 企业形成了专业化的 能力, 因此新建投资更有利于企业能力发挥。 (4)企业文化 当一个公司获得另一个公司时, 由于两个公司之间的文化差异, 进行整合是 十分困难的。 这些文化差异既可能是不同国家产生的, 也可能是不同行业产生的。 从企业文化角度来讲, 企业的文化特质越强, 越适合采用新建投资的方式。因为, 企业可以将企业的特有文化注入到新的主体中, 使之保持与投资方的高度一致 性。企业文化越具有包容力, 特质越不鲜明, 越可能实现多元化, 也就越倾向于选 择并购而不是新建投资。 (5)企业跨国并购经验 作为有机整体的企业组织具有学习的能力, 其模式( 方法、方式) 制度、文化 也出自其企业组织惯例,因此变革、创新制度、文化的关键是不断丰富、改善企 业组织惯例,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业有一个不断完善的惯域。从这一角度来 说, 企业在完成了相似的数次决策之后,在以后制定决策的过程中,也更倾向于 采用相似的决策。 换句话说, 企业如果曾经进行过数量相对较多的并购决策之后, 以后的决策也往往会倾向于采用并购而不是直接投资, 从而形成自己的企业组织 惯例。而企业组织惯例一旦形成,如果没有较强的外界冲突, 是很难加以改变的。 因此, 企业在不断的并购过程中, 可以积累到相应的经验, 吸取失败教训, 从而为 以后的并购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企业所具有的境外投资经验对企业作出决策存 在重要影响。收购方式相对于新建方式来说,简单、风险也较小, 考虑的因素较 少, 对于缺少跨国投资经验的企业, 更偏向于以并购的方式实现对外直接投资。 (6)管理层偏好 管理层的构成是影响冒险行为的重要因素, 决策者的个性特征与企业的战略 选择、业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高层管理者的构成及知识结构,反映了其对所从 事的经营业务领域竞争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和对公司发展的驾驭能力。 管 理层的个人特征和历史背景、决策者偏好, 直接对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并最终影 响公司某一特定发展阶段的经营业绩。决策者性格和偏好不同,导致决策的风险 程度不同。根据风险决策理论的研究成果, 高风险决策可能带来高额的回报或更 大的损失。 因此, 管理层对于投资方式的偏好也可能影响到企业最终决策的形成。 (7)企业的独有资源 如果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异性较大, 产品适应性较强, 拥有最新生产技术、 14 垄断性商标、专利、知识产权以及其他重要的独有资源,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更适 合采用新建的方式跨国直接投资。 (8)企业的自身发展状况 在一般情况下, 发展比较迅速而增长率较高的企业比历时悠久且增长率较低 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并购的方式。 ( 9 ) 组织管理能力、跨国经营经验和跨国经营程度。 一个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技能越强, 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反, 一个企业的技术能力越强,选择绿地新建投资的可能性越大( a n d e r s s o n a n d s v e n s s o n ,1 9 9 4 ) 。组织和管理技能同企业消化和利用现有知识的能力有关,技 术能力同企业的技术发展和技术创新有关, 企业的国际经验通常与企业的组织和 管理能力紧密联系, 因此拥有较多国际经验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收购方式对外投 资, 也就是说在东道国有先期投资经验的企业在投资决策中更有可能采取跨国并 购。相反,如果一个企业拥有技术优势,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保持较强的竟争优势 并希望继续维持对企业的控制力,新建投资比并购方式更具吸引力( y a m a w a k i , 1 9 9 4 ;a n d e r s s o n ,1 9 9 3 ) 。工商企业容易在国际市场上保持技术优势,但银行等 金融企业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很难保持技术优势,只能是拥有组织管理优势和较 多的国际经验,因此,我们参照一般企业的判断标准,对银行业进行分析时,只 能从其是否拥有组织管理优势和国际经验来判断应该以何种方式进入他国市场。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跨国银行如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优势和国际经验可以 优先考虑以并购的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而当面对一个全新的市场环境时,有较 强的组织管理优势和国际经验的银行也可以考虑以新建投资的方式进入东道国 市场,在积累东道国当地管理经验后,再考虑以并购的方式继续发展。 ( 1 0 ) 银行规模和产品的多元性。 企业规模对进入方式的影响是模棱两可的: 一方面,大公司有更强的实力克 服直接进入的障碍,另一方面,大公司更容易获得并购所需的融资( y i p ,1 9 8 2 ) 。 此外,c a v e s 不仅包括银行业务还包括保险、证券等业务,如花旗银行就 是从由单纯经营银行业务到经过一系列并购后发展为现在经营包括银行业、 证券 业和保险业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的国际化金融集团的。由此可见,银行的多元性 也与并购呈正向关系。 15 3.1.2 影响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外部因素 母国的银行在选择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这两种进入模式的过程中, 除了受企 业内在因素的影响外, 还受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母国对这两种方式的抉择一 般没有影响, 因而本文只考虑东道国存在的客观因素对进入模式得影响。 主要有: (1 )东道国政府对外资的政策。 一般来说, 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国内民族产业, 更欢迎外国投资者创建新企 业, 而对并购东道国当地企业的投资施加更多的限制。 (2 ) 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其现有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体系比较 符合企业跨国发展的要求, 并购后企业可以迅速地融入到当地的竞争中, 因此在 发达国家较多采用并购形式。相反在经济较为落后, 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和地 区, 由于并购的条件不存在, 而且这些国家往往是资源密集型国家, 因而多采用新 建的方式。 (3 )东道国市场发育情况。 并购行为多发生在市场发育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 而在发展中国家则比较 少。其原因是不完善的市场存在很多的制度以及法律上的缺陷, 大大增加了额外 的交易成本。 (4 )东道国的基础设施条件。 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不仅是吸引外资的一个要件, 而且也是影响外资进入模 式的一个因素。 拟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往往会基础设施较好的国家选择新建的方式, 而在基础设施不好的国家选择并购。 (5 )市场的竞争程度。 跨国并购与新建投资的区别之一就是并购是对于市场存量的一个调整, 而新 建投资新增了市场中的供给。在初创和发展阶段市场的竞争程度较低, 新建投资 是这一时期主流, 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 竞争逐步加剧, 企业开始追求规模效应, 产能逐步过剩, 企业的投资行为由并购代替了新建投资, 行业竞争的影响下并购 将会成为主流。市场的竞争程度也会影响到政府的宏观调控, 而政府对某一行业 的政策倾向往往也会左右投资决策。 政府对某一个行业的管制可能对某种投资方 式有倾向性, 或是更加有利于某种投资方式的实施。 (6 )资源的限制。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主要产品, 而产品的形成是依赖于特定的资源。 根据资源特点的不同, 企业的投资偏好也有所不同。 从另一个角度讲, 投资的选择 受到了客观条件的制约, 而这一制约, 正是由于资源的特殊性质造成的, 好的资源 往往给企业带来特殊的竞争优势。对某些资源来说, 有数量上或是位置上的自然 16 约束, 使企业获得资源的可能性受到了限制。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获得优势资源, 并购可能是企业唯一的方式。 (7 )资源可转移性。 新建投资和并购活动实质是企业能力和资源的扩张和获取。 企业通过新建投 资的方式, 使企业核心能力在企业内部得到扩展和传播; 而通过并购方式, 企业获 得了并购企业或部分企业, 通过整体移植的方式获得并购方的核心能力或核心资 源。 能力和资源是否具有可转移性, 决定了企业能力和资源的扩张和获取的方式。 物质资本集中企业倾向于新建, 人力资本集中企业倾向于并购。物质资本集中企 业更大程度上拥有显性知识, 知识转移是有效的, 所以选择新建。( 显性知识可以 通过语言、手册等手段传播转移) , 人力资本集中的企业主要拥有隐形知识( 隐形 知识需要理解和经验吸收, 不易转移) , 由于“内部粘稠”, 传递这种知识即使在 同一国家, 也是非常困难的。采用并购方式可直接获得被收购企业的技术、专利 及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这将有利于并购企业向陌生领域的扩展, 节省研发费用, 减少技术开发中的时间风险和失败风险, 或迅速实现技术的升级和赶超。 (8 )行业需求变化。 一般来说, 如果要进入需求多变的产业,企业往往更倾向于并购。因为需求 多变的产业中新入者的经营风险高。并购可以使新入者迅速占领市场一席之地, 能够更好的应对需求变化。 相反, 对于需求稳定的产业而言, 企业往往能够形成更 有效的预见和计划, 可以通过新建进入市场。 (9 )市场规模。 也可称之为是东道国金融业的运行状况,指东道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银行 业在东道国国民经济及金融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也映射出东道国的经 济发展水平。若东道国的金融运行稳定,国内银行的竞争程度相对较强,政府往 往会采取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在这些国家选择何种 方式进入要权衡各种因素去决定。b a l d w i n a n d g o r e e k i ( 1 9 8 7 ) 的研究表明随着 市场规模的扩大,新建投资会减少,而跨国并购会增加,也就是说,市场规模与 新建投资负相关而与跨国并购正相关。 (1 0 )东道国政府对跨国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 东道国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反映了东道国对外资准入的基本态度, 其 基本内容包括是否允许外资进入,进入的条件有哪些,以何种方式进入,进入业 务的地域或服务品种上的限制等。东道国对跨国银行进入本国市场的态度不同, 有的鼓励外资企业进入本国市场,有的限制外资进入本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 高、 金融法制健全、 国内银行竞争力较强的国家大部分采取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 瑞典、 挪威等比较发达国家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了对外资进入严格限制的 17 政策。一般来说,在东道国对外国企业的市场准入有严格限制的国家倾向于采用 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以避开东道国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法律条例的限制,迅速 进入东道国市场。从东道国当局对两种进入方式的不同政策看,法国、德国、意 大利、挪威等国鼓励银行并购,以加速银行业集中,促成经济规模化发展,在这 些国家,最好选择以并购的方式进入。 3.2 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活动的优势和劣势 在企业短期投资决策过程中,新建投资与并购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而在企业 长期运营过程中却是互补关系。由于并购和新建投资的作用和影响有所不同。企 业通过两种投资方式达到不同的目的。 3.2.1 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并购与新建投资特点各异,并购的长处往往就是新建投资的短处,反过来也 一样。 与跨国并购相比,新建投资具有如下优势: (1 )有利于选择符合企业对外扩张目标的生产规模和投资区位。直接投资 是投资公司实现对外扩张的主要实现途径,选择新建投资方式发展,有利于投资 公司根据战略目标的需要,准确定位生产规模和投资区位,而选择并购方式则有 可能因难以寻找到生产规模和投资区位均符合投资公司意愿的目标企业而无法 实现。 在新建投资方式下, 投资者还可以尽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来构建生产、 销售、管理模式,使企业的运作贯彻投资者所偏好的经营理念。 (2 )一般来讲,在形成同等生产规模的条件下,新建投资比并购的直接费 用要低。在近年的投资并购中,目标企业大都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交易价 格一般高于新建同等规模企业的投资。此外,并购必须更多地依赖于外部市场, 投资企业需要通过目标企业所在的证券市场或与目标企业谈判来完成投资过程, 目标企业有可能待价而沽。 特别是在恶意并购中, 并购方大都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除直接支付的费用外,并购中的并购方还要支付一些间接费用,如对目标企业现 有资产的整合、缩减现有雇员和处理对外债权债务等。但在新建投资中,这些费 用往往可以避免。 (3 )易于获得目标市场所在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新建投资直接形成 新的生产能力,只要不是对现有投资的完全替代,就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因而 受到目标市场所在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而并购并不形成新的生产能 力, 如果目标企业存在明显的冗员问题, 并购后企业裁员还可能减少就业。 此外, 18 许多目标市场所在地政府和社会各界还担心, 以并购方式进入的投资还有可能导 致以外来企业为主导的垄断市场结构, 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将外国投资公司对 本国企业的大量并购视为侵蚀国家主权。 许多发达国家对外国投资公司以并购方 式大规模进入本国市场也表现出同样的忧虑。 而选择新建投资方式则不存在这个 问题,比并购方式易于获得目标市场所在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与新建投资相比,跨国并购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可迅速进入东道国。与新建投资相比,并购最大的优点是无需建设期, 进入的时间快。通常情况下,若不考虑筹备时间,跨国并购只需三到五个月就可 以形成生产规模,即使加以改造最多也只需一到两年。2 0 世纪 9 0 年代以来交易 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屡见不鲜, 如此巨额的投资若通过新建投资的方 式来实现,暂且不考虑其经济性,其建设期可能要长达数年、十几年甚至更长。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并购和新建投资活动的机理品生命周期的缩短, 使得投资公 司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映的必要性较以前大为增强。为实现全球发展战略目 标,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投资公司选择并购作为直接投资 进入的方式。 (2 )获得战略资产。战略资产是指对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 资源,主要有研发能力、商标、商誉、特许权和营销网络等。战略资产是企业拥 有的最重要的所有权优势,一般难以在外部市场获得,而内部形成又需要较长的 时间。通过并购,投资公司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被并购企业的战略资产,还 可以减少竞争对手的数量,进一步增强其所有权优势。 (3 )规避投资国政府管制。某些特大型跨国投资公司在投资国特定产品市 场上处于垄断地位,投资国政府往往运用“反垄断法” 等工具进行干扰。基于 此,投资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将公司核心资产转移到国外目标的企业,以规避 投资国政府管制。 上述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优势和劣势也可简单概括为如下表 3 - 1 所示: 19 表 3 - 1 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比较 跨国并购 新建投资 优 势 能够迅速地参与新产品及市场 不增加市场供给,回避与竞争企业的摩 擦 能够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提高企 业资源的效率 投资的稳定性 容易获得人力、技术、经营知识 商品、名牌、销售网的确保及综合效果 有利于纳税、会计 流通、销售网的效率化 维持企业成长的持续性 经营的多元化 扩大市场占有率 能够完全符合企业的投资目的 投资金额决定的灵活性 对企业的控制比较容易 遇到的法律问题较少 经过内部成长过程中容易体会技 术、知识、了解市场 劣 势 复杂的并购过程中有失败可能 对并购对象的估值较难 并购对象企业的价格测算较难 因企业文化的差异,存在适应问题( 组 织及人力管理) 继承现存的企业问题 追求短期的利益,反而忽视新产品开发 及 r 新建机构则需 要比较长的时间来满足当地银行监管机构对新银行的各方面要求, 并且对市场的 熟悉和业务开展需要时间。但要找到有市场影响力的、资产优良的目标银行则不 是很容易的事。 (2 )从杠杆效应角度来看 并购可以获得杠杆效应,以较少的资本金控制较多的资产; 新建机构则不存 20 在杠杆效应。这一点对加速国际市场的扩张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一笔资金,如果用 来新建投资,相当比例的资金首先要投入固定资产和开办费用,开业初期只能依 靠剩下的资金进行周转,在短期( 2 一 3 年) 内基本上不会产生杠杆效应。但是, 如果是收购兼并,则在国外市场上( 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市场上) ,并购 2 0 % 左右的 股权就可以控股,在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一般在 1 0 % 以下的情况下,至少可以控制 超过 5 0倍的资产,市场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另外,在经营亏损的时候,如果 是部分控股的机构,母银行则只承担其持股比例内的亏损和风险,这也是分担的 一个杠杆效应。 (3 )从经营管理的本地化角度来看 并购比较容易实现人员和管理的本地化,从而实现经营本地化; 新建投资则 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人员本地化,尤其是管理层的本地化。 (4 )从机构整合角度来看 并购的机构整合需要时间,尤其是需要改变被并购银行的名称、品牌和需要 裁员的情况下,并且,如果不是收购 1 0 0 % 的股权,在业务战略方向和管理上要 受到董事会的限制,要与其他股东进行沟通和协商; 新建投资不存在融合问题, 总行对其的管理也直接而方便。 (5 )从初期成本角度来看 有时候并购的目标银行为问题银行, 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来解决历史问题; 新建投资则只发生简单的筹建成本。 通过本章的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清晰的从定性的角度判断银行业及其它行业 在跨国经营时选择跨国并购还是选择新建投资所需考虑的因素, 这些将有利于银 行等企业在充分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 21 第 4 章 银行业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定量分析 4.1 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定量分析的前提 企业的盈利本质决定了企业行为是以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外国企业 对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投资两种投资方式的选择也正是基于企业盈利目标。 外国 企业在进人东道国市场时对投资方式的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企业在选择 新建投资或并购投资前后,其所掌握的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禀赋、控制权的分布结 构、地域文化因素的整合等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企业选择哪一种进人东道 国方式仍然符合经济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企业对两种进人东道国方式下的末来 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和比较是确定选择并购和新建投资方式的主要标准。 跨国并购 和新建投资这两种进入方式下的收益包括效率改进型收益和非效率改进型收益, 而效率改进型收益主要来自规模经济收益、管理协同效应和多角化经营效应,非 效率改进型收益包括市场份额和财务协同效应。 本文以影响两种进入方式净收益的规模经济、 市场势力等因素分析银行企业 进入东道国方式, 并以此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银行在并购东道国现有银行和新建 投资之间决策时所考虑的变量及条件,为决策提供量化的准确依据。 通常,银行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跨国并购还是新设投资的决策,应该假定以下 5 个前提: ( 1 ) 银行等企业的行为目标是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 2 ) 东道国政府对银行等企业选择哪种进入方式不加干预,完全由银行企业 决定或者与当地现有银行等企业自行商议; ( 3 ) 银行企业的收益应指扣除成本以后的净收益,假定银行企业两种投资方 式的初始投资成本(并购或者新建的收购成本、投资成本等)是相同的; ( 4 ) 假定企业收益是市场势力、规模经济等诸多变量共同作用的函数; ( 5 ) 假定银行企业收购东道国银行企业是全额收购(即控股比例为 1 0 0 % ) 。 4.2 银行企业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绩效比较分析模型分析 不论是外国银行进入中国,或者是中国银行跨国经营,选择并购还是选择新 建的关键在于这种进入方式能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利润。 因此可以提出如下决策 模型绩效比较分析模型 1 0 。 10 冯嗣全, 银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跨国并购抑或新设投资 ,上海交通大学, 当代财经2003 年第 12 期,总第 229 期,3940 页。 22 绩效比较分析模型主要是通过对比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二者收益来判断哪 种方式能使银行企业的效益最大化。银行是企业,除了其经营的产品不同于一般 企业之外(事实上,工商企业的产品也不尽一致,尤其是不同部门的产品) ,其 经营管理、生存发展的基本特征与一般企业无异。因此在这里,我们将借鉴科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对银行国际化扩张中的新设或并购两 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4.2.1 新建投资进入的银行经营模型 假定银行的业务只有存款、贷款和结算三项,利润来源于贷款利差和结算手 续费收入(这一假设基本上可以代表目前银行的业务种类和收益来源;至于其它 的表内和表外业务及收入,道理与此相同,可以类推) ,则银行收入是存款 d 、 结算业务量 s 和人力资本 l 的函数。即: ),(lsdyyg= (1 ) 对于从事生产制造的工商企业而言,在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 - d生产 函数) 1 1 中,产出 y 是资本 k 和劳动投入 l 的函数;它主要考虑的是生产能力, 而不问销售和收入。这里,银行的生产能力主要由人力资本 l 的数量和素质决 定。银行经营主要依赖于信誉和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对有形的机器设备和土地 房产的要求并不高;相对于庞大的信贷和有价证券资产,银行初始投入的有形资 产可以忽略不计。银行基本上是杠杆经营,因而对银行产出和收入起关键作用的 还是资产规模和人力资本。一般地, 银行吸收的存款扣除准备金之后,便可用 于放贷或投资,形成资产项目。按照国际惯例,贷款利率一般也是存款利率加上 一定的差额(m a r g i n ) 。因此,我们这里假定银行收入是存款d 、结算业务量 s 和 人力资本 l 的函数是完全符合实际的。 进一步, 我们假定东道国的银行市场、 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换句话说,国际化的银行是包括利率 r 、单位结算手续费 f 和劳动力工资 w 等在 内的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事实上,即便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新进入者往往 由于势单力薄,也无法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这样,实行国际扩张战略的银行 成本函数为: oddb cwlrdldwrcc+= * ,)( ( 2 ) 其中: d r 表示存款利率;w , d , l 的含义如前所述; o c 为其它成本,包括固定 11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又称为 c- d 生产函数,是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 20 世纪 30 年代提 出来的,被认为是一种很有用的生产函数。一般形式为: l akq =,q 为产量,l 和 k 分别为劳动 和资本投入量,a、和为 3 个参数,0,1 。当1 时,和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 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若1,则为规模报酬递增;若1,则为规模报酬不变;若1,则为规模报酬递减。 23 投入成本、营销费、车马费、招待费等。 这样,新设机构的利润函数便可表示为: ),(),(ldwrclsdycyr dbbb = ( 3 ) 从理论分析的角度,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从而有: odb b bbb cwlrdc lsdyyts cyr += = = * )2( ),() 1.(. .max ( 4 ) 根据拉格朗日定理, 我们可以进行求导计算。当满足:w l y r d y b d b = = , 两个条件时,银行可以获得最大利润。这是数学上的运算,事实上也符合经济学 理论的解释;即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实现最大化。 综上所述,银行在东道国的新设机构能够实现其最大化利润 m a x b r。 4.2.2 并购方式进入的银行经营模型 当新设方式遇到诸如进入壁垒、市场开拓、领域区别、文化差异、海外经营 经验等障碍时,通过并购方式进入一国市场,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替代选择。银行 通过并购的扩张方式能够利用既有的业务网络和客户基础,迅速占领市场,实现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谋求财务、管理、业务、区域等的协同效应;还可以获取 声誉、品牌、战略位置、营销渠道、市场力量等特殊资产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由 此可见,影响并购银行获取收益的因素与新设机构不尽一致。这里,我们依然采 用投入要素作为并购银行收益函数的自变量,假设条件与前文一致,于是有并购 银行的收益函数: ),(lsdyya= ( 5 ) 其中:d 、s 、l 的含义与(1 )式一致;表示并购所带来的各种竞争优势及 有利的经营条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并购方式中的自变量 d 、s 、l . 与新设方 式相同,但两者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不一样,因而具有不同的系数。 成本和收益向来相伴而行;银行并购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必然要支付相关 成本。银行并购成本主要有两类:一是银行自身为并购行为所付出的微观成本, 包括并购实施成本(有直接支付的费用,如购买资产或股权的现金、股票、期权 以及支付给中介机构的各种费用;有间接支付银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跨国并购 抑或新设投资的成本,如债务成本、更名成本、杠杆收购中的利息支出等)和整 合与运营成本 (即并购行为实施后, 为使银行正常运行而对战略规划、 管理模式、 财务资料和文化差异等因素进行整合所支付的成本) 。二是银行并购的外部性可 能让社会承担一定的成本, 如并购导致的不同程度的垄断将给社会福利造成净损 失;并购后的大量裁员导致失业率的提高;跨国并购的混业经营和管辖权分割导 24 致金融监管的困难,等等。这里,我们只关注银行本身的微观成本,而把社会成 本放置一边,专注于并购银行本身的收益成本分析。考虑到并购以后银行的正 常经营所需的常规支出与新设机构的支出在内容上是一致的, 因此并购银行的成 本函数为: 21 * ,ccwlrdldwrcc dda +=)( (6 ) 其中: 1 c为银行并购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整合成本; 2 c为日 常经营中的其它费用支出, 如营销费、车马费、招待费等;ldwrd,等变量的 含义与(2 )式一致。 由(5 ) 、 (6 )两式,可得并购银行的利润函数: ),(),(ldwrlsdycyr daaa = ( 7 ) 假定并购银行是理性经营的,其目标是通过调整投入要素获得最大化利润, 可得并购银行的经营模型: 21 * )2( ),() 1.(. .max ccwlrdc lsdyyts cyr da a aaa += = = , ( 8 ) 根据拉格朗日定理,我们可以进行求导计算,当满足w l y r d y a d a = = ,时, 并购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并购银行的最大化利润为 a rmax。 从银行是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其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样,我 们可以通过比较并购与新设两种形式的潜在最大利润,来确定采用哪种进入方 式。由上文分析可知,新设投资的潜在最大利润为 b rmax,国际并购的潜在最 大利润为 a rmax,则有: (1 )当 b rmax a rmax时,国际化的银行应采取新设投资的方式进行海外 扩张。 (2 )当 b rmax a rmax时,国际化的银行应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海外 扩张。 (3 )当 b rmax= a rmax时,新设投资与跨国并购的潜在获利能力无差异,到 底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国际化,应视银行的其它经营目标和战略规划而定。 25 第 5 章 中国建设银行对美洲银行(亚洲)的投资策略分析 中国建设银行是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 建行可经营法律允许商业银行 开办的各项金融业务,在业内资金实力雄厚,业务规模和经营利润均居国内商业 银行前列。截止到 2007 年 12 月 31 日,该行资产总额 65981.77 亿元。 在第五次世界性的国际银行新一轮的并购浪潮中, 有实力的中资银行也积极 的参与到此次并购浪潮中来。 一定程度而言, 中国建设银行便是这条道路的先驱。 中国建设银行自 2006 年 8 月 24 日在香港以 97.1 亿港币收购美洲银行(亚洲) 以来, 中国建设银行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历史性突破。此次收购对建行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这里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此次收购对建行影响,从而为中国其 他银行的并购提供一些借鉴, 鼓励我国银行走出中国, 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一席之 地。 我们将从成本收益、垄断、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互补效应等方面定性分析 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 )收购美洲银行(亚洲)(以下简称“美洲银 行” ) ,再立足于绩效比较分析模型作定量分析。中国建设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及市场份额,具有较强的行业代表性,其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 的这一决策过程对于银行业具有范本作用, 对中国银行业在跨国经营中的选择有 借鉴意义。 5.1 对中国建设银行对美洲银行(亚洲)投资策略的定性分析 中国建设银行对美洲银行(亚洲)的投资决策受中国建设银行内、外两种因 素的影响, 结合本文的第三章的银行企业跨国并购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的影响因 素,我们重点从中选择二个内部因素(进入市场速度、银行规模和产品多元性) 和一个外部因素(市场规模)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建行在此次投资过程中的决策 倾向。以为银行业其它企业提供参考。 (1) 进入市场速度的内部影响因素 国际金融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银行跨国经营时进入东道国的速度直接 影响到银行在东道国的成本与收益, 而追求低成本与高收益是银行进入东道国主 要的驱动力。因此在分析进入市场速度时可以结合成本收益分析法来分析。成本 收益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决策分析方法。 在一定的条件下, 个人在进行决策的时候, 并不是单独考虑行动的成本或者收益的而是把成本和收益结合起来综合的比较 和分析。如果该行动的收益大于其成本,那么这件事情就是值得做的;反之,成 本大于收益,则人们就不会去做这件事情。该处的成本不仅要考虑显性成本,有 26 时候还要考虑隐性成本。从理论上讲,当经济主体进行一项努力的边际成本和边 际收益恰好相等时, 它达到了自己的最优状态, 此时消费者达到了效用的最大化, 而生产者达到了利润的最大化。 对建行对美洲银行的的投资而言,其最终选择了跨国并购。建行此次投资选 择跨国并购不但可以提高其收益而且还可以降低其成本。 因而建行在并购后能短 期内获得财务方面效益,以及其综合成本的降低。并购带来的效率的提高是由于 税法、 会计处理惯例以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货币上的收 益。除此之外,银行并购带来的较低成本的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财务协同效应也 是其收益提高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2007 年上半年经营业绩, 中国建设银 行2007 年净利润为690.53亿人民币,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9.07%。 以下图51 体 现了中国建设银行并购后的盈利能力及其成本控制能力的提高。 净利息收益率 2 . 7 0 % 2 . 7 9 % 3 . 1 1 % 2 0 0 6 年1 月2 0 0 62 0 0 7 年1 月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新增结构 6 6 . 4 0 % 0 . 2 0 % 8 . 9 0 % 1 . 5 0 % 1 2 . 0 0 % 代理类咨询类银行卡结算类其他 利润增长(十亿元人民币) 2 3 . 2 3 4 . 3 3 2 . 8 5 0 . 5 2 0 0 6 年1 月2 0 0 7 年1 月 税后利润税前利润 图 5 1 建行投资美洲银行后盈利能力提高 1 2 图 51 显示, 建设银行 2007 年仅上半年净利息收益率比 2006 年增长 0.32%, 比去年同期增长 0.41%。净手续费用及佣金收入 2007 1h 同比新增 63.86 12 图引自:孙庆霞,并购对中国建设银行影响的经济学分析,同济大学, 经济研究导刊2008 年第 2 期, 70 页 27 亿元。2007 年上半年的税后利润比 2006 年上半年的利润增加了 111 亿元人民 币,税前利润增加了 177 亿元人民币。 从图 52 可知,建行并购后 2007 年仅上半年的成本收入比低于去年同期 的 4.3%,而根据 07 年建行年报显示其费用的增长只为 26.3%,属于合理的增长 速度。 建行投资美洲银行后 成本收入比持续下降 4 1 . 6 5 % 3 7 . 3 5 % 2 0 0 6 年1 月2 0 0 7 年1 月 图 5 2 建行投资美洲银行后成本控制加强 1 3 建行对美洲银行的投资采取并购,这对建行的收益成本的影响情况在表 5 1 中表现的更加明显。表 51 是建行 2007 年的中期业绩发布的 2007 年上半年 业绩情况与 2006 年上半年的业绩情况比较。 2007 年上半年, 建设银行的净利息 收入、经营收入、净利润、资产回报率都比去年同期有显著的提高, 而其不良贷 款率、拨备覆盖率、成本收入比等都比去年同期有了一定的下降。 13, 14 引自:孙庆霞,并购对中国建设银行影响的经济学分析,同济大学, 经济研究导刊2008 年第 2 期, 71 页 28 表 5 1 建行 2 0 0 7 年中期业绩发布显示出优异的财务业绩 1 4 主要指标 2 0 0 7 上半年 2 0 0 6 上半年 变化 净利息收入 892.1 亿元 652.9 亿元 36.7%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126.6 亿元 62.7 亿元 101.8% 经营收入 997.9 亿元 708.6 亿元 40.8% 税前利润 505.4 亿元 328.1 亿元 54.0% 净利润 342.6 亿元 232.2 亿元 47.5% 每股盈利 0.15 元 0.10 元 0.05 个百分点 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 20.88% 15.67% 5.21 个百分点 平均资产回报率 1.18% 0.95% 0.23 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率 2.95% 3.51% 0.56 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 90.67% 71.37% 19.3 个百分点 成本收入比 37.35% 41.65% 4.3 个百分点 建行对美洲银行的投资采取跨国并购相比于新建投资具有进入上的速度优 势。通过并购,建行可以大大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或投资周期,迅速进入当地市 场, 在激烈争夺市场的竞争中抢得先机, 从而获得上述的成本与收益连动的利益。 而如果建行在东道国采取新建投资,那需要涉及项目论证、政府审批、基础建设、 设备安装、人员配置等不同阶段的工作,建设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影响建行 进入香港乃至国际市场的速度,导致坐失先机。 (2) 银行规模和产品多元性的内部影响因素 银行规模对进入方式的是存在明显影响: 一方面,大银行有更强的实力克服 直接进入的障碍,另一方面,大公司更容易获得并购所需的融资。此外,银行多 元性也与并购呈正向关系。 大银行和小银行在并购或新建投资的选择中遵循不同 的行为规则,大银行更倾向于选择并购的方式进入。当然,还要考虑东道国的市 场因素。 银行的多元性是指银行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 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 还包括各种金融创新工具; 不仅包括银行业务还包括保险、证券等业务,由此可 见,银行的多元性也与并购呈正向关系。而银行的规模和产品的多元性对于银行 获得垄断优势和利益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