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三舍生取义舍生取义(一)众人国士【品培养语感利“断句”】(赵)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史记刺客列传【注“文化常识”厚素养】(赵)襄子:名毋恤,又作无恤,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谥号襄,史称赵襄子。豫让:春秋时期晋国人,为晋卿智伯家臣。智伯为韩、赵、魏三家攻灭后,豫让立志为主报仇。范中行(hn)氏:指范氏和中行氏两大家族,为春秋时期晋国两大卿家。【读熟读成诵意自知】(赵)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史记刺客列传【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于是襄子乃数豫让(点数)B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把当成一般人一样)C而反委质臣于智伯(臣服、归附)D寡人赦子,亦已足矣(赦免)解析:选A“数”,数落。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反委质臣于智伯 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A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也相同。B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不同。C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相同。D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解析:选D介词,表引进对象,不译;介词,在;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主性;代词,代“智伯”。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B彼且奚适也?C徐公何能及君也?D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解析:选CC项为一般疑问句;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译文: 参考答案:你为智伯尽忠,声名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译素材积累助写作】赵襄子应当出门了,(豫让)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着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把我当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看待,我因此也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长叹一声,流着泪说道:“唉,豫让啊豫让!你为智伯尽忠,声名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舍生取义(二)石奢纵父【品培养语感利“断句”】石奢注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史记循吏列传【注“文化常识”厚素养】石奢:春秋时期楚国大臣,楚昭王的相(令尹),为官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读熟读成诵意自知】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史记循吏列传【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阿谀)B纵其父而还,自系焉(放纵)C以父立政,不孝也(树立政绩)D不私其父,非孝子也(偏袒)解析:选B“纵”,放走。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追而不及遂不受令,自刎而死子其治事矣纵其父而还A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也相同。B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不同。C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相同。D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解析:选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表祈使语气,“还是”;代词,代“他的”。3与“不私其父”中“私”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走私贩私B雨我公田,遂及我私C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D公正不私其亲解析:选DD项与例句相同,偏袒。A项,非法的货物;B项,私田;C项,密谋之事。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译文: 参考答案: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被判死罪。【译素材积累助写作】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发现犯人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被判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论罪不该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的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昭王的命令,自杀而死。舍生取义(三)天下之平【品培养语感利“断句”】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注“文化常识”厚素养】廷尉:汉朝时的最高司法官,管理天下刑狱的审理和判处。县人:与京都长安相对而言,犹言“乡下人”。跸(b):清道戒严。【读熟读成诵意自知】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嘱咐)B释之治问(审理)C见乘舆车骑,即走耳(跑)D廷尉当是也(判处)解析:选A“属”,交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顷之,上行出中渭桥/久之,以为行已过B而廷尉乃当之罚金/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C且方其时/民安所措其手足D是法不信于民也/廷尉当是也解析:选AA项,均为音节助词,无实义。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项,指示代词,这个;人称代词,他们的。D项,代词,这样;形容词,正确的。3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 此人亲惊吾马B焉用亡郑以陪邻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登东山而小鲁解析:选DD项为意动用法,“以为小”;A、B、C三项均为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受惊”“使灭亡”“使定居”。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译文: 参考答案: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译素材积累助写作】不久,皇帝出巡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了出来,为皇帝驾车的马受了惊。于是(皇上)命令侍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把我摔伤了,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并且如果当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舍生取义(四)范滂就义【品培养语感利“断句”】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范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后汉书党锢列传【注“文化常识”厚素养】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此处代指官爵。仲博:范滂弟。龙舒君:指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李杜:指李膺、杜密。此二人均为东汉名臣,刚正不阿,皆死于党锢之祸。【读熟读成诵意自知】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范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后汉书党锢列传【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遗憾)B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诀别)C出解印绶,引与俱亡(赴死)D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希望)解析:选C“亡”,逃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伏床而泣/再拜而辞B何敢以罪累君/刘公干以失敬罹罪C吾欲使汝为恶/必为我也D莫不流涕/莫愁前路无知己解析:选B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B项,均为介词,因为。C项,动词,做;介词,因为。D项,不指定代词,没有人;副词,不要。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子何为在此?B何敢以罪累君?C何由知吾可也?D牛何之?解析:选BB项为一般疑问句;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译文: 参考答案:已经有了美好的声名,又希望求得长寿,能同时得到吗?【译素材积累助写作】建宁二年,(朝廷)就大范围地诛杀党人。诏令下达,紧急逮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来到县里,抱着诏书,关闭传舍的房门,趴在床上哭泣。范滂听到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于是自己立即到监狱里去。县令郭揖大惊失色,自解官印,要拉着范滂一起逃亡。(郭揖)说:“天下这么大,你怎么在这里呢?”范滂说:“我死了,这祸也就过去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而牵累您,又让自己的老母亲流离失所呢?”他的母亲来和他告别,范滂对母亲说:“仲博对您孝敬,足以供养您,我到黄泉去,这样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您割弃不能忍受的情,不要悲伤。”母亲说:“你现在能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已经有了美好的声名,又希望求得长寿,能同时得到吗?”范滂跪着接受母亲的教导,拜了两次就辞别了。回头对他的儿子说:“我想让你去做恶,但是恶是不能做的。想让你为善,但是我没有做恶。(为善却得到现在的下场)”行路的人听了,没有不流泪的。范滂就义时三十三岁。舍生取义(五)巨伯护友【品培养语感利“断句”】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注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世说新语德行【注“文化常识”厚素养】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读熟读成诵意自知】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世说新语德行【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值胡贼攻郡(正值)B败义以求生(败坏)C不忍委之(委屈)D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保全)解析:选C“委”,丢下,丢弃。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败义以求生 宁以吾身代友人命汝何男子,而敢独止遂班军而还A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也相同。B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不同。C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相同。D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解析:选D连词,表目的;介词,用;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3与“吾今死矣,子可去”一句中“去”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逝将去女,适彼乐土B去死肌,杀三虫C连峰去天不盈尺D大事去矣,可痛惜哉解析:选AA项与例句相同,离开;B项,除去;C项,距离;D项,失掉,失去。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译文: 参考答案: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难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作所为吗?【译素材积累助写作】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恰逢匈奴攻城。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要死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难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作所为吗?”匈奴兵到了之后,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座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保全朋友的性命。”匈奴人听了,互相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有道义的国家。”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全城人都因此获救。舍生取义(六)独在帝侧【品培养语感利“断句”】苏峻既至石头百僚奔散唯侍中钟雅独在帝侧或谓钟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其弊邪钟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将执简而进矣世说新语方正【注“文化常识”厚素养】苏峻既至石头:指苏峻叛乱攻入京城南京。苏峻,字子高,长广郡掖县人。晋朝将领,元帝时为鹰扬将军,以平王敦之功进将军。后与祖约起兵攻入京城,专擅朝政,为温峤、陶侃等所败。石头,即石头城,南京。董狐:春秋时期晋国史官,亦称“史狐”。晋卿赵盾因避灵公杀害而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灵公。董狐认为责任在赵盾,故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后为古代秉笔直书的良史的代称。【读熟读成诵意自知】苏峻既至石头,百僚奔散,唯侍中钟雅独在帝侧。或谓钟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其弊邪?”钟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将执简而进矣。”世说新语方正【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苏峻既至石头(既然)B国乱不能匡(匡扶)C各逊遁以求免(退避)D君性亮直(忠贞正直)解析:选A“既”,已经。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而”的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表承接关系)B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其弊邪?(表转折关系)C而各逊遁以求免。(表转折关系)D吾惧董狐将执简而进矣。(表递进关系)解析:选D应为表修饰关系。3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句是()A必不容于寇仇。B见笑于大方之家。C不能容于远近。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解析:选DD项为状语后置句;A、B、C三项均为被动句。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其弊邪?译文: 参考答案:要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您生性忠贞正直,必定不能为仇敌宽容,为什么不采取权宜之计,却要坐着等死呢?【译素材积累助写作】苏峻的叛军已经到了京城,朝中百官都逃散了,只有侍中钟雅一个人随侍在成帝身旁。有人对钟雅说:“要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您生性忠贞正直,必定不能为仇敌宽容,为什么不采取权宜之计,却要坐着等死呢?”钟雅说:“国家混乱不能匡扶,君主危急不能救助,却各自退避以求免祸,我怕董狐就要拿竹简前来记载了。”舍生取义(七)魏征直谏【品培养语感利“断句”】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注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而玄龄等亦何所谢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资治通鉴唐纪十二【注“文化常识”厚素养】南牙:犹“南衙”,指皇宫南面的国家官署。【读熟读成诵意自知】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而玄龄等亦何所谢!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资治通鉴唐纪十二【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让玄龄等(推让)B何预君事(干,关涉)C玄龄等拜谢(谢罪)D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假如)解析:选A“让”,责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皆以美于徐公B玄龄等亦何所谢/使所营为是C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D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为君翻作琵琶行解析:选BA项,介词,因为;动词,认为。B项,均为所字结构中的标志词,不译。C项,介词,在;介词,对于。D项,动词,是;介词,替、给。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北门近何营缮?B何预君事?C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D亦何罪而谢也。解析:选DD项为一般疑问句。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译文: 参考答案:你们只要知道南衙的政务就好了,北门小小地修一下,干你们什么事!【译素材积累助写作】房玄龄和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少监窦德素,(房玄龄和高士廉)问:“北门近来修什么呢?”窦德素(把这件事)禀奏皇上。皇上很生气,责备房玄龄等人,说:“你们只要知道南衙的政务就好了,北门小小地修一下,干你们什么事!”房玄龄等人磕头谢罪。魏征进谏说:“我不知陛下凭什么责怪房玄龄等人,而房玄龄等人又有什么要谢罪的!房玄龄等人是陛下您的得力助手,对于朝廷内外的事难道有什么是他们不应该知道的吗?假使您所做的是正确的,那么就应该帮助陛下完成它;(如果您所做的)是错误的,那么应该请陛下停下来不做。他们向主管部门询问,按道理是应该的。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罪该被您责备,又有什么罪该谢呢?”皇上十分羞愧。舍生取义(八)心照汗青【品培养语感利“断句”】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馀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宋史文天祥传【注“文化常识”厚素养】潮阳:地名,在今天的广东省。后文的“厓山”,也是广东的地名。弘范:张弘范,元朝将领。张世杰:南宋将领。【读熟读成诵意自知】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棉花壳的综合利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固定资产述职工作总结
- 新能源微电网储能技术在2025年新能源储能设备维护中的应用
- 临床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道德
- 剖宫产公益培训
- 养护安全培训课件
- 房地产渠道半年度工作总结
- 儿科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汇报
- 读儿童会会长有感作文10篇
- 介绍集中供气技术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取得行政执法证件考试题库附答案
- DB6501∕T 035-2022 乌鲁木齐市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图集
- 颌下淋巴结肿大的护理
- 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 含评分维度
- 英语教学案例范文(6篇)
- 2025年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注塑行业仓库管理制度
- 能源系统工程课件
- 学校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章程
- 《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课件
- 护罩钣金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