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总复习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教学案.doc_第1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教学案.doc_第2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教学案.doc_第3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教学案.doc_第4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教学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实词虚词(能力层级为E级,考试重点为成语)考情梳理考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考情提要江苏卷常设考点。对这一考点的考查,近年来多采取设定语境、提供近义词,要求选用词语或成语的形式。2010年及以前,均为给出四个句子,要求在具体语境中判断句中成语使用的正误的题型;2012年命题材料改为一段话,要求根据语境从几组近义成语中选择最恰当的成语填入语段的空缺处;2013年仍然采用了选填近义成语的模式,但材料由一个语段变为三个独立的句子。2015年与2014年、2012年材料形式相同,考查内容同为“词语成语”,将成语与词语混合设题,试题也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总体上看,江苏卷对词语运用的考查,内容稳定,题型在变。复习重点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成语。实词复习重点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方法是积累和辨析近义词。成语的复习重点在准确把握成语的来源、本义、引申义以及使用的对象、褒贬色彩等。难点在对语境变化的把握,对近义词细微差别作辨识和选择。能力突破解答词语题,应注重训练下列能力:对词语意义的正确理解;对词语适用对象的准确把握;对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句子感情色彩的准确体悟和判断;辨识近义词的迥异和微别。借助本书附录作积累,通过“对点攻关”“单元集训”锻炼和提升辨析能力。考点2 正确使用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种。考查频率较高的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考查的主要对象是近义实词,命题的角度有与成语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实词的使用特点,主要涉及实词的功能、意义、用法、色彩和范围等。下面分类举例加以分析。1语法功能。许多近义实词,发音或书写相似,但因其词素不同,其词性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也就不同,词的语法功能决定了词与词之间的搭配规则,违反规则,就造成错用。这为命题角度之一。2语义差异。近义实词的词义差别不在迥别,而在微异,差之毫厘,就易出错。这也就成为了命题角度。3感情、语体色彩。词语表情达意,要有爱憎,要分交际场合,使用是否得当也就成了命题角度。4适用范围。即便是近义实词,其使用范围的大小,多少会有不同,适用对象也有差别。这也是命题角度之一。5搭配习惯。词语之间的搭配有规则,也有习惯,如随意为之,就易出错。这也是命题角度之一。根据典题的分类例析,如何正确使用实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针对实词的主要考查对象和命题角度,熟悉并掌握实词的基本知识,为有效辨析近义词打基础。具体有以下五点:(1)区别词性与语法功能。有些近义词词性不同,它们在造句时的功能就不同,要抓住这个因素,仔细辨析,正确选择。如典题例析第1类。(2)区别词义内涵。近义实词的辨析,关键是分析不同词素的意义。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适用于抽象事物,有的适用于具体事物;有的适用于甲类事物,有的适用于乙类事物。如典题例析第2类中“曼延”“蔓延”两词的使用。(3)辨明感情、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是词类属性之一,词语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含肯定、赞许、喜悦的感情)、贬义(含否定、贬斥、憎恶的感情)和中性(既不明显褒奖,也不明显贬斥)三种。如“爱护”与“庇护”,“团结”与“勾结”,“爱好”与“嗜好”等,前者含褒义,后者含贬义。又如“牟取”与“谋取”,“牟取”含贬义,而“谋取”属中性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或为了起到讽刺或幽默的效果,可以采用“说反话”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用褒义词表示的是贬义,用贬义词则表示的是褒义。语体色彩,语体是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的需要而形成的语言运用体系。有些词语它们的意义相同,但运用的场合不同,这种语言风格上的差异,叫词的语体色彩。大致可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如“诞辰”与“生日”,“商榷”与“商量”,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多用于口头语。如典题例析第3类。(4)区分使用范围。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如书面语与口头语,谦称和敬称等。如典题例析第4类。(5)找准搭配方式。在语言实践中,词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制,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如“充足”“充分”“充沛”都有“足够”的意思,但一般来讲,“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阳光充足,水源充足),“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条件充分,理由充分),“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精神充沛,体力充沛)。如典题例析第5类。2辨析词语的语境义。语境对语言表达所起的限制作用,为我们正确使用词语提供了依据。词语的语境义比较灵活,它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它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考虑,而不能简单看其字面用语。如典题例析第6类。此外,要多侧面多角度地仔细辨别,全面考虑,不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凭想当然办事。考点3正确使用虚词与实词考查情形一样,直接考查虚词只在自主命题的省市出现,江苏卷在辨析病句题的“虚词位置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两类病句题中间接涉及到虚词考查。在现代汉语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种。近年来,高考中虚词考查的重点是副词、介词的正确使用,由连词和副词充当的关联词也在考查之列。下面分类从命题角度举例作分析。1副词的使用。副词是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一般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虚词中,副词的种类多,用法灵活,差别细小,误用几率高,常为命题者青睐。2介词的使用。介词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使用搭配上,搭配上的易错易漏给命题者设答题陷阱提供了便利。3关联词语的使用。由于表达的需要,要使用多个句子或表意复杂的句子,表达转折、递进、假设、并列、因果等语意,就要使用关联词;而如何依据语意选择关联词就成了命题角度。根据典题的分类解析,如何正确使用虚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借鉴成语、实词的辨别使用方法。2关注不同虚词的不同语法功能,区别使用。(1)副词。副词一般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副词运用得当,可以使句子的结构更严密,表达的意思更清楚。重点关注:程度、时态、多重否定。许多副词仅仅在程度上有细微的差别。我们要仔细区分。避免由于不明词义而导致的该用甲(副)词却用了乙(副)词的现象。正确选用表示已然、未然的副词。“已然”表示已经发生的动作;“未然”表示即将发生的动作。运用多重否定时,防止使用不慎把话说反。(2)介词。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与它们组成介词短语,共同表示时间、处所、方位、对象、目的、比较等。对介词使用的考查,多在介词的误用、漏用、搭配不当这几个“点”上设陷阱。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如“在”“用”等。(3)关联词。要注意概念之间、上下句之间的关系,成对成套的搭配习惯、使用位置等。运用关联词,要从分析复句的关系入手。 辨明关系。关联词的使用与语句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