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天龙自卸汽车改装设计
40页 18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7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上底座.dwg
下底座.dwg
东风天龙自卸汽车改装设计开题报告.doc
东风天龙自卸汽车改装设计说明书.doc
任务书.doc
副车架.dwg
封皮.doc
成绩评定表.docx
指导教师评分表.docx
指导记录.doc
推荐表.docx
液压原理图.dwg
答辩评分表.docx
自卸车总装配图.dwg
设计图纸集6张.dwg
评阅人评分表.docx
车厢.dwg
过程材料.doc
过程管理封皮.doc
铰链.dwg









摘 要
去年以来,我国专用车市场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全国395家改装车企业改装汽车23.06万辆,销售23.05万辆。自卸汽车27125辆,占总量的11.76%。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断增加,自卸车产量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产销量,在专用车综合产量中保持第一位置,但在种类、型式、材料运用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首先对自卸车的设计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做了相关的概述。接着,从车厢的设计、举升机构的设计、取力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EQ3090自卸车的总体设计,并对主车副车架进行了改装与设计。对整个EQ3090自卸车的外廓尺寸、轮距与轴距尺寸、前悬后悬以及整车的装载质量、整备质量、总质量和轴载质量进行了相关的计算与设计。
关键字:自卸汽车;总体布置设计;副车架;轴载质量;举升机构
ABSTRACT
Since last year, our country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industry is in the boom, with 395 car refit enterprise all around the country refitting 230.6 thousand cars, selling 230.5 thousand. auto unload vehicle the 27125 car, account for 11.76% of total deal.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foundation facilities, in recent years auto unload vehicle yield has been keeping in higher production & sales, remains in the first place in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production. However, in aspects of category, pattern, material application, compared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In this paper, firstly, I made a general about the auto unload vehicle design and its development domestic and abroad. Then, at the point of compartment, rising organization etc, I started the design of the EQ3090 auto unload vehicle. Also, I refit and designed the vice-car stalk.
To whole EQ3090 the lading quantity, reorganization quantity, measure, tread, wheelbase, forward suspension behind,proceeded the related calculation and design.
Key words: auto unload vehicle;total arrangement;vice-car stalk;raising organizati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1章 绪论1
1.1 专用自卸车的概述1
1.2 专用自卸车设计特点概述1
1.3 国内专用自卸车发展现状概述3
第2章 总体设计8
2.1 总体布置及主要参数的确定8
2.2 参数的确定8
2.3 底盘选择9
2.4 车厢尺寸计算9
2.5 本章总结10
第3章 举升机构设计11
3.1 直接推动式举升机构11
3.2 最大举升角的确定11
3.3 油缸总行程L的确定12
3.4油缸举升力12
3.5 液压缸选取13
3.6 本章总结15
第4章 车架的改装16
4.1主车架的钻孔和焊接16
4.2 主车架加强板的设计17
4.3 副车架的设计18
4.4 纵梁与横梁的连接设计21
4.5 副车架与主车架的连接设计22
4.6 车架校核23
4.7 功率和比功率计算25
4.8 本章总结26
第5章 液压系统设计27
5.1 油泵的选型计算27
5.2油箱设计27
5.3 液压系统原理28
5.4 本章总结29
第6章 天龙自卸车动力性能的计算30
6.1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30
6.2 发动机外特性30
6.3 汽车动力性指标的计算32
6.4 燃油经济性计算32
6.5 本章总结33
结论34
参考文献35
致谢36
附录37
一、设计目的、意义
本课题的选择充分考虑了研究课题对汽车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指导作用,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使学生了解专用汽车改装设计方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可以完成理论课程的实践总结,获得一定的工程设计工作方法。
二、设计内容、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改装设计一种自卸车。满足专用汽车相关设计要求。
要求正确进行二类底盘的选择、主要参数数据齐备、进行二类底盘选型分析、产生具有实践意义的选型总结;
要求进行车辆的总体布置,用总布置草图表达主要底盘部件的改动和重要工作装置的布置;
要求进行举升机构详细设计,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完成部部件设计选型,要求工艺合理、小批量加工容易、成本低、可靠性高;
要求进行装卸装置设计计算选型;
完成总装配图,清楚表达设计。
要求完成整车性能分析计算,以评价和分析整车设计情况。针对性能分析结构如有必要进行设计改进。
1.1 专用自卸车的概述
专用自卸车是利用本车发动机动力驱动液压举升机构,将其车厢倾斜一定角度卸货,并依靠车厢自重使其复位的专用自卸车。
自卸汽车按其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非公路运输用的重型和超重型(装载质量在20t以上)自卸汽车。主要承担大型矿山、水利工地等运输任务,通常是与挖掘机配套使用。这类汽车也称为矿用自卸汽车。它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轴荷等不受公路法规的限制,但它只能在矿山、工地上使用。另一类用于公路运输用的轻、中、重型(装载质量在2~20 t)普通自卸汽车。它主要承担砂石、泥土、煤炭等松散货物运输,通常是与装载机配套使用。
某些自卸汽车是针对专门用途设计的,故又称专用自卸汽车。如:摆臂式自装卸汽车、自装卸垃圾汽车等。
普通自卸汽车技装载质量分为:轻型自卸汽车(<1.5t)、中型自卸汽车(3.5≤<8t)和重型自卸汽车(>8t);按运载货物倾卸方向分为:后倾式、侧倾式、三面倾式和底卸式自卸汽车;按车厢栏板结构分为:栏板一面开启式、栏板三面开启式和簸箕式(即无后栏板)自卸汽车。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断增加,自卸车产量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产销量,在专用车综合产量中保持第一位置,但在种类、型式、材料运用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自卸汽车继续快速增长,销量超过载货汽车上升到第一位。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巨大的投资规模奠定了自卸车市场需求基础;自卸汽车品种增加,不仅适应和满足施工需求,同时向运输市场发展;牵引汽车保持较快发展,已成为长距离公路运输的主力车型。
1.2 专用自卸车设计特点概述
专用自卸车与普通汽车的区别主要是改装了具有专用功能的上装部分,能完成某些特殊的运输和作业功能。因此在设计上,除了要满足基本型汽车的性能要求外,还要满足专用功能的要求,这就形成了其自身特点,概括如下:
这首先就需要了解国内外汽车产品,特别是货车产品的生产情况、底盘规格、供货渠道、销售价格及相关资料等。然后根据所设计的专用自卸车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在功率匹配、动力输出、传动方式、外形尺寸、轴载质量、购置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优选出一种基本型汽车底盘作为专用自卸车改装设计的底盘。能否选到一种好的汽车底盘,是能否设计出一种好的专用自卸车的前提。
对于不能直接采用二类底盘或三类底盘进行改装的专用自卸车,也应尽量选用定型的汽车总成和部件进行设计,以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设计时既要保证专用功能满足其性能要求,也要考虑汽车底盘的基本性能不受到影响。在必要时,可适当降低汽车底盘的某些性能指标,以满足实现某些专用工作装置性能的要求。
专用自卸车设计应考虑产品的系列化,以便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而能很快的进行产品变型。对专用自卸车零部件的设计,应按“三化”的要求进行,最大限度地选用标难件,或选用已经定型产品的零部件,尽量减少自制件。对专用自卸车自制件的设计,应遵循单件或小批量的生产持点工的可能性。对专用自卸车工作装置中的某些核心部件和总成,如各种水泵、油泵、气泵、空压机及各种阀等,要从专业生产厂家中优选 因专用自卸车专项作业性能的好坏,主要决定干这些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在普通汽车底盘上改装的专用自卸车,底盘受载情况可能与原设计不同,因此要对一些重要的总成结构件进行强度校核。
专用自卸车设计应满足有关机动车辆公路交通安全法规的要求 对于某些特殊车辆,如重型半挂车、油田修井车、机场宽体客车等,应作为特定作业环境的特种车辆来处理。
某些专用自卸车可能会在很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其使用条件复杂,要了解和掌握国家及行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使专用自卸车有良好的适应性,工作可靠,是要设安全性装置。
综上所述,专用自卸车的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既要满足汽车设计的一般要求.同时又要获得好的专用性能。这就要求汽车和专用工作装置合理匹配,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使汽车的基本性能和专用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专用自卸汽车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使用面广、开发期短等待点,所以专用自卸汽车设计人员.既要具备汽车设计的知识相能力.向时也要掌握专用自卸车各种不同工作装置的原理与设计计算。此外专用自卸车设计人员还需要对用户的要求,市场动态有充分的了解,这样设计的产品才能在性能上先进,在市场上适销对路,在使用上满足用户的要求。
第2章 总体设计
2.1 总体布置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2.1.1 总体布置
1、轴数
根据汽车的总质量、道路法规对轴载质量的限制和轮胎的负荷能力以及汽车的构造来选择汽车的轴数。本设计中轴数选择为三轴。
2、驱动形式
根据汽车的用途、总质量以及对车辆通过性的要求来确定驱动形式。本设计驱动形式的选择为后轮驱动。
3、布置形式
布置形式分为发动机的布置和驾驶室的布置。
发动机的布置有以下几种形式: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发动机后置前轮驱动、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全轮驱动。根据性能的要求、行驶要求及经济性来确定发动机的布置。本设计中发动机的布置形式为前置。
驾驶室的布置有以下几种形式:平头式、短头式、长头式、偏置式。基于汽车的总体设计及安全性的考虑,本设计中驾驶室的布置形式为长头式。
2.2 参数的确定
1、 汽车外廓尺寸
它包括长、宽、高。它的大小直接与轴距、轮距、驾驶室、车身和专用设备的布置有关。本设计中汽车的外廓尺寸为8500×2500×3200毫米。
2、轴距
根据汽车的长度、质量和许多使用性能来确定轴距。本设计中轴距确定为3800+1350毫米。
3、轮距
根据汽车的质量、宽度、横向通过半径和横向稳定性及汽车的机动性能来确定。本设计中前轮距确定为2040毫米,后轮距确定为1850毫米。
4、其余参数
总质量为24800kg,接近离去角为30/25整备质量为10305kg。
2.3 底盘选择
2.3.1 底盘选择
在选择底盘时,一般是按经济效益来考虑的,比如:底盘的价格,装载质量,超载能力,百公里油耗,养路费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如下参数:
1、底盘车架上平面离地高度。一般64底盘车架上平面离地高度为10501200.该数值越大整车重心越高,越容易造成翻车。影响该数值的因素主要是轮胎直径,悬挂的布置和主车架截面高度。
2、底盘后悬。该数值过大会影响自卸车举升稳定性,造成举升翻车事故。此数值一般在5001100之间(侧翻自卸车除外)。
3、整车匹配合理,使用可靠。
本设计选用东风大力神平板运输车的底盘,如图2.3.1。表2.3.1 底盘参数
底盘型号DF3251A7轮胎数10弹簧片数9/13
轴数3燃油类型柴油额定质量(mm)14500
轴距(mm)3800+1350前轮距(mm)2040——
驾驶室乘坐人数3后轮距(mm)1850——
本设计在DF3251A7二类汽车底盘的基础上,参考同类车型,运用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知识,通过设计计算完成了自卸车的举升机构液压系统和车厢的设计与布置。在满足整车总布置的要求的前提下,所设计的专用设施符合自卸车标准,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本文对国内外矿用汽车工业的发展做了简单的介绍重点对自卸车车架进行了结构以及受力分析,采用两纵三横的车架结构形式,初步给出车架的尺寸,利用强度校核来确定车架各尺寸。最后利用AutoCAD来进行设计,绘制出车架的二维工程图。
本文通过对车架的计算校核、车厢尺寸的确定、举升结构的设计以及液压系统的设计等来确定整车的参数,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完成对自卸车的整体设计,对自卸车在运载、行驶、卸载等诸多方面做了合理的设计和计算,使整车性能完善。
2、对车架车厢等的尺寸进行了计算和承载能力的校核,杜绝了设计中尺寸和承载能力的不合理。
3、本设计还可以运用ANSYS对车架等需要校核的部件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本设计更加合理完善。
参考文献
[1]孙博,胡顺安,周俊,周世来,任相广.国内非公路矿用自卸车发展现状研究[A].煤矿机械,2010年08月第31卷第08期.
[2]俞东海,苏军琪,田海洲.自卸车专用车架设计专用汽车[A].汽车论坛,2009.12.
[3]李纯玉,郑冲击,池宪国.工矿自卸车辆的结构设计探讨[A].设计制造铁道车辆,第37卷第2期1999年2月.
[4]宁绍斌.红岩自卸车的结构改进[A].公路与汽运,第3期2001年6月.
[5]晓青.东风系列工程自卸车简介[A].汽车与配件,2001-21.
[6]闫士界.新型侧翻式底板自卸车设计与研究[A].专用汽车与配件,2010.11.
[7]赵立军,刘涛.一种多角度自卸车的设计[B].液压与气动,2006年第2期.
[8]杨裕强.有多节伸缩盖板的自卸车大厢的设计[B].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3月第3期.
[9]党育哲.一种控制自卸车升降的平衡器[A].矿山机械,2004.08.
[10]李萍,匡西友.一种新型双侧卸货自卸车[B].专用汽车,2002.3.
[11]吴建华.重型自卸车车厢顶盖启闭系统的设计[A].汽车研究与开发,2004.06.
[12]周延美,崔元捷,王仲范.重型自卸车举升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A].专用汽车,2001.04.
[13]刘晋霞,张文明,董翠燕. 铰接式自卸车与刚性自卸车的比较[A].矿山机械,2003.9.
[14]David Gartman ,Publisher Routledge,Auto Opium: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Automobile Design[J].1994.10
[15]Jonathan Bell ,Publisher Rotovision ,Concept Car Design: Product Design[J]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