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商君书》法律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号:10524 学 号:12009003 密 级: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商君书法律思想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邱端端 导师姓名及职称: 邓红蕾 教授 培 养 单 位 : 法学院 专 业 名 称 : 法学理论 论文提交日期: 2012 年 3 月 29 号 论文答辩日期: 2012 年 5 月 26 号 答辩委员会主席: 唐鸣 教授 study on legal thoughts of shangjun shu by qiu duan duan ll.b.(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7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w in jurisprudence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upervisor professor deng hong lei march, 2012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法律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作为其“内核”的法律思想,还是 作为其“外壳”的法律制度,都打有所在社会的时代烙印,同时,其演变与发展 也必然遵循其内在逻辑。这便是本文以“ 商君书法律思想研究”为题撰写硕士 学位论文的“宏观立论” 。为此,本文不仅对商君书法律思想之内涵展开“微 观考史”的探究,而且从孕育商君书法律思想的时代背景,其作者的人生经 历及其性格,以及该法律思想在法律制度中的体现等方面,作出概述,试图从中 揭示出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先秦法家的法律思想作用于古代,影响于当今与未来的 “普适根据”与“特殊根据” 。 论文从五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商鞅及商君书 ,其中涉及 商鞅的思想性格乃至商君书的真伪等问题。通过对商鞅生平的考证以及对其 性格特点的分析,试图揭示商鞅与商君书法律思想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 从法律文化学的视角,探究了商君书中法律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 渊源,其中着重论述了地域文化以及诸子学说对商君书法律思想的影响。第 三部分,系统的梳理商君书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即“定分、立禁”的法律 起源论, “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论, “缘法而治”的法治论, “重刑少赏、以刑 去刑”的刑罚论。第四部分,采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系统研究方法,将法律思 想和法律制度看作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通过论述商君书法律思想的制度化, 以及对睡虎地云梦秦简的整理,爬梳出商君书法律思想在秦律中的体现。 第五部分,通过评析商君书法律思想的价值,总结其进步性,指出其局限性, 并简要概述商君书法律思想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启示,揭示商君书法律思 想的法律文化学意义。 关键词:商君书;商鞅;法律思想;地域文化;法律文化 商君书法律思想研究 ii abstract leg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 both the legal thoughts and legal system have been deeply branded with times. meanwhil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egal culture follow its inner logic and operation rule. this is the argument of this paper which topic is study on legal thoughts of shangjun shu .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study on the connote of legal thoughts in shangjun shu, and summarizes the background of legal thoughts by referring to the authors life experience and his character. besides this, the paper also concer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legal thoughts. its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identify the legal thoughts of the pre-qin legalists.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d briefly shang yang and his thoughts which is related to his character and identification of shangjun shu. through analysis of shang yangs character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shang yang and shang jun shu. in the second part, investigate the emergence of the legal thoughts in shangjun shu from the viewpoint of legal culture, the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background of legal thoughts and its ideological origin. and describes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s theories upon the legal thoughts of shang jun shu. in the third par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 of legal thought in shang jun shu, they are a theory of legal original, the theory of shang yangs constitutional reform, shang yangs legislation theories and his thoughts of heavy penalty. in the fourth part, by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study legal systems and thoughs as a whol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stitutionalized of legal thoughts in shangjun shu, research on qins law system through inscriptions from shui hu di, find the embodiment of shangjun shu in the law of qin dynasty. in the fifth par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listic values of legal thoughts in shangjun shu, points out its progressiveness and limitations, and briefly summarize its inspiration towards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china, disclosing its legal cultur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hangjun shu; shangyang; legal thoughts ; regional culture; legal culture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导 论 . 1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 (一)选题背景 . 1 (二)研究意义 . 3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3 (一)研究内容 . 4 (二)研究方法 . 4 三、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6 (一)著作类 . 6 (二)期刊论文类 . 7 第一章 商鞅与商君书 . 9 一、商鞅其人 . 9 (一)商鞅的出身与经历 . 9 (二)商鞅的性格 . 10 (三)商鞅的历史评价 . 11 二、对商君书的考证 . 11 第二章商君书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 . 13 一、时代背景 . 13 (一)社会秩序的变化 . 13 (二)地域文化的交融 . 15 二、 商君书的思想渊源 . 18 (一)实践渊源 . 18 (二)理论渊源 . 20 第三章 商君书法律思想概要 . 23 一、“定分”、“立禁”的法律起源论 . 23 二、“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论 . 24 商君书法律思想研究 2 三、“缘法而治”的“法治”论 . 26 (一)“法治”的必要性 . 26 (二)“法治”三要素法、信、权 . 28 四、“重刑少赏、以刑去刑”的刑罚论 . 29 第四章商君书法律思想的制度化 . 31 一、 商君书法律思想在法律制度中的体现 . 31 (一)重农抑商的法律 . 31 (二)惩罚犯罪的法律 . 33 二、 商君书法律思想在户籍制度中的体现 . 34 (一)“制民”与“什伍连坐”的户籍制度 . 34 (二)“赏功罚过”与变法中的户籍编制军事化 . 36 (三)云梦秦简中的户籍规定 . 37 (四)商鞅改革户籍制度的影响 . 38 三、 商君书法律思想在官僚制度中的体现 . 39 (一)对官吏的选拔 . 40 (二)对官吏的治理 . 42 第五章商君书法律思想的评析 . 46 一、 商君书法律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 46 (一) 商君书法律思想的进步性 . 46 (二) 商君书法律思想的局限性 . 48 二、 商君书法律思想对现代法治的启示 . 50 (一)法治应有“共识”基础 . 50 (二)“德刑并建”综合治理 . 51 结 语 . 52 参考文献 . 53 致 谢 . 58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9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 论 商鞅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前期代表人物,其思想及其在秦国的变法活 动,为法家的理论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君书被认为是由商鞅及其后学编 撰而成的一本经典著作。经古今学者考证商君书虽并非全部由商鞅亲著,但 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鞅的思想。 笔者赞同学界的观点,认为商鞅不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他在 秦国实行变法,并将他的思想理念运用到秦国的具体制度构建中,从而使秦迅速 强大并统一六国。据此,笔者认为,要研究商君书法律思想,除将商君书 经典文献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外,探究商鞅本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秦国的具体制度, 也是一种法文化学的研究思路。 商鞅的法律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商君书中。笔者将其概述为“定分、 立禁”的法律起源论, “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论, “缘法而治”的法治论, “重 刑少赏、以刑去刑”的刑罚论。 在对商君书法律思想展开具体的论述之前,笔者将先简要概述本文的选 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然后再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作出综述。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在中国盛行两千余年,对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而这种制度确立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发端于商鞅变法。每每有学人对封 建专制制度进行口诛笔伐的时候,笔者心中就会产生疑问。商鞅的变法是如何催 生出集权专制制度?他为何要将国人置于这样的制度统治之下?带着这些疑问, 笔者选择了商君书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并从三个方面阐述选题背景。 (一)选题背景 首先,商鞅是法家学派理论的奠基者,也是研究先秦法家学说无法回避的重 要人物。 商君书正是商鞅思想理论的集中体现。商鞅作为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不仅是法家思想理论的奠基者,更是将自己的思想付诸于秦国变法实践的政治 商君书法律思想研究 2 家。正是在商鞅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秦国由弱变强, 并为日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而其理论上的缺失也为秦二世而亡埋下了伏笔。深入研究商君书中的法律思 想,有助于我们理解秦国“弱、强、王、亡”的发展历史。由于韩非被认为是法 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历来对韩非的研究可谓是蔚为大观。相比较而言对商鞅法律 思想的研究就略显薄弱,所以对其进行研究也显得尤为必要。 其次,研究商君书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商鞅生活的春秋 战国时代是上承夏商周、下启秦汉的社会转型时期, 也是卡尔雅斯贝斯的轴心 期理论中的所谓“轴心时代” 。 雅斯贝斯认为“轴心时代”的精神运动是人类历 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精神飞跃,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 切而生存。按照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春秋战国时代是奠定中华民族精神基 础的时代,这个时代产生了对我们今天仍具影响的各种思想。中国法律思想就是 在这个时期完成了基本的文化选择与转变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 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的。而商君书正是战国时代法家法律思想的结晶,也是 代表中华文化的诸子典籍之一。因此以其为蓝本进行爬梳、整理、研究,有助于 深化对传统法律文化的认知。 最后, 商君书是对“人治” 、 “专制”传统进行文化寻根的重要文献资料。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写道“秦王政后来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是由于商鞅变 法的后果,甚至于我们要说秦汉之后中国的政治舞台是由商鞅开的幕,都是不感 觉怎么夸诞的。 ” 1商鞅所开的“幕”即是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与该体 制相伴相生的正是与“法治”相对应的“人治” 。在中华文明的初期,商鞅高呼着 “法任而国治”的口号,却开启了与西方法治文明背道而驰的历史传统,个中缘 由只有深入到商君书以及该书所反映的历史年代中去探寻才可得知。 虽然根据晚近学者的考证商君书并非商鞅一人所作,而是由商鞅的遗著 和后世其他法家遗著的合编。然而, 商君书确实主要记录并反映了商鞅的思想, 所以其仍然可以作为研究商鞅思想的主要资料。从韩非子五蠹所言“今境 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 2可知,在战国末期商君书就已经成 书并流传。因为成书的年代久远,流传至今难免存在脱漏讹误,加之从古至今众 1 郭沫若: 十批判书 ,东方出版社,1996 年版,第 337 页。 2 韩非: 韩非子五蠹 ,凤凰出版社,2010 年版,第 241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校勘、注疏,一些较早期的校注版本如朱师辙的商君书解诂 、 王时润的商君书集解 、陈启天的商君书校释 ,笔者都无缘寓目。本文中涉 及商君书中具体内容均是笔者参照对比阅读了石磊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年出版商君书译注 、蒋礼鸿由中华书局于 1986 年出版商君书锥指 、高亨由 中华书局于 1974 年出版商君书注译 、张觉由岳麓书社于 2006 年出版商君书 校注这四个版本的原典基础上完成的。 (二)研究意义 胡朴安曾经对商君书中的思想作了精辟的概括: “以法为体,以刑为用, 以农战为目的。君主守法以用刑,严刑以督民,综观商君学说,有创作之精 神,言今不言古,言人不言天,言刑法不言仁义,言武力不言文教,尽举旧有之 道德而排斥之。以个人之善恶无足轻重,惟人民对于国家有服从之义务,国家对 于人民有无上之权威.以此之故,所以务在严刑以临民。 ” 3商君书中所论及的 治国理念, 已经完全抛弃了春秋时期的 “德主刑辅, 明德慎罚” , 取而代之的是 “轻 罪重刑,以刑去刑” ,这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考察此转变发生、 发展的历史路径及深层原因,对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嬗变有着重要意义。 商鞅的法律思想在当时不仅推动了秦国的变法,使秦国从“秦僻在雍州,不 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 4的边陲小国一跃成为各诸侯畏惧的“虎狼之国” , 更为重要的是,由他所开启的专制体制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对商 君书中所蕴涵的法律思想进行研究,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如上所述,对商君书法律思想进行研究的意义重大。然而商君书中 的思想内容又丰富驳杂,涉及农业、军事、政治、法律等多个方面。因此厘清具 体的研究内容,确定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文是以商君书法律思想为中心展开研究的,因此具体的研究内容始终 围绕商君书中涉及法律方面的思想这个中心。鉴于政治与法律之间关系密切, 3 朱师辙: 商君书解诂定本胡序 ,古籍出版社,1956 年版,第 7 页。 4 司马迁: 史记秦本纪 (第一册) ,中华书局,1959 年版,第 202 页。 商君书法律思想研究 4 加之笔者的研究方向是法律文化,故本文的研究内容既不脱离法律思想又不仅仅 局限于法律思想。 (一)研究内容 商君书一书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农业、军事、人性、赏 刑、法治、文化等多方面。囿于笔者才学所限,对商君书的研究不可能面面 俱到,只能从法律文化学的角度重点研究商君书中的法律思想。而根据已有 的研究成果, 商君书中的政治法律思想被概括为法律起源论、变法论、法治论、 刑罚论。鉴于这四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笔者无力于再在这些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决定另辟蹊径,即将商君书中的法律思想与当时的政治法律制度结合起来考 察,重点分析商君书法律思想指导下形成的秦国制度。 (二)研究方法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商君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 典著作。要科学客观地认识商鞅和商君书 ,首先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历 史总是由一定的思想理论支配的,通过什么工具、手段去研究历史,关系到能否 真正认识到历史的原貌。 对于历史的研究,中西方因为学术传统的差异,研究方法存在区别。传统中 国的史学研究讲究通过考据、辞章、义理去认识历史的原貌。在西方学术界,对思 想史的研究则从注重经典文本的解读转型到广泛利用社会科学的理论模式、思维 范畴,即将历史由一门描述性的人文学科转变成为一门分析性的社会科学。例如 以剑桥大学思想史家波科克为先导的剑桥学派认为,对公认的经典文本,只有置于 不同的语境下, 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些思想。 由于十九世纪以来中国的学术多采用西方的研究范式,把中国的思想文化削 足适履地套入西方学术思想的架构之中,以西方的是非为是非,以西方的真理为 真理。用西方的学科划分把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肢解,造成中国思想文化的精义 尽失,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试图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研究商君书的法律思想: 1.将思想史研究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 把思想的发展放在社会中来审视,具体的作法就是在掌握并分析古典文献的 基础上,结合商君书的“语境”进行分析研究,也即是从产生经典文本的社 会和知识背景下研究商君书的法律思想。同时为了避免陷入空泛,笔者将思 想与具体的制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思想落到实处。 2.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黑格尔的哲学史观认为,如果掌握了逻辑的进程,就可以从逻辑进程的各个 主要环节去反思获得历史现象的进程。虽然他的这一论断从根本上颠倒了历史与 逻辑的关系,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将其成功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 系中的重要原则后,仍具有较大的方法论意义。 思想的基础是历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就应当从哪里开始,思想的 发展同历史的进程从普适意义上说应该是“同步”的。只是,思想因同时也要遵 循着前后衔接,批判地继承的内在逻辑,所以其发展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历 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相统一,具体在本文中就是学术史与法律思想史的统一。 3.以古文献为基础,兼采利用考古发掘的材料,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商君书为研究中心,必然要以经典原著为基础研究其中的法律思 想。为了避免就事论事的狭隘和浅薄,笔者尝试参考文化学、政治学、法制史等 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地对商君书中的法律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能说 明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商鞅及商君书研究的成果丰富,其中不乏名家大作。但正 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考察研究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也 不尽相同,因此对商君书所作的解读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 ”笔者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将商君书经典原著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历史与 逻辑相统一作为基本原则,运用历史主义分析方法和文本解读方法对原著进行爬 梳,结合商君书成书的时代背景,从法哲学、法文化学的角度,试图整理出 商君书法律思想的理论渊源、思想精髓以及制度构建,以期对商君书的 法律思想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商君书法律思想研究 6 这种评价能否客观公允,其前提在于要尽可能掌握已有研究成果,并对其予 以评述。为此,在展开具体的论述前,笔者将先对商君书法律思想已有的研 究成果进行综述。 三、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综观有关商君书的著述,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针对商鞅的研究可分为 两类,分别是著作类和期刊论文类。 (一)著作类 专门研究商君书法律思想的著作并不多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杨鹤皋 的商鞅的法律思想 5。他在书中对商鞅的法律思想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对 商鞅“任法而国治”的法治论,以农战为本的“力治”论,以重刑为主的刑赏论, 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论作了系统研究,全面介绍和评述了商鞅的法律思想。而其他 的著作则更多的是通过对商鞅及其事迹的评述来研究其思想。 麦孟华编撰的商君评传 6是二十世纪的第一部商鞅评传,该书从“商君之立 法” 、 “商君之司法” 、 “商君之行政”等角度对商鞅的思想进行梳理,对重新评价商 鞅的地位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陈启天商鞅评传 7也从“法治主义” 、 “军国主义” 、 “重农 主义”等几个方面对商鞅进行全面评价。 能够代表目前商鞅研究新成果的当属郑树良所著 商鞅评传 , 他对商鞅其人及 其言论、 对商鞅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 尤其增加论述了商鞅后学 “商 学派”的发展态势、影响和效应。 更早一点的还有邱汉平在先秦法律思想 8中对慎到、商鞅、韩非的法思想 分别作了专题研究,他认为“商君是一个国家主义者,功利主义者” ,以“重农” 、 “重兵”为富国强民的路线,要求制定强权之法和公平之法。 其他涉及商鞅法律思想的研究论述分别散见于思想史、政治史、文化史的著 5 杨鹤皋: 商鞅的法律思想 ,群众出版社,1987 年版。 6 麦孟华: 中国六大政治家商君 (第二编) ,拔提书店,1941 年版。 7 陈启天: 商鞅评传 ,商务印书馆,1935 年版。 8 邱汉平: 先秦法律思想 ,光华书局,1931 年版。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作之中。如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 、萧公权的中 国政治思想史 、杨鸿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 、侯外庐等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 、 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 、刘泽华的先秦政治思想史等人的著作,都对商鞅法 律思想做了各有侧重的概述和评析。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林 祥所著 商君书的成书与思想研究一书,专门对商君书中的法治观进行 了再认识。 除此以外,很多学者是在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史的梳理过程中对商君书 的法律思想进行评述的。如徐进在其著作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研究 ,郝铁川 在其中华法系研究 ,郑秦在其所著中国法制史纲要 ,张晋藩在其所著中 国法律的传统与现代转型以及总编的中国法制通史 ,何勤华在其著作中国 法学史 ,俞荣根在其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 ,朱苏人在其著作先秦法家“法 治”思想研究 ,范忠信在其著作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 ,武树臣等所著的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等书中,都对商鞅的法律思想有相关的论述。 9 上述针对商鞅和商君书研究的著作,对法律思想的概述大同小异,差别 主要存在于对研究对象的评价上。主张法治主义的学者大都肯定商鞅的法治思想, 并多与西方的法治相比附,对其专制主义和愚民思想则多持批判和否定态度。 (二)期刊论文类 撰文对商鞅或者商君书进行研究的期刊论文数量可谓是蔚为大观。他们 大多或者将商鞅与中外某一思想家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或者专门对商鞅思想的 某一个理论进行研究,或者以法家学派为研究对象涉及到对商鞅的研究。如苏振 兴刊发于 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社版 2004 年第 4 期的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比较 、 西北大学陈海华的硕士学位论文与思想异同论 、浙江大学杨 玲的博士学位论文先秦法家思想比较研究 。这些文章都以各自的视角和研究方 法深化并拓展了对商君书思想的研究。 在数量众多的期刊论文中,笔者尤其注意到了首都师范大学程海礁的博士学 位论文 商君书治道思想研究 。该文从商君书治道思想体系出发,将商 鞅与孟子的治道思想进行比较,进而论述了商君书治道思想的影响。文中包 9 王丽: 论商君书 “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商君书法律思想研究 8 含大量对商君书法律思想的介绍及评价,对笔者撰写本文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总之,以上这些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法家或者是整个中国古代法律,研究 视角要么宏观宽广,要么具体而微。研究方法也是或归纳或对比。虽然上述的研 究成果很多不是直接针对商君书进行研究的,但是其研究结论对于研究商 君书法律思想的个案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和学术基础。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第一章 商鞅与商君书 商鞅因其在秦国的变法大业在战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思想以 及政治实践结束了分封诸侯各自为政的分裂局面,推动了君主专制封建大一统格 局的建立。虽然他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变法损害了宗法贵族的 利益,他最终落得车裂的下场。商鞅的人生,其仕途的得意和结局的悲惨与变法 不无关系,令人深思。 商鞅死后,战国末期即有商君书流传,当时人们将其视为商鞅的著作无 疑。而后经古今学者考证,推断商君书或是商鞅及其生徒、党属的作品合集, 或是商鞅与其他法家遗著的合编。虽然商君书并非商鞅亲自撰写,但文中一 些篇章的论点与商鞅思想相符,同商鞅变法的精神一致,因此大体上能够代表商 鞅的思想。笔者在下文中常常将商君书与商鞅交替使用,虽然缺乏严谨,却 也是为了方便论述不得已而为之。 一、商鞅其人 商鞅作为法家人物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与他个人的出身、经历以及性格 息息相关。 (一)商鞅的出身与经历 商鞅是前期法家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政治家。 史记商君列 传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 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 10商鞅是卫国人,所谓“庶孽公子”即是 诸侯王嫡妻之外的姬妾所生的非长子的孩子。按照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庶孽子没 有王位继承权,故商鞅在众多王公子弟的王室中其地位是卑微的。虽然有着出众 的才华,商鞅却因为出身的低贱而只能压抑地生活着。这或许就是他反对以血缘 出身划分社会等级的礼治的一个原因。 商鞅所处的卫国,大致在黄河北岸、太行山脉东麓的今河南省鹤壁、新乡附 10史记商君列传 (第七册) ,第 2227 页。 商君书法律思想研究 10 近。当时卫国的都城在帝丘,也即是今天的河南濮阳。汉书地理志“河内 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庸、卫国是也。邶,以封纣 子武庚;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 11周公旦摄政时 期,管叔、蔡叔作乱,周公旦伐定三监之乱,将弟弟康叔封为卫国诸侯,分殷商 之民,护卫周王室。 在我国先秦时期的历史上,卫国曾经一度非常兴盛,有“诸侯之长”、“君 子之国”的美誉,在政治舞台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是,春秋以降,卫国国君骄 奢淫逸, 君臣父子争权夺利互相残杀,频繁的内部争斗致使国家实力遭到极大削 弱,此可谓内忧。除此之外,卫国还经常遭受狄人的侵害。公元前 629 年,卫国 因为狄人的大举入侵不得不迁都于帝丘,戎狄势力侵袭所形成的动荡局势此可谓 外患。如此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卫国在剑拔弩张的战国时代处境可谓是举步维艰。 根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卫昭公时“三晋强,卫如小侯,属之。 ” 12正是 在这种情况下,商鞅遂离卫去魏,在魏相公叔痤的手下作了一名“中庶子” ,以求 有机会能够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 根据史记的记载,商鞅原本在魏国相国公叔痤的门下任中庶子,公叔痤 死后,商鞅听闻秦孝公发布求贤令 ,遂西入秦国。商鞅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的 引荐,三见秦孝公并分别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强国之策,只有霸道得到 秦孝公的赞许。商鞅由此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活动。 在变法中,商鞅执法严苛,尤其是他以“军功爵制”取代“世卿世禄制” ,损害了 贵族王戚等保守势力的利益, 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 13 公元前 338 年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即位,商鞅被以谋反的罪名杀害。商鞅之 死可以说是殉了他的变法事业。 (二)商鞅的性格 一个人的思想与其性格息息相关,性格的不同使思想也显得千差万别。商鞅 的性格与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关联。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的记 载就可反映出商鞅沉着冷峻的性格特征。公叔痤病中向魏王推荐商鞅为相,未被 11 班固: 汉书地理志 (第六册) ,中华书局,1962 年版,第 1647 页。 12史记卫康叔世家 (第五册) ,第 1603 页。 13史记商君列传 (第七册) ,第 2233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魏王采纳。公叔痤遂建议:“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 14事后公叔痤对 商鞅如实相告,让他赶快逃命。就在这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商鞅却并未惊慌失 措而是冷静分析。 “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 15商鞅在 军事上的表现也突出反映了他工于心计的性格特点。公元前 340 年,秦、魏西鄙 一战中,商鞅以往日友情为诱饵诱捕魏军主将公子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灌南篝火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 美团团购的营销推广方案
- 福清建房基础施工方案
- 防洪设施建设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 湖北省烟花爆竹应急预案
- 江门在线税务咨询方案
- 建筑教具制作比赛方案设计
- 分析鸿星尔克营销方案
- 推销食品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 数据治理咨询项目方案
- 夫妻忠诚协议书8篇
- 2025年大队委竞选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信用管理专业题库- 信用管理对企业市场风险的控制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GB/T 8492-2024一般用途耐热钢及合金铸件
- 第五版-FMEA-新版FMEA【第五版】
- 冀教版 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Lesson4 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pcr技术及其应用-ppt课件
- 铁路外部安全环境管理
- 110kV变电站一次与二次验收规范
- 论建筑隔震工程监理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