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七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2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3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4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小故事 大道理”单元总目标:1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抓住关键词理解主要内容。3了解文章结构。4欣赏作者的表达。5把文章换一种形式来表达。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认真听,听完之后老师还有一个小问题要问问大家。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巢里。有一天,巢破了一个洞。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结果谁也没有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巢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小乌鸦想:“这一下老大一定会去修了,难道巢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结果又是谁也没有去修。一直到了严寒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巢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大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了。”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了。” 可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倦缩得更紧些。风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结果,巢被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 师: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整体感知师: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大家从中都明白了道理,而且同学们表述的都非常好,那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看本组课文的主题小故事 大道理。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本单元一共有哪几篇课文。(课件出示)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师:谁能够说一说每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最后发明了坦克。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小时候从家门口数十步埋下的木匣子,四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陶罐和铁罐铁罐瞧不起陶罐,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文物,而铁罐却化成泥土不见了。狮子和鹿一只漂亮的鹿抱怨自己细细的腿配不上自己美丽的角,当狮子来的时候,两只美丽的角差点要了他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使他从狮口逃生。3.理解词语(1)(课件出示词语)长处 难以招架 紧张 固然 大显神威 躲避仍然 果然 奚落 傲慢 懦弱 轻蔑相提并论 匀称 抱怨 犹豫 灰心丧气(处理这些词语时,适时教授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以词解词 联系上下文理解 用词语说一个句子 查找字典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2)中心词的把握师:同学们理解的都很好,课文描写的那么生动,每篇课文都会有一个中心词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我们一起来把他们找出来吧。(课件出示)合二为一(矛和盾的集合)预设问题:谁和谁合二为一(矛和盾)?把盾的什么和矛的什么合二为一(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发明家最后发明了坦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想法-实践-改良-成功)发明家发明坦克给了你什么启示?(课件出示)傲慢(陶罐和铁罐)预设问题:铁罐为什么傲慢?铁罐内心是怎样想的?陶罐是怎样对待的?时光流逝,经过很多年后,他们的结果是怎样的?你想到了什么?小组合作小组四人找到科利亚的木匣和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的关键词,和大家一起来交流。预设:想(科利亚的木匣)想什么?想明白了什么?根据什么想的? 抱怨(狮子和鹿) 鹿抱怨什么?它为什么抱怨?结果怎么样?(文中的话回答)你想到了什么?二、谈收获师: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小故事 大道理”预习与理解内容模块,我想大家肯定学到了很多知识,谁来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每篇课文的道理、词语的多种方式解释、利用中心词理解课文)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1)回顾主题。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了解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本单元的主题是“小故事,大道理”。课题已经出示在屏幕上了,同位先选一篇互相说一说,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指名说。(2)那么这些道理作者是直接告诉我们的吗?是通过什么告诉我们的? 指名说。作者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师总结:这几篇文章都是先讲述一个故事,后总结出一个道理来。板书:先后师总结:这就是文章的结构。师:为什么这样写呢?既然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直接把道理写出来就行了,为什么要先写一个故事呢?总结:有具体的一个故事,读者更容易理解这个道理。过渡:了解了文章的结构,我们再去细细欣赏一下文章的语言。2.欣赏语言(1)老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陶罐与铁罐这篇文章里的对话特别多,咱们就先拿出一句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2)自己练习读一读。一会儿请学生来展示。指名读。学生评价一下。再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师: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你是抓住了那个词进行感悟,才这样读的。 学生回答。(3)再来看看这个变化后的句子。课件出示:“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说。“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叫起来。自己先读一读,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这样写好?生读句子。说感受。师:能够感受到说话者当时的心情。(4)谁能把你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学生再读。师:这样的词叫提示语。能够更丰富更准确的表达人物的情感。3.学生自学(1)刚才老师给大家举了例子,一起进行了学习。下面看要求。课件出示:画出文中带有提示语的句子。画完后自己读一读。(2)学生自学。找句子,读句子。(3)小组合作,交流你找到的句子。说说你抓住的提示语是什么,体会到了什么。(4)学生展示。预设句子:句子一:铁罐每次说的话,都用到了感叹号,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性格。“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句子二:没有提示语的如何把握人物的内心呢?联系上下文。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4.改写(1)复习人物说话的句型。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里有这样几个句子。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还有一种是没有说话人物的。(2)练习。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你从哪儿来呀?”“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中间的两次对话,练习加上提示语。(3)上节课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都是陶罐和铁罐和科利亚的木匣两篇文章里面的对话,那么第一篇和最后一篇没有对话,我们怎么体会文章的表达呢?课件出示。改写。把文章换一种形式来表达。举例说明。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家遇到一位朋友。发明家说:“上次我和一位朋友比赛,开始的时候,对方很厉害。”朋友轻轻地说:“哦。还得想办法解决。”发明家说:“( ) 。这样我就发明了坦克。我还明白了( )的道理。”狮子和鹿一天,鹿遇到了自己的朋友( ),给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鹿说:“前几天我遇到了狮子。”( )说:“怎么样?没有遇到危险吧?”鹿摇摇头,( )地说:“别提了,( )。”( )说:“还好,没有被狮子追上。”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