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 学科教学( 语文) 专业 研究生田启群指导老师靳彤李大明 中学语文课程是担负传承、弘扬、发展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任务的最重要 的课程之一。成语,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创造锤炼,大 多数成语本身就直接反映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许多成语意义上烙上了深深 的民族文化的印记,成语的形式结构也受到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成语的产 生、形成和消亡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外来词语融入汉语词 汇时,往往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判约。总之,中国文化对成语的影响,或者说汉 语对文化的反映都是多方面的。成语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融入中华民族语 言思维系列。在语言表达中,恰当的运用词语,可以收到词简义丰、形象生动、 透彻犀利之效。 当前中学语文教材中并未未将成语列为一个专题来介绍,导致了对这一重 点、亮点的忽略。恰恰就是这一缺陷导致教师忽视了成语知识,在教学上显得 支离破碎,学生对成语知识也一知半解。而成语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深层的文 化内涵,就决定了成语教学就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切合点。 本文认为在中学阶段要在课堂教学时积极加强成语教学。加强成语教学能 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加强成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 想力,加强成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因此,加强成语 教学就必须从成语的语音、字形、语义和语法功能入手。 本文认为,抓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循序渐进,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l 、弄清成语的来源和出处。汉语成语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汉语的“活 化石”。所以成语的意义大多的时候都不是其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要把成 语放回到它产生的时代,联系当时的历史条件,才能深刻理解成语。以成语的 各种来源为标准,要求学生编写成语语源分类词典,既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成 语于无形,还能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成语源于古代,积极利用成语在语义,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和文言文加以 比照,在比照中学习,在比照中积累。 3 、只有在掌握大量的成语后,才会运用自如,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要在积 累中运用,也要在运用中积累。 4 、领悟是本文最后提到策略,要在领悟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成语教学溯源比照积累领悟 o ni d i o mt e a c h i n go fc h i n e s ei nm i d d l e rs c h o o l t e a c h i n g ( 1 a n g u a g e ) p r o d f e s s io n a g r a d u a t et i a nq i q u n i n a t r u c t sj i nt o n n gl i d a m i n g c h i n e s ec o u r s ei nh i g hs c h o o li so n eo f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c o u r s e s t h a tc a r r yf o r w a r dt h et a s k s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r to ft h em o t h e r t a n d s c u l t u r ea n d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i d i o m s ,a so n eo ft h et e a c h i n gc o n t e n t s i nh i g hs c h o o l ,a f t e rt h o u s a n d so fy e a r s sc r e a t i o n ,m o s to ft h e m d i r e c t l yr e f l e c t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t h em e a n i n g so fm a n yi d o m sa r e d e e p l yi m p r i n t e db y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b e s i d e s ,t h ef o r no fi d i o m sh a s b e e np r o f o u n d l yi n f l u n c e d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i d i o m s s e l e c t i o n a n dd e m i s e ,t h e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f a c t o r sp l a y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w h e n f o r e i g nw o r d sb e c o m et h ec h i n e s ev o c a b u l a r y ,t h e ya r eo f t e nr e s t r i c t e d b y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i ns h o r t ,c h i n e s ee l u t u r eh a sa ne f f e c to nt h e i d i o m sf r o mm a n ya s p e c t s i nl a n g n a g ee x p r e s s i o n ,t h ep r o p e ru s eo f w o r d si so f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a n dc a nh e l pp e o p l ev i v i d l ya n dt h o r o u g h l y e x p r e s st h e m s e l v e s i d i o mi sn o tas p e c i a lt o p i ct oi n t r o d u c ei nt h ec u r r e n tc h i n e s e 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l e a d i n gt ot h en e g l e c to ft h i sk e yp o i n t i ti sp r e c i s e l yt h ed e f e c tr e s u l t i n gi nt h en e g l e c to ft h ek n o w l e d g e o fi d i o m s ,a n dt h es t u d e n t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d e e p t h ei d i o mt e a c h i n gi sv e r y d i a t h e s i s h a v e1 i t t l ek n o w l e d g eo fi d i o m s ,e i t h e r 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o fi d i o m ss h o wt h a t i m p o r t a n ti ne n h a r ci n g t h es t u d e n t s t h i sp a p e r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a tt h ei d i o mt e a c h i n gi nh i g hs c h o o l s h o u l db es t r e n g t h e r e ds ot h a ti tc a nh e l ps t u d e n t st oi m p r o v et h e a b i l i t yt ol e a r nc h i n e s e ,t oc u l t i v a t et h ea b i l i t yo fi m a g i n a t i o n ,a n d t op r o m o t et h e i ri n t e r e s t si nr e a d i n ga sw e l la st h e i rw r i t i n gs k i l l s t h e r e f o r e ,w es h o r l df o c u so nt h ev o i c e ,f o n t ,f u r e t i o n a ls e m a n t i e s a h ds y n t a xi ni d i o mt e a c h i n g t h ea u t h o ro ft h i sp a p e rh o l d st h ei d e at h a ti d i o mt e a c h i n gi nh i g h s c h o o lc a nh a v eam u l t i p l i e re f f e c ta u o u d i n gt ot h ef o l l o w i n gf o u r a s p e c t s 1 t oi d e n t i f yt h es o u r c eo fi d i o m sa n dp r o v e n a n c e c h i n e s ei d i o m i sa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o fs p l e n d i dc u l t u r e ,a n da l s ot h e “l i v i n g f o s s i l s ”o fc h i n e s e s ot h em e a n i n go fi d i o mi sn o tt h es i m p l ea d d i t i o n o fi t s1 i t e r a lm e a n i n g o p p o s i t e l y ,t h ei d i o ms h o u l db et a k e nb a c kt o t h eo r i g i n a le r a ,t h i n k i n go ft h e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sa tt h a tt i m e , s o a st og a i nap r o f o u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i t t a k i n gn a r i o u ss o u r c e so fi d i o ma ss t a n d a r d ,w e s h o u l kr e q u i r e s t u d e n t st oc o m p i l ei d i o me t y m o l o g i c a ld i c t i o n a r yt h e r e f o r e ,w ec a n n o to n l yt r a i na t u d e r t st oa c c u m u l a t ea g r e a tn u m b e ri f ,d i o n s ,b u t i n p r o n es t u d e r t s a b i l i t gt ou s et h e s ei d i o m s 2 i d i o m so r i g i n a t ef r o ma n c l e n tt i m e s ,w es h o u l dm a k eu s eo ft h e i r 2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s e m a n t i c s , s y n t a xa n ds oo n ,c o n t r a s t i n gw i t ht h e 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 a sar e s u l t ,t h er e l a t e d k n o w l e d g e c a nb e a c c u m u l a t e d 3 o n l ya f t e rm a s t e r i n gm a n yi d i o m sc a nw eu s et h e mf r e e l y a c c u m u l a t i o ni st h ep r e r e g u i s i t eo fa p p l i c a t i o n 4 c o m p r e h e s i o ni st h el a s ts t r a t e g ym e n t i o n e di nt h i sp a p e rw e s h o u l dv p g r a d es t u d e n t s l e a r n i n ga b i l i t ya n dp r o m o t et h e i ro v e r a l l d e u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c h e s et e a c h i n gi nh i g hs c h o o l ,i d i o mt e a c h i n gs o u r e , c o n t r a s t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 c o m p r e h e r s i o n 3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 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堑丝!奎太明指 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 符而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 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 ) 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 提交印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2 ) 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 解密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校园网上供校内 师生阅读、浏览。 论文作者签名: 2 0 0 7 年9 月8 日 前言: 教育法明确指出,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就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 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同时,新颁布的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 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学生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 些要求无不重视词语的积累,对中国文化的感受、领悟和承创。无论是九年义 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是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提升学生的语 文素养有着共同的要求。 由此,语文课程是担负传承、弘扬、发展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任务的最重 要的课程之一。而成语,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创 造锤炼,蕴含了深厚的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融入了 中华民族语言思维系列,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不仅能起到传承文 明的作用,而且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前,许多学生( 包括许多大学生) 最基本的语言能力都有所缺乏,甚至 连部分汉字都不会书写,更谈不上对语言的运用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 展。而成语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就决定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是提升学 生语文素养的切合点。这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或公开发行关于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教 学的学术文章或著作,只有一些关于成语教学的经验文章散见于一些期刊杂志 之中。有的作者认为成语是汉语的瑰宝,它语言简洁、意思精辟、结构匀称、 含义深刻、富有节奏感、韵律和表现力,因而他们在文章中强调成语教学要“故 事串一串”、“景致画一画”、“动情诵一诵”、“游戏玩一玩”、“实践用一用”。 田少青同志在成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成语教学应该注意 郭根福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 高中语文)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1 0 第1 9 8 页 蒋静雅不拘一格教学成语中小学教学研究2 0 0 4 1 第5 6 页 五大问题:“1 、正确理解成语意义。每个成语都有它特定的意义,有的成语的 字与意义的关系比较简单,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的意义来,但更多的成 语,其意义并不是每个字面意义的简单组合,如果望文生义,难免用错;2 、 注意成语的褒贬色彩。许多成语的感情色彩非常强烈,有褒义也有贬义,若要 正确使用成语,不可不分清褒贬,如果不认真区分它们的感情色彩和修辞 上的差别,使用不当就会影响文章的意思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3 、注意成语的 来源与出处;4 、注意成语应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5 、注意语义相同或相近 的成语的差异”。 当然,田少青同志的文章只是一种教学体会或经验的总结,并没有上升到 理论的高度,而且是就事论事,但其经验是所有成语教学经验文章中最完全、 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 论述和实践探索,这就需要从理论高度作进一步的阐发与研究。成语教学是中 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当 前进行语文教改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更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大薄弱环节。学生 语文素养的好坏,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和语文的社会价值。 但在实际教学中,成语知识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翻开中学教材就会 发现,整个中学阶段没有一个专门讲授成语知识的章节或专题,如现行高中教 材中有关于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的专题、有语言方面的部分专题、也有外国文 学的专题等,然而却未将凝聚着历史先祖们智慧,浓缩了我国几千年灿烂文化 的成语以专题形式加以介绍,这不仅是一种遗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种误 导,直接导致了对成语教学的忽视,因为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导向性,是 勿庸置疑的。可以这样说。如果中、高考不把成语作为一个考查内容,或许就 没有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成语的基本知识了。下面我们来看福建三明 工贸学校凌火元老师对1 9 9 4 - 2 0 0 3 年高考试题中成语考核数量、分值的统计: 田少青成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增刊) 2 0 0 2 9 第8 7 8 8 页 凌火元把握成语规律提高成语教学效率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 0 0 4 1 2 第5 9 页 2 题成语分 年份试题内容高考成语举例 号数量值 15读音意义及辨析与运用怙恶不俊不落窠臼它山之石 1 9 9 42 5 7 2 0感情色彩可以攻玉 24字形意义及辨析与运用舐犊情深桀骜不驯首当其冲 1 9 9 51 77 2 9感情色彩流水不腐 12读音字形意义及辨析 卷帙浩繁源远流长应接不暇 1 9 9 61 66 6与运用感情色彩 琳琅满目 12 读音字形意义及辨析杞人忧天针砭时弊繁文缛节 1 9 9 72 46 5与运用感情色彩匠心独运 12读音字形意义及辨析差强人意望其项背万事具备 1 9 9 8 2 2 6 5 与运用感情色彩耸人听闻 12 读音字形意义及辨析一筹莫展励精图治殚尽竭虑 1 9 9 92 09 4与运用感情色彩炙手可热 12 读音字形意义及辨析倜傥不羁索然寡味汗牛充栋 2 0 0 02 09 4与运用感情色彩洗心革面 12读音字形意义及辨析饮鸩止渴力挽狂澜安步当车 2 0 0 11 69 4与运用感情色彩蓬荜生辉 l2 读音字形意义及辨析肆无忌惮旁征博引闻过则喜 2 0 0 22 01 2 34与运用感情色彩光怪陆离 l2 读音字形意义及辨析患得患失备受青睐伶牙利齿 2 0 0 32 09 4与运用感情色彩捉襟见肘 由上可知,十年来语文高考成语考查在题号、分值、命题方向及考查的数 量等方面基本一致,平均每年成语考查量是2 0 个,分值是8 分。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应该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 成语教学引起足够的认识。 另外,为了更好地论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和突出成语及其用字意 义在古今意义中的变化与对比,本文尽量使用中学语文教材、语文读本、教育 3 部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 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 中出现的成语及其原文, 以及k 1 2 学科资源库。同时,还考虑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中学语文教材中 没有出现的成语,还参考了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 一、成语教学的意义 1 、成语教学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我国,成语和文化的关系甚为密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是民 族精神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大量成语本身就直接反映了多姿多彩 的中国文化。同时,在成语的产生、形成和消亡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因素起到 了重要作用,许多成语不仅在意义上深深地烙下了民族文化的印记,而且在形 式结构上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即便是外来词汇进入,也往往受到了中国 文化的制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实验稿) 提出了四条理念,其中全面提升学 生的“语文素养”被列为第一条。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在基本理念上坚持与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相衔接,保持了连贯性、一致性。因而,也把全面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列入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谓“语文素养”,就是对语文 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具有工具性和 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因而,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古今 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使学生自觉地维护民族尊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 素养,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 实现中学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就成为了语文素养的 重要内容之一。 成语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成 语知识时,成语中所蕴涵的积极因素就会慢慢的释放出来,同化已有的知识, 就会影响学生的言行、思想。如要求做事要自告奋勇承担一切艰巨任务,要把 握时机使自己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时,学生就会想到学习过的成语“毛遂自荐”; 在讲到要不断地激励自己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时,学生就会用“卧薪尝胆”来 概括;就在谈到应该刻苦读书时,就会想起“悬梁刺股”等。 因此,我们要把成语作为一个教育的舞台,充分展现献身精神、优良品德、 智慧和力量的生动形象,从而在学生的自觉行动中充分唤起学生对社会,对理 想的强烈追求。 这样,成语就成了连接学生语文素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是传统文化 的重要载体。若在语文课堂中,切实加强成语教学,就会大大有利于提升学生 的语文素养。 2 、成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汉语造词法使用了多种方法来体现形象逼真的效果,如以比喻修辞形式出 现的成语有些就只出现喻体。“轻于鸿毛”指死得不值得;“春风满面”指满脸 高兴,得意洋洋;“风花雪月”一般用于男女隋爱。 成语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符号,无论是其结构还是内涵都与人的思想、 情感、生活和行为常常连接在一起,一条成语往往就是一个故事、一种智慧、 一种情感、一种思想。学习成语,不仅要有整体的分析,更要有整体的感悟。 因此,即使把一个普通成语置于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能引起人们的无尽 思索,激发学生的联想力。 一个成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不同的观点,挖掘不同的意义。我们可 以从成语中提炼出的某个观点为中心,展开联想教学。下面以整理过的郭仕湛 老师教学实录中的部分片段来进行说明。 首先。提示“狐假虎威”这条成语是什么意义一依靠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再要求学生思考:能否有新的见解? 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狐假虎威”这种 聪明的事? 这时学生的答案纷纷而来:借花献佛、借刀杀人、君子善假于物。 老师这时可以抓住“善假于物”展开联想教学:那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善假于 物”的事情? 答案是:草船借箭,曹刿论战等。那曹刿借的又是什么昵? ( 曹 刿借的是士兵的力量) ,现在沿海的经济开发区有没有借东西,借了什么? 学生 答:借钱。借谁的钱啊? 外商的,招商引资。这时,教师可以收束联想教学:“狐 假虎威”原义是借老虎的势力气压人,类比联想,试找一些例子来说明。答案 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领导特权司机。 郭仕湛“活用成语( 熟语) ,类比联想”课堂教学实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 0 0 5 6 第4 9 页 6 3 、成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成语是语言的活化石,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通过成语教学,可以不断 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兴趣是个体对客体的积极的爱好,并力求探究这一客体而产生的情绪紧张 的态度,带有情感的倾向,是一种个性意识倾向,属于个性心理范畴。广大中 学生都喜欢故事或故事性强的文章,而大部分成语来自古代的历史事件、典故 或神话传说。通过这些故事性很强的成语故事,可以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使学生从“好之者”变成“乐之者”,从而可以提高 学生的写作能力。如: “冰清玉洁”,刚开始接触到这个成语的人,就会产生种种疑惑,它也会是 成语? 但如果我们打开成语词典后就会明白,这则成语不仅仅是指洁白明丽, 更多的时候是比喻人高尚纯洁。 “精卫填海”,如果只从字面上理解,大概就是“一个叫精卫的人要填海”, 但这个成语故事讲的却是: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戏水而被淹死,她死后化为精卫 鸟,不停地衔西山上的树枝、石头去填东海。后来,这条成语就比喻意志坚强。 成语高度凝炼,含蓄隽永,如果把成语引入文章,能使语言增色不少。 下面让我们先看看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两段话: 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 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塞 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 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 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 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 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 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 人教社语文二室语文( 高中第四册必修)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1 4 第3 - 4 页 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害了革命。 这两个文段中引用了大量的成语,如“粗枝大叶”、“一知半解”、“实事求 是”等,把我们党内的“这两种人”的情态进行形象的描绘,惟妙惟肖,褒贬 自如,发人深省,如果把“粗枝大叶”换成“很粗心”,把“一知半解”改成“理 解得不透彻”等,这两种用法的效果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这些看似一 般的成语,只要调配、运用得当,赋予了一定感情色彩,表达独特的感受,就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教社语文二室语文( 高中第四册必修)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1 4 第8 页 二、成语教学的内容 成语是从古代沿习下来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读音、字形、语 义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同时,有部分成语还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词 义、语法特点等。但由于成语经常被使用,且又定型定义,人们习以为常,相 袭沿用下来,也就把古代语言的某些特点和成分沿袭下来。而且,成语在漫长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不同时期的语言系统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因素 的影响,使得成语各方面特点都异常丰富而又复杂。与现代汉语存在明显的差 异,要想正确掌握和运用成语,就一定要掌握成语的语音、字形、语义和语法 特点等。因此,在成语教学时,务必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 、要读准成语的字音 掌握和使用成语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音。从古代到现代,成语的 语音在不断变化,而且汉字又不是表音文字,不象英文那样一看便知读音,必 须与语义联系起来才行,部分成语中的一些字虽字形与现在的一样,但仍然保 留了古时的读音,极易发生误读,甚至有些字到现在已不再使用,只保留了古 汉语的印记,学生并不知道它的读音,更不懂它的意义。 要读准成语的字音,就要把握下面两种情况: 第一、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在成语中,多音多义字是非常难读准的。古代语音系统发展到了今天,古 今读音变化很大,但在成语中,有个别字的读音仍然保留了古音。如“图穷匕 见”的“见”,不读j i d n ,而读x i a n ,同“现”,显露的意思;“丢三落四”的 “落”,不读l u 6 ,而读1 d ,“落”和“丢”的意思相近,是遗漏的意思;“按捺 不住”的“捺”,不读n h i ,而读n a ,按捺,忍耐的意思;“乳臭未干”的“臭”, 不读c h o f l ,而读x i 乜,“臭”是“气味”的意思。在成语中这种情况比较多,如: “差强人意”、“不知量力”、“省吃俭用”中的“差”、“量”、“省”字等。 第二、要弄清形近字的读音,特别注意成语中易误读的字。如“如火如荼” 中的“茶”、“病入膏肓”中的“肓”、“良莠不齐”中的“莠”、“再接再厉”中 的“厉”等。 2 、掌握成语的字形,不能写错别字 汉字是由音、形、义三要素的统一体,成语一般由四个汉字组成,而且是 表达一个整体意义,所以我们要正确掌握好成语的字形,不要在使用成语时写 错别字,同时,还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别,不要误写,否则,成语的意义就会被 歪曲。成语虽经几千年,但并未出现其它形式的变体,一个成语总是以自己固 定的形式通行全国,如果某个人任意改动或改变成语的结构或成分,则被认为 是不规范的。尽管有些成语被误写后,整个成语的语义仍能解释得通,但这是 牵强附会,是毫无根据的,更违背了成语约定俗成的定型性的原则。如“诡计 多端”写成了“鬼计多端”、“丰富多彩”写成“丰富多采”、“发人深省”写成 了“发人深醒”、“摩拳擦掌”写成了“磨拳擦掌”等。因此,在教学中,还是 应该抓好这一基本功的训练,要求学生必须正确掌握成语的字形,避免错别字 的出现。 3 、准确理解成语的语义 语言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词语在不断地消亡,在日常生活已 不被人使用,但在某些固定组合中却保存了下来,如成语。运用成语,就必须 要准确了解成语的语义,只有知道了它的意义,才能很好地运用到交际中,否 则,不仅不能发挥成语的作用,反而会弄巧成拙,损害文意。我们在使用成语 时,首先就要弄清成语用字的本义。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贾谊过秦 论) 中“兵”用的是本意,即兵器之意。成语“短兵相接”中的“兵”并 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士兵”,也是指兵器,用的也是本义。其次就要根据其本义 去弄清成语用字的引申义或比喻义。成语语义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有时还 要联系成语产生的背景。同时,许多成语中的字都保留了文言字眼或文言的表 达方式,学生可能对某个成语的用字难以理解,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 龚自珍病梅馆记) 的“病”就和现代汉语中“病”的意义不一样了, ( d 人教社中语室语文( 普通高中必修第二册) 人教社中语室语文( 普通高中必修第三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3 1 2 第9 3 页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4 6 第1 0 5 页 是“使成病态”的意思。再如“梁上君子”,并不是指住在梁上这个地方的君子, 而是指窃贼。 可见,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本义、比喻义或引申义,不能正确理解成 语中文言字眼或文言用法,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就会笑话百出。因此,这就 需要我们加强成语语义教学 4 、熟悉成语的语法功能 成语同普通词组一样,是一个语言单位,成语的语法性质是由语法功能决 定的,一个成语在语法中,能同什么单位组合,不能同什么单位组合,能够在 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不能充当什么成分,综合起来,就构成了成语的语法功 能。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成语的不同语法性质,可以准确地掌握成语的语法意 义,特别是成语的用法。这对我们正确使用成语,发挥其在言语中的交际作用 是有好处的。 成语的语法层面,也就是正确使用成语的问题。成语本来就是一种固定词 组,其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就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语法结构,同时,成语作为一 种词组,可以与其它成分再构成句子,可以在句子中充当各种成份。因此,在 实际教学中,我是分两步来讲授的,首先就是在进行成语教学时,要对成语本 身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如“耳目一新”就可以先分成“耳目”和“一新”两 个部分,“耳目”是名词,作主语,“一新”是形容词作谓语,这条成语的结构 就是主谓结构。第二,就是分析成语在句子中可以充的的成份。成语既可以像 动词、形容词( 即谓词性成语) 一样使用,也可以像名词( 即体词性成语) 一 样造句。但成语作为一种固定格式,具有自身的特点。这样,成语在使用时与 一般词语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如谓词性成语可以在句子中充当谓语,类似动 词,但并不是所有的谓词性成语都可以带宾语,大多数谓词性的成语是不能带 宾语的,尤其本身是述宾结构的成语,如“指手画脚”、“祸国殃民”、“富国强 兵”等,其它动词性成语可否带宾语也要视情况而定。可见,成语充当谓语与 动词充当谓语是有区别的。偏正结构的成语一般不能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也 不能带补语。成语的这些语法特点要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明,否则就会闹笑语。 总的来说,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各种成分,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 这种文艺批评的清规戒律,是非常多的。( 作主语) “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作主语) 我们要坚决丢掉一切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陈规陋习。( 作宾语) 这些女战士,竟然比男兵们先完成任务,真是巾国丈夫。( 作宾语) 百来户都欢天喜地的,只有王老太太不乐意。( 作谓语) ( 小史) 越发高兴,没昼没夜,高淡阔论起来。( 作谓语) 现在,我们要表扬那些锐意进取的人,也要批评那些害怕困难,得过且过 的人。( 作定语) 这些都是道听途说的事,不要相信。( 作定语) 他忍气吞声地活了大半辈子,如今也敢大声说话了。( 作状语)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客人。( 作状语) 他哭得死去活来。( 作补语) 他的笛子吹得出神入化。( 作补语) 三、成语的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是一个困绕中学师生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 教学重点。那么,怎样让学生顺利掌握成语,恰当运用成语? 在近1 0 年的教学 实践中,我认为要从溯源、比照、积累、领悟四个方面来进行。 ( 一) 溯源 1 、溯源的基本原因 溯源,顾名思义,就是要探讨成语的出处、来源。由于成语有着深厚的文 化积淀,我们了解一个成语的语义往往不能从字面上直接获得。一个成语的语 义在使用时有二种情况,其一、成语的语义就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如“昂 首阔步”。其二、成语的语义是从字面意义上引申或比喻而产生的新义,最终在 使用时,与字面意义并无多大关系,如“狡兔三窟”。因此,一个成语的字面意 义,很多情况下不是成语的真正含义,其真正的含义却是成语的引申义或比喻 义,即深层含义。那么,成语的字面意义是怎样或者说是根据什么转化成为深 层含义的呢? 关键的地方就是成语产生的背景或是来源。我们只有清楚了这些, 才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成语的真正含义。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体,滥用成语或 化用成语,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极大地误导了视听,误导 了学生。特别是电视荧屏、广告牌,只要我们稍加注意,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些 千奇百怪的商业广告正在肢解和滥用成语,使成语变得“面目全非”,如卖衣的 有“衣衣( 依依) 不舍”、“百衣( 依) 百顺”、“衣( 一) 见钟情”、“衣( 一) 望( 往) 情 生( 深) ”;卖灭蚊剂也说:“默默无蚊( 闻) ”。再看一些主流报刊,误用成语的现 象也有时出现,如:a 、“三十年后,后人编辑的冼氏( 冼玉清) 遗著刊行,中 国文化又重演着一段火烬薪传的故事。( 陆键东一个女子与一个时代,收获 1 9 9 7 年6 月) ”,翻开汉语成语词典就会发现根本没有“火尽薪传”,只 有“薪尽( 烬) 火传”一词,即:“柴草虽已烧完,火种却流传下来了。比喻学 转引自戴建华成语运用规范刍议语文建设1 9 9 9 1 第5 4 页 问或技艺代代相传。”b 、“( 韩美林) 在美术界有较强的知名度,在社会上 也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堪称炙手可热( 邹文韩美林艺术景观一瞥,名作欣 赏1 9 9 7 年3 月)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很盛,含有贬义,显然 不能用来形容令大家佩服的画家韩美林。可见,媒体滥用成语,玷污了我们的 民族文化,误人子弟。 广大中学生正处于学文化、长知识的重要时刻,模仿力强,而辨别力差, 长期受到这种误导,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们按照它的出处或来源归类, 就是把分散的,类似的但互不相干的成语,集中起来。只有划分类别,才能提 高学生学习成语效率,才能更好地正确运用成语,才能真正了解成语的深层含 义。 2 、溯源的方法归类 归类就是根据成语的不同来源、出处,以类来整理、归纳成语。在日常教 学中,我要求学生编成语分类词典,标准就是成语的来源或出处。这样不仅给 我们的成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在归类的过程中,也会充分调动起学 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和热情,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据我平时的教学和使 用,成语的来源出处主要有以下几类: 历史故事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不知有多少故事发生在其中,有些成语就恰好是 从这些历史事实中来,是历史事件的概括。如: 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国君得到一块 璧玉和氏璧,秦国的国君听说后,便写信给赵王,说他愿意用十五座城池 来交换这块璧玉,当时,赵国比秦国弱,赵王明知秦王的话靠不住,可又不敢 公然戳穿秦王的谎言。在这种情况下,赵国大臣蔺相如就带上这块鐾玉到秦国 伍宗文扬宗义骆晓平等汉语成语词典- 最新版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第7 3 0 页 转引自戴建华成语运用规范刍议语文建设1 9 9 9 1 第5 4 页 1 4 去处理这件事。当蔺相如献上璧玉后,发现秦王并没有给赵国十五座城的意思, 便机智地编造理由,把璧玉从秦王手中要了回来,并让人悄悄地送回了赵国。 后来人们便把这个故事用“完壁归赵”来归纳,表示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主。 抱薪救火出自史记魏世家:“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 不灭。” 战国时期,魏国遭到秦国侵略,并连连战败,魏王因此坐卧不安,此时, 魏国有人为了苟安,便向魏王建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魏王 便采纳了此条建议。当一个叫苏代的人知道此事后,就对魏王说,侵略者,贪 得无厌,用国土换和平,是办不到的,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把柴草丢掉火 中,火怎么能灭昵? 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后来就把这个故 事归纳为“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祸患,反而使祸患扩大。 另外,有些成语是由前人的故事而来的,这类成语也是确有其人其事,只 是其人其事在历史上不是很重要,这类成语有的比较风趣,有的修辞效果比较 好,所以也被人们广泛使用。如: 杯弓蛇影晋书乐广传记载“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有个叫乐广的人,有一次他邀请一位朋友到他家喝酒,酒席设在厅堂里, 厅堂的北墙挂着一张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这位朋友见 了,以为杯中有条蛇,但他还是把酒喝了,回到家中,就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 肚中蠕动,并觉得疼痛非常,难以忍受,便病倒了,尽管吃了许多药,也不见 好转,乐广听说此事并问明病因后,便又在同一地方请这个朋友喝酒,并指出 杯中的蛇只不过是墙上弓的倒影,朋友弄清原委后,疑虑立消,病也很快就好 了。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来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 神话、寓言故事 古书里面有许多含义深刻的神话寓言故事,其中有些也是成语的来源。这 转引自人教社中语室语文( 普通高中必修第三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4 ,6 第8 3 页 转引自李新武成语故事(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1 8 第9 页 类成语,往往具有教训或讽喻的意味。如: 守株待兔故事见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个 故事比喻心存侥幸,坐等意外的收获。 刻舟求剑据吕氏春秋察今载,一个楚国人过江时剑掉到水中,他 急忙在船身上刻下了记号,船到岸时,他便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结 果自然找不到。这个故事讽刺了拘泥成例,脱离实际,不知变通的人或事。 古人言语 有些成语是全用古人语句而不作改动的,有些成语并不是直接使用古人语 句,而是截用或者改易古人语句,然后使用。截用或改易的主要原因,主要是 为了使其符合成语的结构形式。因此,成语的此种来源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借用古人原旬。如: 作奸犯科:出自三国诸葛亮的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 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意思是 为非作歹,犯法违纪。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宋朝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意思是:醉翁的心思并不在饮酒,而在于赏玩这里的山 水。后来就把“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为成语,表示“别有用心”、“另有目的” 等意思。 第二,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如: 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两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后来,有人便从这句话中 人教社中语室语文读本( 普通高中必修第一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3 6 第1 8 6 页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语文( 九年级下) 北京语文出版社2 0 0 3 1 2 第1 9 1 1 9 2 页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语文( 八年级下) 北京语文出版社2 0 0 3 1 第1 9 9 页 人教社中语室语文读本( 普通高中必修第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3 6 第1 7 9 页 抽取出“舍生取义”四个字作为成语,表示为了维护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 品质。 游刃有余见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 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比喻十分娴熟或应付自如。后人便把 “游刃有余”这四个字抽取出来,固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153-2:2025 EN-FR Hollow metallic waveguides - Part 2: Relevant specifications for ordinary rectangular waveguides
- 【正版授权】 ISO/TR 18155:2025 EN Railway applications - Principles of train detection for operations and services
- 校招三方协议后合同
- 服装的出口合同范本
- 村民办民宿合同范本
- 农村厨房转让协议书
- 出库免责协议书模板
- 教育部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全文)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个人演出协议书范本
- 区域经理聘任协议书
- 高空曲臂车安全操作规程
- 从创意到创业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第4章 学前儿童膳食卫生与保健【教学课件】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高清版)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
- 智慧售电方案
- 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 国有企业投资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模板支撑系统大样图
- T-CAPDA 006-2020 丙酰芸苔素内酯原药
- 家族财富传承法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