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河北灾荒在民国时期较以前历代更加严重t 除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自然因素外,民国时期政治腐败,从中央到地方救灾机制大多运仃 失灵;经济落后,人民抗灾能力低;战乱不断等社会因素是其最主要、 最本质的原因。惨重的灾荒给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 带来很大影响,一方面它造成农村经济凋敝,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抗灾 能力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对社会稳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带来很 大冲肃和破坏作用。北洋政畸、南京圉民政府虽邦制宅l n 荚政策、措施 予以挽救,但大都困财政困难,决心不坚而成效甚微。民矧救灾团体及 其活动的介入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情,起到了较好的社会作用q 中 共边区政权下的荒政采取因地制直,因时制宜的原则t 往意发动群众 走群众路线,军民团结,通过开展轰轰烈懋的生产自救运动战胜灾荒。 关键词:民对娃玎河北灾托 范政 量 8 年版。 陲出版社 反。 人民大学 人民大学 ,6 年版。 1 年版。 z o 版。 出版社, # 版。 出版社 :河北 7 年版。 疗杂志、 a b s t r a c t t h ed i s a s t e ro fh e b e ip r o v i e n c ei sm o r es e r i o u s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 t h e r e p u b l i c a nc h i n at h a n i ni t s p r e v i o u sa g e s a p a r tf r o mt h en a t u r a l f a c t o r s i n d e p e n d e n t o fm a n sw i l l ,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a n de s s e n t i a l r e a s o ni st h e s o c i a lf a c t o r s ,s u c ha st h ep o l i t i c a lc o r r u p t i o na tt h a tt i m e ,t h ei n e f f i c i e n c yo f c e n t r a la n dl o c a lr e l i e fm e c h a n i s m b a c k w a r de c o n o m y ,p e o p l e si n a b i l i t yt o f i g h ta g a i n s tn a t u r a lc a l a m i t i e s ,a n dt h ec h a o s c a u s e db yw a r ,e t c t h ed i s a s t e r p r o d u c e dag r e a t i n f l u e n c eo n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 y ,c u l t u r ea n de d u c a t i o no f h e b e i o nt h eo n eh a n d i tm a d et h er u r a le c o n o m yd e p r e s s e d ,p e o p l e1 i 、r e d a p o o r e rl i f ea n dt h e i ra b i l i t yt of i g h tc a l a m i t i e sw a se v e nw e a k e rt h a nb e f o r e ;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i td i dg r e a td a m a g e t ot h es o c i a l s t a b i l i t y a n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u l t u r a i a n de d u c a t i o nw o r k b o t ht h en o r t h e r nw a r l o r d g o v e r n m e n t a n d r e p u b l i c a n c h i n aw o r k e do u tt h er e l e v a n t p o l i c i e s a n d m e a s u r e si no r d e rt o s a v ef r o mi t h o w e v e r ,a l la c h i e v e dl i t t l ed u et ot h e i n s u f f i c i e n tf i n a n c i a l r e s o u r c e sa n dt h e i rir r e s o l u t i o n t h e h e l p f r o m n o n g o v e r n m e n t a l r e l i e f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a n dt h e i ra c t i v i t i e s ,t os o m ee x t e n t a l l e v i a t e dt h ed is a s t e ra n dh a dag o o ds o c i a le f f e c t u n d e rt h ep r i n c i p l e o f s u i t i n gt h em e a s u r e st o l o c a lc o n d i t i o n sa n dt ot i m e ,t h er e l i e fp o l i c ya d o p t e d b yt h ec o m m u n i s tp a r t yo fc h i n ar e g i m ew a st o a r o u s et h em a s st oa c t i o n , f o l l o w t h em a s sl i n e ,u n i t et h ea r m ya n dt h ep e o p l ea n dl a u n c h av i g o r o u s m o v e m e n tf o rh e l p i n gt h e m s e l v e sb ye n g a g i n gi np r o d u c t i o n e v e n t u a l l yt h e d i s a s t e rw a s c o n q u e r e d k e y w o r d s :t h ep e r i o do fr e p u b l i c a nc h i n a d i s a s t e ro fh e b e it h e r e l i e fp o l i c y 序言 灾荒问题是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只有对 其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防治和控制它。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对这些史料进行总结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 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为现在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服务。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灾情有所不同。河北历来是全国重灾省份 之一,又地处畿辅重地其特殊的政治地位、重灾身份使得对它的灾荒作 系统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河北灾荒史的研究始于2 0 世纪2 0 年代。1 9 2 7 年1 2 月科学杂志 发表了竺可桢的直隶地理的环境和水灾文开河北灾荒研究之先河。 1 9 3 4 年,河北月刊第l 卷第1 2 期第2 卷第5 期、第6 期、第8 期、 第9 期、第l o 期连载石玉璞、林荣的河北水利史概要,对河北的河流、 水利等状况作了系统介绍。此后,虽有相关文章发表,但大多足从自然科 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的考察研究。进入8 0 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兴起, 灾荒史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并相继出版了一批综合性、专门性的论著。河 北灾荒史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史料方面:主要有海河流域历代自 然灾害史料( 河北省旱涝预报课题组,气象出版社1 9 8 5 年版) ,河北历 代蝗灾志( 河北省沧州地区植物保护站编,1 9 8 5 年版) 等。论文方面有: 魏宏运的1 9 3 9 年华北大水灾述评( 史学月刊1 9 9 8 年第5 期) ,张水 良的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生产救灾斗争( 历史教学1 9 8 2 年第1 2 期) , 李金铮的晋察冀边区1 9 3 9 年的救灾渡荒工作( 抗同战争研究1 9 9 4 年第4 期) 等。但是,就总的研究状况而言不容乐观,至今尚没有系统研 究河北灾荒的成果出现,所以,尽快弥补这一不足非常必要。 所幸的是,一些有关灾荒研究的论著为河北灾荒的系统研究提供了丰 富的资料,如李文海等编著的近代中国灾荒纪年、近代中国灾荒纪年 续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9 0 年,1 9 9 3 年版) ,魏宏运的抗f 11 1 i j i 争峒期 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晋察冀抗同根据地财政经济史稿( 南 开大学出版社1 9 8 4 年版,档案出版社1 9 9 0 年版) ,魏宏运、左志远的华 北抗日根据地史( 档案出版社1 9 9 0 年版) ,乔志强主编的近代华北农村 社会变迁( 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版) 等,这将对河北灾荒的系统研究起到 很好的参考和促进作用。 本文以民国时期河北灾荒为切入点,在承继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这段时期的灾荒作了系统研究,内容大体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民国 时期河北灾荒的严重性,力求对水、旱、蝗三大灾种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 分析总结:第二部分,对河北灾荒的成因进行了自然的和社会的两方面的 分析;第三部分,论述了灾荒的社会危害及其影响;第四部分,对不同政 权下的荒政以及民间救灾团体的救灾活动分别作了阐述。笔者对民国时期 河北灾荒的初步探讨既是对弥 上述缺憾的一种尝试办是扶历史中寻 求经验教训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经济建设的一种努力。 一、民国时期河北1 1 1 的自然灾害 ( 一) 灾况概述 河北历来是全国重灾省份之一。民国时期更是无年不灾其遭灾之频之 烈较之以前更甚。为了对3 8 年间河北灾情有个直观认识,笔者通过对有关资 料的整理、统计,特列表如下: 灾别水灾旱灾蝗灾总灾 灾别 水灾 旱灾蝗灾总灾 受灾受灾受灾受灾受灾受灾受灾受灾 年份 年份 县敦县数县数 县数县数县数县数县数 1 9 1 23 6 州县3 81 9 3 12 3 58 29 5 1 9 1 3151s 1 9 3 24 52 37 3 儿追 8 5 1 9 1 41 361 9t 9 3 33 0 全省 1 9 1 559 1 41 9 3 44 34 0 余2 68 0 l9 1 65s1 9 3 56 23 4 8 0 10 5 1 9 1 7i1 0 5l9 3 6369 1 9 185271 9 3 71 1 1 1 1 9 1 932s1 9 3 8161 6 1 0 3 1 9 2 0 4 10 31 9 3 91 0 41 0 4 1 9 2 11 01l1 21 9 4 022 1 9 2 24 0 余34 41 9 4 l 1 9 2 3524 61 9 4 2459 6 7 1 9 2 47 427 41 9 4 33 0 余6 7 1 9 2 52 5 l2 61 9 4 442 32 7 1 9 2 62 7 l3 01 9 4 537 灾别水灾旱灾蝗灾总灾 灾别 水灾旱灾蝗灾总灾 受灾受灾受灾受灾 年份 受灾受灾受灾受灾 年份 县数县数县数县数 县数 县数县数县数 1 9 2 71781 9 4 61 7 l7 2 市 1 9 2 82 l4 52 69 2 1 9 4 76 0 5 6 县 1 9 2 9 8 33 09 0 余 1 1 71 9 4 81 3 1 9 3 07 0 余6 3 89 6 19 4 9 4 4 6 0 资料来源:李文海、林敦奎、程啸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湖南教育出版社 1 9 9 0 年版:复明方:民国时j | j 自然,火害与乡村社会,中华l 局出版2 0 0 0 年版,第 3 7 l 页一3 8 3 页附录( 1 9 1 2 一1 9 4 8 ) 年间各省区历年受灾县数统计:申报( 1 9 12 - - 1 9 4 9 )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北省志大事记,河北大学出版社i9 9 2 年 版:李文海、林敦奎、程啸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 版;张长荣:河北的蝗虫,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1 年版:中国方忠丛 5 华北 地方中各地方县志;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市县概况,1 9 8 7 年版。 说明:总灾:包括水、旱、蝗、风、雹、地艘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受j 火县数,一县 一年遭受儿种自然灾害的按一县次计算。 由表可知,河北3 8 年间,除1 9 4 1 年没有灾情记载外,几乎无年不灾, 且许多年份多灾并发,单纯遭受一种自然灾害侵袭的年份很少。总计3 8 年 问河北共计约有1 6 4 0 多个县份遭受一种或几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平均每 年4 3 个县份遭灾,按照民国时期河北的县级行政区划:1 9 2 8 年以前,河北 共有1 2 0 县,1 9 2 8 年后为1 3 0 个,也就是说河北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 县份在遭受着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遭灾范围之广,灾害的严重程度由此可 见一斑。 在诸多的自然灾害中,以水、旱、蝗三灾为主。3 8 年问,共发生水灾 年份3 3 年次,旱灾18 年次,蝗灾2 2 年次。其间,遭受水灾的县份累计达 到9 1 3 个,遭旱灾县份4 9 8 个蝗灾4 0 9 个。这一结果表明,水灾的危害程 度已远远超过旱灾和蝗灾,成为对河北危害最大的灾种。它打破了传统的“南 涝北旱”的说法,成为民国时期河北灾害的一个特点。 民国时期虽然时间短暂仅3 8 年时间但其灾害的发展同以往相比, 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具体体现在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波及范围越 来越广。为了便于分析,我们不妨对3 8 年的灾况作进一步量化分析。以2 0 以下县遭灾的年份为局部灾害年,2 i 一3 0 的县遭灾的年份为中等灾害年, 3 1 一5 0 为大灾害年,5 0 以上为特大灾害年【2 】。基于1 9 2 8 年前河北共有 1 2 0 个县,1 9 2 8 年后为l3 0 个即:1 9 2 8 年以前,约2 4 县以下地区遭灾的 年份为局部灾害年,2 5 3 6 县之间遭灾的年份为中等灾害年,3 7 6 0 县遭 灾的年份为大灾害年,6 0 县以上者为特大灾害年。1 9 2 8 年以后2 6 县以下 地区遭灾的年份为局部灾害年,2 7 3 9 县之间的年份为中等灾害年,4 0 6 5 县之间的为大灾害年,6 5 县以上的为特大灾害年。( 这一标准同样适用于 水灾、旱灾、蝗灾等单项灾害) 。以此标准衡量,那么民国3 8 年间,河北 共发生太灾害年和特大灾害年1 9 个年份,平均每2 年发生一次,其中特大 灾害年1 3 个年份,平均每3 年发生一次,这与晚清直隶平均每2 4 年发生 一次大灾害,每6 4 年发生一次特大自然灾害相比1 3j ,灾害的发生频率显然 越来越高。 以上我们采用了平均计算的方法,为的是说明自然灾害发生的大致频 次,即大概平均多少年发生一次大的自然灾害,这有利于对灾害的严重程度 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但是,实际上,自然灾害的发生在短时间内,在某一地 区是不规则的。通过上表可以看出,1 3 次特大自然灾害中有8 次足连续发 生的,即:1 9 2 8 年至1 9 3 5 年,河北持续8 年遭受了自然灾害的侵袭不仅 波及范围广,几遍全省,而且,水、旱、蝗三大灾害接连发生,交相为害, 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 总之,民国时期河北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大灾相连,小灾不断是这段 时期灾害状况的真实写照。 为了进一步论证河北自然灾的严重性,下面以水、旱、蝗三大灾种为例, 分别加以探讨。 ( 二) 水灾 民国时期河北水灾频发。总计3 8 年中有水灾记载的年份3 3 个, 按照前述量化标准,其中特大水灾年5 个( 1 9 1 7 ,1 9 2 4 ,1 9 3 0 ,1 9 3 9 - 1 9 4 0 ) , 太水灾年5 个( 1 9 1 2 ,1 9 2 2 1 9 2 9 ,1 9 3 2 ,1 9 3 5 ) ,中等水灾年4 个( 1 9 2 5 , 1 9 2 6 。1 9 3 4 ,1 9 4 3 ) ,其余为局部水灾年。平均计算,即特大水灾年每7 6 年发生一次大水灾年每7 6 年发生一次,中等水灾年每9 年发生一次, 三者合起来计算,即平均每3 年发生一次上等级的水灾。可以说,水灾的发 生频率足相当高的。 河北水灾多发生在6 8 月怕j ,这与河北季风气候特点有关。夏季,季 风携海洋湿热空气登陆河北,遇燕山、太行山阻挡被迫抬升。凝结j 侈成降水, 一旦降水持续几日,就有发生水灾的可能。 河北水灾在地理分布上是不均衡的。据粗略统计,天津遭受水灾次数最 多,为2 1 次,依次为宝坻、霸县l3 次,通县1 2 次,高阳、武清1 1 次。遭 水灾较少的县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涉县、沙河、内丘、成安、赞皂、万 全等地。 河北水灾与河流的决堤泛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对各河流的泛滥 情况作一简单分析,有助于揭示出水灾的地域分布特点。 表2 :民国时期河北各河泛滥情况简表 河流 , 蓟潮北南水大潴子滹滏漳滦黄 名称 运白运运定清龙牙沱 阳下 河河河河河河河河河河河河河 泛滥 771 l1 5171 41 l81 76871 4 次数 资料来源:同表l 说明:没有明确哪条河流泛滥的情况f ,没做统计在山。如“l9 4 9i f 全省部分 地区发生特人水r 犬13 条河流扶口”。( 河北省地方,占编纂委员会:河北竹0 人啊 记第2 9 0 页) ,! l ! i l 没被统计在内。 由此表可以看出,永定河、滹沱河是导致河北多水灾的罪魁,泛滥次数 最多各为1 7 次,平均约每2 年决口一次。其他各河也为害不浅,姻南运 河、大清河、黄河等。根据各河泛滥次数,可以大体雄断出j i l f 北水灾的空l uj 分布特点,即在这些河流两岸的县市是水灾的多发之地,尤其是各河的中下 游地区。 每次河水泛滥都会给周围地区带来惨重灾难,有关记载比比皆是,如: 1 9 1 7 年,“夏秋之际,直隶连降大雨,永定河、南北运河、潮白河等河 堤相继冲溃,洪水泛滥,京汉、京奉、津浦铁路中断。被灾地区达百余县, 灾民五百余万人。”【4 1 1 9 2 1 年8 月,“直境黄河南岸之水势日见汹涌,现在东明县属之皇姑 庙,漫溢决口,淹没村庄不计其数又由口f - 1 滞溢以致平原水深七八尺、 丈余不等。自县城西南以及东南村庄均成泽国,房屋倒塌,居民死亡无算。 其幸存者咸在水中,搭棚支架,以资栖宿。所有秋禾等项均已漂没无存,艰 苦情形不堪言状。”p 1 1 9 2 2 年7 月,直隶京兆因暴阿造成水定河决v i ,波及四十余县,永定 河两岸田地被冲毁南北铁路交通被阻。1 6 l 1 9 3 3 年,永定河泛滥,沿河农田被淹者在五千顷以上北运河淹没农 田六千五百顷南运河五千顷子牙河二千顷大清河七千顷,滹沱河七千 顷,蓟运河六千顷,共计四万余顷。1 7 l 1 9 4 9 年7 月底至8 月初三河县连降大雨,蓟运河、武河决口,全县 4 0 6 个村均受水灾,共淹土地1 7 1 万亩,损坏房屋2 4 万间。( 8 l ( 三) 旱灾 旱灾是危害河北的又一大自然灾害。由于河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温带大 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河北主要以春早为主。民国3 8 年中,河北共发生旱灾 年份2 2 个,平均1 7 年发生一次,可以说是“三年两旱”。其中,特大旱灾 年2 个:1 9 2 0 年、1 9 4 3 年:大旱灾年2 个,1 9 3 4 年和1 9 4 7 年:中等旱灾 年1 个,即1 9 2 2 年,其余则为局部旱灾年。 1 9 2 0 年的华北五省( 直,鲁,豫,陕,晋) 大旱灾是四十年来未有之 奇灾,灾区面积九万方英里,灾民人数3 5 0 0 万。其中,河北灾情尤属严重, 不仅遭灾范围广,全省1 2 0 县中有1 0 3 县遭灾,而且持续时间长,有的地区 七、八个月不雨,甚至有些地区连续l5 个月滴阿未落。如直隶南部,“该地 十有五月,未曾落雨,土地三季,未见颗粒,自今春二三月问,中户之家, 已绝粮食,惟日饮蔬菜汤一二次,以延生息。既至今f ( 9 月2 5 同) 仍米 落雨,树皮树叶,早被吃尽,虽欲采取野菜,而同久不f 阿,寸革不生举日 望原,准见赤地千瞩而己。”一l 灾情的惨重,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备大报刊的关注,l j 报、大公报、 民国h 报、晨报等纷纷予以报道。晨报特肝“火荒特载”争栏, 详报灾情。其中有关河北灾况报道随处可见:“保定府以西及东南各区灾情 确属重大,受影响之苦民约有数百万人保定府以西完县、满城两县,人民 均甚失望,现正迁徙至丰足之远地,冀可得食。闻某乡村约二百家,其一百 家当此秋季失收之时,携眷已不知去向。因饥荒自尽者实常有之事。某人将 其十八岁之女出售得十八元,以购粮度日,但又被匪徒劫掠,因之自尽,其 妻与其两子,亦相继而亡,全家丧命。”【l0 】沧州报告云:“教士所探灾荒情 形,其惨状不堪设想实四十余年来罕见之奇灾,沧州以北十几口或二十几 口之家,逃荒外出谋生者,穷乏饿死途中。河阃、献县、交河、东光四县 灾情甚形重大,献县人民逃荒者约有一半,而未逃亡者数十万人,无非苟延 贱喘,待毙而已。”i “南宫自客秋至今总求降透附,人民迫丁玑饿,争仆z 树叶,往往因争欧打致伤性命。”【坨l “顺德灾民困草根树皮食尽,某妇烹食 幼子。”1 1 3 i 惨重的灾情给灾民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1 9 2 1 年1 月7 民困 日报登载了“华洋义赈消息一一直隶各县灾况,”为说明当时旱情的惨重 特摘录如下: 表3 :直隶各县灾况 慕 全县村被灾村极贫人次贫人流亡人 收成灾民 数( 个) 数( 个)口( 人) 口( 人) 口( 人) 情况食物 野菜, 完县 2 0 69 72 3 8 8 12 2 4 6 33 8 0 6 树皮 草根 不及 新河 1 7 64 2 3 8 73 0 0 8 1 草根 一成 蒺藜, 赞皇2 3 3 19 6 】7 2 6 93 18 l018 3 草根 颗粒 广平14 4s 2 7 2 l 1 6 9 2 02 7 3 3 无收 颗粒 平乡 2 8 84 2 6 5 63 l4 1 55 】9 0 无收 颗粒 无收 新乐 1 4 71 0 5 3 73 9 6 0 或仅 五成 不及十 饶日l2 0 4 1 8 117 3 5 8 6 4 3 8 l 分之一 收成十 青县 4 3 32 l24 2 7 9 64 1 1 4 4 分之四 普县2 2 03 9 7 9 64 1 4 7 51 0 0 0 余 重灾 1 3 7 村,不及十野菜, 任邱 7 0 8 1 94 4 1 9 05 4 0 0 余 轻灾8 6分之二山药叶 村 颗粒无野菜 枣强5 9 68 2 6 9 54 9 8 1 83 0 0 0 余 收树叶 最重2 9 徐水村,次 2 6 3 9 52 4 0 6 1 流亡无 重2 2 村 数 2 0 0 0 0 树皮, 沧县 2 4 05 0 0 0 03 0 0 0 余 余草根 1 0 0 0 0 宁津 6 5 65 7 1 8 31 8 3 15 5糠秕 余 南皮 2 6 99 4 8 2 33 6 8 3 01 3 0 0 余 不及十 威县 8 1 6 8 65 5 9 4 96 0 0 0 余糠秕 分之一 8 i _ _ _ - - _ l _ _ _ _ - - _ _ _ - _ _ _ _ _ _ - - _ _ - 一一 豢 全县村被灾村极贫人次贫人流亡人收成灾r 数( 个) 数( 个)口( 人)口( 人) 口( 人) 情况食物 最重6 3 丰润 9 0 0村,次3 4 6 1 73 0 2 5 4 不及十 分之四 重4 4 村 5 0 0 0 02 0 0 0 0收成十 静海 4 6 72 4 8 余余分之六 糠谷, 容城 8 28 21 2 3 5 21 15 8 9 高粱 说明:极贫:产微力薄。家无担石或房倾业废孤寡老弱鹄面鸠形,朝不 谋夕者是为极贫。次贫:如田虽被灾盖藏来尽,或有徽业可营,尚非急不可 特者为玖贫。 由表可见,1 9 2 0 年的太旱灾给河北灾民的打击是致命的。在此次旱灾 打击下,灾民们陷入了更加穷困的地步。更为可怕的是,旱灾带来的严重饥 荒,把灾民们推向死亡的边缘。 1 9 4 3 年也是河北早灾较为严重的一年,“全省入春以来,发生饥荒和干 旱,冀西受灾3 6 个县冀中和冀南受灾厨积4 5 ,冀南饿死约2 0 万至3 0 万 人,逃亡达1 0 0 万人。”| 1 4 】如枣强县“1 9 4 3 年1 月份到9 月份,天早无雨, 农作物颗粒不收,加之日伪军队烧杀抢掠,群众用树叶,树皮,野菜充饥, 逃荒讨饭,饿死者不计其数”;i l5 】冀县“自舂至秋不雨,夏粮微收秋粮绝 收。全县有8 5 4 4 人冻饿而死,3 7 9 7 7 人外出逃荒”;i l5 l 沙河县1 9 4 1 年秋至 19 4 3 年连旱,几无收成。人们用树皮、草根和观音土充饥,全县饿死或逃 难的约有2 8 0 5 0 人,占全县人i l l 的1 5 强l 】 总的来讲,河北旱灾除上述两个特大旱灾年外,早情并不算太严重,且 多是上半年亢旱,下半年多雨,连续大面积干旱的年份不多。如果有良好的 社会条件和调控机制,许多灾害是可以控制的。但是由于这段时期人祸横 行,政治腐败,百姓抗灾能力十分薄弱,旱情依然显得十分严重。 ( 四) 蝗灾 自古以来,水、旱、虫并称中国的三大灾种,可见,蝗惠并不亚于水、 旱两灾。民国时期的河北,深受蝗患之害。3 8 年间,蝗灾共发生3 1 次,有 蝗灾记载的县市数1 0 9 个。1 1 8 】其中,蝗灾较严重的年份有:1 9 2 9 年8 6 县; 1 9 3 0 年,3 0 余县:1 9 3 1 年,4 4 县:1 9 3 3 年8 5 县:1 9 3 4 年2 6 县。1 9 3 3 年是中国蝗患盛发之年,河北省8 5 县大蝗成灾,全省被害农作物面积达 2 4 5 2 4 8 7 亩,损失1 2 4 9 9 0 9 银元。1 1 刈 9 蝗患惨烈,在河北各县市地方志中和相关报刊中多有记载,俯抬可得: 1 9 l5 年,京津一带飞蝗蔽天,6 月中旬后,天津郊区蝗蝻萌生逐步蔓 延,及至9 月,京津一带飞蝗成群,连绵交飞,天日为暗,人民惊惶异常1 2 0 。 1 9 2 0 年,“京兆各县发现蝗虫之处,昨闻京南驹桥灾情惨重平地堆积 蝗虫竞至二寸有余。”l 1 9 2 9 年,河北春季亢旱亢早又引发了蝗灾。“清苑县自入春以来即 已蝗蝻遍起,禾苗噬尽。5 月中旬,束鹿、沧县等地亦生跳蝻,延及天津以 东、保定以北,至6 、7 月间,飞蝗遍及广袤早区,蔽日遮天,状如云涌, 飞声轰轰,四望无际,遗粪坠地如下雨,稻阳之间,簇聚如球,田禾树枝 犹如挂彩稻黍之类,未及半日,尽成光杆,直至9 月中旬,蝗群之蹂躏仍 遍及各县,虽秋高露冷,蝗祸仍未艾矣。”1 2 2 l 1 9 4 3 年,黄骅县发生大蝗灾,蜱虫吃完了芦苇和庄稼,又像洪水一样 冲进村庄连糊窗户纸也被吃光甚至连婴儿的耳朵也被咬破。至今在那里 还流传着“蚂蚱发生连四邻,飞在空中似海云,落地吃光青稞无,啃平房檐 咬活人”的蜕法。 2 3 i 由此可见,河北蝗灾相当严重。 蝗灾在河北地理上的分靠相当广泛除了冀北坝上高原和冀西太行山脉 少数县市外,河北绝大部分县都有蝗灾发生,按上面提及的河北有1 0 9 个县 市有蝗灾记载计算,河北蝗灾发生的覆盖率当在8 4 - - 9 0 之间,( 1 9 2 8 年 以前,1 2 0 个县市:1 9 2 8 年以后13 0 个县市) 几乎遍及河北全境。其中, 蝗灾的多发区集中在冀东沿海、冀中京律一带以及冀南等地。据粗略统计, 发生蝗灾较频的县份有:霸县9 次,天津、宁晋、大名各6 次,清苑、元氏、 青县、北京、静海等各5 次。 民国时期河北的蝗灾同以前相比,有两个明显特点:( 1 ) 发生频次越来 越高这与河北各朝代蝗灾情况作一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表4 :河北各个历史时期蝗灾情况 朝代时间跨度蝗灾次数平均频次( 约数) 唐( 含五代十国) 3 1 619 1 6 6 年,砍 宋( 含辽、金)2 5 85 35 o 年,次 兀 l0 06 01 7 年,次 明 2 7 61 3 l2 o 年次 清2 6 61 4 9i 8 年,次 民国3 8 3 11 2 年,次 1 l o i 一 资料米源:张i 王= 荣:河扎的蝗虫,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9 9 】年版第4 页。 ( 2 ) 连续发作特点明显。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1 9 2 9 一1 9 3 4 年的连年蝗灾上, 这几年河北连年遭受蝗灾,并且,两次特大蝗灾年1 9 2 9 、1 9 3 3 年都集中在 这段时间,其余几个年份如1 9 3 0 、1 9 3 1 、1 9 3 4 ,蝗灾也十分严重。另外, 针对某一县份来说,接连几年发生蝗灾的现象也很常见,如宁晋县,1 9 1 4 、 1 9 1 5 、1 9 1 6 年连续三年发生蝗灾;霸县1 9 1 4 、1 9 15 、1 9 1 8 、1 9 2 0 、1 9 2 l 、 1 9 2 2 、1 9 2 3 年亦连续几年遭受蝗灾。这一特点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央和地 方政府对自然灾害的防治不力,以致出现这种蝗灾连续作孽于一方的现象。 二、 灾荒的成因探析 灾与荒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着本质匮别的概念。灾即天灾,是由于 自然破坏力给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的祸害,如水灾、早灾、虫灾、地 震等各种自然灾害:荒则主要指由于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生产、生活资料的缺 乏,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社会现象。灾是形成荒的直接原因荒是灾情发展 的结果。在旧中国,由于每灾必荒,灾与荒总是并行而至,所以人们通常 用灾荒来体现自然灾害所致的悲惨状况。实际上,由灾及荒,并不单纯是自 然因素的作用,社会因素的作用不能忽视。并且,随着时问的推移社会因 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对灾荒成因的分析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因素入 手是十分必要的。 ( 一) 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是各种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或重要的背景因素。天 气的异常变化会导致暴雨、干早、风雹等气象灾害;地壳内部能量的急剧释 放会导致地震等地质灾害等【“l 。在生产力水平低的情况下,自然条件对自然 灾害的影响尤其明显。河北之所以多水、旱、蝗等自然灾害与其地形、气候、 河流等自然条件有着直接关系。 1 、地形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下游以北而得名。西靠山麓,东临渤海,总的地形概 貌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多为高原山地中部和东南部为广大的平 原区。这种地形特征极易使河北暴雨成灾。夏季,季风携海洋温湿气流登陆, 穿过低洼平原区,当抵达太行山、燕山迎风坡时气流被迫抬升遇冷凝结, 形成降雨。一旦大雨连降数日,就会引起山洪暴发,雨水顺山坡涌向平原区, 造成位于平原区的各河中下游水量猛涨,加之下游排水不畅,水或冲决河堤 或漫溢而出,造成严重水灾。河北水灾大多是由于此种原因所致,如1 9 1 4 年河北水灾,天津一带“因阴雨连绵,山洪暴涨,周河业已决口,被淹者为 玉用、遵化、丰润、宁河、宝坻等县。”1 2 5 1 19 2 2 年6 、7 月问河北大雨, 山地洪水暴发,滹沱河、永定河、沙河、潮白河、蓟运河等诸水漫溢成灾。 1 2 6 1 1 9 2 9 年7 、8 月间,河北数次暴雨,山洪暴发各河均告泛滥。【2 7 1 1 9 3 6 年永定河因上游山洪奔放,水势狂涨,双口镇、上平庄、丁庄一带,堤埝 涮蛰,抢堵不及,溃决三百公尺1 2 ”等。 河北地势高低的变化也直接导致了一些易涝区,如天津一带。天津属于 中部平原。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不过5 0 米,地形特征是:北部自西 北向东南倾斜南部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天津附近地势最低,海拔仅3 米左 右。水往低处流,每逢雨季,地表水多向天津一带灌注,使天津一带成为水 灾的多发区。在民国3 8 年中的3 3 个水灾年份中,天津就有2 1 个年份发生 水灾。史料中有关天津带的水灾记载不绝于缕。如1 9 1 2 年大水灾,“此次 四河陡涨为庚子后十余年未有之。该省西北、东北各州县均成泽国,而尤 以天律、武清、宝坻各县为尤甚。”1 2 9 1 1 9 17 年,直隶永定河一带及京兆所属 各县发生数十年米罕见的大水灾,“运河与保定之地广约一万方英里,不啻 为一巨湖,深浅不等,有深至八九英尺者:”口0 】“调查津浦路情形及律埠水 势,九月初,京奉路之杨村车站水漫平原,自廊坊至落垡沿途皆烟波浩淼, 一望无际。”1 3 ”1 9 2 4 年直隶大水,华洋义赈会干事乘飞机视察京津一带水灾, “自南苑起程向津浦路方向而飞,见永定河水汛溢田间,似不甚深,但危害 禾稼则有余。落垡一带环城一湖约有十五方里之遥,蔓延迄至杨村:水皆自 北运河决处而来,转赴西河杨柳青等处,怒涛奔腾平地皆可行舟。杨柳青 津浦线上,一望皆黄水蔽地。”1 3 2 如此等等。从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 这样的结论:河北中部水灾天津一带多在其中:他处水灾轻重不一,唯天 津必遭最重之灾,这与其周围地势有着直接关系。 2 、气候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河北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 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量很不均衡,春季降水量一般只有4 0 一8 0 毫 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i o 以下,而夏季则雨水集中一般在4 0 0 - - 5 0 0 毫 米以上,占全年降水量的6 5 一7 5 。f 3 列正是由于这一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 使得河北春季多遭旱灾,夏秋季节多遭水患。民国时期中许多年份的气候现 象都验证了这一特点。“多年以来,河北灾况呈如下态势:春夏亢旱,蝗蝻 蜂起入秋大雨,河决为患,年年往复民无宁日。”叫 1 9 2 3 年,直隶春日亢旱,夏秋大雨,据太公报载直隶省财政厅呈 报1 9 2 3 年该省各属被灾情形云:“自春徂夏,始而甘澍愆期,已成旱象,继 1 2 一_ _ _ - 一一 而积霖过量,又告沉灾。”1 3 5 1 1 9 2 4 年,直隶自开春至6 月亢早极烈;7 月大雨连句,山洪暴发,黄 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潴龙河等溃堤决口,全省被灾7 0 余县。1 3 6 1 9 2 6 年,直隶省暨京兆区上半年干旱;7 月中旬狂风暴雨,河间、献 县等2 7 县被淹。1 3 7 l 1 9 2 9 年,河北灾情几遍全省,春夏两季酷旱异常,7 月中旬以后继以大 水,各河溃决,5 0 余县被淹。】 1 9 3 2 年,河北省上半年苦旱。北平等地出现水荒:7 月至8 月大雨延绵, 各河陡涨漫溢,被灾者达4 5 县1 3 0 0 余村。1 3 9 1 1 9 3 5 年,河北省诸灾并发,自春徂夏,旱魃肆虐,风暴为灾,入夏后, 大部分地区均转早为涝,黄河、永定河、北运河、滹沱河等相继溃决,全省 被水旱风雹灾者共计8 0 余县灾民1 2 8 万余人。【4 。j 河北多蝗灾与它的气候条件也有着密切关系。河北在气候上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夏季多雨,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这种气候条件极宜蝗虫的生长、 繁衍。一般情况下。如果当年夏秋季节发生水灾,第二年春季干旱,就很有 可能发生蝗灾。清代同治年间陈崇砥在所写的治蝗书中道,“蝗为旱虫, 故飞蝗之忠多在早年,殊不知其萌蘖则多由于水,水继以旱其患成矣。”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水、旱、蝗三者之间的关系。 另外,河北冬季的不太寒冷也利于蝗灾的形成。河北蝗虫以东亚飞蝗为 主,东亚飞蝗的卵在日平均温度一1 0 以下超过2 0 天的地区或一15 以下 超过5 天的地区不能安全过冬,而在河北境内,除了承德、张家口全年出现 一1 0 的天数在3 0 天以上外,北京、秦皇岛、唐山、天津均未超过2 0 天。 保定、沧州、石家庄等地区都在2 0 天以下。【4 l 】所以,东亚飞蝗在河北省的 大部分地区都能生长、繁衍。 3 、河流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河水的泛滥是造成河北多水灾的重要原因,而河水的泛滥成灾则与河流 及其分布状况有着很大关系。 河北河流众多,全省长度在1 0 公里以上的河流约3 0 0 条,分属于海河、 滦河、辽河和内陆河四太水系。其中海河是最大水系,在全省18 7 7 万平方 公里的土地上,海河流域占1 2 4 6 万平方公里。它汇集了燕山山脉和太行山 地的来水,在中游汇成五大支流,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北运河。 到了下游则归并为一条宽度很窄的入海河道一海河干流。这种典型的扇状 分布特征极易使河水泛滥成灾。因为每逢雨季上游来水太多,下游泄水能 力又小,水流不畅,河水只能漫溢泛滥。如1 9 1 7 年大水灾后,在水利局查 1 3 _ _ ,_ _ _ 。- - _ _ - - _ _ _ - i _ - - - i _ _ _ _ _ - _ - _ _ - _ _ - _ _ 。一一一 勘律灾之呈报中,“查此次天津水灾,其实则直隶五河之水仅恃天津一线 海河入海,容量本不能胜,各河河身均年久失修,下游复经淤垫,一遇上游 涨水,漫决自在其中。”1 42 j 据统计,根治前的海河,海河干流连同几条减河 泄水能力仅4 0 0 0 立方米秒左右,当特大洪水时,上游来水高达7 - - 8 万立 方米秒或更多。因此每到汛期,海河常常溢流决口和改道,给两岸人民 带来痛苦灾难。 另外,河北河流多发端于西部的高原山地有的上游还流经黄土高原 ( 如永定河) 。西部的高原山地土质疏松,再加上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地表 土极易被雨水冲刷而下,到平原区后,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抬高河床 或阻塞河道,使河水泛滥成灾。1 9 2 4 年河北大水为灾,主要是由永定河等河 流泛滥成灾所致,“永定河绵亘千里,河身淤塞由来已久,河工当局对于工 事又以敷衍行事,致成北方之大患。”1 43 】再如滹沱河,滹沱河属子牙河水系, “常谓滹沱河之害有三,日:泛滥日:积涝,日:淤沙。秋禾不登,或价 夏麦,泛滥害浅,终年泽国万顷,茫然积涝害深,大漠不毛,石田终古,积 沙害尤甚。”【4 4 l 再如潴龙河,该河水流湍急,携带泥沙,往往暴涨至十余尺。 “考其致害原因有三端:( 一) 安澜桥以下堤套窄狭,容水量小。( 二) 河身 年久不浚,累次所淤之泥沙,高于堤外平地五六尺,甚有在一丈以外者。( 三) 下口淤塞,泻水太难且1 3 紧接白洋淀淀水逆流时苦南侵。”1 4 卅 河流的泛滥不仅造成河北水灾连连,也为蝗灾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生 长场所,这从河北的几大蝗区就可以得到印证:1 、河泛蝗区位于海河水 系的原永定河( 京津之间) 、滹沱河( 本省中部) 和漳卫河( 冀南) 三大泛 区。这里由于河水经常泛滥,耕作粗放,多为水一麦形成东亚飞蝗的适 生地。民国时期,河北蝗灾多发生这些地区。2 、洼淀水库蝗区因受各河 水系的影响,河北平原境内形成许多大洼淀泊,主要有文安洼、东淀洼、白 洋淀等,为蝗虫提供了天然生存地。3 、内涝蝗区,本蝗区位于河北平原广 阔的低洼农区,如果遇到雨水过大或河水泛滥的年份,常受沥涝或水淹灾害, 因积水不能及时排泄,出现大面积的潺耕犁沟麦田就会形成飞蝗适应区。 【4 6 】 由此可见,河水的泛滥与蝗灾的发生也有很大关系。 ( 二) 社会因素 对某一地区而言,灾荒的程度严重与否,一方面取决于自然灾害的性质 和程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该地的社会条件和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一般来讲,自然灾害越烈波及范围越广,持续时间越长,对社会造成的破 坏作用也就越严重。但对于同等程度的自然灾害而言,社会因素的优劣和人 1 4 - _ _ - _ _ l _ _ - _ _ _ - _ - - _ _ _ - _ - _ _ _ - _ _ 一一一 们抗灾能力的大小则直接影响着灾荒的严重程度。如果有l 着良好的社会调腔 机制和较强的抗灾能力,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危害就会被减小或被控制在一定 程度内。反之,就会加重灾荒的严重程度,使社会生产和灾民生活遭到更加 沉重的打击。 民国时期,政局动荡,战乱不断。历届政府忙于争权夺利,根本无暇顾 及灾荒,有时虽采取相应政策措施,但由于财力有限,决心不坚,效果十分 有限。而且,频繁的战乱破坏了生态环境和原有的水利设施,加重了人民的 负担,使百姓的抗灾能力十分薄弱。人祸助天灾,天灾加人祸使民国时期 的灾荒愈发显得惨重。 1 、农村经济凋敝,百姓抗灾能力低 民国时期,中国的经济基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小 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民所用工具仍是传统的犁、锄等,甚至有许多农民 连牲畜和这些简单的生产工具都没有。落后的经济基础和耕作方式使百姓生 活非常穷困,丰年仅得温饱,稍遇天灾人祸,就会受冻饿之苦。“任何一个 国家,当其生产能力仅能维持人民生命时那么,任何一个坏年成的物质不 足都是致命的。”( 马尔萨斯) 生产技术的落后使得所占土地的多少成为体现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所 占土地多些,收成也就相对多些,生活就会多一点保障。而在民国时期大 多数农民所占土地不足是普遍现象。据陈重民先生的估计,在北方,并食料 及各种费用计算,平均需用4 亩农田之生产,可养一人。以一家五口计算, 即北方每家必须农田2 0 亩才可维持一家的最低生活。1 47 j 而据1 9 3 4 年在北 平西郊的农村中调查,据农民自言,维持一家五口的最低生活至少须农田 2 5 亩。而当时,掘李景汉先生在定县调查l3 4 村1 4 6 17 家的土地分配情形, 无地可耕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生主任年度工作总结汇编15篇
- 2025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第二轮非事业编制教师招聘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山西焦煤集团所属煤炭子公司井下操作技能人员招聘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首峰中学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妇幼保健院医生爱岗敬业演讲稿3篇
- 2025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卫生类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38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社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营实践报告
- 2025年甘肃省陇南事业单位招聘在哪查看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城东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共服务岗位聘用人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零星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
- 2025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 2025大连国际机场招聘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铁塔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真题详解
- 《秘书文档管理第三版》课件第七章
-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课件
- 施工班组驻地管理制度
- 城投公司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 中国磷化工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
- 万亨工业科技(台州)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套逆变器及配件、800万套新能源汽车控制器配件技改项目环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