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课诗人谈诗教材分析: 诗人谈诗,就是诗人曾卓谈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作者是从“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这一角度来谈,表达了他的独特的体会和见解。学情分析:“诗”这样一个字眼,对于初中生来说不陌生,他们是背着“鹅、鹅、鹅”渐渐长大的,是唱着“谁知盘中餐”慢慢懂事的。但新诗,他们学得不多,就初一时学过冰心诗二首、现代诗四首,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而一个深夜的记忆是必须要结合时代背景去深入体会,才能理解的。同时,曾卓谈的“意境”问题,对于初中生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前一节课每个同学必须做好对诗本身的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曾卓独到的感受,掌握他独特的方法。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2品味作者评论,学习方法。3尝试新诗欣赏。 教学重点: 1学习并背诵这首诗歌,并能谈自己读诗时的感受。2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诗歌评论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诗句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意境。2学习作者怎样欣赏和评论诗歌。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自学: 1. 熟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魅力。2. 初步感知诗歌的意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这首诗歌,并能谈自己读诗时的感受。2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课间欣赏一、导入新课: 诗人顾城的代表作一代人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诗歌只有短短的两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这首诗该如何理解呢?(明确:抓住“黑夜”、“黑色”以及“光明”,我们可以理解到这一代人追求光明的本性是多么顽强,即使是在最黑暗的环境中生成,但他们追求光明的本性也不会磨灭。黑暗的巨大和善性的顽强在对比中得到了彰显。一代人被浓缩成一个不屈的形象,无尽话也被浓缩成短短的两行诗。 其实不仅是顾城,有很多的其他诗人作家身处黑暗,也在顽强的追寻光明,像古代的屈原、杜甫,现当代的鲁迅、鲁藜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鲁藜,去体味身处黑暗的他对光明的渴求。二、自主阅读一个深夜的记忆 1音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感情。2. 意读 学习一首诗,仅仅读准字音和节奏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读懂它的内涵,了解的意象,感受它的美丽。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作者在那个“深夜的记忆”。请再读一个深夜的记忆,勾画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呈现的画面。 再读一个深夜的记忆,勾画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呈现的画面。 引进概念:所谓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有:月光、北风、河岸、山影、流星、旷野。这些形象出现在怎样的大背景上?一切都是“笼罩在沉静的夜”中这一切的一切绘成了如画般的美丽:门前清幽的月光,远处有黑色重墨的山影,山影之上是弯弯的月亮。寂静中,有风,吹动了月亮的弯弦,有星,划破天空,跌落旷野。天好大,地好大,一片沉静中,我如此清醒而寂寞。 再读这首诗,要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要读出这份属于夜晚的清冷与寂静。3.情读设身处地触景生情情景再现: 联系作者的思想、生平和创作背景,融入作者情感世界中。 引进概念: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那本诗是怎样把诗人的情与眼前的景有机融合的呢?了解下作者自身的情况和写作背景。 鲁藜(1914-1999)福建省同安县人。三岁随家到越南侨居,1932年回国,同年参加革命,开始写诗。他的诗富于哲理,诗风纯真清丽,是我国“七月诗派”的卓越代表。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鹅毛集、鲁藜诗选等。本诗选自醒来的时候,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除了他身处的延安是解放区之外,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一片黑暗之中。4“诗言志”“诗缘情”作者借这些形象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讨论交流 寂寞孤独 失望 希望 正视现实 期待黎明 “还是深夜”里的“深夜”颇含深意,语带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黑夜,又指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因为诗人写此诗时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他身处的延安虽是解放区,但整个中国大地还在黑暗之中。5组织讨论 从诗歌的语言诗是语言的艺术。读这首诗,首先感觉的就是语言的精练和准确A “月光流进门槛”中哪一个字用得非常精练?“流”字用的好,一个“流“流”具有动态感。流进的是“门槛”,在这里,诗人将月光引到自己的屋子里,它将在屋子里与诗人展开对话。”字运用通感的修辞,写出了月光的皎洁,也使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一个“流”字,写出陨星飞逝之快,倏忽而过,转瞬不见。B“我以为是阳光”,“我以为”表明是一种“错觉作者在理智上很明显地知道和确认这是月光,他的情感却使他相信这应该是阳光,凄清寂寞久了,太需要阳光了,需要阳光的温暖,需要在阳光下晒一下,感受一下阳光带来的舒展的心情。”,“阳光”则象征了光明,象征了革命的胜利。诗人把月光误以为是“阳光”,正显示了他盼望长夜早日结束,对光明的殷切期望之情。“我以为是阳光”,这是一种“错觉”,诗人为什么不马上改正这种瞬间的错觉还把它诉诸成文字? 因为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而且这里的阳光含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写出这种“错觉”,更显示他对光明的殷切期待的心情。C“开门,还是包含了几许无奈,几多惆怅。深夜”,这一句只是对错觉的纠正吗? 此句是含有深意的。因为诗人写此诗时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他身处的延安虽是解放区,但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黑暗之中,所以“还是深夜”不只是对错觉的纠正,也是在另一层次上对现实的真实感受。D怎样理解“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阅读第二节,说说诗人在这一节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要表达一种什么思想?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通过由风声引起的联想表达对黎明的渴望。诗人把看到的一弯明月想象成一把琴,那明亮的月色,仿佛就是风儿拂动琴弦发出的美妙乐音。这样的联想是十分美妙而精致的。“听见了黎明的音响”,更可见诗人对光明热切的企盼。E“河岸被山影压着” “压”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影的浓重,山峦的高大绵延。给人一种很沉重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来。既写出了现实的黑暗,又表现出诗人盼望黎明不到的压抑心情。 “有星星也是希望,带给了作者勇气和信心。这颗星星的光虽然很微弱,但它却为旷野增添了亮色。流过旷野去”句中的“流”字用得好吗?为什么?好,“流”是“划”的意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流星陨落之快,以动写出了夜的宁静,也写出了星星的美。告诉我们,夜虽深,但在行进,黎明终将到来。F怎样理解“我感觉到阅读第三节,仔细揣摩“感觉到”这个词的双重含义。它一方面是指诗人生理上的感觉,即对于黎明来临的“光感”;另一方面则是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人“不仅是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同时代的脉搏跳动,同广大人民的殷切期待融合在一起了。,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先醒来面对无边黑暗的寂寞大地,面对着月亮和星,作者感觉到了永恒的寂静,在这清冷的夜里,只有自己在思考。的人”?我们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盼望黎明以后发现夜还正深以后的失望,但只是失望而不是绝望,这是他看清现实后的一种冷静和成熟,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光明的渴望对黎明的执着。诗歌中的“我”是作者自己吗?为什么说“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不是。这里的“我”是一个艺术形象,至少不仅仅是指电影死亡诗社中基丁老师曾如是说:“写一首诗,就是抒发一段情感,表达一份思想,展现一种人生;而读一首诗,则是进入一段情境,品味一份哲理,感受一种人格。”所以我们要读好一首诗,不仅要读清字音,理解内容,更要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动着他的感动,思考着他的思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鲁藜,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在那个清冷的夜晚,我长夜难眠,看见:作者自己。因为“我”是对时代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 6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叫蔡骞的同学在他的博客日志上这样来阐述这首小诗所带给他的思考 鲁藜之作一个深夜的记忆能让人从忧郁,静谧的气氛中感受到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对现实的处之泰然。诗人代表那个时代的呼声,仔细地感应了那个时代的脉搏。 请简要谈谈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给你带来的思考。 可从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等话题中任选其一,谈出自己的思考与认识,注意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小结:这首诗只有短短十行,三个小节、81个字,语言可谓简也,但展现的意境却很丰厚,蕴含的意蕴却很深刻。作者借深夜记忆中的形象,含蓄而深刻的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期待对黎明的信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评论的写作特点。2学习作者怎样欣赏和评论诗歌。教学步骤一、导入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老师很喜欢这么一首小诗,题目叫“偶然”,其中有这么几句:你我相逢在黑暗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诗人谈诗,去感受两位诗人交会的一刻,去领略在那一刻,他们“互放的光芒” !:在一个深夜的记忆中,诗人鲁藜用他那颗敏感细腻的内心为我们记录了那一夜他突然醒来的所见所思,接下来我们去看看诗人曾卓是怎么评价这首诗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二、自读课文 深入探究组织自学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的偏爱,表现了自己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感受和独特的理解。第二部分(25)作者阐发了诗歌的意境,探索了诗人内在的情感世界。第三部分(6)作者简练而准确地对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进行了总体的评价“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结合自学讨论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及诗歌的意境的理解 1请自由阅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画出作者对诗歌的评论,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 首先,我们来对比阅读文章的第四小节和诗歌的第二小节,诗中先后出现了风、月亮、河岸、山影、星等意象,而文章第四小节作者进行评价的顺序则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先描绘“月光下的旷野”以极言其静,再指出“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这里对“夜的沉静”和“动态感”之说,就是他独到的见解,对诗歌创造性的分析。 而且,作者曾卓巧妙地把星和风声组合在一起,一有形无声,一有声无形,作者用自己的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动者成为反衬夜的沉静的参照物,而夜因他们有了动感。 其次,在曾卓笔下,“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这是原诗字面上没有出现的意境。是作者的发挥,从而使诗的主题意蕴进一步加深了。2.评论说:“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请说出作者偏爱这首诗的原因。 这首小诗反映了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经受过战斗洗礼的诗人的纯曾卓偏爱此诗的原因: 这是一篇读后感式的评论,对读者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因为它是有所感悟、有所发现而写的。“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因此作者才因“偏爱”而把它作为议论的话题。这是所提到的偏爱,也许是出于他个人的兴趣、爱好、审美品味等,也许还包含了这首好诗被人忽略了的意味。从古到今,好诗被忽略的很多,问题是诗的本身是否真是好诗。净、乐观的心,意境宁静而又深沉的,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怎样理解曾卓对此诗的偏爱?诗人对此诗的情有独钟,表现了他的眼光、感受和理解的独特,他发现了这颗“被埋没的珍珠”。3.曾卓为什么说这首诗的意境是“宁静的深远的”?曾卓所认为的“宁静”既指“月光下的旷野”的静,又指“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对夜的沉静的反衬,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而“深沉”的意则是指:作者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 三、学写评论 曾卓,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这篇对鲁蓠的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虽然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却以其精练明晰的文字,深刻独到的眼光,为我们如何阅读和评论诗歌打开了一扇门。下面让我们再读这篇评论,向诗人曾卓请教一下诗歌评论究竟该怎么写呢? 学习曾卓的评论方法 表达“偏爱” 阐发意境,探索情感(要“画龙”更要“点睛”) 概括评价 在“阐发意境,探索情感”的过程中,如果把对原诗画面、内容的阐述称之为“画龙”的话,那么,作者独特阅读感受的阐述,对诗人情感合情合理探索,则成了这篇评论文的点睛之笔,我们学写诗评,就不仅要满足于把“龙”画得形具,更应学会“点睛”,使它“神备”。自读鲁藜的泥土泥土(鲁藜)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写于1945年12月,从自己独特阅读感受出发,写一篇题为“中学生谈诗”的评论。要求: 1.对诗的理解要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2.要进入诗的意境通过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联想,进一步丰富诗的内涵。 3.要做到简练明晰。 板书设计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曾卓 静宁静 境 以动衬静 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深沉 意 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教学反思:本文是关于诗歌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管理中心安全防范管理方案
- 2025银行5分钟面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课程设计纲要
- 企业员工离职率分析与留人对策
-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及合规操作方案
-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议
- 呼叫中心员工绩效考核标准
- 妇产科常见病护理诊断案例
- 教学设计范例:普罗米修斯第二课时
- 消防安全月度工作计划及实施步骤
- 公司财务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工厂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协议书(2篇)
- 中考英语完型填空常用短语
- 宣传物料技术服务方案设计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产科联合多部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
-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中职语文 2.《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 课件
- 【MOOC】生命的教育-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高血压个案护理案例
- 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3年版)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