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总分120分班级: 姓名:_ 学号:_ 评分:_一、基础整合(14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4分) 陨落( ) 繁衍( ) 狡黠( ) 诘难( ) ru( )智 扶y( ) j( )取 zh( )碍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4分)强_不舍 _尽职守 _然无泪 一_黄土 怒不可_ 根深_固 味同_蜡 吹毛求_3.修改下面的病句.(2分)这篇小说情感细腻,文笔生动,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把它誉为一曲难得的爱国主义颂歌。_杨家溪山青水秀,虽然开发不久,但已经远近扬名,闻名遐迩。_4.下面几行文字优美生动,你读一读,然后完成题。(4分)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姿,灿烂芬芳;生命是隽永的诗篇,清新流畅,意蕴深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协,婉转悠扬;_,汹涌澎湃,浩浩荡荡。第一句中,加点字“绚”的读音为_. 第二句中,加点字”隽永”的意思是_. 第三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_,应改为_. 仿照前三行的句式,把第四行句子补充完整.二、古诗文阅读(24分)5用正楷字默写(12分,含书写2分)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池上碧苔三四点,_,日长飞絮轻._,采桑径里逢迎._,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_._,_,敲门试问野人家.东篱把酒黄昏后,_.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610题。(12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6 解释加点词语(2分)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为天下唱 唱: 今或闻无罪 或: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7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扶苏以数谏故。A 杀之以应陈涉。B 固以怪之已。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_9文中点示的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 (2分)10、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_(2分)三、现代文阅读(32分)(一)(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1至15题。“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1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4分)_12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是几类怎样的人?试举例说明。(4分)_13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中,作为比喻,“脊梁”是_意思。“状元宰相”是指_。(2分)14说说文中加点的词语“总”和“简直”在文句中的表达效果。(3分)_15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2分)(二) (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20题。读书人是幸福人谢 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16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3分)_17.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结合上下文,谈谈“精神的不平等”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4分)_18.文章第三段作者为了阐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这一观点,举了大量的例子,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再举出两个这样的倒子。(2分)_19文章的结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从全文来看,这里所说的“读书”“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_20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文中“并非凡书皆好”的观点,谈谈怎样对待“读书”这一问题。(4分)_四、作文(50分)21.怕,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大概人人都曾有过体的体会。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以“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 100 200 300400 500 600700800附加题(10分)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至(3)题。(6分)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辩数:反复解说。遮道:拦路。伙颐:意思是“真多呀”。伙:多。颐,语气助词,相当于“呀”。沉沉:形容宫室高大深邃,富丽堂皇。伙涉为王:这是当时流传的口头语,意思是一朝得志就变得十分阔气。颛:通“专”。独一,专擅。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a),之(b)陈(a)_ (b)_已为王(a),王(b)陈。(a)_ (b)_翻译下列句子。(2分)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_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_有人认为本段选文所被斩之故人是咎由自取,你能说出“故人”做得不恰当的两点吗? _2.完成下面的两道题.(4分)好的广告耐人寻味,给人美感,使人难忘,请你写出你喜欢的一条广告语,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广告词:_喜欢的理由:_新圩中学图书馆向学生征集有关读书的对联。给出的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你对出下联。_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一1(略)2(略)3(1)将“把它”改为“被”。 (2)“远近扬名”与“文明遐迩”任去其一。4(1)xun (2)(言论、文章)意味深长 (3)协,谐 (4)示例:生命是奔腾的江河 生命是辽阔的大海二5(略)6编次。 同倡 首发。 有人。 用网捕。 7、C 8(略)9天下苦秦久矣 10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三(一)11所要批驳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12“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拼命硬干的人”是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郑成功、林则徐等;“为民请命的人”指的是同情人民、伸张正义的正直的官员,如海瑞等;“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谭嗣同等。13支柱(中坚、栋梁、支撑) “状无宰相”指喻当时能“公开的”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14“总”写出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 “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愤激之情。15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二)16答案: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 评分:本题答对得3分。17答案;是指拥有阅读能力的人能够了解现实世界以外的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能够了解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而丧失阅读能力的人则无法拥有,这便是文中所说的“精神的不平等”。 评分: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18答案举例: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得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居里夫人学得科学探究。 从繁星春水学得对母爱、童真的讴歌,从张海迪学得志强不息。等等。 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符合要求即可。19答案:读书可以使人们增广知识;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读书可以使人获得崇高的追求和高尚情趣,还可以使人趋善避恶)。 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意思对即可。20答案要点:一定要好读书,读好书;读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名著,读专家、学者、老师推荐的书。博览才能广收。 评分:本题4分,言之成理即可。四(略)附加题:1(1)a:之,代词,这件事,指陈胜在“陈”为王 b:之,动词,到 a:王,君王,国王 b:王,称王(2) 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 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3)直呼陈涉姓名,有损陈涉面子 妄言陈涉旧事,有损陈涉形象2(略)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11)。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12)!涉之为王沈沈者(13)!”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14),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15),言陈王故情(16)。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17),轻威(18)。”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19),由是无亲陈王者。 王:称王。凡:总共。王陈:即“王于陈”,在陈地做王。故人:旧相识,老朋友。之陈:到陈地去。扣:敲。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辩数:反复解说。乃:才。置:放开。为通:即“为之通”,替他通报。遮道:拦路。(11)这句的意思是,陈胜和他同乘一辆车回去。(12)夥颐:意思是“真多呀”。夥:多。颐,语气助词,相当于“呀”。(13)沈沈:形容宫室高大深邃,富丽堂皇。(14)夥涉为王:这是当时流传的口头语,意思是一朝得志就变得十分阔气。(15)发舒:放肆,随便。(16)故情:过去的事情。(17)颛:通“专”。妄言:胡说。(18)轻威:轻视威严,有损于威严。(19)引去:自动离开。引,退。 译文: 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