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辉煌期与鼎盛期,其诗歌题材和文学意象丰 富多样,而其游仙诗题材亦大放光彩。唐人游仙诗在前代的基础上,又 独具自己的时代特色及风格特点。 在略述唐人游仙诗的研究价值与选题意义的基础上,本文先对游仙 诗的渊源、发展与演变脉络稍作梳理,对唐以前的游仙诗作了简单归纳。 在明晰其变化轨迹及规律的同时,重点探讨了唐人游仙诗产生、发展和 繁荣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地理基础、发展的动力及文学意象的异域色 彩与浪漫情调。其次,文人审美趣味的变化,诗歌自身发展的因素都为 游仙诗的繁荣开拓了新的视野,增加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而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则增加了诗人的描写领域。其中道教的神话传说、神仙典故、 神仙谱系等游仙母题给诗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它的羡仙学仙、企慕长 生的追求,它的美好和平、幸福宁静仙境的幻想,不断被唐人演绎与创 新,成为游仙诗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 唐人游仙诗内容中描写纯列仙之趣的作品变少,坎壕咏怀与积极用 世者篇幅大增。它所表现的唐人对天帝权威的崇拜,对其爱惜人才、公 正无私做法的赞赏,对他的人性化的肯定,对其昏庸无道、好坏不分的 不良习性的质问与批判都显示了了唐人天帝观念的进步。而唐人游仙诗 借梦中游仙所表现出的立足于现实的理想追求,白叙身世遭际而抒发愤 慨心声的吐露,对人间帝王及世俗社会无知求仙迷信之风和所谓终南捷 径的揭露与批判,对民生问题的关心,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积极性。 再者,它对女性的欣赏羡慕,对纯真爱情的赞美,对女冠仙姝的同情亦 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唐人游仙诗对大自然及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美丽仙境、超凡脱俗仙 人的憧憬,对厚生厌死的向往也体现了唐人的宇宙意识、审美追求与不 懈努力。它鲜明的时空意识,深沉的忧患意识,浓重的和谐意识等都代 表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意蕴与生生不息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唐人游仙诗,文学意象,人文思想,文化意义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a n gp o e t r yi st h es p l e n d i de r aa n ds i l v e ra g ei nc h i n e s ep o e t r yh i s t o r y i t sp o e t r yt h e m ea n dl i t e r a r yi m a g ea r ev a r i o u sa n da b u n d a n t i n h e r i t i n g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s u m m e d u pb y o u r p r e d e c e s s o r s ,t h ep o e t r y a b o u t i m m o r t a l s e x c u r s i o no f t a n gd y n a s t y sp e o p l e h a si t so w ns p e c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a r ta n de p o c h a lc h a r a c t e r s u m m a r i z i n gt h es e l e c t i v et o p i cs i g n i f i c a t i o na n dt h ev a l u e ,t h et h e s i s f i r s t l ya n a l y s e s ,s u m su pa n dt e a s e st h ep o e t r ya b o u ti m m o r t a l s e x c u r s i o n b e f o r e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r o u g h l yt of i n do u ti t sd e v e l o p e d ,e v o l u t i v eo r i g i n a n ds k e l e t o n a f t e rk n o w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t r a c ka n dt h el a w ,t h et h e s i s p r o b e si n t ot h es o c i a l ,h i s t o r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p o e t r y sb i r t h , f l o u r i s h i n g m e n t ,e v o l u t i o ne m p h a t i c a l l y 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p o e t r y se x i s t e n t g e o g r a p h i c a lb a s e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i m p e t u s ,t h el i t e r a li m a g e sd i f f e r e n t c o u n t r i e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r o m a n t i cs e n t i m e n t s e c o n d l y , t h ec h a n g eo f t h el e a r n e r s t a s t ea n di n t e r e s t ,t h ef a c t o r so ft h ep o e t r y sd e v e l o p m e n tm a k e s t h ep o e t r yt a k eo nam y r i a dc o l o r f u l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an e w a r t i c l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a n dt h ep o l i t i c a l c o r r u p t i o n ,t h es o c i a l d a r k n e s sg i v e si tad e p l o i t a t i o nf o ri t sn e wv i s u a lf i e l d l a s t l y , t h et a o i s t m y t h o l o g i c a ll e g e n d ,i m m o r t a l ss t o r ya n dp e d i g r e eg i v e st h ep o e t sm o r e a n dm o r ei m a g i n a r ys p a c e s i t sp u r s u i to fa d m i r i n g ,l e a r n i n gt h ei m m o r t a l s a n d y e a r n i n g f o rt h e l o n gl i v e s ,t h e i l l u s i o no fb e a u t i f u la n d p e a c e f u l ,f o r t u n a t ea n dq u i e tf a i r y l a n d ,a r ed e v e l o p e da n di n n o v a t e d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 t ob e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s p r i n go ft h ei m m o r t a l s e x c u r s i o n p o e t r y 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o ft h ep o e t r y si m m o r t a l sa n df a i r y l a n d si sm o r ea n d m o r es e c u l a r a n di td o e s n to n l yd e s c r i b et h em o r ea n dm o r es e c u l a r i m m o r t a l s e x c u r s i o nb u ta l s ot h ew i l l i n g n e s so fs e r v i n gt h es o c i e t yo fm o r e a n dm o r ep o e t s i t sd e s c r i p t i o no ft a n gd y n a s t y sp e o p l e sa d m i r a t i o no f t h eg o d sh i g h e s ta u t h o r i t y , t h er e w a r d i n gt ot h ek i n d n e s sa n dp u n i s h m e n tt o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 e v i l ,t h ej u s t i c e a n d s e l f l e s s n e s s ,t h e a c t i o no f c h e r i s h i n g t h e t a l e n t e d ,h a r d w o r k i n gp e o p l ea n dh i sh u m a nn a t u r e ,t h eq u e r y , t h ec r i t i c i s m t ot h eg o d sf a t u i t ya n dd e m o r a l i z a t i o n ,m i s j u d g e m e n tb e t w e e nt h eg o o da n d t h eb a dp r o v e s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sp e o p l e sp r o g r e s sa b o u tt h eg o d si d e a s e c o n d l y ,t h ep o e t r yd e s c r i b e st h ei d e a lr e a l i s t i cp u r s u i ti nt h ed r e a m , t h ev o i c eo ft h ep o e t s i n d i g a n tt h i n k i n go fu n j u s tt r e a t m e n t ,t h ee x p o s u r e o ft h em o n a r c h e s ,t h ec r i t i q u eo ft h ep e o p l e si g n o r a n c eo ft h es u p e r s t i t i o u s p r a c t i c e s i np e r s u i to ft h ei m m o r t a l sa n dt h ez h o n g n a nc r o s s c u t ,t h e c o n c e r n i n gw i t ht h ep e o p l e sl i v e l i h o o dm a t t e r a l lp o s s e s sm o n m e n t o u s r e a l i s t i c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e n t h u s i a s m a n di tg l o r i e si ni t sh u m a ng l o r yo f t h ee u l o g y , t h es y m p a t h ya n dt h ea d m i r a t i o nt ot h ef e m i n i n et a o i s t ,t h e w o m e ni m m o r t a l sa n dt h et r u el o v e t h ep o e t r y sv i v i dp o r t r a i to ft h en a t u r ea n dt h eb e a u t i f u ll a n d ,t h e b e a u t i f u lp a r a d i s e ,t h eb e a u t i f u lc e l e s t i a lb e i n g s ,l o v i n gl i v e sa n dh a t i n g d e a t hm o s t l ye x p r e s s e st a n gd y n a s t y s p e o p l e s a e s t h e t i cs t a n d a r d s , u n i v e r s a lm e n t a l i t ya n dp u r s u i t a tl a s t ,t h es u b s t a n t i a lc o n t e n t so ft h e s p a c e t i m em e n t a l i t ya n dt h em i s e r ym e n t a l i t y , t h eh a r m o n i o u sm e n t a l i t yo f t h ep o e t r yr e p r e s e n tc h i n e s ed e e p e s tc u l t u r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n dh u m a n s o l i c i t u d e k e yw o r d s :t h ei m m o r t a l s e x c u r s i o np o e t r y o ft a n gd y n a s t y sp e o p l e , l i t e r a li m a g e ,h u m a nt h o u g h t s ,c u l t u r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它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 签名:日期:年月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元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文件的 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i 签名:膨 导师签名:b 么n 日期:知研年,月奶。日 i 引言 引言 “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先秦到当代,题材众多, 名篇佳作不胜枚举。而游仙诗作为一种诗歌题材,发展到唐人手里,更加成熟。它 远绍中国古代的神话、仙话并紧密联系时代背景,深刻反映了作者的志趣、情怀及 理想追求。无论其丰富的思想内容,还是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厚重的哲理意蕴都 值得我们珍视。对于唐人游仙诗的研究,尽管已有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与新 颖之处,但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发掘其积极的人文情怀方面,仍有不少值得研究 与补充之处:一、仅就某几个诗人或某几种文学意象进行立论,未从整体上宏观把 握,研究视野有待扩展。二、仅就列仙之趣、坎壤咏怀分析,未就文化意义及人文 内涵作更深入的研究,研究角度有待转换。三、只注重其虚幻的、消极的一面,对 其积极性、人文关怀与哲理意蕴发掘不够,研究深度有待加强。四、唐人游仙诗是 诗人心灵的反映,在注意其消极意义的同时,从心理学、美学和文化学方面入手, 从整体上分析这一诗歌题材,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及积极的文化意义并将其发扬光 大,方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沈约永l s 谢灵延传论 m 北京:中华1 5 局,1 9 7 4 :1 7 7 8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中国游仙诗概论 ( 一) 游仙诗的渊源、发展与演变 游仙诗是诗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丰富热烈的想象力,邀游于神奇谲诡、 瑰丽多彩的神仙世界而对仙人、仙境虚构描写以抒发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并给人 以美的享受的诗篇。它源于先民万物有灵、天帝崇拜、鬼神祭祀等宗教迷信观念以 及对长生久视的理想追求,后又随道教的产生而发展繁荣。它以幻想的神仙世界为 中心,以诗中主人公所见所闻或亲身参与仙界活动为行动踪迹,或歌颂真善美、永 恒与幸福;或鞭挞假恶丑、苦难与死亡;或抒怀言志,以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或 吟咏情性,以寄托某种意念;或追求长生、隐逸,以求寿与天齐它是宗教观念 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刘勰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一2 文学是社会时代的产物。任何一 种文学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总是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审美情趣等有着内在的 联系。作为一种成熟较早的诗歌,从先秦的楚辞起,到汉乐府的王子乔、曹操 的气出唱、曹植的飞龙篇,嵇康、阮籍、郭璞及南朝众多诗人的以游仙命名 的一系列作品,游仙诗以其独特的面貌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神奇瑰丽、绚烂多彩的神 仙世界。他们或抒发诗人仕途偃蹇、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并作愤世嫉俗、高蹈远游 之举,或以游仙为名,抒写列仙之趣。而到了唐朝这一题材的创作无论在思想内容 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发展到了一个新起点,达到了辉煌的丰收阶段。如李白、李 贺、李商隐、曹唐等人的诗篇,其中所设计的美轮美奂的神仙世界、性格各异的仙 人形象,鲜活生动、想象奇特、描述细腻,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文学审美意境与文学 意象。 而以坎壤咏怀为宗旨的游仙诗更是奇光异彩,散发着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和人文 色彩。从离骚、远游,到曹植的五游咏、郭璞的游仙诗一路写来,给 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更多的是哲理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考问与终极关怀。如郭璞的 游仙诗中,尽管也有描写神仙、隐逸高蹈之作,但更多的则是诗人仕宦失意的反映, 是儒家“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表达,是其精神苦闷、壮志难酬的 心灵寄托。而在唐朝众多诗人手中,这一宗旨又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主题更鲜明, z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m 北京:人【心文学出版社,1 9 5 8 :6 7 5 2 第一章中国游仙诗概论 抒怀言志更是声情并茂、妙笔生花。如“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 浩歌望我来”3 海上仙山、,玉树琼楼,金碧辉煌,仙人们引吭高歌,无限自由, 这一切都令诗人向往不已。大唐盛世及魏晋以来个性自由和人的觉醒,还有李白自 己的秉性气质,都促使他对功名利禄有所鄙视,并取功成身退之态度。自从被赐金 放还以后,他已明确意识到在封建专制之下,在当时君昏臣乱的情况下,个人是不 可能有更多的个性自由与发挥才能的广阔天地的,唯有超脱现实的束缚,到那仙界 神岛才能无拘无束,尽情挥洒属于自己的天地。因此李太白歌诗中的神仙世界、隐 逸意识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不安于命运的精神抗争与对世俗的反动。这说明他 的人生意识是超越传统与同时流辈的。又如“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当时 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4 此处描写的为一隐世高蹈的仙人形象,但结尾两句却突然 一转,他竟谄媚汉武帝,原来是皇帝御用之宵小之徒。情节发展不可谓不滑稽,讽 刺不可谓不激烈。诗人是有感于朝廷中的御用道士所作。诗人对这类“仙人”极端 鄙视与厌憎,同样说明了他对神仙世界的生活与幻想是基于现实的。这也说明了诗 人经国济世的精神和对国家政治的关注。这正是他积极进步的政治观与人生观的体 现。而张籍的寻仙5 则简洁、省净、含义隽永,余味悠长。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 种朦胧的境界,颇有诗情画意,而非纯游仙诗可比。晚唐的曹唐可谓游仙诗之集大 成者。他的游仙诗作品不但数量繁多,而且艺术成就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堪为 唐游仙诗作之殿军。他以高超的艺术想象力将其对人生的确切体验与真情实感结合 起来,对传统的神仙故事题材重新演绎和发展,创造了更加生动而美好的仙人、仙 境,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与生动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如仙子洞中有怀刘阮云: “不将清瑟理霓裳,尘梦那知鹤梦长。洞里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玉沙瑶 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晓露风灯零落尽,此生无处访刘郎。 6 此诗借游仙描 写人问男女的真正恋情。诗歌寓情于景,把仙凡阻隔与人生的无奈表现的缠绵欲绝、 悱恻动人。这自然有作者的人生实感。其中“洞罩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 一联更是属对工巧,意境优美。 游仙诗中的仙境和平静谧,花香鸟语,人心圣洁,无欺无诈;更没有物欲的多 寡,生命的担忧。它是超现实的意向,但更少理性的束缚;它更深沉更真挚地负载 着诗人的内心希冀、欲念和情感,是诗人心声的本真流露。唐人之后,游仙诗篇, 3 李白怀仙歌见曹寅、彭定求全唐诗卷1 6 7 m 北京:中华1 5 局,1 9 6 0 下引均据此本,且只 注卷数 4 卷3 9 2 ,李贺仙人 5 卷3 8 9 6 卷6 4 0 3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亦不乏名作,兹不赘论。 ( 二)唐人游仙诗产生、发展和繁荣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公元六一八年,唐朝统一全国。它的统一首先在领土上奠定了中国历代版图的 轮廓。其次,它开放的国策与恢弘的气度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都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再者,它的民族政策对加强境内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大融合起 了积极的作用。这一切都对唐人游仙诗的发展、繁荣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说来, 有以下特点: 1 、广大疆域是游仙诗赖以存在的地理基础 ( 1 ) 气象万千的自然山水令人产生恍如仙境的感觉 唐朝疆域广大,境内地形、地貌千姿百态,像风景秀丽的江南、土厚水深的塞 外、一望无边的大海、沃野千里的平原,更有奇山异水、深川大涧,如滚滚的长江、 奔腾的黄河、挺拔的昆仑、巍峨的五岳不一而足。这一切都在游仙诗中有着鲜 明的体现。如“碧落三干外,黄图四海中。邑居环若水,城阙抵新丰。玉槛昆仑侧, 金枢地轴东。 7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杨炯这首诗虽是歌颂道教的,但其 中的四海、新丰、昆仑等地名则是我国所固有的。“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一8 三 山是传说,而五岳则实有。“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9 江南风景秀 丽,四季常绿,人们感情细腻。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表现其诗情画意与旖旎风光。这 些诗句用近乎白描之手法叙述了祖国疆域之广大、距离之遥远、空间之广阔、地理 地貌之实形。面对气象万千的壮丽l i j 河,谁能不诗兴大发,为祖国之壮美而自豪? 特别是李白的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1 0 ,直如屈原、庄子式的激情澎湃、奇谲瑰 丽、吞吐山河、包蕴同月。其中黄河的气势与壮观、西岳的挺拔与奇险,既赞美了 祖国自然山水的雄奇壮丽,又衬托了友人不可羁束的雄豪品格和超逸不凡。这也说 明诗人向往自由、洒脱的壮丽人生。另如李白的赠参寥子、留别王司马嵩 挖等,皆是在仙游中来抒写祖国山水雄奇壮丽的优美诗篇。没有祖国广大的疆域, 便没有数不尽的青山秀水,便不能为游仙诗的开拓提供如许多的描写素材。 7 卷5 0 ,杨炯和辅先入吴大观星瞻 s 卷5 6 ,干勃寻道观 9 卷5 5 于勃江南卉 m 卷1 6 6 卷1 6 8 2 卷1 7 4 4 第一章中国游仙诗概论 ( 2 ) 千变万化的风俗人情是游仙诗发展的资料源泉 广阔的地域为社会历史发展与文化的多样性提供可资回旋的舞台。我国领土广 大,从沿海到内陆,地形各异,区域文化众多,像儒家文化、法家文化、楚文化等。 它们以其鲜明的地方特点共同组成千姿百态的中华民族大文化,而反映这些文化的 风俗人情更是多彩多姿。如燕齐之地多海市蜃楼而崇信神仙之说,荆楚之地“信巫 鬼,重淫祀 h 这一切都为游仙诗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诸如神话传说、奇闻异 事等足够的资料借鉴。如王维的两首鱼山神女祠歌,用楚辞体书写关于迎神和 送神的习俗,表现了一种古老风俗的神秘意味和人们对神的倾心与虔诚。李贺的神 弦更是王维这两首诗的最好发挥:“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冬冬。海神山 鬼来座中,纸钱意率鸣旋风。相思木帖金舞鸾,攒蛾一嚏重一弹。呼星召鬼歆杯盘, 山魅食时人森寒。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 还青山。川4 李贺熟悉祖国风俗历史文化及神话传说,并将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 出来。在这些风俗人情的背后,是大量的带有神话色彩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如: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1 6 “嫦娥 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1 7 “桂树三春烟漠漠,银河一水夜悠悠。”1 8 这里 面有织女牵牛的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西王母的典故和桃花源的典故。它们都是 以神仙世界与人间社会相对照来突出主题。 2 、漫游是游仙诗产生与发展的动力。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1 9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2 0 唐 代诗人胸怀开阔、气度恢宏、极富进取精神。他们不喜欢囿于一隅,而更乐于漫游 全国,以观四海。从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到华夏之始的中原大地,从山水相连的 东北边塞,到沙漠驼铃的西域边陲,都留下他们一串串的足迹。北风卷地、金戈铁 马、胡语驼铃、采莲女郎无不充实着诗人的想象力并都留在壮美的诗篇中。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2 1 诗人漫游的首要目的地便是自然山水。自然山水既 装点人文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带给人以无限遐思与智慧的启迪。唐人游仙诗 3 班同汉- l s 地理忐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1 6 6 6 1 4 卷3 9 3 1 5 卷1 6 1 ,李白古风其三一 1 6 卷3 9 0 ,李贺浩歌 卷5 4 0 ,李商隐嫦娥 饽卷6 4 0 ,曹唐织女怀牵牛 坶卷1 7 3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 0 卷1 8 3 ,感兴八首其无 2 钱穆论语新解生活读- 峙新知 m 北京:三联1 5 店,2 0 0 4 :1 5 8 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的自然山水描写,更加成熟,更加充满了灵气、韵味。充满生机、丰富多样的自 然山水既是传说中的仙界,又是现实中的灵地。青草翠竹、疏梅红桃、茅屋小路、 溪流春雨处处仙境桃源,令人恍如出世。如“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d i 自古 无。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2 2 此诗以游仙歌咏山水,来表现大自然的 美丽清新。而孟浩然的宿天台桐柏观2 3 诗写自由遨游天台山水的闲适心情,叙 写生动,出语洒落省净;描摹景物冲淡高逸;抒写感情真挚亲切。那些鲜花遍布、 流水潺潺、和平宁静的名山大川莫不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从中可以看出唐代 文人的高情远韵和缱绻情思。唐代文人自由浪漫、个性潇洒、亲近自然。他们不仅 以山水点缀现实世界,而且还以其渲染世外的仙境,以表达自己对隐逸的向往和对 仙界的憧憬。如李白的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2 4 虽为题画诗,但诗歌通过对 一幅山水壁画的传神描述,再现了祖国壮丽河山与秀美山水。其感受之深、描摹之 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刘勰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2 5 名山大川,诗人心向往之,游 仙诗中所涉及者为数众多,除神话三山外,尚有昆仑、终南、九华、天台等,而五 岳更是重中之重。关于五岳的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极其丰富,诗人们在纵览天下奇 山异水的时候,决不错过五岳一游。如“华岳独灵异,草木恒新鲜。”2 6 “潜光隐 嵩岳,炼魄栖云幄。 2 7 “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2 8 等诗句清新明快,既点染 了五岳的灵异、静谧,又表明了诗人对仙道生活的向往。 漫游五岳,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而泰山更是得天独厚。走在泰山的 小道上,游仙者会遇到修仙的真人、玩耍的童子,乃至在泰山游赏尽兴的各色神仙。 如李白的游泰山六首2 9 ,全诗按时问及登山顺序,一路写来,奇幻迷离,或赞 叹,或疑问,或惊奇,或忧伤,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第一首积极向上,充满理想 与追求。二、三两首抒写诗人内心的疑惑、矛盾及神仙难求,理想与前途渺茫的幻 灭感。四、五两首抒写诗人愿终居岱岳,与仙人为伴,求仙炼丹之愿望。末首权当 是对泰山秀美景色的一个总结吧:诗人渴饮王母池,暮宿天门关,青松明月,微风 夜静,手抚琴弦,高山流水,好不惬意! 然人晓以后,云飞风卷,竟是南柯一梦。 2 2 卷6 5 3 ,方干题君山 2 3 卷1 5 9 2 4 卷1 6 7 笛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m 北京:人比文学出版社,1 9 5 8 :4 9 4 2 6 卷3 7 5 ,孟郊游华山云台观 ”卷 6 8 ,李白赠嵩山焦炼师 蕊卷1 7 7 ,李白江上送女道十褚二清游南岳 2 9 卷| 7 9 6 第一章中国游仙诗概论 这六首组诗,游一赞彷徨修仙一梦境是一个完整心路历程的展示。诗人既 想修仙,又难以割舍现实;既向往仙界,又心存疑惑,矛盾重重,难以化解。山水 漫游,羡慕神仙,其实是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在人生深处深藏着对自由的向往和 对尘世的鄙弃。李白与自然山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挫折与 失意及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失落感,都在自然山水中得到化解与补偿。这种与自然 亲近并与之泯而为一的思想,正是他向往自由与不愿受任何约束的逍遥人生境界的 表现,是魏晋以来人生意识觉醒的升华。 漫游祖国各地、名山大川,在山水游赏的同时,既开阔了视野、亲近了自然, 又陶冶了情趣,更促进了游仙诗的发展;使其脱离宗教式、枯燥的说教文学形象: 变得更有人情味和世俗化;给人以更多的美感。这也说明了唐人尊重、热爱与亲近 自然,并有一种运化自然的审美趣味。 3 、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中外文化交流,很早就开始了,到唐代更是达到了兴盛期。大唐立国之初唐太 宗曾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3 0 摒弃华夷之辨,视四海为 一家,对外来文化取兼容并蓄之政策。随着四境的统一、国内的安定、天朝大国形 象的确立,领先世界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达及世界地理观念的扩大,唐 帝国以其开阔的胸襟与世界各国进行积极友好的交流。 中外交流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一个新奇世界:胡舞、胡歌、胡乐、胡服,琉璃盏、 夜光杯,碧眼金发的胡人,袒胸露臂甚至半裸的乐伎各种不同的生活风俗、宗 教信仰等等汇集中华,显示出一种四夷宾服的宏大气象。中外文化的不同既开阔了 人们的眼界,又激发了诗人们的想象力。如李白之上云乐:“金天之西,白日所 没。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五色师子,九苞凤凰。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 乡。淋漓飒沓,进退成行。能胡歌,献汉酒。跪双膝,立两肘。散花指天举素手。 拜龙颜,献圣寿。 3 开篇首先点出在太阳落下的地方,就是胡人所居之地。他们 碧眼红发,相貌奇特。当我大唐立国,盛德传遍天下时,他们前来朝见,进献天仙 般的乐伎、五色狮子、九苞凤凰。进我国度,尊我礼仪,能胡歌,献汉酒,跪拜寿 一首游仙诗,却处处是风俗人情,中外交往的写照。证之以史,所言非虚。 中外文化交流所带来的: ( 1 ) 唐人地域观念的变化 3 0 司马光资治通鉴 m 北京:中华j i s 局,1 9 7 2 :6 2 4 7 3 卷1 6 2 7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请留北斗一星相北极,指麾万国悬中央。 3 2 唐人天文知识的进步,地理、 地域观念的扩大,都给诗人一种新奇之感。游仙诗中的距离描写,外国观念的确立, 既反映了人们不再以中原大国,唯我独尊自居,又表现出了海纳百川的胸怀。“胡 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3 3 足见民族交往之广泛,文化影响之深刻。“扶桑诞初景, 羽盖凌晨霞。 3 4 “将过太帝宫,暂诣扶桑处。”3 5 “扶桑”为传说中的神木,日出 之所,古人用以为日本的代称。 ( 2 ) 物产绮丽、名贵,世所罕见 “照水然犀角,游山费虎皮。 3 6 犀角、虎皮名贵无比。再如“鹦鹉杯中浮竹 叶,凤凰琴里落梅花。 3 7 诗写女道士的恋情与爱情、感情与求道的矛盾,却以精 美的物象出之,不能不说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玉管会玄圃,火枣承天姻。 3 8 “竞 把琉璃盏,都倾白玉浆。霞衣最芬馥,苏合是灵香。 3 9 玉管、火枣、琉璃盏、苏 合等异域之物,不啻仙境奇珍异品。诗人借此大抒仙界的美好,丰富了诗歌内容。 一副对联:“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4 0 文 化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在独特的经济、地理与历史环境中,中华民族以其共同的 忧患意识、荣辱记忆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创造了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和广阔胸襟的中华文明。她在向世界作出贡献的时候,也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在吸收 和改造着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从汉代即开始的中外第一次文化交流丰富和发展了 世界文化,而唐正处在这一交汇的顶峰上,它对游仙诗的影响显而易见。诗中丰富 多彩的地域特色,五彩斑斓的物象描写,和平宁静的仙界构想与机智淡泊的美学意 味,既为唐诗增光添彩,也为后人蕴藏了取之不尽的文学精神财富。在建设独立富 强,文明现代化中国的今天,我们是否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4 、道教的影响。 ( 1 ) 借游仙抒写道教盛况及其影响 如:“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谘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4 本篇描写道教的一次祈祷祭奠活动。 3 2 卷3 8 7 ,卢仝月蚀诗 3 3 卷1 7 9 ,李白九日登山 m 卷8 5 3 ,吴筠步虚词十首其五 ,s 卷8 5 3 ,吴筠游仙_ 二十四首其八 3 6 卷3 7 ,千绩游f i j l 四首其四 ,7 卷7 7 ,骆宾千代女道十干灵妃赠道十李荣 ;s 卷5 4 l ,李商隐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忠二十韵 3 9 卷3 1 4 ,韦渠牟步虚词十九首其一三 4 0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m 北京:中华j 1 5 局,1 9 7 2 :2 5 4 5 4 。卷3 9 0 ,李贺绿章封事 第一章中国游仙诗概论 香烟之盛、供品之多、参与者之热情踊跃、气氛之氤氲神秘,令人眼花缭乱。其中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联清新优美,暗喻是否有女道参加,也 未可知。这是诗人参与其事的切身感受,在真实反映道教盛况的同时,借以发抒身 世之感。另外不能不提的是为数众多的步虚词,有许多大诗人都参与了写作, 像顾况、自居易、刘禹锡等。“步虚词,道观所唱,备言众仙缥缈轻举之美。”4 2 可 知是抒写道观仙风的。如“长裾本是上清仪,曾逐群仙把玉芝。每到宫中歌舞会, 折腰齐唱步虚词。 4 3 同李贺的绿章封事样,亦是反映道教斋醮仪式的诗篇, 但作者自制道服,体验亲切。而苏郁的步虚词则以艳情诗表现道教题材,诗云: “十二楼藏玉堞中,凤凰双宿碧芙蓉。流霞浅酌谁同醉,今夜笙歌第几重。掣新 鲜,虽为游仙诗,却反映了道教中某些嗳昧之事,其中韵味颇耐咀嚼。 ( 2 ) 借道教仙真传达某种韵味 如孟郊的四首列仙文4 5 ,皆是歌咏上清派仙真,有一种存思体玄的味道。 但大胆想象,文句藻饰雕琢,有一定的艺术效果。而张说的道家四首奉敕撰4 6 更 是在对玄坛设醮的描写中表达一种神秘的清虚意味。 ( 3 ) 对道士生活的向往 修道者大都在风景秀丽的山林之中,其环境之清幽,生活之静谧,与尘世相比, 不啻仙界,令人神往。如“闲于独鹤心,大于高松年。迥出万物表,高栖四明巅。 千寻直裂峰,百尺倒泻泉。绛雪为我饭,白云为我田。静言不语俗,灵踪时步天。 4 7 松、鹤皆为长生的象征,又都是文人所喜爱的高风亮节之意象,此处用以衬托环 境的幽美与一尘不染。千寻裂峰,百尺泄泉,景物壮观;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更显山中主人的超凡脱俗。诗歌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精神,写法与意境皆突兀不凡。 另如韦应物的清都观答幼遐嘏,杜苟鹤的访道者不遇4 9 都表明了诗人羡慕 和赞赏道士的清幽生活与超逸人格,并希望身体力行。 ( 4 ) 羡仙学仙、企幕长生 幻想成仙,自由飞升,古已有之。如“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 虻郭茂倩乐府诗集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3 :6 6 1 船卷8 0 3 ,薛涛试新服裁制初成三首;其二三 4 4 卷4 7 2 4 5 卷3 8 0 4 6 卷8 7 4 7 卷3 7 8 ,孟郊送萧炼师入四明山 鸭卷1 9 0 钾卷6 9 1 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帝乡 5 0 “乘踽追术士,远之蓬莱山。 5 1 而唐人游仙诗中这类作品为数甚多。它首 先是关于神仙下降,凡人修炼成仙、得道飞升的描写。像“分明得道谢自然,古来 漫说尸解仙。如花年少一女子,身骑白鹤游青天0 5 2 描写谢自然修仙得道升天。 其次是表现炼月服药、乞求长生。如“行行觅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白石先 生小有洞,黄芽姹女大还丹。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但恐长生须有籍, 仙台试为检名看。 ”因惧死贪生而寻仙觅药。诗中将松峤与杏坛对举,道教与儒 家并称,这是诗人乞丹服药之始。诗人从早年的积极入世,关心国事,讽刺求仙转 而参禅悟道,服食丹药,乞求长生。这既反映了白居易的矛盾心理,也是唐代文人 士大夫的通病。笃信佛教的王维更是钦羡神仙,企慕长生。“仙官欲往九龙潭,旄 节朱幡倚石龛。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 成岚。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5 4 诗歌以描绘嵩山的壮观和神奇来烘 托人的精神。其中“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一联更是异思妙想,意 境壮美阔大。奇境显奇情,钦羡神仙,用典不见痕迹。另如卢照邻的于时春也, 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鲐既希望神仙飞升,又羡慕陶潜的诗酒放浪,充分 说明了文人好道尚仙的风气,很有代表性。 ( 5 ) 巨大想象力是道教给与唐人游仙诗的最好贡献 陆机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5 6 道教运化自然、空虚无为、逍遥 自适的观点给唐代游仙诗人拓宽思维、自由驰骋以极大的艺术想象空间。具体有: 1 ) 体制严密、等级分明、数量庞大的神仙谱系是诗人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 在离骚、远游中就有为数众多的神仙形象。而唐人游仙诗中所涉及的仙人不 但数量更多,而且性格各异、形象突出,很有个性特色。他们或为虔诚的修道者, 或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师长,或为亲密无问的友朋乃至情人。主要有玉皇、太 一元君、九阳君、上阳君、西王母、麻姑、玉女;王子晋、茅君、白石先生、费长 房等。诗人借助他们来创造美的意境,抒写自己的感情。如“幽人往往怀麻姑,浮 世悠悠仙景殊。自从青鸟不堪使,更得蓬莱消息无。”5 7 一首七言绝句,连用三个 神仙意象,来表达浮世悠悠,沧海桑f f l ,轮回不改的一种忧伤之情。 5 0 曹础基庄子浅注 m 北京:中华j s 局,2 0 0 2 :1 6 6 引赵幼文曹植集校注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2 6 6 鸵卷4 9 4 ,施腑吾谢 1 然升仙 5 3 卷4 3 9 ,向居易寻干道十约堂因有题赠 5 4 卷1 2 8 干维送方尊师i 门嵩山 5 5 卷4 l 铀张怀瑾文赋泽注 m 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1 9 8 4 :2 2 5 7 卷4 8 7 ,鲍溶望麻姑山 l o 第一章中国游仙诗概论 2 ) 借神仙活动区域来表现山河的秀美与壮丽。神仙法力高强,能穿越时空、 来去自由。他们的活动场所遍及天上仙宫、海上仙岛、西极昆仑、五岳四海等洞天 福地。这些地方,奇山异水,清雅幽静,环境优美,是不二之仙境。也正是人间纷 嚣尘世的映衬。如“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 竹莫栽桑。 诣 西岳华山、天上瑶池、人间东海,栽竹为筏,自由去往,非仙境而何,难道不 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孜孜以求的吗? 3 ) 借仙人的活动来幻想人世的美好和平、幸福宁静。游仙诗多情韵丰厚、旨 趣遥深、富有韵外之旨。诗人对神仙世界的缥缈,及仙人间或仙凡之间的交谊与爱 情等人或事的具体场景加以描摹,来表达自己的具体意向和信念。其内容则涉及仙 人交往、神仙灵迹、仙界情景、世人求仙活动及仙人的赌棋、投壶等游戏,宴饮、 舞乐等娱乐活动,并利用仙人的居处、服饰、装饰、坐骑等细节加以描写、烘托。 借神仙世界的悠久、美好来寄托人世间的感情。其中以曹唐所写小游仙诗九十八 首”最为代表。 玉箫金瑟发商声,桑叶枯干海水清。净扫蓬莱山下路,略邀王母话长生。 ( 其一) 武帝徒劳厌暮年,不曾清净不精专。上元少女绝还往,满灶丹成白玉烟。 ( 其九) 九天天路入云长,燕使何由到上方。玉女暗来花下立,手援裙带问昭王。 ( 其二二) 偷来洞口访刘君,缓步轻抬玉线裙。细擘桃花逐流水,更无言语倚彤云。 ( 其二六) 忘却教人锁后宫,还丹失尽玉壶空。嫦娥若不偷灵药,争得长生在月中。 ( 其三八) 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金华。白羊成队难收拾,吃尽溪头巨胜花。 ( 其四十) 万岁蛾眉不解愁,旋弹清瑟旋闲游。忽闻下界笙箫曲,斜倚红鸾笑不休。 ( 其五七) 东争长女没多年,从洗会芝到水边。无事伴他棋一局,等闲输却卖花饯。 ( 其七零) 5 8 卷5 3 9 ,李商隐华山题于母祠 卵卷6 4 l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绛阙夫人下北方,细环清佩响丁当。攀花笑入春风里,偷折红桃寄阮郎。 ( 其九八) 第一首和第七十首为仙人交往事情。仙乐声声,仙路宁静,下棋赌戏,只图一 快。与尘世之人相比,何啻天壤? 其九讽刺迷信丹药的虚妄。第二十六首与第九十 八首都为神仙题材爱情诗,并不叙写完整故事,而以仙女的举动、神态来表现她的 一往情深。第三十八首描写嫦娥的寂寞心情,与李商隐的嫦娥异曲同工。第五 十七首表现神仙生活的闲适、快乐和悠久,与尘俗的歌舞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第 四十首一反白石化羊之故事,奇思异想,抒写仙人不问世事之态。曹唐借助艺术想 象对传统的游仙题材加以演绎、提炼创新,在赋予某种象征意义的同时,融进了诗 人的人生感受、思想情绪和悠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网状蓬松石英棉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江苏盐城市盘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德清县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解释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自动送砖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聚马来酸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羊毛女毡帽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细抛用砂纸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红外光幕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笔记本便携标记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 高中语文《致大海》课件
- 后厨主管月度绩效考核表(KPI)
- 商品价格表模板
- 波浪理论基础要点图解[精]
- 汽车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机械零部件过盈配合压入力与压出力计算
- 房屋建筑物构筑物检查表
-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
- 房地产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 《春酒》ppt课件(2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