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同义词、近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同义词、近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同义词、近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同义词、近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同义词、近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同义词、近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义词、近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n 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邹雪指导老师:杨文全教授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存在大量同义词和近义词,因此在剥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同义词、近义词的教学十分重要。但目6 i 在同义词、近义词的分合、定义、分类等方面学界还存在不少争论,而列同义 习、近义词的辨析也缺乏一种比较系统和操作性强的方法。这很不利于对外汉语同义词、近义词教学的丌展。为此,本文根据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特点,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就同义词、近义词的界定以及辨析方法等问题作了一些尝试性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本文共分为六大部分,主要对留学生的同义词、近义词掌握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分析,对学界( 现代汉语词汇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 已有的对同义词、近义词的研究作了总结分析,最后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以及心理语言学对语言符号的理解和储存规律等研究成果,提出了本文的看法。本文认为在对外汉语 l ; 汇教学中,需要进行辨析的词有三类: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词形语音相近的词、以及存在词义义项千扰的阋,对后两种词,在教学中明确浏义就行了;对f 第种,即同义词和近义词,则要作具体分析。本文认为应该将同义词和近义词划分为不同的概念,为了方便操作和教学,划分的标准是在区分具体词语和抽象词语的前提下,根据是否是同一概念进行划分。然后根据不同同性的词具有的特点进行词义辨析。关键词:同义词近义词辨析对外汉语教学l 1 奉史也会淡到语背耳i 近和词义顷干扰的刈讯的辨析,但 t 足劫单论及,f 1 水文卜婪训论的足川义训近义词的问题,p ;e 没有n :题h 坦特别提。s t u d yo fs y n o n y m y , n e a rs y n o n y m ya n dt h ev o c a b u l a r yt e a c h i n go ft h et e a c h h i n gc h i n e s et of o r e i g n e rm a j o r :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a p p l i e dl i n g u i s t i c sm ac a n d i d a t e :z o ux u es u p e r v i s o r :y a n gw e n q u a no n eo ft h em a i nt r a i t so fc h i n e s ei st h a tt h e r ea r ean u m b e ro fs y n o n y m ya n dn e a rs y n o n y m y s oi ti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f o rf o r e i g ns t u d e n t st ol e a r nt h e mw h e nt h e ys t u d yc h i n e s e b u t ,t h e r ea r es om a n yd i f f e r e n ti d e a sa b o u tw h a te x a c t l ys y n o n y m ya n dn e a rs y n o n y m ya r e a n dt h e r ei sl a c ko ff ld i s c r i m i n a t i n gm e t h o do f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s y s t e m a t i ca n de a s yf o ro p e r a t i n g t h a ti sad i s a d v a n t a g eo fc a r r y i n go u tt h et e a c h i n go fc h i n e s et of o r e i g n e r s t oa b s o l v et h eq u e s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 , h a v i n gb a s e do nt h et r a i t so ft c fa n dt h er e s u l t st h a th a v eb e e nr a i s e d s t u d i e dt h es y n o n y m ya n dn e a rs y n o n y m ya n dt h ed i s c r i m i n a t i n gm e t h o do ft h e m ,a n dr a i s e do u ro v t ip o i n to fv i e w t h i sp a p e rh a s6p a r t s ,m a i n l yi n c l u d i n ga n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l e a r n i n go fs y n o n y m ya n dn e a rs y n o n y m yo ff o r e i g n e r s ,a n dt h ea n a l y s i so fe x i s t e dr e s u l t so fs y n o n y m ya n dn e a rs y n o n y m ys t u d ) , , a n do u ro w np o i n to fv i e w , w h i c hb a s e do nt h ee x i s t e dr e s u l t sa n dt h es t u d ya b o u t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o fl a n g u a g ea n dp r e s e r v i n go f l a n g u a g eo f p s y c h o in g uis tic s i nt h i sp a p e rt h e r ea r et h r e ek i n d so fw o r d sn e e dt ob ed i s c r i m i n a t e d :t h ew o r d sw h o s em e a n i n g sa r es i m i l a rt oe a c ho t h e ro rt h ew o r d st h a th a v et h es a m em e a n i n g ;t h ew o r d st h a th a v es i m i l a rf o r m so r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s ;a n dt h ew o r d st h a th a v em a n ym e a n i n g sa n dt h e s em e a n i n g sm a yr e s u l ti nc o n f u s i o nb e t w e e nt o ww o r d s t h el a s tt o wk i n d so fw o r d sa r ee a s yt od i s c r i m i n a t ej u s to n l yb yd i s c r i m i n a t i n gt h e i rm e a n i n g a n dt h er e s tk i n di st h eq u e s t i o na b o u ts y n o n y m ya n dd e a rs y n o n y m y i nt h i sp a p e rw e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t h es y n o n y m yf r o mt h en e a rs y n o n y m yb yw h e t h e rt h ew o r d sm e a nt h es a m ec o n c e p t2叫j 1 1 人学坝i 。学位论迁a n dt a k et h ed i s t i n c t i o no fc o n c r e t ew o r d sa n dc o n t r a s tw o r d sa sap r e m i s e a n dt h e nw ed i s c r i m i n a t et h ew o r d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rp a r t so fs p e e c h ,k e yw o r d s :s y n o n y m yb e a rs y n o n y m y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t h et e a c h i n go fc h i n e s et of o r e i g n e r s1 绪论渊? 【一习 :j 刈j :第一晤、一产爿肯来说造r 分亟婴的,刈此许多学行都御沦及。比如l i ;l f l l o ! ( 19 9 8 ) 就曾指m :“如果蜕 构足谱占的们j 懈,泪汇就是最重要的器官m 肉”;“词汇习符是一个终生认知的过程,刭得足够多的词汇足语吉问题的核心”( v e r h a 1or s c h o o n e n ,1 9 9 8 ) :“词t i 一足许多笫二:晤吉学刊行的主要障碍之一。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研究发现,词汇错误比语法错误多。柯的研究抒认为,要微到觞社明白、流利地传达信息,词汇准确比语法计0 强更加重要”( 江新1 9 9 _ i ) ;“第一_ 语,;习得( s 1 a ) 领域经过语占学、礼会语吉学和心理语吉学几 年的研究,人们更加 0 1 ) 信第二浯占习得的越础足渊汇习得”( 鹿士义2 0 0 1 ) 。众所j 刮知,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二j 的在于培养学- j 者的青语f i l - i j 和运用| _ 1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词汇是语占的建筑材料,没有浏汇就难以产:生出亩语实! 杆;在笫二语言实践l p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心中打想援表达的东西,也知道桐应的语法规则,但就是无法表达出来。这种输出障碍的出现,主要就是【扫于相应i d i e i i 缺乏。“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_ l ,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 1 l a r m e r l y 】9 8 9 ) ,也就无法用第二语吉进行交际。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语言教学,训汇教学在其巾r 旨有极) e 重要n 0 地位,它关系到汉语学爿者能西准确、恰当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_ = | 6 u 有许多j j 列外汉语词_ l 教学相关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词汇的输入顺序和方法、硎类问题、词的释义问题、文化词语刚题、新词新语的教学问题等等。在这垠,本文所要讨沦的主要是对外汉语词扩教学中同义词、近义词的界定及辨析等诸问题。掌握一种语言就是要准确、得体地运用这种语占进行交际,同义词和近义词与言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密切相关。j _ 一方阿,就教学实践来看,“外国汉语学习者一旦学完了汉语的基本语法并掌握了1 5 0 0 个a 右的常用词语以后,就会遇到刷义词、近义词用法方面珀问题”( 杨奇洲2 0 0 4 ) ,这足汉语学习者不可避免要碰到的难题,他们也常常在课堂上提出同义涮、近义词辨析的问题。i l g k 考试中电不乏同义词、近义词辨析的试题。可见,同义词、近义训辨析在刈外汉语教誓:t ,足很m 要| 1 j 。似就我们所知,【h 还没t i 一小适合刈外汉诏教。n 勺旧义i 司( 或近义洞) 辞媳,i f l b 【r r 嗣义洲、近义洲辨析订荚的资利,蜉么足针列汉语为母语的学刊f l ;f i j ,要么就足以练爿为卜_ k 订少尉讲解的、i i - 跌比对的纠针讣质的利判,埘以语i 可汇教学_ = - h q 外汉语敦学术蜕,j i 沦概括的系统一f j i , f n 实践乃+ | f 1 | n 可操作4 f i ! 不强。基于上述原凶,本文打算从同义词、近义问的本体研究、心理语南学的相天原理等方而,对列外汉语洲汇教学中跟旧义词、近义洲扣关的系列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力图找到一个比较系统的、有定操作性的同义词、近义i n j 的判 i 规腮i 与方法。2 对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同义词、近义词学习情况调查i :我们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r4 1 f 协日义硼、近义词进行讨论之l m 我们要兜了解一下,学习行在同义叫、近义词学习方叫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嗣义词、近义词t 1 7 习的关系。2 1 调查对象及方式冈为同义词、近义涮的辨析问题是在学生学究汉语基本语法并掌握了1 5 0 0个 :右常用词语后才会遇到的,所以,我们的调查对象郝是学了将近一年或一年以、卜汉语的学习者,他们均为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留学牛,使月的t 要教利都是北京人学h 版社 _ j j 扳的对外汉语教材系列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刈外汉语奉科系列教材。渊查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参与渊查的学习稍基本情况及其在同义词、近义词学习方面情况的训查,主要涉及参与调查者的母语、学习时m 、学习目的,对词汇学列和同义词、近义词学习的基本焉法等。第二部分采_ l j 的是多项选择的形式,使用的语丰4 基本来自北京语言人学h 版社出版的潘淑敏、l 锕晓虹年编的h s k 词汇讲练( 初中等) 书。由于同义词、近义词的分类标准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分歧,而把汉诏作为第:语苦来学习的学习荐常常将形式相近的词弄混,冈此我们以形,的标准进行分类,将同义词、近义词分为没有共同语素的、有一个必同语素的和同素逆序i 组,各1 0 题。被试名选列一题得1 分,选错小得分。另外,我们还在选项中设了“不能区分”琐,以排除被试者猜对答案的叮能,若被试选了“不能区分”一项,则表明其并小清楚选项中两个词的区别,因此仍不得分。2 2 调查结果和相关分析术次调查共收h 有效调奈问巷2 2 份,共有1 3 名男生、9 名女生参与了调查。渊食的结果具体如下:川1 1 人乍顺 位沦迁参加稠代有的母语情况i 埘i h日i 日韩讲域i *共计泰i h越语j 俄语法语i人数21 02111 1-参加凋盎行的汉语学爿时问学习时问一年年一一年、r一年、r 两年两年以上人数b,参加调查者的汉语水平【水平譬级( h s k )3 级5 级6 级7 级8 级朱参加考试人数1113:9参加调查名的学习目的学习目的受教育目的学术h 的职业h 的耳5 l 业 1 具目的其他 | 的人数j2】09参加凋查者剥同义词、近义词学习难度的看法i 难度不难般难艰难【人数4】l43就调奄者自己的叙述看来,有“半的人都认为同义词、近义词并4 i 是一个很困雄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第二部分的四i 1 3 = 情况:无相同浯索的同义词、近义阔选择情况:得分2 分4 分5 分6 分7 分8 分9 分1 0 分人数l222622僻语韩语英语、韩语、h韩语、法泰语、越帏语( 3俄语、怖韩语( 2p u 川人学f 哦1 。学位论迁| 况帏i 语( 再1沿( 符ji * 、口语人)语( 箨1人)( 再j人)人)( 荇j 人)藏i * ( 2人)人)oj , i l - ( 3 人j人)学爿2 征2 - 3 年1 5 年2卜2 年1 4 !1 年一3 年j _ 1 5 年均为2 5时间年年就调查的结果来说,我们人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 1 ) 只有2 3 f l , j 人在这部分的测试中得分低于6 分,得高分的( 7 分以i :)有9 人( 占总人数的4 1 ) ,人数集巾的分数段为78 分( 1 1 人) ,可见对于被试来说,不含相同语素的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还算良好。( 2 ) 得低分的被试中,有的已经学了两年的汉语( 如得2 分的被试) ,而在得高分的被试中:口有只学了1 年汉语的人( 如得9 分的被试) ;在母语相同、学习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被试的答题结果截然不同,从高分到低分都有( 如母语为韩语,学了两年左右汉语的被试) :可见,在客观学习条件、教材相同的情况下,学生对于不含相同语素的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和学生的母语、学汉语的时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词、近义词选择情况:得分3 分4 分5 分6 分7 分8 分9 分l o 分人数ll544l1_ l 寸= 语情韩语韩语韩诰( 3藏语( 1 人)英语( 1 人)韩语( 2韩语韩语况人)韩语( 3 人)法语( 1 人)人)日语( 2越语( 】人)藏语( 1 人)泰语( 1人)韩语( 1 人)人)俄语( 1人)pfjt2 年1i 正l2 年卜2 年卜3 年1 54 年2 52 5钜定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辊示,低于6 分的被试占参试者的3 2 ,i i j 娃高于筇一身i 测试的结果( 2 : ) ,而商分段的( 高,二7 分) 人数为6 人( 占总人数的2 7 ) ,又j 罹低于第组测试的9 人( 占总人数的4 1 ) ,人数集巾的分数段为5 - 8 分( 1 8 人) 。可见,被试列含有相同语袭的同义词、近义i , j f l q 掌握程度低于对1 ;含相同语素的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程度。另外,这组测试的结果同样反映出了这样的情况:被试对含有同一语素的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程度和其母语、学习时间没有什么必然关系。再来看笫三组,刘同素逆序的同义词、近义词的选择:得分2 分3 分4 分5 分6 分7 分8 分9 分人数1l24634l坶沿韩语i = i | 语韩沿( 2 人)俄语( 1 人) 帏语( 4 人)韩语( 2 人)韩语( 1日语情况韩语( 3 人) 法语( 1 人)泰语( 1 人)人)英语( 1 人)越语( 1人)减语( 2人)学习2 年2 年1 1 5 年1 年卜3 年2 5 - 4 年1 2 5 年2 年时问这一组的测试结果显示,有8 人的得分在6 分以下,占总人数的3 6 ,得商分的( 7 分以e ) 为5 人( 约占总人数的2 3 ) ,而人数比较集中的分数段为5 - 6 分( 1 0 人) ,可见被试对同素逆序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程度是最低的。同样,从调查结果我们也能看到:被试者学习汉语的时i u j 长度,同他们对同素逆序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情况同样没有必然联系。最后,我们再从总体上看一看第二部分的测试结果( 三组试题的总体得分情况) :6川川1 人学坝j j 学位论史得分( 总分3 07 分15 分】6 分17 分1 8 分1 9 分2 1 分2 2 分2 : 分2 7 分分)人数1133141d22有9 人( 与被试总人数的4 1 ) 不能作对6 0 以上的题,能做刘7 0 以l 题的人有g 名,能做刈9 0 左右的题的人只有2 名。可见,从总体l 看学习这对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情况并不令人乐观。2 3 结论综合上面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学习者埘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情况有以下看法:( 1 ) 在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方面,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很少的人能较好地掌握同义词、近义词,多数人对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处在中下水平。( 2 ) 对三类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情况是不平衡的。学习者对不含相同语素的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情况最好,而对同素逆序的同义词、近义浏的掌握情况最差。( 3 ) 学习者在客观学习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同样的正规学校教育、同样的教科书) ,其对同义嘲、近义词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的母浯情况、汉语学习时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呢? 我们认为:1 、目前缺乏专门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的同义词、近义词辞典。而在作为汉语教学基础的同义词、近义词本体研究上还存在定的分歧,因此专门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有一定系统性且操作性较强的分析方法并不多见。这样,在整个同义词、近义词的教学上就必然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和操作实践上的不足,学习者的掌握情况也就不会很好了。2 、跟学习者的语言迁移等方面的影响也有相当的关系。j 下如中介语理论所指出的那样,中介语产生的心理因素足多方面的:“母语的负迁移;所学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本族或外族文化因素的f 扰:学习或交际方式、态度等的影i l 哦教师或教材对目的语的语高现象的不恰当或不充分的讲解和训练”( 鲁健骥1 9 8 4 ) 等。从我们的训查来看,我们认为,主要是“所学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和“教师或教材刈r 1 的语的语吉现缘的不恰当或不充分的【= i | = 解和i j l l 练”这两条促使了l 述调查结果的产7 卜。i 玉l 此,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列同义词、近义词作个全皿的分析,并从列外汉语教学的角度 1 j 发,对存在争议的问题提出我们i _ ;_ l 己的看法,从而分析、探讨出套系统性和i i t 操作性较强的,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近义列的辨析原则与方法。旧川1 人学顺| 。学位论文3 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本体研究现代汉语划同义词、近义词的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研究的基础,而刚义训、近义阋的辨析研究在汉语词汇学界义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在这个问题上都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见解,现在我们要研究针十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近义问问题,当然就要了解、分析和借鉴j 掎人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3 1 什么是同义词、近义词什么是i 司义词、近义阋,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多有歧见,我俐要对同义词、近义词进行科学的研究,就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3 1 1 定义问题埘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义词身上,因为,在同义词、近义词的界定上历来有这样一个争论:同义词是否包含近义词。有的学荷认为同义词和近义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现象,应浚分开,同义词不包含近义词( 如刘叔新1 9 8 0 ,具体表述详见“表一”,下同) :有的学者则认为同义词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意义完全相同可以随意替换的等义词,一种是意义不完全相同、不能随意替换的近义词( 如胡裕树1 9 9 5 ) 。l a l t t t :, ,如果弄清楚了同义词的界定问题,近义词的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另外,有学者还认为同义词组是有确切数量的,“是词汇组织性的种表现”( 刘叔新1 9 8 0 ) ,而近义词组则是“人们认识上对词所指的对象相互接近的一种反映”,“缠绵不绝,错巷繁杂”,不是语言组织的结构( 刘叔新1 9 8 0 ) ,因此同义词应是研究的对象和重点。由于上述原因,这部分的讨论重点也在同义词的问题上。但由于对汉语学习者来说,乇要的问题在于词语的混淆使用,分不清有相似点( 词形、词义或词的读音方面) 的词语问的区别;而有相似点的词可能是同义词,也叮能是近义词,甚至是形近、音近的列,并且如前所述,同f 删川人学倾i j 学位论文义词、近义词的分合存在争论,因此,本文同时也对近义词进行了遁j 一1 i y , j i t 论。火于r 日义训的界定,学术界争议的焦点还集。 j 在以下两个方:( j ) 同义词的判定标准问题。许多学者捉山意义相同或棚近就是l 司义词,这一提法被纳入了确:多现代汉语的教材巾( 如加裕树】9 9 5 ) ;有的学当认为,反映同一概念的词是i 刊义词( 如石安石1 9 6 1 ) ,有的学者认为反映i 可一事物的词才足同义词( 如刘叔新1 9 8 0 ) ,这是对前面言及的词的“意义”的进一步探究,这种标准我们称之为意义标准。有的学者则认为,意义标准主观性太强,并且词义、概念、事物三者的关系本身就难以理清,因此提出了意义加形式的标准( 如王珲嘉、侯学超1 9 6 3 ) 。( 2 ) 不同词性的词是否算同义词。有的学者认为词性不同就不能算同义词( 如孙汝建1 9 8 2 ) ,有的学者认为词性一i 司但意义相近也可以算足同义词( 如梅立崇1 9 8 7 ) 。表一是否区分同是否认为义词和近义i 同词性作者著作定义判定标准词及近义词的词不是的定义i 司义词“有些词看上去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差不多,一般称青意义标准( 1 9 5 2 )讲话为同义词”。“同义词,足指汉语讲同意义可由两朱德熙( 1 9 5 6 )话个以上的词为代衣a同义词和“词的彤成是语意义标准反义词音秆概念两方面( 魏先生魏建功( 1 9 5 6 )奇( 语文学的结合,意义方的“概念”习)面也必然会有许和“意义”叫j i 、学顺i j 学位论殳多词米表一个概魁同义念的实j h 。这就n 勺)足蜕,i i l i k 中间有一些卢菏不同而意义棚刊的词。这些词叫“同义词”。关j 二同义“只有在意义上词的两个问刘砸群( 1 9 5 7 )相同或相近的间否意义标准足题( 语文才是_ j 义词。”学习)同义词的意义标“意义相同或者性质和范准:“乱共孙良明( 1 9 5 8 )相近的词叫做同否围( 语文同意义的义词。”学习)词”“同义词主要就关丁二词义是意义相近的意义标与概念词。副义词,正石安石( 1 9 6 1 )准:概念( 中国语确的说,应该是同一文)概念相同但词义柯所不同的词。”“语言里有很多发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意义非常意义标汉语词汇相近的喇,这种周但谟( 1 , 9 6 2 )否准:剧一否讲话词称为同义概念词”。“同义同所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v q 川人学顺1 j 学位论迁之山的各种细微芳i j l j ,如粜超这个界雕,无论在意义上或使川l 都会有 h 人的著圳,那就不能算为同义词。”是怎样确定意义加形“意义上有同义词词在含义上存在式标准:王理嘉、侯学超,t 同性,但( 语言学共同性,在使j q含义有共( 1 9 6 3 )4 ;能相互替沦丛第五上仃可替换性。性、i q 替换的是近义辑)换驴q词和词之间的“近义指的是反映的内容有一部分同义词和同义词指同一习千相同,但是意义标近义词的划物现蒙而在意义反映不一样刘毅新( 1 9 8 0 )准:同一是分( 语言上同中有异的情的事物对事物研究论丛)形。象,即意义在外延年内涵上都不同,只是内涵中局部的订某螋成分一致。”1 1 人学倾1 。学位论文“只有在词义上延不同的词瓯订j i 同意义义仃意义标同义词说准:“1 f j t细做筹别,觊j i _ 1 5孙汝建( 1 9 8 2 )略( 语言否同意义又是同一词类,1 义k文学彳j 细微差必发示同一概念州”。的词才算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新编现代近而声音不同的张静( 1 9 8 2 )汉语( 下否意义标准哲一细词互为同义册)词。”“所谓同义词( s y n o n y m s ) 就是语音不同但是有一个或儿个意义相同或很相近的讧习,同义词通常属下- 一个词类。”词汇学简“同义词就是语意义标张永言( 1 9 8 2 )音不同, 有一准:概念是论个或儿个类似意同一义的词,这些意义表现同一个概念,但是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 包括跟其它词的搭配关系)1 1 4 川人。 顺l 学化论殳上j j j 呵能订所4 ;同。”“j 司义词是指0 i意义加形9k l u 侏沿同的词而它俐所式标准:张1 j = 袜( 1 9 8 4 )言学论文表示的某列,概念否概念或用集或某种圳法基本法同一上相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之间有同郭良犬( 1 9 8 5 )浏汇否意义标准义关系,就组成一组i _ j 义词。”涮- 件刁:同“只要词义相同意义标的浏能否构绒相近,即使词准:词汇梅立崇( 1 9 8 7 )成同义词青否性不同,也可以意义相( 逻辑与构成同义词。”同。语占学习)“比较域为整个同义词和概念范嗣一分之意义标反义列的区一之内的,词义准:同一石毓智( 1 9 9 2 )刖利联系之间世交叉( 相甭概念内意是( 汉语学近) 或m 叠( 相义相同或习)等) 关系的叫同相近。义词。”“读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意义标实刚汉语一组浏,叫做同陆善采( 1 9 9 3 )否准:概念否语义学义词。一同义同一词所表示的是同一概念之内的各种细微的莠删。也就是说,表示蚓一概念之内的再种细微芳 j 的词才是同义词。”现代汉“凡是意义相同胡裕树( 1 9 9 5 )语( 重订或相近的词就否意义标准本)叫做同义词。”“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的词。所谓意义相同主要现代汉语就表现在词的词“近义词是意义标词汇学、葛本仪( 2 0 0 2 、汇意义和语法意语法意义相准:类似冉论同义是2 0 0 3 )义的完全相同同,词汇意丁概念| 一词( 文史上,其中词的同义相近的一哲)汇意义及其概念组词。”相对应性又是决定性的因素。”“同义词除少数等义词外,从词的关系说,是基本义、常 ;1 j 义有现代汉语意义标相同或相近义项符准青( 2 0 0 4 )词汇( 增订否准:概念( 一项或多项)太)义相同。的一组词,从义项的关系说,是概念有根人的共同性,但又有某旧j 1 1 人学心j j 学位论文些差别,或荷附碾义1 i 荐锚。或诳法特点仃筹圳n 一细闶。”“同义词,就是语膏形式一般不意义标现代汉语同、卞要理性意曹炜( 2 0 0 4 )否准:土要否涮汇研究义相同而次要理理性意义性义或附属义有差异的组硎。”以卜是前人在同义词和近义词研究方面存在的争议,下面本文就针对表中所涉及的三个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3 1 1 1 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分合“同义词”、“近义词”,虽仅一字之差,但却含义各殊。对其理解和分合的不同,会直接造成不同的研究结果。住此,我们先来看看什么足“| 司”和“近”:现代汉语词典( 2 0 0 2 年增补本) 中列“同”的解释是“相同:一样”,也就是说“同”就是没有差别,有差别则不“同”;“近”的解释是“接近”,也就是说差别不大但肯定存在差别。可见从“同”和“近”的意义上来看,“同”决不可能与“近”相等,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区别条件“差别”:两个事物完全重合没有差别,则“问”;两个事物部分重合仍有差别,则“近”。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来理解,“近”足接近,即两者的距离短,如果这个距离短到零,则为重合,是“同”,这样“近”就应包含“同”,“同”是“近”的特殊情况。石毓智( 9 9 2 ) 曾经做过这样的论述,他将两个词的意义表现为a b 两个圆圈,圆幽部分重台即“词的外延是互相交叉的,即同中有异的关系”;a b 两个剧圈完全重合,即“词的外延足一样的,它们的概念意义完全等值”。( 参见下图1 )( 圈1 )根据这样的看法,“同义嗣”也刁i 可能包含“近义溯”,棚反应该足“近义词”t _ ! 土含了“同义词”,“同义词”是“近义词”的特殊情况。凶此,我们认为过去将同义词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从字而意义上来看应该足不成立的,至少在j t 词上是1 i 准确的。所以,我们认为,同义涧和近义词应该分丌,1 i 应把近义词归为同义词的一种。3 1 1 2 判断同义词的标准如何确定两个词是同义训,最早学者们并没有提出其体的看法,主要是一种主观性的判断,认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是同义词,针对这种看法,王理嘉、侯学超( 1 9 6 3 ) 提出“意义十h 近的词未必都是同义词。究竟意义相近到什么程度,才能叫做同义词”的质疑,并指出依靠意义相同或秆1 近的定义“在实践中确定哪些是刚义词,哪些不是,常常会碰到许多困难”。我们也认为“意义相同或相近”是不准确的也缺乏操作性。针对同义词标准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主要有意义标准、意义形式标准两类。3 1 1 2 1 意义标准意义标准中以同一概念标准和同一事物标准最为突出,f 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3 1 1 2 1 1 同。概忿标准同一概念的标准足6 0 年代以前学术界判断同义词的主要依据( 许威汉2 0 0 0 ) 。“同义词组最主要的作用就在于同义词能表达概念的种种不同意味”,“各种不同的同义词是各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概念的细微差别”。( 布达哥大1 9 5 6 )在人们对思维、语言、概念、意义的研究中,大家都认同这四者关系复杂,密不可分。思维和语言“在自然状态下是不i ,j 分割的”,“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语言的过程,或者t e n , 维过程和语言过程是同一过程”。“概念”是一个思维范畴,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陈宗州j 编汉语逻掣 l 论北京:人民圳扳杜1 9 9 3 :2】7叫川人学删li 学位沦史念”,概念足“通过对象的特有属性术反映对象的,出维形式”。历加“特有属性”足指“一个或一类事物所具有的,而其他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分为两种“一种足一股的特有属性”,其具有区别性的特点,可以把具有这种属性的事物和其他事物区别丌束;“另一一种是本质属性”,其既有区别性的特点,又有规定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是“能决定这个i 弦物成其为这个事物的那种性质”。同样,词义和概念一样,也反映客舰对象的某些特征,并且一定包含埘象的一个本质特征,以起到标志作用。因此,石安石( 1 9 6 1 ) 曾经提出“词义也好,概念也好,都能够是现实生活中实有的事物或现象的反映,都必须是一定客观对象的反映从这点石,词义与概念没有区别”,“词义也好,概念也好,它们从产,的时候,就都与语聋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与语音相联系的词义或概念都是找不到的。从这一点看,词义与概念也没有区别”,强调了概念和意义的相似点。另外,利奇( 1 9 9 9 ) 提出过七种意义的说法,他认为词义包括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赡意义、搭配意义、主体意义。而概念意义是“关于逻辑、认知或外延内容的意义”,是“语言交际的核心”,是“语言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它的意义是在概念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如果词的任务是在表现预先规定的概念,那么,不管在哪种语言里,每个浏都会有完全相对等的意义;可是情况并不足这样”( 索绪尔2 0 0 1 ) 。众所周知,不同语言的词语间对应词在意义l 二一般都存在一一定羞则,索绪尔也曾刘法语和德语对应词间的差异进行过论述,在此本文就不用详述了。这就足说词义 u 概念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持概念同一观点的学者也并未回避这一问题。石安石( 1 9 6 t ) 就指出“词义与概念毕竟不是一回事,它们有重大的差别,词义是属于语言范畴的,两概念则是属于思维范畴的。语言与思维相依为命,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张永言( 】9 8 2 ) 也从六个方面论述了概念和词义的不同,指出:“概念的表达虽然是到义的最重要的成分,但不是它唯一的成分;在词的意义里除了它所表现的概念以外还包含其他一些成分,即感情色彩、风格特征、某些补充观念和各种联想。词的意义受语占的词汇一语义系统的制约 。1 中国社会科学员语言研究所静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例辞典( 2 0 0 2 增朴本) j l 京:商务印书馆2 0 0 2 :4 0 4i - * l 蒜天辅形,t 逻辑北京:中央广播电姐大学版社1 9 8 32 3 2 6即是说,词义是在某种语占巾词羽l 词的具体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条件卜- 形成的。概念一般来说是各种语吉共通的,i 而洲义常常足带有民族特点的。此外,一个概念可以由几个涧的意义来表现;反过来,一个多义训却可以在它的意义里结合几个彼此联系的概念。总之,词义和概念足不完全吻合的。”l 如i :,我们认为,概念和意义的不同并不影响概念同一的标准,反而e 冈为概念和意义不同,由于概念的客观性和恒常性,使其正好能够成为一种标准。因为,词义的核心毕竟是概念意义,它是对某类事物的概括的结果,词通过这个结果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丽来标志这个事物,无论词的形式如何变,词义中附加的其它意义如何变,这个核心不会变。因此,不同的词语,产生于同一概念基础,就是同义词,“同义词间意义的差别,不能大到概念间的差别,只能是在同一概念的情况f 的细微差别,或所渭补充意味的差别”( 石安石1 9 6 1 ) 。薄鸣( 1 9 6 1 ) 还进一步提出“语言中的同义词所表达的往往是概念的某些方面,只有各个同义词在语言中互相补充,才能完整的表达某一概念”。因此用概念的同一来判断同义词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问题也正出在概念和词义的不同上。王理嘉、侯学超( 1 9 6 3 ) 就曾指出,“根据概念的标准来确定同义词,就是从两个( 或更多) 词的意义中抽象出一个共同的概念。同义词的范围会随着各人对概念的不同理解而有所不同。”张志毅( 1 9 6 5 ) 也提出“确定同义词时,用逻辑标准代替语言标准,用概念代替词义,是不对的。把同一概念作为确定同义词的唯一标准,实际上就是用概念代替词义。这样就要导致在同义问研究中忽略词汇系统的界限,把不同词汇系统的同一概念的词当作同义词。这样也就要排除词义火部分相同的这类同义词,”刘叔新、周荐( 】9 9 2 ) 更总结前人的看法,指出了同一概念标准的三个致命弱点:实词体现概念,虚词不体现概念,因此以概念为标准就排除了虚词,没有道理。不同的实词,只要意义相近就可以概括出一个共同的概念( 比如“钢笔”、“毛笔”、“铅笔”都i 1 j 以概括出一个表示书写 :具的概念) ;意义相同的一些实词又可以分别衍生出、同的概念( 比如“活路”“生路”是同义词,但它们可以分别衍生出“能够生活f 去的办法”和“维持生活或生存的途径”的不同概念) ,因此以概念为标准卜观f :太强。“概念说会导致在同义日研究中忽略词订一体系的界| 5 | j ! 把不同词_ l 系统的词当作真j r 意义上的川义词”,即将不同的语苦、1 i 同的方言、历史词都看作刚义嗣“。3 1 i 2 1 2 网事物标准:既然概念有层次性,会冈人的理解不同而不同,从而使非同义关系的词也被划进同义词巾;橛念是各个民族共订的,会导致对词汇体系的忽略;虚词f ;体现概念,以概念为标准会排除虚 司,那么,概念的基础客观事物是否可以解决问题呢?笑于同一事物的标准,孙常叙早在】9 5 7 年就己提出,他龇:“判别同义词,唯一的依掘就是它们是不是概括同一对象? ”他将同义词分为无条什的和有条件的:“无条件同义河是同一内容重复造词的结果。它们足同一概念的不刷命名”;条件同义词是“不i 司内容和不同形式的不同造词,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同义;在一般情况下原是一些不同义词”。在同本书的第一章中,他又指山“词足概念的名称”显然,他所说的同一事物和同一概念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坚持同一事物标准最有代表性的是刘叔新,他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晚:“确定彳:同的词语互存同义关系,依据的是它们指同样的事物对象。也就是说,不同的词语,只要各自的意义( 当然足一个意义) 所反映的对象的外延一致,就互为同义词”,同义词意义上的差别在于“内涵上有细微区别”。尽管他强调的是同一事物,但使用的仍是逻辑上的内涵和外延的概念,依然没有跳出6 u述“概念”的圈子。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剥义、概念、事物三者的关系如人们传统地认识的那样词义依靠概念和事物相连( 如图2 ) ,还是如石安石提出的那样同义和概:惫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和事物相连( 如图2 )对于返一条我们认为小成立,刚义关系是语高中聚台关系的种,应足以r ; 一语言系统内进行的共时岍究,乖u j 能金j f 起小州1 可汇体乐的混阿问题,f m 刘先生承f 刖先生 j 问乖书巾出f ! j 碲摊_ l 土f 了义关系“必颈是时期的,l m 【1 婴求这牡同义词语词 是i 司一语言符【;) 采统内的实事”。叫j 1 1 人学坝i j 学位论立词n 0j ;音词义概念q 物问义、浏的, i 音 客观对象( 图2 )应浚晚客观事物都是词义的最终基础。要况客观性的懂弱,客观枣物当然比概念具有更强的客观件,凶为事物总是具体实在的( 即使存在于人们想象世界巾的市物,在人们的想象世界中也是具体实存的) 。而概念是人们思维的结果,多少都带有一些主观的因素。比如,经典的“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根本j :就是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i _ 不全面,e 观因素参杂其中,关于地球、太阳的概念和认知不完善、不清楚而产生的。前面提到的各种人对概念的不同理解也是一个证明。另外,高名凯( 1 9 5 5 ) 也曾指出,语言意义的产生有三个不可或缺的成分:客观的对蒙、主观的了解和传统的应用范幽。析客观的对象“决定词的标志功能”。这样看来,以同一事物为标准可以排除人们认以事物的主观性网素,同时也更易于把握。那么,以同一事物为标准来判断同义词,可否克服概念标准的三个弱点呢?事物4 i 存在概念的层次性,钢笔就是钢笔,无论它的外形血u 何变化,或是把它分为几部分来观察,人们都不会说它是铅笔或毛笔,可见同一事物标准可以解决理解的不确定性这一问题。而对于另外两个弱点,同一事物标准和刚一概念标准一样,无法克服。客观事物更是存在于各民族中,词汇体系问题仍然会被忽略:语占中的虚词也没有对应的事物,冈而也同样会被排除出去。此外,同一事物标准自身还有一个弱点:不同意义的词语还可以指称同一事物。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弗雷格所举的“启明星”和“黄昏星”的例了,两个词语指的都是金星,但显然具有不同的意义,不是同义词。我们认为,同一事物标准和同一概念标准在实质l 一样的。我们对事物的认泌是无法脱离思维的,囚此所谓的同一事物,仍是概念性的东西。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我们决不会凼两片树叶不同而说一片是树叶另一片却不是。这是凶为,人对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寻找共同特征、形成概念和归类末进行的。人的思维通过菜种方式将世界上的习物归纳、分类、命名,从而使人得以认识i 吐界上的事物并能够称说这些辔物。因此人腑t ,f 门j “物和现实c i 白具体事物是有差异的。同样,山词语标示的j 葬物也并j 现实具体的事物,现实的j 打物肜形色色,各不年h 同,两小书,其大小、厚薄、颜色出至形状完全不同,但我们仍通称它们为“书”,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词反映的不是媳体的事物本身,而是以事物为摹础的概念性的一般性的尔两。由上,我们可以认t 5 到这样的事实:无论词义和事物问有没有概念的- 1 介,词和市物都不足直接相连的,它们之间存存着思维的过程。灭于这一点,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 2 0 0 1 ) 早就有这样的论断:“语言符引折包含的两项要素都是心理的,而且由联想的纽带连接在我们的腩予里”,“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像形象”。生理学家巴南洛丈关于第一信弓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学说也证明了这点:“如果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感觉和表象,对于我们来说,是现实的篼一信号系统,即具体的信号,那么,言语、特别阿先是那种从言语传到大脑皮质的动觉的刺激,就是第二信号系统,即信弓的信号。它们是现实的抽象化,并可以借以进行概括,而这种概括,就构成了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可见,作为信号的信号,词不可能和事物直接相连,和它相连的是我们的感觉和表象的抽象化,是种概念性的东西。人脯中的事物是一种抽象化的感觉和表象,人脑中的同一事物就是两个或几个相同的抽象化的感觉和表象,这和同一概念没有实质区别。这也可以解释,同一概念和同一事物在判断同义词的问题上为什么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另外,我们现在还常看到“概念意义”、“理性意义”的提法( 参见表1 ) ,符淮青( 2 0 0 4 ) 还有“概念有共同性”的提法,而刘叔新( 2 0 0 0 ) 自己也有“理性意义”的提法,这都说明各位学者都有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