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从元曲四大家杂剧副词看元代副词的演变.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从元曲四大家杂剧副词看元代副词的演变.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从元曲四大家杂剧副词看元代副词的演变.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从元曲四大家杂剧副词看元代副词的演变.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从元曲四大家杂剧副词看元代副词的演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从元曲四大家杂剧副词看元代副词的演变.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副词非常复杂,副词的定义、语法功能、副词的次类等问题至 今仍没有公论。副词本身很复杂,副词与典型的实词和虚词的界限 不甚分明,它既有虚词的特点和功能,又有实词的意义和作用:副 词内部成员不是一个均质的整体,虚化程度不一,既具有一定的共 性,又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个性大于共性。 元曲四大家杂剧作品是元代的历史文献,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 元代汉语的面貌。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些作品中副词的研究来探求元 代副词的基本概貌。 以功能和意义为参照,把副词定义为:在旬中充当状语,对谓 词性成分起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作用,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性质的 各种特征、方式、范围等的一类词。并把副词分为范围副词、时间 副词、情态副词、程度副词、语气副词、否定副词、频率副词等次 类,并分别举例讨论其在四大家杂剧作品中的。 本文有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副词的全貌描写, 接着对四大家杂剧副词的进行分类讨论,然后总结了元曲副词的发 展,最后就元曲中副词的特点与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另外,本文将描述副词在汉语史中发展演变的轨迹,探索考察 副词虚化的内在机制。本文的结论是:在元代,汉语副词既稳定又 不断发展演变,上古、中古汉语中的一些常用副词在元代仍然有一 定程度的保留,多是单音词,词形繁复多样,大部分中古、近代产 生使用的副词又消亡了,而现代汉语的常用副词基本上在元代就已 经产生。 关键词t 元曲四大家杂剧作品副词次类演变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从元曲四大家杂剧副词看 元代副词发展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 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盔蛭出堡月望日 长春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 位论文版权使用规定”,同意长春理工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长春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盔避丛唑月丑日 指导导师签名:二蝴。血靴月2 l 日 长春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自我评价表 研究生 李晓霞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姓名 研究 汉语史 方向 论文 题目 从元曲四大家杂剧副词看元代副词的演变 所完成的工作: 研 l - 阅读了大量关于副词研究方面的资料,尤其是近年来芙于副 究 词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阅读了涉及元曲四大家杂剧的作品全 生 元曲,以及有关的著述。同时阅读了有关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方面 太 的书籍、论文。 人 2 对四大家杂剧副词及其相关语言现象进行了穷尽式的检索、 6 统计、分类。运用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 m 成 结合等方法分析概括四大家杂剧副词的特征。 的 3 通过对四大家杂剧副词的分析,总结了元杂剧副词的特点及 工 其在古代汉语发展中的地位。 作 主要创新点: 及 以往对古代汉语副词的研究很多,但元代副词研究相对薄弱。 创 本文的创新点是以四大家杂剧副词研究为切入点,对其产生特点及 新 次类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探求整个元代副词的特点是否与近代汉语 点 副黻研究生签名:生胂辱j 毒笏 该论文对元代四大家杂剧中的副词进行了穷尽式的检索、统计 并进行了分类讨论。运用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共时研究与历时 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分析了四大家杂剧副词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 指 并对元杂剧四大家副词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探讨,总结了元 导 杂剧四大家副词在该时代的代表性,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不足是 教 第三章的分类讨论对第四章的发展研究所提供的材料对应性较弱。 师 简 论文结构关系比较清晰,内容充实,已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 要 评 价 指导狮繇够阳 、 及7 年月蚴日 注:此表一式两份。打印输出,然后由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分别签字 第一章绪论 1 1 元曲四大家及其作品介绍 元明清时期通俗文学趋向繁荣,元杂剧和散曲迅速繁荣起来。 元代杂剧和散曲被称为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曾与唐诗、宋词并称, 说明元杂剧取得了相当高的地位。元杂剧数量非常多,元人有“词 山曲海,千生万熟。三千小令,四千大曲“之说。元杂剧以真实 与自然取胜,戏剧面对的是观众,要使观众看到艺术虚构,相信它 是真实的,就要以真情实感来打动读者或观众,王国维在宋元戏 曲考中称“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自然的文学。 关汉卿、自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 派杂剧创作的成就,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元杂剧作品是元 代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在民间广为流传,真实地反映了元代的口 语面貌:书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具有较高的口语价值,同时具有 一定的书面语特色,篇幅较大,内容丰富,可以较为详尽地展示元 代的语言面貌。在元代口语资料较为缺乏的情况下,元曲四大家杂 剧作品能够为研究元代语言提供新的线索。 1 2 专题语料选取原则与元曲四大家杂剧作品的语料价 值 元代语料纷繁众多,依据最早提倡近代汉语研究的黎锦熙提出 以九种材料为收集对象:其中之一就是以“金元明清之北曲及民间 歌谣,可上溯到唐时,如敦煌石室所得之材料”。经过仔细挑选, 我初步确定以元曲四大家的元杂剧作品为研究材料,元杂剧语言属 于典型的近代俗语,流传甚广,可以说真实可靠,内容丰富,用语 浅显,口语成分较多,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元代时期的语言实际。戏 曲比诗词更接近口语,戏文没有经过明人妄改,因而是研究宋元语 言比较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我们把元曲中的副词挑出来和元代 副词时发现:元曲中的副词基本上与元代副词吻合,可以代表元代 副词发震的基本规律。 由于异族统治,元代汉族的知识分子才华不能用在仕途上,同 时统治者造成大量冤案,百姓无处伸冤,因此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 元杂剧被创作出来了,并且在民间广泛流行。比如关汉卿的窦娥 冤,作者关汉卿的籍贯、生卒年月以及著书经过等都是确凿可考 的,而且窦娥冤的内容流传很广,引起轰动,可以说是很好的语料, 四太家杂剧虽然仍有一定的文言成分或书面语色彩,但口语程 度相对较高,而且篇幅长,词汇多,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元代 语言的实际,可以说是研究宋元时期汉语语法、词汇的很有价值的 语料之一,是研究元代语言较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通过对其中 副词的考察和分析,探讨了戏文在反映一代语言面貌过程中所作出 的贡献。元曲作品在汉语语法史研究上很有价值,语法学史的一些 重大问题大都能在元曲四大家作品中找到实际的语言例证材料。宋 元时期,新的虚词大量产生,以副词为例,不少新的副词在元曲四 大家作品中相应地大量出现。元代是汉语史的重要时期,该时段的 汉语不论语法还是词汇,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事实上这又是一个 研究相对薄弱的领域。人们关于近代副词有一些总貌的研究,但是 对元代副词研究相对薄弱,资料也很少,而这个时期副词发育的很 充分,基本上体现了近代汉语的总体面貌,同时元代副词又有它独 特之处,所以很值得研究。 1 3 汉语副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及关于副词的专题专 书研究 副词是虚词中数量最多、内部最不均衡的一个类别。侯学超编 的现代汉语虚词辞典收副词5 5 4 个,据统计,现代汉语的副词 总计有近1 0 0 0 个。到了近代汉语,据杨荣祥的调查,敦煌变文集 中共有副词2 7 4 个,朱子语类中共有副词3 4 1 个,新编五代史平 话2 1 7 个,金瓶梅3 4 8 个。将四种语料中的副词合并起来,去 掉相互重复的,共计有副词6 3 9 个,其中单纯副词2 3 7 个,合成副词 4 0 8 个。 前期副词研究主要集中在副词的虚实归属问题、副词的内部分 类以及单个副词的句法特征描写、语义内容归纳等方面,早期的研 究大都带有训话学的随文释义的色彩。 2 0 世纪8 0 年代是副词研究的大发展时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比 以前有了长足的进展 这时己出版的语法专著和虚词用法辞典中,副词都占有很大的 比重,近年又出版了副词研究的专著。另外还有大量专门研究副词 的论文,这些成果在对副词语法意义内在联系的沟通方面、副词语 义与句式的依存关系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9 0 年代以后,副词 研究逐步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1 9 8 3 年学界所注意的“语义指向”是副词研究中我国学者的 一项创新。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有吕叔湘、邵敬敏等。在古代汉语 副词研究中,则有何乐士先生的左传范围副词( 岳麓书社,1 9 9 4 ) , 对汉语词汇进行演变研究的较早的是张永言、汪维辉两人关于汉 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后来汪维辉又有东汉一隋常用词演 变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 。此前已有不少学者对一些常 2 用词( 包括副词) 的产生进行了探讨,江蓝生是这方面的代表,后来 结集成为近代汉语探源( 商务印书馆,2 0 0 0 ) 。蒋冀骋的近 代汉语词汇研究( 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9 1 ) 对近代汉语词汇的演变 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而对常用副词的演变较为关注的是李宗江,他 的著述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 9 9 9 ) 。单篇 论文有杨永龙近代汉语反诘副词“不成”的来源及其虚化过程 ( ( ( 语言研究,2 0 0 0 年第1 期) 。海外学者对此也较为关注,日本太 田辰夫的中国语历史文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7 ) 和汉语史 通考( 重庆出版社,1 9 9 1 ) ,志村良治的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 ) ( 中 华书局,1 9 9 5 ) 等对中、近古汉语副词的演变均有精辟的论述。 关于近代汉语副词,杨荣祥作了较为详尽的描写。他将副词定 义为“副词是只在状中结构中充当修饰成分而从不被修饰的词类” 。根据语法功能及特征将近代汉语副词分为总括、类同、限定、 统计、程度、时间、频率、累加、情态、语气、否定十一个次类。 同时,副词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其表现是一般多就某一个副 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很少从类的角度进行概括;很少 沟通纷繁复杂的用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很少涉及副词与其他词类的 相互联系;较少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解释。由于上述特点或局限, 使得副词研究尚未取得新的突破。 副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已经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比如陆俭明、 马真特别强调语法环境和语义背景在虚词研究中的重要性,他们的 不少研究虚词的文章都把考察范围扩大到篇章这一层面。另外,在 虚词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综合,做多义虚词的概括工 作,比如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词类问题考察,( 胡明扬主编, 北京语言1 9 9 6 ,北京) 。 1 2 ) 素农匹马单刀会,觑敌军如儿戏,不若土和泥。( 关张 双赴西蜀梦第一折) ) 3 2 8 划的 表示事无因由。相当于“平自她”,文中3 个句子。 1 3 ) 小姐划的待要讲书哩! ( 郑光祖怡梅香骗翰林风月第 一折) 1 4 ) 须不是笋条笋条年幼,划的便巧画蛾眉成配偶? ( 关汉 卿氍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一折) 3 2 9 不想 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出乎意料,可译为“不料”,在元 代已经非常成熟了。 1 5 ) 不想你马嵬坡下今朝化,没指望长生殿里当时话。( 唐 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三折) 1 6 ) 正思念之间,不想孩儿来了也( 郑光祖氍性梅香骗翰林 风月楔子) l7 ) 不想杀了孟海公,得了沧州( 郑光祖( ( 程咬金斧劈老君 堂第二折) 3 2 1 0 不寻思 同“不知”,表示某种情况出乎意料,相当于。不科”。只有1 例。 1 8 ) 你怎么不寻思? 李存孝孩几他不是这等人( 邴夫人苦 痛哭存孝第二折) 3 2 1 1 常好 用在动词前,有“恰好”的意思,文中3 例。 1 9 ) 你常好是热蟒也东阳郑光祖恪梅香骗翰林风月第 三折) 2 0 ) 你常好是七八下里不伶俐( 关汉卿望江亭中秋切给旦 第二折) 3 2 1 2 不知 表示某种情况出乎意料,相当于“不料”。 2 1 ) 不知天下形势何处为可守,何处为不可守? ( 马致远西 华山陈抟高卧第一折) 2 2 ) 睡卧处无颠倒,茶饭上不知滋味( 郑光祖倩女离魂 第三折) 3 2 1 3 吃紧 表示某种情况或局面既成事实,无法改变。可译为。无奈”。 2 3 ) 吃紧的军随印转,将令威严(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第三折) 3 2 1 4 只得 ( 1 ) 用动词谓语前,表示不得不如此,“只好”。近代产生, 现代仍使用。 2 4 ) 事出急迫,只得西行避兵(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 三折) ( 2 ) 表示范围,只有。 2 5 ) 小生只得将万言长策,寄与曹子建学士( 郑光祖醉 思乡王粲登楼第三折 3 2 1 5 只顾 用在动词前,表示专心于某一行为,“一味地”,“只管”,文中 仅1 例。 2 6 ) 你只顾那功名富贵。( 马致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第 一折) 3 2 1 6 只管: 表示直接进行某一动作行为,“一直”,“径直”,或者动作行为 无须顾虑,“尽管”。近代产生并一直延续使用到现代。 2 7 ) 如何只管胡言,是何礼也? 【郑光祖镁伯梅香骗翰林风 月第二折) 3 2 7 只好 表示不得不如此,“才”,“只”的意思,近代产生并一直延续 使用到现代,文中3 例。 2 8 ) 只好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第四折) 3 。2 1 8 只要 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总是如此”,文中7 例。 2 9 ) 只要姻缘天配合,何必区区结彩楼。( 白朴裴少俊墙 头马上第四折) 3 0 ) 只要你小心用意者( 邓夫人苦痛哭存孝第一折) 2 p 3 ,2 1 9 只索 用在动词谓语前,表示不得不如此,“只得”,。只好”文中有8 例。 3 1 ) 只索浅土儿权时葬下( 鬈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三折) 3 2 2 0 只管里 与“只管”相同,文中2 例。 3 2 ) 你只管里睡觉,谁送钱来与你! ( 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 泪第一折) 3 2 2 1 专意 表示主观上一味地做某事,文中1 例。 3 3 ) 以此的入山来专意修真( 马致远西华山陈抟高卧第 二折) 3 2 2 2 专专 表示强调专门做某事,文中1 例。 3 4 ) 我与你专专的这庆喜,则要你夺的个状元归( 关汉卿状 元堂陈母教子第一折 3 2 2 3 硬 用动词前,表示强行去做某一件事,近代产生并一直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