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堂 学 案一、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 北京的春节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提示】第一部分(18节)写迎新年。 分三个层次: (12节)写腊八的风俗; (36节)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 (78节)写除夕前迎新年的风俗。 第二部分(916节)写庆新年和闹元宵。 第三部分(17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2. 北京的春节的记叙线索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它选取、组织材料的?作者又是怎样将叙事与风俗的介绍穿插在文中的?【提示】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作者紧扣北京春节各节日的风俗特点来选取和组织材料。如写腊八选取了北京特有的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个风俗来写;写腊八到过小年围绕一个“忙”字组织材料,既写小孩的忙着玩,又写大人的忙家务;写送灶则又新旧社会风俗不同的角度去写;写元旦选取了拜年与游玩这两个情节;写闹元宵紧扣一个“闹”字写灯的数量、样式之多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了当地春节风俗的介绍,采用了两种描写:一是直接描述,如写腊八的习俗;二是通过对比,既介绍新旧社会风俗的不同,又在对比中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性,显示出时代的变化,表达了对新时代的热情。(二)细节探究1. 研读1-2节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人们对过年和迎接春节的热情很高?【提示】前三句从两个角度说明人们对过年与迎接春天有着很高的热情。一是时间的“早”。“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老规矩”、“农历”显示出这是一种沿袭已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差不多”一词虽带有时间上的模糊性,但恰好说明了人们的高涨热情。二是季节的“冷”。“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俗语,形象地说明了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但“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人们当然不会减少这种热情。接着作者再写腊八节的主要活动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还说明这项风俗的普遍性,“人家里,寺观里,都熬”。2.研读3-6节概述作者从哪些层面写了过小年的景象?【提示】一是商贩的忙碌,写商贩,从铺户加紧上年货、街上货摊子多和吆喝声复杂等方面,通过与平时对比,渲染出浓烈的节日氛围。“这些赶年的摊子都叫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二是儿童们的“忙乱”,写儿童,作者抓住儿童的天性写,一是喜欢吃“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再有就是玩,“买爆竹”、“买玩意儿”和年画儿,而且这些都是他们的“大事”。三是大人们的“紧张”。而大人们则与孩子们不同,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必须”说明这是他们一定要做的事情,“赶”准确地说明他们整日都是忙忙碌碌,过年尤甚。他们这么做,为的是实现一个淳朴美好的愿望:“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3. 研读9-11节,说说庆新年有哪些活动,作者是如何描写的?【提示】人们的主要活动是两个,一是拜年,二是游玩。“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这一活动要持续两三天,最有名的寺庙“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重点写小孩游庙会的热情,因为可以“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作者于此还重点介绍了一个游玩的好去处白云观外的广场,那里“有赛轿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4.研读12-15节,作者是如何渲染“闹元宵”的?【提示】(1)作者先将元宵节与元旦进行对比,说明元宵节的独特魅力:“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时美,可以出来踏月;景美,可以出来赏灯;氛围更美,“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2)作者着重写灯,先抓住了“处处悬灯结彩”中的“处处”,写灯的数量多分布广,店铺里、广场上、庙里、公园里、街上、家中,到处都是,“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然后写灯的用材、形色、种类,突出其“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还有“纸灯”,这是就灯的用材而言的;“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这是就灯的形色而言的;悬灯、花盒、天灯,是指灯的种类。浓墨重彩,状写出了元宵节的盛大与热闹。(3)最后一节又将镜头推向小孩,写出他们在元宵节的快乐,可以“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出去淘气,也能在家中享受到这个节日的乐趣。5. 结尾作者写北京过去和今天的春节有何不同?这样写的用意何在?【提示】过去,过年跟迷信分不开,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过去的花费用在神灵身上,现在则不必了;过去儿童有“怕神怕鬼”的恐惧,现在则只快活地过年;过去大家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则是凭一年的劳动成果快活地过年。 作者通过新旧社会不同春节的对比,极其巧妙地赞美了新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流露作者对新生活的赞美与无比的热爱之情。(三)思维碰撞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写作上的启示?【提示】(1)语言上,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2)表达方法上,本文老舍先生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四)文本脉络 北 京 的 春 节迎新年熬腊八过小年庆新年拜年游玩闹元宵灯小孩口语风格 朴素直白时间为序 条理清晰二、文本亮点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在写法上,本文有如下几个特点:1.运用对比,凸现变化。文章随处可见对比手法的运用,大致包括两类,一是春节前后的对比,二是社会新旧风俗的对比。两种对比都是为了凸现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表达人们的生活热情,赞颂人们观念的进步,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时间为序,条理明晰。文章整体结构上,按时间顺序从腊八写起,接着写过小年、除夕前,再写庆新年和闹元宵;具体的节日也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如第一部分的第三层,写“贴对联”、“扫房”、“备菜”、“吃团圆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4月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街道办事处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硫铁资源综合利用制酸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2025年随县乡投集团专业技术人才招聘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初中地理低分试卷及答案
- 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租赁与管理方案
- 施工队伍信息化管理方案
- 诗城保安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施工现场环保工作实施方案
- 多酒种知识培训汇报材料课件
- 多行红斑课件
- 农村夜晚昆虫课件
- (2025年标准)投资清退结清协议书
- 《钢筋桁架楼承板应用技术规程》TCECS 1069-2022
- 2025江苏银行线上笔试题库及答案
- 焊接电极管理办法
- 电焊工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 学堂在线 军事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期末考试答案
- 电梯司机培训内容大纲
- 钢制防火门维修合同范本
- 幼儿园干冰课件
- pbl教学课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