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1页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2页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3页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4页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镇的麦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所大型停车场。停车场不仅取代了麦场,还把原来麦场周围原曾种过麦子的土地推掉了。镇子内的地本就是依山坡地,借地势修成了梯田的模样。为了建成一处大且平整的停车场,就得把原本的坡地挖平修齐,结果邻坡的地方就被挖成了断崖。近看那土崖的断面,最上面是几千年耕作才形成的二三十公分厚褐色熟土,底下是各个时期的地表土质分层,每层颜色各不相同,土层越往下,质地也越发坚硬,一直到质地较散的砂石层。它们就这样一层层地裸露着,如坡地上的一道巨大伤疤。被挖平了的土地被铺上了道砖,平而齐整,如同当年麦子将熟时田野上铺着的麦毯一样。只是,当风起的时候,那齐整的地面上再也不会涌起金色的麦浪!我看着停车场,开始在记忆里一点点翻找昔日麦场的模样:这儿该是有一口浅井的;那儿每年法山伯都会种几蔓萎瓜秧;苗根家地边砍了的桐树又从树根上拔出了两株新节儿;麦场边垛着各家夏收后打下的麦秸,堆垛得像一座座女人丰满的乳房;场边的草地上,不知是谁拴了两只小山羊,啃几口草就抬头向远方“咩咩”叫几声,声音柔弱得像是孩娃儿饿时唤自己的娘。脑中回想着这些,思绪便如打开了闸门的水一般,将自己带回,李清照词两首,1,李清照被人戏称为李三瘦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2,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南渡前,南渡后,3,4,醉花阴,李清照,5,愁?,南渡前,寂寞无聊之感,6,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7,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思夫寂寞无聊之感,8,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来表现情感的?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概括意境特点:凄凉萧索,品读诗歌,品味意象,9,问题探究,这首词的意境是怎样的?感情基调是什么?,10,凄凉寂寥的意境思念丈夫的情感寂寞忧郁的基调,11,名句鉴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12,二、鉴赏“炼字”。,“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说说此句中瘦字之妙处。,13,方法指导,1、找出关键字或词,并理解它的含义;2、将该字还原到原句进行理解;3、看是否运用了某种表现手法;4、该字有在全诗中有何作用。,14,答:1,瘦的意思是体型瘦细,纤弱2,在本句中是指人比菊花还要瘦细,纤弱。3,以菊枝瘦细,菊瓣纤长比喻相思中的女子憔悴瘦弱,可谓形似;另菊花具有清雅傲霜的高洁品格又喻词人对远出丈夫的相思和忠贞的爱,可谓神似。生动地刻画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4,此词结句言“瘦”,照应前文之“愁”,可谓因愁而瘦。堪称为全篇画龙点睛之笔,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15,讨论探究,试分析本词中以下两字之妙处:1.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6,凉:1、“凉”有微冷,灰心,悲哀愁苦之意2、此句中意思是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半夜里凉气开始浸透,难御风寒3、运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4、写出了词人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孤独凄凉的感受。,17,“凉”,“凉”一语双关。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18,卷:1卷的意思是在外力的迫使下把东西弯曲2此句中意思是西风吹来将帘子卷起3卷在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4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风的大和猛,所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落。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更增添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在诗中营造了西风过后那种凄清的意境。,19,人比黄花瘦A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B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C内容上,“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品读诗歌,品味语言,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词眼,20,21,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愁凉瘦三字前后呼应,层层递进,情感一气贯穿,内容衔接紧密。“瘦”字画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画出了一幅因离愁的萦绕而魂消形减的自画像,22,醉花阴一词中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试简要分析。词里出现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接抒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23,声声慢,李清照,24,文章音乐欣赏,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亡国之痛,孀居之悲,飘零之苦,深广厚重,晚景之凄,26,精读鉴赏,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愁”的?,27,1、选择典型意象,借景抒情,淡酒,秋风,鸿雁,黄花,梧桐,细雨,处处生愁,物物助愁,景景牵愁,一个“愁”的世界!,28,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首词中的菊花和醉花阴中的“黄花”有什么不同?,29,醉花阴中的黄花正值胜放之时,所以才会“有暗香盈袖”。其后,作者又借花写人,写道“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点出词人思念丈夫极苦时的消瘦之态。虽然如此,但当时作者和黄花一样,依然拥有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作者心里有愁,但仍未至彻心入髓的地步。而这首词当中的“黄花”,花香早已消散,堆积满地的,却只是败损的花瓣。枝条上的花,看起来也是憔悴无比,实在教人无可采摘。这里的“黄花”其实也是词人心境的反映。它象征着遭逢家国巨变、丈夫离世、四处漂泊的词人凄愁惨淡的晚景。与醉花阴里的黄花相比,这里的黄花显然也已经到了衰败之时,不仅让人伤感,更牵扯着词人内心的隐痛愁苦。这时的凄苦,比起醉花阴时的闺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而且更彻入心脾,极富于感染力。,30,2.运用叠词,在这首词里,有一句话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寻寻觅觅,孤苦无依,冷冷清清,情景,萧杀冷清,凄凄惨惨戚戚,愁情,凄然寡欢,动作,一连用十四个叠字,富有音韵美;层进式地揭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31,叠词的艺术效果:、起强调作用。A形象性:使描写的自然景色和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如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32,B确切性。即摹形摹色,摹声摹动。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如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玉一般。二、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富有音乐美。,33,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葱葱一词常用来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亦用来形容气象旺盛、美好。靡靡常用以形容风吹草偃貌。(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34,答:(1)从色彩和形态两个角度写出了春雨过后,水边草木的茂盛(摹状生动);富有韵律感(音韵和谐优美),增强表达效果。(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35,叠字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二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节奏感。,36,1.抒情造境,情景交融;2.运用叠字,创意出奇;3.造语清新,蕴藉深挚。,本词的写作特色,37,课后作业,38,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挼,读ru,“揉搓”之意。(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9,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40,练习巩固1、(2011济南统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碧湘门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注】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行(hn):行列。(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41,(1)“沉”字好。“沉”,使动用法,使沉没。此句中“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意思是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42,2、(2011济宁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愁风月(生查子)贺铸风清月正圆,正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欲邃就床眠,解带翻成结。【注】熏麝:熏炉中的香料。寒虫:蟋蟀。问题: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指出“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两句中用得最精彩的两个字,并作简要赏析。答案:“焦”和“切”两个字。“焦”表焦急,“切”表悲切。此句中主人公本想点香吟诗以遣愁情,然而“熏麝”反而使心同香一样焦,吟诗声则与虫鸣一般凄切。在此运用语意双关,触景生情的手法。读来意趣谐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心情之焦愁与凄苦。,43,语文12.L201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暝:日落,天黑。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3分)(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5分),链接高考,44,“秋阴”二字,点明节令和天气。“时晴向暝”的构词方法,同于“乍暖还寒”。“时”,是片时、偶尔的意思。“向”,突出的是转变过程。此词为寒秋羁旅伤怀之作,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