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探索.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探索.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探索.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探索.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探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要 主题词国际分工 发展趋势 动力学机制 分工格局 分工利益 不管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都把国际分工作为一个重要 的课题来研究尤其是 20 世纪末21 世纪初的几十年里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 变化国际分工的格局处于快速调整期国际分工体系面临着众多挑战同时也 适逢了许多发展的机遇 探索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对于正在力图实现民族的伟大 复兴与和平崛起的中国尤为重要 论文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以历史的视角结合横断面数据运用定性为 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地查阅了 1431 年以来的历史文献和 统计数据其中有些数据甚为珍贵从中得出了若干具有新意的结论 论文在布局上尽可能地具有逻辑性首先研究国际分工产生发展的基础的变 化趋势然后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和格局予以分析之后论文力图寻找藏在这些 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初步构建了国际分工动力学机制的分析框架识 别出主要的推动力量和制约因素论文还针对国际分工利益的产生发展以及分 配和协调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在最后一部分作者在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回 顾了历史上众多的国际分工理论与流派之后 指出了国际分工理论有历尽繁华返 朴归真的趋向并且认为能够科学反映竞争-协调互动过程特征的综合的国际分 工理论正在酝酿 本文的基本论点如下正是国际分工的基础深化和扩展支撑培育了整个正日 益膨胀的国际分工体系主要表现在地理基础的深化扩展物质基础的纵深发展 和体制基础的进一步融合 国际分工越是发展 其形式就越多样化 突出表现为 从产业间到产业内分工边界内移从有形贸易分工到无形贸易分工国际分 工格局向立体动态化发展这缘自于其网络化多层化和边界模糊化的发展国 际分工发展趋势的背后隐藏着动力学背景 国际分工的发展动力学机制是逐渐复 杂化的推动力主要表现为竞争科技革命和跨国公司同时制约因素也日趋增 多并从自然因素到社会因素国际分工不断的原动力来自对分工利益的追逐 国际分工有诸多利益利益的分配有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这需要一个完善的 利益协调制度国际分工理论的研究也是逐渐深入的几百年来从绝对优势到 竞争优势历经了种种理论学说理论探索透着一种返朴归真的冲动例如杨 小凯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直接考察分工的特征 本文认为国际分工的过程正是一 个循环往复的竞争-协调的过程最后本文认为新的综合国际分工理论正 在酝酿它应该是吸收了以往所有理论的科学内核并且如实地反映竞争与协调 两个特征的分工过程论 论文在如下方面进行了具有学术价值的原创性工作第一重新解释了国际 分工的含义认为生产分工比劳动分工更科学全面地反映了世界财富的创造过 程第二在传统的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网络型国际 分工类型的建议是一个新发展第三对于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多层化现象用新 的图解形式表达出来同时识别出分工边界模糊化的现象及其内在的原因边界 内移和过程可分割性第四本文一个原创性的部分就是初步形成了分工发展 动力学的分析框架这其中当然融会了导师的光辉思想最后一点可能也是本 文另外一个重要发现 即国际分工是一个竞争协调再竞争再协调 循环往复的动态化过程以上的诸类创新也许前人早有觉察那我也算是 做了思前人所曾思言前人未曾言的事了 本文不足之处就是许多方面尚未量化对数学工具的使用还不够倘若今后 的学者专家 能够运用现代数学工具和过程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国际分工的发展 问题那么国际分工的研究将可以向前迈进一大步了得出的结论可能也将大有 益于时刻处于竞争协调世界中的人类 abstract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production trends of development dynamic mechanism pattern of division benefit of division not only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als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put a heavy emphasis on the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production. especially during the dozens of years betwee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the system of world division of production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when the worlds situation is changing rapidly and the pattern of world production division is under the fast adjustments and displacements. studying the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divis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china which makes great efforts to realize its national renaissance and peaceful rise. on the basis of abundant materials, the paper mainly utilized the qualitative methods combining with some quantitative tools, studied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statistical data of world economy and trade since 1431, some of which is much precious. then the author got several new conclusions in the historical and cross-section view. the paper is arranged in a logical order as much as possible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firstly, the author studied the developing trends of the bases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division, followed by analysis on the forms and pattern of world division of production. secondly, the author tried to find the inner reason hidden behind the trends and basically formed an analysis structure of dynamic mechanism for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production recognizing the main pushing and dragging forces. the author also argued fully about the origin, development, distribu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benefit from international division. in the last part, after reviewing all the historically important division theories and schools in the order of time, the author found a simplification trend from many special and complex schools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while the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division, which can describe the interactive process of competition-coordination, is hatching. the main poi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ing. it is the deepening and extending bases that support the ever-expanding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division. this is shown by the expansion of geographic basis, by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matter basis and by the fusing system bases. the more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develops, the more the forms become diversified, which prominently is: from inter-industry to inner-industry division (the border is moving inward), from tangible trade to intangible trade division. the production division pattern becoming stereoscopic and dynamic, because its pattern is more and more websized, multi-stratified, border blurred. the dynamic mechanism lies behind the developing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divisi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is becoming gradually complicated in which there are competi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other pushing forces while ever-increased constraining elements from natural elements to social ones. the durable motive pow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vision comes from pursuing benefits of production divisio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production brings many interests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has a lot of inner problems to solve. it would need a perfect interest coordination system. the theoretical study o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production is deep-going from its very beginning. since several hundred years ago, many theories have been formulated from the 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to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 and a pulse toward simple and original appeared. for example, xiaokai yang used infra-marginal method to directly analysis the characters of division. the paper argued that international division just is a cyclic process of competition-coordination. finally, the author thought that the new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division should absorb all the valuable core ideas from previous theories and that the new theory should be a process theory of division describing competition and coordination. the original jobs in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paper updated and freshened up the meaning and 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division and argued that the new definition can describe the world treasure creation process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more completely tha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what is more, the author pointed out a new type of production division, that is the websized type, added up to the traditional ones. further, the paper used many vivid pictures to illustrate multi-stratifying pattern and other phenomena, and pointed out the blurred border of division and its inner reasons (inward moving border and increasingly dividable procedure). another creative job was the author formulated a basic framework for dynamic mechanism analysis, which certainly adopted the shining thoughts of my tutor, prof. xu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another important finding was that international division is a cyclic dynamic process of “competing-coordinating-recompeting-recoordinating”. all the above creative work, may be just an out-speaking about what former scholars had ever thought but not discussed about. a pity was that many parts hadnt been quantified without a full use of mathematical tools. the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world production would take a big step forward if the scholars in the future be able to utilize modern mathematic tools and process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division. and the conclusions of that would greatly benefit the humankinds who are always in the competition-coordination. 鸣谢 衷心地感谢导师薛荣久教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的悉心指导 和不倦教诲 衷心地感谢导师薛荣久教授无私地给予热情的帮助 特别是十分 宝贵的几百年的世界经济的历史数据 使我犹如获得了百年功力般对 研究的问题豁然开朗 衷心地感谢办公室的赵维全同学给予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多方面 帮助 衷心地感谢同门 2002 级师妹潘忠敏同学在论文构思方面的启发 和讨论 衷心地感谢所有关心和爱护我的人包括我的家人师长朋友 和同学 这篇论文特别奉献给上面所提到的人 acknoledgments to them, with all my love! 1 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探索 前言 现代社会讯息万变国际经济格局时刻都处于动态的均衡和不均衡之中以 前处于劣势的国家由于看准时机抓住机遇可以争得很优越的分工而以往一直 很优越的发达国家也可以在转瞬间处于不利的分工 当今的分工体系充满了机遇 和挑战这使得世界各国不得不愈来愈重视对国际分工问题的研究 未发达者研究国际分工以期更早地发达发达者研究国际分工是为了更加地 发达 分工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人类课题 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市场的开拓 使国际分工形式日趋多样化并不断深化和细化导致各国经济呈现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使人类社会进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崭新国际分工阶段 发展中国家要研究国际分工希望找到诀窍能争得更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尽 快实现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的更大改善 发达国家代表着垄断资本的力量 为了从全世界攫取更多的利润研究国际分工的趋势也当然地成了它们的份内 事以前旧的经济秩序可以稳固地维护着发达国度的既得利益要想在既定的 分工体系中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功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国际分工虽然在研究 但并不是那么急但是现在情况变了世界在飞速地变化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 猛烈地冲击着旧分工秩序的每一根弦 大大增强了的要素跨国界流动在全世界重 塑着国际分工的崭新格局一切都在改变着机遇向人们迎面扑来挑战向人们 迎面扑来发展中国家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它们希望探索并发现新的国际分工趋 势从中找到加快发展的契机和启发发达国家不再是一劳永逸不但从全球汲 取超额垄断利润受到挑战就是原来本属于的它的蛋糕和奶酪也受到了 竞争者们前所未有的偷窥它们也抓紧研究国际分工的新问题国际分工又成了 当务之急于是国际分工的研究领域热闹起来了 国际分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从世界格局 看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有经济分工和经济联系有人说 一个国家与外界发生经济贸易往来就是参加了国际分工此话不无道理但是 到底什么是国际分工呢它有没有更准确的定义呢 分工又叫劳动分工英文写做 division of labour国际分工是一国内部的社 会分工向国际领域的扩展 是生产的国际专业化 属生产领域的范畴 言下之意 国际分工就是劳动在世界各国之间的生产分工这是关于国际分工的传统定义 然而国际分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直到今天其内容和特征都有了很大的变 化传统的国际分工定义常着眼于商品货物的生产领域或生产过程的分工这在 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的今天又有了新的内容此其一传统的定义将分工局限 于货物的生产而当今的生产更应理解为物质和文化财富的生产此一生产彼 一生产眼界大不同意境大不同此其二传统的界定将分工定义为劳动的分 工容易使人误解为劳动力的分工这在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有得一辨然在众多 学家流派又哪能区分得如此清楚其实分工又何尝不是生产要素的分工劳动 力资金技术知识不同样参与财富的生产吗此其三 要准确理解国际分工就要重新界定其内涵以使它符合新的时代特征还 国际分工以真实科学的面貌 况且国际分工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国内分工向国 外的简单延伸而是具有了独自的特征这些都是当代专家学者理应深入探讨的 问题 2 国际分工的类型有各种划分方法按产业的比重有工业国和农业国之分按 要素密集度不同有劳动密集型产品国 资金密集型产品国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 国这里我们按价值链关系来划分有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和网络型四种国 际分工类型比 20 世纪传统的三种类型多了一种新类型这是和 21 世纪全球网 络化进程密不可分的前三种分工类型在教科书上多能见到此处不再赘言而 网络型国际分工是一种很新的分工类型与以往的混合型国际分工完全不同混 合型尚可分出垂直型和水平型方向的国际分工类型 而在网络型国际分工中两个 国家之间分工的方向和等级差别不再特别明显 一个国家是处在一个复杂的网络 化了的分工体系中同时和多个位于网络中不同位置的经济体发生关系而且分 工与合作密不可分且频繁地跨时空发生着 分工体系中的所有经济体都是整个网 络中的一个节点当然这些经济体在网络中所处的节点位置是不同的因而它 们发挥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比如有的国家就处于关键的枢纽地位发 挥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而很多国家只是主要从事装配加工的生产环节对整个产 品的并不拥有控制权也不拥有关键的专利等知识产权部分以前全球和区域性 的国际生产网络尚未形成以前 多数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均属混合分工类 型而在全球网络化的今天多数国家和地区则发展成网络型的分工了 扫清了前面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进入本文的写作动机这里采取倒叙的方式 来描述笔者的探索思路 大家一个直接的印象就是国际分工的格局总是动态发展 的 那么为什么分工格局是动态演化的呢这就涉及到各种分工因素彼此互动的 结果 一种表现就是各种分工形式相互关联影响 也就是分工形式多样化的问题 再进一个层次各种分工形式的出现是需要一个足够的空间的这就引出国际分 工体系日益庞大的现象 一个日益庞大复杂的分工体系需要有与此相称的基础作 支撑根深才能叶茂这样就推演到了国际分工基础日益扩展和深化的问题 即论文的第一部分 以上是关于国际分工发展形态学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而不是那 样的发展形态和演进趋势呢这背后有一个发展动力学机制的问题 只不过人们 一般很少这么系统的去讨论罢了这里面有推动的有阻碍的是一个复杂的动 力学系统而且国际分工越发展这个系统就越复杂推动机制越强劲制约因 素也越多越复杂全面理解它对于科学地解释国际分工发展快慢等现象很有好 处归根结蒂国际分工之所以能够向前发展是因为这里面有国际分工利益的驱 动伴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利益机制也在不断完善这将在国际分工利益 一章中得到历史而系统的阐述 面对诸多的现象和发展趋势人们总是设法提出相应的理论来解释它们笔 者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 深刻地感觉到在经济学家们历经了纷繁复杂的理论探索 之后开始渐渐有了返朴归真的趋向从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生产方式说要素禀赋说里昂惕夫悖论之后的新理论群产业内贸易分工论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竞争优势论到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简直直接 就是从分工的最根本问题入手新的综合性国际分工理论也在酝酿之中将在吸 收所有的合理内核之后科学地反映国际分工竞争和协调内在过程最后一章将 全视角地向读者反映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全貌 3 第一章 国际分工发展趋势之一 国际分工的基础日益深化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地理基础在深化 国际分工的地理基础属于地理经济学的范畴 包括了地理经济区域以及区域 间的相互联系等内容 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首先表现在地域范围的扩大 国际分工在发展的过程中 所纳入到世界分工体系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 因为国际分工据以实现的国际贸 易和世界市场在地区上不断扩大先是从欧洲少数先进国家开始并以它们为 中心不断扩大国际分工一开始只是在区域范围内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全球范围 内的从此以后国际分工的地理基础就是全球化的了如下图所示 首先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多 从英国扩大到欧洲大陆的法国 德国 又到新大陆的美国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以及亚洲东部的日本他们都相继 成了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中心 其次更多的殖民地附属国以及落后国家也都先后被卷入国际贸易的旋 涡中被动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中来并成为外围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 地和附属国政治上取得独立成为发展中国家继续参加国际分工2 0世纪 9 0 年代以后社会主义国家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分工才真正 成了世界性的国际分工 图 1 国际分工的地理基础示意图 资料来源世界地图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地理大发现大大扩展了国际分工的地理区域范围为国 际分工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国际分工萌芽于地理大发现时期但是国际分工在 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地理基础逐渐倾向于纵深方向的发展取代了地域面积的简 单水平扩展 国际分工地理基础的深化正是整个世界国际分工体系发展得越来越 庞大和越来越复杂的动力之源和依托所在地理大发现是西方历史学家对 15 世 纪末 16 世纪初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线和发现新大陆的统称主要是1492 年哥 伦布发现新大陆1498 年达加马开辟绕过非洲好望角通往印度洋的航路1519 1522 年间麦哲伦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在推动封建主义向资本 4 主义过渡方面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时西欧人由于东西方通商干线受到土耳其人和 阿拉伯人的阻挠而要探寻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此外西欧和东方的贸易具 有入超性质致使西欧有限的金银不断外流加上工商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 流通手段在金印外流通货不足的情况下西欧封建阶级和商人就产生了追求 黄金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们到海外去探险而专制王权为了巩固其统 治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以及为了供其宫廷生活的挥霍也要开辟财源这就 使探求新航线取得了当时专制王权的积极支持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造 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是地理大发现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在当时是空前的首先是世界市场的领域扩大了在此 之前 欧洲还不知道美洲的存在 贸易活动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 地理大发现后 欧洲人所了解的地理区域比 14 世纪增加了五倍之多地理大发现客观上刺激了 远洋运输业的发展同时也极大推动了大规模的生产其次是国际贸易的规模 扩大了贸易商品种类增加了一些原先几乎闻所未闻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 可咖啡中国的茶叶印度的棉布等等从此不断进入西欧市场以前欧洲人 很少食用的蔗糖大米也成了输往欧洲的重要商品历史上著名的香料贸易就是 威尼斯商人把东南亚生产的丁香肉桂豆蔻胡椒等香料运销欧洲赚取厚 利大发现前威尼斯商人通过地中海一带收购的胡椒每年不过 2000 吨左右 新航线开辟后每年运往里斯本的香料就大大增加了 地理大发现之后国际分工世界化扩张的过程是逐步完成的直到 20 世纪 初才基本结束这可以通过世界市场吸纳世界各个国家的过程表现出来如下表 所示 表 1 世界市场的全球化过程 时间 欧洲 亚洲 北美 拉美 非洲 其他 1820 英国等 16 国 中国等 4 国 美国等 3 国 巴西等 11 国 埃及等 2 国 - - 1840 罗马尼亚 锡兰等 3 国 - - 秘鲁等 4 国 好望角 澳大利亚 1860 芬兰等 4 国 日本等 4 国 - - 哥伦比亚等 11 国 塞内加尔等 4 国 新西兰等 2 国 1880 - - 沙老越 1 国 - - - - 热带等国 1900 - - 朝鲜 1 国 - - 巴拉圭 - - 斐济 资料来源作者据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资料改编 地理基础在地域范围上的简单扩张是有限度的 因而主要还是表现在地理基 础纵深方向的发展 纵深方向的发展主要就是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的增大和 经济交流活动的增多就像河流奔腾的河水把地面的沟壑切割得越来越深一样 国际贸易流量的逐渐扩大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越来越深 国际分工的 联结越来越密切和深厚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国际贸易的发展也 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 总体看来 国际分工的地理基础是扩展和深化表现为量上范围的扩大和质上 联系的加深其中地域范围的不断扩大主要表现为世界分工的中心不断扩散 甚至出现了亚中心的国家和地区分工外围的不断扩大并总体上向分工中心靠 拢同时也有边缘化的现象边缘化的现象广义上是指远离分工中心趋向边缘的 运动具体地讲一般是说贫困人口的增多或者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的增多( 如 图 2 所示) 5 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物质基础在扩展 世界上几次大规模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世界工业的发展 从工场手工业到机械 化到电气化再到电子化一步步走向高科技的现代化工业使国际分工的物 质基础也随之一步步扩展 历史资料研究证明 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增长与世界产出的增长有着密切的联 系如表 2这足以说明世界生产能力的增长是国际分工增长的物质基础 表 2 世界出口贸易增长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 历史时期 1720- 1780 1780- 1830 1830- 1840 1840- 1860 1860- 1870 1870- 1900 1900- 1913 1913- 1929 1929- 1938 1938- 1948 1948- 1981 1981- 1992 2001 世界贸易年 增长率% 1.1 1.37 2.81 4.84 5.53 3.24 3.75 0.72 - 1.15 0.0 6.8 5.4 0.4 世界经济年 增长率% 1.5 2.6 2.9 3.5 2.9 3.7 4.2 2.7 2.0 4.1 5.6 3.0 1.2 资料来源ww 罗斯托世界经济的历史与展望1978 年联合国统计年鉴1978 及 1981 年 世界银行2003 年全球发展报告转引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 2003 国际分工所依赖的物质基础具体表现为生产能力运输能力市场容量和通 讯技术手段 国际分工的物质基础自从国际分工发生之日起就直到现在是不断扩 展和深化的这也是目前的国际分工体系发展得如此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生产 能力的增长主要表现在产品生产制造的速度质量和性能都大大提高运输能力 的增强目前多被人们描述为物流技术的升级和完善 市场容量的扩大和增长则表 6 现为传统商品市场的扩大和新兴市场的不断开辟和拓展 而通讯技术手段的革新 和换代更是国际分工能够顺利实现和完成的关键支撑 举例来说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大机器生产 使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规模迅速扩大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大批商品使国内市场 饱和需寻求新的市场同时生产力革命带来的生产的急骤扩大引起原料供 应的紧张要求开辟大量而稳定的原料来源而这些要求都是依靠本国生产和市 场无法满足的机器大工业日益脱离了本国的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 贸易和国际分工由于当时工业革命在英国最早发生并完成其经济实力大大 增强成为世界工厂而其他落后国家则成为英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1800 年还没有汽船到了 1838 年英国轮船南阿斯号和太平洋号成功地横渡大西 洋 标志着世界航运业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18 世纪初 从英国航行到印度要 1820 个月到了 18 世纪中叶只需 23 个月就够了19 世纪中叶国际分工就基本 形成了这时的分工是工业如西欧工业区经济与农业如亚非拉的种植 园经济的分工 大机器工业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征服国外市场的武器 使得其他国家按照英国生产和消费的需要改变他们的产业结构 成为原料产地和 商品销售市场大机器工业改革了运输方式提供了电报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 使国际分工成为可能它们把原料生产国家和工业品生产国家联系在一起大机 器工业成为开拓市场的重炮它们轰掉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消灭了古老的 民族工业打破了以往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市场把各类型的国 家卷入到世界市场上 全世界财富的创造过程从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自从资本主义诞生以来所生 产出来的物质财富比以往任何时期加起来的总和都多 由此所积累起来的物质财 富总量是越来越大 这些越来越雄厚的世界财富也是国际分工得以产生和发展所 依赖的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的深化和积累使国际分工的发展获得了日益深厚的源 动力 第三节 国际分工的体制基础在融合 人类经济社会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经济成分在 20 世纪现代社会演 化成两种经济体制作为两种经济制度存在着这不利于为国际分工寻找一个统 一的制度基础若经济全球化能够使计划和市场两种体制走向融合趋同那么国 际分工便有了一致的制度基础而不再容易分裂为几个独立的子系统了 世界经济围绕着全球化这一主题确实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这个变革的过程 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得到了各国的共识和接受当今的国 际分工与世界经济体系正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逐渐演化着 可以说当今的经济全 球化就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或者说全球经济的市场化 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面对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了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更多地分享 国际分工的利益各国不得不根据全球化的要求实施体制方面的改革这些改 革的方向和内容普遍都是围绕市场化展开的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体制和运行机 制之所以能得到全球范围的认同其原因就在于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比较人们 7 终于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社会发展迄今为止最具微观配置效率的经济运 行机制是建立在人人都乐于接受的相对平等的等价交换的基础之上的而 且人们也发现了资本市场股票等概念的中性的本质于是在人们的观 念里以往附着在这些概念上的意识形态成分也逐渐消退了市场机制的普及和 深入有力促进了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经济全球化具有了全球的 统一基础市场经济 既然世界经济体系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演变的那么它就是沿着社会化和市 场化的总体方向发展的于是有人认为市场化区域集团化全球化 一体化是世界经济演进的历史和逻辑轨迹吕春成2003生产力的提高依 赖于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而分工和专业化则只有通过市场化才能实现而在世 界经济中市场化也一般是循着国内区域内世界范围内的顺序依次 推进的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形成一个整体的自然发展过程市场经济是推动经济 全球化的基础和原动力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纪新一轮国际分工体系的形 成发展变革等都将主要在市场运行的机制下完成 国家政府监管下的市场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同的经济运行 模式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是中长期规划和实施宏观调控市场是一个对资源配 置起基础作用的场所和微观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统一为国 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塑造了良好统一的体制基础 8 第二章 国际分工发展趋势之二 国际分工的形式逐渐多样化 国际分工发展至今已经表现出来多种形式有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产 品内分工有有形贸易分工无形贸易分工等等并体现了一定的趋势性 第一节 国际分工边界逐渐向内转移 国际分工从产业间的分工发展到产业内的分工甚至到产品内的分工 是国际 分工形式日益深化分工边界内移的一个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上的国际分工主要是产业间的分工 其中最经典的 例子就是大家常常看到的关于英国和荷兰的生产资源在纺织业和葡萄酒酿造业 之间分工的讨论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的国际分工则出现了一种新 型的分工现象即产业内和产品内的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从产业间的分工发展到产业内的分工甚至到产品内的分工是有其 历史原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一二百年间经济结构不同技术水平不同的工 业国与农业国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才是经济结构相似技术水平接近的 工业国间的分工但是战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进步和发展改变了战前的 国际分工的格局国际分工在工业国家之间得到迅速发展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 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化技术工艺为基础的分工形成了以工业国之间 的分工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分工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在工业国之间的分工中 占主导地位的是各国之间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 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原来的生产部门逐步划分为更多更细的部门 在一国国内部门之间的分工向部门内部分工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跨越国界 形成为国际间工业部门内部的分工 产业内的国际分工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规格型号的专业化分工同一类产品常具有不同的规格型号不同国家对同 一类产品按不同型号或规格进行分工从事专业化生产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 要世界拖拉机的生产就体现了这种分工即美国着重发展大功率的轮式和履带 式拖拉机英国发展中型轮式拖拉机德国生产小功率的轮式拖拉机 零部件的专业化分工由于各国科技和工艺水平的差异一国对某一些零部 件的生产具有优势 同时别国对另一些零部件的生产具有优势 因此就产生了零 配件或部件的专业化生产在喷气式飞机原子能发电站设备电子计算机汽 车拖拉机收音机电视机等大批量生产时所需的各种零配件或部件往往在 不同国家中进行专业化生产 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这种分工属于产品内分工是指不同国家对同一 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例如在化学工业方面某国的某些工厂 专门生产半成品 然后出口这些半成品供给设在其他国家的化工厂去生产各种化 学制成品举世闻名的德国拜耳公司以它所生产的中间产品提供给世界各地 上万家的化工厂制造各种化学成品就属于工艺过程的专业化 产业内分工形成的原因和主要制约因素比较复杂大体上有以下三点 差异化产品是重要基础 人们认为 从实物形态上 同类产品可以由于商标 牌号款式包装规格等方面的差异而被视为差异化产品 即使实物形态相同 也可以由信贷条件交货时间售后服务和广告宣传等方面的差异而被视为差异 9 化产品这种差异化产品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心理消费欲望和消费层次的消费需 要从而导致不同国家之间产业内分工和贸易的发生与发展 规模经济是重要动因 生产要素比例相近或相似国家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国 际分工和获得贸易利益其主要原因是其企业规模经济的差别一国的企业可通 过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取得规模节约的经济效果 其成本随着产量的增长而递减 使生产成本具有比较优势打破各生产企业之间原有的比较优势均衡状态使自 己的产品处于相对的竞争优势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竞争力 扩大了产品出口 这样产业内部的分工和贸易也就形成了 经济水平是重要背景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差异化产品的生产规模也就越大 产业部门内部分工就越发达从而形成差异化产品的供给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越 高人均收入水平也越高较高人均收入层上的消费者的需求会变得更加复杂 更加多样化从而形成差异化产品的需求市场另外当两国之间人均收入水平 趋于相等时其需求结构也趋于接近产业内分工的倾向就越强 产业内和产品内的国际分工作为国际分工的新形式 给国际分工带来了很多 新特点和新内容这也是国际分工界限模糊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节 从有形贸易到无形贸易 200 多年来国际分工中货物贸易获得了很大发展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 大变化表现为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制成品比重上升如表 3 在有形的货物贸易不断扩大发展的同时 无形贸易作为新的贸易形态也得到 迅速发展而且国际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也在如此短的时期内发生了的变化如 表 4 所示 表 3 国际货物贸易分工结构演变% 年份 1 9 1 3 1 9 3 6 / 1 9 3 8 1 9 5 0 1 9 5 5 1 9 6 0 1 9 6 5 1 9 7 0 1 9 7 5 1 9 8 0 1 9 8 5 * 1 9 9 5 * 1 9 9 9 2 0 0 1 初级产品 6 2 . 5 6 0 . 4 5 9 . 0 5 1 . 0 4 5 . 0 4 1 . 0 3 5 . 0 4 3 . 0 3 9 . 0 3 5 . 6 2 2 . 3 1 0 . 2 2 2 . 0 制成品 3 7 . 5 3 9 . 6 4 1 . 0 4 9 . 0 5 5 . 0 5 9 . 0 6 5 . 0 5 7 . 0 6 1 . 0 6 1 . 2 7 4 . 4 8 9 . 8 7 8 . 0 * 由于未列产品不计故两者相加不等于 1 0 0 % 资料来源1 9 9 9年前数据转引自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学新编2 0 0 0年版2 3 6页1 9 9 9年后源自 国际统计年鉴 2 0 0 32 8 9 页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但带动了有形贸易深化了国际分工而且也给新时 期的国际分工带来了许多新特点 单纯使用海关统计资料已经渐渐不能够反映国 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全貌因为服务贸易的交易额一般是不通过海关统计的无 形贸易的市场也不同于货物贸易市场而是具有很强的增长性和衍生性从而市 场的回旋余地比较大不同经济体之间发生直接冲撞的机会减小 首先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其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时间较晚但是发 展很快2 0世纪 7 0年代以来,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 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科技 革命加剧和跨国公司的崛起, 在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推动下服务贸易的自由 化趋势不断增强服务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 力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在 1 9 7 0 年为 7 1 0 亿美元而到 1 9 8 0 年则猛增至 3 8 3 0 亿 美元1 0 年间增长了 5 倍多1 9 8 0 年以后国际服务贸易一直保持大约 5 % 的年 平均增长率是同期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 2 . 5 % 的两倍1 9 9 3年世界服务贸 易额达到 1 0 3 0 0 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 1 / 4 2 0 0 2 年世界服务贸 易总额达到 1 5 7 0 0 亿美元 10 其次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是世界产业结构升级的产物国际 贸易促进了服务行业的跨国界提供也带动了本土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逐步形 成了服务业的国际分工 由各国经济能力增长所带动的产业升级使得世界产业结 构发生大规模的调整产生了对服务业的更大规模的需求使全球服务性产业的 贸易总额有了高速增长的潜力如果将服务业划分为运输业旅游业其他贸易 三部分二战以前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是劳工的输出二战以后随着第三次 产业革命的完成电讯金融运输旅游以及各种信息产业知识技术等的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