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测评(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测评(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测评(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测评(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4页
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测评(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质量测评(二)(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在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月初五,夏天在望,中国人讲究以水克火,其习俗多跟水有关。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连所祭的神灵也都跟水有关: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端午节的另一部分习俗是防毒避疫,人们相信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可预防疾病流传,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黄涛表示,这些都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黄涛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端午节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变化有关。B端午节习俗中的防疾除疫、卫生保健等内容与关爱生命有关。C端午节的各项活动,能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D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端午节的起源看法不统一,民俗学界认为其起源于古代人类的辟邪活动。B东汉时,人们举行端午节活动,主要是为了防止疾病、瘟疫、兵役、鬼怪等。C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人们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来预防疫病。D端午节的习俗共有“吃粽子”、“赛龙舟”、“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等九大类。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各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纪念屈原说”产生于其他几种学说之前,所以说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B古代,端午节习俗上笼罩着辟邪尚巫的迷雾,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掌握的科学知识较少。C端午习俗中“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最大,这与人们钦佩屈原的爱国精神有关。D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生生不息,这是因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富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特起一军,是为淮军。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辄笑之,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迨吾一试,笑未晚也。”旋诏署江苏巡抚。美国华尔募洋兵数千,号南路军;学启等将湘、淮人,号北路军。四月,贼悉众战败南路军,华尔弃青浦走保松江。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鸿章亲督军来援,贼大奔。外国军见其战,皆惊叹。七年,西捻平,入觐,赐紫禁城内骑马。国家旧制,相权在枢府。鸿章与国藩为相,皆总督兼官,非真相。然中外系望,声出政府上,政府亦倚以为重。其所经画,皆防海交邻大计。思以西国新法导中国以求自强,先急兵备,尤加意育才。初,与国藩合疏选幼童送往美国就学,岁百二十人。期以二十年学成岁归为国效用,乃未及终学而中辍。初在上海奏设外国学馆,及莅天津,奏设武备海陆军,又各立学堂,是为中国讲求兵学之始。尝议制造轮船,疏言:“西人专恃其炮轮之精利,横行中土。于此而曰攘夷,固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守之也。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苟安目前,遂有停止轮船之议。臣愚以为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屏除一切,国无与立,终无自强之一日矣。”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鸿章孑身入京,卒定和约十二款。鸿章奏陈善后诸务。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并奉诏行新政,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赐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时以诙笑解纷难。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闻其薨,咸集吊唁,曰:“公所定约不敢渝。”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鸿章则言:“于国实有不能恝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选自清史稿,有删节)【注】贼:太平军。恝(ji):忽视,不在意。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旋诏署江苏巡抚署:代理、暂代B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 将:将军C期以二十年学成岁归为国效用 期:期望、希望D视鸿章皆丈人行也 视:对待、看待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李鸿章“经世之学”的一项是(3分) ()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入觐,赐紫禁城内骑马与国藩合疏选幼童送往美国就学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苟安目前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视鸿章皆丈人行也ABC D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治元年,李鸿章带领衣着简陋的军队到达上海而被外国人讥笑,他并不在意,大挫敌军,使湘、淮军威名远扬,也令外国人惊叹。B清朝旧制是宰相的职权往往在枢府,李鸿章以总督身份兼宰相之职,这其实不是真宰相,而是因为他有名望而被人谣传的。C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两宫太后逃跑了,让李鸿章独自一人到京城斡旋,李鸿章不辱使命,与他们签订了和约。D李鸿章有丈人行,一生不曾言退,最后因劳累过度呕血而死;与他一起共事的外国人都很敬服他,听到他去世都来吊唁。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所经画,皆防海交邻大计。(5分)译文:_(2)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守之也。(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89题。柳州开元寺夏雨吕本中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注南宋初年,吕本中历经艰辛,长途跋涉,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因有感而作此诗。沉浮:把信遗失了。面如田字:南齐书李安民传载,宋明帝曾当面说他“面方如田,封侯状也”,后果真被封康乐侯。8诗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_ 9诗的最后一联的用典,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_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忧愁。(雨巷)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4)大行不顾细谨, 。(鸿门宴)(5)惨像,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走失的泥土李祥林大地上的泥土绝不是一尘不动地静止于某一个地方,它们和水一样,无时不在流动和翻腾,改变或被改变着自己的身世和命运。比如一个人和一头牛犁完湿地回到家里,人的鞋里鞋外和牛的蹄缝里都沾满了湿土,家的温度加速了这些泥土的风干,鞋上的土被人抖在地上,连同院落里的柴秆、纸屑一起被扫进缓缓燃烧的灶膛,几天后出灰时又以肥料的形式被运到地里。而牛蹄上的泥土混同着牛的屎尿,被笨重的牛脚来回践踏、翻搅,和稀牛粪混在一起也被运到地里,此时地里的泥土已经认不出它们的模样了。即使在田地的某一处,蚂蚁或者田鼠掘穴时翻出的细土,也会告别它们埋在深处不见天日的历史,贪婪地晒着太阳,直至发白、风干,阳光改变着这些土的成分,或许又会被一阵风带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泥土成年累月地呆在一处,思想总会有不坚定的时候,在它们的内心,是渴望东奔西走,或者腾挪一下身子的。所以说,在大地上要让一粒土坚守自己的家园,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特别是雨水,最容易携带泥土私奔出走。人最怕的也是在多雨的秋天,家园的泥土大面积地流离失所,出走流浪。年久的土院墙会因难以承载过多的水分而訇然坍塌,一些失修的房屋连声招呼也不打,一夜之间就将羊群掩埋,一锨一锨培起来的地埂也会相约塌滑,让人们分不出地界,找不见各自的粮食,下滑的泥石流甚至会将山沟里整个的村庄带走。在水的盅惑下,泥土大规模地分崩离析,让村庄呈现出一片荒败和狼藉的景象。在田野上的村庄,重新打起土墙,培起结实的地埂,告诉泥土精诚团结,不要私自出走,是比播种和收获还要大的事情。春天落下了一块地没有播种,只是少收一点粮食,秋天落下了几垄庄稼来不及收割,最大的损失也只是少了一些口粮。但村庄里任何地方的泥土走失了,家园就不是家园,村庄也就不是完整的村庄了。秋天里最忙的时节,人们在不知疲倦地收拢着自家的泥土,这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需要足够的韧性和恒心。比人高的田埂也是用光滑的锨背一下又一下拍结实,才得以巩固泥土,成为一块完整的田地。土本来是散漫的,却又经不起击打,看来略加教训是让泥土听话的最好的办法。秋天的大地上,远走他乡的其实不只是一些泥土,有时会有一只四处张望而不肯吃枯草的羊,它悄悄离开羊群,怅然地走遍原野,最后饿死在某一个地埂下,成为鹰兽的美食,或者会被一个陌生的人收养起来,成全了它一年中少有的好运。村西的丫丫在秋天去远方打工,这个从小就出落得艳丽却不肯读书的女孩,守不住贫瘠的家园和一颗虚荣浮躁的心,在别人的城市先是洗碗,后来学理发,再后来给别人洗头、洗脸、洗脚、洗身子,再后来吸了毒,回到村子后不久就与土为伴了。村东的二柱也是在秋天考上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当干部,又在乡里当乡长,他在当那个乡的党委书记时拿了不该拿的钱,在城里的高墙里握了十几年冰冷的手铐。走失的泥土终究会回归到原来的起点,二柱回到村里时头发已经花白了,他整天拿着一把擦得雪亮的铁锨,在地埂上不停地拍呀拍,他家的地埂是村庄里最光滑、最结实的地埂,可以耐得住几年大雨的冲刷和浸泡。一个村庄的人会被院墙坍塌和泥土流失的声音吓慌了神,却可以被此起彼伏的击打泥土的声音稳住身心,这种声音将伴着他们安心地度过漫长的冬天。(选自作家文摘)(1)请理解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意。(4分)_ (2)本文以“走失的泥土”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_ (3)概括说明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回答文章中写到的“丫丫”和“二柱”的故事对表现主旨的作用。(6分)_ (4)文章最后一段“却可以被此起彼伏的击打泥土的声音稳住身心,这种声音将伴着他们安心地度过漫长的冬天”一句说明了什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8分)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在图书馆过夜的人当年的北平曾有“清华双清”。“双清”者,一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是鼎鼎大名的浦江清,也就是那个常在图书馆过夜的读书人。于今,朱自清依然声名显赫,浦江清却已知者不多。浦江清少负文才。大学时期,这羸弱的小青年很快以江南人特有的聪慧脱颖而出。他那令人惊艳的国文、外文和诗文,赢得了曲学大师吴梅的垂青,尤其得到了吴宓的器重。毕业后,因着吴宓的引荐,他来到了清华国学院,与陈寅恪对门而居,任其助教。然而,一位年纪轻轻的后生,要胜任一代大师的助教,又谈何容易!在这里,他既要协助陈寅恪教学研究,又要研习东方学,还要辅佐吴宓编大公报文学副刊,更要打理自己的事务。浦江清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先后掌握了法、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门语言;甚至还为陈寅恪编了一部梵文文法。以至于后来他与冯友兰赴欧游学时,一路与西人谈笑自如;这不曾留洋的小讲师那娴熟的英文法文,令留洋多年的冯大教授也自叹弗如。那些年,北院9号的那盏灯,总是与14号的灯光隐然呼应,每每要在凌晨二三点才停歇。这正好就为那些暗夜往返的野兔、野猫和飞禽照亮了道路。它同时照亮的还有灯的主人那特别的成才之路:他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寅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所倾力的中国文史研究。几年悠游涵泳后,浦江清功力大进,终于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浦江清虽用功极勤,下笔有神,治学却极谨严,轻易不做学术文章。在12年里,他的论文只有两篇。数量虽少,质量却高。其八仙考一俟问世,各界大表钦服。便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特地跑来祝贺。此文开始奠定了浦江清的学界地位。很快,他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在学界不胫而走。其实,他不仅国文好、洋文好,而且诗词俱佳,棋牌在行,曲艺精工,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日后,浦江清久经酝酿,又推出了著名长文词的讲解。文章一出,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程千帆等名流均极表激赏,“盛称讲解之精”,以为在俞平伯名作读词偶得之上。仅此一文,就奠定了他作为词学高手的地位。那一阵,“清华双清”这两个著名的小个子,与修伟潇洒的“清华三荪”(金龙荪、陈岱孙、叶企孙)相映成趣,各擅胜场。抗战胜利,联大解体。浦江清这才回到老家。他敲开门后,女儿立即急匆匆地向母亲汇报:“又来了一个姨夫!”原来他离家多年,女儿早已不识这“陌生人”了。这时的浦江清,已然憔悴瘦削,神采尽失,与先前判若两人。浦江清家累已深,身体每况愈下;南方气候养人,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他终于决意留在东南。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支,立即催他返校。家人反复挽留,他终是拒绝道:“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他立即北上,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地。在那熟悉的北院,他的邻居将有朱自清、刘崇鋐、曹靖华,有吕叔湘、杨业治、王瑶,还有王竹溪、华罗庚、余瑞璜和张青莲等。是时,饱经蹂躏的清华园已经满目疮痍,万物萧条,杂花遍地,野兔横行。秋风徐来,落叶飘零。在金灿灿的落叶中,浦江清带着女儿寂然前行。前边早已有人相迎了。“来,快叫这位朱伯伯!”他说。女儿看到的是一位与父亲一样瘦小的男子。“就是背影的作者朱自清朱伯伯吗?”她惊问。“是的,你也知道?”浦江清也吃了一惊。可惜一年多后,这位背影的作者匆匆离去。几十年的刻苦用功,也把浦江清素来羸弱的躯体渐渐掏空了。他的课越讲越漂亮,他的学问越做越深湛,而他的身体也越来越枯瘦。至1957年,浦江清也遽然倒下,匆匆离去。早年的“清华双清”,终于成了一段学苑佳话。(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浦江清不仅凭借自身的实力赢得了诸多恩师的器重,而且还牢牢地抓住了恩师提供的发展机遇,最终把自己铸成了大器。B浦江清虽然未曾留过学,但是经过自身勤奋锤炼,到赴欧洲游学时,他的整个学术水平已经超越了留洋多年的冯友兰。C物以稀为贵,浦江清凭借一篇八仙考就奠定了自身的学界地位,凭借一篇词的讲解就奠定了自身词学高手的地位。D浦江清的家累很深,本应居家静养,但在闻一多于昆明不幸遇刺后,他义无反顾地北上返校,这也加剧了他身体的衰竭。E“清华双清”当年都鼎鼎有名,但浦江清轻易不做学术文章,而朱自清却著作等身,所以今天两人的声名已有天渊之别。(2)“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从文中看,浦江清的“厚德”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5分)_ (3)作者写浦江清回到老家女儿竟然不识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_(4)根据文章内容,请探究浦江清重返清华后“课越讲越漂亮”“学问越做越深湛”的原因。(8分)_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5分)1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埋怨野蛮馒头瞒天过海漫山遍野B禅让修缮讪笑赡养老人擅离职守C唐突海棠胸膛风流倜傥韬光养晦D仙逝纤维鲜艳先人后己垂涎三尺1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平心而论 汗流浃背 大材小用 吃闭门羹B以逸待劳 英雄辈出 兵慌马乱 坐山观虎斗C按步就班 至高无上 面面俱到 陈谷子烂芝麻D甘拜下风 变本加厉 关怀备至 按下胡芦浮起瓢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方博士到场时,整个大厅都坐满了和颜悦色的大学生,大家都为有机会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B.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鲁等小国的君主相提并论罢了。C.今年,中国电脑领域的大哥大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笔记本计算机制造权,在国际信息产业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D.王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B.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C.如果陈水扁执意按其所谓“台独”时间表,蓄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坐视不管。D.此前,布什政府一直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列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它对保卫美国不受敌对国家导弹的打击至关重要。17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倾听,是一扇通往音乐之神的大门。倾听,为我贫穷的岁月留下了欢乐。那时,我坐在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 那是我从未听过的一些声音,它让我站立不安, 它让我血流加快,它让我骨头发热,它让我神不守舍。我不知道,宇宙的深处,也有自己的声音,也有用声音构架生命的信息桥。可以想象,羊有多少寂寞,我就有多少寂寞就在我鞭子一扬的时候,一种隐秘的声音,通过长长的鞭梢,传至我的耳朵除了羊蹄踩雪的声音,万物中更多的声音,几乎都被雪冻僵了我只有倾听,在羊蹄踩雪的声音以外,挣断头发地倾听A B C D18根据上下文文意和标点,在句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4分) 思考,是_的钥匙;思考,是穿破未知障碍的_;思考,_。一个人如果不思考,就不可能启迪智慧,_,获得成功。19一位读者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下面是他们的对话:(6分) 读者:请问有没有现代汉语词典? 营业员:卖完了。 读者:还有哪一家书店可能有这本字典? 营业员:不知道。 读者:贵店什么时候再到货? 营业员:不知道。 营业员的三次回答非常明确,也是实事求是的。但是读者听起来却感受到十分不舒服,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营业员的回答能否换一种说法(可以说得略长些),基本意思相同,却能让读者感到亲切?试着把营业员的三次回答换一换。 答:A B C_六、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自然美、人格美、缺憾美而我们感受美的过程和启示,各有不同。对此,或许你有难忘的经历,或许你有真切的感受,或许你有独特的认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美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参考答案综合质量测评(二)1 答案:A解析:A项所述内容是对“端午节习俗,应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的解读,并非是其成为中国人的重要节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2 答案:D解析:应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3 答案:A解析:根据原文第l段结尾一句,应是“辟邪说”产生于其他传说之前;推断的前提都错误,其结论自然也错误 4 答案:B解析:将:率领。5 答案:C解析:是说朝廷给李鸿章的优待、荣誉;是李鸿章批评士大夫目光短浅;是说和李鸿章打交道的外国人对他很尊敬。6 答案:B解析:不是真正专职的宰相。“而是因为他有名望而被人谣传的”也错误。7(1)他所经营筹划的,都是设立海防,结交邻国的大事。(关键词:“经画”、“皆”、“大计”、“所”字结构。)(2)即使想保住和平的局面,守护疆土,也不是没有工具(武器)就能办到的。(关键词:“即”“保”“而”,“非”表否定判断。)【参考译文】:李鸿章,字少荃,是安徽合肥人,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他跟着曾国藩游学,追求治世的学问。同治元年,朝廷命令李鸿章招募淮勇七千人,特别编成一支军队,就是淮军。外国人看见淮军衣着简陋,就笑话他们。李鸿章说:“军队重要的是能打仗,不只是着装美观。等我试一试,你们再笑不迟。”不久,朝廷下诏让李鸿章担任江苏巡抚。美国人华尔招募洋兵几千人,号称南路军;学启等人率领由湘人、淮人组成的军队,号称北路军。四月,贼人(太平军)打败南路军,华尔舍弃青浦逃到松江。学启率领一千五百人驻扎在新桥,李鸿章亲自率军队支援,太平军被打跑。外国军队看见湘军、淮军作战,都很惊讶叹服。同治七年,平定西捻军,(李鸿章)入朝觐见,被特赐在紫禁城内骑马。按照国家旧有的制度,相权在枢府。李鸿章和曾国藩担任宰相,都是凭总督的身份兼任的,不是真当宰相。可是他们在朝廷内外的声望远远高出政府,朝廷也依靠他们,以他们为重。他所经营筹划的,都是设立海防,结交邻国的大事。考虑用西方的新方法引导中国走自强之路,先是加强兵备,更注意培养人才。一开始,和曾国藩一道上疏选幼童送往美国学习,每年一百二十人。期望二十年后学成归国,为国家出力,可是这些幼童没有学完,计划中途便停止了。当初在上海设立外国学馆,等到了天津,上奏朝廷设立武备海陆军学堂,这是中国讲求治兵之学的开始。(李鸿章)曾经想着制造轮船,上疏说:“西方人专门依靠船坚炮利,横行中国,在这种情况下说攘夷,本来就是不实际的。即使想保住和平的局面,守护疆土,也不是没有工具(武器)就能办到的。士大夫们局限于书本,苟且现状,于是都说要停止造轮船。我认为国家各种费用都可以省,惟有训练军队、巩固边防、练习枪炮、制造战舰的费用万万不可省。要省掉这些费用,国家不能立足,最终也没有自强的一天。”八国联军入京,两宫太后逃跑。下诏让李鸿章入朝,担任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曾说过“这一去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我只好勉为其难”的话。李鸿章孤身一人入京,最后签订了和约十二款。李鸿章又奏请善后各项事宜。开通市场,施粥散米,京城内外秩序井然。又奉诏施行新政,积劳成疾,吐血而死,享年七十九岁。得知此事,两宫震惊,深切哀悼,下旨厚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号文忠。李鸿章身材高,胡须少,秉性宽宏博大,常常在诙谐谈笑中解决纷争。等到签订和约时,那些外国使臣多是年轻人,都把他看成长辈。听说李鸿章去世了,都赶来吊唁,说:“李公所定的盟约我们不敢违背。”李鸿章从年轻到老,没有一天说过要引退,签订马关条约后回来,议论的人不少,有人劝他退隐。李鸿章说:“对于国家,绝对不能有任何轻视的意思,如今局势颓败,我请求引退,国家还能依靠谁呢?”8答案:描写了作者在夏天风雨交加的傍晚投宿,与寺僧为伴的情景,渲染了清幽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伤的感情基调。9答案:诗人说自己没有封侯的形相,也不羡慕班超封侯显贵,实是激愤之语,抒发了自己流落异乡而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流露出伤时忧国、郁闷愤慨的深沉情思。10(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丁香一样的芬芳; (3)风萧萧兮易水寒; (4)大礼不辞小让; (5)尤使我耳不忍闻。11(1)按照我们常人的思维,土地应该是相对固定不动的,但这里作者赋予了土地一定的情感,用泥土来比喻在土地上生活的人,他们依恋自己脚下的土地又对外界充满着新奇,他们想走出自我,在时代大潮中展示自己。(2)泥土是相对朴实保守的,“走失的泥土”象征的是那些走出乡村,脱离朴实,被新时代冲击而背离了乡土的人。用“走失的泥土”一词,一是能够说明作者的思想倾向;二是可在本文中起到行文线索的作用。(3)(1)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包括:对土地依赖的情感,对土地的厚爱和依恋,对背叛土地的行为的不满与谴责,对家乡土地包容一切的欣慰和赞叹。(2)写丫丫和二柱的故事的作用:深化主题,画龙点睛,让读者拨云见日,明白作者的意图。(4)这句话说明新的时代,人们要固守本分,不要在金钱、权力面前迷失自我。我同意作者这样说,一个人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淡泊名利,应该坚守自己的本分。12(1)A、D(B根据原文“这不曾留洋的小讲师的英文法文,令留洋多年的冯大教授也自叹弗如”,蒲江清超越冯有兰的应是“英文法文水平”,而不是“整个学术水平”。C原因不是“物以稀为贵”,而应是“学术贵精”。E声名的大小及传播,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因为文章、著作的多少)(2)做真学问:用功极勤,下笔有神,但论文只求质量,不求数量。事业心强:不顾离家多年,身体羸弱,依然返校救急。(3)说明浦江清离家时间之长;说明浦江清形体、容貌、神采变化之大;说明浦江清在治学上用功之深,已身心交瘁。(4)内因方面:A自己的刻苦用功。(如“常在图书馆过夜”“灯总要在凌晨两三点才停歇”)B博学多能。(如“掌握法、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门语言”“不仅国文好、洋文好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外因方面:A得高层次实践机遇。(如协助陈寅恪,辅佐吴宓,同冯友兰赴欧)B受大师垂青、引领。(如“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