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银钱业之嬗变.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银钱业之嬗变.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银钱业之嬗变.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银钱业之嬗变.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银钱业之嬗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银钱业之嬗变.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r 出 比 ab s t y s c t thi s 翻 rt i c l e t ak e s 奴 i ate 硒ngd 抑 山 匆即d 奴 r e p u b l ico f c h i na附1 叼j i ang 幻o ld-s l y 】 e priv at e b an ks an dm ede mb an ks as此 obje ctof咖d y,加 火 i ng 业 di ffer e n t hi s t o ri c 目声r i od e n v ir o n m e n t and 阮 s y st e masthe ana l ys isb 歇 k grou 耐, toc o m p 爬 吮山 i vely 跳h the ji angxl 51 1 , ctm o n e y in d us try p 刚uctio n , c oe 劝 雍nce an d d 加访 出 ion 斤 o m加 hi s l o ri c 目p n 洲 创 二 侣 , t h e 似l t e xta l l o g et h e r d i v i 此 s i x c h a p t e rs , a p p r o x i m a l e 澳 y 9()j ) 沁w 叭妇 . 1 胡 gxi o ld-stylepriv a 征b an k s p re s e n 1 the c h ar a c 1 e ri stic w h i ch翻 此 t i ons 桩 川 d s 如少 喇 num bersinthe l a l e qing d ynas 妙peri ed a l t hou gh the ji angx】 ol d . stylepriv 川 e b az 止1 时此 t ly 期均 记l a 宜 e r,吐fo l l o w ed叩 此 ti m e t i de v e ryq u i c k l y朋dd e v . 1 0 伴d引 比 o n ger mcre as i ngl笋 h o w e v e r, the c h 即 s inpoliticsd uring the l 出 qing d 扣as t y , 阮 eco n o m yl 越 男 i ng , 。 “ 匕 1 血 c ap回 fl ood i ng 远 1 1 a dgi ven 加men d o 璐 s h ockfo r 五 n 即 肚 笼indus tr yt h ew boleco山t ry . , e 口 叨 h e 传e 几 p t e d 幻 n anceagi tatio n 加q 明n t l 丫g u 日 刀 g x u l at 吧 y e 创 旧 ofth e q 吨 伪n asty , whi ch 韶 . b 】 i s b e d b . 口 c h b 出 止 s w ith da 晰ngh u b u b 朋k and da q i 飞b 助 k 池c . s s i vel y 址j i u j i a n g c ity 即 dn a n ch angj i an脚 p r o ” n c o h ad r e 目51 脚ficant m odem b 阴 ks 五 n a 】 l y.b utthe tw。 b 咬 口 chb a nks 悦c 别 旧 . fe eblea ” d d ied al o n g w ith肠 q 吨 功 川 翻y , s di si n l gr a l i ontoe x l i n g u i sh . a ft erc hi neser 刃 v 0 1 u l i o n oflgll , 起 c o mpani edt h e g re air e v 0 1 utionu n fo 1din g i an gxi p r o vi nce l ocalg o v e rnm e n t l h e n喊 叩 th 。 右 佗 它 m 司ern b ax 止ofji an卯 p ro , i n cewhi chb as ed 。 伍 c l ai . 朋已 y in s l itu l i o 氏闭l ed此 r e p u b l icb 田 山 . t l褚r e p u b l l c b 山 水c o m i ng i n 1 0 being had 酗ded 砂 di r e c l i onforthej i 朋梦i m 冈e mb ank i 吃访 d 囚详 althou ghthe beij 吨 g o v e 枷 e n t peri odb 出 止 i ngi 旧囚叮h 目got 阮 goven ” 刃 e n t no而耐 钊 p po氏it s o o n 悦c 即 旧 . 、 u 讹朋y c r e a l i onm a c h i n e ” 胡d n n 翻 ci ald e 件耐e 邢 y 卜 沈 翻 肠 e ofi 七 遮 】 f 如m a tu r e and l a c k ofe x pen e n c e . t h e b 峋i ng g 0 ve n ” 刀 e n t 。 剐 笼 s s i v e l ym 目 e 叹 ofa b 田 止to 七 5 此钾p e r m o n e y tos 哪 h anc x 比 n t th a l 此 。 . d i t of俪 b . i k i n d us好 w as刊 恤 记 . 1 七 . b ar 正 1 n d u s tiy of1 920s n 叫. re d inthe st o n nt 卜 e ol d . , y l e c bj nesep ri v a 担b 越 止h ado b ta i 川 记the 川ativelyr a th c r g 以 劝d e v e 1 o p 扣 e n t 0 p po咖川 仪悦 . 理 沈 伽 如 恤份伪功 件 万 勿 “ . 。 朋y e x c 挂 川 g e s h 0 p 助d 此 5 . 田 d ar d paw ns h o 卜w e n t out ofb us i n e s s . inadd i t i o 践it con fo 而e d tothe 坦 n d e n c y ofth e ti m e s : 劝e o ld . st 尹 e c b i n . sep ri 、 水 七 朋 灿朗d m 冈e mb 朋k s s l 甲 的n 时. 已咖 声. 心 月 翎h 口 th e r in如s pe 时 od花 g ard】 ess ofitsq 切 l ityor奴 即1 司5 加n 多 权w h i c h had 伽 v 曰 含bi g b r e a k thro u gh. 劝e ol d- s ty l e c h i n e sep ri v 也 七 歇 水加 d 叫叮n 创 月 s tod r a ws u p p 0 d五 口the 加nk加 9 ab s t r 鱿t ind” 5 匀as触 加 n d o ri g i n ofthe s h o rt . te rm6 n a n c 加 9 . t 七 e m 侧 加 mb 目 水目 幻搜吧 山tog a l n d e , e l 0 p m e n t c 坛 in “ofif妙 d ra w 吨 s u p port五 ” m此 。 ld-sty贻c h in e sep d y 副 比b a l l k 加 d 囚吟, 5 几 姆俄泪 妞 info lkaswe” as七四i m pe d edfi 一in fo 丽川 i on, w h i c h 山 e y g o t 加n e fi t 妙” , 兀 l at i n g t o g e th el a n er 1 927声 址 n anjing 0 0 ve n 旧 旧 e nt悦9 胡 toc o m e加 t o此 加w . f or 民 汾 】 i z in g 饥 班 巧 肠 加. i on i n t o c a p l talis mi nt e n t i on ofcou n 七 y,五 . 切 c iai poli cy、 a 】 a n c . . inclinedtos ta rt d ri v i ng d eve 1 o p m e n t ofm ode mh 切 kin d u st 叮翻d几 七 ai n奴 d eve 肠 p m e otofthe ol d . s ty 】 e c h in 搜 p r i v at e b ar 此b yp m m u l 驯i n g“ b 田 水 i n gl aw ” 朋d“ 公 泊 l i s h i n gsi l , e r c 恤卿 dol l 别 产 poll cy, the n anji ng g o v e n 川 ” e ntl . d韶 ta b l is hedb 越 止 加 gi n d us try in业 业 时 1 0 “ 目石 ” 即 l ai i n d u s l r ythe c o r e s ” 璐 .t 七 . d d , 句lec hi n e s e p ri v 国 eb az 水indus 勺 h a dl ost c o n 扮 o l fo “ 笼 仙 侧吐. t fi n 胡c l altoo卜护u g e ofv i 由 功 l s il ver bill 吨 itsown 训5 1 , s uc h asgui 列ansil ver 加川 沙皿 51 】 v e r , y 翻9 】 l sil ver. a l t h o u gh at血 atti me, the p r o 石 t 】 ev e l ofthe 。 协劝 到 e c h i 。 口 记州v at e b an k i ng indus tiy c a m e u n d erthe t 0 0加m 朋d o us留 抚 旧 l i nnu e n c e 勿 加 m 。 川 5 , its b an k i ng indu , r y s ” pe n o ri ty引 泊 h 巧 was al r e ad y 伪 o ro u ghl y 悦 e ll s 坛 水 ed lt 湘l ize d c h an g e s u l a l was 喇l ed “ m odern b 出 止. ” 。 鸣 the ol d . s ty 】 。 c hi p ri v a 比b a nk. ri 乙 时 i on ” and “ m ede mb al 止 , 对 乙 时 fo n w ith l h eol d 一 stylec hi nesepriv a teb ank ” . b e l n gc o 吐 句 川 e dw ith the soci ety w b o 廿 a d iti onand m ode mcan coe 劝 st, 。 , 即fairl y g cx 刃田 切 1 0 m i 乙 ng. c o nc. a 】 ing the p rob ! em isto加 w 。 曲y for ustopon d e r over the m a 饱 派 k e y w o rds:th e ol d-s t y l e c hi n 改 p ri v at eb ank; c h 助 g e s ; j ian g x l兮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南昌大学或其他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手写) 今 成 签 字 琳习 年 矛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 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 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 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手写)导师签名 ( 手写) 孵 日期 州年 月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签字日期年乙月 , 下 日 电话: 邮编: 第 1 章 引言 第1 章引言 1 . 1 问题的提出 “ 金融业为百业之枢” ,金融业的发展与否对一国乃至一个地区的经济、政 治、社会的影响至关重要。中国 近代金融史的 研究,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中国 的近代化进程,因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亦己 取得了相当丰硕的学术成 果。晚清至民国中国 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其经济、政治、 文化的变化显得尤 为活跃。处于这个社会大背景下的金融业也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而跌宕起伏、 几经兴衰,同时它的兴衰起伏又制约着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着中国 的近代化进程。钱庄、票号、银行是近代中国的三大主要金融机构.其中钱庄 和票号可谓是中国的传统金融机构或者称为 “ 本土金融机构” 。票号由 于与清政 府关系密切在晚清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获得长足的发展,曾一度在晚清的金 融史上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新的生产方式对国内的各行各业进行冲击 时,票号仍然拒绝其自身的变革,而对清政府的过于倚赖也最终导致了其消亡。 作为传统金融业的另一代表钱庄,由于其在南方通商口 岸比 较盛行,所以 较早与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 接触。其在保持传统的经营方式的同时, 不断地求新求变,从而在此后的民国时期也持续发展。外商银行在晚清时期随 着通商口 岸的开放一步步占领了国内本土的金融市场。国内 新兴的近代银行也 在此时应运而生,在历经了种种磨难后,近代银行业逐渐成为国内金融业中的 重要力量。 国内外已有一批学者对金融中心或者口岸的金融机构有了细致深入的研 究。如韩国学者林地焕对金融中心的钱庄业在变革时期的艰难发展进行了一系 列深入的探讨。杜询诚的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创造性地运用新制度 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对近代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不同特征进行比较,认为 透致 性 变迁和 强 制 性 变迁是 可以 交 替 发生 的, 而 在不同 国 家, 这 种交替的 规 律 是不同的。李一翔通过 近代中国 银行与钱庄关系的 研究系统的探讨了中国 银钱业的关系并总结出二者在不同时期关系变化的特征。戴建兵 ( 白银与近代 中国经济( 1 8 90一1 9 3 5 ) 从货币 本身入手, 在评述中国 近代货币 发展的进程后, 第1 章 引言 从货币与金融业的关系角度探讨了近代金融业最为重要的货币业务,并导出其 与各种金融机构的兴衰关系。可见,学界对中国金融业的内 外部关系研究己 取 得了较高的成就. 笔者在阅读了大量关于中国近代金融业研究的学术成果的时候,发现对占 中国绝大多数比例的内陆地区的金融业研究不多。 然而,一国经济的发展并非 只由 发达地区构成,由 此推之,金融业也是如此。事实上,在近代中国,金融 业不发达的现象是全国范围内的。 经济中心的行业相关研究只能说明近代中国 金融业发展的部分特征。扩大对于近代金融业研究的区域范围,有助于我们了 解近代中国金融业演变的全貌和它的历史变迁对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影 响。 近年来对于近代金融业的 研究仍然以 金融中心、贸易口 岸的金融业为主。 如对于钱庄业的集中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钱庄业方面。对于票号业的研究仍 然着眼于山西票号自 身的经验和缺失,很少探讨山西票号在其他地区的发展或 者对其他地区的影响、作用。近代银行业也主要考察几家著名的商业银行 ( 如 “ 南三行” 、“ 北四行,)、中央银行、上海银行公会等组织,对于非金融中心的 地方性银行、专业银行的研究很少,已 取得的成果价值也不高。对于江西这样 极具代表性的非全国经济中心的中部省份来说,有关它的近代金融业的研究较 少。仅江西师范大学的杨勇在其2 0 02年的硕士学位论文 民国 江西地方货币 变 迁与金融转型:1 9 12一1 9 3 7 一文中 探讨了民国江西地方货币的发行、各地的 货币 流通与兑换,分析了 这一时期江西地方货币的特点及社会基础,并从近代 国家转型来认识近代江西地方货币的变迁与金融转型。而其他关于江西金融业 在社会变革下的发展、 应对、变迁和对地方经济、国家经济的影响的 研究甚少, 几乎空白。 江西近代金融业史 上,票号仅在部分重要商埠中存在少量,本土 钱庄作为 传统金融力量的代表在江西金融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新兴银行业的出 现同 样左右着江西的经济, 它们之间 此起彼落,相互交替。 然而它们此起彼落 的发展轨迹如何,以至于如何影响地方社会经济的 发展,一直以 来是学者关注 的 话题, 但同时 也是研究的 薄落环节. 鉴于 此, 笔者以 此期 江西钱 庄和银行业 的擅变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1 . 2 学术史回顾 第 1 章 引言 金融业在中国 近代经济、政治和社会变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国 近代金融史的 研究,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因而受到了学术 界的广泛关注,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本文拟从学术界关于 我国 近代的二大金融机构钱庄和银行业的研究取向和问 题意识出发,对近年来 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评述。 1 . 2 . 1关于钱庄业的 研究 钱庄是我国起源较早的旧式金融机构。它大致萌芽于16世纪末,形成于清 代乾隆未、增开通商口 岸之前,发展、鼎盛于清代后期和民国 前期。在近代银 行兴起之前, 钱庄作为 三大金融组织之一,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曾经发挥过很大 的作用。它主要经营货币兑换、买卖金银、放款、汇款和贴现等业务,其组织 为无限责任的性质. 近年来,关于钱庄业的研究仍以上海钱庄居多,主要围绕 其发展和衰败的原因分析、票据清算、汇划制度以 及钱业关系,同时在区域研 究方面也取得了 很大的进展。 钱庄南北都有,但以长江流域为主。上海是钱庄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 近代金融业最发达的 地区, 所以关于上海钱庄的研究居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 度给我们展示了上海钱庄的历史、相关业务及其功能利弊。上海人民出版社出 版的 上海钱庄史料 是 至今为 此最全面的 一本关于 钱 庄方 面的 史料 集, 它为 学界研究钱庄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戴鞍钢 口岸贸易与晚清上海金融业的 互动 一文主要从 上海的口 岸贸易 与金融 业之间 互为 促进的 双向 关系上 肯定了 上海钱庄的作用。认为口 岸贸易推动了上海钱庄业的发展, 相反钱庄业的发展 也促进了上海口 岸贸易的进行。高海燕的 外国在华洋行、银行与中国钱庄的 近 代化 一 文在 全面比 较了外国 银行入驻前 后, 钱庄和洋 行地位的 变化, 钱庄 由原来与洋行依赖共存到后来业务大幅度拓展,旧式钱庄正经历着资本主义化 的 过程。 在钱庄的经营手段方面, 信贷的扩展和制度化成为钱庄近代化的一个 标志。该近代化的信贷手段包括庄票、汇票等。而近代的汇划制度和公单制度 的形成对钱庄的 近代化具有决定性的 意义。 这一切都形成中国 近代金融资本的 重要渠道。 。 一些学者从钱庄业务制度角度进行研究,如王爱民 论票号与钱庄在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室, 上海钱庄史料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戴鞍 钢: 口 岸贸易与晚 清上海金融业的 互动, , 复旦学 报 , 2 003 年2 月。 .高海燕: 外国在华洋行、银行与中国钱庄的近代化, , 浙江大学学报, .2 003 年1 月。 第1 章 引言 近代资 金清算中 之作用 。 、 石涛 和张军的 上海钱庄汇划制度探析 。 和 韩国 学者林 地焕 20世纪 初中国 钱 庄 汇划制 度和汇划公单 收付情形考察 。 。 王爱民 认为 汇划制度和公单制度方便了钱庄与 银行的清算业务。长期以 来,钱庄依靠 汇划制度牢牢控制着上海的票据清算市场。汇划制度是上海钱业的一项重要制 度,它是中国 金融业对于同 城款项划拨清算的早期办法。石涛和张军指出汇划 制度与钱庄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一项关系上海钱庄命运的重要制度。 在中国 新式银行产生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钱庄从银行获得“ 汇划存款” ,为 工商业 提供了资金来源;又通过庄票顺利清算和流通, 减少了 现金流通。通过汇划制 度, 钱庄业提高了 抵御风险的能力, 加强了对外国金融势力的抵抗。 林地焕则 对上海钱庄的汇划制度和公单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他认为钱庄汇划制 度是在中国金融制度由 近代向 现代发展过渡中产生的。上海钱庄在实行汇划制 度以前,钱庄间票据清算甚为繁琐。从汇划制度到公单制度的演变是钱业清算 制度的完善。无论是上海钱庄早期的汇划制度还是以 后发展而来的公单制度都 为钱庄业在金融界保持一定的实力,成为能够与外国银行、中国近代银行相互 竞争和合作的金融组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汇划制度对钱业界最大的影响还 在于促进钱业间的同业合作,如促进了钱业公会的形成。另外还有学者对上海 钱 庄与 庄票关 系 进 行了 介 绍, 如傅为 群 和戴建 兵气 其他区域的钱庄研究,近年来也得到发展,特别是关注了这些区域民国年 间的 钱庄业的研究,如有关汉口、天津、杭州、重庆、福建、绍兴、南京等地 的 研究。 姚 会元的 近代汉口 钱 庄研究 和 国民 党统治时 期汉口 钱 庄的 衰败 。 两文则 阐 述了 汉口 钱庄在百 余年间的 兴衰历 程, 说明 其随 着自 身资 本主 义 性质 的增强而兴旺,又因其最终不能完全蜕变成资本主义企业而衰落。孙继亮 民 国 时期的 杭州钱 庄 业述论 l 文 对民 国时 期的 杭州 钱 庄业的 经营业务、 兴 起和 衰弱的原因 进行了 探讨。 陈敏 民国时期的重庆钱庄业 一 文就重庆钱庄的 历 0王 爱民: 论票号与钱庄在中国 近代资 金清算中之作用 。 经济问魔 ,19阳年第3 期。 .石涛、张军: 上海钱庄汇划制度探析 . 人文杂志 .2004年第2 期。 .林地焕: 20世纪初中国 钱庄汇划制度和汇划公单收付情形考察 , 史学研究 ,2 0 02年3 月。 .傅为群: 上海钱庄与钱庄票 ( 下) 。 中国钱币, .2 001 年 1 月。 0截建兵: 上海钱庄庄票略说 , 档案与史学 ,2 0 02年2 月。 .姚会元: 近代汉口 钱庄研究, , 历史 研究. 的0 年第2 期. 。姚会元: 国民 党统治时 期汉口 钱庄的 衰败, . 中 南民 族学院学报1 , 86年第4 期. 0孙继亮: 民国时期的 杭州钱庄业述论 ,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 2 005 年2 月。“ 浮存”即往来存款, 客 户可以随时存款,存款利息按钱业市场行市计算:“ 长存”即定期存款,存款利息在存入时事先约定。 .陈敏: 民国时期的重庆钱庄业 ,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3 月。 第 1 章 引言 史、经营方式、 特点、作用既兴衰原因作了 探讨。 他在文中 介绍了重庆钱庄的 比期制度。 所谓比 期, 就是将金融及工商机关相互借贷的关系,固定于每月半 及月底交割。 到了 这一日 ,各项收支都要交割。长江流域许多地区的钱庄都采 用过该方式进行存放款。 张福运 1 927 1 9 37年南京钱庄业的兴衰 。 一文以 南京钱庄业为 个案, 分析了1 927 -1 9 37年南京钱庄业兴衰的原因。 他认为南 京钱庄业在此十年间发展的原因首先在于定都南京后,南京的经济、 政治地位 迅速提高 促进了 商业往来的频繁;其次,国民 政府成立不久就制定了保障国内 实业和保障农工团 体利益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第三,南京钱庄仍然垄断 着洋厘 买 卖 ( 银两与银元兑换的差价) , 并得到中国、 交通银行的 支持, 代理发行业务, 基本控制着金融市场:第四,二十年代末的世界经济危机为钱庄业的发展提供 了 有利条件。衰败的原因首先在于管理制度缺乏改进, 现代银行业的迅速发展, 国民政府的两次币 制改革削弱了钱庄控制金融市场的能力,国际、国内 形势的 动荡等等。事实上,这也是中国钱庄业走向 衰败的共性。 关于钱业间的内外关系的探讨,学术界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钱庄在本国银 行产生之前,已 经和洋行以及外国的在华银行建立了比 较固定的融资关系。 张 艳国和刘俊峰 略论晚清钱庄于洋行关系的互动性一 文分析了 晚清钱庄与 样 行的互动关系。他们认为晚清钱庄和洋行存在经济上的互动,即冲突与合作, 共生与共存。 钱庄与洋行的冲突和融合,是新旧 冲突在经济领域的突出 反映。 李一翔和何益忠从长时段的角度考查了钱庄与银行的关系。 李一翔 传统与 现 代的 柔性 博弈 中国 经济转型中的 银行与 钱庄 关系 。 一文 认为, 在 新兴的 经 济变革中, 作为旧 式金融机构的钱庄较早与年轻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有了 联系, 导致其性质出 现变化,部分地完成自 我改造,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并成为 中国金融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代表现代势力的银行与代表传统势力的钱庄, 长期处于一种既相互竟争、排斥,又相互合作、支持的博弈态势中共生共存, 因而这种博弈的表现形式是柔性的,从竞争对手的角度看,任何一方从未彻底 战胜另一方,只是银行略占 上风,从合作伙伴的角度看, 最终出 现双赢的局面。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经历了由 不密切到逐渐密切的过程。而银行与钱庄之间 经历了由 密切到不密切的演变过程。 何益忠 变革社会中的 传统与 现代 1 8 97 。张 福 运: 1 927 - 1 9 37年南京钱庄业的 兴衰 , 民国 档案 , 2 0 ) 年1 月. .张艳国、刘俊峰: 略论晚清钱庄于洋行关系的互动性 , 学术研究, ,2003年11月。 .李一翔: 传统与现代的柔性博弈一 中国 经济转型中的银行与创 取 主 关系, , 上海经济研究 , 2 003 年第 1 期。 第 1 章 引言 一 1 9 3 7 年的 上海钱 庄与 华资 银行 贬 文指出, 在旧 上海的 金融 界, 钱庄代 表 传 统力量而银行则是现代资 本主义经济的产物,传统与现代之间本是矛盾的, 但 在旧 上海金融界却并非如此,近代上海银行的兴起曾得到过钱业界在资金和人 事上的帮助, 在银行业有了较大发展之后, 尽管双方关系日 趋紧张,彼此仍有 不少合作。 三十年代钱庄业的衰落并不是由于银行业的发展过快而造成的挤压,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和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 张国 辉 在其 晚 清钱 庄和票号 研究 一 书中 详细分 析了中 国 两大传 统旧 式 金融业的关系和变化。并且回答了晚清旧 式金融业如钱庄、票号的信用活动达 到的水平;在中外经济势力相磨相荡的过程中,钱庄、票号的职能变化;以及 外国金融势力是如何渗透中国金融市场的等一系列问题。此后,黄逸平、袁燮 铭在 晚清中国 钱庄的资 本主 义 化 一 文中 分析 指出, 19世纪下半 叶我国 钱庄 经营活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其性质出 现资本主义化。 学界也就钱庄业与国民政府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如朱荫贵的 抗战前钱庄 业的衰落与南京国民 政府 、吴景平的 评上海银钱业之间关于废两改元的争 辩 以 及 侯桂芳的 上 海银 钱界与 1 9 35年白 银 风 潮 。 , 他 们在考察了1 9 27 1 937年钱庄的整体演变情况之后,普遍认为这一时期钱庄业的整体趋势是 快速的全面衰落。而导致这种衰落的原因主要在于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财政金 融政策。国民政府通过 废两改元”试图建立和统制全国的垄断金融体系,而 在这个体系中银行业是主角,钱庄业因为自 身的传统和特点,成为被南京政府 改 造收 编 纳 入 银行 业 进行 管 理的 对象 这从一 定 程 度上反 映了 当 时 的 钱 业 和南 京国民政府的关系. 1 . 2 . 2关于近代银行业的 研究 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因此对于近代银行史的研究倍受学界关注。早在 2 0 世纪50年代, 就有学者涉足。检索 1 9 49年以来的 全国报刊索引 ,发现在 建国3 0年间,有关华资银行史的论文有 10余篇,但多数史回忆性或介绍性文 。何益忠: 变革 社 会中 的 传统与 现代 - 1 8 97一 19 37年的上 海钱庄与 华资 银行 , 复旦 学 报 , 1 , 98年 第3 期。 .张国 辉: 晚清钱 庄和 票号 研究, ,中华书局,19 的年版, .黄逸平、袁燮铭: 晚清中国 钱庄的资本主义化, , 学术月刊1 989 年第1 期。 .朱 荫 贵: 杭 战 前 钱 庄 业 的 衰 落 与 南 京国民 政 府 . 中国 经 济 史 研究 . 2 00 3 年第1 期. .昊 景平: 评上 海 银钱 业 之间 关于 废两 改元的 争辩 , 近代史 研究 , 2 001 年第5 期. .侯桂芳: 上海银钱界与1 9 35年白 银风潮 , 上海师范大 学学报 ,2002年5 月. 第 1 章 引言 章。 0 张郁兰的 中国 银行业发展史 是这一时期出版的 惟一的一部银行史专著。 本书较好地回答了 两个问题,即 “ 第一,中国 近代社会经济的特点,怎样在银 行业里得到反映?第二,中国银行业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究竟期了什么作 用?上世纪80年代以 来, 搜集、 整理、出 版了 一批珍贵的银行史史料专书。主 要有: 中国农民 银行( 中国财经出版社 1 9 80 年版) , 金城银行史料( 上海 人民出版社1 9 83年版) , 中国革命根据地北海银行史料 ( 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86 年版) , 中国银行史史料汇编( 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 ( , 交通银行史料 ( 上 海人民出 版社 1 9 95 年版) , 等等。 此外,已出 版的 金融史和货币 史史料专书中 几乎都包括大量银行史资料,主要有: 中华民国 货币史资料第 1 、2辑 ( 上 海人民出 版社 1 9 86、1 9 91 年版) , 中华民国 金融法规档案资料选编( 档案出 版社 1 9 89 年版) 、 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财政金融卷( 江苏古籍出版社 1 9 9 4 、1 9 9 7 年版) ,( 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资料 ( 1 9 2 7 一1 9 3 7 年) ( 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1 9 97年版) 。 近年来,国内学者陆续出版了一些关于中国近代银行史的论著值得我们关 注。 黄鉴晖的 中国 银行业史 。 是一部全面研究中国 近代银 行业的 学术 专 著, 该书详细地介绍了中国 近代银行的发展脉络。姚会元的 江浙金融财团 研究 . 一书,从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资本主义关系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近代金融资产 阶级的典型形 态“ 江 浙金融 财团, 进行了 细 腻、 深入的 研究。 汤勤福的 闽 浙 赣根 据地的 金 融 。 一 书, 详尽 介绍了 赣东北 根据地的 贫民 银行、苏 维埃 银行的 货币以及闽浙赣根据地的金融问题,这是近年来不多的关于革命政权银行业的 专著。 姜宏业的 中国 地方 银行史 。 是 唯一 一部全面介绍 近代地方银 行史 的 著 作,全书分为四篇,分别介绍了中国地方银行、中国地方省市银行、中国革命 政权银行以及中国少数民 族地区的货币 经济,为研究地方银行提供了资料和宝 贵的 线索。 程霖的 中国 近代银 行制度建设思 想研究( 1 859 ee1 9 4 9 ) 。 采用历 0主要有沈云荪 中华实业银行始末, , 近代史资料1 , , 7 年第6 期: 张郁兰 中国银行业发展史(18 % 一193 7 年), 中南财经学院学报)1 9 57年第2 期;沈云荪 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中华银行 , 近代史 资料,1 , 5 5 年第2 期;金 研 清末中国自 办的第一家银行 一中国通商银行史料 , 学术月刊1 %1 年第9 期:金研 关于金城银行的若干史料 , 学术月刊)t %2 年第10期,等等。 0黄鉴晖:心 中国银行业史 ,山西经济出版社1 994 年6月版。 .姚会元: 江浙金融财团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1 998 年版。 .旧中国 有所谓“ 华北” 、 “ 华 南” 、 “ 华 西, 、 “ 江浙” 四 大财团, 引自 姚 会元 江浙金融财团 研究, 。 .汤勤福: 阂浙赣根据地的 金触 ,l 海社会科学出 版社1 998 年1 月版。 .姜宏业: 中国地方银行史湖南出版社1 卯1 年版。 。程霖: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建设思想研究 ( 1 8 5 乡 es 1 949 ) ,上海财经大 学出版社1 9 99年版。 第 1 章 引言 史与逻辑相统一、比较研究方法、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深入阐述了近代 中国银行制度建设思想发展演讲的过程及其理论得失。汪敬虞的 外国资本在 近代中国的 金融活动 。 是一 本 作者从外资 在华 金融 活 动的 角 度考察近 代中国 经 济状况的论文集,该书详细阐述了 近代外国 金融资 本在华活动的 特点。 中国金 融通史 。 是一部由 叶 世昌 、 杜询诚、 张国 辉、 杨希天等著名 学者 合著的 一部金 融类通史, 纵述横陈了 从先秦 中华人民 共和国 事情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变迁, 为我们了 解中国几千年来的金融情况提供了 宝贵而翔实的资料。 杜询诚的 上 海金融的制 度、 功能与变迁 ( 1 8 97 一1 9 9 7 ) 。( 是作者对上 海百年金融所作的 历史研究之后,对上海金融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吴景平在 上海金融业与国民 政府关 系研究 ( 1 9 27一1 9 3 7 ) 。 一书中 探讨了 抗战 前上海 银行界和国民 政府的 关系。 杜询诚的 金融制 度 变 迁史 的中 外比 较 。 创造性 地运用新 制度经济学的 制度变迁理论,来对近代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不同特征进行比较,认为透致性 变迁和强制性变迁是可以 交替发生的,而在不同国 家, 这种交替的规律是不同 的。 其 他还有一些论著也 涉 及到 近代银行史的内 容 气 李 一翔 通过 近代中国 银 行与 钱 庄关 系的 研究 。 系 统的 探 讨了 中国 银钱业的 关系并总结出 二者 在不同 时 期关系变化的特征。戴建兵的 白 银与 近代中国 经济 ( 1890一1 9 3 5 ) 虽然着 眼于货币 本身,但是他从货币 与钱庄业、银行业关系的角度, 探讨了其与金融 机构兴衰的关系。 中国银行是中国近代具有中央性质的国家银行,它是由南京临时政府在 1912 年在上海大清银行的基础上组建的。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 政府时期均为国 家银行。一文从中国银行的建立、上海中国银行抗拒停兑令的成功、张嘉敖率 团出国考察、经营思想和业务方向的转变、贷款投向和结构变化等方面勾勒了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黄秀华和叶少宝 1 916 一1 9 24 年中国银行广东分行的三 次 停兑 风 潮 。 一文介绍了1 9 16年金 融 风潮后 广东 中国 银行的三 次停兑, 分析 了三次停兑对社会和自 身产生的深刻影响,其导致了银行信用的丧失,商民受 汪敬度: 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 的金融活动 ,人民出版社1 999 年10月版。 。叶世昌、杜询诚、张国辉、杨希天等: 中国金触通史 中国金融出版社2 002 年版。 .杜拘诚: 上海金融的制度、功能与变迁 ( 1 吕 9 7 esl 卯7 ) , ,上海人民出版社2 冈2 年版。 。吴景平: 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 (l卯, 一1 仍”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 加2 年版。 .杜询诚: 金触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杜2 以 月年版。 .汪敬 虎: 中国 近代经济史 1 895 一1 9 2 ”下 册, 人民 出 版 社。 2 0 1洲 ) 年版. 0李一翔: 近代中国银行与钱庄关系的研究 ,学林出版社.2 005 年版. .段建兵: 白 银与近代中国经济 ( 1 8 00一1 9 3 5), .复 旦大学出版社。2 加5 年版. .黄秀华、叶少宝: 1 9 1 6- es l924年中国 银行广东分行的三次停兑风潮 , 民国档案 , 2004年4 月。 第 1 章 引言 损、社会动荡,更重要的是促使银行由 官办向商办转化。曾诗平 张嘉傲与近 代国 货 运 动 。 一文 叙述了 张 嘉 傲领导 中国 银 行 组织国 货 产销 机 构, 建 立国 货 产 销网, 并直接为国货企业和铁路建设提供资金融通的方式, 积极支持国货运动, 使国货运动达到高 潮。1 9 28年和1 9 35年中国 银行曾 两度被南京国民 政府改 组。 姜 虹 1 9 3 5 年 南京国民 政 府改组中国 银 行原因 探析 一 文考察了1 9 35年南京 国民政府改组中国 银行的原因。张秀莉和张帆 中国银行与南京国民 政府的早 期 关系 一文 通过 这两次改 组 探析了 中国 银 行与 南京国民 政府的 关系。 1 9 2 7 年, 南京国民 政府建立后面面临 着严重的 财政危机, 使它深刻意识到, 要巩固 政权, 措理财政,必须有稳定的 经济基础, 而欲求经济发展,首当巩固 金融,健全金融组织,树立现代化金融机构,安定金融市场,因而一方面顺应 国际金融业创办中央银行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呼应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金 融形势及其实际需要,多方筹划组建中央银行。刘慧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 中央银行进行了 较为深入的 探讨,发表了一系列的 相关论文 , 这些论文主要关 注点在于国民政府中央银行职能演变与 宏观调控功能以及孔祥熙、宋子文等 在 筹设中央银行的重要历史作用 地方银行在民国初年就已出现,在民国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省级银 行肇始于清末,各省创立官钱局是省立金融机构的起源。王庆德 近代贵州金 融业变 迁中的省银行 一文 研究了 近代贵 州 银行的 变迁 及原因, 认为 1 9 35年 国 家银 行的 入 驻促使了 贵州 银行的 近代化 进程。 唐云 锋和刘 涛 试论1 9 14革 沁 19 35年云南 地方银 行与 法国 东方 汇理银行的 博 弈 一 文 认为1 9 14年一1 9 3 5 年 云南金融的发展一直是在与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的博弈中进行的。时广东 军阀 控制时 期的四川美丰银行。 一文详尽地描述了1 9 27年至1 9 35年四川美丰银行 与地方军阀合作的历史,以个案形式分析并总结近代中国一般商业银行在军阀 。曾 诗平: 张嘉傲与近代国货运动, , 信阳师范学院学 报 .2 003 年2 月。 .姜虹:(19 35年南京国民 政府改组中国银行原因 探析 , 安徽史学 , 2 002 年第3 期。 .张秀莉,张帆: , 史学月刊 .2 0 01年第3 期. .刘 慧 宇 中 国 近 代 银 行 体 制 演 变 当 议 , 民 国 档 案 , 1 9 97年1 月 : 国 民 政 府 中 央 银 行 宏 观 调 控 论 . 江 西社会科学 ,2 o 02年第3 期: 孔样熙与中央银行的发展 , 党史研究与教学 。2 0 00年第5 期: 宋 子文与中央银行的筹设 , 党史研究与教学 , 1 999 年第4 期: 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银行金融监管 职能 , 南开经济研究 ,2 0 01年第3 期。 .王 庆德: 近代贵州 金融 业变 迁中 的 省银行, , 贵州 文史 丛刊, , 2000年4 月. .唐云锋,刘涛: 试论1 , 14年1 9 35年云南 地方银行与 法国 东 方汇理银行的 博弈 , 思 想战 线 2 003 年第 3 期。 0时广东: 军阁神制时期的四川美丰银行, , 社会科学研究, ,2 以 h年6月。 第 1 章 引言 控制下生 存发展的 独特规律和 特点。史 继刚 在 民 国 前期县地方 银行的 创设 。 一文中指出:县银行肇建于北洋政府时期, 推展于抗战时期,清理停罢于 1 9 49 年全国解放后。民国前期县银行的创设和推展是当时政府为解决农村金融枯蝎、 弥补大银行业务经营不足、复兴农村经济、保障国 家财税的需要而设立的。 学术界近年对20世纪外资银行、中外合办银行的著述不多,其中 汪敬虞的 研究值得关注。 汪敬虞 近代中国 金融活动中的中外合办银行) 。 一文从中国的 内 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析了中外合办银行从附股到合办, 从民间出面到官方出 面这两个历史转折。 他认为其内 部因素是缺乏皇权的支持以 及清政府官僚集团 内部矛盾演化的结果,外部因素是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全面进入了竞 相输出资本的需要。 汪敬虞 19世纪80年代世界银价的下跌和汇丰银行在中国 的 优势地位 。 一文还 对唯一 将总 行设 在中国的 外国 银 行 汇丰 银 行利用 世界 银价下跌以发展自己作出了实证分析,以此为个案探讨外国金融资本在近代中 国的活动。 关于近代银行的内 部关系问 题,杜询诚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 他在 北洋 政府时期 华资 银 行业内 部关 系三 个 层面的 考察 七 文中, 从 华资 银行的内 部关 系研究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金融的发展状态。指出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金融呈 自由市场状态,华资银行业的内部关系非常紧密而富有创造性。第一层面是华 资银行业以中国、交通银行为核心,形成了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密切关系; 第二层面是形成 “ 南三行” 、 “ 北四行,的协作行关系对于增强华资银行的对外 竞争力和克服种种经济和社会的困难, 起了 很大的作用;第三层面是形成了一 些地区性的有相当力量的同业组织,如上海银行公会、上海钱业公会、天津银 行公会、汉口 银行公会,它们对推动地区金融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