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摘要 jl i i i,i i 曼皇曼曼 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研究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程东宇 指导教师卢华语教授 摘要 商业都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其规模则是衡量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经济高度繁荣,商业 都会的纷纷涌现正是这种繁荣的重要体现。西南地区凭借其特殊区位优势,也出 现了一批商业都会。对这些商业都会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唐时该区经 济发展总体状况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探寻中国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及其规 律,为今天西部商业城市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唐中期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西南地区出现了一批商业都会:有 州级商业都会1 6 个( 成都府、彭州、蜀州、汉州、邛州、眉州、雅州、嘉州、 梓州、绵州、遂州、合州、阆州、果卅f 、利州、夔州) 。其中剑南道1 2 个,约占 当时该区州级商业都会总数的7 5 ;山南道4 个( 阆州、果州、利州、夔州) ,约 占州级商业都会总数的2 5 ;黔中道则无。另,唐代西南地区一共有县级商业都 会9 个( 九陇、导江、唐昌、严道、邦、石镜、龙游、阆中、彭水) 。其中,剑 南道7 个,约占当时该区县级商业都会总数的7 8 ;山南道1 个( 阆中) ,黔中道 1 个( 彭水) ,各约占县级商业都会总数的1 1 。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的分布呈 现如下特点:1 具有明显层次性;2 具有不平衡性;3 随长江及其支流沿线排布 明显。 促进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1 以茶叶、药材、水果、 蔬菜等为代表的丰富本土资源为商品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 以纺织、矿冶、 造船业、造纸、印刷等为代表的优势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都会的发展提供了重 要条件;3 发达的水陆交通为商业都会的繁荣创造了便利运输条件。 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对当时该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 为本区内和区内外的商品流通搭建了好的平台;2 促进了商业都会的发展并催生了新商业都会的诞生;3 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摘要 物质生活,而且提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总体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 i l 两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or e s e a r c ht h ec o m m e r c i a ic i t i e s o fs o u t h w e s t r e g i o n si nt a n gd y n a s t y m a j o r :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h i s t o r y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c h e n g d o n g y u d i r e c t o r :p r o f l u h u a y u a b s t r a c t 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yi st h em a i nb e a r i n gb o d yo f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g o o d s , i ti sa l s oi m p o r t a n tt om e a s u r et h el e v e lo fi t sr u l e r t a n gd y n a s t y , c h i n a sf e u d a ls o c i a l 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a sag o l d e ne r a , i se c o n o m yh e i g h tp r o s p e r i t y ,a n dw h i c h h a v ee m e r g e di nt h e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yo fi t sp r o s p e r i t yi s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e x p r e s s i o n s o u t h w e s tr e g i o n ,w i t hi t su n i q u eg e o g r a p h i c a la d v a n t a g e s ,a l s oh a v ea n dc o n t i n u et o d e v e l o pab a t c ho f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i e s t o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s o u t h w e s t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y r e s e a r c h ,i tn o to n l yh e l p st od e e p e no u r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r e g i o no v e r a l l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s i t u a t i o n ,b u t a l s ot oe x p l o r ea n c i e n tc h i n aa n di t ss o c i e t y 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e sd e v e l o p m e n tp a t t e r na n dr u l e m o r ei m p o r t a n t ,p r o v i d i n gt h e v a l u a b l eh i s t o r i c a l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w e s t e r n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t o d a y a f t e rt h em i d - t a n g ,a st h ee c o n o m i cc e n t e ro fg r a v i t ym o v e dt o w a r de a s ta n d m o v e dw i t hs o u t h ,i nt h es o u t h w e s t e r nr e g i o nt h e r ew i l lb eas e r i e so fc o m m e r c i a l c i t i e s :h a v e16s t a t el e v e l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i e s h e n g d u ,p e n g z h o u , s h uz h o u , h a n z h o u ,q i o n g z h o u ,m e i z h o u ,y a z h o u ,j i a z h o u ,z i z h o u ,m i a n z h o u ,s u i z h o u ,h e z h o u , l a n g z h o u ,g u o z h o u ,l i z h o u ,k u i z h o u a m o n gt h e n ,j i a n n a nr o a dh a v e12s t a t e l e v e l 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i e s ,a b o u tt h et h e ns t a t el e v e l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i e sw i l lb e7 5 o ft h et o t a l ; s h a n n a nr o a dh a v e4s t a t el e v e l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i e s l a n g z h o u ,g u o z h o u ,l i z h o u , k u i z h o u a c c o u n t i n gf o rs t a t el e v e l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i e sw i l lb e2 5 o ft h et o t a l ; q i a n z h o n g r o a dh a v en os t a t el e v e l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i e s a l s o ,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i n i i i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a b s t r a c l 曼曼皇曼蔓曼曼蔓曼曼曼皇曼曼曼曼罡! 曼曼! ! 曼! 皇曼! 曼曼曼鼍曼皇曼曼罾曼曼i ; 一一 曼u 曼! 皇曼皇曼鼍曼寰皇曼曼曼曼曼曼蔓曼曼曼鼍 s o u t h w e s th a v e9c o u n n jl e v e l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i e s j i u l o n g ,d a o j i a n g ,t a n g c h a n g , y a n d a o ,q i ,s h i ji n g ,l o n g y o u ,l a n g z h o n g ,p e n g s h u i a m o n gt h e m ,t h ej i a n n a nr o a d h a v e7c o u n t yl e v e l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i e s ,a b o u tt h ea r e aa tt h ec o u n t yl e v e la tt h et i m e w i l lb e7 8 o ft h et o t a l ;s h a n n a nr o a dh a v e1c o u n t yl e v e l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y 一 l a n g z h o n g ,q i a n z h o n gr o a da l s oh a v e1c o u n t yl e v e l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y - 一p e n g s h u i , t h eb u s i n e s sw i l lb ea b o u tt h et o t a ln u m b e ro fc o u n t yl e v e l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i e s1 1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 i rd i s t r i b u t i o n h a sa l s od e v e l o p e di t so w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1 h a v eo b v i o u sl a y e r :2 h a v eu n b a l a n c e ;3 w i t hy a n g t z er i v e ra n di t s s u b s i d i a r yc u r r e n tf o l l o wl i n et oa r r a n g eo b v i o u s p r o m o t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o u t h w e s t e r nr e g i o n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h a v e t h r e em a i nr e a s o n s :1 t ot e a , m e d i c i n a lh e r b s ,f r u i t s ,v e g e t a b l e s ,e t c o nb e h a l fo ft h e r i c hl o c a lr e s o u r c e sf o rt h ec o m m o d i t ye c o n o m yh a sl a i das o l i df o u n d a t i o nf o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2 b yt h et e x t i l e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y ,s h i p b u i l d i n g ,p a p e r ,p r i m i n g a n do t h e ra d v a n t a g e s ,a sr e p r e s e n t e db y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a n d i c r a f ti n d u s t r yf o r c o m m e r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w i l lp r o v i d ea ni m p o r t a n tc o n d i t i o n ;3 w e l l d e v e l o p e dw a t e r a n dl a n d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f o r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t h eb u s i n e s sw i l lc r e a t ec o n d i t i o n st o f a c i l i t a t et h et r a n s p o r t 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yi ns o u t h w e s tc h i n a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w a st h ea r e ao f e c o n o m i ca n d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ma n dt h e yh a v ep l a y e das i g n i f i c a n tr o l ea n di n f l u e n c e , t h em a i n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t h r e ea s p e c t s :1 b a s e db o t hi n s i d ea n do u t s i d et h er e g i o na n d t h ec i r c u l a t i o no fc o m m o d i t i e st ob u i l dag o o dp l a t f o r m ;2 t op r o m o t et h ec o m m e r c i a l c i t y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w i l lb el e dt ot h eb i r t ho fn e w 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y ;3 n o t o n l yt of u r t h e re n r i c hp e o p l e sm a t e r i a ll i f e ,b u ta l s ot oi m p r o v ep e o p l e ss p i r i t u a ll i f e , h e l pi m p r o v et h eo v e r a l ll i v i n gs t a n d a r do ft h ep e o p l e k e yw o r d :t a n gd y n a s t y s o u t h w e s tr e g i o n 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y w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永车辱 签字日期:例甲年年月馏日 导师签名:广争流 签字日期:加可年r 月,富日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前言 曼曼笪! ! ! ! i i i i i | 皇曼皇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 量皇皇! 曼曼皇曼皇曼鼍曼量曼曼皇曼皇曼曼 吾= 刖菁 商业都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其规模则是衡量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经济高度繁荣,商业 都会的纷纷涌现正是这种繁荣的重要体现。西南地区凭借其特殊区位优势,也出 现了一批商业都会。它们在当时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该 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影响尤为深刻。因此,对唐代西南地区商业 都会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唐时该区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认识,而且也 有助于探寻中国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及其规律。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为今天 西部商业城市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对中国古代商业都会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取得的成果较多,据不完全统计, 涉及或专论商业都会的专著十余部,发表的文章约六十篇。但是总体而言,对唐 代商业都会的研究,较之于对宋、元、明、清商业都会的研究更为薄弱,发表的 成果较少;而现有对唐代商业都会的研究又主要集中于对长江中下游和沿海地区 商业都会的研究上,对西南地区商业都会的研究仅有所涉及。据笔者初步了解, 以往学界对唐代商业都会的研究,相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业都会概貌 对商业都会分布概貌的研究,最具典型性的有史念海隋唐时期运河和长江 的水上交通及其沿岸的都会(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9 9 4 年第4 辑) 一文,认为: “水上交通既已发达,其沿岸也就相应出现一些都会。”他主要对运河及其长江 沿岸的2 2 个都会城市分布进行了论述。其中,涉及到西南地区的仅有益州和夔 州两地。他认为:益州与扬州并称,是当时全国重要的商业都会。夔州虽难望益 州项背,然相较周围其它州来说仍可称为都会。又如张泽咸在唐代城市构成的 特点( i - l - 会科学战线,1 9 9 1 年第2 期) 中,列述了全国大小近七十个商业 城市,认为在西南地区“成都以外,绵州、汉州、蜀州、彭州乃至剑南东川政治 中心地梓州( 四川三台) 也都在唐代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与繁荣。李敬洵在唐 代四川经济(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8 8 年版) 一书第九章“商业”中述及 唐代四川城市商业发展的情况。具体涉及到的商业都会有益州、梓州、阆州、夔 州、彭州、陵州、绵州、遂州等,但均没有作展开论述。黎小龙等著交通贸易 与西南开发(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 一书第七章“西南古代城镇发展 论及了唐宋城镇分布变迁和列述了西南古代重要的2 8 个城镇。其中,唐时就能 称得上商业都会的有:成都、邛州、阆中县、嘉州、郭县、遂州等。谢元鲁秦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前言 曼! 曼! 曼皇鼍曼曼曼! 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i ! 。一一;i 蔓曼曼蔓曼鼍曼曼皂曼曼量鼍曼曼皇曼皇基 汉到隋唐四川盆地经济区的能量与信息交换( 古代长江上游的经济开发,西 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版) 一文除细述益州外,还论述了利州、梓州、渝州、 夔州等商业都会。卢华语从杜甫的夔州诗看唐代夔州经济( ( 全唐诗) 经济 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出版社,2 0 0 6 年1 2 月第l 版) 一文,通过全唐诗中 的相关经济资料来反映唐代夔州经济的发展,认为夔州商船云集、商人众多,是 一个大都会。又如翁俊雄在唐代区域经济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 版) 中对唐代前后期,剑南、山南等地经济作了论述。其涉及到的商业都会有: 华阳县、唐昌县、利州等。 二、商业都会分布特点 对商业都会分布特点的研究,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前揭张文在列述了全国大 小近七十个商业城市的分布状况后,通过数据显示出唐时在商业都会分布上,呈 现出广阔的西部地区为数太少,而占盛唐国土三分之一的东部却拥有全国人口的 五分之四,许多大中商业都会多集中于此的特点。庄林德在中国城市发展与建 设史(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隋唐时期的 商业城市 一节中认为:隋唐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分布上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 心南移,逐渐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并且沿大运河、沿长江城市发展轴线 初见端倪。马正林在中国城市历史地理( 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版) 中认 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经济都会遍及全国。这些商业都会大都 位于水陆交通道路之上,或处于海港、河港的地位,有发展成为著名经济都会的 一切有利条件。西南地区位于长江上游,水运交通尤为发达,故而产生了一批商 业都会。林立平在试论唐宋之际城市分布重心的南移( 暨南学报( 哲社版) 1 9 8 9 年第2 期) 一文中认为,唐开元以前,商业城市分布重心仍在北方,自安史 之乱后,才由北向南移动,即由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下游地区。 而益州在当时可算是全国性的大商业都会了。赵常兴在唐代城市群发展过程中 的经济因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第3 期) 中 认为: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城市全面重建和大发展的时期。随着唐朝的日益兴盛、 经济实力的逐渐强大,城市群的发展速度也愈益猛烈。他认为唐代城市分布点逐 渐南移,并且以扬州和益州为代表的南方商业城市群正逐步崛起。 三、商业都会的形成原因 商业都会之所以能形成、发展,其最根本的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亦即商 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肖建乐在试论唐代城市发展的原因( 云南民族大学学 报( 哲社版) ,2 0 0 8 年第1 期) 以及唐代城市发展动力初探( 思想战线, 2 0 0 7 年第4 期) 两篇文章中,虽着重论述了唐代一般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原因,但 2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前言 对商品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商业都会的形成、发展原因也有述及。针对西南地区 商品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时贤也多有论述。如何荣昌唐代巴蜀地区商品经济 的发展( 古代长江上游的经济开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版) 一文, 对巴蜀商业都会的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了四点: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巴蜀经 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交通航运的发达,尤其是 唐代长江航运的发展,为益州商品流通的扩大,提供了重要条件;拥有众多的 “技巧百工”,也是益州手工业和商品生产发展的原因;商品性农业的发展, 是巴蜀商品经济发达的重要原因。这四点也适于西南其它地区,是商业都会发展 的原因所在。 四、商业都会与水陆交通 商业都会的发展与水陆交通的开辟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水陆交通促使了 商业都会的形成和发展。如,谢元鲁在长江流域交通与经济格局的历史变迁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9 9 5 年第l 期) 一文中认为,唐代便利的长江水道使得 长江流域各主要支流沿岸,人口超过十万的商业都会有3 5 个之多,而人口超过 3 0 万的则有成都、彭州、蜀州、汉州、洪州、吉州、宣州、常州、苏州、湖州等 1 0 个,其中位处西南地区的就有四个;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 四川大学出 版社,1 9 9 4 年版) “唐代的城市节中也认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位于水 陆交通要道上的城市,也就发展成为工商业繁荣、人口荟萃的大都会,如长安、 洛阳、扬州、成都等。并且“成都的经济在唐代中后期也得到空前发展,成为仅 次于扬州的第二大经济都会。”另方面,商业都会的形成、发展又会促进水陆 交通的开辟。前揭何文认为,随着成都商业都会经济的发展,与外界交往不断扩 大,唐代长江航运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通过长江连接运河以及各地航道,形 成沟通全国各地的交通航运 。 五、商业都会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 商业都会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是以往学者们聚焦较多的领域。 张剑光等在唐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 9 8 9 年第2 期) 一文间接指出了商业都会对国家政治的影响。认为,随着商业都会经 济的发展,唐代商贾阶层逐步壮大,商人入仕,官人从商,都会使得官僚队伍里 发生变化,导致“一种新兴力量在政治舞台上出现”。何汝泉唐代成都的经济 地位试探( 社会科学研究,1 9 8 2 年第6 期) 一文则对成都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进行了深入阐述。认为,鉴于成都举足轻重的经济实力使得唐天子三次避乱奔蜀, 这对日后稳定政局作出了贡献。杨红伟试论西部经济在隋唐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3 年第3 期) 一文认为,成都不光作为西南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前言 地区最大商业都会,而且还是西南政治中心,对唐代政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梁中效在唐代四川的区位优势( 成都大学学报,2 0 0 0 年第1 期) 一文则点 出商业都会的文化功能面。他指出,作为经济发达的商业都会成都同时也是盛 唐长安文化转移的中心。刘艳秋等笔记小说中的唐宋都市生活服务业( 唐史 论丛第8 辑,三秦出版社2 0 0 6 年版) 则道出了商业都会在社会生活上的新变 化:生活服务业逐渐从传统的商业中分离出来,且不断拓宽和延伸它所赋有的内 涵和外延。而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则是中国古代商业都会发展程度的真实反 映。 总结以往的学术成果,可以看到前贤对于唐代商业都会虽多有研究,但对于 同期西南地区商业都会的研究却极其薄弱,且目前尚无专论问世。由此,本文试 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作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1 商业都会的界定。 都会,即城市。它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古代城市的一般称谓;本文所指商业 都会即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古代城市。 2 西南地区的界定。 本文所谓的西南地区仅指今天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四省、市所包含的 地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西南地区在剑南道、江南道和山南道所 辖范围之内。即今重庆辖山南道之夔、忠、涪、万、开等五州,江南道之黔( 部 分) 、南、溱( 部分) 等三州,剑南道之渝、昌、合( 大部) 以及普( 部分) 、 遂( 部分) 等五州,总计十三州;今四川辖剑南道之成都府、彭、蜀、汉、遂( 部 分) 、合( 部分) 、普( 大部) 嘉、眉、邛、简、资、裔、雅、黎、茂、翼、维、 戎、松、当、悉、静、柘、恭、保、真、霸、乾、梓、绵、剑、龙、陵、荣、泸 等三十六州( 府) ,山南道之利、扶( 部分) 、集、壁、巴、蓬、通、阆、果、 渠等十州,共四十六州( 府) ;今贵州辖江南道之黔( 部分) 、溱( 部分) 、锦 ( 少部分) 、奖( 少部分) 、播、思、费、夷等八州;云南辖剑南道之姚州。 凡六十三州( 府) ( 不含羁縻州) 。本文所涉行政区划,均据新唐书地理志。 3 资料运用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新唐书、旧唐书、大唐六典、通典、元 和郡县图志和太平寰宇记等所载有关资料以及古代类书、笔记小说、诗文、 回参见辞源( 合订本) ,商务印书馆1 9 8 8 年版,第1 6 9 2 页;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0 年版,5 5 5 页:现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1 9 9 6 年版,第3 0 8 页。 据新唐书卷4 1 地理志“江南道”载:江南道之叙州( 潭阳郡) 领三县,其中仅有 潭阳县西北部清水江两岸极少数地区属今贵州,故本文未计。 4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前言 考古资料等,并注意充分吸收当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资料的翔实、丰富、 完备。 本文将在运用传统历史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注意吸收历史地理学、区域经 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列举法、计量分析法的运用,使得论据充分, 问题也得到更好的说明。 4 本文原则上不探讨羁糜州的有关问题。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一商业都会的分布及其特点 一商业都会的分布及其特点 唐初,西南地区的商业发展较之全国还相对落后,全国性的商业都会仍然以 长安、洛阳为首,多集中于黄河流域。中期以后,北方由于遭受安史之乱的战争 破坏,北民大量南下加速了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南方的商业都会逐渐增多,尤 其是在长江流域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和商业都会,西南地区也不例外。本节将以 道为单位,对其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特点。 ( 一) 分布概况 唐代西南地区的商业都会,在剑南、山南、江南三道均有分布,现分区进行 论述。 1 剑南道 剑南道在西南地区凡三十九州( 府) ,所占范围比较大,经济总体发展水平 也较高,形成了不同层级的商业都会。而在这些商业都会中,又以成都府最为发 达。 ( 1 ) 、成都府( 大致相当于今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府( 益州) :赤府。隋蜀郡,治成都县。唐初,改名为益州。先后置益 州总管府、西南道行台、益州都督府、益州大都督府。玄宗天宝元年( 7 4 2 年) 改 州为郡,改益,、i 1 仍为蜀郡。肃宗至德二年( 7 5 7 ) ,升蜀郡为成都府,又称南京。 乾元元年( 7 5 8 ) ,改郡为州,成都府不改。天宝领县十:成都( 次赤) 、华阳( 次 赤) ,新都( 次畿) 、犀浦( 次畿) 、新繁( 次畿) 、双流( 次畿) 、广都( 次畿) 、 ( 唐) 杜佑通典卷2 9 折冲府:“凡府在赤县为赤府,府在畿为畿府。”( 中华书局 1 9 8 8 年版,第8 0 9 页) 。在我国封建社会,州县的等级和户口多少是衡量当地经济发展水 平的重要尺度。又据通典卷3 3 职官十五“州郡下”记载:“开元中,定天f 州、府, 自京都及都督、都护府之外,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其余为六雄、十望、十紧及上、中、下 之差。”唐廷还对划分州的等级的户口标准作了明文规定,“令四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五 千户以上为中州,不满二万户者为下州。”“辅”、“雄”、“望”、“紧”州未明文规定户口数, 但据卢华语推断,其户口数量不会在上州之下,也就是说它们的经济地位当等同于上州。 一般来说,上州为经济发达区,中州为较发达区,下州为不发达区。( 卢华语著唐代蚕 桑丝绸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3 0 、3 l 页) 。通典卷3 3 县令:“大 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 第9 1 7 页) 。此外,( 唐) 李林甫等撰大 唐人典卷3 户部尚书还规定了划分县的户口标准:“六千户以上为上县,二千户以上 为中县,一千户以上为中下县,不满一千户为下县。”( 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第6 3 页) 。 准府标准,赤、畿、望、紧县的户数亦当不低于上县户数。 6 两南人学硕+ 学何论文一商业都会的分布及其特点 郫( 次畿) 、温江( 次畿) 、灵池( 次畿) 。恸贞观时,成都府的旧领户数为“7 , 8 8 9 ,旧领口数有7 4 0 ,3 1 2 。罾其时成都府的人口密度就高达为7 5 4 3 人l ( m ; 而天宝时,其户数为1 6 0 ,9 5 0 ,口数有9 2 8 ,1 9 9 。人口密度则达到了3 3 2 0 9 人k m 2 。 又成都所管十县等级皆在次畿以上,故人口密集,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较高。 成都府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业都会由来已久。从商周开始,在古郫江的 东岸和北岸就逐步发展形成了类似半月型的商业区。 秦灭巴蜀后遂令蜀守张若 负责正式修筑成都城。城围十里,张若等在少城“营广府舍,置盐、铁、市官并 长丞;修整里圜,市张列市,与成阳同制”。自此以后,益州就一直是整个西 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西汉后期,益州和咸阳、邯郸、临淄、宛并列 为全国最重要的五大都会。 魏晋时期,益州商业进一步发展,左思在他的蜀 都赋中写到:“市廛所会,万商之渊。改隧百重,罗肆巨干,贿货山积,纤丽 星繁。都人士女,祛服靓汝。贾贸滞鬻,舛错纵横。异物崛诡,奇于八方”。 爰 及唐代,“人物繁盛,悉皆土著。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管弦歌舞之多,技巧百 工之富。其有通且让,其地腴以善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侔其半 吵。其人口稠 密、交通发达、市场活跃,会聚商贸活动,进而发展成为蜚声全国的商业都会。 益州地处成都平原之上,是剑南西川的治所所在。成都平原,自战国时秦 国蜀守李冰开凿都江堰水利工程1 2 之后,农业较为发达,号称天府、千里沃野。 其境内地平土厚、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其右检,其左郫,正流遂东,郫江之右 ( 宋)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4 2 地理志六,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0 7 9 页。 ( 后晋) 刘晌等撰旧唐书卷4 1 地理j 基四,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6 6 4 页。翁俊雄 认为,旧唐书地理志中所谓的“旧领”是指贞观十三年所领。参看翁俊雄唐初政 区与人口,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4 3 页。 唐初政区与人口,第2 8 2 页。 印新唐书卷4 2 地理志六,第1 0 7 9 页。此数为天宝领。所谓“天宝领”系指天宝十二 载所领。参看翁俊雄唐朝鼎盛时期政区与人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4 页。 翁俊雄唐朝鼎盛时期政区与人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1 1 页。 罗开玉三星堆遗址与古代西南文化初论,四川文物1 9 8 9 年 - - 星堆遗址研究专辑 第3 1 页。 o ( 东晋) 常璩撰、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卷3 蜀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 版,第1 1 3 页。 卿西汉末年( 公元8 年) 成都与咸阳、邯郸、临淄、宛城并称为“五均”。“均”是市场管理 的含义,由此被称为全国五人商业都会。参见汉书卷2 4 食货志四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1 1 8 0 页。 回( 宋) 祝穆撰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2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 2 6 册,第1 5 页。 ( 清) 董诰等编全唐文卷7 4 4 ( 成都记) 序,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7 7 0 2 页。 “旧唐书卷4 1 地理志四,第1 6 6 4 页。 屹( 汉) 司马迁撰史记卷2 9 河渠书第七,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1 4 0 5 页。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一商、j p 都会的分布及其特点 也 ,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垦殖条件最好的地区。到唐代,农作物种类更加繁 多。如水稻,杜甫作诗日“天涯歇滞雨,粳稻卧不翻。”又如粟,“锦里先生乌 角巾,园收芋粟不全贫。再如麦、黍。“敬碹出家赀给民,募士出剽麦,收其半” ,“圆荷负小叶,细麦落轻花。 :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 ;“衰年催酿 黍,细雨更移橙。”杜甫的这些诗作即是明证。此时农业生产技术也逐渐提高, 比如水稻的育种,不仅有早稻,而且还有中稻和晚稻。“此三稻,大而且长,米 半寸,出益州 。中晚稻的种植,可以说是唐代成都水稻生产技术的一大进步, 它为两熟制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成都的水利灌溉也较 为发达。如太宗贞观元年( 6 2 7 年) ,高士廉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大规模扩建都 江堰工程,“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农业生产得到继续发展。 同时,手工业也异常发达。据新唐书地理志和元和郡县图志的土贡资 料可知,成都府的手工业品就有锦、单丝罗、高杼布、麻、蔗糖、梅煎、生春酒、 高杼裨布、绫罗、高杼衫段、丝布等十一种之多。1 1 可见,仅仅从土贡资料所反 映的成都手工业就有纺织( 丝织和麻织) 、制塘、酿酒、果品加工业等几个门类, 其中又以丝织业最为发达,而丝织业中又以蜀锦最为著名。益州被称为锦官城即 是因为蜀锦的久负盛名。1 2 实际上,成都的造纸业也相当发达,在唐代,它已是 全国著名的造纸中心。1 3 纸产品中,用其地所产的麻等材料制成的大小黄白麻纸 最为有名。益州麻纸被作为当时官府文书和诏敕的指定用纸。1 4 此外,集贤院的 四库御本书也规定要用益州的麻纸书写。“四库之书,两京各二本,共二万五千 w ( 北魏) 郦道元撰、杨守敬疏水经注疏卷3 3 江水,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 2 7 4 9 页。 学( 清)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2 1 9 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2 3 0 4 页。 锄全唐诗卷2 2 6 杜甫南邻,第2 4 3 7 页。 新唐书卷2 2 4 下叛臣下陈敬碹传,第6 4 0 9 页。 全唐诗卷2 2 6 杜甫为农,第2 4 3 2 页。 睁全唐诗卷2 1 9 杜甫大雨,第2 3 1 3 页。 全唐诗卷2 2 6 杜甫遣意二首其一,第2 4 4 0 页。 劬贾思勰撰齐民要术卷2 水稻,中华书局1 9 5 6 年版,第2 3 页。 李敬洵著唐代四川经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4 2 页。 旧唐书卷6 5 高十廉传,第2 4 4 1 页。 1 1 列举出的手工业品当中,前七种是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后四种则为元和郡县图志 所载。参见新唐书卷4 2 地理志六,第1 0 7 9 页;( 唐) 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忠 卷3 1 剑南道上,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7 6 7 页。 1 2 南朝粱的李膺在其益州记里写道:“锦城在益州南、笞桥西流江南岸,昔蜀时 故锦官也。其处号锦里,城墉犹在。”徐坚初学记卷2 7 也有载。杜甫在春夜 喜雨亦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全唐诗卷2 2 6 杜甫春夜喜雨,第2 4 4 1 页。) ”唐代四川经济,第2 0 5 页。 h ( 唐) 李肇撰翰林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5 9 5 册,第2 9 5 页。 两南入学硕十学位论文一商业都会的分布及其特点 九百六十一卷,皆以益州麻纸书写”。山印刷业是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在唐 代才开始形成的一个新兴手工业部门。至唐末,成都已发展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印 刷中心。民间大量雕印农书、历书、医书、字帖以及佛道经书等。僖宗中和三 年( 8 8 3 年) ,柳氏在成都“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记、占梦相宅、 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 可见当时出售的书籍以雕印为 主了。 成都水陆路均相当便利。水运主要依托岷江,而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 支流。当岷江流至导江、青城县后,经都江堰分流,别为检江、郫江和正流等三 条主要河道,其中检江、郫江流经成都。自秦蜀守李冰开此二江“以行舟船 以来,至唐仍然“皆可行舟” 。成都不光有发达的水运,使得吴蜀相连,而且 陆路也比较发达,这就为商业都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良好交通条件。 最直接体现商业都会发展情况的是商品市场。在古代,商品交易大都在国家 设立的固定市场,即专门划定的商业区中进行。这便是“市”。“诸非州县之所, 不得置市。成都在唐代以前,“市”( 后来被称为西市) 只有一处。唐代建立 以后,原有的一市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成都的市得以扩加。除所领十 县至少有十个市以外,还有如下几个著名的市: 市( 西市) :在唐代以前即形成,位于城西的少城内。“少城,小城也,在大 城西,市在其中。” 东市形成以后,位于少城内的“市”改称为“西市”。“成都 乞儿严七师,幽陋凡贱,涂垢臭秽不可近,言语无度往往应于未兆,居西市悲田 坊。”西 南市:玄宗天宝年间( 7 4 2 7 5 6 年) ,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创置。“章仇兼琼, 颍川人,剑南节度兼四川采访制置使。兴大南市,创新津”1 1 、“南市津头有 大唐六典卷9 集贤殿书院,第2 7 9 页。 蒈唐代四川经济,第2 0 7 页。 ( 宋) 叶鳌撰爱日斋丛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8 5 4 册,第6 1 3 页。 嘞水经注疏卷3 3 江水,第2 7 4 9 页。 四华阳国志校补幽注卷3 蜀志,第1 1 3 页。 唧元和郡县图志卷3 1 剑南道成都府,第7 6 5 页。 o ( 宋) 王溥撰唐会要卷8 6 市,中华书局1 9 5 5 年版,第1 5 8 1 页。 大唐六典卷3 0 三府督护州县官吏( 第7 5 2 、7 5 3 页) 规定:“诸州上、中下县均设 有市令及若干僚属。”可见当时凡州、县治至少设有一个市。据此,成都府,唐天宝时的 领县有十个,分别是成都、华阳,新都、犀浦、新繁、双流、广都、郫、温江、灵池。按 照唐制,每县只设一个市的最低要求,当有县市十个。 回( 梁) 萧统编、( 唐) 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卷4 ,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第8 3 页。 ( 唐) 段成式撰西阳杂俎续集卷3 支诺皋,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2 1 9 页。 1 1 ( 清) 常明修嘉庆二十一年( 1 8 1 6 年) 四川i 通志卷六名宦,巴蜀书社1 9 8 4 年版,第 6 2 8 页。 9 两南人学硕十学付论文 一商j p 都会的分布及其特点 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东市:肃宗时期,大圣慈寺附近形成。“左营伍伯唐南康王韦皋镇蜀时,有 左营伍伯,于西山行营与同伙卒学金刚经迟明,不觉至家,家在府东市” 、 “杨初者,成都人也,家赡居东市金银行”;成都牟羽宾曾“行至大东市北街”。 西 新南市:德宗时期,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在万里桥南创置。“节制成都于万 里桥,隔江创置新南市。”回 新北市:僖宗时期,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安潜创置。“成都景云观旧在新北市 内,崔公安潜置新市,迁于大西门之北”。 从上述资料可知,成都新设之市都在寺、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