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内容摘要: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 部分和核心区域,集中代表了现代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辽宁省作为城市化 程度较高、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城区经济已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 力量。甘井子区作为大连市的主城区,是辽宁省 56 个城区之一,在辽宁省经济发 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 7 月 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辽宁沿 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 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连市以其优越的地 理位置和雄厚的经济基础,被确定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甘井子区作为 大连市内辖区中面积最大、开拓空间最为广阔的主城区,如何把握战略机遇,加 速发展城区经济,为大连市核心城市的建设提供新的增长引擎,已经上升为甘井 子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甘井子区区位条件优越,是整个大连市的综合交通枢纽,经济总量在大连市 乃至辽宁省占据重要位置,发展潜力巨大。本文介绍了甘井子区目前城区经济发 展的现状,对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 国家战略和大连市重大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调整,分析了甘井子区当前面临的机 遇以及在大连市建设沿海经济带核心城市中的地位。同时,借助定性和定量的分 析方法,采用一元回归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情况,并与按照三年翻一番标准加速发 展经济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甘井子区加速城区经济发展的 战略对策。这些研究将为甘井子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从而拉动大连市核心 城市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城区经济;战略机遇;三轴图;一元回归;板块经济。 abstract content:city i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the modern society. as the basic component and the core region of a city, district has represented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level of a moder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s urbanized degree is high, and the economy is developing rapidly. district economy has been the leading strength of the whole province. as the biggest district of dalian city and one of the 56 districts of liaoning province, ganjingzi district has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aoning province s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july 1st, state councils standing committee principally pasted the “ liaoning coast economical belt development plan” , which means that the liaoning coast economical belt has been officially raised to be the national strategy. dalian is defined to be the core city because of its superior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the abundant economic basis. as the biggest and widest district of dalian, that how the ganjingzi grasps the strategic opportunity, accelerates to develop the city economy and provides the new growth engine for the dalian core city construction, has already risen to be a strategic question. ganjingzi district is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centre of dalian. its economic output occupi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dalian, even in liaoning province. it has huge developing potential.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ganjingzi s present developing situation and restricted problems in economy and society, analyses the opportunities that ganjingzi is facing and it s position in dalian s core city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aid of qualitative and quota analysis method, using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forecasts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ten years, compared to the data which educed by the average speed of 23%, and finally proposes the measures of accelerating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will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ganjingzi s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dalian s core ci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district economy; strategic opportunity; triaxial diagram;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block economy.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1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依据 城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核心区域,集中代表了现代城市经济社会的 发展水平。城区经济是以行政区划为边界的区域经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区经济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城区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认同,并且在 我国的许多地区快速发展,尤其是对于辽宁这样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城市经济 比较发达的省份,城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纵览全国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到,城区经济发达的地区除首都北京外,几 乎全部是沿海省市。 这些区域不仅是由于拥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 更得益于国家先后都对其实施了不同的发展战略,从而带动该区域城区经济的快 速发展。 2009 年 7 月 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 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国际金融危机大的 背景下,着眼于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 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同时,也为辽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 契机。辽宁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大连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将其 确定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大连无疑已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领跑 者。甘井子区作为大连市辖区中面积最大、开拓空间最为广阔的城区必将会在辽 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大连市的中心城区。因此,对甘井子区在战略机 遇期发展城区经济开展战略研究,既是责任所在,也是使命所然,不仅关系到其 自身城区经济发展,更是对辽宁其他区域发展城区经济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 考依据。 1.2 研究思路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具体内容包括: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旨在说明论文选题 的重要性,并从整体上勾画出论文的脉络。 第二部分,城区经济相关问题研究。具体内容包括:西方城区经济理论的发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2 展、我国城区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国城区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辽宁省城 区经济分析。 第三部分,大连市甘井子区城区发展现状。具体内容包括:甘井子区城区概 况、产业结构分析、城市化进程、开发空间、当前制约甘井子区城区经济发展的 因素分析。 第四部分,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的地位作用分析。具体内容包括:甘 井子区当前面临的战略机遇、甘井子区将成为沿海经济带核心城市的中心区。 第五部分, 甘井子区未来经济预测。 通过对 10 年来甘井子区经济和税收总量 进行分析, 利用一元回归预测甘井子区未来 10 年经济和税收总量, 按照三年翻一 番增速预测未来 10 年经济和税收总量,并对两种预测方法结论对比分析。 第六部分,甘井子区加速城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具体内容包括:加速现 代化城区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优化布局,培育板块经济;推进体制机制改 革;优化城区发展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3 第二章 城区经济相关问题研究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和 核心区域,集中代表了现代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通常来说,城市是直辖市、 省辖市和县级市的统称,而城区的概念是指直辖市、省辖市所属的主城区和郊区 等。城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区 已由一般的行政层级发展为重要的行政主体,由一般的经济力量发展为主要的经 济支撑,由一般的管理环节发展为关键的管理层次,在整个经济系统特别是城市 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城区经济是整个城市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由地理位置和行政隶属 关系所界定的地区性经济,是多种经济组织、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的综合体。在 城市经济运行以及城区自身建设中均居于基础地位,它在活跃市场、拾遗补缺、 为大企业配套服务、缓解城区就业矛盾、为国家积累资金以及促进城区其他工作 的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西方城区经济理论发展概述 英国经济学家巴顿在其所著的城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一书中曾说过,城 市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早期的很多经济学家已经对此有过研究,如柏拉图曾经 研究过城市的理想模式。19 世纪 20 年代初,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的资本主义 国家中出现了近代城市雏形, 西方城区经济学理论也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发展起来。 在这一时期,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城市的生产要素配置问题。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城市经济学成为一支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许多经济学专家和学 者纷纷从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城市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优 化改革措施。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尔伯 汤普森的著作城市经济学序论一书 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城市经济学的诞生。随后大量的城市经济学教科书和著作相继 出现,这些专著的出现使城市经济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经济学科。 在西方,城市经济(city economy)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 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学科,但是关于城区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阐述,则相对很少, 关于城区的理论散见于各流派的城市经济理论中。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应该从经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4 济的角度研究城区的全部问题;而有的则认为,城区经济学研究城区特有的经济 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社会福利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安排城区的空间结构配 置,选择理想的公共政策;也有的认为城区经济学研究支配城区形成和发展的力 量以及城区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问题。 2.2 我国城区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我国城区经济的发展轨迹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逐步展开的。回顾历史,城 区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时期。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过分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束缚,市区两级政权界限划 分不当,在管理体制上推行市级高度集中管理的体制。存在着权力在市、责任在 区、统分无度、多头领导、层次重叠等弊端,在指导思想上没有把发展城区经济 放在重要位置,把城区政府职能单纯理解为民政管理。同时高度集中地经济体制 也束缚了市场的发育,影响了城区经济生产要素布局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改革开放后,开展了城市综合体制改革试点,许多城市逐步改变市级高度集 中管理的体制,初步理顺了市区关系,下放了管理权限,如财政权、人事权、开 发权等,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城区政府发展城区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城区政 府也把发展城区经济放在首位,一切工作都围绕发展城区经济这一中心来开展。 各地区根据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经济的道路。 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城区经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城区经济的自身 发展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在城区政府的合理规划之下,城区根据自身的社会 经济资源优势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向,并能够运用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手 段对城区范围内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充分调动了城区内部各类经济主体的 积极性,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区外经济资源,一些城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同时,中国城区发展的模式也正在发生转变。城区已经不再限于仅仅充当城 市附属辖区的角色,而力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一些城区的地域 范围和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城区经济正逐渐成为城市经济乃至于整个区域经济 的支撑。从中国城区经济发展的前景来看,这也是城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我国城区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 纵观我国城区经济的发展,城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第一,城区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5 经济要素数量的增加,第二,要素运用效率的提高。可以看出,城区经济增长的 基本途径主要在于要素数量增加和要素利用。 2.3.1 城区经济要素数量的增加 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要素扩张的推动作用,通过经济要素数量的增加,经 济实现外延式的增长。所以城区经济体系内部社会经济要素的数量增加无疑是城 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城区经济要素数量增加的基本动力是需求的拉动力。 在城区经济增长过程中, 由于城区内外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主体对于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客观上要求 增加产品的数量。产品数量的扩张要求必然会引致要素数量的增加,以满足产品 生产需要,进而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城区经济要素之所以能够获得数量上的 增加,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消费需求而产生了对经济生产要素引致性需求,城区经 济增长不能盲目地增加要素数量, 而必须以能否适应生产能力的适度扩张为标准。 一般认为,资本、劳动是最为重要的经济要素。在城区经济增长过程中,这 两种要素的数量决定了整个城区经济增长的速度的发展模式。通过这两种关键要 素的数量扩张,城区经济发展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增长是城区经济体系集聚效应的结果。资本的数量增加是 城区经济体系中企业进行生产扩张的关键。企业通过城区内部的金融体系可以获 得一定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但对于城区经济增长的长期过程而言,仅仅依赖 城区内部的资金供给,难以保证城区经济增长的需要,所以许多城区在增长过程 中都将区外资金的引入作为十分重要的环节来看待。劳动数量的扩张也很重要, 但它往往很难通过一定措施在短期内积聚起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劳动力积聚的 初始动力来自于城区社会经济体系能够为劳动力提供较为宽松的生产环境和生活 环境,随着城区经济的发展,城区社会经济环境会不断改善,而城区外部的闲置 劳动力在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劳动场所与劳动机会,大量区外劳动 人口流动到城区内来。 2.3.2 城区经济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 城区经济要素数量的增加仅仅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区经济增长的基本途 径,城区经济增长还依赖于对要素运用的效率高低。资本效率和劳动效率在各种 经济增长理论中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实际上构成了城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6 区经济增长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即内涵式的增长模式。 经济要素的利用效率取决于经济体系的内在结构,改善城区经济体系的结构 是提高经济要素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进 行技术变革,提高生产活动的效率,改善生产体系的运作规律,从而在要素数量 不变的条件下也可以实现城区经济增长。第二,进行制度创新,城区经济制度是 实现资源利用的一系列规则,合理地调整这些规则,能够较好地减少资源浪费, 有效减少城区经济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的摩擦,提高经济效率。 综合而言,城区经济增长机制就是要在经济增长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努力改 善城区经济体系中的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促进社会经济资源向城区的流动,从 而寻求城区经济增长的可行途径,为现实经济发展做好准备。 2.4.辽宁省城区经济分析 2.4.1 辽宁省城区经济现状 辽宁省目前 14 个市共辖城区 56 个,其中主城区 23 个、郊区 33 个,城区面 积占省总面积的 10.5%,城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 43.8%。每平方公里创造的生 产总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4 倍左右。近几年,辽宁城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全省近六成利用外资、七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八成的消费总量,都是在城区实现 的。城区经济占全省经济比重逐步提高,对辽宁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 已经成为支撑辽宁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08 年辽宁省 56 个城区实现地区生产 总值接近 7000 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26 亿元。其中,沈阳市铁西区、大连市 甘井子区等 7 个区的生产总值超过 300 亿元、财政收入超过 15 亿元,经济总量相 当于一个地级市的水平。 2.4.2 辽宁省城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第一,辽宁省城区产业形象已逐渐清晰,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目前, 辽宁服务业在全省城区经济中的比重达到 45.1%,其中有 20 个城区超过 50%,沈 阳市和平区和大连市中山区等 5 个区超过了 80%,服务业正在成为引领城区经济 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增量。 第二,城区投资保持高速的增长,发展后劲很大。2008 年全省 56 个城区完 成固定资产投资 6236 亿元,增幅持续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这样一个高的投入,必 然带来高的产出和回报。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7 第三,城区面貌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更具吸引力。近几年,辽宁在大力度改 造城市的同时,又规划了一批新城,一批城区正在以新的形象、新的形态展现在 世人面前,已经成为国内外投资商关注的重点。 第四,城区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全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的差距正 在逐步缩小,医疗、卫生、文化等公用设施水平明显提高,广大群众更加热爱自 己的家乡,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2.4.3 辽宁省城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辽宁城区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平衡。全省 56 个城区的平均地区生产 总值仅为 120 亿元,是广东的三分之一、浙江的二分之一,还没有超千亿的强区。 半数以上的城区生产总值在 50 亿元以下,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 3 亿元以下还有 28 个,后 20 位城区的经济指标加在一起,还不到一个甘井子区的水平。 第二,一些城区主导产业还不十分突出,还没有形成新的增长点。一些产业 聚集区建设还停留在规划中、图纸上,一些城区还没有形成明晰的产业形象、明 确的努力方向。 第三,一些城区发展空间有限,发展成本不断提高。近些年来,辽宁省城区 的区划虽然经历了局部微调,但与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不仅造成 了城区的过度拥挤,也使建设成本不断提高,资本聚集的压力不断加大。 第四,城区管理权限有限,职能不完整,责任和权力尚需进一步明确,城区 发展的活力还有待进一步激发,发展的能量有待进一步释放。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8 第三章 大连市甘井子区城区发展现状 3.1 甘井子区城区概况 3.1.1 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 甘井子区位于大连市城乡结合部,呈马蹄形环抱大连市区。地理坐标北纬 38 47 39 07,东经 121 16 121 45。地形西南部宽,东北部窄。东西长 40 公 里,南北宽 35 公里。东北与金州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南与沙河口区为 邻,西南与旅顺口区毗连;东、南临黄海,北濒渤海。区境北部陆路地处大连市 区的咽喉要道,铁路、公路形成网络;设在区境内的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国内 外航线四通八达;海岸有专业码头多处,海运发达,是进出大连市的门户。甘井 子区历年平均气温 12.3 度,平均降雨量 602 毫米,平均日照时数 2739 小时。 图 3- 1 甘井子区行政区划图 3.1.2 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甘井子区下辖 15 个街道, 其中 6 个涉农街道, 9 个城市街道, 辖区面积共 502 平方公里, 是市内其他三区面积之和的三倍之多, 是大连市最大的辖区。 2003 年, 中共大连市委出台“ 大大连” 建设发展蓝图,甘井子区被纳入大连市主城区,成为 建设“ 大大连” 的主战场、先行区。近多年来,甘井子区经济呈现持续、快速、稳 健的发展势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9 根据过去十年的数据,甘井子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 15%、财政收入平均增 速为 18%、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为 33%、 城镇职工人均工资平均增速为 13.5%、 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速为 12.3%,土地升值 6 倍,产业用地的综合地价超过每 平方米 500 元。2008 年,甘井子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79.03 亿元(所属) ,占大 连市总量的 10%(属地口径约占 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0.41 亿元,第二产 业增加值 253.47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115.15 亿元,人均 gdp 78703 元;全口 径财政收入 81.9 亿元,全口径税收 76.3 亿元,约占大连市的 15%;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达到 357.57 亿元,占大连市总量的 14.2%;其中房地产项目投资 125.05 亿元,建设项目投资 232.52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8.94 亿元,占大连市总 量的 16%,其中用于吃穿用烧方面的消费比例为 46:18:3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 1.71 万元,高于大连市平均水平 74%;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 2.67 万元,高 于大连市平均水平 52.6%。 按照辽宁省对城区经济发展的新目标,三年经济指标翻一番,甘井子区 2015 年经济总量将达到大连市六分之一, 到 2020 年, 经济总量将达到大连市五分之一, 综合实力将跻身全国先进城区前列。 表3- 1 1999- 2008年甘井子区经济发展数据表1 年份 gdp (亿元) 财政一般 预算收入 (亿元) 固定资 产投资 (亿元) 社会消费 品零售额 (亿元) 工业总 产值 (亿元) 实际使 用外资 (亿美元) 引进 内资 (亿元) 城镇职工 人均工资 (元) 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 入(元) 1999 90.4 3.8 20.9 33.3 145 0.81 7528 5363 2000 101 4.7 25 37.5 148.7 0.82 8412 5503 2001 114 6.26 32 42.6 143.5 0.73 11.7 9459 6142 2002 128 6.5 39.9 48.6 150.8 0.86 14.6 13590 6369 2003 151 6.6 53.7 49.3 169.6 1.1 17.8 13394 6923 2004 180.1 6.7 72.2 56.3 154.7 1.26 20.8 14726 7627 2005 220.5 9 128.1 68.1 257.8 1.83 27.3 16251 9300 2006 222.5 11.7 190 78.8 342.7 1.22 37.3 19022 11411 2007 280.3 16.2 273 155.4 456.8 1.6 46.4 22369 14221 2008 379 19.75 357.6 189 600 3.68 55 26668 17093 1根据 2 0 0 0 - 2 0 0 9 年甘井子区统计年鉴整理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10 图 3 - 2 标准三轴图及每个区域意义 2008 年,甘井子区总人口达到 109.3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70.7 万人,人口自 然增长率 1.54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80.07 岁。恩格尔系数仅为 33.8%。教育、 就业、社区、卫生、文化等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人均受教育年限 14 年,城镇登 记失业率 2.4%,社会保障覆盖率 100%。2008 年被评为“ 全省和谐文明社区示范 区” 。每万人拥有的病床、医生数量分别达到 55.6 张、28.4 名。文化体育设施健 全,拥有 2 座区图书馆、一座区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其中新图书馆 为东北最先进的县级图书馆。 3.2 产业结构分析 利用三轴图法分析甘井子区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趋势。 3.2.1 三轴图法 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增长,其构成的经济活 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发生新的变化组合。只有当 三次产业结构达到时(代表第一产 业、代表第二产业、代表第三产业) ,该地区 产业结构才能达到高级阶段。因此我们采用三轴 图法,根据三次产业结构重心变化轨迹,来 形象的描绘三次产业演进过程。 三轴图法是以某点为原点,引三条射线,两两相交成 120 ,形成 1 6 个“ 区 域” ,三条射线记为 x1 、x 2 、x 3 轴(如图 3- 2) ,这三轴的尺度分别表示一、 二、三次产业占 gdp 的百分比。依次将某一时期某一区域三次产业在三个轴上的 坐标点相连,即形成一个三角形,从三角形的重心可以看出该时期三次产业的结 构情况。如果把历年三次产业比重绘制在一张图上,把每个三角形的重心相连, 即形成某段时期某一区域三次产业的变化轨迹,从而可以看出产业结构的差异状 况。同时,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分为右旋模式和左旋模式(如图 3- 3) ,分别表 示产业结构从初级程度向高级程度转化的两种不同模式,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参 照。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11 3.2.2 甘井子区三次产业演变 表 3- 2 1999- 2008 年甘井子区三次产业产值2 单位:亿元 年份 总产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9 90.42 5.99 45.30 39.13 2000 101.26 6.40 50.08 44.78 2001 114.00 6.54 55.14 52.32 2002 128.00 6.90 61.10 60.00 2003 151.00 7.38 73.63 69.99 2004 180.00 8.84 91.94 79.22 2005 220.52 9.43 115.81 95.28 2006 223.88 9.27 118.30 96.31 2007 280.32 9.62 190.65 80.05 2008 379.03 10.41 253.47 115.15 2根据 2 0 0 0 - 2 0 0 9 年甘井子区统计年鉴整理 初 级 阶 段 低 级 阶 段 中 级 阶 段 高 级 阶 段 低 级 阶 段 中 级 阶 段 右旋模式 左旋模式 图 3 - 3 三轴图左旋与右旋模式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12 表 3- 3 1999- 2008 年甘井子区三次产业比例 年份 第一产业比例 第二产业比例 第三产业比例 1999 7% 50% 43% 2000 6% 50% 44% 2001 6% 48% 46% 2002 5% 48% 47% 2003 5% 49% 46% 2004 5% 51% 44% 2005 4% 53% 43% 2006 4% 53% 43% 2007 3% 68% 29% 2008 3% 67% 30% 3.2.3 甘井子区产业三轴图 依照三轴图的作图方法,结合 1999 年 2008 年甘井子区三次产业所占生产 总值的百分比,对三次产业的演变趋势进行作图。 08 07 0506、 04 03 0201 0099 x2 x3 x1 图 3- 4 甘井子区三次产业三轴图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13 从图中可以看到,甘井子区三次产业的重心演变轨迹全部处在第三区间,说 明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占主导地位。这主要是由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地战略实施以来,甘井子区以“ 工业强区” 为发展方针,加快了工业结构调整和工 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加大了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工业经济迅速发展。随着产业结 构的调整和“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 运用新技术、 新业态、 新理念提升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总体思路的贯彻落实,甘井子区 未来的产业重心将向第四区间逐渐演变。 3.3 城市化进程 甘井子区在推进城市化方面已取得阶段性进展。2002 年,启动城市化改革, 实现了城乡体制并轨。2004 年 5 月 8 日,大连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 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甘井子区全面协调发展的意见 , 将甘井子区 502 平方公里的 土地正式纳入城市管理,先后有 4 个农村乡镇 大连湾、辛寨子、红旗、凌水 镇 实施了“ 镇改街” ,10.1 万名农民转为城市居民,是甘井子区的城市化进程 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7 年,最后两个农业镇营城子、革镇堡撤镇建街、农民转 为城市居民,至此甘井子区全部实现城市化。 在国际上,城市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市化的重要标准。单纯从这 个意义上讲,甘井子区已经全面完成了城市化任务。然而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 大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城市化并不是简单的农民身份转变的问题。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中,对城市化给出了明确定义:城市化是“ 人类生 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 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也就是说,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身份和结构 的转化,而更重要的是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向现代化的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化。基于此,甘 井子区从 2005 年开始,启动了以“ 新 市民、新社区、新生活” 为内涵的“ 三新工程” ,通过对现有的农村布局、农村面貌 和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造、改革,整合、改造分散的居民点,农民进入新居, 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盘活的建设用地用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提高地区的 工业化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城乡和谐发展。2008 年,甘井子区已完成“ 三新工程” 9 项,安置村民 1973 户。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14 在城市建设上,2002 年以来,以基础设施为龙头,拉开城市框架。形成了以 快速路、主干路为框架的道路交通体系。2008 年道路密度达到 142 公里/平方公 里,快速公路连接到每个街道,主干路连接到每个社区,公交线路 61 条,形成了 半小时经济圈。自来水、管道燃气实现了全域覆盖。陆续关闭水泥厂、矿山等污 染企业,污水排放、垃圾除运等体系实现了全域覆盖。 3.4 开发空间 甘井子区辖区面积 502 平方公里, 实际可建设的约 260 平方公里, 建成区 100 平方公里。目前甘井子区土地储备充足,在未来的发展中,至少可以提供 100 平 方公里有待开发的土地,而且这些土地紧邻未来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紧邻空港, 开发潜力巨大。大连市机场三期扩建,以及空港物流中心的建设,将使区境内的 周水子国际机场机场成为东北的门户机场;大连市新市级体育中心、城市地铁、 海底隧道、哈大快速铁路等市级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使南关岭地区形成新的市级 公共中心和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新大连站第一辐射圈层内可提供约 50 平方公里的 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为甘井子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3.5 当前制约甘井子区城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3.5.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部分市政基础设施,如:自来水提压站、变电所、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主 干路等项目,按现行管理体制。项目的投资主体不是区级政府,协调推进的难度 较大。区本级财力的投资能力有限,导致一些属于区政府投资范围的基础设施配 套建设滞后,影响经济发展。 3.5.2 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一是服务业基础薄弱,比重持续下降。2005 年,甘井子区服务业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重为 43.2%,“ 十五” 期间,服务业比重下降 2 个百分点。“ 十一五” 的前 三年,尽管服务业平均增长 18.8%,但由于工业发展明显快于服务业,2008 年甘 井子区服务业比重下降为 30%,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 66.9%(其中工业 57.2%) 。 工业经济发展主导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服务业支柱产业较少。服务业中主 要行业是批零贸易和物流(交通运输邮政等) ,约占服务业比重的一半。全区有交 通运输仓储企业约 2450 家,从业人员 1.2 万人;有批发零售企业约 7350 家,从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15 业人员约 5.6 万人;住宿餐饮企业约 2160 家,从业人员约 1.8 万人。2008 年,全 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8.9 亿元,比 2007 年增长 21.6%,其中批零贸易实 现 169.4 亿元,占 89.7%,住宿餐饮实现 19.5 亿元,只占 10.3%。房地产业对全 区财政的贡献约占二分之一,但形成的增加值较少,2008 年销售商品房 238 万平 方米,实现销售额 125 亿元。三是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晚,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 业的界限比较模糊,而且是动态的,目前尚无清晰的定义和法定统计口径。四是 投资软环境欠佳。虽然甘井子区有气候环境和交通区位的优势,但国际化居住社 区、双语学校、双回路电力、会议接待、会展、便捷交通、高档商务、休闲娱乐 设施等方面的条件均不具备,载体建设滞后,可供高端项目选址的空间较小。 3.5.3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 甘井子区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改革步伐加快,逐渐缩小了城乡二元矛盾。 但同时,二元结构仍然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 4 个方面: (1)是基 本公共服务二元化问题。在市政界内和原涉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维 护、义务教育、就业、社区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原 涉农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仍然主要依靠街道和村级投入。在过渡时期,继续发挥 街道和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无疑是必要的,但从长远看,彻底消除二 元结构必须建立在基本公共服务由公共财政负责的基础上。 (2)是在产权制度方 面的二元化问题。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还没有建立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 代表的现代产权制度。与城市区土地全民所有制相比,涉农地区的多数土地的产 权还是集体所有制,土地和房产不能上市交易,形成城乡地产二元化。其经营性 资产,由于产权不明晰,导致市场化程度和经济活力大大削弱。 (3)是社会保障 的二元化问题。尽管一些地区的农民,通过村集体的投入,参加了城市社会保险 体系,低保户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但是,由于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支 出主要从征地补偿费解决,许多没有大规模征地的村,仍无力解决社会保险资金。 社会保障的二元化问题还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彻底得到解决。四是基层政权 建设的二元化问题。城市化以后,由于农村土地被征用、公益事业逐渐纳入公共 财政服务范围,村委会的经济基础将不复存在,势必要过渡为城市社区居委会。 现阶段,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不能一蹴而就,村改居需要有 过渡期,因此,城市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并存的现象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16 以上问题,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如不予解决, 随着城市化进一步推进,这些问题相互碰头,将对现代化产生严重制约。甘井子 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应建立在消除二元化的基础上,而消除二元化则需要对体制 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改革。 3.5.4 公共服务矛盾加剧 由于大连市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在甘井子区大量布局,失业人口跨区转移, 造成该区近年来人口机械增长迅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心不断下移,而财政体制 又没有及时调整过来,形成了财权事权的匹配失衡和公共服务的矛盾突出,目前 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城市维护、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 (1)是义务教育。甘井 子区教育经费支出在最近三年增长一倍多,2007 年达到 5.1 亿元。造成教育经费 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机械增长,平均每年学生数量增加 3000 多人,借读生 占在校生总数 39.2%。后五年预计需新建学校 38 所,还将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 (2)是城市管理维护。2004 年市委市政府深化对甘井子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将 甘井子区全部纳入市政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城市维护经费不能足额拨付,导 致城市管理维护还不能实现全域覆盖,而且管理维护的标准较低。测算甘井子区 基本的城市维护需要资金 16359 万元, 2007 年市财政实际拨付 5603 万元,缺口 1 亿元。 (3)是就业和社会保障。2007 年,甘井子区的失业资源有 7.1 万人,是中 山、西岗区的 3 倍,主要由于人口机械增长、国有老企业下岗职工、外来低收入 群体较多等原因造成。2007 年,仅“4050”两险补贴、公益性岗位支出两项政策 性支出就超过 1 亿元。2007 年区财政就业和社保支出达到 2.5 亿元。 3.5.5 财权事权不对称问题 主要有两个问题: (1)是财政体制问题。甘井子区执行与市内三区同样的财 政体制,但甘井子区及承担着保障公共服务的职能,又承担着有别于市内三区的 发展重任,这必然导致财权事权的失衡。2007 年,甘井子区的可支配财力为 20.2 亿元,以单位面积、单位人口的财力匹配来衡量,人均财力约 1900 元/人,只相 当大连市平均水平的 40%,比开发区的 2.4 万元/人低 12 倍,比中山区的 2880 元 /人低 35%,比西岗区的 2600 元/人低 27%,高于沙河口的 1200 元/人;财力平均 到辖区面积约 400 万元/平方公里,低于开发区 1780 万元/平方公里、中山区 2330 万元/平方公里、西岗区 3100 万元/平方公里、沙河口区 1832 万元/平方公里。甘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17 井子区在校学生的数量相当于市内三区的总和。可见,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与现行 体制安排形成尖锐矛盾。 (2)是土地储备职能问题。2004 年大连市市委市政府深 化对甘井子区的管理体制改革,批准甘井子区成立大连市土地储备交易甘井子分 中心,进行土地储备、交易和挂牌前期工作。2007 年 5 月,此项职能上收,致使 土地整理、储备和挂牌交易的前期工作缓慢。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加速发展城区经济的战略研究 18 第四章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甘井子区的地位作用分析 4.1 甘井子区当前面临的战略机遇 4.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9 年 7 月 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 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国际金融危机大的 背景下,着眼于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 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必将对辽宁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注入 强大动力。 4.1.1.1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背景 2003 年 10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 掀起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序幕。为贯彻实施中央经济 发展战略,2005 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构 想。2006 年 6 月, “五点一线”战略扩展为辽宁省丹东、大连、盘锦、营口、锦 州、葫芦岛全部的沿海城市。2008 年初,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适当扩大辽宁沿海 经济带重点支持发展区域范围,赋予其相应政策,以此来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又 好又快发展。2009 年 7 月 1 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 论并原则通过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 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4.1.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战略内涵和意义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以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 6 个沿海城市 为依托,由 6 所城市所辖的 21 个市区以及东港市、庄河市、长海县、兴城市等 11 个沿海县(市)组成,陆域面积 5.65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2920 公里,海域 面积约 6.8 万平方公里。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 地带,拥有交通区位和经济地里的双重优势,为港口经济聚集和辐射奠定了十分 优越的交通网络和经济区位条件。辽宁省委书记张文岳指出:“ 辽宁沿海经济带将 是辽宁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和新的产业集聚区域。沿海经济带的开 发,对于推进辽宁全面开放开发具有先导意义,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提 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区域的关键所在。” 加大辽 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力度,既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央企业投资合作协议书
- 品管部工作总结模版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审计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有关消防试题及答案
- 应急消防面试试题及答案
- 生态拦截工程EPC项目投标技术方案
- 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方案
- 烟台国企面试题库及答案
- 商业地产停车位配比调整及使用权租赁合同
- 浙江省衢州市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 2025年江西省三支一扶考试真题
- 青马工程笔试题库及答案
- 乐理考试题及答案2024
- Unit1 Making friends A Let's talk(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5年云南省文山州事业单位招聘历年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新高考物理冲刺复习:用动量定理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 2025年春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9章 分式 小结与复习
- 个税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分摊协议-综合因素分摊
- 污水处理厂排水管道施工流程
- 《断魂枪》老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