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专业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pdf_第1页
(细胞生物学专业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pdf_第2页
(细胞生物学专业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pdf_第3页
(细胞生物学专业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pdf_第4页
(细胞生物学专业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细胞生物学专业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大学2 0 0 7 硕士毕业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摘要 国兰作为一种观赏兰花在中国由来已久,其花瓣和萼片的特殊形状和颜色被人们 所珍爱,并成为人们鉴赏兰花的一种标准。明清时代以来,花瓣和萼片的形态特征已 被用于国兰品种分类和评价,由于有关国兰品种记录和描述的资料远远早于西方植物 科学的建立,在国兰长期的栽培历史中形成了一套用于国兰形态描述的形态学术语。 这套形态学术语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其他种类植物的花,甚至人的组织器官来比拟国兰 花的形态特征。但是,这套术语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这些术语不同的地区的人对其 有不同的理解;二是这些术语很难被入门者所理解,除非跟随精通该套术语的专家学 习至少三年的时间。最为突出的是,该套术语体系不能满足于分辨目前出现的成千上 万的国兰变种的要求。因此,急需建立一个基于现代植物学的新的形态描述术语体系, 使其可以被全中国以及全世界的人所接受。 本文通过介绍国兰品种传统描述体系,系统分析了传统国兰品种形态描述体系的 局限性和目前国兰品种形态描述的状况;以春兰( c y m b i d i u mg o e r i n g i i ) 、蕙兰( c f a b e r i ) 、建兰( ce n s i f o l i u m ) 、墨兰( cs i n e n s e ) 、寒兰( ck a n r a n ) 、莲瓣兰( c t o r t i s e p a l u m ) 和春剑( cl o n g i b r a c t e a t u m ) 7 个种的1 1 3 个品种为材料测定其性状, 首先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对所选国兰品种的质量性状进行测定,其次利用直尺、游标 卡尺等常规测量工具对其数量性状进行测定,最后使用国际通用的英国皇家园艺学会 标准比色卡对所选品种叶片和花朵的颜色进行比对测定。通过对所选国兰品种株型、 叶姿、叶片长宽值、叶脉叶缘以及叶片颜色等性状的观察和测定,建立了国兰叶部形 态的描述语言体系;在对花萼片、花瓣、唇瓣的形态、颜色等性状的观察和测定的基 础上,结合植物学形态描述术语和传统园艺学描述术语中为大家所接受且不会造成理 解分歧的部分,建立了国兰品种花部形态特征的描述语言体系。在介绍国际栽培植 物命名法规中植物命名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国兰品种命名中与国际法规 相违背的内容,并依据法规提出国兰品种命名原则。新建的国兰品种形态描述体系由 国兰品种的命名规范、植株体形态描述和花部形态描述三方面规范体系共同组成。 为证实新构建的国兰品种形态描述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我们使用新构建 的体系对所选的建兰品种做了初步的描述。依据花颜色的不同将4 2 个建兰品种归入 3 个品种群,分别是黄绿花品种群、紫红花品种群和白花品种群,采用花卉品种二 郑州大学2 0 0 7 硕士毕业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元分类法建立建兰品种分类检索表,并使用国兰品种形态描述体系对其进行形态描 述。结果表明,利用新构建的国兰品种形态描述体系,对国兰品种进行形态描述,可 以科学有效展现国兰品种的形态特征,为确定国兰品种的分类和鉴赏标准提供了依 据。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建立的形态学术语体系将促进国兰文化产业发展和国 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交流和贸易。 关键词:国兰品种;性状;形态描述术语体系;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 i l 郑州大学2 0 0 7 硕士毕业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a b s t r a c t t h e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h a v eb e e nb r e da sak i n do fp o p u l a ro r n a m e n t a lo r c h i d s f o rl o n gh i s t o r yi nc 1 1 i n a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y , t h ep a r t i c u l a rs h a p ea n dc o l o ro fs e p a l sa n d p e t a l s w e r em o s t l yt r e a s u r e da n dh i g h l yv a l u e d b yt h e n , as p e c i a la p p r e c i a t i n gh a b i to fc h i n e s e c y m b i d i u mw a sf o r m e d t h e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f e a t u r e so f s e p a l sa n dp e t a l sh a v e b e e nu s e dt o c l a s s i f ya n dv a l u et h ev a r i a t i o n so f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s i n c em i n g q i n ge m b e c a u s et h e r e c o r d i n ga n dd e s c r i b i n go ft h e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v a r i a t i o n sw a sf a re a r l yt h a n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w e s t e r nb o t a n i c a ls c i e n c e , ad i f f e r e n ts e to f d e s c r i p t i o nt e r m i n o l o g yh a s b e e nd e v e l o p e dd u r i n gt h el o n gh i s t o r yo fc u l t i v a t i o n so f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 t h e o u t s t a n d i n gf e a t u r e so ft h o s et e r m i n o l o g ya r et h a tt h em o r p h o l o g yo ff l o r a lp a r t sw a s d e p i c t e db yd r a w i n ga na n a l o g yw i t ht h ef l o w e r so fo t h e rp l a n t s ,e v e nw i t hh u m a no r g a n s o n e d i s a d v a n t a g eo ft h i st e r m i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i st h a tt h es a m et e r mc o u l db ee x p l a i n e d d i f f e r e n t l yi nd i f f e r e n tt e r r i t o r y t h eo t h e ri st h a tt h es y s t e mi sv e r yh a r dt ob eu n d e r s t o o d b yan o n c eu n l e s sh eh a db e e ng u i e db ya ne x p e r to fc h i n e s ec y m b i 击u mv a r i a t i o n r e c o g n i z i n ga tl e a s tf o rt h r e ey e a r s t h eb i g g e s td i s a d v a n t a g eo ft h es y s t e mi st h a tt h e t e r m i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i sf a rb e y o n dt h ea b i l i t yt od i s c r i m i n a t et h o u s a n d so fc h i n e s e c y m b i d i u mv a r i a t i o n se m e r g e dr e c e n t l y t h e r e f o r e ,i ti sv e r yn e c e s a r yt oc o n s t r u c tan e w w i d e l ya c c e p t a b l et e r m i n o l o # c a ls y s t e mb a s e do nt h em o d e m b o t a n i c a lt e r m i n o l o g y f o l l o w i n g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d e s c r i p t i o nt e r m i n o l o g i c a l s y s t e mo f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 ,w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a n a l y s i st h ed e f i c i e n c y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d e s e r i p t i o nt e r m i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a n dt h ea c t u a l i t yo ft h ec h i n e s e c y m b i d i u mv a r i a t i o nd e s c r i p t i o nt e r m i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 a n dt h e n , w et a k e11 3v a r i a t i o n s o ft h e7t e r r e s t r i a lo r c h i ds p e c i e si n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a sm a t e r i a l sw h i c hi n c l u d e c y m b i d i u m g o e r i n g i i ,c f a b e r i ,c e n s i f o f i u m ,cs i n e n a e ,ck a n r a n ,ct o r t i s e p a l u m a n det o n g i b r a c t e a t u mt om e a s u r e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 m f i r s t , w ed e t e r m i n et h e q u a l i t a t i v e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s e l e c t e dv a r i a t i o n sb yd i r e c to b s e r v a t i o n s e c o n d ,w eu s er u l e r a n dv e r n i e rc a l i p e rt om e a s u r et h eq u a n t i t a t i v e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s e l e c t e dc h i n e s e c y m b i d i u mv a r i a t i o n s l a s t , t h eu n i v e r s a lc o l o u rc h a r to fr o y a lh o r t i c u l t u r a ls o c i e t y ( r h sc o l o rc h a r t ) i su s e dt of i xt h ec o l o rs p e c t r u mo ft h es e l e c t e d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 i i i 郑州大学2 0 0 7 硕士毕业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v a r i a t i o n s t h r o u g hd e t e r m i n i n gt h ep l a n ts h a p e ,l e a f a g es h a p e , l e n g t ha n dw i d t ho ft h e l e a f a g e ,n e r v u r e ,e d g eo ft h el e a f a g ea n dt h el e a f a g ec o l o ro ft h es e l e c t e dv a r i a t i o n s ,w e c o n s t r u c t e d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t e r m i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o ft h el e a f a g ef e a t u r eo ft h es e l e c t e d v a r i a t i o n s b a s e do n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a n dm e a s u r e m e r l to ft h ec o l o ra n ds h a p ec h a r a c t e ro f s e p a l ,p e t a l ,l a b e l l u m , w ei n t e g r a t e dt h eu n i v e r s a l b o t a n i c a lt e r m i n o l o g ya n dt h ea c c e p t e d p a r t 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h o r t i c u l t u r a l d e s c r i p t i o nt e r m i n o l o g y w h i c hl e a d n o 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c o n s t r u c t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t e r m i n o l e l g i c a ls y s t e mt h a tc a nb eu s e dt o d e s c r i b et h ef l o w e rf e a t u r eo f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v a r i a t i o n s a f t e ri n t r o d u c i n gt h e 玳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d eo fn o m e n c ia t u r ef o rc u l t i v a t ep l a n t s w e d i s s c u s s e d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n o m e n c l a t u r eo f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 a n dt h ei n c p f u r t h e r m o r e , w er e c o n s t i t u t e dt h en o m e n c l a t u r ec r i t e r i o no fc h i n e s e c y m b i d i u mb a s e do nt h ei c n c p s o 。t h en e wc o n s t r u c t e d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d e s e r i p t i o n t e r m i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o f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i n c l u d et h en o m e n c l a t u r ec r i t e r i o no f 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a n dt h ef e a t u r ed e s c r i p t i o nt e r m i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o ft h ep l a n ta n dt h e f l o w e r i no r d e rt ov a l i d a t et h em a n e u v e r a b i l i t ya n dp r a c t i c a b i l i t yo ft h en e wc o n s t r u c t e d d e s c r i p t i o nt e r m i n o l o g i e a ls y s t e m w ed e s c r i b e dt h es e l e c t e dce n s i f o l i u mv a r i a t i o n so f 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w i t ht h en e ws y s t e m t h e4 2v a r i a t i o n so fce n s i f o l i u mw e r e c l a s s i f i e di n t o3g r o u p sb a s e do nt h ed i f f e r e n c eo ft h ef l o w e rc o l o r t h c ya r ey e l l o w g r e e n g r o u p ,p u r p l e r e dg r o u pa n dw h i t eg r o u pr e s p e c t i v e l y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s e a r c hc o d e so fc 绷i f o l i u mw e r ee s t a b l i s h e db a s e do nt h et w od i m e n s i o n a l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en e w c o n s t r u c t e dd e s c r i p t i o nt e r m i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o f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w a sa l s ou s e dt o d e s c r i b et h em o r p h o l o g yo fc 堋i f o l i u m t h e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t h a tt h en e wc o n s t r u c t e d d e s c r i p t i o nt e r m i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o ft h e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c a ns c i e n t i f i c a l l ya n d e f f e c t i v e l ye x h i b i tt h ef e a t u r eo f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v a r i a t i o n sa n dp r o v i d eas t a n d a r df o r 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 w ec o n s i d e rt h a tt h en e w t e r m i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 w i l lp r o m o t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 h o r t i 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ya n dt h ee x c h a n g ea n dt r a d ei nc h i n a , e v e ni nt h ew o r l d 郑州大学2 0 0 7 硕士毕业论文 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k e y w o r d s :c h i n e s ec y m b i d i u m ;c h a r a c t e r ;t e r m i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o f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v 郑州大学2 0 0 7 硕士学位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第一章前言 1 1 国兰资源与分布 广义的兰花是兰科植物的统称,兰科( o r c h i d a c e a e ) 是植物界中的一个庞大家族, 是单子叶植物最大的一个科。全世界约有兰科植物7 3 0 多个属,2 1 5 0 0 余种 1 , 2 1 ,主 要产于美洲、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是兰科植物分布中心之一,以地生兰为主,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已知有1 7 1 属1 2 4 7 种【3 1 ,约4 5 0 种兰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1 1 3 种有药用价值h 1 。传统上所称 的兰花是指以兰属为主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一些地生种类,自唐宋以来,凡是产于 中国的地生兰,习惯上称为中国兰( n a t i v ec y m b i d i u mo fc h i n a ) 或国兰( c h i n e s e c y m b i d i u m ) ,外国人称其为东方兰,日本人称其为东洋兰【2 1 ,包括春兰( c y m b i d i u m g o e r i n g i i ) 、蕙兰( c f a b e r i ) 、建兰( ce n s i f o l i u m ) 、墨兰( cs i n e n s e a 寒兰( e k a n r a n ) 、莲瓣兰( et o r t i s e p a l u m ) 和春剑( c t o n g i b r a c t e a t u m ) 7 个种1 2 , 5 1 ,其味 幽香,花色淡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对于以花色鲜艳、花朵硕大而著称的兰花, 习惯称之为“洋兰”,例如卡特利亚兰( c a t t l e y a ) 、大花蕙兰( c y m b i d i u mh y b r i d u m ) 、 蝴蝶兰( p h a l a e n o p s i s ) 等【6 】。 我国除华北东北之外,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均有野生兰花生长,集中分布在 长江流域和西南、东南地区。春兰和蕙兰比较耐寒,在甘肃南部、陕西秦岭以南,河 南、安徽、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台湾、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广 东北部等地都有分布【2 ,7 ,8 】;建兰分布在浙江南部,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贵州、四川和云南等地;墨兰分布地区较狭窄,在台湾福建南部,广东、海南、广西 和云南等地;春剑主要产在四川、贵州和云南7 ,8 】;莲瓣兰主要分布于滇西北一带金 沙江上游以及怒江、澜沧江两岸的高山深谷之中,以大理、保山、迪庆和丽江等地, 四川西部邛崃山脉延伸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川南部川滇交界处的会理县分布较为集 中 9 - 1 t 寒兰主要的分部地区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 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也有分布0 1 。 尽管我国兰花种质资源丰富,现在也鲜见野生兰花的痕迹了。近几十年来,森林 面积大幅度减少,造成以靠森林提供生存环境的兰花,随着森林的破坏而消失。保护 区及森林旅游开发热潮迭起,大量游客进入山中,野生兰花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山区群众采兰治富,为了选育一个好的品种,几乎挖空了山上的兰花,造成兰花资源 郑州大学2 0 0 7 硕士学位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迅速较少,许多地区原来随处可见兰花,现在已经绝迹。更有甚者,国外兰花经营企 业抢占种质资源,给我国兰花野生资源带来灭顶之灾,近年来我国只要有新的兰花品 种在刊物上发表,就会招来许多外商到国内收购该品种。山农为了谋利,经常对山上 兰花进行排山式采挖,资源因此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兰花是历代传统名贵品种的主要 来源,野生种质资源是选种育种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一旦消失,将对我国科研和兰 花生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保护兰花野生资源是我国兰花生产不可忽视的工 作b 7 1 2 】。加强对国兰种质资源的分类管理,使人们对国兰种质资源的历史和现状有更 深的了解,有利于人们共同保护兰花种质资源。 1 2 国兰研究进展 国兰的栽培历史悠久,兰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春秋时代或更早。我国 最早出现“兰这个名词的记载是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后以兰为名 的词语不胜其数。春秋时期,孔子( 公元前5 5 1 4 7 9 年) 所言“兰当为王者香”成就了 千百年来兰为“国香”的尊称【1 3 】。战国时期,屈原( 公元前约3 4 0 2 7 8 年) 有诗“纫 秋兰以为佩”,“结幽兰而延伫”,在离骚中写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 百亩。”这让后人认为人工栽培兰花自屈原始,把兰花称为“楚兰”。自汉代到唐代中 期,有关兰蕙的记载非常多。东汉袁康绝越书有“勾践种兰渚田”的说法,刘向 在说苑里面说“十步以内,必有芳兰”。陈寿在三国志蜀志中写到“兰蕙 缘清渠,繁华荫绿渚”,晋书中有“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的语句。这些看 来都是到处生长的草本,不是生于幽谷之中个体稀少的兰花【”。 据考证,古代所称的兰、蕙,并非现今植物学中的兰科兰属植物【1 ,蜘。东汉成书 的神农本草经有兰草和泽兰两条,兰草条目之下有“味辛苦平,利水道,杀虫毒, 辟不祥”的记载,这说明当时所指的兰是用来沐浴辟邪的香草。南北朝时陶弘景:“泽 兰,今处处有,多生下湿地,叶微香,可煎油,或生泽旁,故名泽兰,亦名都梁香”。 唐本草中记载“兰草,泽兰,二物同名。泽兰,茎方,节紫色【1 4 】。陆玑( 2 6 1 3 0 3 ) 说“兰,香草也,主杀虫毒,用于沐浴,拔除不详。”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离骚辨 证中说,“古之香草必花叶具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佩今之似茅而花有两种 者( 一茎一花,一茎多花) ,不知何时误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兰的考 辨也很祥明,明确指出古之兰指香草,而不是今天的兰花。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 图考中考证并且为当代植物学家初步鉴定古代所说的“兰”指现在菊科植物泽兰、 2 郑州大学2 0 0 7 硕士学位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华泽兰,古代所说的“蕙”指现在的唇形科藿香之类的植物1 7 , 1 5 1 。这些具有香味的草 本花卉,士女常采撷其茎叶,放在香袋里,挂在腰间,既是衣饰,又有香气,用以避 秽驱邪,但都不是真正的兰花。 唐末文人唐彦谦所写的咏兰二首( 公元8 6 0 8 8 0 年)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 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p ”“谢庭浸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宴 i 将如何? ”是目前公认对国兰最早进行描述的诗文。至此,古籍记载的兰蕙和现在的 兰花有了密切的关系,开始了真正有兰花栽培的历史。与唐彦谦同时代杨夔植兰说 ( 公元8 8 0 - - - 8 9 0 年) 的问世,开创了中国兰花栽培学之先河,成为总结兰花栽培方法 的最早文籍。植兰说中介绍:“或种兰荃,鄙不遄茂。乃法圃师,没秽以溉。而兰 净荃洁,非类乎众莽。苗既骡悴,根亦旋腐”。这些栽培方法与后世及今天栽培兰花 的经验相符,由此推断,中国兰花人工栽培不迟于唐末,至少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 北宋黄庭坚( 1 0 4 5 1 1 0 5 年) 在书幽芳亭中写道“兰蕙丛生,莳以砂石则茂, 沃以汤茗则芳”,可以推断他在栽培中已经注意到了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和适当施肥, 他还按照花朵数目的多少和有无香味初次把兰蕙区分开“一于一花香有余者兰,一干 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这是最早对兰蕙进行分类的论述。南宋的罗愿撰成的博物专 著尔雅翼,对兰、蕙、薰草、江离( 音柴) 等香草的训诂颇有见地,谓“兰之叶 如莎,首春则茁其芽,长五六寸,其杪( 音秒) 作一花,花甚芳香,大抵生深林之中, 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似慎独也,故称幽兰然江南兰只春芳,荆楚及闽中 者,秋复再芳,故有春兰秋兰。”所指秋兰,即建兰。这里他对春兰已经有了简单的 描述,并且按照开花季节不同区分了春兰和建兰,堪称对中国兰进行分类的先驱者 l l s 。 南宋末年,国兰栽培已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专门论述兰花的古籍,传世的有 1 2 3 3 年赵时庚的金漳兰谱和1 2 4 7 年王贵学的兰谱。金漳兰谱分为五章, 包括容质、品评、爱养、封植和灌溉,在容质中区别紫兰和白兰两大类,即墨兰和建 兰,主要介绍了漳州、泉州、瓯越等地的2 2 个园艺品种【l6 】。王贵学所著兰谱中, 分为品第,灌溉,分拆,泥沙等,他在品第中将金漳兰谱中记载的园艺品种增补 到3 7 个【忉。上述两本兰谱是栽培广东福建一带特产兰花的总结,也可称得上是世界 上最早的植兰专著,对兰花的品种特征、品质高下和栽培、管理、施肥、灌溉、移植、 分株以及其生长与土质的关系等一整套技艺,都作了较详细的记述,由此带动了中国 郑州大学2 0 0 7 硕士学位论文 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兰花栽培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我国兰文化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 到了元代,孔静紊的至正直记,除记载广东福建兰花之外,开始提及江西浙 江一带兰花。明永乐十年( 1 4 1 2 年) 云南大理杨会道所撰著的南中幽芳录,是我国 第一部少数民族( 白族) 所著的兰谱,对滇西地区3 8 品名兰的产地、分布、生态习 性、形态结构等作了准确简练的描述赏评,并且首次提出了以瓣论花的观点【1 8 】。1 5 9 1 年高濂写就的遵生八笺收录了许多民问养兰经验,如种兰奥法”、“培养四戒”、 “雅尚斋重订逐月护兰诗诀”等,在总结种兰、养兰的“培养四戒”中提出“春不出, 宜避春之风雪;夏不日,避炎热之销烁;秋不平,宜常浇也;冬不湿,宜藏地中,不 应见水成冰”的栽培技术,被后人归纳为“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至 今传承,视为种兰要诀,为海内外名家所引用。张应文的罗钟斋兰谱( 1 5 9 6 年) , 内容涉及品种、产地、养护和与兰有关的杂事,纠正了前人和同代人片面强调避日就 阴的观点,指出兰花应该适当接受阳光。其他的兰谱还有李晴江的种兰诀,冯京 第的兰易、兰史,冒襄的t _ , z - 言等 1 9 2 1 】。这些兰谱不仅留下了关于栽培的宝 贵经验,也让后人对当时流传的品种可窥一斑。 清代是养兰昌盛时期,兰花著作更多,不仅详细记载的有种养方法,对栽培品种 的形态描述也日趋详尽。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 1 7 9 6 年) ,记载兰蕙5 2 种,另有 评价优劣标准、种植养护方法、养兰的情趣、关于兰花的述说诗句,从侧面说明了当 时兰花商品化及经营状况田】。屠用宁的兰蕙镜( 1 8 1 1 年) ,记载有品种及鉴别方 法栽培技术,后附“十二月养兰法”【2 3 】。同时他还著有兰谱一本,集中介绍了根 据花蕾形状颜色判断开放后的花型颜色和品第,另有专门栽培技术和“逐月护兰法”。 方时轩的树蕙编( 1 8 1 3 年) ,是中国古代唯一专门记载蕙兰的兰谱,记载了蕙兰 的性状优劣标准,命名法及栽培技术,另有咏蕙诗若干。最有名的是许霁楼的兰蕙 同心录( 1 8 6 5 年) ,全书分为两卷,卷一记述兰花栽培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 的识别和分类,记载了5 7 个品种,描绘春兰名品2 7 种,蕙兰名品2 0 种,并绘有失 传兰蕙的小像1 0 幅,正侧面相配,投影绘制,非常逼真,同时还介绍了它们的品种 特征、选育地点、时间等,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名种材料【2 4 1 。鲍薇省的艺兰杂记, 将兰蕙分为梅瓣、荷瓣、水仙瓣、素心和蝶瓣5 类,把一般的野生春兰则称为竹叶瓣, 首创了辨别江浙兰花的瓣形学说。袁世俊的兰言述略( 1 8 7 6 年) ,进一步把江浙 一代兰蕙的园艺品种区分开来,记载春兰品种7 1 个,蕙兰品种6 7 个,包括失传名种, 4 郑州大学2 0 0 7 硕士学位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详细介绍了栽培技术以及根据花型分类命名的科学方法,另有养兰名家事迹和兰花会 兰花市场的盛况,是我国古代兰谱中记载兰花品种最多的一本【2 5 】。岳梁的养兰说 ( 1 8 9 0 年) ,介绍了北京兰花的来源,总结出北京地区养兰不易成功的十大原因 “十弊”,并简述养兰法。晚清欧金策的讪令海兰言记载了1 2 6 个兰蕙品种,另有 品种鉴别和栽培技术,上卷“格理”部分对兰花的解剖结构及生理方面认识优于其他 兰谱【冽。其他专门的著作还有陈溟子的花镜,汪灏的广群芳谱,道光时周怡庭 各种册,王像景群芳谱,这一切都标志着这一时期国兰栽培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民国初年,吴恩元的 兰蕙小史( 1 9 2 3 年) 是第。本印有兰花照片的书,介绍 失传名蕙小像1 0 幅,收录了大量兰蕙照片,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成为当 代艺兰、鉴赏兰品和后期各种兰艺著作的范本,其影响远播到海内外【2 ”。吴恩元继承 和发展了鲍薇省对春兰蕙兰的分类方法,分春兰为梅瓣、荷瓣、水仙瓣、素唇瓣和蝶 瓣,分蕙兰为赤壳、绿壳、赤绿壳,共收集了1 0 0 多种兰花名品的照片或图,所描述 的品种有些到今天还在流传,分类方法仍为大多数艺兰者采用。 2 0 世纪3 0 年代,唐进和汪发赞写的东亚兰科之研究资料【2 ”,比较系统地整 理了包括兰属在内的东亚兰科植物,为我国应用西方科技开展兰花研究奠定了基础。 建国以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展,有关兰花专著也不断出现,如诸友仁我的艺兰生 活,姚毓谬、诸友仁的兰花,对兰花品种有较系统和详细的记载。严楚江的厦 门兰谱,对厦门栽培的建兰、墨兰等作了系统的品种分类,并总结了栽培经验。7 0 年代台湾的兰蕙专辑,8 0 年代沈渊如、沈荫椿在兰花中对此前的兰花瓣型学 说进一步做了充实和拓展( 2 9 删。9 0 年代卢思聪的中国兰与洋兰,吴应祥的中国 兰花,陈心启、吉占和的中国兰花全书,除栽培管理、品种鉴赏外,还在现代植 物分类学的基础上,列出了详细的兰属分组、兰属分种检索表。其他著作还有卢思聪 的兰花栽培入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绍兴兰文化等等 6 3 1 】。 在兰花的形态分类、生态生理、传统的遗传育种栽培以及分子细胞生物技术的应 用,几乎都有人在研究,而且在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 0 世纪8 0 年代初,中 科院昆明研究所段金玉、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王伏雄先生、华南植物研究所叶秀舞等都 开始了关于兰花形态发生和胚胎发育的研究 3 2 3 4 l ;华南师范大学国兰研究中心从2 0 世纪8 0 年代起就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开展国兰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包括营养器 官解剖,种子与真菌菌根共生关系、快速繁殖、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 塑型奎堂! 塑! 堡主堂垡丝塞 垦兰兰查塑垄堡墨塑塑堡墨查旦 吸作用、生长控制等方面的研列3 5 - 4 0 。兰花组织培养和种子繁殖研究方面有上海植物 研究所王熊等的原球茎发生、兰花试管开花研究等【4 l - 4 4 。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兰 花亲缘关系鉴定,遗传育种等的研究也非常广泛,对兰属之间进行同工酶分析、p a p d 分析也有不少的成果【4 5 - s o ) 。随着投资国兰的人越来越多,关于国兰养殖、病虫害防治 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关于病虫害的研究也有大量的文献问世【5 卜蜘,这些研究为 我国兰花的商品化开发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1 3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 3 1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由国兰研究的历程可以看出,国兰传统的的形态描述体系是和国兰的分类及鉴赏 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真正开始国兰形态学描述的是明代杨会道南中幽芳录,自清 代鲍薇省艺兰杂记之后渐渐兴盛。但是古籍中对国兰的形态描述比较粗略,并且 缺乏规范的描述语言,重在“以物比物”,给后人的理解设置了很多障碍。人们对国 兰传统描述体系认识的不一致给现今日益扩大的国兰经济文化交流带来了不便,给兰 花市场带来了混乱甚至隐患,严重阻碍了国兰产业的发展,因此,应该建立新的国兰 品种形态描述体系,对形态描述的语言进行规范。 另一方面,国兰传统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是以三枚萼片形状作为划分依据的瓣 形理论。随着国兰品种类型复多样化,人们欣赏国兰的角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传统 上人们选育新品种时偏爱清幽淡雅的素色花,但现在复色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和 喜爱,并且有超过对瓣型花重视程度的趋势,单纯以萼片形状为主要描述对象的国兰 描述体系已经已经不能覆盖所有的国兰品种,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国兰分类描述体系, 对国兰品种进行规范化描述,以实现对所有国兰品种的科学管理。 植物学形态描述术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规范,使用植物学形态术语对国兰进行描 述,可以统一认识,消除因理解不同而引起的分歧,改善国兰产业的混乱局面,促进 国兰在全国各地区的流通,同时,使用标准化的描述语言,也可以促进国兰在国际范 围内的交流,向世界花卉园艺界的推广。新构建的品种描述体系尝试将国际通用的植 物学形态描述术语与传统描述语言相结合,吸取了传统描述体系中“紧边,起兜,收 根放角”等为大家所公认的内容,对“梅瓣,荷瓣”等容易出现理解分歧的内容进行 修订和量化,引入植物学形态描述术语如“倒披针形,倒卵形”对萼片、花瓣等形状 进行规范描述。 6 郑州大学2 0 0 7 硕士学位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进行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使用统一规范化描述语言对国兰进行客观准确的 形态描述,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对国兰品种进行整理、分类研究和 规范化描述,不仅可以澄清品种,规范市场,减少兰花交易纠纷,对国兰品种的其它 研究如种子资源的保护、分子鉴定以及推动国兰品种国际登录体系的建立等都有积极 作用。 1 3 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国兰形态进行规范化描述,表现在对它的植株结构和花部结构的规范说明。本 研究的结论是通过2 0 0 5 年1 1 月至2 0 0 7 年2 月在四川天府兰花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兰 圃内观测的结果、结合传统国兰描述语言进行归纳总结出来的。实验期间,观测了春 兰品种2 3 个,春剑品种2 0 个,蕙兰品种4 个,建兰品种5 0 个,寒兰品种1 个,墨 兰品种5 个,莲瓣兰品种1 0 个,均为花艺品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构建国兰 形态描述体系,并对其描述语言规范进行了尝试。 本论文介绍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与描述语言规范 二、国兰命名的相关问题和规定 三、新建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应用实例建兰品种的初步整理 四、新建国兰形态描述体系应用的前景 7 郑州大学2 0 0 7 硕士学位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第二章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 国兰形态描述体系是指使用规范的植物学描述语言对国兰叶和花的特征进行客 观准确论述,以期能够最大程度真实的展现某个品种的特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 内统一认识,消除对该品种的理解分歧,便于其交流和推广。梅花 6 0 6 3 、桂花f 6 4 趣 等国际登录权威登录的品种,其形态描述语言都有一定的规范,本文通过对众多国兰 品种的观察结果,探索国兰形态描述体系,并尝试结合传统园艺学描述术语,使用植 物学形态术语对其进行描述。 2 1 国兰形态描述体系适宜的对象 国兰形态描述体系是在大量观察春兰蕙兰等兰属七个种品种形态的基础上构建 起来的,适宜于国兰七大品系的所有品种类型。 2 2 形态描述体系构建的基础 本体系是在四川天府兰花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的兰圃中对大量国兰品种进行实地 形态观测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整个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成都四川天府兰 花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合作进行,计划花费5 年时间( 2 0 0 5 - 2 0 1 0 年) ,投资1 8 万元来 完成。为了保证观测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每个品种随机挑选3 株以上的待测 植株,测试包括春兰、春剑、建兰、莲瓣兰、寒兰、墨兰和蕙兰在内的百余个品种, 共计选择测试植株3 0 0 余株,均为两年或两年以上栽培、健康无病虫害感染的原生种。 单个品种挑选的测试植株数量是由国兰独特的品种特性所决定的。品种是为了专门目 的而选择的、具有一致而稳定的明显区别特征,而且采用适当的方法繁殖后,这些区 别特征仍能保持下来的一个( 栽培植物) 分类单位。按照国际的惯例,品种需要维持 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过两年以上的栽培,特征比较稳定,然后给以命名或登录,向同 行宣布,得到国内外的承认,才能确定下来“”。但国兰资源目前破坏比较严重, 部分品种特别稀少,某些刚刚选育出来的品种,甚至仅存一株,因此选择测试植株3 株基本上可以保证结果的普遍性。国兰的种子微小,缺乏胚乳,萌发需要有多种根菌 的参与,非常困难,因此国兰目前仍采用传统的分株繁殖方式,组织培养繁育的兰苗 市场占有份额较小,这些无性繁殖的体系均可保证品种性状稳定遗传。测试的植株未 进行任何处理,按照常规方法种养。观测品种的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类。 质量性状采用直接观测法,颜色的比对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标准比色卡辅助观察; 郑州大学2 0 0 7 硕士学位论文国兰形态描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数量性状采用直尺( 卷尺) 、游标卡尺来测定。 在待测植株生长期进行植株体相关性状的观测,花期进行花部结构相关性状的观 测。除非特别说明,所有的叶部性状取自假鳞茎顶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