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DA465Q)缸盖连接螺栓自动装配装置设计
33页 16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7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中期答辩表.doc
任务书.docm
发动机(DA465Q)缸盖连接螺栓自动装配装置设计开题报告.doc
发动机(DA465Q)缸盖连接螺栓自动装配装置设计说明书.doc
板零件.dwg
气动卡爪.dwg
缸盖螺栓自动装配总装图.dwg
过程管理材料.doc
部件图1水平传动机构.dwg
部件图2竖直传动机构.dwg
零件底座.dwg
零件支柱.dwg
题目审定表.DOC








摘 要
本文系统的阐述了国内外汽车发动机自动装配技术的现状、水平及我国在此方向的发展状况。并以东安汽车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到工厂对其生产线进行了参观和实地考察。根据实际装配与检验过程的工艺要求,进行了自动装配与检验生产线可行性分析。并结合实际条件,确定了汽车发动机缸盖装配与检验工序的基准、生产用量和工时定额。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最终的生产线。同时,通过对国外同类汽车发动机生产线参考和借鉴,针对以东安为代表的国内特定的生产技术与劳动条件,对其装配与检验工艺规程进行了详细设计,最终确立了一套完整的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汽车发动机生产线。
本文着重介绍汽车发动机缸盖连接螺栓自动装配装置的设计过程、方法及工作原理。重点对抓取螺栓装置和传动机构进行了结构的设计和理论的分析,对其中如何实现螺栓的抓取和水平及垂直运动的难点问题。最终采用了机械手、气压缸和滚珠丝杠传动装置完成了上述运动,并对其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设计计算,使其能够精确的完成预定运动。从而使螺栓安装实现了自动化,很大程度的节省了人工和时间,显著地提高了螺栓装配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缸盖;生产线;机械手;连接螺栓
ABSTRACT
The expositi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engine of this text system assembles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in this direc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level and our country of technology automatically. Regard automobile engine of Dong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has gone to the factory to visit and investigate on the spot to its production line. According to assembling and examining the 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 of the course actually, have assembled and examined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line automatically.. On this basis , have established the final production line .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consult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similar automobile engine production line of foreign countries, direct against the domestic and specific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Dongan and labor condition, have design in detail to that it assembled and examined the craft rules, has established a set of intact automobile engine production lines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domestic actual conditions finally.
This text recommends the engine jar of the automobile to overlay and connect design process, method and operation principle that the bolt assembles the device automatically emphatically. To picking the design that the bolt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organization have carried on the structure and analysis of the theory especially, to how among them realize pick an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fficult point issue of sport of bolt. Have adopted the manipulator , atmospheric pressure jar and ball guide screw transmission device to finish has made its completion that can be accurate book sports. Thus make the bolt install and realize automation, saving to a great extent is artificial with time, have improved quality and efficiency that the bolt assembles remarkably.
Keywords: Automobile engine;The jar overlays; the production line;Manipulator;Join the bolts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第1章 绪 论1
1.1汽车及汽车工业概述1
1.1.1汽车1
1.1.2汽车工业的发展1
1.2发动机的概述2
1.2.1发动机分类和基本构造2
1.2.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
1.2.3发动机缸盖3
1.3汽车生产线4
1.3.1生产线简介4
1.3.2装配线的型式4
1.3.3装配线的条数、长度及劳动量4
1.3.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5
第2章 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介绍6
2.1生产线概述6
2.2进、出气阀的装配7
2.3进出气阀的装配检验7
2.4进出气阀的清洗7
2.5进出气阀的清洗检验7
2.6螺栓的装配7
2.7螺栓的装配检验7
第3章 发动机缸盖连接螺栓自动装配装置的设计8
3.1总体装置的构思8
3.2 螺栓抓取与安装装置的设计11
3.2.1抓取装置的设计11
3.2.2 机械手的固定装置设计13
3.3 螺栓安装传动机构的设计14
3.3.1传动机构在竖直平面内的运动14
3.3.2传动机构在水平平面内的运动15
3.4整体支架的设计23
3.5平衡装置的设计24
结 论26
参考文献27
致 谢28
附 录29
1.2发动机的概述
1.2.1发动机分类和基本构造
在汽车中最重要的是发动机,他对于汽车就像人的心脏一样重要。发动机就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机器。在现代汽车上主要应用的是内燃机。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是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释放出的Aa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广义上的内燃机不仅包括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和自由活塞式内燃机,也包括叶轮式的燃气轮机、喷气式发动机等,通常所说的内燃机就是指活塞式内燃机。
内燃机具有热效率高、功率范围广、适应性好、结构紧凑、尺寸小、使用方便、启动迅速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机械。
发动机最基本的结构是由气缸、气缸盖、进气门、排气门、喷油漆(火花塞)、活塞、活塞销、连杆、曲轴、飞轮等组成。
1.2.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四行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有四个活塞行程(所谓活塞行程就是指活塞由上止点到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的过程):进气行程、压缩行程、膨胀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如图1-1所示: 被吸入气缸内。活塞行至下止点时,曲轴转过半周,进气门关闭,进气行程结束。
2、压缩行程。进气行程结束后,进气门、排气门同时关闭。曲轴继续旋转,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活塞上方的容积缩小,进入到气缸中的混合气逐渐被压缩,使其温度、压力升高。活塞到上止点时,压缩行程结束。压缩终了时,混合气温度约为600~700K,压力一般为0.6~1.2MPa。:混合气被压缩之后,密度增大,压力和温度迅速升高,为燃烧创造了良好条件.
3、作功行程。当压缩冲程临近终了时,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由于混合气迅速燃烧膨胀,在极短时间内压力可达到3~5MPa,最高温度约为2200~2800K。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迅速下行,并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而对外做功。
4、排气行程。 混合气燃烧后成了废气,为了便于下一个工作循环,这些废气应及时排出气缸,所以在作功行程终了时,排气门开启,活塞向上移动,废气便排到大气中。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排气门关闭、曲轴转至两周,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1.2.3发动机缸盖
气缸盖安装在气缸体的上面,从上部密封气缸并构成燃烧室。它经常与高温高压燃气相接触,因此承受很大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水冷发动机的气缸盖内部制有冷却水套,缸盖下端面的冷却水孔与缸体的冷却水孔相通。利用循环水来冷却燃烧室等高温部分。
缸盖上装有进、排气门座,气门导管孔,用于安装进、排气门,还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等。汽油机的气缸盖上加工有安装火花塞的孔,而柴油机的气缸盖上加工有安装喷油器的孔。顶置凸轮轴式发动机的气缸盖上还加工有凸轮轴轴承孔,用以安装凸轮轴。
气缸盖一般采用灰铸铁或合金铸铁铸成,铝合金的导热性好,有利于提高压缩比,所以近年来铝合金气缸盖被采用得越来越多。 气缸盖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燃烧室的形状对发动机的工作影响很大,由于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燃烧方式不同,其气缸盖上组成燃烧室的部分差别较大。汽油机的燃烧室主要在气缸盖上,而柴油机的燃烧室主要在活塞顶部的凹坑。1.3汽车生产线
1.3.1生产线简介
劳动定额水平、关键工序的自动化、物流与仓储、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生产的组织与管理等,是当前汽车与汽车发动机生产企业所共同面临也是必需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近几十年来,国外汽车工业在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方面发展很快,在汽车产品的开发设计、模拟分析、零部件的加工贮运、装配试验、生产的组织管理和销售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一系列的自动化。随着市场对汽车品种需要的多样化。欧、美、日各大集团公司都已实现了多品种混线生产,节约了物流资金、提高了产品质量,满足了用户多种要求之目的。
从轿车工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汽车发动机的自动化装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的自动化生产水平。因此,提高汽车发动机的自动装配生产线水准,是目前我们势必解决的重要难题。对汽车发动机的自动装配生产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2装配线的型式
总装配线都需要有高架输送和地面输送两种最基本的型式。其中,高架线一般包括积放式悬挂输送机系统、普通悬挂输送机和高架轨道小车。地面线一般包括滑撬式输送系统、地面单链牵引轨道小车、地面板链带随行支架、地面板式输送带等类型。
1.3.3装配线的条数、长度及劳动量
轿车发动机生产线一般均分为两段、三段或多段式,可把上述几种型式有机的结合。装配线一般需要根据产品的品种、生产纲领和装配工艺要求,经多种方案比较论证后再确定。装配线的长度,在满足生产纲领、工艺要求、多品种生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应尽可能缩短。平面布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U型、S型、矩型、多层等型式布置。劳动量定额水平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可行性研究和工厂设计的正确性,也关系到厂房面积、主要生产设备的台数、装配线的长度、生产工人数、投资及经济效益。所以,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尤其是在没有产品图纸时,较为准确地估算装配线劳动量就尤为重要。国外总装水平较高,主要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故装配公司较少。原因之一是国外的劳动力昂贵,从成本上来说,70年代1台机器人的价格约等于5个工人的年工资,进入80年代,1台机器人的价格只相当于2-3个工人的年工资 ,而效率却比工人高得多。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国家建设资金不十分充裕的前提下,必须大量引进外资。因此大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是不现实的,故定额水平相对较低。1.3.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汽车发动机缸盖连接螺栓自动装配装置”的设计。
螺栓的装配:使发动机盖和发动机缸体的螺孔对正,放入螺栓,完成装配。
总体装置的构思
本设计的任务是在汽车发动机缸盖的进出气门的气密性检测之后,酱缸盖与缸体的连接螺栓自动装入发动机缸盖内部的螺栓孔内。设计的对象为东安465汽油发动机的缸盖,其上一共有10个螺栓,对称排列在缸盖两侧,根据任务书上规定的60秒每件的生产能力,本设计选择分两次安装螺栓,即每次5个的方案。
方案一 首先用机械手来完成螺栓的抓取和放下,其次用一个丝杆结构来完成机械手的上下运动并用一个转轴来完成四连杆机构在水平面内的转动,最后由动力装置带动一个丝杠传动机构来实现水平面内的运动。
方案二 首先用机械手来抓取和放下连接螺栓,其次依靠气压,液压传动后电传动驱动传动机构在导轨上来完成机械手的水平和竖直运动。
比较和综合烦些上述两个方案,机械手抓取螺栓的确定应用的,而方案一的四连杆机构和转轴运动的稳定性比较差,不能应用,而丝杠传动由于稳定性和精度比较高可以应用,而驱动初步定为气压传动,因为整个生产线大不部分应用的是气压传动,用起来比较方便。
设计方案为通过丝杠船东来带动机械手来完成水平运动,而用气压来完成竖直运动。具体的设计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并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螺栓抓取装置的设计
驱动螺栓抓取装置的传动机构的设计。
整体支架的设计。 本文概括地阐述了国内外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的现状和发展,着重阐述了汽车发动机缸盖连接螺栓自动装配装置的设计部分,重点对抓取螺栓装置和传动机构进行了结构的设计和理论的分析,确定用机械手、气压缸、滚珠丝杠配合来完成主要的运动过程,使其实现发动机缸盖连接螺栓的自动装配。
根据实际装配与检验过程的工艺要求,进行了自动装配与检验生产线可行性分析。并结合实际条件,确定了汽车发动机缸盖装配与检验工序的基准,生产用量和工时定额。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最终的生产线。同时,通过对国外同类汽车发动机生产线参考和借鉴,针对以东安为代表的国内特定的生产技术与劳动条件,对其装配工艺规程进行了详细设计,最终确立了一套完整的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汽车发动机生产线
参考文献
[1]陈家瑞.汽车构造[M].第三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10
[2]杨玉如.发动机与汽车理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1
[3]机械设计师手册编写组.机械设计师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2
[4]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2000.5
[5]吴宗泽.机械设计实用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7
[6]孙桓,陈作模.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9
[7]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机构.第四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1.8
[8]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气压传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
[9]李贵轩.设计方法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4
[10]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1
[11]Rajput R K.Elements of Machanical Engineering[M].Katson Publ House,1985.5
[12]Orlov P.Fundamentals of Machine Design[M].Moscow:Mir Pub,1987.5
[13]Hindhede IUffe .Machine Design Fundamentals—A Practical Approach[M].New York:wiley,1983.7
[14]Patton WJ.Mechanical Power Transmission.[J]New Jerky:Printic-Hall,1980.5
[15] Sors L.Fatigue Design of Machine Components.[M]Oxford Pergamon Press,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