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温疫类温病 1 温病与温疫 1 片面观点 温病 温疫 既具有温热性质 也具有传染性吴又可 热病即温病也 又名疫者 以其延门阖户 如徭役之役 众人均等之谓也 温病 温疫 区别在于传染与否陆九之 温为温病 热为热病 即辨其传染不传染耳 周扬俊 一人受之谓之温 一方受之谓之疫 2 温病与温疫 2 实质 温病 感受温邪的发热为主症 具有热象偏重 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总称 大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温疫 是由疠气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是温病中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 并可引起流行的疾病 大多来势迅猛 病情危重 危害性较一般温病更甚 3 温疫类温病概述 概念 温疫类温病是指由疠气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 病因 疠气 特点 发病急骤 病情险恶 复杂多变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病死率较高 内容 湿热疫和暑燥疫 4 目的要求 了解湿热疫 暑燥疫的概念 病因 古代医家对温疫类温病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的认识 熟悉湿热疫 暑燥疫的病机特点 温疫类温病主要证候的临床变化和治疗方药的加减运用 掌握湿热疫 暑燥疫的辨证治疗原则温疫类温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治法 方药 5 湿热疫 6 概述 概念 湿热疫是由湿热性质的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临床特点 发病急骤 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初起邪遏伏膜原 证见憎寒发热 头身疼痛 苔白厚腻如积粉 脉数等症 病变以中焦为中心并弥漫三焦 发病季节和地域 雨湿较盛之季节 以东南沿海和岭南一带为多见 7 明末医家吴又可 温疫论 是第一部论述温疫 湿热疫 的专著 清代戴天章的 广温疫论 刘奎撰 松峰说疫 陆九芝 何廉臣等对温疫的病因 发病和辨治方法等均有所发挥 进一步丰富了本病的辨证论治的内容 历史沿革 8 西医学中的霍乱 急性肝炎 流感等疾病 凡具有湿热疫特征者 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SARS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具有湿热特征者 亦可参考本病的辨证论治 与西医学关系 9 病因病机1 一 病因与发病 外因 具有湿热性质的疠气 湿热疠气 内因 正气不足 抗病能力低下 发病轻重 与疠气致病力强弱有关 二 感邪途径 湿热疠气多从口鼻而入 10 病因病机2 三 病位 病初在膜原膜原 非表 非里 为表里之界 四 病机特点1 发病急骤 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2 初起邪遏膜原 证见憎寒发热 头身疼痛 苔白厚如积粉 3 病变以中焦为中心并弥漫三焦 11 舌苔白厚腻舌质紫绛苔白厚腻如积粉 12 病因病机3 湿热疫疠之邪 邪遏膜原 胶闭大肠清浊相干邪郁中焦困遏脾土邪漫三焦邪传阳明正气欲脱 后期证候 正衰邪恋 五 传变 13 诊断要点 一 本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可按流行病学资料作为诊断线索 二 起病急 病情重 初起多见邪伏膜证候 三 病程中常见脾胃 大小肠 或流连三焦气分证候 14 辨治原则 湿热疫的治疗原则 祛除湿热疫毒 恢复受伤脏腑功能 兼顾气阴 15 暑燥疫 16 概述 概念 暑燥疫是由暑燥淫热之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临床特点 发病急骤 传染性和流行性极强 初起多卫气同病 传变迅速 热毒热炽盛 病程中常见高热 头痛 身痛 斑疹 出血 甚至昏谵 痉厥等症 其病死率较高 发病季节 多见于夏暑季 17 历史沿革 清乾隆余师愚著 疫疹一得 后世杨栗山 王孟英 丁甘仁等亦有重要发挥 本病与西医学的关系 西医学的一些烈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 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具有暑燥疫特点的可参考本病辨治 18 病因病机1 一 病因外因 暑燥淫热之疠气 其形成与气候反常或是出现自然灾害 战乱饥馑 环境卫生失于治理等因素有关 内因 正气亏虚 19 病因病机2 二 病机特点1 发病急骤 传染性和流行性极强 2 初起多卫气同病 传变迅速 热毒充斥表里 上下 3 病程中每见高热不退 头痛如劈 两目昏瞀 腰如被杖 斑疹出血 昏詹痉厥等症 其证情凶险 后期耗伤气阴 甚或正气欲脱 20 病因病机3 暑燥淫热疠气 卫气同病 邪传阳明 疫毒充斥气营血 正气欲脱 后期证候 正衰邪恋 三 病变经过 21 诊断要点 一 本病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可按流行病学资料作为诊断线索 二 起病急骤 发展迅速 病情危重 三 初起无论是否兼表 皆里热炽盛 邪毒迅速充斥表里上下 常出现卫气营血数个阶段证候并见 22 辨治原则 治疗原则 迅速祛除疠气 恢复病变脏腑功能 23 温疫类温病主要证治 24 湿热疫疠之邪 邪遏膜原 清浊相干邪郁中焦疫困脾土疫漫三焦邪传阳明 正衰邪恋 暑燥淫热疠气 卫气同病 邪传阳明疫毒充斥气营血 正气欲脱 25 一 卫气同病 证候 发热恶寒 无汗或有汗 头痛项强 肢体酸痛 口渴唇焦 恶心呕吐 腹胀便结 或见精神不振 嗜睡 或烦躁不安 舌边尖红 苔微黄或黄燥 脉浮数或滑数 辨证要点 发热恶寒 腹胀便结 舌红苔黄 治法 表里双解 方药 增损双解散 荆芥穗 防风 薄荷叶 蝉蜕 黄连 黄芩 连翘 栀子 羌黄 桔梗 僵蚕 白芍 当归 石膏 滑石 调胃承气汤 大黄 芒硝 甘草 26 二 邪遏膜原 证候 初始憎寒而后发热 后但热不寒 昼夜发热 日晡益甚 头疼身痛 脉不浮不沉而数 舌苔白厚腻如积粉 舌质红绛 辨证要点 憎寒发热 头身疼痛 舌红绛 苔白如积粉 治法 透达膜原 疏利化浊 方药 达原饮 槟榔 厚朴 草果 知母 白芍 黄芩 甘草 27 达原饮临床应用 1 秽浊内盛 选加藿香 苍术 菖蒲 六一散等辟秽化浊渗泄之品 2 疫毒游溢诸经 当随经引用 以助升泄 如溢于少阳 见胁痛 呕而口苦加柴胡 溢于太阳 见腰背项痛加羌活 溢于阳明 见目痛鼻干加葛根 3 若舌苔转黄 心腹痞满 可加大黄下之 4 疫毒传脾 胶闭大肠 宜枳实导滞汤加减 28 三 清浊相干 证候 发热较重 暴吐暴泻 甚则呕吐如喷 初吐出酸腐物 夹有食物残渣 泻下物热臭 呈黄水样 甚者后吐泻如米泔水 头身疼痛 烦渴 脘痞 腹中绞痛阵作 小便黄赤灼热 舌苔黄腻 脉濡数 甚或转筋 肢冷腹痛 目陷脉伏 辨证要点 暴吐暴泻 吐泻物如米泔水 甚则转筋 治法 芳香化浊 分利逐邪 方药 燃照汤 蚕矢汤 燃照汤 黄芩 山栀 滑石 佩兰 半夏 厚朴 白蔻仁 豆豉 蚕矢汤 木瓜 蚕砂 半夏 吴茱萸 黄连 黄芩 山栀 豆卷 通草 苡仁 29 四 秽浊郁闭中焦 证候 发热 卒然腹中绞痛 痛甚如刀割 欲吐不得吐 欲泻不得泻 烦躁闷乱 甚则面色青惨 昏愦如迷 四肢逆冷 头汗如雨 舌淡苔白 脉沉伏 辨证要点 腹中绞痛 欲吐不得吐 欲泻不得泻 治法 解毒辟秽芳香开闭 方药 玉枢丹 行军散 玉枢丹 山慈菇 续随子 千金霜子 红芽大戟 麝香 文蛤 行军散 西牛黄 当门子 珍珠 冰片 硼砂 雄黄 火硝 金箔 30 本证 秽浊郁闭中焦 的治疗还有几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1 用烧盐放入热汤调服 以刺激咽喉探吐 2 用行军散或红灵丹搐鼻取嚏 以辟秽解毒 通闭开窍 3 针刺十宣 委中出血 以通脉开窍 引邪外出 4 用生大蒜捣烂 贴两脚心 或以吴萸研末 盐卤和 涂于两足心 31 五 疫困脾土 证候 大多起病缓慢 胁肋胀痛 脘痞腹胀 纳谷不馨 口不渴 身重乏力 便溏 或有发热 头痛 恶心呕吐 苔白腻 辨证要点 胁肋胀痛 脘腹痞胀 身重乏力 苔白腻 治法 解毒辟秽 运脾渗利 方药 胃苓汤 平胃散 五苓散 平胃散 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生姜 甘草五苓散 桂枝 白术 泽泻 茯苓 猪苓 32 兼热象者 去桂枝加黄柏 茵陈 赤芍等 腻苔滑润 脉沉弱 为中阳素虚 可加制附子 胃苓汤加减应用 33 六 疫漫三焦 证候 身大热 烦躁 胸闷腹胀 呕吐 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 黄疸迅速加深 舌质红绛 苔黄腻干燥 脉滑数 甚则神昏谵语 抽搐 便血 溺短赤等 辨证要点 身热 烦躁 黄疸 舌绛 甚则昏谵 抽搐 治法 解毒逐邪 凉血护阴 清心开窍 方药 甘露消毒丹 适宜病在气分者 神犀丹 主治邪入血分者 甘露消毒丹 滑石 茵陈 黄芩 石菖蒲 川贝 木通 藿香 射干 连翘 薄荷 白豆蔻神犀丹 犀牛角 生地 玄参 天花粉 银花 连翘 黄芩 粪清 板蓝根 豆豉 石菖蒲 紫草 34 临床应用 1 若心烦 尿赤去黄芩 加黄连 栀子引导疫毒下行 2 若高热持续 出血发斑 加水牛角 西牛黄 焦栀子 丹皮 合紫草以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3 若烦躁 时有谵语 加郁金合菖蒲 痰瘀同治 开心窍以防内陷 4 若神昏抽搐 为内陷厥阴 须用牛黄丸 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 35 七 邪传阳明 证候 壮热口渴 大汗出 舌苔黄燥 脉洪大而数 或身热烦渴 午后热甚 鼻如烟煤 腹满硬痛 通舌变黑起刺 辨证要点 胃热炽盛则以四大实证 邪热结于肠腑则以痞满燥实 治法 清热生津或急下存 方药 白虎汤或大承气汤 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大承气汤 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36 八 疫毒充斥 证候 身大热 头痛如劈 两目昏瞀 或狂躁谵妄 口干咽痛 腰如被杖 骨节烦疼 或惊厥抽搐 或吐衄发斑 舌绛苔焦或生芒刺 脉浮大而数或沉数 或六脉沉细而数 辨证要点 高热 头身疼痛如劈 舌绛苔焦起芒刺 治法 解毒清泄 凉血护阴 方药 清瘟败毒饮 白虎汤 黄连解毒汤 犀牛地黄汤 石膏 生地 黄连 水牛角 黄连 黄芩 连翘 栀子 竹叶 生地 水牛角 赤芍 玄参 丹皮 37 清瘟败毒饮临床应用 1 若斑疹色青紫 紧束有根 加紫草 红花 大青叶以解毒化瘀通络行 2 斑疹外出不快 兼见腹满胀痛 大便秘结 合调胃承气法 3 惊厥抽搐 轻则加菊花 龙胆草凉肝泻肝 重则入羚羊角 钩藤凉肝息风 4 神昏谵语 选加 三宝 以清心开窍 38 九 正气欲脱1 证候 吐泻不止 目眶凹陷 指螺皱瘪 面色晄白 呼吸短促 声嘶 疲软无力 心烦 口渴引饮 尿少或尿闭 舌质干红 脉细数 或恶寒倦卧 精神萎靡 呼吸微弱 语声低怯 汗出身凉 四肢厥冷 舌质淡白 脉沉细 甚则细微欲绝 辨证要点 面色苍白 精神萎靡 呼吸短促 脉微欲绝 治法 亡阴须益气养阴 生津救逆 亡阳则益气固脱 回阳救逆 方药 亡阴用生脉散 大定风珠 亡阳用通脉四逆汤 或参附汤 39 九 正气欲脱2 方药 亡阴用生脉散 大定风珠 生脉散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大定风珠 白芍 阿胶 生龟板 干地黄 麻仁 五味子 牡蛎 麦冬 炙甘草 鸡子黄 鳖甲 1 生脉散有敛阴固脱之效 侧重上焦 2 大定风珠适宜真阴耗竭 时时欲脱之证 主治下焦 3 如疲软无力明显 酌加西洋参 白芍益气护阴 4 声嘶加诃子固肾开音 5 呕吐甚者 增入竹沥 竹茹 半夏 6 腹泻明显 加入五味子 乌梅 呼吸急促入五味子 鹅管石 7 尿少尿闭为阴液大伤 忌用淡渗 当用麦冬 生地 玄参滋补阴液 40 九 正气欲脱3 方药 亡阳用通脉四逆汤 或参附汤 通脉四逆汤 炙甘草 熟附子 干姜参附汤 人参 熟附子 1 兼面赤烦躁为虚阳上浮 仿白通汤之意 加葱白以驱阴通阳 2 下利不止 面赤 干呕烦躁 厥逆无脉为阴盛格阳 仿白通汤加猪胆汁 3 腹痛甚者 加白芍和阴 缓急止痛 4 大汗不止者 增山萸肉 5 呕吐剧烈者 入生姜 6 下利 四肢厥逆 脉微欲绝 病势危重者 上方重用干 7 下利而忽自止 肢厥怕冷 脉微 属阴液内竭 宜四逆汤 重用人参 益阴回阳救逆 41 十 正衰邪恋 证候 身热 口不渴 默默不语 神识不清 或胁下刺痛 或肢体时疼 脉数 分析 本证多见湿热疫 病机 正虚邪陷经脉 与营血相结 主客交浑 治法 扶正祛邪 方药 三甲散 鳖甲 龟甲 穿山甲 僵蚕 蝉蜕 白芍 当归 土鳖虫 牡蛎 甘草 42 临床运用指导 43 临床举要 温疫多属西医学的烈性传染病暑燥疫似现代西医学的流行性出血热 同学们可参考西医肖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RE工程师SRE文化推广与团队建设方案
- 2025年图书策划与发行项目合作计划书
- 人事助理员工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 ERP配置管理员问题处理流程
-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优化方案设计
- 儿童歌曲教育培训心得与面试策略
- 区块链合规专员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 制裁合规风险控制员培训计划
- 产品经理项目启动方案
- Java-Web开发实战指南及源码解析
- 2025江苏南通市海门区卫健系统部分医疗机构招聘合同制人员67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完整版国企钢结构施工工艺指导手册
- 2025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石门乡人民政府选聘专业化管理村文书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执法类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采购供应合同书范本
- 2025年供应链金融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中国铁塔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版
- 2024陆上风电项目造价指标
- 定量药理学发展及其在新药研制与临床合理用药中应用课件
- 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