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教育述论.pdf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教育述论.pdf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教育述论.pdf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教育述论.pdf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教育述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本文对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教育进行深入考察全文分作四部分第一 部分阐述了边区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概述了边区教育的发展进程第 三部分论述了边区教育的伟大成就 第四部分剖析了边区教育取得伟大成就的原 因 本文认为边区教育在培养干部人才扫除成人文盲和普及小学教育方面都取 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 成就的取得是党和边区政府方针政策的正确教育机 构精要工作人员精干高效师生自己动手克服困难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等诸 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边区教育为中国近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其研 究不仅是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为当今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 提供借鉴 关键词抗日战争晋察冀边区教育历史背景伟大成就原因 abstract ii abstract this desertion inspects deeply the education in the shanxi chahaer hebei border region during anti japanese war and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expound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s of the creation of the education in the border area the second part outlines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the third one discusses the great achievements that the education made and the fourth part analyses the reasons that the education in the border area can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holds that the education in the border region had made unprecedented achiev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and bringing up cadres and talents eliminating adult illiteracy and making primary education universal the reasons that cause great achievements include the proper policie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government in the border area the simple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and the efficient cadres in the education overcoming the difficulties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own hands and the stable and active teacher ranks the education in the border area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so researching this problem not only is the need to study chinese new democracy education but also can provide les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in the poverty area key words anti japanese war education in the shanxi chahaer hebei border region historical backgrounds great achievements reasons 前 言 前 言 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国民党溃退晋察冀地区处于无政府状态社会 秩序混乱学校全部停顿瓦解边区政府成立以后从边区的政治和经济现状出发 以教育为抗战服务为宗旨在晋察冀边区这片荒袤的土地上恢复创建和发 展了边区教育并在宣传抗战唤醒民众增强民族意识提高民众的政治觉悟 培养党政军民干部创建根据地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抗日战争的最 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新民主主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干部人才晋察 冀边区创建了十余所高级干部学校在党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基本普及小学教育 消灭了成年人中的文盲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1 史学界对晋察冀边区教育的深入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晋察冀 边区教育史料选编的出版学术界加强了对边区教育的研究据笔者统计有关 边区教育的著作一部相关论文数篇 2 学者们对边区教育的研究也颇有建树刘茗 论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教育的伟大成就从战时教育体系教育方针 政策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方面论述了边区教育的伟大成就邓红论抗日战争时期 晋察冀边区的社会教育重点考察了社会教育的发展阶段主要形式和功能而其 中国成人教育史重要的一页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冬学则从成人教育 角度阐述了冬学运动的发展阶段办学特点和作用 以往的研究只是涉猎边区教育的某些方面处于个案研究阶段没有对边区教 育进行全面考察尤其对边区教育成就取得的原因几无论及本文拟对抗战时期晋 察冀边区教育的背景发展历程教育的成就和成就取得的原因等方面对边区教育 进行全面考察从不同的角度重点论述边区教育的伟大成就和成就取得的原因试 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识边区教育在抗战和根据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总结边 区教育成功的经验为当今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晋察冀边区的教育是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创建和发展的 在艰苦的八年抗战中 各类干部学校为根据地培养与训练了 8 万多干部 还有经常在小学 民校学习的 140 余万儿童和将近百万成人 3 成为当时各边区教育的楷模边区教育本身的发展粉 碎了战争时期不能办教育的教育取消论纠正了为办教育而教育等错误观点 4 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边区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 一边区教育的基础 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与日本帝国主 义展开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 建了十几块抗日根据地其中晋察冀边区是建立最早又被中共中央称之为根据 地之楷模 1937 年 9 月 26 日 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导下 中共晋察冀省委在阜平县成立 10 月 22 日八路军总部决定第 115 师一部在政治委员聂荣臻的率领下以晋东北五 台山为中心在晋察冀边境地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 年 1 月 10 日在阜平 县第一完小隆重召开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最后选举成立晋察冀边区临时行 政委员会下设财政厅民政厅实业厅教育厅等教育厅是边区最高教育行政 机构晋察冀边区的教育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首先发展不平衡 所谓发展不平衡是从整体上考察边区原有的教育基础 晋察冀边区所辖地区面积较大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基础都呈现出 很大的差异性从而各地区原有的教育水平呈不平衡状态冀东和冀中是边区的平 原地带物产丰富工商业发达人口稠密农村教育基础较好 5 民国 26 年的 调查结果表明冀中 26 个县中有 10 所中学164 所高级小学4482 所初级小学 平均入学儿童仅占学龄儿童的 30上下 6 这在整个晋察冀边区来说也是最好的 情况了但晋察冀边区更多的是山区山区的教育基础相对更差冀西晋东北 雁北察南平西和北岳等地区土地贫瘠经济落后文化教育事业十分落后 学校甚少文盲所占比例大的惊人其中阜平灵丘黎城等县的荒僻山沟一 连几个村没有一个识字的人 一张文契一封书信 要跑到一二十里外去求人写 7 北岳区当时仅有高小 4 处学生 250 余人初小 80 余处共计学生 2400 余人 入学儿童不及学龄儿童的 20 8 冀西山区儿童入学率也不及 20 9 定县过 去是号称文化最发达的县份但那时全县初小只有 300 处高小 24 处学生最多不 过 2 万人 10 即使是边区政府所在的阜平县文盲占全县人口的 99 还多当时 一边区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 3 仅有高小 4 处学生 250 余人初小约 80 处学生仅 2400 余人入学儿童不及学 龄儿童的 20 11 除了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而外受教育者群体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从受教 育者的家庭经济情况看富有的家庭和地主富农的子弟上学的多贫苦农民的子弟 上学的少从年龄看儿童进学校的多成人几乎全部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据冀中 26 个县统计 在抗战以前 除定县外 其他各县差不多完全没有什么社会教育工作 12 从性别上看 男儿童入学的较多 女儿童入学的特别少无论冀中区还是北岳区 入学女生均不及入学学生总数的 20 13 据冀中区的调查饶阳入学女生占全县 学生的 4 19安国为 17 16深县为 8 77 又据北岳区唐县调查当时入学女 生仅占全体学生 5 61 14 显然就边区内部而言有的地区教育基础较好有的地区较差但从整体上 来看文盲在晋察冀边区多少年代以来都是占着 90 以上的绝对多数 15 甚 至连教育基础较好的冀中区文盲半文盲尚占人口总数的 80 16 其次教育内容陈旧落后 边区创立之前的教育内容非常陈旧落后晋察冀地区原属国民党统治区其教 育内容主要是贯彻国民党政府的教育宗旨和政策1929年 1 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 代表大会规定普通教育的宗旨是须根据总理遗教陶融儿童及青年忠孝仁爱 信义 和平之国民道德 并养成国民之生活技能 增进国民生产之能力为主要目的 17 规定师范教育的宗旨为必须以最适宜之科学教育及最严格之身心训练养成一 般国民道德上学术上最健全的师资 18 为了体现上述教育宗旨各地小学中学和师 范学校设立了相应的课程小学设党义国语社会自然算术美术工作 体育音乐九科 19 中学课程是党义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算术 自然学生理卫生国画音乐体育等 20 师范类课程设有党义国文历 史 21 其中党义课是为了推行党化教育 22 各级各类学校都把党义教育放在 首位培养忠于国民党的文人墨客注重体育教育注重理化教育注重外国语教 育等 23 其中冀中东北部冀西山区晋东北雁北的广大农村学校很少 私塾很多封建教育占据优势而平汉路两侧各县教育比较发达但教育方针 学制课程是从外国抄袭来的不适合中国社会的需要所学非所用 24 可见边 区各地的教育内容较为陈旧落后不适应抗日战争的新形势 日本大举入侵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则退居次要地位因此 改变这种落后的教育状况就不仅仅是教育本身发展的要求更是抗日战争的需求 和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二唤起民众需要教育 抗日战争是民族战争但在实质上又是农民战争 25 没有广大农民的自觉积 极的参加与支持任何抗日根据地的创造与坚持都是不可能的一旦失掉农民的抗 战必然是失败的抗战晋察冀边区的抗战也不例外 晋察冀边区幅园辽阔人口众多抗战之前和抗战初期边区人民的思想意识 参差不齐对抗日战争的前途存在多种看法一小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坚信抗战必胜奔走呼号于边区各地宣传抗日理论和思想极力动 员民众也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受亡国论影响较大对抗日战争持否定态度 而广大农民则惶恐不安很多人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没有信心悲观绝望的情绪相 当严重 26 如何提高广大民众的思想认识是边区抗日战争中面临的首要任务 抗战初期边区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运输困难物资不易筹措和兵力过于单 薄由于民众的认识较被动因而在这种贫穷落后的地区开展抗日战争军事物资 的运输和军用生活物品的供给都不能保证正如聂荣臻指出在偌大的一个地区 留下的兵员不足三千人为了创造根据地给予敌人更大的打击最关键的是必须 要有更多的武装力量然而这些力量从哪里来呢除了积极发动群众没有第二条 路 27 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唤起民众 28 因为在抗日战争中决定中华民 族生死存亡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对他们正确的文化教育抗战就不能取得胜 利而边区大多数民众由于受国民党愚民政策和日伪奴化教育的影响处于愚昧无 知的状态过着自由散漫的生活甚至一小部分人还染上了抽鸦片赌博游手好 闲的恶习要想解放民众的思想唤醒民众的意识争取他们对抗战的支持大力 兴办教育事业就成为当务之急另一方面由于广大人民是文化教育的主体所以 教育理所当然要面向群众要向他们开门为他们服务为此必须改变教育的 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战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 29 以民族的民主 的大众的科学的精神教育人民以粉碎敌伪的奴化教育政策及一切落后的迷信 的复古的与买办性的反动教育树立全国新教育的模范使教育为抗战建国服务 30 为全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 31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广大民 众消极的思想情绪使其树立正确的抗战观念积极投入到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之 中 三边区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边区不仅仅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一个五脏俱全的行政单位 边区在执行抗日战争总任务的同时还必须为确保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而进行各 种建设正如聂荣臻所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决不只是抗日的问题也不单 一边区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 5 纯是一个武装斗争的问题它包括着民主政治的建设政权机构建设经济政策的 规划人民生活的改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对一个旧社 会的改造又是对一个新社会的开创具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雏形这样一个广 泛而深刻的性质 32 而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民众精神面貌的改善甚至各项建设 事业能否取得圆满成果关键在于教育须知教育是一种无往而不达无深而不 入有着永远的继续性的工作只要认真地做一件事一桩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是 随时随地的需要教育工作 33 边区政权建立之初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干部缺乏高素质的干部更少政权 建设财政工业商业文化教育等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干部然而在国内革 命战争向抗日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关键时刻边区根本不能满足各部门对干部的要 求甚至连行政部门的干部也不能保证据统计1938 年 1 月在边委会本身平 均一个处的干部不超过 5 人有 40 个县政府的干部很缺乏科长科员数量仅有规 定的一半区公所干部缺额 1 3 34 这是因为在土地革命时期蒋介石发动的几次 反革命围剿使我党的大量革命干部在斗争中牺牲了新的干部还未来得及培养 抗日战争便全面爆发正如刘少奇指出我们要大批训练军事政治干部过去我 们的干部特别是有经验的干部大批牺牲我们要在最短期内补救这个缺陷要训 练上万的干部 35 特别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革命干部造就干部对于根据地的建立 和发展是极端重要的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在 一个四万万五千人的中国里面进行历史上空前的大革命如果领导者是一个狭隘 的小团体是不行的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见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 部也是不行的 36 大批有远见卓识高水平的领导干部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 晋察冀边区初创之时处在北方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山区人民生活条件很差甚 至存在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状况这样恶劣的经济状况不利于进行抗战更不利 于边区建设要想充分调动广大民众参加抗日仅仅思想上的宣传是不够的还必 须通过实行符合广大民众的经济政策使广大民众真正成为土地和财富的主人而 在抗日战争那种艰苦的条件下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民众齐心协力自力更生用 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才能解决贫困问题这需要教育工作 为此1938 年晋察冀边区政府提出为了使广大民众能够实地参加抗战必须首先加强对 他们的教育提高他们对抗战的认识抗战胜利的信心才能达到因此对民众的 教育工作是使民众从抗战的认识到抗战的行动这一过程中的必要的推动工作 37 只 有教育广大民众使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在生产中创造出更多的财 富使其更好地理解我党经济政策的优越性更加积极地投入抗战中来为军队提 供人力物力 独立的教育工作更是抗战建国过程中不可偏废必须举办的工作 38 教育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工作除了具有配合政治经济建设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即 开启民众的思想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水准使革命理论被广大民众真正接受使 革命的基础力量农民真正行动起来边区教育主要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 儿童教育干部教育的重要性勿须赘述群众教育是最广泛的教育这一教育的好 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关系到革命的成与败农村中的成人是 目前紧张的战争与生产任务的首要担负者他们的教育不免有种种困难但他们提 高一步战争和生产即可提高一步正如立竿见影 39 而儿童是民族的希望是 革命工作的接班人任何民族不重视对它的新后代培养与教育这个民族是没有前 途的 40 当然边区广大儿童的教育对抗日战争也有着直接作用因为广大儿童也 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抗日力量 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工作的支持而前 者的发展对后者也起着促进作用因此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建设事业 的共同发展才是边区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边区教育的发展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教育事业在党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 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根据地各项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教育的发 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教育的初创阶段1 9 3 7 年 1 1 月1 9 3 8 年 1 0 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教育体系和战时教育体制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动员广大民众参加抗日斗争边区政府一边推行减租减息政策一 边改造旧教育创办新教育1938 年 1 月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通过文化教育决 议案为新教育的创办做出了纲领性规定它确定了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41 边区各项教育政策和措施都是围绕这一基本原则提出的形成了初步的教育政策法 规同时边区还根据该决议案在边区行政委员会下设教育处教育处设秘书科 教育科编审科社教科等县设教育科村设教育委员会形成了从教育处到村 教育委员会的三级教育管理机构在这种教育机构的组织与领导下边区教育形成 了由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小学教育三部分构成的战时教育体制这样边区教育 在这一阶段创造了一个由教育政策法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教育体制三部分构成 的战时教育体系 边区教育是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必然以为抗日战争服务为宗旨抗日战 争需大量干部因而边区扩大干部教育广泛地设立各种干部训练班短期学 校等造就干部人才 42 这样以短期训练班为先导的干部教育蓬勃发展起来了各 地建立了一些短期训练班训练军医指挥官和行政人员等急需人才还创办了数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工作除了具有配合政治经济建设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即 开启民众的思想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水准使革命理论被广大民众真正接受使 革命的基础力量农民真正行动起来边区教育主要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 儿童教育干部教育的重要性勿须赘述群众教育是最广泛的教育这一教育的好 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关系到革命的成与败农村中的成人是 目前紧张的战争与生产任务的首要担负者他们的教育不免有种种困难但他们提 高一步战争和生产即可提高一步正如立竿见影 39 而儿童是民族的希望是 革命工作的接班人任何民族不重视对它的新后代培养与教育这个民族是没有前 途的 40 当然边区广大儿童的教育对抗日战争也有着直接作用因为广大儿童也 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抗日力量 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工作的支持而前 者的发展对后者也起着促进作用因此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建设事业 的共同发展才是边区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边区教育的发展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教育事业在党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 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根据地各项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教育的发 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教育的初创阶段1 9 3 7 年 1 1 月1 9 3 8 年 1 0 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教育体系和战时教育体制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动员广大民众参加抗日斗争边区政府一边推行减租减息政策一 边改造旧教育创办新教育1938 年 1 月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通过文化教育决 议案为新教育的创办做出了纲领性规定它确定了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41 边区各项教育政策和措施都是围绕这一基本原则提出的形成了初步的教育政策法 规同时边区还根据该决议案在边区行政委员会下设教育处教育处设秘书科 教育科编审科社教科等县设教育科村设教育委员会形成了从教育处到村 教育委员会的三级教育管理机构在这种教育机构的组织与领导下边区教育形成 了由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小学教育三部分构成的战时教育体制这样边区教育 在这一阶段创造了一个由教育政策法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教育体制三部分构成 的战时教育体系 边区教育是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必然以为抗日战争服务为宗旨抗日战 争需大量干部因而边区扩大干部教育广泛地设立各种干部训练班短期学 校等造就干部人才 42 这样以短期训练班为先导的干部教育蓬勃发展起来了各 地建立了一些短期训练班训练军医指挥官和行政人员等急需人才还创办了数 二边区教育的发展阶段 7 所高级干部学校以满足战争及各方面对干部的要求如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抗 战学院蒙藏学校等 7 所高级干部学校担负起了培养革命干部的重任 43 此阶段 干部教育被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获得了较快发展 社会教育在边区教育工作中也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战救国需唤起民众社 会教育便担负着这样的使命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社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 主体部分这一阶段社会教育主要是抓普及工作通过两次冬学把广大分散的个 体生产的毫无文化基础的农民组织起来学习政治文化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和增 强民族意识 44 这一阶段小学教育主要是恢复阶段边委会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小学教育的政 策恢复乡村镇的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一律于春季开学学生男女兼收 将小学的课本重行编订主要的是使内容适应抗战小学校完全免费等 45 边区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对旧有小学进行了初步改造加强了对各类小学的管理 无论是干部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小学教育都是围绕抗日战争展开的形成了 一个以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为主同时恢复小学教育的战时教育体制为边区教育 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育的发展阶段1 9 3 8 年 1 1 月1 9 4 0 年 1 2 月 这一时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给边区教育事业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 定的环境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边区教育大踏步前进进入了边区教育的黄金时 期 在此期间晋察冀党政领导机关又颁布了 30 余项教育政策法令其中有两部法 令具有重要指导作用1939 年边委会印发了晋察冀边区各级学校校历1939 年 4 月边区教育处主编的边区教育正式出版并负责出版小学民校课本及有关 文化教育的书籍 461940 年 4 月 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了关于国民教育的指示 明确规定了抗战时期边区国民教育的任务等是年 6 月边区行政委员会颁布了 第二个文化教育决议案 47 对边区教育的各个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同年 8 月中 共中央北方局颁布的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 48 也规定了一些条款推 动了教育的发展这些文件和法规表明边区教育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边区教育的规模有所扩大小学教育成绩显著大多数县份的小学校数和学龄 儿童人数均超过战前水平据统计冀中区 26 个县中就有小学 2536 所学生 220084 人贫困落后的阜平县实际入学儿童占学龄儿童的 81 民众学校全边区统 计达到 12399 所参加学习的青壮年达 567290 人抗大二分校华北联合大学等一 批高级干部学校相继开学中学师范也办了 10 余所综合各级各类学校及各种短 期技术训练班及察南雁北地区各种学校人数可达 120 万之多 49 总之边区利用较为稳定的环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边区教育事业蓬勃发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展日臻完善 三教育的曲折时期1 9 4 1 年1 9 4 3 年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把华北作为它的战略后方为了加 强对冀中地区的控制频频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残酷的大扫荡1942 年五一大 扫荡达到顶点大部分县镇被日伪占据全区被分割封锁进入最艰难的时期许 多学校在大扫荡中被破坏教师惨遭杀戮学生人数减少冀中区损失最大在 1941 年春季扫荡中仅冀中区武强深泽等 16 县统计敌逮捕我教师 135 人被 群众保释或赎回 98 人生死不明的 13 人壮烈牺牲或被残杀者 24 人 50 北岳 区 1941 年反扫荡以前高小 88 所初小 2507 所学生总数 167378 人1942 年反 扫荡以后高小 74 所初小 2140 所高小减少了 15 45 初小减少了 14 64 学生总数为 102814减少了 38 57 51 但边区教育并未终止而是在战斗中求生 存在艰难中求发展 边区实行重质不重量紧缩提高的方针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各类学校 缩编学校组织进一步军事化战斗化干部教育中把在职干部教育放在第一位 52 高级干部学校在反扫荡斗争中坚持办学具有干部教育性质的边区中学紧缩 合并提高社会教育中普遍开展公民誓约宣誓活动以反扫荡斗争为中 心开展冬学运动在冬学运动的基础上建立民校小学教育领域在反扫荡斗 争中采取抗日两面小学和隐蔽小学的斗争形式坚持办学以村为基础全面开 展反奴化教育斗争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边区教育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 战斗力全体师生英勇奋斗边斗争边学习涌现出大批可歌可泣的教育英雄 总的说边区各项教育工作不但没有被摧毁而是在战斗中坚持巩固在某些 领域还取得了质和量的双丰收 四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时期1 9 4 4 年 1 月1 9 4 5 年 9 月 1944 年抗日战争逐渐表现出有利的形势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晋察冀边区 的军队对日军进行了一系列反攻战役收复了大片失地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边 区开展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出现了一个较为安宁的环境这时根据 地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边区教育出现了空前发展的局面大中学校日渐走上正规化边区教育一面快 速整顿恢复原有的学校一边又接收了城市的各级各类学校这一时期有大学 2 所专门学校和学院 5 所中学 26 所职业学校 2 所师范学校 25 所再加上其 他干部学校共计 65 所在校学生 12000 人以上小学生达 1464784 人社会教育人 数更多 53 边区教育达到相当规模 1944年边区在社会教育和小学教育领域推行 民 办公助和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的政策民办学校不断增加到 1945 年 四边区教育成就取得的原因 9 全边区的民办小学数目达到了 7000 多所 54 边区终于找到了一条基本符合晋察冀农 村情况的具有时代和地方特点的新民主主义性质普及儿童初等教育比较成功的模 式总之此期边区教育再度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为解放战争时期教育事业 奠定了基础 三边区教育的伟大成就 晋察冀边区创建以后在边区正确教育方针的指导下边区教育获得了较快发 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无论是干部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小学教育都以新的姿态 和面貌出现在边区人民面前 一干部教育独占鳌头 抗日战争时期干部教育被称为晋察冀边区的重工业大力发展干部教育 对开辟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对坚持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 如 1942 年 3 月 16 日解放日报社论所指出的党有了正确的抗日政策之后干 部决定一切这必须提高干部的水平它所关的就已经不是一事之成败一地之 得失而乃是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了 55 边区政府十分重视干部教育把干部 教育放在整个边区教育的首位为了满足对干部的需求各种形式的干部教育应运 而生 1 短期培训班 短期训练班是教育在职干部培养急需人才的有效办法它的种类各种各样 有提高干部业务和文化水平的有根据党的工作需要临时举办的一事一训的学 习时间 1 至 2 个月不等学习内容或者是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工作任务或者学 习业务等比如1937 年 8 月保东特委军委委员孟庆山在高阳安新任邱蠡 县一带举办了游击战争干部训练班1938 年 1 月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在山西 省五台县河北村成立医务训练队招收护士班调剂班和军医班1938 年 4 月五台山蒙藏国务会在五台山举办了喇嘛训练班1938 年五台山一带 举办了自卫队干部训练班培训各县自卫队的总队长大队长指导员等1938 年 7 月晋察冀边区政府举办的行政人员训练班学员大部分是各县总务科长 还有一些愿意从事行政工作的青年等 56 另外还有一些政治干部训练班税收训 练班财政训练班群众干部训练班等由于训练班学习时间集中学习内容丰富 实用使很多干部在短期内明显提高了政治业务和文化水平1937 年至 1938 年一 些比较著名的培训班至少训练和培养了 450 名干部 57 2 干部学校应运而生 抗日战争时期在边区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大量的干部学校因为全民族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的抗战需要大量的党政军民方面的专业干部为此1938 年 1 月边区军政民 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学以上的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养军事政治群众工作干 部 58 这样干部学校应运而生抗战期间边区建立了二十余所中学和十余所干部 学校为抗日战争和边区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边区干部学校列表如下 边区中学 校名 建校时间 副校长 地址 办学目的 备注 晋东北山 区第一民 族革命中 学 1939 4 阎锡山 山西 晋察冀边 区 第一中学 1939 1942 李蒲田 五台县 训练在职 干部 第二中学 1939 10 1942 9 孙英 灵丘 同上 1942年 9月 将一中二 中合并为第 一中学 第三中学 1939 1942 高振德 易县 同上 第四中学 同上 卜蔚英 唐县 同上 第五中学 同上 何力平 平山 同上 第六中学 同上 朱其文 平西 同上 第七中学 1940 3 1942 釜阳 同上 以上八所中学共培养干部 2200 人a 第八中学 1940 蒋超 定南 培养地方 干部 1940年 3月 八中分为 七八九 十中 第九中学 1940 5 1942 刘玉溪 完县 同上 第十中学 1940 3 1942 1941年2月与 八中部分合 并 1942年除 八中 十中外 各中学先后停 办 冀中区第 八分区随 营中学 1940 8 1941 黎彦昌 冀中 训练军政 基层干部 培养干部 1000 多人 b 四边区教育成就取得的原因 11 北岳区 1939 年共建 5 所中学1942 年 2 月合并为 2 所 培养地方 干部 培养干部 1072 人 c 路南民族 革命中学 1944 10 1946 项来慧 滦南县 培养战争 需要的革 命人才 培养干部 300 人 d 乐亭县抗 日中学 1944 8 1946 刘志一 冀东 培养干部 600 人 e 昌黎县抗 日中学 1944 秋 1945 7 陈述祖 昌黎县 培养抗战 和建设需 要的干部 冀晋中学 1945 春 周学鳌 灵寿县 提高现任 干部和培 养新干部 培养干部 298 人 f 晋察冀边 区第七中 学 1945 6 定县 培养党政 军干部 建国后改为 河北省立安 国中学 晋察冀边 区第六中 学 1945 8 束鹿县 培养党政 军干部 1948年 7月 定名为河北 省辛集中学 以上中学共为边区培养训练了 2 万余干部g 资料来源曹剑英晋察冀边区教育史a 第 81 页b 第 90 页d 第 216 页e 第 218 页王谦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干部教育上c 第 171 页 教育阵地f 五卷六期1945 年 12 月 16 日等制成 g 七卷第一期1946 年 7 月 16 日 高级干部学校 校名 建校时间 校长 培养干部人 数 校址 办学目的 晋察冀军政 干部学校 1938 1 1939 1 孙毅 900 人以上 a 阜平县 培养连级干 部 抗战学院 1938 8 1939 2 杨秀峰 2700 人 b 深县 培养政权工 作干部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定襄学院 1937 11 1939 2 张连 200 余人 c 定襄县 培训县区 干部 蒙藏学校 1938 5 不详 不详 五台山 团结动员蒙 藏同胞参加 抗战 冀中民运干 部学校 1938 8 11 李长青 约 500 人 d 任丘 训练县区群 众干部 冀中人民自 卫军工政干 部学校 1938 8 1939 2 阎久祥 800 人左右 e 安平县 培养军政干 部 抗战建国学 院 1939 9 1940 夏 宋劭文 700 余人 f 不详 培养各级行政 工作干部和专 门技术人才 华北联合大 学 1939 10 1945 9 成仿吾 1 万人 g 阜平县 训练各种干 部 抗大二分校 1938 12 1943 2 罗瑞卿 2 万多人 h 陈庄 培养八路军 和新四军中 下级干部 晋察冀军区 白求恩卫生 学校 1939 9 1945 江一真 1866 人 i 河北唐县 培训军务人 员 冀热辽抗日 军政学校 1943 8 1944 5 李运昌 1020 人 j 杨柳庄 训练初级军 政干部 冀中 五一 学校 1945 杨沛 700 人 k 不详 培养建设干 部 政治学校 1944 年暑期 不详 不详 冀东 对小学教师及 在乡知识分子 进行马列主义 思想教育 曲阳县干部 中学 1945 3 不详 不详 曲阳 培养在职区级 干部 初级小 学教员等 资料来源曹剑英晋察冀边区教育史a 第 42 页b 第 47 页c 第 48 页 d 第 49 页e 第 49 页 f 第 50 页 k 第 215 页王谦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 四边区教育成就取得的原因 13 干部教育上h 第 9 页g 第 228 页 i 第 287 页董纯才中国革命根据地教 育史二 j 第 365 页 上述干部学校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北联合大学和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 1937 年 7 月华北联合大学在延安正式成立其任务是为华北训练各种干部 坚持敌后抗战1939 年 3 月辗转来到晋察冀边区首府阜平10 月中旬正式开学 华大开办之初开设了社科文艺工人青年四部学员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 分子和从各部门抽调的干部 591940 年 7 月增设了师范部 10 月以后强调正规化 学校各部改为院院下设系社科院下设财政法政二系文学院下设文艺音乐 美术戏剧等四个系教育学院设教育系学制延长到一至二年从各系毕业生中 选录优等生作为研究生以培养高级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 60 华北联大不仅系别设 置比较齐全合理同时她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表现出了较高的 水平体现了为抗日战争服务的总方针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的教学原 则华北联大自成立到抗战胜利的六年里为边区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干部做出 了突出贡献河北省沧州地区行署计委离退休干部潘清平在回忆华北联大时做了 这样的描述先后在联大毕业的学生达八千余人连同经过联大培训一个 时期即分配工作的干部人数逾万人其中培养了文艺干部一千多人教育干部两 千余人政府行政干部四千余人群众工作党政工作生产建设干部也有几千人 而且培养了政治理论文艺教育政法财经方面的骨干教师有几百人联大 在坚持华北抗战的同时对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艺等各条战线上的 建设工作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61 晋察冀边区白求恩卫生学校简称白校创建于 1939 年 9 月其任务是培训 医务人员以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白校是在原军区医务训练队的基础上成立的 校址在河北唐县牛眼沟村1940年 1 月 5 日军区在河北唐县举行白求恩大夫安葬 仪式和追悼大会时宣布军区卫生学校改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并将附属医院也改 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46年扩建成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白求恩卫生学校在教 学组织和制度上采用主任负责制督促检查制度和会议汇报制度办学宗旨和教 育方针是培养 政治坚定技术优良 的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当时学校设军医 调剂护士三个期军医期的学制为一年半调剂期为一年护士期为八个月这 个学制符合战争实际培养的医护人员基本称职白校从 1939 年 9 月正式成立到 1945 年 9 月抗战胜利的六年时间里 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各类医务人员 928 人 其中 军医 10 期396 人调剂 6 期339 人护士 5 期203 人 62 为边区抗日战争做 出了重大贡献 除此而外抗大二分校办学四年多先后培养了两万多名干部 63 晋察冀军政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干部学校共办二期培养了 900 名干部 64 冀热辽抗日学院培养了 1020人 65 其他 一些高级干部学校都培养了数量不等的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的干部教育以其突出成绩独占鳌头八年间边区共培养 训练了 85000 余名干部 66 分配到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种事业中起骨干和 先锋作用为抗战作了很大贡献 二社会教育规模宏大 社会教育是边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成人不脱离生产而施以普及的继 续教育是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为了使广大民众能够实际参加抗战 提高他们对抗战的认识与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文化政治水平 67 边区 政府从抗战开始就高度重视对民众的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教育其中最普 遍最持久效果最好的是边区的冬学运动和民众学校 1 冬学运动的发展 冬学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组织较为松散的社会教育形式它的特点是 利用农闲时间来推进社会教育主要对象是成年男女为广泛开展冬学运动边区 政府多次发布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明确提出冬学运动的方针政策确定冬学的对 象教师和教材成立冬学的领导机构规定冬学的时间校址的选择及经费开支 由于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冬学运动迅速开展起来1938 年冬有 17 万多群众受到 了冬学的训练各区参加冬学的的学员数目如下 分区 冬学数目 学生数目 一分区 336 23820 二分区 220 2800 三分区 1188 84902 四分区 1161 25568 边妇救 1061 34865 总计 3966 171955 资料来源社会教育分册第 117 页 1939 年边区开展大规模冬学运动 广泛动员群众入学 有 39 万多人参加了冬学 各区学员数字如下 四边区教育成就取得的原因 15 分区 男 女 总数 一分区 33476 16809 50285 二分区 28000 6000 34000 三分区 77932 56065 133997 四分区 109520 38500 148020 五分区 不详 不详 不详 阜平 10104 7998 24113 儿童 6011 总计 259032 131383 390415 资料来源抗敌报1940 年 5 月 16 日 据上表看 1939 年边区参加冬学的人数比 1938 年增加一倍多二分区比上年增 加 12 倍有一大批妇女参加了冬学另外经过 1939 年的冬学运动一般学员识 字提高到 300 字左右扫除文盲数占原文盲的百分比在平山达 76 灵寿 54 井陉 26 新乐 81 阜平 60 盂县 64 68 截至 1940 年冬学运动的开展首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学员识字一 般在一百字以上六百字以下识字最多者达八九百字其次使群众政治水平大大 提高学员了解了抗战胜利的前途提高了抗战信心 69 自愿参军参战交纳公 粮支援前线最后还使得广大妇女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学文化受教育打日本 求解放空前活跃文化政治水平明显提高到 1940 年 5 月据不完全统计全 边区妇女冬学已达 3500 个13 万余名妇女入学占全部学员的 1 3一专区 11 个 县的妇女入学率由 1938 年的 9 6 增至 1940 年的 48 70 从 1941 年开始边区政府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冬学运动建立健全了冬学的组 织和领导机构区以上由政府教育部门按行政系统直接领导各村组织冬学运 动委员会冬学运动的领导机构制定冬学实施计划 编辑翻印教材 选聘训练教师 宣传动员群众调查登记文盲对冬学运动进行督促检查等各区建立冬学规章制 度实行点名制请假制转学制测验制和检查制等对冬学的方针课程教 学方式方法做出明确规定以确保各地冬学每年正常进行使冬学运动向制度化 正规化发展同时不断总结冬学运动的经验教训提高冬学质量边区政府和各 区县每年对冬学运动的进行冬学教育的成绩冬学工作中的优缺点和经验教训进 行总结使冬学运动持久健康发展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组织健全常抓不 懈边区的冬学运动每年都取得较大成绩如冀中巩固区的十几个县青年文盲扫除 得差不多了 71 北岳区第六专区在抗战最艰苦的 1941年冬文盲入学率达全数的 66 以上 721945年冬学运动继续发展 灵丘县冬学由 1944 年的 169 个增至 215 个曲 阳县冬学学员也增加 2 倍多 73 冬学运动已普遍到边区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到边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区的每一民众 74 冬学运动深入持久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边区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准民众的识字 率大大提高文盲减少也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人民积极支持抗战踊跃参加 抗战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 边区民众学校的发展 民众学校以扫除文盲增进人民文化知识坚定民族文化意识为目的学员不 脱离生产劳动凡识字不足 1000年龄在 15 岁以上 45 岁以下之男子及 15 岁以 上 35 岁以下之女子均须入学以识字达到 1200 为标准分初级和高级凡学 生识字达 600 以上者遂入高级600 字以下者入初级 75 民众学校是在冬学基础上 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较冬学更正规的民众教育抗战初期边区各地在冬学运 动的同时许多村建立了民众学校坚持常年对民众进行教育到 1940 年 10 月边 区的民众学校总数有 5397 所比 1939 年增加一倍女校有 2500 所比 1939 年多 三倍有余 76 为规范各地民众学校1942 年 5 月边区政府颁布边区民众学校暂行规程对 民众学校的办学宗旨设置组织领导课程及授课时间修业及毕业待遇及经 费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使边区民众学校走上正规此后民众学校在各边区普遍建 立起来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过去从来没有建立过民众学校的山村也建 立了民校如 1942 年以后冀晋区阜平县每个村都有民校曲阳游击区约 96 的行 政村建立了民校冀察的龙关包括游击区 1144村全部有民校 77 民众学校的建 立和发展对提高边区人民思想文化水平起了巨大作用 3 边区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边区妇女参加社会教育的热情异常积极一家之中婆婆 和媳妇母亲和女儿嫂嫂和小姑都涌进了学校互相竞赛争取学习英雄的 佳话到处传着 78 结果全边区脱离生产的妇女干部80以上过去都是目不识 丁的劳动妇女现在都能写工作报告和普通信件能看一般的报纸 79 过去她们 是社会教育开展的主要对象今天她们已能登上舞台演戏教育旁人了这是妇女解 放史上了不起的一种大进步 80 可见边区的妇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广泛的社会教育广大农民的文化程度和觉悟程度得到了普遍的提高能 够看报纸读文件由目不识丁的愚昧状态而逐渐成为知书明理的人 81 这 不能不说是社会教育的成就在旧社会根本谈不上社会教育广大贫苦农民处于饥 饿和死亡线上哪里还有学习的可能和要求即使抗战前少数进步的教育家进行社 会教育那也是在个别的地区和个别的县份而不可能是大面积的开展社会教育 而在当时师资物力财力困难和边区文化科学极端落后的条件下边区能在许多 四边区教育成就取得的原因 17 区域和村镇如此大面积地开展社会教育这在世界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