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权威资料]_第1页
万安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权威资料]_第2页
万安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权威资料]_第3页
万安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权威资料]_第4页
万安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权威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安县 50 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利用 19612010 年万安县国家气象站的资料 ,分析了近 50a 万安县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万安县历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成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却呈现非对称性;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呈先增后减趋势;旱涝灾害年以特涝和特旱为主。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日照 P46 A 0 引言 近 年来 ,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天气气候极端事件频繁发生 ,不仅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还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因此 ,气候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万安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利用万安县 50多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统计分析万安县的气候变化,初步探讨了万安县气候变化规律,为气候分析预测提供依据,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和广大民众。 1 资料和方法 选用万安县国家气象观测站 19612010 年的年降水量、气温、日照等资料,绘制变化 曲线和 5 年滑动平均曲线,以年代为自变量,各要素为因变量,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气候变化趋势函数 (y=ax+b)分析年际、年代际和四季的变化特征 3。 2 气温的变化特征 2.1 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 分析万安县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图 1)可知,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万安县 1961-2010 年气温平均值为 18.5 ,这段时间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呈冷、暖两个时期,19811990 年为相对冷期,持续时间长达 10年,该时段负距平占 70%,平均气温为 18.2 ,比历年平均值偏低 0.3 ,万安县 50年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1984 年,气温偏低 1.0 ;20012010 年为相对暖期,正距平占 80%,该时段平均气温为 18.8 ,比历年平均值偏高 0.3 ,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1998 年,气温偏高 1.1 。统计 19612010 年的观测资料,建立一元回归方程为: Y( t) =18.51+0.022t ( 1)。结果表明万安县平均气温每 10年上升 0.22 。其中,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万安平均气温每 10年上升 0.09 , 0.04 ,0.06 , 0.10 ,表明万安县 50 年平均气温的上升以冬季气温增暖贡献较大。 2.2 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 分析表明,万安 19612010 年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年平均最高气温以 0.09/10a 的平均速率上升,最低气温则以 0.118/10a 的平均速度上升, 是最高气温增温速度的 1.31 倍,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对称性。 图 11961-2010 年万安县平均气温及 5 年滑动平均分布图 3 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3.1 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万安县日照时数平均值为 1710.3h ,年日照时数最 多为 2158 h,出现在 1963 年,日照时数最少为 1321.9h,出现在 1997 年(图 2)。 50年来万安县日照时数呈现减少趋势,其变化的气候倾向率约为 #8722;24.2h/10a。从年代际变化看,日照时数在 20世纪70年代持续偏高,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中期,日照时数基本接近均值, 90 年代后期至 2010 年,日照时数大幅度减少。年日照时数振幅变化规律为: 80年代振幅较小; 60年代、 90年振幅摆动较大,最多和最少年日照时数均出现在该时段内。 图 2 1961-2010 年万安县年日照时数统计图 图 31961-2010 年万安县年日照时数累积距平变化 从万安县年日照时数累积距平变化曲线来看 (见图3) , 20 世纪 50年代初期日照呈下降趋势, 50 年代中到 60年代未呈线性增多趋势, 70 年初到 80年代中为稳定少变期,1988 年以后日照时数呈波浪式递减趋势。 3.2 四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19612010 年万安县春、夏、秋、冬各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相同,呈减少趋势。但各季节的变化情况不一样,其中夏、冬两季减少较大,春、秋两季的变化较小(表 1)。多年季节日照时数平均 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夏季 秋季 春季 冬季。 表 1 1961-2010 年万安县各季日照时数平均值和线性倾向率 4 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4.1 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分析万安站 19612010 年的年降水总量,发现该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减少率为 259.0mm/10a。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1415.0mm,最大年降水量为 2091.9mm,出现在 2002年;最小年降水量为 796.6mm,出现在 1963 年,最大与最小年降水量相差约 1.6 倍。 70 年代 80 年代降水量趋于平稳变 化期, 90 年代中期以后至 2010 年,降水总量开始发生较大波动变化,大涝大旱年份频繁发生。 4.2 降水量年代际变化 以万安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比较对象,通过统计万安19612010 年的平均降水量,对万安站各年代的年降水量进行了丰、平、枯水期的分析。其中 90年代为丰水年; 70年代和 20012010 年接近平水年; 60年代和 80年代为枯水年。根据(图 3)分析降水量年平均距平值可知: 90年代为降水高峰期,其平均年距平值达到 +100.2mm( 显著偏多)。出现了 1997 年( 年降水量 2084.8mm)和 2002 年(年降水量2091.9mm)两个大涝之年; 70 年代的降水总量正常, 70年代和 2001-2010 平均年距平值分别为 #8722;18.0mm、 -17.0mm(降水正常),该时段内各年降水总量变化不大,趋于平均; 60 年代和 80年代降水偏少,其中, 60年代的降水总量最少,平均年距平值为 #8722;42.9mm。 4.3 旱涝等级 用年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 P)将旱涝分为如下 7 个等级 4: #8722;60 特旱 ; #8722;60 #8722;40 重旱 ; #8722;40 #8722;20 轻旱; #8722;20 20 正常; 20 40 轻涝 ; 40 60 重涝; 60 特涝。 分析表明,万安县在过去 50年中旱涝总年份占到94%,其中旱年占 48%,涝年占 46%,旱年比涝年发生次数稍多。因此,旱涝灾害年以特涝和特旱为主。 5 结论 通过对万安县主要气候要素的特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 1)万安县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变化趋势为每 10年上升 0.22 ,且阶段性明显;历年和四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成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却呈现非对称性;各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速度均远大于最高气温的升温速度,成为气温日较差缩小、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 2)万安县日照时数呈现减少趋势,其变化的气候倾向率约为 #8722;24.2h/10a,历年日照时数呈波状变化。四季日照时数也呈减少趋势,且春季减少最为明显。 ( 3)万安县年降水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年内、年际降水分配不均匀, 90年代和 20012010 年降水偏多; 70年代和 20012 010 年接近平均值; 60 年代和 80年代降水偏少。 ( 4) 1961-2010 年万安县旱涝总年份占到 94%,其中旱年占 48%,涝年占 46%,旱涝灾害年以特涝和特旱为主。 参考文献: 1刘志超 ,孙智辉 ,雷延鹏 ,曹雪梅 ;延安地区近 50年气候变化的特征分析 J; 陕西气象 ;2010 年 01 期 2 戴熙敏 ,张超美 ;江西省冬季异常气候特征分析 J;江西气象科技 ;2001 年 04期 3 苏航芝,高志伟大理地区近 40 年气候变化J大理科技, 2003,( 1): 46-52. 4 李华昭,李春光,王延贵,等济宁市近 40年降水特征分析 J山东气象, 2004, 24( 4): 25-26. 文档资料:万安县 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 :我国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流程探究 土建工程项目中的安全管理研究 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我国目前市政工程施工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铁路桥梁连续梁挂篮施工技术 往复式压缩机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土 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探析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的相关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土木工程桩基设计与应用分析 土木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土建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