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专业论文)美国组织传播20年的范式研究.pdf_第1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美国组织传播20年的范式研究.pdf_第2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美国组织传播20年的范式研究.pdf_第3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美国组织传播20年的范式研究.pdf_第4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美国组织传播20年的范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摘摘 要要 组织传播现象是与社会的、环境的等多层次复杂现象密切镶嵌而形成的,当 人们力求做到客观、精确而从某一角度对它进行有限的研究,必然带有某种主观 性。由此,组织传播研究需要从总体的角度,对研究对象的功能、价值、特质加 以把握和认识,对组织传播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个体性、价值性、习惯性、偶然 性加以描述和解释,并以概念框架的形式,提供一套特定的思维模式。因此,组 织传播研究需要导入以理解和解释为主的人文科学研究范式的方法, 来探讨组织 传播中的文化世界、人文世界和精神世界。 美国作为组织传播学科的发源地,已将组织传播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其 组织传播在本体论、 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变革或者细微的变化都体现出了这个学 科的整体变动方向。认清美国组织传播近 20 年在研究范式上的转型,将为组织 传播的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并且对中国本土学科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来透析美国组织传播近 20 年研究主题、 研究方法、 理论模式的发展和变更情况, 在批判的基础上归纳出 1988 年到 2008 年美国组织 传播研究的范式变更情况。 而研究发现任何一种组织传播研究范式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新媒介中的信息 传递范式因其关注的焦点仅仅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数据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呈 现出一种单一性特征,以致于无法解释现象背后复杂的人类关系;多元语境范式 往往忽略了组织传播知识需要应用于实践才能实现其价值; 反思与对话范式则在 参与实践的过程没有办法简单的通过研究者团体的相互作用而得到一个明确的 不超出事实的组织传播方面的绝对真理。 本文通过认清组织传播在近 20 年发展过程中的范式变更为学者在批判的基 础上进行方法论和知识论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关键词:组织传播 范式 美国 新媒介 多元语境 反思 对话 摘 要 ii abstract the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has been formed with multi-layered complex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henomenon. when people strive to be objective and accurate or study it just from a limited perspective, it must lead some kind of subjectivity. as a result,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objects from the general point of view and then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strong individuality, value, customary and contingency which spread out from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finally provides a specific set of thinking patterns in the form of conceptual framework. therefore, the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eds to use the method of human culture science paradigm which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understanding and explanation to explore the culture world, human world and spiritual world in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birthplace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has developed the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into a mature subject. the reform or subtle changes of u.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aspect of ontology, methodology and epistemology reflect this disciplines overall directional changes. recognize the paradigmatic transformation of u.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recent 20 years will find a new breakthrough for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become a strong inspir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omestic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uses content analysis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research theme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models of u.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recent 20 years. and based on the criticism, this article summed up the paradigmatic transformation of u.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from 1988 to 2008. and this study also found that any kinds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paradigm are not perfect.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n the paradigm of information transfer in new media is only the data which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o this study reveals a kind of unitary feature which can not explain the complex human relationship behind the surface in the specific course 摘 要 iii of study. the multi-contextual paradigm often overlooks one thing that the knowledge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needs to apply into practice to earn its values. and the paradigm of reflection and dialogue can not find a simple way to get a definite absolute truth which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s through the mutual effect of the researcher group. key word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paradigm, the united states, new media, multi-context, reflection, dialogu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 果。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 作者签名:_ 签字日期:_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 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授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 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中国学 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 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本人提交的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公开 保密(_年) 作者签名:_ 导师签名:_ 签字日期:_ 签字日期:_ 第 1 章 绪论 1 第 1 章 绪论 第 1 章 绪论 1.1 引言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 库恩提出并在 1962 年 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系统阐述的,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 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从本质上讲,范式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 “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 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 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 信念。 ” 而组织传播现象是与社会的、环境的等多层次复杂现象密切镶嵌而形成 的,当人们力求做到客观、精确而从某一角度对它进行有限的研究,必然带有 某种主观性。由此,组织传播研究需要从总体的角度,对研究对象的功能、价 值、特质加以把握和认识,对组织传播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个体性、价值性、 习惯性、偶然性加以描述和解释,并以概念框架的形式,提供一套特定的思维 模式。因此,组织传播研究需要导入“以理解和解释为主”的人文科学研究范 式的方法,来探讨组织传播中的文化世界、人文世界和精神世界。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 组织传播的学者不断的突破时代和环境中的种种 局限性,从维护机器的效率到关注系统的复杂性,再到 20 世纪 70 年代从组织 文化视角出发,变革性的开启了研究“组织化过程”中的组织传播的端倪。随 后,在近 20 年(1988-2008 年) ,又因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经 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重新雕塑着组织和其传播活动,而不得不审视时代对学 科发展的限制和挑战。 在这样的一种动态复杂的环境中, 作为科技革命和全球化中心的美国, 其 组织的总体环境知识化;技术环境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经济环境全球化; 竞争环境合作化和市场环境的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使得美国的组织传播研究 者对于上述组织传播的发展过程有着最为深刻的体会。而美国也涌现出了许多 在组织传播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著名传播学者,其中以埃弗里特 m 罗杰斯 (everett m.rogers) 、 埃里克 m 艾森伯格、 小 h l 古多尔 (harold lloyd (bud) goodall,jr )和凯瑟琳 i 米勒(katherine i. miller)最为突出。1976 年, 罗杰斯和他的夫人在斯坦福大学从数百篇尚未出版的研究报告、论文、学位论 文及专论中简要地综合其结论,并结合其教授组织传播课程之心得而写成组 第 1 章 绪论 2 织传播 ,并形成了组织传播研究中“传播-组织”的理论模式;1994 年埃里克 m 艾森伯格和小 h l 古多尔合著的组织传播:平衡创造性与约束第一版, 获得教科书和作家协会颁发的“教科书”奖,并因此成为这一领域最畅销的教 科书,也形成了组织传播研究的“平衡”理论模式;1995 年,随之凯瑟琳 i 米勒的著作组织传播的出版,形成了组织传播研究的的“学派-过程”模式。 其中,罗杰斯将组织传播定义为“发生在组织内,和组织与组织之间,以 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传播活动” 。他认为: “传播是将一个观念从送讯者传送到 受播者并试图去改变其行为的过程。组织是一个稳定体系里的人,经由职能分 化和劳动分工以达成共同目标。 传播乃是组织之血液, 它遍及组织的所有活动” ; 艾森伯格和古多尔 的“平衡模式”认为组织传播就是个“平衡”过程,也就是 一个不断调节个人创意与体制约束之间矛盾的过程;凯瑟琳 米勒的“学派-过 程”认为,尽管传统的和新兴的六大理论学派关于组织社会化进程的观点都是 片面的,因为每一学派都忽略了进入组织时的某些方面,但作为透视组织传播 的多棱镜,每个学派都提供了关于组织传播过程的具有潜在启发性的观点,她 认为学者可以从不同学派出发来理解特定的组织传播过程。 以上三种理论模式成为目前组织传播学科内最有影响力的组织传播理论模 式。而美国作为组织传播学科的发源地,已将组织传播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 其组织传播在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变革或者细微的变化都体现出了这 个学科的整体变动方向。认清美国组织传播近 20 年在研究范式上的转型,将为 组织传播的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并且对中国本土学科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启示 作用。 1.2 研究意义 具体来说,研究美国组织传播在近 20 年的范式变更有着如下的理论和实践 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看,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 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归纳并总结出美国 组织传播在近 20 年中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有助于我 们在批判的基础上获得关于组织传播未来发展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创新的可 能。 一方面,在科学研究中,方法做为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个性的表 达, 更是超越研究结论的一种意义表述。 追踪美国组织传播近 20 年的学术研究, 第 1 章 绪论 3 透析其不同范式下研究方法的变革,通过批判现有范式中的研究方法,为指出 更为理想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可能。这对于学科突破环境的限制,构建全新的研 究范式,维护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对于其他的组织应用学科的研究都有着重 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通过研究组织传播近 20 年范式的转变,我们可以归纳出研究者 思维体系的转变和其对于组织传播学科发展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具体的表现 在认识论的更新和发展上。结合研究方法创新的可能性,来探讨知识创新的可 能性,不仅对于学科的理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源于组织传播学科自身的 高应用性对可以指导实践的各种知识创新的渴慕。而这必将成为组织传播学科 内部理论和更新的真正源泉。 1.2.2 实践意义 从实践上看,一方面,组织传播本身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环境和时 代塑造着这个学科,同时此学科的应用也对现实中的组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05 年在西密歇根大学第 16 届年度组织传播会议上,组织传播学者们提出, 仅仅内心保持敞开还不够支撑美国组织传播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性,还需要向外 寻找外部支持。这就需要把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带来最大收益的地方。组织传播 的研究者需要在所在的社团中明确的展现其最大价值,这将为获取研究资金提 供不竭的机会。组织传播研究的问题核心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而透析并批 判美国组织传播近 20 年代在研究范式上的转型, 将为组织传播研究的问题核心 化这个起点,也就是解决实践中问题,做好理论和实践的铺垫。 另一方面,组织传播发源于美国,经过半个多世纪,在美国已发展为一门 成熟的学科。而组织传播研究在我国仍然处于落后与徘徊状态。正如有学者所 指出的,我国组织传播研究还缺少能够致力于组织传播研究的专业力量,研究 者普遍受到非专业背景与多学科知识结构等问题的困扰,学科建设目前还存在 的许多空白导致众多理论问题模糊不清。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组织传播 研究相比较,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组织传播研究仍然是块有待耕耘的处女 地,发展之途任重而道远。展望未来,美国组织传播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其 发展和范式的转型虽然不能生搬硬套,但是对中国本土学科的发展具有很强的 启示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组织环境的合作化决定以美国为代表的 国际体系主导国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双方能否实现“双赢”成为一个对 世界很重要的战略性问题,认清美国组织传播的发展和研究范式的转型,除了 在学科上可以指导中国本土组织传播学科的发展外,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中美两 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合作与双赢。 第 1 章 绪论 4 1.3 研究方法 总体来说,本文将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来透析美国组织传播近 20 年研 究主题、研究方法、理论模式的发展和变更情况。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归纳 出 1988 年到 2008 年美国组织传播研究的范式变更情况。最后根据研究结果, 为新组织传播方法论和知识论的产生寻找可能性。具体来看: 1.3.1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是一种可以从资料中做出可复制而有效的推论的研究方法,是处 理资料的专门化过程 。贝乐生强调内容分析是针对传播的明显内容,作客观、 系统、定量的描述。其可操作性的标准有四个:符合研究目的、可衡量性、切 实可行、合乎经济原则。在此我们使用内容分析法,对美国 1988-2008 年出版 的四大传播学期刊: 管理沟通季刊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 应用传播学研究 (journal of applie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 传播学专论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 人类传播学研究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中关键词为 “组织传播” 的79篇文章, 全球最大的在线图书馆 “questia” 中 1988 年 2008 年刊登的学科标记为“组织传播”的 72 篇文章、1990 年创刊 的杂志组织科学中 1990 年到 2008 年标题或摘要中包含“组织传播”的 46 篇文章,以及西文过刊全文数据库“jstor”中 1988 年到 2008 年标题和摘要中 包含“组织传播”的 100 篇文章,共 257 篇学术论文(不包括重复的文章)以及 美国亚马逊书店()中标题为组织传播的 97 本纸质图书,进行研究 主题和方法论的分析,以期深入了解美国组织传播近 20 年的研究发展情况,并 归纳总结出不同时期的不同范式。其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 分析 257 篇组织传播研究论文和 97 本组织传播学术书籍当中研究主 题的分布情况,并分别以扇形图和折现图的方式将结果呈现出来,其中扇形图 将直观的体现出不同研究主题在所有 257 篇文章和 97 本学术书籍中所占的比 重,折线图则会清晰的表明每一种研究主题在不同年份出现的频率。其中,研 究主题的选定根据 257 篇文献的实际情况,包括:电子媒介的沟通与技术;困 境、挑战、变革和创新;领导权力与政治冲突;情感生活;组织气候和文化; 认同;多样性和多元化;组织形式;应用性;全球化;女性主义;公众传播与 资讯流动;社会化;其它。根据 97 本纸质图书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科介绍型 书籍;困境、挑战、变革和创新;研究视角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情感生活;组 织气候和文化;应用性;电子媒介的沟通与技术;女性主义;全球化;认同; 领导权力与政治冲突。从图表呈现出的结果中,我们将观察研究主题的转变, 并先从研究内容上看美国组织传播的发展和变更。 第 3 章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的变更 5 接着,本文将分析 257 篇组织传播研究论文当中研究方法的变更情况,并 以折线图的方式将结果呈现出来。而为了更加清楚的反映研究方法的变更,本 文还将继续深入的分析以上组织传播研究论文当中,同一研究主题在不同时间 的研究方法的分布情况,并以两张折线图的方式来呈现结果。第一张折线图要 将扇形图中面积最大,也就是所占比重最大的研究主题,在 1988 年到 2008 年 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分布情况给呈现出来;第二张折线图则将反映扇形图中 面积第二位的,也就是所占比重第二大的研究主题在 1988 年到 2008 年间所采 用研究方法的分布情况。本文将会通过观察分析这种方法论的变革趋势与所有 257 篇组织传播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总转型图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或其它关系来 继续从研究方法上看美国组织传播的发展和变更。 1.3.2 批判研究法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的结果,本文采用批判的方法,以 1988 到 2008 年间典 型的组织传播文献为基础, 批判不同阶段美国组织传播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这 20 年间不同阶段,美国组织传播不同理论模式、研究主 题和研究方法间的关联,最终归纳出美国组织传播 1988 年到 2008 年间研究范 式的变更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为新组织传播方法论和知识论的产生寻找可能性。 第 3 章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的变更 6 第 2 章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的背景和发展历史 第 2 章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的背景和发展历史 在进行上述内容分析和批判研究前,为了帮助我们更加深入清晰的认识美 国组织传播在 1988 年到 2008 年间研究范式的变更情况,本文将首先概述美国 组织传播研究的背景和发展历史。最早的组织传播研究传统始于上世纪初的工 业革命时代,而维护机器的效率成为了组织传播最早的研究主题。 2.1 古典观与人性观支持下的美国组织传播起步 2.1.1 “科学管理”与“机器的效率”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欧洲发生工业革命,因而引发了组织和管理方法 上的“心智革命” 。两位“心智革命”的领袖,一位是美国宾夕法尼亚一家铁工 厂的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他经过实验发现,每一铲煤重 21 磅时, 工人的效率最高,因此他规定了煤铲的大小、作业的方法,并科学地挑选和培 训工人,更明细地分配了管理和劳动工作,并因此以最低的成本达到了最大的 生产力。他的管理方法在组织和管理上被称为“科学管理” 。而古典管理理论的 另一位领袖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ber) 。韦伯认为品质要提高, 必须要有“行政管理层” (bureaucracy),要重视逻辑、秩序、专门化、分工、 规则、过程、权力层次(hierarchy of authority) 、正式性的沟通、明确的工 作规定和统一指挥(unity of command)等。而根据古典组织的这两个理论, 组织就像机器,沟通就像按钮,组织沟通主要是工作指示,而且是明确的书面 指示。而这种理论强调效率和生产力,也因此造就了剥削人力的主流,这段时 间的代表作主要有:1911 年美国人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 。 2.1.2 “人性论”与“有机体” 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学者们开始质疑古典组织理论死板而僵硬的特 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工人的教育水平提高,劳工运动的兴起, 除了争取工人平等的权利以外,他们更加要求把工人当人看,而不是当做机器 使用。 “重视人性”的呼声纷起,研究者发现:工人的态度、感觉以及他们与所 尊敬者之间的关系,能影响生产效率。于是诞生了人性管理理论,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又发展出更具深度和实用价值的“人力资源”理论。在“人性观” 中,组织不像机器,而像个有机体(organism),个人比较具有自主性,其组织 沟通思想比古典观更强调“上行”和“水平”的方向,更重视员工的喜恶和潜 第 3 章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的变更 7 能,也更关注组织如何鼓励雇员的参与和对话。与之相关的代表作有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douglas m. mcgregor, 1957 年发表的企业的人性方面 (1957) ; 福雷德里克 赫兹伯格(fredrick herzberg)1966 年发表的工作与人性 。 2.1.3 组织传播最初的主题:维护“机器的效率” 我们不难看出, “古典观”忽略人性, “人性观”忽略效率,并且两者都没 有考虑到组织的环境。而 20 世纪 50、60 年代,组织传播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正是在这两种学术理论并存的背景下诞生,通过组织管理的古典理论,组织传 播学者建立了其自上而下的传播理论,也就是传播流向为:传递者信息渠 道接收者的传播理论模式。 而无疑这种传播模式忽略了人比机器更加的复杂, 于是在“人力资源学派”的支持下,组织传播学者开始鼓励交流、个人需要、 工作主动、任务创新、个人责任和授权,于是在组织传播的学术领域开始也出 现了另外两个概念: “反馈”和“噪音” 。voos 和 henry 在 1967 年著有组织 传播:一个文献目录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 bibliography) 中记载了 1958 到 1965 年间所有的组织传播的文献和著作资料,其中指出当时 的组织传播文献主要从心理学和管理学两个方面展示了沟通对商业和组织发展 的重要意义。无疑,不论是心理学还是管理学,其研究的重点已不再是机器而 是人性, 这时的组织传播开始从人性的角度思考怎样维护 “机器的效率” 。 只是, 此时的组织传播中零星出现的“反馈”和“噪音”还游离于基本的传播模式之 外,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直到 “系统理论”出现后,组织传播的主题才 真正从“机器的效率”转向“系统的复杂性” 。 2.2 从维护“机器的效率”迈向研究“系统的复杂性” 2.2.1 系统大于它各个部分的总和 系统理论是由伯特兰菲(ludwing bertalanfy)的“全面性系统理论” (general systems theory)推演而来。全面性系统理论列举了一连串有生命 的系统(living system)的特色,如输入、输出、疆界(boundary) 、平衡 (homeostasis)和殊途同归(equifinality),并把这些特色应用到社会系统 上。而卡茨和卡恩(katz&kahn,1966)两人在著名的组织之社会心理学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一书中,把系统理论正式运用到组织上 来。在实践中,系统方法可以帮助或阻碍情境中的个人。它能够帮助个人更好 地理解组织的整个工作方式。它强调团队和组织在获取比个人目标更大的目标 时,关系和联系网络的重要性。系统方法也能够解释相互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第 3 章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的变更 8 特别是与那些能够影响组织生存的组织环境的关系。这就使得我们对组织的复 杂性在古典观和人性观点基础上有了新的认识:系统大于它各个部分的总和。 2.2.2 系统理论支持下组织传播的局限性 系统理论关注传播和各种关系之间的互动, 因而对组织传播的研究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特别是在那些生产复杂产品或提供复杂服务的组织内,系统理论在 工作流分析、内部客户和跨部门工作团队的讨论中都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在控 制表和过程图的使用中也是很明显的。1974 年 howard h. greenbaum 和 raymond l. falcione 编写的 组织传播摘要(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bstracts, )中就对 1974 年发表的 400 多篇组织传播论文做了摘要型的概括 和归纳,并从分类上指出当时的组织传播文献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组织 中的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organizations);组织中小 组内的沟通(intra-group communication in organizations) ;组织中小组间 的沟通(inter-group communication in organizations) ;沟通因素和组织目 标(communication factors and organizational goals) ;组织传播中技能的 改 善 和 培 训 ( skills improvement and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组织中的传播媒体:软件和硬件(communication media in organizations: software and hardware ); 组 织 中 的 传 播 系 统 分 析 (communication system analysis in organizations) ;组织传播中的研究方 法(research methodology in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我们不能发 现这个时候的组织传播在系统的基础上重视传播与个人、团队和组织的关系, 但当时的系统理论应用在组织传播中的缺陷也很明显,即系统理论不能够解释 由互动所构建的意义。同时,系统方法虽然能够在一个有效的组织对话中确认 潜在的参与者,但是它不能告诉我们关于对话的内容。其局限性还表现在:忘 记人是象征性的,同时也是生物的;难于应用于日常时间的数学复杂性;将传 播与信息等同。这样,就为组织传播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此学科的研究触角开 始伸向:互动对话意义,而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为这种组织传播的转型提 供了可能性。 2.3 从“客观主义”到“主观主义”的美国组织传播研究转变 2.3.1 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 “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有其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 为经济强国,但却受到核子大战的威胁,同时面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 第 3 章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的变更 9 冷战。此外,殖民主义 20 世纪 60 年代中叶结束后,美国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 文化,才能与其他国家来往或竞争。即便是美国国内的组织,也非常多元化。 不论是在种族、性别、年龄、性爱取向上,还是对于残障(handicapped)者, 都必须更加容忍,对不同的文化也必须有所认识。这个趋势到 20 世纪末更加明 显,因为全球化(globalization)成为一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主流,不管国 内的、跨国的(cross-national)或全球化的组织,都必须认真考虑多元文化 的问题。 “组织文化理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产业界和管理学界也出现了一连串的理论,推波助澜,其中以三本著作最 具代表性。第一本是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william ouch, 1981)出版的z 理论 (theory z) 。大内在书中指出,组织只有适应周围的文化,才能存活和 兴旺。第二本是狄尔和肯尼迪(terrence deal &allen kennedy)合著的公 司文化:公司生活仪式和俗套 (corporate cultures: the rites and the rituals of corporate life),该书提出“强文化”的概念,认为“强文化” 要能支持企业环境,致力于愿景(vision)和价值观(values)的达成,其中 要有著名的公司英雄,有具备效能的仪式和俗套,已及正式和非正式的传播网 络。第三本是彼得斯和沃特曼(tom peters& robert waterman,1982)合著的 寻求卓越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他们研究了 62 家成功的公司,归 纳出 8 项共通的文化特性。上述三本书使“组织文化”大受产业界乃至学术界 的重视。 组织文化理论认为在文化的形成和转化过程中沟通是核心的过程,它重视 日常沟通和象征性表达,比如组织内的言语和故事等。组织文化理论不但包括 文字与行动,也包括非语言沟通,如人造物和工作过程。并且此理论还顾及组 织外的社会背景,比如国家、地方、家庭等的互动模式及其对组织的影响。它 认可研究文化的多元动机,认为从改进公司作业到推翻权力结构等,都有其正 当性。这些因素使得组织文化理论在被组织传播学吸收、应用的过程中开启了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从“客观主义”到“主观主义”的重大转型。 2.3.2 从“客观主义”到“主观主义”的美国组织传播研究转变 客观主义把组织看做是具体的实物,可以从组织外观察了解。主观主义认 为组织只不过是“组织化的过程” (the process of organizing) ,是主观构建 的概念而已。而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通过比较研究来检视世界各地的组 织文化如何因国家或地方不同而影响组织传播的进程;需要研究组织内刻意塑 造的员工行为和思考模式对组织传播的影响;还需要把文化视为组织成员共同 的思考方式进行认知研究,关注成员对某些事物做相同的解释到什么程度;也 需要研究组织内的语言、故事以及非语言信息等构建的象征性的组织文化;还 第 3 章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的变更 10 需要对组织中的权威和传统进行批判。随着这股研究浪潮的推进,美国的组织 传播学发展日臻成熟。接下来,我们将选择 1988 年到 2008 年为时间跨度,深 入的研究美国的组织传播学科在这 20 年间研究范式的发展和变更情况。 第 3 章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的变更 11 第 3 章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的变更 第 3 章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的变更 在此,我们先要对管理沟通季刊 、 应用传播学研究 、 传播学专论 、 人类传播学研究 、全球最大的在线图书馆“questia” 、 1990 年创刊的杂志 组织科学 、以及西文过刊全文数据库“jstor”中 1988 年到 2008 年刊登的 257 篇组织传播学术论文和美国亚马逊书店中标题为组织传播的 97 本纸质图书 进行研究主题的考察,结果如下: 3.1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学术论文中研究主题的分布 首先对上述 257 篇组织传播学术论文进行研究主题的考察。其中,研究主 题的选定根据 257 篇文献的实际情况,包括:电子媒介的沟通与技术;困境、 挑战、变革和创新;领导权力与政治冲突;情感生活;组织气候和文化;认同; 多样性和多元化;组织形式;应用性;全球化;女性主义;公众传播与资讯流 动;社会化和其它。 研究的结果如“图 3.1”所示,呈现出了不同研究主题在所有 257 篇文章 中所占的比重: 图3.1 1988-2008年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百分比分布(%)图3.1 1988-2008年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百分比分布(%) 电子媒介的沟通与技术 1 困境、挑战、变革和创新 2 领导权力与政治冲突 3 情感生活 4 认同 6 多样性和多元化 7 组织形式 8 应用性 9 全球化 女性主义 10 公众传播与资讯流动 社会化 其他 组织气候和文化 5 1 电子媒介的沟通与技术 2 困境、挑战、变革和创新 3 领导权力与政治冲突 4 情感生活 5 组织气候和文化 6 认同 7 多样性和多元化 8 组织形式 9 应用性 9 全球化 10 女性主义 10 公众传播与资讯流动 10 社会化 10 其他 具体的说,这些研究主题在 1988 到 2008 年间发表的上述 257 篇组织传播 论文中所占的百分比,又如“表 3.1”所示: 第 3 章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的变更 12 表 3.1 1988-2008 年美国组织传播论文研究主题分布名次表(%) 名次 研究主题(1988-2008) 百分比分布(%) 名次 研究主题(1988-2008) 百分比分布(%) 1 1 电子媒介的沟通与技术 25.3 2 2 困境、挑战、变革和创新 10.9 3 3 领导权力与政治冲突 8.2 4 4 情感生活 5.8 5 5 组织气候和文化 5.4 6 6 认同 4.7 7 7 多样性和多元化 4.2 8 8 组织形式 3.5 应用性 3.2 9 9 全球化 3.2 女性主义 1.6 公众传播与资讯流动 1.6 10 10 社会化 1.6 其他 20.8 3.2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学术论文中研究主题出现频率 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图 3.2”来看 1988 到 2008 年间美国组织传播学术 论文中研究主题在不同年代的出现频率: 第 3 章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的变更 13 图3.2 1988-2008年间美国组织传播学术论文研究主题出现频率分布图3.2 1988-2008年间美国组织传播学术论文研究主题出现频率分布 0 2 4 6 8 10 12 14 16 电子媒介的沟通与技术232523153563224413 困境、挑战、变革和创新1111111112351611 领导权力与政治冲突2123111144122 情感生活2111121114 组织气候和文化11121111221 认同12112221 多样性和多元化22511 组织形式1112211 应用性11221 全球化211112 女性主义121 公众传播与资讯流动1111 社会化112 88 年 89 年 90 年 91 年 92 年 93 年 94 年 95 年 96 年 97 年 98 年 99 年 00 年 01 年 02 年 03 年 04 年 05 年 06 年 07 年 08 年 3.3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学术书籍中研究主题的内容变更 接着,本文继续对美国亚马逊书店()中标题为“组织传播” 的 97 本纸质图书,进行研究主题的考察。其中,研究主题的选定根据 97 本纸 质图书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科介绍型书籍;困境、挑战、变革和创新;研究 视角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情感生活;组织气候和文化;应用性;电子媒介的沟 通与技术;女性主义;全球化;认同和领导权力与政治冲突。 研究结果如“图 3.3”所示,呈现出了不同研究主题在所有 97 本组织传播 纸质图书中所占的比重: 第 3 章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的变更 14 图3.3 1988-2008年美国组织传播学术书籍研究主题百分比分布(%)图3.3 1988-2008年美国组织传播学术书籍研究主题百分比分布(%) 学科介绍型书籍 1 研究视角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3 情感生活 4 组织气候和文化 5 应用性 电子媒介的沟通与技术 6 女性主义 7 认同 8 领导权力与政治冲突 困境、挑战 变革、创新 2 全球化 学科介绍型书籍 1 研究视角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3 情感生活 4 组织气候和文化 5 应用性 电子媒介的沟通与技术 6 女性主义 7 认同 8 领导权力与政治冲突 困境、挑战 变革、创新 2 全球化 1 学科介绍型书籍1 学科介绍型书籍 2 困境、挑战、变革和 创新 2 困境、挑战、变革和 创新 3 研究视角的多样性和 多元化 3 研究视角的多样性和 多元化 4 情感生活4 情感生活 5 组织气候和文化5 组织气候和文化 5 应用性5 应用性 6 电子媒介的沟通与技 术 6 电子媒介的沟通与技 术 7 女性主义7 女性主义 7 全球化7 全球化 8 认同8 认同 具体的说, 这些研究主题在 1988 到 2008 年间出版的上述 97 篇组织传播图 书中所占的百分比,又如“表 3.2”所示: 表 3.2 1988-2008 年美国组织传播图书研究主题分布名次表(%) 名称 研究主题(1988-2008) 百分比分布(%) 名称 研究主题(1988-2008) 百分比分布(%) 1 学科介绍型书籍 35% 2 困境、挑战、变革和创新 21% 3 研究视角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16.40% 4 情感生活 7.20% 组织气候和文化 5.10% 5 应用性 5.10% 6 电子媒介的沟通与技术 4.12% 女性主义 2.06% 7 全球化 2.06% 认同 1.03% 8 领导权力与政治冲突 1.03% 3.4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学术书籍研究主题的出现频率 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图 3.4”来看 1988 到 2008 年间的 97 本美国组织传 播学术书籍中研究主题在不同年代的出现频率: 第 3 章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的变更 15 图3.4 1988-2008年间美国组织传播学术书籍中研究主题出现频率图3.4 1988-2008年间美国组织传播学术书籍中研究主题出现频率 0 1 2 3 4 5 6 7 8 学科介绍型书籍1121712111121131 困境、挑战、变革和创新1111511263 研究视角的多样性和多元化1111322221 情感生活1111111 组织气候和文化212 应用性112121 电子媒介的沟通与技术131 女性主义111 全球化11 认同1 领导权力与政治冲突1 88 年 89 年 90 年 91 年 92 年 93 年 94 年 95 年 96 年 97 年 98 年 99 年 00 年 01 年 02 年 03 年 04 年 05 年 06 年 07 年 08 年 由上,我们看出在 1988 到 2008 年间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的变更呈现出 如下阶段性特征: 3.5 1988-2008 美国组织传播研究主题阶段性变更特点 3.5.1 电子媒介中的信息传递成为组织传播的研究焦点(19881995) 美国作为新科技革命的中心,其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得其组 织传播的研究主题不得不将研究重心转向电子媒介的沟通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变 革, 并且这种研究重心的转向在 1995 年达到了高潮。 组织传播从 1988 年到 1995 年的研究目的主要体现在: 通过解释组织中电子媒介活动所呈现的数据来理解 数字网络环境中的组织传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组织传播的研究主题的很大一 部分聚焦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