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摘要 宋代宫女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她们是除后妃以外的宫廷女 性,被称为“宫女 、“宫人”、“内人”等。与历代宫女相似,她们同 样经历进宫、宫中生活和解除宫女身份的生涯轨迹,但其亦有区别于 前后时代的生活环境与生存方式。 宋代宫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承袭唐代,宫女大多通过官僚机构在 民间选取良家女子入宫,入宫后的等级与分- r 铝l j 度也沿袭唐代。但是 随着宋代宫廷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宫女制度也逐渐产生变化。在入宫 方式方面,通过宫中私人关系入宫的现象增多,虽非主流,但较之唐 代却有增加。在宫女等级分工方面,宫女的等级划分详细,分工明确, 相应的等级对应相应的分工,系统更为完善。在宫女的管理方面,宋 代宫廷对宫女的约束力度明显增强,对于宫女的管制十分严谨。这些 变化,使宋代宫廷逐渐形成严谨、内敛的风气。 在此氛围中,宋代宫女的生活、命运都掌握在宫廷上层的手中, 被动性较强。宫女或晋升为后妃,成为皇帝的妻妾,或由于种种原因 被放出宫去,或在战争中被掳去异乡。而在迥异的命运中,人际关系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宫女日后的命运,而无此 条件的宫女,她们命运的随机性则更强。 关键词:宋代宫女 a b s t r a c t t h ep a l a c el a d i e si ns o n gd y n a s t yw e r eap e c u l i a rg r o u p t h e yw e r et h ew o m e ni n t h ec o u r tw h oc a l l e dt h e g o n g n u ,g o n g r e n o rt h e n e i r e n ,b e s i d e st h e h o u f e i ( t h ew o m e nw h om a r r i e dt h ee m p e r o r ) s i m i l a rt oo t h e rl a d i e so ft h ec o u r t , t h e yh a da l lg o n et h r o u g ht h ec o u r s eo fl i f ei n c l u d e dm o v i n gi n t ot h ec o u r t ,l i v i n gi n t h ec o u r ta n dr e l e a s i n gf r o mt h ec o u r t h o w e v e r , t h e yh a dd i f f e r e n t l i v i n g s u r r o u n d i n g sa n dl i f es t y l e sf r o mt h ep a l a c el a d i e si no t h e rd y n a s t i e s t h es y s t e mo ft h ec o u r ti ns o n gd y n a s t yh a sc o n t i n u e df r o mt h eo n ei nt a n g d y n a s t y a st h es a m es e l e c t i n gs y s t e mi nt a n gd y n a s t y , t h ep a l a c el a d i e sw e r e s e l e c t e df r o mt h eg o o db r e e d i n gf a m i l i e sb yt h eb u r e a u c r a c y t h ec l a s so ft h ep a l a c e l a d i e sa n dt h ew o r k i n gs y s t e mw e r ea l s oc o n t i n u e df r o m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w i t h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c o u r ti ns o n gd y n a s t y , t h es y s t e mo ft h el a d i e si nc o u r th a db e e n c h a n g e d m o r el a d i e sc a r lm o v ei n t ot h ec o u r tb y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nt h ep a l a c e a l t h o u g hi t sn o tt h em a i nw a yt oe n t e rt h ec o u r t ,i ti n c r e a s e dt h a nt a n gd y n a s t y o n t h es i d eo ft h ec l a s s ,t h ec l a s so ft h ep a l a c el a d i e sw a sm o r ed e t a i l e da n dd e f m e d a n d t h ec l a s sw a sp r o p o r t i o n a lt ot h ew o r k i n g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p a l a c el a d i e sh a d b e e ne n g a g e db yt h ec o u r tm o r es e r i o u s l y t h ea t m o s p h e r eo ft h ec o u r tb e c o m e d r i g o r o u sa n ds t r i c ti ns o n gd y n a s t y , b yt h e s ef a c t s i nt h a ta t m o s p h e r e ,p a l a c el a d i e s l i f ea n df o r t u n ew e r ed e p e n d e du p o nt h eu p p e r c l a s so ft h ec o u r t s o m el a d i e sm a r r i e dt h ee m p e r o ra n db e c o m e dh o u f e i ,a n ds o m e o n e sw e r ef r e e df r o mt h ep a l a c eb ys o m ec a u s e ,a n ds o m eo n e sw e r ec a p t i v e di nt h e w a r i nt h o s ef o r t u n e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h a dp l a y e d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p a l a c el a d i e sw e r e b e n e f i to ft h ew e l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h o w e v e r ,w i t h o u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l a d i e s h a dm o r e k e yw o r d s : s o n gd y n a s t y p a l a c el a d i e s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女研究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其他同学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狄l 了衫 日期:2 呵r 1 乙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开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作者签名:拟 涩 新虢每号矸 日期_ 以只z 2 5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代宫女研究 第一章绪论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女性,她们身处下层,却十分接近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 她们属于皇帝所有,却不一定拥有封号;她们大多默默无闻,却常见于稗官野史; 因为她们在宫廷中的职责不同寻常,因而其言行、生活往往被社会各阶层所关注。 这群女性,便是生活在宫廷之中的宫女。 第一节学术史回顾 纵观近现代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宫女群体的研究,其中以研究唐代宫女的学术 成果为最多。如西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杨春芳的毕业论文从墓志看唐代 宫女的等级、学者张承宗论唐诗中所见的宫女体育活动( 贵州大学学报, 第2 4 卷第2 期。) 等等。在这些研究论文中,材料多元,既来自正史,墓志铭、 诗歌等文献材料,又有图画等实物材料。 另外,把明清时期的宫女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也不少,如学者金易,沈义羚 所著宫女谈往录( 紫禁城出版社2 0 0 4 年。) 、学者朱子彦的明代的采选制 度与宫人命运( 史林,2 0 0 3 年第3 期。) 等等。明清史料留存较多,有丰富 的材料依据。且一些研究更采用口述史的方式,更真实地反映出宫女生活的 方方面面。 与此相对,宋代宫女的研究成果却寥寥可数。早期对宋代宫廷女性研究, 学者们多把研究对象集中在上层宫廷女性,即对后妃的研究问题上。而对于宋代 宫女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附属价值的形式出现在一些研究宋代后妃的著作中。 朱瑞熙先生的宋朝的宫廷制度( 史学月刊,1 9 9 4 年第4 期。) 一文中, 作者主要考证了宋代宫廷编制、挑选后妃的条件、宋代后富等级、俸禄、封 赠和恩荫的差异,以及后宫的一系列约束机制。较为详细地概述了宋代宫廷 制度体系的一个大致状况。值得注意的是,整篇文章虽是以皇后与嫔妃为主 要研究对象,但作者在考证后妃制度的同时,用了较多的篇幅考证了宋代宫 廷管理机构和宫女的编制。作者根据宋会要辑稿等等史料,明确提出宋 代的宫女主要分为六尚、二十四司、二十四典和二十四掌。每个官职的职责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代宫女研究 俱不相同,并详细罗列了各个官制的具体职务工作。后来的学者在研究宫女 等级和官职工作之时,都把这些论述作为主要参考。如学者吴以宁、学者顾 吉辰的中国后妃制度研究,学者朱子彦的后宫制度研究( 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1 9 9 8 年) 等。另外,作者在探究了宋代皇后和妃嫔等的人选时,也略 提到宫人选取。作者认为宋代宫廷挑选皇后一般把门第看作第一位,女德是 其次。妃嫔和宫人的选取标准与此差不多。 之后,学者吴以宁、顾吉辰在1 9 9 5 年出版的中国后妃制度研究( 唐宋卷) 一书是最早完整地论述唐宋宫廷女性的专著。该书在论述唐宋后妃制度的同时, 兼叙宫女制度。其中“宫人选出疗一章,较为详细完整地论述了唐宋宫人选入宫 廷和放出宫廷的整体概貌。在论述宋代宫廷女性进宫和出宫的方面上,作者指出 了宋代入选进宫途径多样的特点,虽以后妃为主,亦指出宋代“妃嫔和宫人的出 身与皇后相差无几”的观点。但对于选宫女的具体途径却没有和后妃区别开来。 对于宫女出宫的问题,作者罗列历朝出宫的人数和资料,大致勾画了宋代宫女出 宫的整体情况。但对于出宫的缘由及出宫后的方式还未详细涉及。 在其他研究宋代宫廷制度的论文中也有涉及一些宫女研究的内容。如学 者岩英的宋朝宫廷的供给制度( 河北学刊,1 9 9 1 年第5 期。) 一文。作者 在论述宋代宫廷供给制度的同时,提及宫女供给制度的一些情况,但文中并 没有详细、系统地论述宫女供给制度的具体事宜。 随着社会性别理论的引入和文献资料的日益丰富,妇女史的研究逐步为 主流学界所关切,关于宫女的研究内容和角度也逐渐多样化。或从宫女的等 级制度方面,或从宫女的生活方面,有探讨宫女个体的命运,有从出宫来考 察宫女群体的社会形象等等。在宋代宫女的研究上亦出现了若干篇有特色的 论文。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学者p a t r i c i ae b r e y 撰写的 r e c o r d ,r u m o r ,a n d i m a g i n a t i o n :s o u r c e sf o rt h ew o m e no fh u i z o n g sc o u r t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 t h ef a l lo fk a i f e n g ) ) ( 记录,传闻和印象:开封陷落前后徽宗后宫女性的来 源,邓小南: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3 年。) 一文,通过分析 徽宗时期宫廷女性的文化知识程度,这些女性成为嫔妃的数量以及徽宗与这些女 性在宫外流传的故事等角度,独具匠心地展现了社会阶层如何看待徽宗与其宫廷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女研究 女性的问题。 同样关注宋代战争与宫廷女性问题的论文,还有学者张明华的“靖康之难 被掳北宋宫廷及宗室女性研究一文( 史学月刊2 0 0 4 年第5 期) 。作者 主要通过研读靖康稗史,但统计出北宋被掳的宫廷女性和宗室女性的数字, 并较全面地再现了这些女性在被掳过程中所受到的待遇,当然其中涉及北宋宫女 的内容较少。 在宋代出宫人问题上,上海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2 0 0 3 级学生戈颖春的 毕业论文北宋宫人遣放简论,从北宋九朝放出宫人的角度入手,采集了放 出宫人的人数数据,将北宋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其一为太祖、太宗、真宗三 朝:其二为仁、英、神、哲四朝;其三为徽、钦二朝。并分析了各朝放出宫人 的原因,考察了当时社会的基本情况,也反映出每个帝王不同的性格与心理特 征。 综上所述,从宋代宫女研究的已有成果来看,虽然研究角度多样,亦有出新 之处,但研究内容上较为零散,并没有专门地对宋代下层宫廷女性进行较为系统、 深入的研究。宋代社会繁荣,文化兴盛,在这一环境之中,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 而言,宫女更靠近上层社会的中心,她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她们入宫后又分别走 上怎样的道路? 此外,宋代社会又是怎样看待宫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呢? 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力图展现宋代富女从入宫开始的生活道路,揭示宋代宫 女命运的异同,进而探讨统治阶级与社会民众对于宫女群体的看法和评价。 第二节宋代宫女的范畴界定 在朱瑞熙先生的宋朝的宫廷制度一文中,作者根据宋人所著的趋朝事 类一书,将宋代的宫廷女性划分为五等,分别为: 第一等分成两类,一类由上而下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贵仪、 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嫒、修仪、修容、 修嫒、充仪、充容、充媛、捷妤、美人、才人,共二十四级。另一类是侍御郡夫 人、郡夫人、十字国夫人、八字国夫人、六字国夫人、两国四字夫人、四字国夫 人、两国两字夫人、两字国夫人、国夫人,共十级。 1 作者佚,文渊阁四库全书 说郛本 3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女研究 第二等也分成两类,一类是尚正、尚宫、尚仪、尚食、尚服、尚寝、司衣、 司宾、司室、司殿、司闱、典衣、典宾、典宝、典饰、典制、典闱、典籍、典酝、 典珍、典乐、掌衣、掌记、掌采、掌乐、掌闹、掌籍、掌酝、红霞帔共二十九级。 另一类是知尚书内省事、仙韶使、仙韶副使、小殿直都知、小殿直押班共五级。 。第三等是:紫霞帔、尚书省都事、大侍御、小殿直第一等长行、仙韶都头共 五种,似乎没有上、下级的不同。 第四等为:听宣、尚书省内事、录事、小殿直第二等长行、仙都色长行共五 种。 第五等是:殿直、散直、散手、书省、小侍御、皇后蔺祗候、小殿直第三等 长行、著绯着禄女童共八种。2 在上述分类中,第一等级是能得到皇帝宠幸,可以侍寝的宫廷女性,应列属 于嫔妃行列。本文不再加以探讨。其余各等则负责处理宫廷杂务,是为宫廷生活 服务的女性,属于宫女范围。因此,本文探讨的对象主要是自第二等起至第五等 的宫女群体。 这些等级的宫廷女性均可统称为“宫人”、“殿内人”或“宫内人”。3 除此 之外,在宋代的史料中,“宫女 、“内人、“宫婢”等等称谓,亦指代这些女性。 在这些称谓中,又以“宫人”和“宫女 两种最为常见。其中,“宫人 这 一称呼的应用范围更广。一般说来,除却皇后以外,有名号的嫔妃和一般处理宫 廷事务的女性都可称为宫人。如理宗嘉熙二年九月甲申,便“封宫人谢氏为永宁 郡夫人。”又如南宋嫔妃5 王清惠,她虽属于第一等级的女性,但在记载她的史 料中,仍称呼她为“宫人 。“时有王清惠、张琼英,皆故宫人,善诗。 8 “宫 女 一般来说是对除嫔妃外普通宫廷女性的称呼,但根据章如愚的群书考索 的记叙:“宫女有贵人、才人、美人、郡君,皆有圈分,恩各有差。 7 贵人、才 人、美人、郡君也可称为“宫女 。可见,在宋代,“宫人与“宫女”这两种称 呼的区别并不大。 1 朱瑞熙:宋朝的宫廷制度,学术月刊1 9 9 4 年第4 期,6 3 页。 2 以上等级分类载自朱瑞熙:宋朝的宫廷制度学术月刊1 9 9 4 年第4 期,6 3 贞 3 朱瑞熙:宋朝的宫廷制度,学术月刊1 9 9 4 年第4 期,6 3 页 4 脱脱:宋史卷四十二理宗- - ) ,中华书局点校本,8 1 7 页。 5 对于王清惠的封号,有两种说法。说为婉仪宋稗类钞卷十三中记载:”婉仪名清慧字冲华,后 为女道士。”另一说为昭仪。宋诗纪事卷八十四中日:“清惠字冲华,宋昭仪,德祜丙子随三宫入燕。” 6 潘永因:宋稗类钞卷三贞烈,书目文献出版社点校本,2 7 0 页 7 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 率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女研究 再者,宋代宫女亦有“宫婢 、“内人等等称呼。其中“宫婢”在宋代已经 不常用了,且往往对所谓不良宫女斥责时方才使用。如仁宗时期,“郭后既废, 尚、杨二美人益有宠。每夕侍上寝,上体为之癯,或累日不进食,中外忧惧,皆 归罪二美人。杨太后亟以为言,上未能去。入内都知阎文应早暮侍上,言之不已, 上不胜其烦,乃颌之。文应即命毽车载二美人出。二美人泣涕,词说云云,不肯 行。文应搏其颊,骂日:富婢尚何言? 驱使登车,翼日降是诏。 “内人”的应用范围很广,因此,在指代宫廷女性的时候,往往会加前缀来 示意。如靖康要录记载:“敌取宗室、宫内人、僧道各四百人在京,粟麦数 万,牛骡车仗千乘。”2 又如“有司定散发之礼,皇帝、皇后、诸王、公主、县 主、诸王夫人、六宫内人蓝左被发,皇太后全被发。川根据上下文,此外的“宫 内人”或“六宫内人 指的应是除皇后、公主等贵族以外的宫廷女性。 当然,各类宫女因其不同的职责,也会派生一些特殊的称谓。如“乳母”, 具体指从小照顾皇帝的成年女性,她们亦是宫女的一种。又如“仙韶院女乐”, 具体指在宫中从事乐舞表演工作的宫女。 由此可见,宋代宫女的称谓较多,根据具体的场合,不同的称谓指代不同的 群体。 脱脱:宋史卷四百六十八阎应文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 3 6 5 6 页 2 作者佚:靖康要录卷十六,靖康二年- - , q 十五日,文海出版社影印本,9 7 9 页。 3 脱脱:宋史) 卷一百二十二礼二十五,中华书局点校本,2 8 5 0 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女研究 第二章宋代宫女的采选 宋代宫女进入宫廷的途径多样,除一般的选取外,少数通过其他途径,有的 通过某种关系入宫,如通过大臣进献等等,宋初或有战败国的女俘被纳入宋宫廷 者。 一、官僚机构选取民女入宫 官方强选民女入宫,是历朝征集宫女的主要方式。即通过一定的选取程序, 从宫外挑选适合的民家女子入宫。宋代文献提及宫女入宫方式时,往往可见“选 字。如神宗林贤妃“幼选入宫,既长,遂得幸,封永嘉郡君,升美人。武贤 妃也同样“始以选入宫。 2 可见,这便是宋代最主要、最常见的宫女入宫途径。 令今人感兴趣的是,所谓“选”究竟是怎样的过程? 司马光在呈英宗论后宫 等级的奏议( 上英宗论后宫等级) 中,曾谈及选取宫女入宫的问题。 “臣闻王化之兴,始于闺门,故易基乾坤,诗首关雎。前世皆择良 家子以充后宫,位号等级各有员数。祖宗之时,犹有公卿大夫之女在宫掖者,其 始入富皆须年十二三以下,医工诊视防禁甚严。近岁以来,颇堕旧制,内中下陈 之人竞置私身,等级寝多,无复限极,监勒牙人使之雇买,前后相继,无时暂绝, 致有军营、市井、下俚妇女杂处其间,不可辨识。此等置之宫掖,岂得为便? 臣 常念此不胜愤惋。今陛下即位之初,百度惟新,嫔嫱之官,皆阙而未备,臣谓宜 当此之时,定立制度,依约古礼,使后宫之人共谓几等,等有几人,若未足之时, 且虚其员数,既足之后,不可更增。凡初入宫,皆当幼年未适人者,若求乳母, 亦须选择良家性行和谨者,方得入宫。付之子孙,为万世法。此诚治乱之本,祸 福之原,不可以为细事而忽之。 3 根据司马光奏书,选取宫女原有一定的程序和标准。 首先,从程序上来说,正常的宋代宫女选取应由专人负责。唐代在玄宗时期 设有“花鸟使 ,掌管宫女的采选,宋代史料无类此的称呼。司马光所谓“旧 。脱脱:耒史卷二百四十三后妃下,中华书局点校本。8 6 3 1 页 2 脱脱: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后妃下,中华书局点校本8 6 3 2 页。 3 赵汝愚:诸臣奏议卷二十九,帝系门,嫔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祁: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中) ,“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妹好内之后富,号花鸟使。”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女研究 制 应是采选宫女的正当程序,即由高层来负责选取,有时,后宫中地位最高的 人如太后也参与宫女的选取。如宣仁高太后曾“历选世家女百余入宫。”1 这是 宋代一次大规模的选取宫女事件。高太后甚至亲躬教导宫女,其中孟氏得到太后 的青睐,最终成为哲宗的孟皇后。可见,太后干预宫女的选取,目的则是为皇帝 直接挑选品性良好的女子为嫔妃,以侍奉皇帝。而司马光看到,当时宫女选取程 序已经混乱,所谓“内中下陈之人 争着托关系将自己私亲送入宫廷,可见,负 责宫女选取的人员对年轻女子入宫的成败起决定作用,只要他们点头,女子一般 都能进入宫廷,因而入宫的女子等级混乱,有关官衙甚至随便令牙人买女充数, 甚至出身军营、市井的所谓“下俚”妇女也混入宫中。这样的现象令司马光十分 不满,因而也可认为是非常态的。 其次,宋代主要从“良家 挑选女子入宫,并有相当比例的“公卿大夫之女, 这一点应继承唐制。西北大学硕士杨春芳在从墓志看唐代宫女的等级一文 中指出,在唐代宫女的墓志中,多有“盖以良家子选入后宫”、“擢自良家”、“本 良家子也 、“以良家入选,充奉后庭”这样的记述。2 可见,宋代从“良家”挑 选宫女的思想是继承唐制而来的。实例也证明,不少后来成为妃嫔的官宦人家闺 女,最初便以宫女身份入宫的。如仁宗皇帝的冯贤妃,为兵部侍郎冯起的孙女, 史料载“妃以良家女,九岁入宫。 3 由史料看,宋代的宫女大多来自良家,而 所谓“良家”并非专指士大夫之家,亦包括普通的平民之家。如神宗的陈皇后, 宋史后妃传中只记载皇后为开封人,因“幼颖悟庄重,选入掖庭,为御侍。 对于陈皇后的家世则没有任何记录4 ,则未必有显赫的家世。可见,宋代所谓的 “良家女 ,原不包括职业军人家庭及娱乐业的所谓“下俚妇女”,相当注重家庭 情况,并十分注意从官宦士大夫家中选取。当然,宋代选取宫女的标准也有一个 变化的过程。仅从由宫女成为妃嫔的身世来看,北宋前期更看重入宫女性的家世 身份,此时入选为妃的女性尤以官宦之家的女子为多。而北宋中后期,出身一般 的宫女成为妃嫔的概率渐渐增加,反过来,也说明官宦女儿入宫者渐少,这一趋 势也正与司马光的上奏互为印证。南渡以后,平民出身的后妃数量又高于北宋。 有关南宋的史料也不再回避,宫女多凭借其美丽姿容而入选。如孝宗夏皇后“及 脱脱: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后妃下,中华书局点校本,8 6 3 2 页 2 杨春芳;从墓志看唐代宫女的等级,第三章 入宫女性的选取,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 脱脱: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后妃上,中华书局点校本,8 6 2 4 页。 4 脱脱: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后妃下,中华书局点校本,8 6 3 1 页 7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女研究 长,以姿纳宫中。”1 宁宗杨皇后也同样“少以姿容选入富,忘其姓氏,或云会 稽入。 2 可见,宋代选取宫女虽一直强调出身“良家 ,但其标准从较为注重家 世或注重家庭成长环境,渐变为较为注重女子自身品性、容貌优良。 第三,选取宫女时对女孩的生理条件有严格的规定。其一,女子入宫年纪要 小。司马光认为应该选十二三岁以下的女子。与妃嫔的个人经历相证,大多数女 性入宫时都十分年幼,如前述仁宗冯贤妃九岁入宫,高宗吴皇后十四岁入宫,其 他后妃虽未记其入宫的具体年龄,但在表述上,往往用一“幼 字。可见,一般 被选取的宫女,都在幼年时入宫。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如哲宗昭慈圣献 孟皇后,十六岁随百余世家女入选宫中,并特别得到主持采选的哲宗祖母高太后, 的喜爱。3 虽然她年龄相对较大,但仍未行笄礼,即尚未成年。可见,整体而言, 宋代宫女入宫的年龄较为低幼。其二,入宫女子身体要健康。入宫之前,往往需 要进行身体检查。即司马光所谓“医工诊视,防禁甚严。”这类诊视,除防止一 般疾病之外,恐怕更注重在妇科方面的筛查,如石女之类,由于处女爱好始于宋 代,而宋代后妃更未见“帷薄不经”的现象,可以想见,这类“诊视 应亦包括 处女的认定,而像貌的挑选,亦在意料之中。 由此可见,宋代选取宫女时有一套完整详各的程序,一般由专人负责,考查 女孩的家世,并经过身体检查,在确保身心健康的条件下才能入宫。 二、其它入宫方式 如上所述,选良家女入宫是宋代征集宫女的最主要途径,除此以外,也曾有 一些年轻女性通过另外一些途径进入宫廷。 l 、借由各种关系入宫 宋代某些女子或通过与宫中亲友的关系主动进宫,其中,尤以凭借妃嫔关系 进宫者为多。 仁宗的周贵妃“生四岁,从其姑入宫,张贵妃育为女。一周贵妃之姑未见记 载,大约地位并不显赫,但周氏既为张贵妃育为女,她们与贵妃之间起码应有不 浅的社会关系。而张贵妃本人亦同为仁宗贵妃,出身于士大夫家庭,祖父、父亲 。脱脱: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后妃下,中华书局点校本,8 6 5 1 页。 2 脱脱: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后妃下,中华书局点校本,8 6 5 6 页。 3 脱脱: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后妃下 ,中华书局点校本,8 6 3 2 页。 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女研究 都是进士出身,父亲早死,伯父张尧佐受任蜀官,母亲钱氏请求挈孤投靠,为伯 父拒绝,因而钱氏将女儿“纳于章惠皇后宫寝”( 章惠皇后为真宗杨淑妃) ,“长 得幸,有盛宠。妃巧慧多智数,善承迎,势动中外。 可见,依靠后妃关系入 宫者,通常不需要经过正常的选取程序,也不必通过有关官衙,在时间上看,也 未必要等待大批量选取活动的开始,往往可以非时纳入富中。再者,而作为后台 的后妃,通常在宫中居于较高地位,上述张贵妃入宫时依靠的杨淑妃,为一度垂 帘听政的真宗刘后的亲信,刘后从李宸妃处夺来皇子后,便命杨淑妃看护,而这 个珍贵的皇子后即位为帝,庙号仁宗。周贵妃所依靠的张贵妃,为仁宗嫔妃中地 位最高者,几乎动摇曹皇后的地位。此类通过后妃关系入宫的女子,一般都处于 该后妃寝宫,名为服侍后妃,或号为养女,实际由该后妃照管,往往得到后妃较 好的照顾和教导,日后也能接近皇帝,宫中高层也于此时考察该女的品性为人, 于是该女荣登后宫高位亦指日可待。其中最有趣的是张贵妃、周贵妃现象,周氏 既被张贵妃育为女,则张氏与周氏为母女关系,而周氏“稍长,遂得侍仁宗,生 两公主。玎那么两入又同为仁宗的贵妃,变为一夫之下的诸妾关系。2 因此,一 方面这些由后妃安排入宫的女子,日后成为后妃的机会很高;另一方面,后妃培 养这些自家亲信的年轻女子,本身就带有巩固自家势力、固宠争宠的目的。或者 不如说,双方的利益是相辅相成的。 当然,也有些女子通过宫内其他人的关系入宫,如徽宗的刘安妃,原本是酒 保家女,“初事崇恩宫,宫罢,出居宦者何新家内侍杨戬誉其美,复召入。”3 内 侍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其附耳言对皇帝的决策多少有些影响,由于我们仅看到 后妃的个人资料,因此通过内侍关系入宫的宫女恐怕也有相当一部分。这种现象 即司马光所谓“内中下陈之人竞置私身 吧。 由此可见,也有一些女子通过各种私人关系进入宫廷,如果她所凭借的关系 之人在宫中位居高位,那么这位女性成为嫔妃的几率较高。 2 、进献入宫 所谓进献入宫,即由大臣或邻国向皇帝进献女子,在宋代这种种方式虽不多 1 脱脱:宋史卷_ 二g b i # - 后妃上) 中华书局点校本,8 6 2 3 页 2 脱脱: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后妃上 ,中华书局点校本8 6 2 3 页 3 脱脱: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后妃下) ,中华书局点校本,8 6 4 4 页 9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女研究 见,但史料中或可觅踪迹。 宋朝与邻国虽战事频仍,但多局限于边境,而且在局部战争中宋朝也极少获 取压倒性的胜利,因此,几乎没有凭借战胜国优势迫使邻国贡献女性入宫的实例。 仅在宋初统一战争之时,曾收纳过一些南方战败国的宫女。如太祖乾德三年,“蜀 平,蜀富人入内,帝见其镜背有志乾德四年铸者,召窦仪等诘之。又如 太宗贵妃臧氏,本是南唐李煜宫人,之后因旧主卒而入宫2 。 而大臣向宫中进献女子,的确见于宋代文献。仁宗宝元二年四月,曾有人向 仁宗进献双生女子一对,被仁宗拒绝,宰臣张士逊因而奉承说:“前代帝王,多 为女色所惑。今陛下不受其献,又减放宫嫔,诚盛德之事也。”3 然而,天圣末, 张士逊被御史杨偕弹劾,罪状之一便是尝纳女口于宫中。由此可见,皇帝若拒绝 大臣进献的女子,往往被给予高度赞扬,视为明君的表现,反之,便可推论一般 的皇帝是并不拒绝的。而对于大臣向皇帝进献宫女,般士大夫舆论是十分鄙夷 的。 总之,宋代宫女的入宫途径虽有多种,但仍以官方的公开选取为主,与明清 相比,这种选取扰民不多,并未引起普遍的恐慌,恐怕与其规模有关,可能也与 注重从中上层人家选取有关。通过各种关系主动入宫与被进献入宫者虽非主流, 但通过个别方式入选的宫女,大多具有特殊的背景,有的得到良好的教导,有的 得到专人的推荐等等,往往易在众多宫女中脱颖而出,从而被皇帝发现、注意, 因此,通过个别途径入宫的宫女日后成为嫔妃的几率很高。而大批入选的宫女, 则成为宫中下层宫女的主要来源。可见,入宫方式的不同,间接或直接影响着宫 女日后的命运。 1 脱脱:宋史卷三太祖三,中华书局点校本,5 0 页。 2 徐松:宋会要辑稿,后妃三之一,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 3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十三,仁宗宝元二年乙丑条,中华书局点校本,2 9 0 2 页 1 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代宫女研究 第三章宋代宫女的管理 宫女自各种途径入宫后,便开始在宫廷中生活。为了有效地管理宫女群体, 体现宫廷等级秩序和礼仪、威严,宋代统治阶级制定宫女的等级与分工。 第一节宫女的等级 有关宋代宫女的等级制度,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如朱瑞熙先生的宋朝的宫 廷制度、学者吴以农、顾吉辰的中国后妃制度研究( 唐宋卷) 以及学者朱 子彦的后宫制度研究中都有相关论述。学者们均是根据宋人所著的趋朝 事类。一书,将宋代的富廷女性划分为五等2 。但是趋朝事类一书的论述较 为简单,只划分了宋代内命妇的等级,此外无具体内容。因此,笔者在趋朝事 类所载的等级的基础上,参照宋代其他史料,对宋代宫女的等级划分做以下补 充。 一、宋代宫女的等级划分 前已提及依据趋朝事类的说法,宋代宫廷女性的等级共分为五等。除 却第一等第一类属于嫔妃外,其他各等均为宫女的等级。按其说法,宫女的等级 也可分为五等。但在这五等之中是否还有细致的分级现象?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 参照宋代其他史料,对趋朝事类中的五等的分级做了进一步的补充。 l 、“夫人一等级的划分 趋朝事类记载的宫女第7 等级为:侍御郡夫人、郡夫人、十字国夫人、 八字国夫人、六字国夫人、两国四字夫人、四字国夫人、两国两字夫人、两字国 夫人、国夫人。 在宋代,“夫人”这一封号始于太宗。“太宗置尚富及大监并知内省事,充内 宣徽南院使兼承旨与司簿,或封国夫人、郡夫人。 3 在太祖时,司簿则被封为 1 作者侠,文渊阁四库全书说郛本 2 参见本文绪论之第二节宋代宫女的范畴赛定 3 徐松:宋会要辑稿。后妃三之二七,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代宫女研究 “县君”,“太祖置司簿、司宾,并封县君。州“县君 的封号在太宗朝也沿用, 但所封的对象已经不同。“宝省尚食封县君,司宝、司仪、司给封郡君、县君。 掌宝、司仪及仙韶使副使封县君。”2 可见,“夫人 的封号是授予宫廷中高级的 女官。但太宗在至道三年,又将“夫人 的封号赐给了宫中的乳母群体。“太宗 至道三年八月十七日,封乳母齐国夫人刘氏为秦国延寿保圣夫人。先是帝以汉唐 封乳母为夫人邑君故事,付中书省稳宰臣吕端等日:斯礼可行否? 端等日: 前代旧规斯可行也。或加以大国,或益之美名,事出宸衷,礼无定制。故有 诏命。”3 此举一直沿用至南宋。如孝宗便于乾道二年九月二十一日,“诏故乳母 红霞帔孙氏特赠柔靖夫人。4 “夫人”一等之间又可再分级。趋朝事类将其分为十级,各有上下级别 关系,但并非如中国后妃制度研究( 唐宋卷) 中所论述的“以侍御郡夫人为 上。国夫人为下刀5 的顺序。在神宗熙宁十年,“十月诏昌平郡夫人周氏,先朝 选置东宫保视朕躬凡十余年,勤谨小心,久而不懈,今以寿终,可赠楚国夫人。 6 在神宗时期,国夫人的等级高过郡夫人。且哲宗元符三年正月二十四日,“降 哲宗皇帝乳母魏国福康惠祜夫人窦氏为扶风郡夫人;乐安郡夫人李氏为陇西郡 君;永嘉郡夫人陈氏为颍川郡君。 哲宗乳母窦氏由魏国福康惠祜夫人转自扶风 郡夫人时,采用“降”字,可见,在哲宗时期,“夫人 这一等级中的自上而下 关系为,国夫人、郡夫人、郡君。此上下等级关系一直沿用至南宋。如宁宗嘉泰 元年,矗三月九日,诏宫人通义郡夫人李氏特转成国夫人。 7 二、六尚、二十四司、二十四典及二十四掌的等级划分 依据趋朝事类,第二等第一类:尚正、尚宫、尚仪、尚食、尚服、尚寝、 司衣、司宾、司室、司殿、司闱、典衣、典宾、典宝、典饰、典制、典闱、典籍、 , 典酝、典珍、典乐、掌衣、掌记、掌采、掌乐、掌闱、掌籍、掌酝、红霞帔。 第一类包括6 个“尚”字官职、5 个“司”字官职、1 0 个“典”官职、7 个 “掌”字官职和1 个“霞帔 官职,可见,此类是以“尚 字、“司 字、“典 。徐松:宋会要辑稿,后妃三之二七,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 2 徐松:宋会要辑稿,后妃四之一。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 3 徐松:宋会要辑稿,后妃三之二九,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 徐松:宋会要辑稿,后妃三之三四,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 5 吴以宁、顾吉辰:中国后妃制度研究( 唐宋卷) ,后妃等级一章华东理t 大学出版社,6 4 页 6 徐松:宋会要辑稿,后妃三之二七,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 7 徐松:宋会要辑稿,后妃卷四之- - k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 1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富女研究 字、“掌 字为主的宫女群体。现已有研究成果中,均认为此类分为二十九级, 表明同字间的女官各有分级,即6 个“尚”字分为六级、5 个“司”字分为五级、 1 0 个“典 分为十级、7 个“掌”字分为七级,加之1 个“霞帔”,共为二十九 级。如此推断,熟知的“六尚、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以及二十四掌”间,便可分 为七十八级,两者级数明显不符。由此可见,宋代“六尚、二十四司、二十四典 以及二十四掌的等级划分并非自建国初就设置的,它有其演变的过程。 “六尚”即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和尚功六个“尚”字官职。始设 于隋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初期,仍1 日沿用前朝的旧制。“国朝太祖始用五代之 制,置司簿,掌宫中簿书出纳之事;又置司宾,并封县君:又置乐使,主宫中声 伎,并赐裙帔。 1 太祖采用五代制度,设置司簿、司宾和乐使,可见,宋初宫 廷内宫女的编制并未完全采用唐制,且其女官的职位并不完善。之后,太宗也对 内廷编制进行了调整。“太宗置尚宫及大监,并知内省事。充内宣徽南院使兼承 旨与司簿,或封国夫人、郡夫人:宝省尚食封县君,司宝、司仪、司给封郡君、 县君;乐使之下增副使。改内省为尚书省,令尚宫大监并号尚书。改祗候夫人为 御侍,衣服为尚衣,梳篦为司饰,枕被为司寝,汤药为司药,乐使副使委仙韶使 副使,弟子呼供奉。置直笔、书省主事。改茶器为翰林局;掌御阁为直蔺;掌宫 门为直门;掌灯火为掌灯:掌从物为宣仗;针线院为裁缝院;令司簿兼掌宝,司 言兼监班,司仪兼承宣;掌宝、司仪及仙韶使副使封县君;司记知尚书省内省公 事,皆赐君( 裙) 帔。 2 在宋太宗这次较大程度的改制中,可以看到宋代虽有其 自己的一套内廷编制,但在整体设置上却是仿照唐制而来,只是将唐制中一些职 位的名称更换了而已。如唐制中,“司衣掌衣服、首饰。 3 而宋初所设立的衣服 一职,从其字面意思看,应与唐制中的司衣职责相同,皆是从事管理宫廷内服饰 的工作。可见,宋代女官的职位所承担的职责和唐代是一致的。 真宗时期,进一步确定了宋代内廷的等级编制。“真宗置宫正、司籍、司乐、 司赞、司珍、司膳、典宝、典言、典赞、尚仪、尚功、尚服、尚食、尚寝、司闱、 司仗、司醢、司储、司正、司设、司舆、司苑、司制、司撩、乐长、引客、御侍、 行首、押班、殿直、散直、行首、都行首、驾头、知书省之名。”4 乾兴元年, 孙逢吉:职官分纪卷二十五内官,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徐松:宋会要辑稿,后妃四之一。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 3 刘晌: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三 ,中华书局点校本1 8 6 8 页 徐松:宋会要辑稿,后妃四之一,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 1 3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代宫女研究 完善了内廷编制,正式系统地划分了宫女的品级、职称和职责。“宫人女官品: 六尚书( 正五品) 。二十四司、司正、彤史( 正六品) 1 。二十四掌( 正八品) , 女史( 流外无品) 。川确立了“六尚的地位。并在大中祥符六年置司宫令一员, 在尚宫之上。3 位列正四品,并将此“著于令式,以为永规。”1 由此可见,在真 宗对期,以“六尚”为主的第二等第一类,自上而下应只分为五级,即司宫令( 正 四品) 、六尚( 正五品) 、二十四司( 正六品) 、二十四典( 正七品) 、二十四掌( 正 八品) 。各品之间似乎不再分级。 3 、其他宫女等级的划分 趋朝事类将“夫人”、“六尚”以外的宫女又分为了四等。 知尚书内省事、仙韶使、仙韶副使、小殿直都知、小殿直押班。此为第二等 第二类。 三等:紫霞帔、尚书省都事、大侍御、小殿直第一等长行、仙韶都头。 四等:听宣、尚书省内事、录事、小殿直第二等长行、仙都色长行。 五等:殿直、散直、散手、书省、小侍御、皇后盟祗候、小殿直第三等长行、 著绯著禄女童。 趋朝事类之后又载:“红霞帔、紫霞帔、听宣、听直、书直,以上不系 入品。 5 可见,此四等的划分较为模糊。洪迈的容斋随笔记载:“内庭妇职 迁叙皆出中旨,至中书命词,如尚书、内省官固知其为长年习事,如司字、典字、 掌字,知其为主,守之微者。至於红、紫霞帔,郡国夫人,则其年龄之长,少爵 列之,崇卑无由可以测度。”6 可见,宋代内命妇的封号可以代表她们工作的时 间、性质,并非完全代表着她们的品级。朱瑞熙先生在宋朝的宫廷制度一文 中认为三等、四等、五等各等之间似乎没有上、下级的不同。7 因此,他均用“种 , 来划分各等。 宋会要辑稿中记载,二十四司为正七品,但在来人孙逢吉所著的职官分纪卷二十五内官中, 却记录了二十四司为正六品,二十四典位正七品,二十四掌为正八品。根据薪旧唐书,唐代富廷中二十四 司为正六品,二十四典为正七品,二十四掌为正八品。且末会要中六尚( 正五品) 下便直接为二十四 司( 正七品) 缺少了正六品一阶。因此,笔者认为宋会要辑稿中此处二十四司为正七品的记载应该有 误应从孙逢吉职官分纪卷二十五内官二十四司为正六品。 2 徐松:宋会要辑稿,后妃四之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 3 徐松:宋会要辑稿,后妃四之一,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 徐松:宋会要辑稿。后妃四之四,台北新文车出版公司影印本。 作者佚,文渊阁四库全书说郛本 6 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卷十五内职命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5 8 7 页 7 朱瑞熙:宋朝的宫廷制度,学术月刊1 9 9 4 年第4 期,6 3 页 1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女研究 由此可见,趋朝事类所载的宋代宫女的五等等级,有其衍变的过程。虽 然目前还很难具体考证较为完整的宋代宫女等级,但不可否认的是,宋代宫女之 间仍有贵贱之分。宋人蔡僚的铁围山丛谈记载:“内官之贵者则有日御侍, 日小殿直,此率亲近供奉者也。御侍,顶龙儿特髻衣裙,小殿直,皂软巾裹头紫 义拥窄衫金束带,而作男子拜,乃有都知、押班、上名、长行之号。” 可见,宋代宫女等级有差。宫廷上级宫女以“夫人 、“六尚”为首,而两者 在各自等级群体内,又有细致的等级划分。可见,宋代宫女的等级系统性较强, 等级划分细致。宫女的等级差距造成了她们宫中生活和日后命运的不同,也由此 产生宫女等级上下变迁的情况。 二、宋代宫女等级变迁的条件及特点 在宋代,宫女等级职务并非固定不变,等级的变迁较为常见。宋代宫廷内命 妇等级升降均是通过皇帝所撰写的诰命来宣布认定的。“日诰命,应文武官迁改 职秩、内外命妇除授及封叙、赠典,应合命词,则用之。”2 皇帝的诰命是宋代 内命妇等级升降的主要凭证。 这些诰命均记载有准确的时间、宫女之前的职位、升迁后的职位以及被升迁 的理由等内容。如神宗元丰五年正月九日,“诏典赞吴氏、典记李氏、典采张氏 各特进一等,以给事太皇太后岁久,故也。 3 又宋大诏令集中关于宫女等 级升迁的史料,也记载了职位升迁和升迁理由的内容。如掌珍薛氏等可并封典 字制中云:“敕,具官某氏,朕于掖庭之内,虽未尝以名器假人,而久于服劳 者,亦必有以报焉,以尔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跨行互通与清算体系建设报告
- 2025年学前教育机构师资管理创新与职业素养提升报告
- 邮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通关考试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尾矿资源化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政策实施效果跟踪报告
- 2025年智能客服行业情感分析技术挑战与对策报告
- 2025产品二线市场总代理合同书
- 2025版新型复合材料围墙施工合作协议
- 2025版抹灰班组承包工程竣工结算合同
- 2025年度动产典当借款合同范本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同步备课系列 教学设计教案(全册)
- 成熟生产线评价报告
- “高效的课件制作技巧及展示技能培训”
- 输电线路工程项目划分表
- 沪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一册全册完整课件
- 第06章设计美学程能林第4版《工业设计概论》课课件
- 中行bfw框架开发和测试资料课件
- 医疗CT中碲锌镉CZT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 食材配送应急保障配合措施方案
- 泌尿系统结石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测试题带答案(20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