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文艺学专业论文)穿越之旅:作品——文本——互文.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查l 纱墨学号 矽f 乙7 专业塞堑歪所呈交的论文( 论文题 白 庳拯易弓k :j ;p a 一无寺一哆丸 : ) 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另, j j j n 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 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 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望垒二兰指导教师签名 牵丝 签名日期遂:苎:婴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文本 是西方文论的一个关键术语,从“作晶 到“文本”的转换是蔼方文论研究 韵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品”是在“文本一引入文学理论之前疆方文论使用的一个主要 术语,一般将其与作者联系在一起。“文本艚在不同的理论范式下均有使用,它的词义经 过了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理论视角的不断转移和理论背景的不断 转换,在不同的理论范式下,文本研究总共经历了从“作品到掰文本厣再到“互文三 种不同的发展形态,正体现了器方文论在文本研究上从以“人丹为本到以“文为本再到 以“纹 为本的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依晶文本互文以“人弦为本以“文 为本以“纹为本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j o u r n e y :w o r k 1 b x t i n t e r t e x t t h e t e x t ”i so n eo ft h ek e y w o r d si nt h ew e s t e r n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y ;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f r o m “w o r k ”t o t e x t 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w e s t e r nl i t e r a r y t h e o r y i f w o r k ”c a nb es e e n 弱t h es u b s t i t u t ef o r x t i nt h e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y , w i t ht h e t r a n s f e 耐n go ft h e o r e t i c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sa n db a c k g r o u n d s ,t h es u b j e c to fl i t e r a r ys t u d i e s e x p e r i e n c e dt h r e ed e v e l o p i n gs t a g e so f w o r k t e x t a n d i n t e r t e x t u n d e rt h ed i v e r s e t h e o r e t i c a lp a r a d i g m s t h i si l l u s t r a t e st h ec h a n g e s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so ft h et e x ts t u d i e si nt h e w e s t e r nl k e r a r yt h e o r y :h u m a n - c e n t e r e d t e x t - c e n t e r e d a n d r h e t o r i c c e n t e r e d k e y w o r d s :w o r k ,t e x t ,i n t e r t e x t , h u m a n - c e n t e r e d ,t e x t - c e n t e r e d a n d r h e t o r i c - c e n t e r e d i i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 “文本”是在众多不同理论资源和语境中都有使用的一个术语,但任何术语都有一个 形成发展的过程,文本也是如此。在“文本”一词被引入文论之前,用来指称文学理论研 究对象的主要是“作品 一词。在“文本进入文论领域之后,它逐渐取代“作品 ,成 为文学理论的一个常用词汇。在“文本 词义的变化过程中,随着理论视角的不断转移和 理论背景的不断转换,在不同的理论范式下,文本研究总共经历了作品、文本和互文三种 不同的发展形态,正体现了西方文论在文本研究上从以“人 为本到以“文 为本再到以 “纹 为本的变化和发展。 绪论部分主要从理论上解决理论资源和术语的交互式关系的问题,介绍本课题在文学 理论研究中的意义,并简要介绍从“作品 到“文本再到“互文 与西方文论史上从“作 者中心论 到“文本中心论 再到“读者中心论 的关系。 第二章“作品以人为本。在“前言”中交代了在西方文论古典时代,作品与 作者及其他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分别介绍了在古典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的“再现说 和“表现说 ,并研究了在这个时期,作品研究与外部世界、作者研究之间的关系,从而 认为对作品意义的探寻完全发展到了对作者的探寻上,文学理论将作家、作者抬高到了文 学殿堂的最高宝座上去。 第三章“文本以文为本 。“文本不是一个新兴词汇,但它在进入文学理论 之前与进入之后的含义有所不同,首先将文本引入文学理论研究的是属于形式主义文论的 新批评。形式主义文论对传统的文学研究将目光聚集在“作者 身上十分不满,试图扭转 这种趋势,将文学研究集中在作品( 即文本) 上。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 文论分别是形式主义文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他们在一些具体观点和方法上不尽相同,但都 同意将文学研究的起点设在语言上,将研究重心集中到对文本本体的研究上。本章分别论 述了三个不同的形式主义流派是如何共同努力,将文学研究从“作者中心论时代推进到 “文本中心论 时代的。 第四章“互文以纹为本 。“文本? 经历了形式主义文论后,走进了后结构主 义的视域。“文本 是后结构主义关注的一个重要对象,甚至可以说,后结构主义就是从 解构文本开始的。在后结构主义这里,德里达提出了“文本之外别无他物的观点,罗兰巴 特的文本理论更是后结构主义的杰出代表。“文本 此时不再被视为作者的产物,也不是 一个封闭一元的系统,而是互文。后结构主义对“文本”互文性的描述在某种程度上类似 于中国汉字中“纹 的解释,而罗兰巴特更是以其独特的文本观和阅读理论将文本引向 i 禳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读者,从而使“文本 概念汇入了“读者中心论”的大潮中。 绪论部分总结全文观点并提出,既然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理论术语的内涵形成也非一 朝一夕完成的,即便现在对崩文本的理解似乎比较清晰了,但未来又将如何,“文本捧 又会路在何方呢? i v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文学理论史,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些理论术语的构成发展史。在文学理论的教材、 专著或论文中,诸如气、意境、典型、类型、话语、能摆、所指、语言、言语、结构、系 统等这些关键词汇,就是其中的座上常客,这些关键词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已经具有了 自己独具特色的魅力,也具备了相当深厚的内涵和底蕴,几乎每一个词语的背后都包涵了 一个独特而丰满的理论体系,而这些理论体系也以概括而简臻的形式集中反映在这些独具 特色和魅力的词汇上,两者之闻形成了一种互动式、交互式的关系。可以谎,这些关键词 汇是某一理论经过提炼概括的精简表述,虽然对于理论来说,精简和概括十分必要,但精 简不等于精减,概括不等于化约,理论术语的背后自有其深刻的理论蕴含。但我们在实际 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就会犯“精减、科化约件等诸如此类的简单化错误,致使这些理论词 汇在使用中过于片面化、简化化或泛化,而忽略甚至是忘记了理论词汇独特的内涵和理论 术语背后的精髓。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在这些关键词汇中,“文本可以说是文学理论发 展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术语概念,特别是在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中,这个内涵相当丰富的 术语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大量西方文学理论的译介和引进,一时间,大量具有各 种不同背景和内蕴的理论资源纷纷在同一时闯内共同捻占中圜市场,古典主义、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方兴未艾,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文化批评就粉墨登场, 这些在话方文学理论体系中完全处于不同等级和位置的理论资源,却在这股大潮中忘却了 自己的年龄、身份和地位,稃加上中国固有的古代文论和已经占领中国阵地徽长时间的马 列文论,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论奇特的“杂语共生捧的现象。这种“杂语共生弦豹瑷象 带来的直接焉果就是在中重文论中突然大批量地出现7 一些以前只在嚣方文学理论体系 中才会使用的词汇和术语,这些术语也在译介、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被竞相使用。多年以 来,我们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很多西方文艺理论资源在中国也找到了 其准确的位置。理论的意义之一即是它能超越狭隘的地域、民族和语言的限制,而具有共 通性和普遍性。但在这种“杂语共生弦的复杂语境里,这些具有不同理论资源和背景的词 汇,不可避免地会被误读和误用,它们在未被理解、视丽不见甚或是故意越解等多个层面 上被肆意地使用着。不可否认的是,理论在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创造性“误 读的现象,但这种创造性的误读,应是在全面学习和了解了这些词汇的理论资源和背景 之后的从容误读,而不是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任意地挥霍、践踏这些丰富的资源,这样长 期粗暴简单片匿的做法只会带来思维的僵化、研究方法的独断和理论模式的简单化的严重 后果,并且容易养成一种唯我独尊的习性。应当承认的是,目前中国文论仍然处于个从 。i 祸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方理论资源汲取营养的阶段,要想真芷能促进中国文论与世界文论的同步发展和平等对 话,首先裁应当放下架子,运用眼光,辨精析缓,这样才髓有更大提高。 “文本即是在众多不嬲理论资源中均有使用豹一个词汇,如在新批评、俄国形式主 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这凡种无论是在理论背景、哲学基础、研究方法等众多方覆均不 相同的理论流派中都有使用,然而,“文本 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学理论里并不是从开始 就在使厢的,引文本( t e x t ) 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之中的一个新兴概念 u j ,在二十世纪 之前,+ 西方文论中爝来表示文本概念的是群作品”一词,“律燕辩和崧文本牡翁区分是在 二十世纪才开始的。二十世纪是人类社会一个充满重大变革的世纪,科技文化迅猛发展, 生产力极大丰富,但人类在追求幸福的同时,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的经济、政 治和文化危机,人类从各个方面都在反恩自己,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等 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两在透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中,也经历了一个这样翻天覆她的 变化。具体来说,警伐西方文论的这种变像可以用搿两大主潮、靠两次转移和“两个转 囊 进孳亍概括。“烈太主潮即当代殛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 潮;“两次转移即当代文论在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从重点研究作 家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的转移和从重心研究文本向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的转移:“两个转 翔 是指当代嚣方文论“非理往转惫钟和“语言论转蠹静鳇两大特征。冈 2 0 世纪鹾方文论研究重点从侔家到作品文本再到读者接受的转交,实际上鞠是在处瑾 艾布拉姆斯所说的文学研究四要素作晶( w r i t i n g ) 、艺术家( 作家,w r i t e r ) 、世界和 欣赏者( 读者,r e a d e r ) 的关系。聊“从历史的发展概略地看,现代西方批评理论经历了 以作者原意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以作品的本文自身为理解作品意义 蓊根本依据酶本文 4 j q b 心论和皴读者的剖造性理解为俸晶意义产生的主要辗源的读者中心 论三个除段,讴方批评界称之为:3 r 。【5 】在这点上,伊格尔顿也承认:“人们的确可以把 现代文学理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全神贯注予作者除段( 浪漫主义和1 9 世纪) ;绝对关心 作品阶段( 新批评) ;以及近年来注意力显著转向读者阶段。一磁 俸力贯穿2 0 世纪文学理论的一个关键词,崧文本”穿越了众多流派,许多不同的理论 1 南帆出编文学理论新读本【叼杭州:浙江文慧出版桃。2 0 0 2 :4 7 2 】寒立元主编姿找西方文艺遴论( 浆2 袈,增补版) 蕊j 。上海;华东耀藏大学密叛鼓,2 0 潞 2 - 8 3 美 强h 艾布拉姆巅著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谂及批评传统阻3 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玉宁校逝京。 北索大学出版社,1 9 8 9 :6 4 奉文即文本( t e x t ) 壬一埘在解答学生关于。本文”和“文本”的区剐的提问时嚼确指出二者的区剐只楚在对 英文词t e x t 的翻译时蹴现的,实际上是一麟潦。胃参见王j l l 著文学毽论,成都:鞠列入涎出版社,2 0 0 3 年? 胄 第一舨第l 毒4 茭中解释:裁程乎对的教学孛鬻鬻会遢副学生的翔蘧:“文_ 本”与。本文”宥盼么区剩? 我恕在这鬃埂确 指出,这黼个术诿郝来自对。t e x t ”的糕译,所以不襻在任何区别,只有翻译用语的差异至于哪种用法更佳,则是见 仁见蟹豹搴。 5 j 佥元浦作者中心论的衰落现代西方文学批评史上昀一次莺夭转换c 明文艺理论研究,1 9 9 1 4 :2 3 】 英3 特鲞伊格尔顿落。二十世纪濒方文学理论湖袈烧襞译。第2 舨嚣安;骧辫烀菠大学穗舨社,1 9 8 7 l8 3 2 第1 章绪论 流派也赋予了“文本 一词不同的理论内涵。文学术语的内涵从来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突 然完成的,诚如兰色姆所言,搿一个种族的全部语言是一个漫长而充满偶然性的衍生过程, 词语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珏任何一个词语都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衍化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随着历史语境的变亿,大浪淘沙,有些词语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有些词 语则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从而产生新的意义,“文本就是这样一个概念,它也经历 了一个从产生到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如果我们将“作品视作“文本 一词在文学理 论中开始使用之前的形态的话,那么,在“文本词义的变化过程中,随着理论视角的不 断转移和理论背景的不断转换,在不同的理论范式下,文本研究总共经历了作品、文本秘 互文三种不同的发展形态,两作品、文本和互文正体现了西方文论从“作者中心论”到“本 文中心论 再到“读者中心论 的发展脉络,正体现了西方文论在文本研究上从以“人 为本到以“文为本再到以“纹 为本的变化和发展。 1 【美 约翰- 克罗- 兰色姆著薪批评蕊 王腊宝、张哲译南京:扛苏教育出舨社,2 0 0 6 ;5 1 3 福建师范犬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作品以“人弦为本 2 1 前言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入挣为本的“入 ,实际上只指辩作者挣入。艾布拉 姆斯总结了文学理论研究的圈要素体晶、艺术家、世界和砍赏者,这鼙酌艺术家和欣 赏者娣通常所说麓作家秘读者,文学研究在二十世纪之翦虽然也对其他三个方面鹣因素进 行一定的研究,但姻根到底,对作品、世界和读者的研究的最终耳的却是为了作者,并最 终形成了西方文论史上一切以寻求作者原意为指归的“作者中心论”。“作者中心论”通常 是指文学研究和批评从分析作者入手,关注作者创作与其所处的时代、民族、阶级和地域 的关系,偌品不仅是作者自身的产物,悉量是作者所楚时代的产物,关注并解决文艺与现实 的关系的理论范式。这一理论范式在嚣方历史的各个不阕黠期有不简的理论流派和表现, 具体骞社会历史批评、作家传记批评、心理学批评和印象式批评等。 文学理论在不断发展,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溺现对文学作品的不同解释,文本研究和文 本批评的方法和理论也随乏改变,而且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也都有鸯愁的一个研究重 心,不阕的理论流派在叁巴酌理论体系和批评方法的指导下,都会发表自已对这一研究重 心的见解和看法。艾布拉姆簸通过囊己建立的“隧要素”说,对疆方二千多年的文学理念 研究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指出西方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到= 十 世纪前,经过“模仿说”、“实用说”,最终走向了以作者为中心的“表现说”。 2 。2 文艺本质的探寻辱现说翻表现说 历来对文艺的本质闯题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是,古缝今来,即便对文艺本质闻 题众说纷纭,“但主要的有两大派:派是再现论,派是表现论。”“1 西方文论二千多年 的历史发展也难以跳出这个大的框架。在三十世纪之前对作品的研究,也主要是在这个对 文艺本震闽题的不阁阐述视野下进行的。难是翻予这二者对文艺本质阔题的不同阐释,带 来了对文学馋晶闯题研究的不网阐释。 再现论的起源很早,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整个西方文艺理论的源头,即古希腊的文艺理 论。哲学是理论之壬,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几乎一切社会科学都涵盏在哲学这门学科 里面,文艺理论通常也是在哲学家们在发表自己的哲学见解的时候附带提及的,一些翠期 哲学家虽然在其论著中偶有提及文艺问题,毽冀正形成思想体系,瓣后擞有重大影确豹是 【l 】受孛杰。文艺擎导德国】。主海:复鼗大学繇黻校,2 瀚2 :l 莲 一4 - 第2 苹作品以“人”为本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虽然在对文艺具体模仿和再现的根源上有所不同,但柏 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两人都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和再现。 模仿论,即将艺术解释为是对外界现实的再现,是对世间万物的模仿的说法,并非柏 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首创,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早己阐述过了这个命题。如被人称作“晦 涩哲人 的赫拉克利特( 约5 4 0 - 4 7 5 b c ) 就是“艺术模仿自然 的坚决拥护者,他认为 艺术的和谐“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 的;另外,被马克思称为“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 式的学者的 德谟克里特( 约4 6 0 - 3 7 0 b c ) 也说过,“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 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 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一【i 】苏格拉底也说,绘画、诗歌、音乐、舞蹈、雕塑,都 是模仿。这些都是柏拉图之前的模仿论。 但是柏拉图的模仿说是“独树一帜 【2 】的。这主要是因为柏拉图对艺术模仿对象的理 解与众不同。在柏拉图的世界里,存在着三个地位截然不同的层次:理式、现实和艺术。 而模仿和再现即是低级层次对高级层次的模仿和再现。现实是对理式的模仿,艺术是对现 实的模仿,所以艺术是模仿的模仿,与自然与真理隔着三层,在这几个模仿的层次中是地 位最低的。柏拉图以“床”为例,说明了他的观点。“那么,床不是有三种吗? 第一种是 在自然中本有的,我想无妨说是神制造的,因为没有旁人能制造它;第二种是木匠制造的: 第三种是茴家制造的。“那么,画家是床的什么呢? 我想最好叫他做摹仿者,摹仿神和木 匠所制造的。那么,摹仿者的产品不是和自然隔着三层吗? 不错。一网柏拉图认为“理式一 才是现实和文艺的本体,这实际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后来被黑格尔发扬光 大,在黑格尔的哲学观点中,“理式 成为“绝对精神 ,是最根本的东西,其他的一切都 出自这个处在最高位置的“绝对精神 。但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为座右的亚里士 多德并不接受老师的这个观点,他不承认文艺的这种第三级的低贱地位,而是认为文艺就 是对社会现实的模仿,不存在另外一个虚无缥缈的“理式”,这样就把柏拉图文艺观的唯 心主义偏向纠回到了唯物主义方向上,但是在“文艺模仿现实”这点上,亚里士多德还是 继承了柏拉图的模仿论。诗学集中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观。在 论亚里士多 德的( 诗学) 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 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依据 1 4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明确指出,“史诗和悲剧、喜 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 ,摹仿者所摹仿的对 1 李思孝。简明西方文论史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1 8 - 1 9 2 美 m - h 艾布拉姆斯著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m 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1 9 8 9 7 3 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 卷十) 诗人的罪状 a 】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上卷) c 】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5 2 5 ,2 6 4 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第2 版)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2 , 6 5 5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 l l i l l i i li i i l l l l l i i i i l _ _ _ - i _ 象“是在行动中的人,f ,在亚里士多德时代所能提及的所有文学形式“史诗和悲剧、 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萧乐和竖琴乐 都被他囊括在摹仿的范围之内。虽然师 徒二人对现实的理解存在分歧,但两人在艺术模仿、再现现实的问题上见解却都一致。这 样就由柏拉图和亚里多德确立了文艺作品的摹仿论、再现论。后世诬方文论都从这两家 汲取营养,特别是后者的诗学,被后世文艺批评家们奉为圭臬,成为后世文艺批评豹 准则。在他们的影响下,在西方文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直到十八世纪,“模仿一直是 重要的批评术语,批评家们凡是想实事求是地给艺术下一个完整的定义的,通常总免不了 要用到“模仿或是某个与此相类似的词语,如反映、摹写、复制、复写或映现等等。臻 在这种模仿论、再现说的理论范式下,批评家们普遍关心的闻题是,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怎 么样? 文学是否真实地模仿和反映了现实? 文学又是如何反映和模仿外部现实的? 焉艾 布拉姆斯的形象比喻来说,即由作者创造出来的作品之“镜”是否能够、是否真实及如何 真实地映照了外部现实世界的。对文艺本质的看法决定了文艺批评对作鼹意义追寻的途 径。这种模仿论、再现说,都将文艺作品的归宿指向了作品的外部世界,批评关注的对象 自然也随之投向了产生作品意义根源的外部现实世界的一切,于是,文艺批评开始寻求和 探索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等等问题对文艺作品的影响,社会历史批评便是这种批评方法 的代表。 如果说,上述的再现论认为文艺是客观现实的再现和复制,那么,表现论则认为文艺 是作家心灵的表现。表现论早有萌芽,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柏拽图的“灵感论和郎加纳斯 的论崇高,僵作为成熟的批评形态则是从浪漫主义批评开始的。丽现代浪漫主义表现 论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康德。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 术 、“天才就是那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制定法规。口1 这种认为天才可以超越自然法规, 凌驾于自然法规之上的“天才论,是入类主体在与自然界搏斗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自 己力量之强大之后的强烈自信心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它不屑于那种作者只能被动地观察 自然界并反映、复制自然界的再现论,认为“天才是和摹仿的精神完全对立着的。从这 种“天才论 出发,文艺作品自然应该成为反映天才的形式。在这种理论范式下,文艺作 品应该思考的中心问题就是,文学和天才的关系怎样? 文学是否能够反映天才的创作情 况? 文学作品又是如何反映天才的情况的? 如果我们再回到艾布拉姆斯的形象比喻的话, c 1 ( 吉希腊 驻瑗士多德诗学 a 】罗念生诗学诗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2 :3 7 2 】【美】赫l l 艾布控姆凝蓍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谨传统瞳】。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1 9 8 9 71 2 3 【德 康德判断力批判( 第4 6 节) c a 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落选编( 上卷) c 】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1 9 9 5 4 1 0 蓬】 德 康德。判断力批判( 第4 6 节) a 】宗自华译伍蠡露,胡经之囊编。嚣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上卷) c 】。她 裘:北京丈学出版社,1 9 9 5 , 4 1 2 6 第2 章作品以“人”为本 那么就是,文学作品之“灯 是否能够、是否真实以及如何具体表现了天才的创作情况的。 这样,对作品意义的追求就又全力转向到了以天才即作者指归的表现论上来了。这种表现 论在批评方法上的具体表现有作家传记批评和心理学批评模式。 对文学本质的界定,最终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和批评的视角。无论是把文学看成是对外 界社会、现实生活的再现,还是把文学看成是对作家天才的表现,最终都是从作品外部来 研究作品,都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 ,而这种外部研究又促成了不同的文学研究途径和 方法:这诚如a 杰弗逊和d 罗比所说,“把文学作品视为表现或再现的工具,文学的特 性就容易被忽略。把作品看成是作家个性的表现,必然导致从传记和心理研究作品。把作 品看成为一定社会的画面,则必然导致从历史、政治或社会学方面研究作品。川门而从文学 批评的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情况也的确如此,再现论走向表现论,再现论引致社会历史 批评模式,将作品视作与“世界 的联系,表现论引致作家传记批评和心理批评模式,将 作品视作与“作者 的联系,作品研究最终也落实到了以“人 作者为本上。 2 3 再现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也即社会批评、社会学批评。美国学者魏伯司各特曾对社会批评作 了如下描述,“社会批评基于这种信念:文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至为重要,研究这些关系 可以形成和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美感反应。艺术并非凭空创造,它不单纯是个人的成果,而 且是在特定时间空间里,作家作为一个能够发言的重要成员对社会产生的反响。因此,文 学的社会批评者着重了解社会和艺术家所作出的反映的广度和方式。川甜社会历史批评从文 艺再现论出发,认为文学是对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反映,作家应该重点考察作品在某一 特定历史时期内是否真实、典型地再现了社会历史。司各特具体考察了这种批评的历史发 展,“据埃德蒙威尔逊考察,社会批评源出于十八世纪维柯对荷马史诗的研究,他的研 究提示了希腊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在十九世纪,赫尔德也采用过这种批评模式,但使 之完全确立的则是一个叫丹纳的法国人,他的名言是:文学是时代、种族和社会环境的产 物。1 9 世纪结束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第四个因素生产方式,从而使马克思主 义的批评一社会批评的一个特殊支派,得以在三十年代获得发展。 伽司各特提出了社会 历史批评的四个代表,即维柯、赫尔德、丹纳和马克思。但实际上他对社会历史批评的发 展轮廓的勾勒,是“不能尽如人意 的,起码,他在这里至少疏漏了另外几个著名的代 表人物,如法国的斯塔尔夫人和俄罗斯的别林斯基。 1 英 a 杰弗逊,d 罗比著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流派 m 李广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2 s2 3 2 美 魏伯司各特著西方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阻 蓝仁哲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 9 8 3 :6 2 3 同i :6 2 - 6 3 4 董运庭社会历史批评的宏观描述 j 武汉教育学院学撒,1 9 9 5 ,1 4 ( 1 ) :6 2 - 6 8 7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i i i i i i - l _ - _ - - _ _ - _ _ - l _ - _ _ - _ 一 西方文论史上第一个皇觉运用社会批评方法的是维柯( 1 6 6 8 1 7 4 4 ) 。他在1 7 2 5 年出 版的新科学书中,宣告了较为系统的社会历史批评理论的诞生,在该书中,他主要 探讨了人类社会文化起源,考察了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而法国的斯塔尔夫人 ( 1 7 6 6 - 1 8 1 7 ) 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位堪称卓越的女批评家川 ,她虽然是法国浪漫主义 文艺运动的先驱,但是她在考察文学的时候,明确表示地理环境、社会气候、社会习俗、 社会风尚和宗教传统等因素会对文学造成影响,她的著作论文学( 即从社会制度和 文学的关系论文学) 的纲要“不同凡响”,它试图证明靠宗教、风俗、法律对文学的影响, 以及文学对宗教、风俗、法律的反影响。脚她将文学分为两种类型,“我觉得有两种完全 不同的文学存在着,一种来自南方,一种源出北方;前者以荷马为鼻祖,后者以莪相为渊 源。”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虽然不能泛泛地说哪种类型孰优孰劣,但是从她的个人印象和 个人见解来看,斯塔尔夫人还是偏向子北方文学的。在南北方文学所塑造的文学形象之闻 存在着差别,而“气候当然是产生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气 候阴霾暗淡,土壤硗瘠,天气阴沉,但正是这些却促使北方各民族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更 容易激发北方人强烈的个入能力和对独立的首要追求,更能够激发北方人的生命韧性和哲 学沉思。除了注重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文学的影响之外,斯塔尔夫人还注意到社会 习俗和社会风尚对文学的影响,可能因为本身是女性的原因,斯塔尔夫人格外注重南北方 文学中妇女题材的差异,而在这点上,她也极为欣赏北方文学,因为“北方民族一直具有 尊重妇女的美德,两这是南方民族所没有的。穷另外,“作家在表现他们最切身的情感时所 采用的语言也必须受周围的社会风尚的制约,这就是社会风尚对他们的影响。”当然,斯 塔尔夫人还考察了宗教对文学的影响,“促使现代北方民族比南方的居民具有更多哲学精 神的是新教,这是差不多所有北方各民族都接受了的。 秘3 综合起这些因素,我们可以看 出,颠塔尔夫人在陈述她的文学观的时候,首先对文学类型从地理位置进行了南方和北方 的划分,丽促使她进行这类划分的各类因素是气候、社会习俗、社会风尚、宗教等社会历 史因素,正是从这些外部因素出发,她建立了自己的“自然环境决定论”和“民族精神 的学说。虽然这是她在陈述蛊已的浪漫主义文学观的时候提出的,但是这些说法无疑为后 来者提供了充足的思想养分,丹纳的理论中,就有她的“理论的影子 嘲。而到了丹纳, 他就自觉系统地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如前所引的司各特所说,丹纳( 1 8 2 8 - 1 8 9 3 ) 的名言是搿文学是时代、。种族和社会环 l 】【美 雷缡书勒宠著迓健文学批评史1 7 5 0 - - 1 9 5 0 ( 第= 卷) 嘲耪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9 7 :2 6 5 2 】疑土:2 黼一2 6 6 3 以上所引分别见乎: 法 斯塔尔失人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 a 】徐继曾译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 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中卷) e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衽,1 9 9 5 :t 3 ,1 4 ,1 9 ,1 9 。1 9 c 4 3 罨新阂主编。西方文论变( 修订版) 隧 乾寨:高等教育鞋;舨社。2 0 0 2 ;2 2 3 - 8 第2 章作品以“人”为本 境的产物”,这是丹纳在其( 英国文学史) 序言中首度提出,后来又在其艺术哲学 中结合具体的文艺现象和大量的历史事实,进行了进一步的具体论证,从而系统自觉地阐 明了他的社会历史文艺观。 在( 英国文学史) 序言中,丹纳对种族、环境进行了明确的限定。所谓的种族,“是 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向,人带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且它们通常更和身体的气质 与结构所含的明显差别相结合。这些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川2 1 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 出,他所谓的种族,并不是我们“人种 意义上的种族,而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民族特性。 人类和牛马等动物一样,都有着不同的天性,每个种族就其内部全体而言,都生活在各种 气候的地区和各个阶段的文明中,而它们形成的语言、宗教、文学和哲学,都会显示出血 统和智力的共同点,只要种族的血统没有消亡,这些原始的巨大标记就仍会随着种族的繁 衍而延续下去,成为该种族天生的和遗传的种族特征,这种由该种族特有的特征正是一种 影响文艺创作和发展的巨大力量。关于环境,丹纳是如此描述的,“人在世界是不是孤立 的;自然界环绕着他,人类环绕着他;偶然性的和第二性的倾向掩盖了他的原始的倾向, 并且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在影响事物的本质时,起了干扰或凝固的作用。川如果说,前面 所言的种族更多的是从先天遗传和内部的角度考虑的话,那么这里所说的环境,就更多地 是从后天影响和外部的角度而言的。这里所说的环境,明显涵盖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的影响,社会环境有国家政策、军事干涉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如地理环 境,丹纳断言道,我们可以以日耳曼民族希腊民族与拉丁民族两方面进行对比,两者之 间的深刻差异,主要就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的。而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从意大利文 艺复兴时期、古罗马时期、英国已经建立了八世纪之久的政治秩序中得窥一斑。很明显, 我们从丹纳对自然环境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斯达尔夫人对他的影响。而影响文艺发展的 第三个因素是时代,在本文中,他对时代因素也有一定的描述,丹纳认为,一个民族的情 况就像是一种植物的情况一样,植物可能会有相同的阳光、雨水、温度和土壤,但在向前 发展的不同阶段里,会发生出不同的形态,因此,我们考察文艺,除了上述种族和环境两 个因素之外,还须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考察时代因素对于文艺的影响,如“某个支配观念一 就可能会为人们提供某种理想的模范,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影响。但 是关于时代更为详细的论述主要是在艺术哲学中。 艺术哲学是丹纳的一部讲义,他在书中开宗明义:“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 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一艺术品 1 法 泰纳英国文学史序言 a 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中卷) c 北京s 北京大学 出版社,1 9 9 2z1 4 9 2 同上:1 4 9 3 同上;1 5 0 二9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e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 i m li - 所从属的总体,包括“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 、“艺术家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 术家家族 和“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会”三个总体,这是个递进层次式关系,当 然最后一个总体是处于最高层次上的。从这三个总体的推衍中丹纳 | 导出了一条规则:“要 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 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切的基本原因。川妇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丹纳 所谓的时代即是包括了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的时代,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类种族对 文艺的影响一样,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也对文艺的发展起着选择和塑造的重要作用,因此, 在研究文艺发展情况的时候,必须从这三个方蘧的情况着手对文艺进行具体的研究。为了 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深受达尔文进化论和孔德实证主义影响的丹纳,不惜耗费气力, 对人类从古希腊以来的文艺现象和规律进行总结,并试图从中举出实例以证明自己观点的 正确性,的确,他的努力没有自费,他总结和酋度系统论证的“三要素 理论对西方文艺 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傅雷在艺术哲学译者序中所指出的那样,“多 数的批评家即使不明自标榜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原则,实际上还是多多少少应用这个理 论的。 另外,他的这“三要素”说也奠定了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基础,丹纳本人也被视 为是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完全确立的宗师。 社会批评真正获得长足进步是在剐林斯基的时代。十九世纪的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 正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运动的上升时期,也正是俄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胜利时期,俄国的 一些平民知识分子主要以别林羝基和车尔尼雪失斯基为代表,试图在黑格尔美学和费尔巴 哈哲学观的指导下建立起先进的社会和美学思想,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与社会政治运动 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作为衡量文学作品价值的标准。别林额基认为批评应当从生活和现实 出发。对文艺,别林斯基从再现论观点出发,认为诗歌应该是“现实的诗歌,生活的诗歌, 现实性的诗歌,最后,也就是我们时代真实的、真正的诗歌。它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现实 的忠实;它不再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面玻璃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 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取那构成丰满的、生气勃勃的、统一的 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西。”脚别林斯基特别肯定果戈理的前期小说,因为这些小说的显著 特点是“构思的朴素、民族性、十足的生活真实、独创性和那总是被深刻的悲哀和忧郁之 感所压倒的喜剧性的兴奋。丽果戈理小说的这些显著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呢? 因为“果戈 理君是诗人;是现实生活的诗人。 嘲果戈理从俄国现实生活斑发,从俄禽现实生活的源泉 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再运用艺术的加工,塑造出了俄国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形象,而这些 1 本段所引分别见乎:【法 丹纳著,艺术蛰学鼬 傅嚣译北京;人民文学出舨社,1 9 8 3 :4 ,4 ,5 ,6 ,7 2 俄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 a 俄 别林斯基著别林斯基文学论文选 c 】满涛、 辛朱艾译。j 二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0 :1 2 5 【3 】两上l1 4 5 - l m 第2 章作品以“人”为本 j ii i i i i ii l li i i i i l l i i i i i i ii i i i i i i imi i i i i ii 典型形象又是对现实生活的独特反映。“在近代美学家中,别林斯基是把典型化提高到艺 术创作中首要地位的第一人。n 1 典型就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 眺,就是碡熟悉的陌生 人,实际上就是对生活和现实的高度抽象和艺术加工,就是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和个别形 象的特殊性的有机结合。而当果戈理的后期创作脱离了俄国生活实际,走向了宗教和神秘 主义,走向了人民的反面之后,别林期基以一位文学批评家的卓识和洞见指出,这是因为 果戈理“已经习惯于从您那美丽的远方( 注;重点为原著所加) 来眺望俄罗斯”,从而与 俄罗斯现实脱节的内在原因所造成的,并且他仍然以一位批评家的正直,毫不留情的批评 果戈理已经站到了俄罗斯现实和俄罗斯人民的反面,其霉的是要“充当皇太孙盼太傅挣嘲。 芷是别林斯基,将社会批评从斯达尔夫人注重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到丹纳注意结合 “种族、环境、时代 三个方面的综合影响,进一步推进到社会生活和社会政治领域,后 期的一些俄罗斯理论家如车尔尼雪夫斯、杜勃罗留波夫等在他开拓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沿着 他的足迹前进,从丽将社会历史批评不断地完善,同时也不断地推向极端,最终走向了将 政治标准作为文学批评唯一标准的庸俗的社会学批评。 2 4 表现作家传记批评和心理学批评 从文学是作家个人情感的流露或个性心灵的表现的文学表现论出发,文学批评将自己 的重心放在了分析文学作品本身表现出来酶作家的个人情感或个性心灵。两在这个大前提 下,又发展出作家传记批评和心理学批评两种不同类型的批评方法。如果批评从作家出发, 试图追寻和研究作家的生平经历去分析和阐释其作品意义的来源,探寻作者的创作意图和 所要表现的意义,那么,就是作家传记批评;而如果试图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来达到提示作 家个性心灵和个体心理的话,那么,就形成了心理批评。 相对于社会历史批评将作晶意义的根源烬结为作品与世界的关系,从而试图从地理环 境、种族繁衍、社会生活、时代风气、气候变化、政治革新等外部因素寻找作品意义的根 源,对作品进行阐释而言,作家传记批评在将作品意义根源指向外部因素这一点上是相同 的,只是它们指向的具体对象不同,作家传记批评指向的是从搿天才论出发的创作者阻 作家。传记式批评的出发点帮作家的传记,他们沉湎于对作家个人经历的追寻,以搜集与 作家个人生平、事迹和经历有关的资料、文献为己任,并用这些来进行考据,以期与作品 相互印证,来探求作家的创作意图,表明文学创作的本质,这样就使批评的最后落脚到了 c i 朱光潜著西方荧举史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2 , 5 3 1 2 俄 别林斯戆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 a c 俄 别林斯基蔫别林斯基文学论文选 c 】满涛、擎 采艾译,上海:上海译文蹬舨柱,2 0 0 0 - 1 5 9 3 俄 别林斯基给果戈理的一封信 a 】 俄 别林斯基蒋别林斯基文学论文选 c 满涛、辛未艾译,上海,上 海译文爨舨桂,2 0 0 0 :5 8 2 ,5 8 7 l l - 祸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_ _ _ _ - _ _ - - i _ _ _ - _ _ l _ _ _ l _ _ - - - _ - _ - _ _ l _ _ _ - l - _ - _ l _ _ _ _ _ _ _ _ _ - _ - _ - l - _ _ _ - _ - l l _ _ - - i _ _ _ _ - _ - _ _ l l - _ - l _ - _ _ _ - _ i - - l _ _ - - _ - _ - _ - l _ _ - - _ _ 一 作者的原意上,在作家传记批评中,一切批评活动都以寻求作家意图为譬的。大约从十九 世纪开始,作家传记批评就开始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文学批评的殿堂。被韦勒克誉为“独步 文坛的批评家,j # 但在法国而且在欧美世界都是一代大家 的圣伯夫( 1 8 0 4 - 1 8 6 9 ,也译 作圣佩韦) 就将自己的“兴趣多半放在传记、作家心理和社会史方面n 。圣伯夫非常重 视天才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天才就意味着这样一个无可代替的中心与焦点圆, 他认为创作作品的作者应该是天才,他们是文学发展的动力,焉作为研究文学创作的文学 批评家们只是这些天才们的宣传者或讲解员,“天才作品创作出来之后,留给其他人的重 任便是宣传读后的感受和加以推崇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础护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 吉林省友好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6届山西省吕梁市联盛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初级会计实务课件
- 叶酸培训课件图片
- 医疗保障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矿山无人化开采2025年智能化技术装备市场发展趋势与机遇报告
- 医用耗材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公安信息化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知识产权小镇建设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课件 第11、12章 定性比较分析、写作
- 模块三 环境感知技术
- 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者指南
- 人教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综合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锦联铝材自治区
- 2021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250道
- DSM-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安全检查表
- 文化艺术连锁式培训学校员工工作手册
- 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