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核算理论.ppt_第1页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ppt_第2页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ppt_第3页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ppt_第4页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总产出核算的指标GDP的测定方法GDP缩减指数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国民收入循环附录 关于中国GDP的争论 一 总产出核算的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和国民生产总值 GNP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关于概念的解释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GD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 而不是中间产品 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 则是一个国民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 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 GDP GNP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GNP 净国外要素收入 1 1978 2002年中国的名义GDP 2 GDP增长率的变动 名义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 3 GDP的缺陷 G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 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 如家务劳动 地下经济等 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 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 如环境污染 赌博活动等 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 社会福利的增加或减少GD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 但不能说明它包含具体是什么商品 是导弹还是面包 2 测量总产出的其他变量 国内生产净值 NDP 与国民生产净值 NNP 国民收入 NI 个人收入 PI 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1 国内生产净值 NDP 与国民生产净值 NNP NDP GDP 折旧NNP GNP 折旧 2 国民收入 NI 指一国生产要素 包括土地 劳动 资本 企业家才能等 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要素所得的报酬 即 NI 雇员收入 个人租金收入 租金 公司利润 利息净额等总和 NI NNP 间接税 补贴 3 个人收入 PI 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 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险费 转移支付 利息调整转移支付 政府和企业对个人支付的失业保险金 退休金 职工困难补助等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DPI PI 个人所得税 二 GDP的测定方法 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1 生产法 GDP 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中间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2 支出法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总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按照支出法核算 GDP C I G NX 支出法 消费支出 C 耐用消费品支出 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服务支出投资支出 I 固定资产投资 居民住宅投资 库存投资政府对货物和服务的购买支出 G 国防 基础设施建设 法律制度建设 向公务员支付的薪酬等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NX 出口 进口 3 收入法 是通过把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加总来活的GDP的计算方法 按收入法核算 GDP 雇员收入 净利息 租金 利润 独资业主收入 间接税 对企业的转移支付 折旧 补贴 收入法 劳动者收入 工资 津贴 福利和社会保险费利息净额 企业借入资本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利息 不包括个人之间因借贷关系而发生的利息以及由政府支付的公债利息 租金收入 对土地和其他资源支付的报酬 企业利润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税前利润 包括公司股东红利 及未分配利润独资业主收入 拥有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的个人收入 企业间接税 政府提供服务所得 包括营业税 消费税 增值税等资本折旧 三 GDP缩减指数 GDP缩减指数 名义GDP 实际GDP名义GDP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GDP 以某一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四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国民收入循环 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循环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循环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循环 1 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循环 两部门两市场国民收入循环两部门三市场国民经济循环 两部门经济的构成 企业和家庭在两部门经济中 企业和家庭的关系是 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 企业向家庭提供要素报酬 a 两部门两市场国民收入循环与均衡 b 两部门三市场国民收入循环与均衡 2 三部门国民经济循环 3 四部门国民收入循环与均衡 附录 关于中国GDP的争论 低估论 主要是基于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做出的判断 自从1994年世界银行发表专题报告 中国人均GNP 对中国官方得出的1992年GDP数进行了大幅上调 幅度达到34 3 开始 GDP是否低估就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此后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国际竞争地位的提高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 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排名又将中国推向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 导致关于GDP低估的讨论愈演愈烈 隐含在GDP低估论背后的动因 一方面是某些发达国家意图以中国走向富裕为由 来直接增加中国在国际机构中的缴费义务 并使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获取优惠贷款及在国际贸易中的一些特惠待遇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 则是与中国威胁论相关的 体现了通过试图夸大中国经济实力 来论证中国对世界产生威胁的程度 高估论 高估论一度被海外炒得沸沸扬扬 一方面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后 中国并未像亚洲邻居一样遭遇经济衰退 引起国外学者的质疑 另一方面则是国际政治因素的作用 一段时间里 西方舆论主导又成了中国崩溃论 于是高估论便跻身了主流 借了国际政治倾向的东风 1 对中国GDP的 流行性 国际质疑 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 就象看一部科幻小说 中国经济数据 是一堆不可置信的符号体系 保罗 克鲁格曼 MIT 瑟罗 Lester Thurow 在过去5年实际上中国经济陷于呆滞状态 自86 96年的10年内 中国每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0 以上 但到了九七年却在一年内奇迹般消失 只有经济萎缩才能造成这种现象 中国经济评论 2001 12 WhatishappeningtoChina sGDPstatistics 托马斯 罗斯基 ThomasG Rawski 匹兹堡大学 质疑1 经济增长率数据与能源消耗 就业和消费价格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 1997 2000年中国官方公布的累计经济增长率为24 7 而同期能源消耗累计下降了12 8 这与经验不符 质疑2 生产数据之间不一致性 1998年 水灾是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但除一个省之外 所有省的农业产出都是增加的 9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只有14种产品获得两位数增长 53种产品实物产量下降 工业生产却上升了10 75 钢材消耗和水泥产出增长不到5 投资却猛增13 9 质疑3 消费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 除2000年外 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比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快得多 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 完全不能用人口增长的理由来解释 因为人口增长每年大约只是 每年约1 的人口增长率解释不了这种差距 质疑4 航空客户收入的增长应该超出平均的水平 年 航空机票发生了猛烈的价格战 航空公司对国内航线的旅客支付 的折扣 如果客户的收入上升机票价格下降 旅客流量将会比旅客收入和总消费量增长快得多 然而 年的数据表明 国内航线的旅客里程数仅仅增长了 所有航线总共增长了 罗斯基对中国GDP增长率的估算 罗斯基论断 四年累积的中国真实经济增长率不会超过官方公布数据的三分之一 2 国内学者的反驳 反驳1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增长并不一定同步 证据说明 德国1989 1992年连续4年能源增长率比经济增长率至少低4个百分点 4年间经济累计增长12个百分点 能源却下降了7个百分点 1981和1999年能源增长率也比经济增长率低4个多百分点 英国1973 1975 1983 1988 1995年的能源增长率比经济增长率至少低4个百分点 1980和1997年甚至低6个百分点 美国1980 1981 1983和1990年的能源增长率比经济增长率至少低4个百分点 反驳2 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很快 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真金白银的增长 证据说明 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