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11《学问和智慧》学案苏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11《学问和智慧》学案苏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11《学问和智慧》学案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一 学问和智慧 学习目标: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学习重难点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3.优美语言的积累。一 、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陶冶( ) 寸积铢累( ) 大窾( )矻矻穷年( ) 探骊得珠( ) 犀锐( )2.将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写在合适的句子里。 A、惟有才 B、虽然但 C、纵然也 D、不但而且 有一种人,读书 不多, 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他 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 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世间 有缺乏智慧的人, 也有缺乏智慧的书。 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 不是浮光。3.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可以作为警句名言记诵。请写下你积累的其中的两句。 二、展示(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并反复诵读,讨论文并归纳,理清章结构2这是一篇议论文,读议论文首先要读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同学们预习过了,来说说罗家伦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一个怎样的观点?答: 3这篇文章讲的是学问和智慧,那什么是学问,什么又是智慧?请一个同学就自己平时的认识来说说。答: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请同学们花两分钟时间精读课文第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理解学问和智慧的,不过文中是以比喻的方式进行阐释的,要求同学们用平实的语言分别给学问和智慧下定义。答: 2学生集体朗读第一节,进一步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定义并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3.结合文章内容问题: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答: 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答: 三、反馈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陶冶(y) 斧凿(zu) 蓦(m)然 矻(k) 矻穷年B犀(x)锐 晦(hu)塞 探骊(l)得珠 滋(z)养C两颚() 禁锢(g) 鞭辟(p)入里 茎(jng)衣D荒于嬉(x) 兀(w) 兀穷年 饶(ro)舌 凋(dio)谢2在下面各句的括号旁填上相应的成语(1)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 )(2)读书一味学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 )(3)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样子,比喻观察不细,印象不深。( )(4)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 4在第二节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妙处? 答: 一 、预习:(略)二、 展示:(一)略2明确:文章的标题是“学问与智慧”,是个并列短语,是全文的中心论题。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同时也是文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