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管道防腐绝缘层的组合检测方法[权威资料]_第1页
埋地管道防腐绝缘层的组合检测方法[权威资料]_第2页
埋地管道防腐绝缘层的组合检测方法[权威资料]_第3页
埋地管道防腐绝缘层的组合检测方法[权威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埋地管道防腐绝缘层的组合检测方法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两种埋地管道外防腐层的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先进的、可以直读的 C-SCAN2010 埋地管线防腐层检测系统对埋地的 PX管道进行分段粗扫,评估各个管段的防腐层绝缘效率;然后根据其检测结果采用皮尔逊法对电流衰减严重的管段进行细扫,找出防腐层可能破损的具体位置,最后选择性地开挖以验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具有互补性,检出准确率高,并能提高检测效率。 C-SCAN 系统和皮尔逊法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作为长输埋地管道防腐绝缘层检测的典范方法之一。 关键词: C-SCAN 系统 皮尔逊法 粗扫 细扫 工程简介 我院承接某化工公司约 16千米埋地的有毒介质输送管道( PX管道)的全面检测,规格 323.98/9.5 ,材质为ASTM A106B,采用加强级 3PE 防腐绝缘层,设计埋深 1.2 米(部分穿越段达到 3.0 米),采用外加强制电流法作为阴极保护系统。我院拟定的检测项目含有防腐层检测,使用 C-SCAN2010 埋地管线防腐层检测系统对埋地的 PX管道 进行粗扫,分段对防腐层绝缘效果进行评价;然后根据 C-SCAN2010的分段评价结果采用音频检测仪 SL-2088 对电流衰减异常的管段进行选择性细扫,找出可能的防腐层破损点的具体位置。 1 检测系统简单介绍 目前,国内外对于埋地管道防腐绝缘层的主流检测方法有: C-SCAN、 DCVG/CIPS、 PCM+( A 字架)、皮尔逊法(也叫音频检漏法)等。 ( 1) C-SCAN2010 埋地管线防腐层检测系统 在埋地管道沿线布置的阴极保护测试桩接入信号发生器的一端,另一端与大地连接,在管 道与大地之间形成闭合的电流回路,而管中电流随管道长度的递增而衰减。用信号探测器在管道上方接收管中电流信号。可以检测:埋地管道防腐层破损点位置和总体评价、阴极保护效率、管道立体定位。具有 GPS 数据记录功能。 原理:当有固定频率的检测信号( 937.5Hz 恒定波动电流)从管道某一点供入后,电流沿管道流动并随距离增加而有规律地衰减,其衰减量和电流沿管线传播距离的关系是对数关系。也就是说,对于干管及一般较长的管道,电流 I 将随距离 X 成对数衰减,即 I=I0ex 式中 为衰减系数,它与管道的电特性参数 R、 G、 C、 L 密切相关。 R 为管道的纵向电阻, .mm ; G 为横向电导率, 1/( .m ),它的倒数是横向绝缘电阻,它是防腐层好坏的重要标志; C 为管道与地间的分布电容, F/m ; L 为管道的自感, mH/m。 信号探测器的多组阵列天线,通过对地面场强的测量,间接测量管线波动电流强度 Ixn。在 Ixn-1 和距离 X 已得出情况下,可测得电流衰减系数 ,这样就可以对外防腐层的绝缘状况进行评价和缺陷点定位。该系统无需与地面接触,可直接读出两点之间的管段外防腐层的平均腐蚀状况,即时显示防腐层绝缘电阻率和深度,在管线上方可探测至下方 10 米深度(有时甚至达到 15米深度)。 “ 近间距 ” 测量模式可以检出单个防腐层缺陷点的具体位置,以便开挖和修复。由于采用了直观的电流对数衰减率平均值以及分段搜索测量来探测防腐层有破坏点的位置,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 ( 2)皮尔逊法 皮尔逊法,也称音频检漏法。在管道与大地之间施加的( 1000Hz)交变信号通过管道防腐层的缺陷点处时会流失到大地土壤中,因而电流密度随着远离缺陷点的距离而减小,在缺陷点的上方地表面形成了一个交流电压梯度。目前该检测系统的国产设备已经普遍,机型有 SL-2188, SL-2198, SL-6 等近十种。系统采用的是 “ 人体电容 ” 法。是用人体做检测仪的感应元件,沿管道上方行走进行检测,当检测员走到缺陷点附近时,检测仪开始有反应,至缺陷点正上方时,检测仪幅值显示最大,从而能准确找到缺陷点。同时还可以检查出地下金属管道的防腐层破损点的相对大小、管道走向及阴极保护效果。该系统在我国国内的埋地管道防腐层检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2 C-SCAN2010 系统检测粗扫结果 系统自动按 NACE 标准的指标直接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如下表 1: 约 16 千米管道共接入测试桩 12次 ,即分 12 个区域进行检测,一共采集数据 543 组,即分 543 个管段进行检测,最长的管段 200 米,最短的管段 15米,绝大部分在 25米和30米之间。其中有 85个管段评价为差和劣,具体如下表 2(只列出防腐等级为 “ 劣 ” 的管段): 最终 PX 管道全线检测总长度为 15848 米, C-SCAN2010系统的评价结果中,防腐层绝缘电阻评价为 “ 优 ” 的管段共计 9368 米,约 59.11%;评价为 “ 良 ” 的管段共计 4159 米,约 26.25%;评价为 “ 差 ” 的管段共计 1826 米,约 11.52%;评价为 “ 劣 ” 的管段共计 495 米,约 3.12%;优良率为85.36%,差劣率 14.64%。 3 皮尔逊法细扫 根据 C-SCAN2010 系统的检测评价结果,用音频检漏仪SL-2088 对防腐层绝缘电阻评价为差和劣的管段进行细扫,试图找出具体的防腐层缺陷点位置,以便开挖修复,共 2321米,占管道全长的 14.64%。检测结果发现共 43个防腐层漏电点。根据 SL-2088 在漏电点接收到的信号大小,将缺陷进行分级,结果如下表 3,只列出分级为 “ 一类 ” 和 “ 二类 ” 的部分 4 两种系统互相验证 为了验证此两套埋地管道检测系统的有 效性,我们从表 3 中选择缺陷分级为 “ 一类 ” 的缺陷点,即序号为 8、 17、24和 43的漏电点位置,用 C-SCAN2010 系统的 “ 近间距 ” 模式进行检测验证,结果符合防腐绝缘层破损点的漏电特征,都能一一对应,只是具体的定位精度有些误差,约 400mm。 使用单位对序号为 8、 17、 24和 43的 4 处漏电点进行开挖, 4 处均发现有防腐绝缘层有破损,并露出铁锈。用卷尺测量两种设备系统对于缺陷点的定位精度,发现 C-SCAN2010系统(不需要操作者经验值)的定位误差最大为 +800mm,最小误差 0;而 SL-2088 音频检漏 系统(需要操作者经验值)的定位误差最大为 +400mm,最小误差为 0。两者的定位误差值在实际检测应用中都不影响检测效果。 5 两种系统的优缺点 C-SCAN2010 埋地管道防腐层检测系统不需要点点到位地在管道上方进行检测,只需要在间隔一段距离(有时可达500 米)的管段两端进行检测,就可以直观地从显示屏上读出该管段的防腐绝缘层电阻,即直接在现场得知该管段的防腐绝缘层的 “ 优良差劣 ” ,准确将管道定位并直接读出深度; C-Scan 系统设备不需要与地面直接接触,无论地面时什么介质 -水、水泥、树丛、 山石或泥沙等,都不妨碍其检测;该 C-Scan 系统的读数是 6 秒钟内 400 次测量的平均值,大大消除了瞬间杂散电流干扰,降低了误测率,这是 DCVG/CIPS、皮尔逊法和 PCM+所不能比拟的。同时它也有他的局限性,其“ 密间隔 ” 检测功能,操作较为麻烦,而且对于缺陷点的定位误差比较大,根据本次工程检测结果,其最大误差值比音频检漏仪多 400mm,所以,相对而言其 “ 密间隔 ” 功能不值得提倡。皮尔逊法采用 “ 人体电容法 ” ,需要两位检测人员100%沿管道上方来回行走进行检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需要检测经验值较高;同时也不能直观的 体现埋地管道防腐层的总体状况。但是皮尔逊法对防腐层漏电点的定位比较准确,检测经验值高的检测人员甚至可以描述缺陷点在地底下的立体位置。因此,我们只要将这两种仪器进行结合使用,就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越性。 6 结论 C-SCAN 和皮尔逊这两套埋地管道防腐绝缘层检测系统,检测速度一快一慢,检测误差也能互相弥补。从我院的本次化工厂 PX埋地管道检测数据和检测过程证明,同时使用这两套检测系统对埋地管道进行互补性检测,不但能大大提高检测效率,而且对于管道可能存在的防腐层破损点都能有效地检出。因此,笔者 推荐采用这两套埋地管道防腐层检测系统作为埋地管道防腐绝缘层检测的一种经典方法,希望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桂增,叶昊 .流体输送管道的泄露检测与定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周方勤 .长输天然气管道检测讲义 M,北京: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2008. 3石仁委 .油气管道地面检测技术与案例分析 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2. 4袁厚明 .管道检测技术问答 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0. 5SY/T 5918-2004,埋地钢制管道外防腐层修复技术规范 S. 6TSG D7004-2010,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 公用管道 S. 7TSG D7003-2010,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 -长输油气管道 S. 8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S. 9ANSI/NACE SP0502-2002, Standard Recommended Practice Pipeline External Corrosion Direct Assessment MethodologyS. 阅读相关文档 :浅谈企业管理与文化 汽车模具材料的选用 浅谈化工工艺管道的合理安装方法探讨 浅析我国生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进展 浅谈激光相变技术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 浅谈变态混凝土在某水电站大坝施工中质量控制 浅谈阿海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坝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控制 浅谈水电站施工中缆机的运行管理 小容量高速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系统主电路和电源电路的实现 智能电网需求下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探讨 一级除盐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