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浅谈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1页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浅谈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2页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浅谈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3页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浅谈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4页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浅谈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姓名: 学校: 学号: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摘 要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的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大教育教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余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说明实行“孝”“弟”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对于小学生来说,许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始,从行为习惯入手,贴近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道德教育。我认为:应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化抽象的说教为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小学生在玩中明理,乐中学做,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德育教育 教育者 行为习惯 目 录1、 德育教育的发展.12、 如何正视学生的德育教育.13、 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14、 如何改变教育模式的单一性.25、 小学生思想道德易受影响的原因.26、 参考文献.3浅谈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一、德育教育的发展 德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随时都有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问题,需要人们有足够的应变本领和心理承受能力,而这些能力和本领需要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而这些绝不是单靠心理教师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可以完成的,众所周知,我国的青少年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教师、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从小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宽容的心理素质,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定信心和坚强信念。学校和家长应把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置于首要,从小就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建立起了团结、团队、共荣的意识;而在德国“每个孩子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关心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强烈意识更是植根于每个德国民众的心里,他们从关心每个孩子的身体健康、行为操守甚至于节约每一滴水入手,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这也是别人成功的经验所在。二、如何正视学生的德育教育 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进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那就是孩子(特指小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到了假期(寒、暑假,尤其是春节)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间迷失方向“重操旧业”,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如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三、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是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只为应试,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不重德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并且及时地捕捉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多方面、多渠道、多视角的获取信息,且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或奖励,伟大的导师列宁同志曾经说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我们不怕学生出错,只要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错误并且改正错误,我们都应该视为诚实、勇敢、有错就改的积极表现。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可以筹措资金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满足学生的求胜心和满足欲。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的面对明天,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去爱自己、爱周围的人。四、如何改变教育模式的单一性 在教育学生方面、评价学生方面多想办法多谋策略,精通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模式的单一性为多样性,因为“懂得教育方法的老师会用100 种方法教1 个学生,而不懂得教育方法的老师会用1种方法教育100个学生”,在“传道”和“授业”的同时努力做到以人为本,遵循“做学问首先学会做人的原则”,努力使学生在“得道”的同时领悟“德道”的含义。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思想教育是每位教师的责任,让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知道,正人必先正己,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质、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楷模形象,尤其是小学阶段,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所以必须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去组织实施德育工作的宏伟蓝图,雨露滋润和苗壮,辛勤育花花更红。五、小学生思想道德易受影响的原因 小学生道德意识还处在朦胧阶段,受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上看小学生正处于少儿向青春期过度阶段,生理、心理善未发育成熟,求知欲旺盛,模仿性、好奇心和虚荣心强,容易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辨别是非以及自我约束、控制能力较弱,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或教唆误入歧途。从外因上看: 1.容易受到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一些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过度溺爱,纵容庇护其不良行为,养成孩子好逸恶劳、自私任性、娇纵霸道等性格;一些家长长期忙于工作而无暇管教孩子,疏忽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不良习性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一些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通常以训斥、打骂代替说服教育,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冷漠的性格和逆反心理,一些家长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低下,自身的行为不端,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现代不断攀升的离异家庭的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身心受损,逐渐产生性格扭曲等。 2.学校的德育教育 内容创新滞后,内容上比较空泛,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情感性,一些学校受“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德育工作出现“重视”而不落实的现象,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重智轻德,德育、法制、心理教育流于形式,使得德育教育仍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一些学校忽视了后进生的辅导和管理,缺乏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师生之间得不到平等和谐的交流,致使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和厌学情绪。 3.社会原因 社会不良风气与低俗观念的影响,尤其是“金钱万能论”、“读书无用论”等历史遗毒,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发生偏差;社会的精神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信息时代的网络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极强,不少学生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学校是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着眼于面临的新形势,在增强时代性、加强针对性、力求主动性、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教师是学校的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者,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育科研力、渗透“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思想,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想认识,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引导老师用多元、多边、发展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学校要综合利用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实践,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劳动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安排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内容,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同时,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公共事务,关心社会道德状况,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