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时代广播电视与网络的优势互补[权威资料]_第1页
浅谈网络时代广播电视与网络的优势互补[权威资料]_第2页
浅谈网络时代广播电视与网络的优势互补[权威资料]_第3页
浅谈网络时代广播电视与网络的优势互补[权威资料]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网络时代广播电视与网络的优势互补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网络应用于新闻传播后,成为了新的传播媒体,即互联网。这是传播方式止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是一次改变人们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的历史性跨越。因此,互联网以传播方式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优越性而被称作“ 第四媒体 ” ,对广播电视在新阶段的新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广播电视传统传播手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充分认识和研究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是广播电视面临新挑战,赢 得新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就广播电视面临的挑战和新形势下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几点认识两个方面分析了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体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对广播电视在数字化时代应该如何面对网络媒体挑战、扩展生存空间以及网络与广播电视相融合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 广播电视 ,优势互补 Abstract: network application after sending news.it helps spread, to become the new media, or the Internet. This is the way to spread a epoch-making revolution, is also a change people idea 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life. Therefore, the Internet to spread way convenient, quick, information superiority and is called the fourth media, radio and television in the new stag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enormous role, at the same time also on radio and television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means has brought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herefore, fully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network times, is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is confronted with new challenges, win new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This paper will broadcast television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and new situation to radio and television development several know two aspects of the broadcast TV and network analysis media each advantage and deficiency, to radio and television in the digital age should be how to face challenges, expand the network media living space and network and broadcast TV fusion wer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network,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TN711 A 网络的出现,就像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的出现一样,再一次成为人类社会生命进化的加速器,推动人类社会生命沿着高速公路飞奔。在网络逐渐发展并壮大的过程中,网络独有的技术特性,在人们的思 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成为了 “ 媒介的高速公路 ” 与 “ 媒介的综合平台 ” ,建构了一个超越地域限制和意识形态束缚的全球传播网,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可以同 时异地在同一平台相互交流和沟通。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传统媒体利用和依托于网络新兴技术手段及传播方式方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下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1994 年 4 月,中国正式联人因特网。短短几年时间,因特网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到 1997 年底中国因特网用户超过 60 万,比上年增长 600。截止 2005 年 6 月底中 国网民已达到 10300 万人,上网人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网络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同时,全社会的经济、文化及生活各方面在网络环境下也呈现了大不同于以前的新面貌。 网络应用于新闻传播后,成为了新的传播媒体。这是传播方式止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是一次改变人们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的历史性跨越。因此,互联网以传播方式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优越性而被称作 “ 第四媒体 ” ,对广播电视在新阶段的新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广播电视传统传播手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充分认识和研究网 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是广播电视面临新挑战,赢得新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广播电视面临的挑战 网络的出现,以其高度的整合性,几乎能将所有传统媒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的传播手段集于一身,成为了 “ 媒介大融炉 ” ,并在较短的时间内飞速发展,对广播电视形成巨大的冲击。 欧洲互动广告协会 (EIAA)去年对 10 个欧洲国家的7000 多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 16 到 24 岁的年轻人当中,有 82%的人称每周有 5 到 7 天时间会上网,而只有77%的人每周会有 5 到 7 天时间来看电视。有 48%的人表 示,他们看电视时间的减少是由于在网上花的时间更多。调查结果还显示, 57%的欧洲人每周都会上网。 2007 年 2 月 8 日, CTR 发布 2006 中国城市互联网网民形态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日均上网时间迅速增长,从2002 年的 88.2 分钟增加到 2006 年的 137.8 分钟,增长56。这意味着,我国网民日均上网时间已逼近网民日均看电视的时间,后者约为 140-145 分钟。 CTR 预测认为,在 2007 年,我国网民日均上网时间有望超过日均看电视时间,从而使网络成为网民每日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体。 (一 )信息传播渠道极大拓宽 过去的媒体主要是报纸、刊物,电台和电视台等。而今天,全国除 2000 多家报纸、 900 多家广播电视台外,发布信息的网站就达 70 万家,这其中还不包括个人网页、电子邮件和海外不计其数供国内网民自由浏览的网站。信息传播的渠道超常地拓宽。 (二 )信息传播快速高效 互联网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它超越时空,将信息和新闻传播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全球传播阶段。由于网页制作的过程比广播电视大为简化,既不像广播电视要经过编辑播出,也不像报纸需要排版印刷,只需更新 网页内容即可。而且网页内容一更新,网页的访问者立即可以看到,这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差。因此,最近不少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 (三 )网络媒体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互联网以自身为载体实现各个媒体的融合,吸取了各家之长。随着网络的发展,报纸、刊物和广播电视已经在网上融合,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在网络媒体卜已经消失,过去处在分离状态的传统媒体和它们的市场,在网络时代走向一体。比如广播电视报一旦上网,读者就可以下载视听资料,简直跟观看电视或收听广播没有区别,而且这些视听资料是随时更 新的。 (四 )人才竞争更加激烈 新世纪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广播电视是一项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高级专业经营管理人才、采编节目制作人才、市场拓展人才等。而互联网介入,将以较高的收入、与国际接轨的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等大力争夺人才,导致媒体专业人才加速流动,对广播电视的人才队伍建设造成巨大的压力。 (五 )网络信息发布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 网络传播者在互联网络上发布消息,只需要在与网络相连的服务器上放置相应的计算机代码。相比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来说,传播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只需要少数的策划编辑人员及网页制作人员,使用一般的计算机就可以完成,无须大量的播出设备和人员。因此,相对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来说,网络媒体不仅灵活,而且运营成本很低。 二、新形势下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几点认识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任何人都不会否认它的巨大作用。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网络时代广播电视媒体仍具有其相当的优势, “ 网络代替一切 ” 的说法并不实际。我们应抓住机遇,以变应变,迎接挑战,赢得发展。 (一 )不断巩固和提升广播电视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具有党和政府 “ 喉舌 ” 的广播电视凭着雄厚的资源、丰富的管理经验、几十年的媒体声誉,在受众中树立了威信。 而在网络传播中,任何人或组织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一方面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另一方面,在信息海洋中难免充斥随心所欲的言论、甚至谣言等不良信息,而用户需要的是获得对自己有用、真实。可靠的信息。相比之下,在受众心目中,广播电视提供的信息比较规范、可信、有效和实用,没有垃圾信息和不良信息。虽然,网络传播信息发布的多 “ 源头 ” 分化了广播电视作为信息发布 “ 独此一家 ” 的传统角色,但其作为发布信息的专业机 构的优势并未削弱,反而在非事件性报道中得到强化。数字化的网络技术使得个人都有可能捕捉到突发性信息并在网上得以传播,然而个人一般不可能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广播电视却能对突发性事件作后续报道,特别对预设性新闻、过程性新闻作专题、解释性等深度报道更是体现了广播电视发布信息的主导地位。 (二 )不断提高节目质量和服务质量 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的观念、文化、生活方式等变化,使受众接收资讯的渠道更多,选择的余地更大,收听收看的自由度更广。广播电视媒体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不断开办更能唤起受众的兴趣 并乐于接受的节目,从而加强与其它媒体节目的抗衡力。广播电视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发挥自身的整体优势,以引人人胜的电视剧、贴近生活的新闻节目和观众可以直接参与的互动节目吸引受众。同时,针对对手的弱势,增加节目和信息内容,发挥广播电视数字化优势,提高三大类服务:第一类是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服务,包括 100 多套电视节目、付费节目、点播节目及广播节目;第二类是海量的信息服务,包括电子政务和时政、财经、教育、生活、交通、保健、旅游等多类信息服务;第三类是便捷的商务服务,包括交纳水电费、电子购物、网上银行、远程医疗等多功 能服务。为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大众化的电子政务平台,为社会各界找寻网络化的信息平台,为人民群众构建多样的服务平台,使老百姓得到实惠。一手抓扩大覆盖,一手抓服务质量,以此巩固有效覆盖面,从而赢得市场。 (三 )不断推进广播电视上网工作 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足迹表明,传播新技术每一次应用于媒体信息传播,都强化了传媒的功能和作用。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有传播广、质量好、接收简便等优势、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但也有过目即逝、保留性、选择性差和被动接收方面的不足,其传播范围受到地理因素限 制大。在新的发展时期,广播电视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广播电视网站建设,弥补传统广播电视传媒的不足,拓展和延伸广播电视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 首先要努力扩展广播电视的传播空间。网上广播电视不受传输距离的限制,只要上了网,就是面对整个世界,地方城市电视台也就成为 “ 世界级 ” 的台了:在世界各角落的网民,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进入声画俱全的网上广播电视世界。 其次要强化与互联网结合,弥补广播电视在传播中一晃而过的弱点。网上广播电视节日,除用音、视频形式播出外,还能以文字、图像、声音、影像 等形式保留。人们不但能听广播,而且能看广播。受众在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时,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既可以选择不同的电台、电视台,也可以选择某台播出过或保存的所有节目,既可以听实况广播或录播,又可以随时上网查询已播过的任何稿件,反复阅读。广播电视节目不再是一阵风,而是可以储存于网站,需要时随时调用直播,还可以读取或下载。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以前受众在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时,必须与电台、电视台在播出时间上保持同步,大大限制了受众接收的自由度。而网上广播电视,受众可以随时接收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获得了很大的便利和主动权。 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性的特点,使网上广播电视赢得更多受众的参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是单向的,即使有些电台开办了 “ 热线 ” 电话,主持人与 “ 热线 ” 电话上听众的对话交流一般也只能是一对一,听众的交流参与十分有限。由于互联网的交互性,电台、电视台主持人与网友的交流可以是多向的,网上受众的反馈参与面扩大了。主持人可以通过网址访问量、电子邮件和网上聊天,了解网友对节目的反应,并对节目进行适当的调整,进一步优化节目。 据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介绍,这些年来,凤凰决策层一手抓传统媒体凤凰电视,一手抓凤凰 网等新媒体业务,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凤凰网 2007 年获得了 1.3 亿港币的收入,比 2006 年增长了 300%。在今年的 “ 台湾大选 ” 结果揭晓的那天,凤凰网的浏览量达到了惊人的 1.2 亿,日常凤凰网的 PV 在五千万到一亿。因此刘长乐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应该成为凤凰卫视非常重要的环节,使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四 )切实加强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 网络化时代,对每个广播电视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广播电视工作者要立足这个时代,一要学会“ 网络化生存 ” ,要具备高科技意识,有较高的业务技能,能熟练地运 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传播技术从事采集、制作、传递新闻信息;二要树立大传播观念,网络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限制,直接面向世界,因此,广播电视工作者要调整思维方式,树立新的传播观;三要融 “ 杂家 ” 和 “ 专家 ” 于一体,唯有这样的复合型、 “ 全天候 ” 人才,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担负起发展广播电视的重任。四是各级广播电视部门要广集人才,尊重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发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