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除湿的方法.doc_第1页
健脾除湿的方法.doc_第2页
健脾除湿的方法.doc_第3页
健脾除湿的方法.doc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脾除湿的方法湿气重危害身体健康,是万病之源。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邪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南方的冬天,令人难受了。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雨天让人喘不过气来。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口腔症状比较明显,舌苔白厚。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湿疹有脚气、雀斑加重这五种症状,是体内湿气过重的最典型表现。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1、起床时看感觉: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2、如厕时看大便:清晨方便后,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平时用手纸一两张纸就够了,突然有一天用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说明身体有湿邪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3、洗漱时看舌苔:清晨洗漱时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湿邪的来源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的身体经常有湿气,第一个反应就是去药店,而不是寻找湿邪的源头,这种行为是治标不治本的。传统医学认为,所谓湿即是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在中医理论中,引起人体产生疾病的“湿”主要指内湿。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每天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新陈代谢,便产生不少湿邪毒素,如果脾胃运化功能好,湿邪能通过大小二便排出体外,这正是中医所谓的脾“运化水湿”功能的含意。如果日常生活中暴饮暴食,过多油腻、甜食等超出脾胃所能正常运化的范围;或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脾虚,若脾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在我们的脏腑。可能产生内湿的食物包括榴莲、菠萝、芒果等水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中医认为除湿邪应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下手第1招勤运动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压力大、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第2招 饮食清淡适量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第3招 避环境的湿此外,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4、水分摄取要适量。健脾除湿的食物1、薏苡仁(薏米)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寒湿泄泻。2、鲫鱼补脾利水。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不宜油炸,不宜与荠菜同食。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腹泻。不宜与米醋同食。4、荠菜清热利水,凉血止血,平肝降压。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血热吐血、便血。5、金针菜(黄花菜)清热利湿,解毒,通乳。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虚寒症忌食。6、南瓜补脾利水,解毒杀虫。宜于脾虚食少腹胀,脾虚水饮停胃。7、冬瓜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8、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9、蚕豆清热利湿,健脾涩精。宜于湿热泄泻。气滞腹胀者忌食。10、赤小豆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11、莜麦补气益力,除湿止泻。宜于脾虚泄泻,湿盛泄泻。不易消化,不宜多食;虚寒症忌食。12、莴苣清热利尿,通乳。忌同金针菜同食。13、玉米补中健胃,除湿利水。宜于脾虚泄泻,湿热泄泻。14、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泄,安胎。宜于气滞湿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腹胀痛,寒湿泄泻。不宜久煮。15、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健胃消滞,解酒。宜于气滞湿阻,胃胀腹痛,食欲不振,呕吐。热症、阴虚症忌食,不宜久煮。16、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17、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18、鲤鱼利水消肿,下气,通乳。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泄泻。外感病者忌食。19、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健脾除湿的食疗偏方1)参芪粥健脾祛湿做法是: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红枣2个,大米100克。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除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缓解夏季带来的身体不适。建议可以在粥中加点荷叶,其芳香的味道能够醒脾化湿、开胃。需要注意的是,党参和黄芪是补气的药物,冬季进补时使用更为妥当。如果气虚、乏力的症状不是十分明显,最好在粥中少放一些,避免上火。2)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功效:补脾、利水、消肿,其作用为补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伤正气。生鱼一条、宰净,冬瓜(连皮)500克,赤小豆60克,葱头5个,煲汤,不放盐。3)苋实煲老鸭功效:滋阴养胃,健脾利水。苋实100120克,老鸭一只,宰净,苋实放鸭腹内加水文火煮2小时,加少许盐服食。4)炒扁豆淮山粥功效:健脾养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儿减半。5)萝卜莲子猪舌汤功效:清润滋补,宽中下气,可除春寒去湿困。萝卜750克、莲子50克、苋实25克、蜜枣3个、猪舌500克、猪骨750克。6)鹌鹑汤功效:健脾开胃。鹌鹑一只、党参15克、淮山30克煲汤。7)土茯苓赤小豆鲫鱼汤、绵茵陈煲鲫鱼、赤小豆煲鲤鱼、猪肚粥、冬瓜煲老鸭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湿功效。8) 薏米、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9)五花茶:金银花 菊花 葛花 木棉花 鸡旦花。10)健脾祛湿汤 (23人分量)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11)和中化湿汤 (34人分量)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12)清热去湿汤 (23人分量)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13)横月利去湿汤(23人分量)该汤不但清热去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材料:猪横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做法:把猪横月利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14)草龟去湿汤 (35人分量) 有清热去湿及解毒功能。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伏苓250克,红枣6个。做法:把草龟、猪肉、土伏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15)黄瓜去湿汤 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材料: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做法: 1、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 2、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薏米红小豆粥系列(1)薏米红小豆粥:适合内湿导致肥胖水肿的人,赤小豆有治疗水肿之用,实践证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除湿功效。(2)薏米红小豆粥+桂圆、大枣:适合体质偏寒的人,有温补效果;同时也适合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的人。(3)薏米红小豆粥+莲子、百合:适合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感觉的人。(4)红小豆粥+姜片、大枣、红糖:适合痛经的女性朋友,把薏米去掉,熬的赤小豆汤,暖小腹、缓解疼痛。(5)薏米红小豆粥+生白芍、生甘草:适合关节疼痛的朋友,化阴养血除痹。(6)薏米赤小豆汤洗脸:适合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