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对重点段落的赏析,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特色,感受“心动神摇,忘我忘情”的艺术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太阳冉冉升起,日复一日,也许同学们早已司空见惯,但在文人的笔下,却是那样的瑰丽多姿。诗人金哲在通往太阳的路中写道:“大海,日出碧波上漾出一条彩绸路。”奇特的想象,缤纷的色彩,为我们勾勒出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虽是想象,但红装素裹,景色何等壮丽。 来,请同学们把眼睛轻轻闭上(30秒钟)。想象你所看到的日出景象,用你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提示:对同学们的回答要加以肯定,控制好时间,并加以归纳,由此引出今天所学的文章。 二、研习课文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仿佛置身于一种绮丽的霞光之中。日出,真美。现在让我们随着姚鼐登上泰山日观峰,来看一看举世闻名的泰山日出又是何等的瑰丽、缤纷。 1.品读第三段 教师范读(背诵),要求学生画出时间词语以及对应的景象变化。投影或多媒体显示: 问:本段的重点是写日出,文章一开始就直接描写吗?先写了什么?为什么?请具体分析。 明确:不是。先写了风、云、雪。 先写“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风雪交加,云雾弥漫,这是作者的所感所见,寒山顶上,风扬雪击,而作者和友人却“坐”而“待”日出。如此环境,仍端坐不动,静待日出,可见观日心情之迫切。更重要的是写所见,向亭东,自足下以至无穷远处,一片漫漫云海,云中依稀可见几十个白颜色像摴蒱一样的东西,那是隐藏在云雾中的山峦,在天的尽头,现出一线云烟,颜色有些异样。不久,就变幻成五彩。视角由近到远,由静而动,层次清楚,极富感染力。 问:作者为何用“稍见”一词?“山若摴蒱”的比喻有何妙处? 明确:“稍见”一词极其准确。因作者是写登高远望,又是在风雪弥漫之中,远处景观只能是依稀、模糊地看到。比喻句,把拔地参天的山峰比作摴蒱,正反衬出作者立足点之高、胸次之高。杜甫所言“一览众山小”的情景,也只有在“凌绝顶”之后,才能领略到。 问:“一线异色”为何只是“一线”?“须臾成五彩”一句中“成”有何妙处? 明确:“一线”一词正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天边稍有变化,就敏锐地捕捉到了那天地相接处的一抹色彩。如此细微的变化,作者却迅速地捕捉到,足证其艺术观察力之高。由“一线”而“五彩”斑斓,作者运用一“成”字,极有动感。如果说云雾中的山峰是一幅静态图,那么,这里就是一幅动态图了。以静衬动,更显出富有感染力的动态美。 问:在风、云、雪的烘托下,天边由“一线”而“五彩”,太阳就要呼之欲出了。接下来,作者描绘了日出的景象。请读出句子,再用自己的语言去叙述。 明确:“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共14字,只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那赤红的颜色,像是朱砂。最壮观的,是太阳之下有一片红光托着,这红光汹涌着、动摇着,充满着无穷的生命的活力。 问:“或曰,此东海也”一句,为何要用“或曰”一词?“红光动摇承之”的“红光”指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或曰”即有人说。加此二字,意思并不确定,却正可以启发我们的想象:原来太阳是从一片红光闪耀,涵澹澎湃的东海之中升起来的,难怪她是那样的热烈、绚丽、浑圆。 红光是作者设想下的海浪。海浪、日出相互衬托,辽阔的天际,万里的海疆,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这样描写既生动形象,又极有气势,非常壮美。 问:行文至此,已完成对日出的描写,为何还有“回视”一句? 明确:这一笔,貌似闲笔,其实是锦上添花。作者掉头西望,是表现阳光的效果,日出后的影响,也是文意的跃进,形成了艺术境界的进一步开拓和深化。有了这一句,文章涌起了新的波澜,丰富了画面的色调,艺术境界更为开阔、舒展。“绛皓驳色”是就色彩而言,“若偻”是就情态而言。正由于山峰乱簇,受光方位不同,加之山有积雪,才会出现“绛皓驳色”的奇异风光。这正是作者独特的感受和发现。 通过以上分析,使我们领略到了泰山日出的壮美景象。我们深知“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美好事物的获得,均须付出艰辛的代价。如此壮美的日出,如此独特的感受,若没有一番跋涉之苦,哪能领略的到呢?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作者为观日出,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2.品读第二段 问:请画出登山的时间,写出登山的路线。 明确:时间: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点明节令,为下文作铺垫。 路线:南麓登,中谷入。沿西谷直至山巅。 问:请用一个字概括途中景象,并说明如何在文中体现? 明确:“险”。 体现在两处: 崖限当道,世谓天门; 雾重冰坚,磴滑难攀。 问:登上山顶。勾画了一幅什么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明确:勾画了一幅泰山夕照图。 苍翠的山峰覆盖着积雪,明亮的雪光映照着南边的天空。向下看去,汶水和徂徕山在夕阳照射下,像图画一样清晰美丽,而停留在半山的云雾,像是山腰上绕着白色的带子。 问:此处写景用何种修辞手法?有何特色? 明确:“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运用了拟人手法。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积雪的光彩。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运用了比喻且新奇,尤其是“半山居雾若带然”以静写动,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问:登泰山观日出,本段却先绘一幅夕照图,有何意图? 明确:作者是用夕照来映衬日出,使之倍加感人,同时晚雾景是日出图的必要准备,有助于推进文势。夕照着力描绘了“静”状,日出有意绘出“动”态,动静相宜,相辅而又相承。 3.总结全文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艰辛的代价。也不会观赏到奇特的风景。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的内容,领略作者行文的妙处。 先总写泰山的位置,再记述登山的经过,看日出,返回记建筑、观石刻,最后补记自然景观。文章循序渐进,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如一线贯珠。引人入胜。文辞雅淡清丽,结构简洁明晰,作者毫不费力,读者却于字里行间领略到了那独有的神采情韵。 三、投影或多媒体显示课后作业题二,要求学生当堂作答。并引导学生归纳 四、请学生自由谈论学习本文后的感受,内容、思想、艺术特色皆可。答案不必限制 五、小结 本文语言明净简洁。无废词冗句,描摹生动形象,色彩鲜明,观察细致入微,善于捕捉特色,结构简洁明晰,读来耐人寻味,颇富感染力,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能够在写作实践中进行借鉴。 六、布置作业 1.整理归纳作业中的实词用法。 2.把刚才思考、发言的有关内容整理成文,字数不限。板书设计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游石笼记 龙安自陂下东入其山,蹑浮云而上之,极十里,有群石环会突立。石顶有双瀑淙下,有石涧广六七寻,傍无荒茅萑苇之秽。而其水无泥沙,皆清冷可啜,游鱼沉泳,历历可见。而水间之石,或哮然如( ),或剜然如( ),或偃然如( ),或落然如( ),端正莹彻,悉非镌凿之能及。凡若此,行数十步,即至其所谓石笼者。笼之状类巨槽,而圜围陡壁,下阔五丈,会一涧之水而环之,已即复泄而为涧。由此少进,而涧下之石乃坦然成盘,纵数十尺,盘之中直发不刚,广才盈咫。而一涧之水,又悉流于盘之下,其声珑珑若雷。窥其底,广深不可穷。而水涓涓可爱。熙宁九年,余在龙安时,与诸生寻泉流而得其处,于是乐而忘归焉。 一夫天作而地葳之以遣其人者,可谓至矣。虽然,惜昔不出于通都大邑之郊,而藏乎穷山绝壑之下,而不为好游而附势者之所知也。使当唐时,为柳宗元、李愿等见之,则其为名也,岂特石潭、盘谷之比哉! (宋王响游石笼记) 注:龙安:龙安驿,在今江西黎州县西南,往东多山。萑(hun)苇:即芦苇。(zhn):此指石盘上有沟状凹痕, 1.下列字的读音或含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陂(bi),斜坡。 啜(chu),喝。 B.镌(jun),雕刻。 淙(zng),淙,流水声。 C.剜(wn),用刀子等利器挖。 偃(yn),仰面卧倒。 D.悉(x)都,全, 壑(h),沟。 2.填入文中四个括号内的词语,按照合理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岩、盂、槽、臼 B.岩、臼、盂、槽 C.岩、臼、槽、盂 D.臼、盂、槽、岩 3.对下列有关度量衡等方面知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丈、寻、尺、咫”,全是古代长度单位的名称所表示的长度以“丈”为最长。 B.“里、步”,既是计量长度又是计量面积的单位名称。“极十里“行数十步”,全是表示长度。 C.“纵”“横”对,“纵数十尺”。在这里是“长有几十尺”的意思。 D.“广六七寻”,“广”(gung),横长、东西的距离为“广”,这里指石涧的宽度。“下阔五丈”的“阔”,在这里跟。广”的意思相同。 4.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5.下列两句中加点字在文章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有群石环会突立 会一涧之水而环之A.两个“环”字不同,两个“会”字相同 B.两个“环”字不同,两个“会”字也不同C.两个“环”字相同,两个“会”字不同 D.两个“环”字相同,两个“会”字也相同 6.下列各旬的分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龙安自陂下东入其山:这句话交代了龙安驿所处的地理位置,主语是“龙安”。 B.凡若此,行数十步;“此”代指“傍无荒茅”到“端正莹彻”所描绘的景致,主语是“我们”。 C.窥其底,广深不可穷,而水涓涓可爱:“窥”的主语以“我”(王响)为宜。涓涓,状流水声,这种声音同“珑珑若雷”“广深不可穷”的气势对比鲜明。 D.而不为好游而附势者之所知也:此句的主语是被埋没在“穷山绝壑之下”的瑰异之观;“好游而附势者”的意思是“喜爱游历名山大川而又趋炎附势的人”。 7.下列各句跟“游鱼沉泳,历历可见”之所要突出再现的情景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鱼翔浅底 B.锦鳞游泳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什么?请选出正确的答案。 (1)端正莹彻,类非镌凿之能及( ) A.稳稳当当光亮明净,那模样不是(靠人)刻凿所能办到的。 B.端端正正的光洁透亮,从总体上看(靠人)刻凿是办不到的。 C.形态匀称通体光洁,都不是(靠人)刻凿所能办得到的。 D.敦实稳固晶莹明亮,很像是(靠人)刻凿办不到的。 (2)则其为名也,岂特石潭、盘谷之比哉( ) A.那么石笼作为名胜,莫非仅仅是只能跟小石潭、盘谷相比吗! B.那么石笼的名字,难道仅仅是跟小石潭、盘谷相提并论吗! C.那么石笼一旦有了名气,怎么会仅仅是跟个石潭、盘谷相似呢! D.那么石笼成为一个名胜,是不是可以跟小石潭、盘谷的名气比试高低呢! 9.下列分析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石笼”之称,很可能是作者王响命名的。所谓“石笼”,其实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形状像畜养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dfi技师上岗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透析患者发生溶血反应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项目管理创新与实践案例报告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通关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a卷)
- 2025至2030年中国美甲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酱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押题宝典执业药师资格证之《西药学专业二》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考点解析-湖北省松滋市7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专项练习试题(解析版)
- 解析卷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同步测评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医药企业存货质押贷款合同模板
- 中海大海洋化学课件02海洋的形成和海水的组成
- 均值X-R极差分析控制图(自动测算表)
- 体力劳动工作管理程序
- GB/T 28181-2022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 GB/T 40549-2021焦炭堆积密度小容器测定方法
- GB/T 39616-2020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
- GB/T 3620.1-2007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 GB/T 17395-2008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化学史课件讲课教案
- 产品合格证明证书模板
- 医务人员礼仪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