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v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二十世纪初,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出现在古老的中华大地,新文化运动的本质 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新一代知识精英开始把思想启蒙作为自己的使命, 他们相信只有国民精神的解放才会有社会的革新进步, 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种精神启蒙 救国的热望中掀起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女性作家群终于浮出了历史的地表,主 要有陈衡哲、冰心、庐隐、凌叔华、白薇、丁玲、石评梅、冯沅君、沉樱等一大批女作 家。她们冲出家门投入到“五四”运动的洪流之中,用自己的笔发出了女性反抗的声音, 表现出与男性不同的观察生活的视角和话语表达方式,勇敢地迈出了自我解放的第一 步。 目前,对这些女性小说的研究和批评已经取得相当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明 显的失衡现象,即偏重于以作品中的女性为研究焦点,如女性人物形象、女性文体风格 等,而男性形象还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弥补这一女性文学研究中的缺 失,把五四时期女性创作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些男性形象的面貌、 性格、 心理在女作家笔下的特殊风貌, 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女性创作主体对男性的观察、 期待和批判,彰显出女性作家的独立意识、性别意识及批判意识。 本论文包括前言和结语,正文分三章。 前言部分对男性形象研究现状做了梳理,是对男性形象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的综 述。 第一章对自我的建构和对异性的审视。五四女作家是 20 世纪中国文学引人瞩目的 一群人,她们第一次以群体姿态登上中国文学舞台,她们的大多数小说都偏重于女性的 自塑,从而改变了女性千百年来“被看”与“被写”的格局,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 塑” 。同时,女作家们在逐步外扩其创作视野时,也瞥见了男性世界这个陌生而新奇的 领域, 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创作视域, 在她们的小说中对男性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书写。 第二章对男性形象特征分析,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本论文主要是从两性关系小说 和父女关系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来分析的,同时分析男性形象的艺术功能。五四女作家笔 下的男性人物在外部视觉方面的表现虽然不如男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 但仍有他们存在 v 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章五四女作家笔下两性书写的失衡态势及原因, 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女性作 家主体意识的彰显和对男性世界的理性认识不够深入; 另一方面也与她们采用的创作方 法本身的局限有关,这使得男性形象具有非常浓厚的主观色彩。 结语部分进一步阐明了女性作家塑造男性形象的意义, 男性形象在文本中客观上整 体呈现出了一些共同的仅属于其性别群体所拥有的特征,在性别、外观、心理、情感等 方面都显现出迥异于传统小说的特色,同时也同五四男作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异其 趣。这彰显了女性写作的鲜明的性别倾向和独特的审美内质。 关键词关键词:五四女作家,男性形象,失衡态势,原因分析 vi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the “may 4th” movement appeared in ancient china, the essence of new cultural movement is ask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ought enlightenment, a new generation of intellectual elite began to put thought enlightenment as their missions, they believed that only national spirits will be the liberation of society, new culture movement in this spirit is the desire to enlighten lifted saving. in such circumstances, the first with a modern meaning of women zuoguqun finally appeared from the historical surface, they basically were chen hengzhe, bingxin, luyin, ling shuhua, baiwei, dingling, shi pingmei, feng yuanjun, shenying, they rushed out the door into the stream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with their own pens, issued womens fighting voices, showed different observing life angle of view and expression from male, bravely taken the first step of emancipation. at present, for these woman novels research and criticism have achieved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 but there are also a significant imbalance phenomena, they lay particular stress on the focus of the study in their work , such as female images, female styles etc, while male figures havent caused enough attention from the researchers. this paper tries to compensate for this, the lack of a female literature study, put the may 4 movement period male image in female writing novel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xplore these male look, 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in female writers special style, and the creation subject of women appeared to male observation, expectations and critical, reveal a female writer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gender consciousness and critical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includes preface and epilogue, the text points three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comb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male figures, is combe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is about the self construction and examining the opposite sex. female writer is a group of people spotlight for the first time may 4th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they stanched on the first group of chinese literature stage, their most stage novels are biased toward women in plastic, which changed since wome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eing seen and written pattern, completed the real sense vii of self shaping . meanwhile, the writers enlarged their creative visual step by step, also caught a glimpse of this strange and unfamiliar territory male world, and shall incorporate it into their creation in their sight, observing and writing meticulous male in their novels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sis male image features, is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this part mainly analysis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her and fiction novels and the male, we analyzed the male characters cultural connotation. may 4th writers male characters in external visual expression although as male writers figures, but still have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ir existence.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may 4th writers gender imbalance situation and reasons for writing this aspect, this was partly because the women writers of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masculine world reveals and rational knowledge in-depth; on the other hand also their limitations of creative methods itself, which makes male figures on the subjective color are very strong. epilogue part is about that women writers further expounded the significance of male figures, male figures in the text objectively overall presented some common only to their gender groups have characteristic, in sex, appearance, psychological or emotional show different aspects of traditional novel features, but also with the male characters in different novels. this illustrates the female writing distinctive sex tendencies and unique aesthetic tastes. keywords: may 4th writers, male images,imbalances situation iii 前言 1 前前 言言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女性作家群终于“浮出地表, 第一次踏上了我们历史那黄色而浑浊的地平线” 1,她们主要是陈衡哲、冰心、庐隐、凌 叔华、白薇、丁玲、石评梅、冯沅君、沉樱等。她们冲出家门投入到“五四”新文学运 动的洪流之中,用自己的笔发出了女性反抗的声音,表现出与男性不同的观察生活的视 角和话语表达方式,勇敢地迈出了自我解放的第一步。浮出了历史地表的女性作家群创 作了大量的作品呼应个性解放和女性解放的时代主题,并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目前,对这些女性小说的研究和批评已取得相当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明显 的失衡现象,即偏重于以作品中的女性为研究焦点,如女性人物形象、女性文体风格、 女性意识等,而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还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以男性人物形象 为切入点的研究成果目前尚不多见,对具体作家研究的有万直纯女性寻找:自我世 界男性世界整个世界一一从丁玲创作看中国女性的精神历程 、苏桂艳女性写作 的男性化叙述一一论丁玲二十世纪 30 年代的男性观 、刘爱华女性关怀与男性批判一 一梅娘小说创作论 、常彬作者情感态度的男性世界一一张爱玲小说论 、刘晓南试 论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等,对某个阶段女性小说研究的有张毅从五四到抗战 中国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方芳碎镜中的多重映像70 年代生女作家视域中的 男性形象 、崔颖论 90 年代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等,对男性形象 的变迁进行简单梳理的有寿静心 女性欲望的载体70 年代出生的女性写作者笔下的 男性说 ,孔令云新时期女性写作中男性形象的变迁等,宏观研究专著有李有亮的 给男人命名一-20 世纪女性文学中男权批判意识的流变 、廖冰凌寻觅“新男性”一 一论五四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书写 、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 意识的批判等。这些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后来者研究男性形象非常重要的参考 文献。但这些研究对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及其成因还缺少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讨。 本文试图弥补这一女性文学研究中的缺失, 把五四时期女性创作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作为研究的对象,探究这些男性形象的外貌、性格、行动等方面在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特 殊风貌,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女性创作主体对男性的观察与批判。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1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她们眼中的他们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分析 2 推动下, “五四”女性勇敢地走出家庭,背叛以往社会性别规范所规定的角色,在旧的 价值体系崩溃之后,女作家的性别意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她们对男性世界充满了 好奇, 并以真正的女性写作者姿态走进了异性世界观察男性、 想象男性、 认识男性。 五四时期的女性小说成功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奉献了一大批女性艺术形象。 与这些 女性形象相比,男性形象的塑造显出许多不足之处:女性形象多,男性形象少;女性形 象丰满,男性形象单薄。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女性作家主体意识的彰显和对男性世界 的理性认识、 把握尚不够深入; 另一方面也与她们普遍采用的创作方法本身的局限有关, 她们大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和书信体、日记体的体裁形式。但总体来说,五四时 期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仍然有他们的价值和意义,这彰显了女作家的独立意识、自 由意识及批判意识。 第一章 对自我的建构和对异性的审视 3 第一章第一章 对自我的建构和对异性的审视对自我的建构和对异性的审视 第一节第一节 浮出历史地表的五四女作家群浮出历史地表的五四女作家群 女性文学 2是 20 世纪中国文学一道格外靓丽的风景线,五四女作家是其中引人瞩目 的一群,她们是凌叔华、庐隐、白薇、冰心、陆晶孙、石评梅、陈衡哲、冯沅君等,她 们在五四时期的创作独具个性化追求。 陈衡哲在文学革命初期就开始了白话文的创作实 践,并创作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雨点 ;与冰心齐名的庐隐,在创作中始 终关注社会、人生、妇女命运;冰心始终关注母爱、童心、大自然,用“爱的哲学”唤 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冯沅君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五四知识青年对爱情的执着追 求,并留下了反封建礼教的“精粹名文” ;既是画家又是作家的凌叔华写出了“世态的 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 3;生命短暂而才华闪烁的石评梅,活跃在诗歌、散文、小说、 戏剧等多个领域;还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白薇。她们第一次以群体姿 态登上中国文学舞台,并显露出毫不逊色于男性的文学才华,她们的文学创作打破了女 性几千年被言说的历史,发出了自己嘹亮的声音,宣告女性几千年被扼杀、摧残这一悲 剧命运的终结,揭开了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她们和五四男性作家站在一起,反对封建 礼教和传统压迫,为中国新文学的开拓和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五四女作家群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现象,它是五四启蒙思潮的产物。五四运动以其 激烈的反传统、反封建特征,崇尚科学民主、个性解放等思想观念,在古老的中华大地 掀起了妇女解放的高潮。五四新文化先驱纷纷打出妇女这张牌,各种妇女团体如妇女界 联合会、中华妇女协会等纷纷在各地成立;各种妇女刊物如新妇女 、 女界钟等陆 续创刊;许多有影响的重要刊物如晨报都开辟了妇女问题专栏;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2 女性文学概念及其内涵,曾经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术语境中出现过三种解释:一是写女性的,即不论男女作家,凡 是关于女性现实、女性命运的作品,都可算女性文学;二是女性写的,即写作主体一定是女性身份,内容不论写男 还是写女;三是女性写女性的,即女作家写女性的生活故事、生命体验等,尤其是带有自叙传色彩的女性文本似乎 更有典型性。在一片争论声中,人们大多倾向于第三种解释,然而,随着浅薄、低俗的“身体性” 、 “写真性”女性 文学不断涌入市场, “女性自己写自己”这种外在形态已很难作为女性文学的标尺而存在,人们进一步思考“女性文 学”的内在品质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女性文学不仅特指女性作为主体的写作实践,更重要的在于独立 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既包括女性经验的觉醒,又包括女性话语的自觉。河南大学刘思谦教授提出: “女性文学 是诞生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的、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 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的文学。 ” 3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第 6 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57 她们眼中的他们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分析 4 倡导者几乎都参加了妇女问题的讨论,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茅盾等人,这主要是 基于其反叛国家政治的思想共谋。正如王绯在其著作空前之迹1851-1930:中国 妇女思想与文学发展史论 中所阐述的那样, 五四新文化斗士在重拳打出妇女这张牌时, 表现出以下特征: 4: “ (1)是着眼于国家政治|法律的批判与颠覆指向; (2)是反孔布局 与攻势; (3)是男性自审及自我批判的立场; (4)建立新道德世界的执著与渴望。 ”当 时有关妇女解放的各种问题,诸如教育平等、社交公开、婚姻家庭、恋爱自由、人格独 立等问题都被进行激烈、深入的讨论,对妇女解放问题的重视和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新 水平,在妇女解放思潮的推动下,中国女性积极投入到解放自身的实践中。 五四女作家正是在这一思潮的推动下脱颖而出,她们与男作家一起直面社会人生、 探讨社会问题,创作出了“问题小说”等一大批优秀作品,控诉封建礼教、封建制度对 妇女的压迫,表达妇女要求解放的心声,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婚恋题材的小说展现女 性的生存处境和人生道路,她们的苦闷与困惑、抗争与挫折、渴望与追求,并且形成了 绚丽多采的艺术风貌。她们的视野极其开阔,大胆借鉴外国文学的创作方法与技巧,现 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都被尝试运用。不同作家之间的创作风格差异鲜明,如 冰心和庐隐同属文学研究会成员,都是福建人,都是从“问题小说”起步走上文坛的, 都是学生时代就开始创作,然而在艺术风貌上差异很大,冰心歌颂“爱的哲学”颂扬母 爱、歌颂童真、赞美大自然,风格柔美、含蓄、典雅;庐隐对“人生究竟是什么”的答 案则是恨,风格凄婉、悲哀。再如苏雪林和凌叔华,两人都曾经海外留学,都擅长绘画, 都描写有家产的家庭生活,但就艺术风格,两人也明显不同。苏雪林的作品大都融浪漫 抒情与客观写实之中,风格自然、畅达、平实;而凌叔华则是以客观写实的态度展现社 会生活,风格细腻、清秀、淡雅。总之,五四女作家群以各具特色的创作,共同构成五 四女性文学多姿多彩的园地。她们豪迈地登上了中国文学的殿堂,开辟了属于自己也属 于时代的新的天地。 第二节第二节 女性的自我塑造女性的自我塑造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时间和九百多万平方千米的生存空间中, 大部分女性除去在规 定的位置以被假塑或被假冒的形象出现,以被强制的语言说话外,甚至无从浮出历史地 4 王绯空前之迹1851-1930:中国妇女思想与文学发展史论m商务印书馆,2004:393-403 第一章 对自我的建构和对异性的审视 5 平线。 ” 5在“五四”之前漫长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女性一直处于失语的状态,她们 没能写出真实的“自我” ,女性的代言人是男性。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男作家们凭借其主导地位,肆意地涂改着女性形象。这种由男 权文化假塑的女性形象要么是贤妻良母,要么是悍妇魔女,这显然不能概括现实生活中 鲜活的女性群体。 “贞女”与“妖女”这两类截然对立的女性形象的大肆建构,无疑是 男权价值尺度在文本中的折射和映现。 正面引导与负面警示这两种功能被主流意识形态 认同,并成为无形的父权规范约束着小说家们的创作。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承载的不 过是男权文化所赋予的各种意义和价值,真实的女性自我隐匿于文本假塑形象之后,她 们的生存状况、心理活动为男性话语所遮蔽。正如刘纳所说的那样, “千百年来,女性 没有自己的声音,有的只是模仿,男性文士一直为歌唱的女性写脚本,这里存在第一层 模仿,即男性模仿女性身份,以女性的口吻表现女性的妩媚与女性的幽怨,在模拟的过 程中, 男性按照自己的需求不断修改着女性的话语, 当女性歌唱着男性为她写作的 词 , 她便进入了第二层模仿,模拟男性写作者所模拟的女性话语,歌唱者的妓女身份决定了 她们必须向男性取媚,男性希望女性是什么样的,女性就得唱什么样的,于是,她们的 形象和内心都无可逃避地为男性话语所控制。中国历代的女词人、诗人的写作,基本上 与词妓们的二度模拟相似,她们所描述的离愁别恨,她们所抒发的凄苦幽怨,通常 是对男性所模拟的女性话语的模仿,她们可能确实有苦有怨有愁有恨,然而苦恨仇怨的 生发与感兴本身已经受到男性所模拟的女性话语的启示与引导。 ” 6 在“五四”反封建反传统的浪潮中,男性作家们赋予了女性形象以崭新的时代价值 和时代内涵。他们出于批判旧社会、开启民智的需要,多将麻木愚昧、贫病孤苦、受侮 辱受损害的女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如祝福中后半生被封建礼教无情抛至街头的祥林 嫂、 贞女里身心被卖给木头牌位的青春少女、 一生中生活状况与牛马无异的可怜 农妇、 鼻涕阿二中受人践踏而又欺凌弱于己者的阿二,这些形象是苦难或不觉 悟的象征,是展露封建历史罪恶的极好例证。很显然,五四男作家笔下关注女性命运的 小说,其首要意义在于启蒙,因而大多数女性形象的外在社会价值远大于其内蕴的审美 价值,这些女性形象的书写仍处于男性话语的主导模式中。 真正打破女性依靠他人代言的局面而致力于“自塑”的,是五四女作家。基于作为 5 孟悦两千年:女性作为历史的盲点j上海文化,1989,2 6 刘纳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87 她们眼中的他们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分析 6 “人” 的意识的真正觉醒, 她们开始自觉女性的生存境遇, 用自己的双眼审视两性世界, 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女性“自我”真实的生存图景。 与男性作家站在人道主义和启蒙主义的角度将妇女问题作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问题 来表现不同,女作家们在以人物折射启蒙之光的同时,将更多的笔墨倾注到婚恋这一生 活窗口中的女性,以此为切入点,真实地再现了妇女们在争取解放的道路上艰难而不懈 地跋涉的身影。这种跋涉是有着清醒的指导原则的: “我们女人固然不愿作男人的奴隶, 但同时也不稀罕他们拿待超人的态度来待我们。干脆一句话,我们所要求的只是大家同 等作个人,过着人与人中间应有互助生活。 ” 7面对强大的传统观念以及社会庸俗势力的 压迫,女主人公们勇敢地争取爱情婚姻中的独立自主。这条抗争之路是坎坷不平的,斗 争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有的夙愿得偿,有的折羽而沉沦,有的胜利后不知何处是归 程,这些作品冲破了旧的婚姻观念和俗世偏见,是妇女解放问题的沉思录。 五四女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常常以自我经验为中心建构小说,作者本人常与笔 下的主人公存在很大的同构关系。如冯沅君的春痕明显有她与丈夫陆侃如相识相恋 的心理活动,苏雪林的棘心再现了她结婚前后的心理波动,石评梅的大部分小说也 隐含着她痛失爱侣后的痛苦挣扎等等。这种自叙传的倾向在陈衡哲、冰心的笔下表现得 虽然没有前面几位作家那么突出,但在一支扣针的故事 、 一日(陈衡哲)、 六一 姊 (冰心)等小说中, 作者的面影也依稀可见。 茅盾评价庐隐作品时曾明确地指出:“我 们读了庐隐的全部著作,总觉得她的题材的范围很仄狭;她给我们看的,只不过是她自 己,她的爱人,她的朋友,她的作品带着很浓厚的自叙传的性质。 ” 8 由以上分析可见, 五四女作家的大多数小说中存在着女作家女性人物这样一条 审美关系。她们改变了千百年来女性“被看”与“被写”的格局,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 女性自我建构,这种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的自我建构,为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画廊增添了风 采各异的女性形象:洛绮思、沙菲、六一姊、镌华、董二嫂,她们昭示着女性文学 鲜明的特质和独立的品格。我们的世界是两性世界,男女共同活动才使生活变得多姿多 彩,离开或忽视任何一方必然会使天平失去平衡,文学世界也是如此。我们在分析五四 女作家笔下的人物书写时,如果仅将目光停留在女性人物身上,那看到的内容无疑将是 片面的、肤浅的。女作家们在逐步开阔其创作的视野时,也瞥见了男性世界这个陌生而 7 庐隐好丈夫,庐隐小说全集(下册) m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636 8 茅盾庐隐论,茅盾论创作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177 第一章 对自我的建构和对异性的审视 7 新奇的领域。她们在致力于“自塑”的同时,也将异性形象纳入了自己的创作视域,于 是,男性开始成为女作家笔下的观察对象与审美对象。 第三节第三节 女性视角下的男性形象女性视角下的男性形象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男性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代文学史也是一部男性的形 象史。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男性统领一切。他们操纵着整个文化符号体系的运作,他 们作为“观看者”的主体地位从未被怀疑过,而女性自然而然是沉默着“被看”的“他 者”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男性艺术形象基本上是由男性塑造,然后由男性来欣赏和诠 释。因而,古代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是男性眼中、心中的形象,他们的善与恶、美与丑都 由男性言说与评价。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 主导意识形态掩盖了女性的主体意识, 遮蔽了她们的经验世界, 她们无法写出真实的男性形象,这是历史使然。时代发展到了 “五四”时期,女性在 争取与男性站在同一地平线上的同时,也争得了坚定的话语权。她们偶尔将注目同性的 目光扭向了异性,并在小说中对男性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书写。 由于观察者、书写者是女性知识分子,她们所观察和书写的男性形象也因而首先是 男性知识分子,这与作家的人生经历有关。因此,要在五四女性小说中寻找部分男性群 体相似的视觉形象特征,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例如,当时有很多男性知识分子到海外学 习,回国后穿衣打扮洋化,穿西装皮鞋、戴洋帽烫成卷发;或者仍然保留着中国文人气 息的打扮,这一切都体现在文本中的男性人物身上。但这只是说明当时部分男性的外在 形象,他们的身体并没有被真正描述到。近代以来,由于相机和油画肖像的日益普及, 对人物形象的复制和再现已经不是问题,人物的身体组织、表情动作更容易被细致地观 察。然而,比起五四时期的众多男性作品,女性文本中的这一类细致描写很少,而且有 欠力度。我们可以从鲁迅、茅盾、巴金等男作家的作品中阅读到很多精细并具有深刻意 义的男性形象 9。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男性人物在外部视觉方面的表现虽然不如男作家笔下 的男性形象,但仍有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研究他们的意义不在于他们的品质一般和 9 五四时期男作家笔下著名的男性人物形象佳例有鲁迅的涓生( 伤逝 )和四铭老爷( 肥皂 ) ,茅盾的吴荪蒲( 子 夜 ) ,巴金的觉新、觉慧( 家 )等等,无论在人物的视觉形象还是心理状态方面都极富时代意义,至今仍然得到 读者和评论者的好评。 她们眼中的他们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分析 8 量寡,而在于异于以往男性观察者、主导者的姿态。这些男性人物的女性观察者通常都 直接出现在文本中,与他们展开直接而私人的接触,并参与了整个观察活动的过程。 本节将要谈到的多个男性人物,一方面他们在穿衣打扮上表现了中国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东西方交融的历史情境中产生的洋化气息极浓的一类文人;另一方面,他们 却又有限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外形气质:眉清目秀、细皮嫩肉等。值得注意的是, 五四时期的反传统精神与魏晋时期放浪形骸、 追求自由的的浪子文人有着相同的精神气 质,使得五四女性小说中也出现了这类浪子文人的形象特征,即颓废放荡、不修边幅。 不管怎样,这些男性人物的视觉形象 10在被塑造的过程中,都流露了他们作为女性观察、 想象及欲望投射的客体处境。以下分别是五四女性小说中的几个男性人物形象: 留学生陈华民:从前那种可敬可爱的精神态度,都不知丢在哪里去了,头也垂 了,眼光也散了,身体也虚落了,一天一天的软弱下去。 11 大学生朱成:学经济的学生,那穿黄务纹洋服,戴宽边大眼镜的,挺着高大的 身躯,红的面颊上老现着微笑,不待听他说话的腔调,一眼便可认出这是个属于北 方的漂亮男子。 12 导演张寿琛:是一位非常整洁的少年,穿一身黑绿色的哔叽洋服,斜躺在锦质 的沙发上。 13 梦珂正憨憨的张着两只大眼审视这生人,在那一张刮得干干净净的脸上,有个 很会扇动的鼻孔;在小小的红嘴唇里,说话时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左手是那样的 细腻,随意的在玩弃着胸前的表链。呵,领结上那颗别针,还那样讲究呢!她不转睛 的望着这人,连他说什么也听不清楚。 14 今杰: 茜华抬起眼来望着, 见男人的样子和从前没有多大改变, 面色仍然很红润, 眉目间的清秀也还照旧,头发,服装是一向那样的整洁,但不知在哪里显示着呆气, 也可以说是过于忠厚的表现。 15 10 所谓人物的视觉形象,是指人物的面容身体、穿衣打扮、姿态动作、表情风度等,视觉形象是观察者根据自身对 被观察者的理解和感知,将对方再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反映观察者的主观意图和认知方式,观察者与被观察 着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被观察着的身份内容。 11 冰心两个家庭,冰心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8 12 丁玲梦珂,丁玲文集第二卷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12 13 同上,1982:38 14 同上,1982:39 15 沉樱喜筵之后,喜筵之后某少女女性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5354 第一章 对自我的建构和对异性的审视 9 政府官员骏仁:她说完望了望他。他的面容比以前丰润,眼边的大学教授式黑 灰圈已经没有了。身上穿着一件表灰哔叽线呢的夹袍,脚上皮鞋擦得闪亮,头刷得 油光,时时透出一种发油的香,这样装束,她觉得以前他没有过。 16 从以上女作家笔下男性人物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五四知识分子的外在形象特征: 他们当中有的保留了中式长袍的穿衣打扮,有的则模仿并采用西式的服装和配饰;在面 容方面,已经找不到象征中国君主制度的辫子,取而代之的是或油亮整洁、或象征无拘 无束的散乱的外国发型。此外,男性人物的五官开始受到关注。以上几位女作家小说中 对男性人物的肖像描写大致可以看出五四知识分子的外在形象, 他们基本上仍然保留着 中国古代文人所拥有的一些特点:面目清秀、皮肤细嫩、白晰中透出红润以显示其健康 的精神等。 如果说上面的男性形象只是反映了女性观察者眼中男性知识分子的一般特征, 并未 折射出女性观察者的主观心态,那么以下两类小说中女性主体对男性所进行的细致观 察,则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女性观察者的主观意念,男性人物的身体特征和心理内容得 到进一步的揭示。 第一类:善意的仰视。这里所谈论的仰视纯粹是一种女性对男性外形风度的赞赏和 喜欢,并流露出崇拜和仰慕之情,这类仰视视角下的情感欲望表达是温和而不带攻击性 的。这些男性的外形描绘不仅仅局限于其存在的状态如何,而是强调了男性人物的视觉 印象所能为女性观赏者提供的审美满足和欣赏,男性人物作为寄托对象,身上寄寓了女 性主体的观察欲望和审美情感。 子仪:此时子仪正睡得沉酣,两颊红得浸了胭脂一般,那双充满神秘思想的眼, 很舒适的微微闭着;两道乌黑的眉,很清楚的直向鬓角分列;他的嘴,平日常充满 了诙谐和议论的,此时正弯弯的轻轻地合着,腮边盈盈带着浅笑;这样子实在平常 采苕没看见过。他的容仪平时都是非常恭谨斯文,永没像过酒后这样温润优美。采 苕怔怔的望了一回,脸上忽然热起来。 17 c 君:他是那样颓废的样子,蓬松的长发,乱披在瘦损的脸上,眉毛总是紧皱 16 凌叔华再见,凌叔华文存(上卷)m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66 17 凌叔华酒后,凌叔华文存(上卷)m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50 她们眼中的他们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分析 10 着,但那显出的神情不是忧伤而竟是刚强。他很长于谈笑,每逢他说起话来,总像 把别人全要惊服似的那样紧张狂放。充满着光和力的眼睛,从不见有疲倦的时候。 几乎与他那憔悴的脸是不相称的活泼。我最初看见他时,似乎觉得有些可怕总 之,我很喜欢他,不简直有点爱他。 18 大学生方先生:他是性情很活泼的活泼的青年,尤其是在女性的面前,他是显 得非常机敏而又英俊,在薇的心目中觉得他是具有一切可以使人迷醉的男性美的。 他是在恋着她,但并不使人生厌的在追求。却也不显出懦弱的局促不安,他的态度 总是那样的动人而又那样洒脱,在这常常相处的暑假中,薇是完全迷恋着他了。 19 子仪的温蔼祥和,c 君的颓废狂放,方先生的英俊开朗、健康活泼,都显示出了令 女性所仰慕的男性特征。然而,这些备受欣赏的男性美,正恰恰是五四时期中国本土文 化与外来文化相碰撞而形成的多元化审美特征。 温蔼祥和的阴柔之美传承自中国古代的 病书生形象,颓废狂放源自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式的另类文人形象,健康活泼的男性 气质可以上溯到清代的自强运动和洋务运动, 以及晚清及民初的五四先辈改良国民素质 的倡议。对这种男性外形风度的赞叹和欣赏,流露出女性观察者的崇拜和仰慕。这些男 性人物的视觉形象为女性观赏者提供了审美满足和精神愉悦, 寄托着女性主体的观察欲 望和审美情感,显示了文本中女性观察者对于男性的想象和现实生活环境的某种呼应。 第二类:目的性的眈视。在多种观察方式中,包含目的性的观察是最能彰显女性观 察者和男性被观察者权力关系的视角, 但这种针对男性视觉形象所进行的观察在五四女 作家的作品中并不多见,主要集中在丁玲的某些作品中。以下将要谈论到的几位男性知 识分子,其外形处于极度曝光的状态,男性身体的存在主要是以一种美的概念进入女性 观察者的视野,并成为她们建构男性美的重要尺度,通过这种目的性极强的观察视角, 表达女性观察者强烈的占有欲与操控欲。 1、南洋学生凌吉士 凌吉士一出场便被女主人公莎菲警为天人、 完人, 这位貌英俊潇洒的 “高个儿少年” , 引起了莎菲的高度关注,令她倾心不已,给她留下的第一印象是: 18 沉樱关于某少女 ,喜筵之后某少女女性m人民文学出版杜,1987:101 19 沉樱时间与空间,喜筵之后某少女女性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226 第一章 对自我的建构和对异性的审视 11 可真漂亮,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男人的美,从来我还没有留心到。只以为一个男 人的本行是会说话,会看眼色,会小心就够了。今天我看了这高个儿,才懂得男人是 另铸有一种高贵的模型,我看出在他面前的云林显得多么委琐,多么呆拙 20 莎菲对凌吉士的男性身体的一连串审视表现了一种纯粹的视觉快感, 这种感官上的 满足又与前面所说的精神上的欣赏不同, 因为作为猎物的男性对象已经具有强烈的被控 制、被占有的特点: “把所有心计都放在这上面,好像同什么东西拼斗一样。我要那样东西,我还不愿 去取得,我务必想方设计让他自己送来。是的,我了解我自己,不过是一个女性十足的 女人,女人只把心思放到她要征服的男人身上。我要占有他,我要他无条件的献上他的 心, 跪着求我赐给他的吻呢。 我简直癫了, 反反复复的只想着我所要旅行的手段的步骤, 我简直癫了。 ” 21 凌吉士的视觉形象在文本中所呈现的状态无疑是一种“色的诱惑” 、 “美的相貌” , 一种被女人渴求的“高贵” 、 “丰仪” ,而享受、占有凌吉士的是莎菲这女性观察者的“冲 动”和“欲望” ,在文本中,这就成了女性对男性身体外形美的书写冲动。她重复地审 视着目标的任何细微处头发、嘴角、嘴唇、眉梢、眼角等, “他的妩媚,他的英爽” , 他“颀长的身躯,嫩玫瑰般的脸庞,柔软的嘴唇,惹人的眼角” ,这些身体的外形特征 引发了观察者的无限联想,使她梦想到“欧洲中古的骑士风度” , “把那东方特长的温柔 保留着” ,成为她眼里“一个传奇中的情欲” 。 2、诗人鸥外鸥 落魄诗人鸥外鸥是另一位成为女性观察者目标的男性人物, 他吸引女主人公薇的地 方并非他具有像凌吉士那样完美的外表, 相反, 他有着 “灰灰的小眼珠” ,“眼皮肿肿的” , 还有因患结核病而显得“苍黄的脸色,就决不是能刺激一个健全的女人”的相貌,可以 说与凌吉士那样潇洒英俊的外在形象大相径庭。然而,在鸥外鸥身上所呈现出来的“颓 废”美,却刺激了女主人公薇的征服欲和进攻欲,以期望得到一种主动采取行动并获得 成功的自我满足感。这样,男性身体外形已成为女性观察者实现自身欲望的工具,并企 图施展改变被观察者的消极状态,激发起男性阳刚的男性气质。 20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文集第二卷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5l 21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文集第二卷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56 她们眼中的他们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分析 12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身体叙述不再是唯一能表现女性文学书写特色的标 准,因为文本中男性视觉形象,如穿衣打扮、面容长相、身体外形的展示,都说明了男 性的身体和外形不但不再是一种女性文本里的书写禁忌, 反而成为了另一种突破性的书 写愿望,使得女性审美男性的欲望得以实践。此时的男性人物反映了女性观察者浓厚的 快乐欲求使自己获得欣赏男性时的快乐。 这使得男性形象成为女性观察者的书写对 象,从而颠覆了中国文学史上只有男性对女性进行观察和欣赏的叙事传统。 第二章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 13 第二章第二章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 第一节第一节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丈夫形象五四女作家笔下的丈夫形象 在五四浪漫主义、个性主义的驱动下, “爱情”成为知识分子共同关注的主题,于 是,在文学里出现了大量知识分子勇敢追求爱情的形象。这个时期文学集市上有很多自 传(郁达夫、王独清、黄庐隐等作家的自传) ,还有大量的书信或情书(郭沫若、宗白 华和田汉的三叶集 、徐志摩的爱眉小札等) ,这些作品大胆展露作家们个人内心 私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五四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学革命”和“知识革命” ,而且还 推动了“情感革命” 。爱情已成为新道德囊括一切的象征,成为“礼”的传统社会风尚 的简易替代物。他们把爱情和自由融为一体,即通过爱情激发个人的热情和能力,就可 以变成完美自由的人; 爱情还可以冲破伪善社会种种束缚, 帮助自身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依照五四先驱们的思维逻辑,两性的爱情若是源自双方的相互理解,就一定会得到 彼此的尊重,传统女性的不幸,就在于婚姻中没有自主选择的自由。所以,如果赋予女 性婚恋的自主权,就能得到完满和谐的婚姻。然而,先驱们很少运用老旧中国妇女的内 视角去揭示她们眼中的历史和自己,考察她们与社会在哪里发生了冲突。也许是被时代 一起淘汰的女性生活和她们的内心世界不足以让先驱们发生兴趣, 或者认为没有探索的 价值。然而在五四女作家群中,她们的许多作品都涉及了男女两性问题,并且触角比较 深入。 这种对爱情的思考直接反映在她们所塑造的丈夫身上, 依据作家不同的情感取向, 笔者划分出两类丈夫形象: 第一类:受批判的丈夫形象。他们分别是凌叔华 “我那件事对不起他?” 里以自 由恋爱为招牌玩弄女性的胡少爷;庐隐时代的牺牲者里把贤良妻子李秀贞德抛弃的 “陈世美”张道怀,石评梅弃妇里以自由恋爱为名抛弃苦等十年表嫂的表哥, 林 楠的日记里对林楠无情伤害的丈夫琳,沉樱爱情的开始和喜筵之后里推卸责 任的丈夫, 这些丈夫的形象表达了五四女作家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和观念的审视 与批判。 “我那件事对不起他?” 中塑造了一位以追求自由恋爱为招牌玩弄女性的胡少爷 形象。胡少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对新手心理辅导师的服务策略研究及其实施效果分析报告
- 咖啡店选址与产品开发经营计划
- 产品设计到市场推广全面解析智能硬件的运作
- 高档小区的个性化幕墙装修设计与工作计划
- 宠物美容师AI基础题
- 财政监管岗位面试准备手册
- 充电桩与便利店协同发展
- 环境设计中绿植与水体的景观造型研究
-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岗位胜任力提升计划与实施方案
- 广汉禁毒迎检通知书
- 新《治安管理处罚法》解读课件
- 青稞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教案
- 监理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 微波光子集成-洞察及研究
- CRRT后护理查房报告
-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 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四有好老师
- 三标合一管理体系培训
- 2025年吉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招聘(2号)笔试考点题库试题(含答案)
-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课件
- 农信社法规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