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美国中央银行权利的经济法学分析.pdf_第1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美国中央银行权利的经济法学分析.pdf_第2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美国中央银行权利的经济法学分析.pdf_第3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美国中央银行权利的经济法学分析.pdf_第4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美国中央银行权利的经济法学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 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 是一国的最高金融管理机构, 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设有中央银行管理全国的 金融活动。在现代社会,政府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来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管理 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活动、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物价的稳定 以及经济的发展。美国是一个法律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对美国中央银行的权利 从法律上进行研究,可以完善我国中央银行的权利,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 展。 从经济法学的角度对美国中央银行的权利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其权利的定性 分析和定位分析。在对美国中央银行的权利进行研究前,应首先搞清楚主体地位 问题,只有主体地位明确才能够进一步研究权利,当美国中央银行参与经济法律 关系,行使宏观调控权,促进国民经济普遍、可持续地增长的时候,其是经济法 主体,与传统民法主体、行政法主体截然不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中央银行行 使的宏观调控权与传统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权并不相同, 前者是中央银行作 为金融管理机构,通过实施国民经济管理行为而产生的权利,其本质上是国民经 济管理权,而后者是国家行政机关所行使的政治权力。对美国中央银行行使的宏 调控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契约的性质,政治国家生成的契约是交易 契约,而美国中央银行与受金融调控主体之间的契约是一种分工、合作契约;保 护的法益,中央银行行使的宏观调控权是为了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促进国 民经济的可普遍、可持续发展,这与行政权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不相 同。从法学的角度,美国中央银行行使的宏观调控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权利:发 布宏观调控决定、命令的权利,发行货币的权利,对金融机构监管的权利等。在 对美国中央银行主体权利的定位上,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权与国会调控权、政府 调控权的关系以及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权与受金融调控主体权利的关系, 他们本 质上都是分工、合作,保障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权利关系,这样美国中央 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权的定位就在这些权利关系中得到了确定。 我国的中央银行建立比较晚, 中国中央银行的权利相对于美国中央银行的权 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就金融监管权而言,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不 完善、金融监管的手段方式落后等,这就需要对美国中央银行的权利予以借鉴以 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行政权;宏观调控权 ii abstract the central bank is the core of a countrys financial system. it is the highest financial management institution. because of the inst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at present, most of the worlds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a national central bank in charge of financial activities. in modern society, the government mainly formulates and implements financial policies, manages commercial banks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gulates and controls the money supply through the central bank, so as to make price stable and develop economy.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relatively sou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 we study the rights of central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enable the rights of central bank of china to be more perfect, and rapidly promot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law, the analysis on the rights of the u.s. central bank is mainly qualitative and positioning. before we study the rights of central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we should first figure out the subject status. its possible to do further research only when the subject status is clear. the central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subject of economic law,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subjects of civil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when it participates in the economic legal relationship, exercises macro-control, and promotes general and sustainable growth of national economy. 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macro-control right which the u.s. central bank exercises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administrative power of traditional stat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the former is the right which the central bank exercises as a financial management institution. the central bank exercises financial control and manages national economy, in essence it is the right to manage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latter is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which the state exercises as a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with its essence a political power. we can analyze macro-control right, which the u.s. central bank exercises from the following areas: quality of the contract the political state is generated by the transaction contract , while the contract between the u.s. central bank and those financially controlled is a contract of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law for benefits macro-control right, which the central bank exercises, is to stabilize prices, curb inflation, and promote the gene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while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is to protect political rule of the ruling cla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 the macro-control rights which are exercised by the u.s. central iii bank mainly include the following rights: the right to publish macro-control decisions and orders, to issue currency, to regul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so on. in the u.s, the central banks position on the righ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banks macro-control right and control of congress ,govern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banks macro-control right and the right of those financially controlled, essentially speaking,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 are those of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guarantee of currency stability, promo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the u.s. central banks financial macro-control rights position could be identified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se rights. chinas central bank is established relatively late. compared to the rights of the central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ights of the central bank of china still have many deficiencies, such as the right to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so on. at present, chinas financi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imperfect, means and methods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are backward, etc. all require the learn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central bank to compensate for the deficiencies and promote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key words:monetary policy;the administrative power;macro-control right(power)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引 言 众所周知,中央银行机制同国家的财政机制以及法律等监督机制联系在一 起,共同实现对国民经济的间接管理控制,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间接宏观调控 体系,在这个控制体系中,中央银行处于主导地位。作为现代金融制度核心的中 央银行,是一国的最高金融管理机构,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大多都设有中央 银行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在现代社会中,政府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来制定和实 施国家的金融政策、管理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活动、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 量,从而实现物价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的目标。 本人自研究生入学以来,一直关注中央银行的研究成果,并在相关领域完成 了一定量的论文写作和翻译,在不断对中央银行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尤其对美国 中央银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却发现法学界很少涉及对美国中央银行的研究, 特别是对美国中央银行权利的经济法学分析更是寥寥无几了。 本人认为美国是 一个法律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对其核心金融机构从法律上进行研究,可以使我 国的中央银行从中予以借鉴弥补自身的不足, 另一方面有助于完善我国现行的法 律规定,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因而本人认为很有必要对美国 中央银行权利进行经济法学分析。 总的来讲, 对美国中央银行的研究先前主要是一些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 研究,如万红: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和银行法 ,孔祥毅: 中央银行通论 ,陈燕: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物 ,白钦先、郭翠荣: 各国金融制度比较 ,沈炳熙:中 央银行 ,此外对中央银行的外文翻译资料大多也都是经济学的,如美保 罗m霍维慈著,谭秉文、戴乾定译: 美国货币政策与金融制度 , (上下册) , 美托马斯梅耶、詹姆斯s 点杜森贝里、罗伯特z阿利伯著,洪文金、 林志军等译: 货币、银行与经济等等,这些学者都是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对 美国中央银行进行研究, 而法学界对美国中央银行的研究特别具体化到从经济法 学的角度对美国中央银行的权利进行研究就更少了。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对美国 中央银行的权利从经济法学上进行粗浅分析。 本文采用了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的 社会现象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以宏观调控权理论为基础,展开论述,从经 济法学的角度对美国中央银行的权利进行分析。 首先对美国中央银行的权利进行 定性分析,在这一方面结合已有学者对宏观调控权的研究,进行详细阐述。本人 认为中央银行在行使宏观调控权时是经济法的主体, 其所行使的宏观调控权不同 于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权,而是经济法上的权利,其本质上属于国民经济管 这里的权利指的是金融调控权。一般认为,法律都是规定主体权利、义务的,美国中央银行并不是从传 统的国家机构分离出来的公权力机构,而是在经济生活中成长起来的、独立的经济管理机构,谈不上享 有公权力,所以用了权利范畴。 2 理权。然后本文对美国中央银行的权利进行定位分析,通过对美国中央银行的宏 观调控权与国会调控权、政府调控权的关系,美国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权与银行 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权利关系进行分析, 指出它们本质上都是一种分工、 合作权利关系。 最后本文对中国中央银行的权利与美国中央银行的权利进行了比 较,指出了中国中央银行权利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完善方案。 当然, 从经济法学的角度对美国中央银行的权利的进行分析是一个崭新的课 题,其研究涉及到经济法学、行政法学、法理学、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等多个领 域。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写作中难免存在不如意的地方,甚至存在错误和不当之 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我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予以改正、完善。 3 第 1 章 美国中央银行建立过程与权利运行状况 1.1 美国中央银行建立过程的回顾 1.1.1 北美银行的建立 美国中央银行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美国的银行业的产生和发展比欧洲 国家要晚。随着独立战争的结束,为了资助革命战争和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美 国于 1782 年建立了第一家近代意义上的银行即北美银行,由于联邦政府控制着 北美银行大部分的股权,所以其与联邦政府关系密切。在北美银行建立不久后的 两年,纽约银行、马萨诸塞银行相继成立起来了。从 1781 年到 1861 年,开业的 银行超过 2500 家,但其中的许多银行很不健全,几乎有五分之二的银行在开业 后 10 年内不得不关闭。 1 1.1.2 第一银行的建立 由于各州均有发行货币的权利,美国的经济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1791 年,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议建立国民银行。此后,联邦政府批准设立第一家国民银 行,即第一银行。联邦政府认购一定的资本额,拥有一部分所有权。第一银行其 除了有权执行商业银行的职能,还有权执行发行银行券等类似于中央银行的职 能,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货币的统一。但是由于反对派认为该行的大部分所 有权为外国人所控制,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享有过多的权利,会影响 地方和各州银行的发展,所以到 1811 年,当其存续期间届满,由于国会拒绝对 其续展而停业。 1.1.3 第二银行的建立 在第一银行倒闭后,美国的经济又陷入再度混乱的状态,为了促进经济的发 展,1816 年,美国的第二银行成立。第二银行行使的职能类似于第一银行,即 行使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两种职能。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在第一银行倒闭后 出现的货币贬值的问题,有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由于其权利的过分强大,遭 到了反对派的批评,其于 1836 年由于杰克逊总统拒绝延期而停业。 2、应该承认 的是美国第一银行、第二银行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两个银行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 央银行,它们只不过是代行了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而已。 1.1.4 国民银行的建立 在 1836 年,当第二银行转变为州银行继续经营后,这时候又出现没有统一 4 的发行银行的局面,并且在 1837 年,密执安州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组织银行的制 度,即任何人只要符合相当宽松的条件就可以自由组织银行、发行银行券,我们 把这种制度称之为自由银行制度。这就导致了银行券的滥发、伪券充斥市场、许 多银行出现了倒闭,极大地阻碍了美国金融业的发展。鉴于上述情况,1863 年, 国会通过了国民银行法 , 建立国民银行。 国民银行法对银行应缴纳法定 存款准备金等方面进行限制,并规定了银行由联邦政府统一发给银行营业执照, 国民银行发行的银行券的数额不得超过其资本额等。 这就使得国民银行拥有了银 行券的发行权,缓和了金融秩序混乱的局面。但是,国民银行也存在着缺陷,尤 其在 1907 年经济危机发生时,其缺陷暴露得更为突出,因此全国货币委员会建 议改革现行的银行制度,建立全国性的中央银行制度。但是反对派的呼声极为强 烈,他们认为中央银行的建立会使州银行的一些权利受到威胁,最终使得建立中 央银行制度的构想没有得到实现。直到 1913 年,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条例 , 这时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中央银行才建立起来。 1.1.5 美国中央银行的建立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采取了与大多数国家都不同的复合式的形式,具体来讲, 全国划分为 12 个联邦储备区, 设立 12 家联邦储备银行,同时设立了联邦储备 委员会作为联邦储备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对 12 个联邦储备银行的活动进行管 理。具体说来,联邦储备系统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联邦储备委员会 联邦储备委员会共有 9 个委员组成, 其中的 7 人是由美国总统经参议院的同 意后任命的,其余 2 人为财政部长和通货总监,后在 1935 年取消了财政部长和 通货总监变成了 7 个人。委员会的委员任期为 14 年,期满不得连任,每两年只 有 1 个委员需要更换,联邦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由总统任命,任期为 4 年,他们 的任期与总统的任期不一致,避免了总统在其任期内控制委员,从而保证了委员 会的相对独立性,使得联邦储备委员会内部形成了很好的制衡机制。联邦储备委 员会的职能是: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督、制定货币政策、金融政策、控制贴现率、 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等。 2.联邦公开市场会 联邦公开市场会由 12 名委员组成,其中 7 人来自于联邦储备委员会,5 人 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它的职能是:公开联邦储备系统的证券买卖活动,各储备 银行都应遵守委员会的决定。 起初为国民货币法 ,后来修订并改为国民银行法 。 这里的 12 个区指的是: 1.波士顿 2.纽约 3.费城 4.克利夫兰 5.里奇蒙德 6.亚特兰大 7.芝加哥 8.圣路易 斯 9.明尼亚波利斯 10.丹佛 11.达拉斯 12.旧金山。 5 3.联邦储备银行 联邦储备银行设有 9 人组成董事会,这 9 人分别由会员银行选举 3 人、农业 银行选举 3 人、联邦委员会任命 3 人所组成。联邦储备银行的股本是由会员银行 以自身资本的 6%认购的。联邦储备银行的主要职责有:对会员银行进行检查、 审批某些银行合并的申请;进行支票清算、收回流通中的旧货币和发行新货币; 为每家银行都“设定”一个超贴现率;建立联邦储备系统与地方之间的联系等。 4.联邦咨询委员会 联邦咨询委员会由储备银行的董事各选派 1 人组成, 联邦咨询委员会主要包 括联邦顾问委员会、学术交流委员会、消费顾问委员会、储蓄机构咨询委员会。 它的职能主要是使各银行的意见能够传达给联邦储备委员会。 1.2 美国中央银行权利运行状况:以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为例 1.2.1 货币政策的制定 众所周知,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主要是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即联邦储备委员会、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咨询委员会,它们各司其职。具体来 说,联邦储备委员会负责制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审查并决定贴现率;联邦公开市 场委员会负责公开市场操作;联邦储备银行负责制定贴现率;而联邦咨询委员会 负责将各银行的意见传达给联邦储备委员会。在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 委员会、 联邦储备银行、 联邦咨询委员会中, 联邦储备委员会具有最高的决策权。 在这里以货币政策为例,谈谈美国的货币政策的决定过程。货币政策的制定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来说,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常由中央银行行使最高的 决策权,独立性居中的中央银行对重大事项无决策权,只能对一般事项行使决策 权,而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决定权常由政府行使。美国的中央银行 独立性较大,货币政策的决定权是由中央银行进行行使的。美国的中央银行的成 员并没有财政部门或政府部门的官员,而且成员的任期比较长,与总统的任期错 开,避免中央银行在决策时受到政府、财政部门的干预,其决策具有很强的独立 性、连续性。而且美国联邦储备条例明确地规定了“联邦储备委员会有权独 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总统未经批准,不能对其发布指令” ,这从法律上赋 予了联邦储备委员会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利, 为其行使决策权提供了 保障。在具体地对行使货币政策决定权时,美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即公开市场委 员会来行使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由 8 名常务委员和 4 名非常务委员组成。美 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每年在华盛顿召开 8 次会议, 其主要是对上次会议以来的 货币发展、执行状况进行回顾,同时对长期货币政策和短期货币政策提出指导原 6 则。在决策的时候,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非常注意听取意见的广泛性,其主要体 现在: (1)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无论是否是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委员都必须参加会 议,并且提出自己的建议。 (2)听取联邦储备顾问委员会的建议。顾问委员会是 由地区储备银行选举的董事组成, 其对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决策提出建议。(3) 听取消费者顾问委员会的建议。 消费者顾问委员会通过其掌握的信息提出自己的 看法,能够使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做出正确决策。在对货币政策进行决策时一般 经过以下几个程序:首先对目前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联储银行广泛 听取各行各业的意见,初步形成一些对经济情况的基本看法,在会议召开前两周 上交调查统计局。若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储备银行的行长还可以根据情况的变 化对看法进行更改,然后由联储的货币事务局、调查统计局、国际金融局在会同 有关专家对国内国外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绿皮书, 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经济分析报告书。其次,在绿皮书形成的基础上,还是由货币事务局、调查统 计局、国际金融局对货币情况进行分析,形成简练的蓝皮书,也就是货币分析报 告书。最后,对地区经济进行分析报告形成白皮书。在绿皮书、蓝皮书、白皮书 都形成的基础上,由各储备银行的行长在结合其它信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讨论, 形成货币政策决策。 1.2.2 货币政策的执行 美国的货币政策的执行是由中央银行进行的。 这里所说的货币政策主要指的 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这三种政策。具体说来,法定存款准 备金的执行是在中央银行作出决定后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规定的法定存 款准备金,而再贴现则是由中央银行作出决策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总行和 分行同时进行。总的说来,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的执行相对比较简单,但 是公开市场由于其业务的连续性和广泛性,使其不易执行。美国的公开市场业务 操作是由纽约联储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室具体进行。 当公开市场委员会把近两个月 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决定后, 联储总部公开市场系统账户的经理与公开市场领域 的其他官员、高级职员一起讨论政策指令的贯彻问题,然后由公开市场委员会秘 书准备书面指令,并在当天送达纽约的操作室。指令的贯彻需要将会上确定的准 备金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参数。在纽约的公开市场操作室接到指令后,首先要算 出总准备金的需求,然后算出总准备金的供给(这项工作实际上联储理事会的职 能部门也在做) ,最后确定持有期为两周的非借入准备目标。确定这一目标后, 纽约联储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工作人员每天预测影响准备金变化的所有因素的 变动情况,分析可能的偏差和纠正偏差的市场操作计划,并以此指导每天的公开 市场操作。由于外汇操作、国债拍卖都在纽约储备银行进行,大量的贴现业务也 在纽约储备银行展开,所以,货币政策的操作的主要任务集中在这里,这也是其 7 行长成为公开市场委员会常任副主席的重要原因。 3 1.2.3 货币政策的监督 对美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进行监督主要是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 督主要指的是中央银行对本身对自己的决策的监督,它是一种自律机制,例如根 据联邦储备条例第 11 条联邦储备理事会的权力中第 2 款检查与报告的规定: 联邦储备理事会“有权检查每一联邦储备银行及每一会员银行的账户、账册及业 务,并有权要求其向理事会提供必要的财务报表及报告。 ”可见,联邦储备理事 会有权对 12 家联邦储备银行进行监管。 在这里需要着重讲一下的是其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主要指的是立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以及司法机关的监督。 1.立法机关的监督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是由国会通过的联邦储备条例而建立的,联邦储备体 系接受国会的监督,国会主要通过联邦储备体系提供的运作报告对其进行监督。 具体说来,根据联邦储备法第 4 条第 7 款规定: “联邦储备理事会每年应向 众议院议长呈交其业务的详细报告,由议长将报告印出供国会了解情况” 。实践 中,美联储理事会每年应向国会呈交两份书面报告,汇报整个国民经济情况和货 币执行情况以及第二年的货币政策计划, 国会有权随时召集联储理事会主席和其 它成员就书面报告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这表明美联储直接对国会负责。 4当 国会认为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时, 其有权通过改变联 邦储备体系的权限和制度从而对货币政策予以改变。 2.行政机关的监督 美国的中央银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决策机构的成员大都来自中央 银行的官员,没有政府部门的成员,成员具有 14 年较长时间的任期,且与总统 的任期错开,可以有效防止其在作出决策时受政府的干预。同时,美国中央银行 的资金并非来源于财政部,而是由会员银行以实收资本和公积金的 6%来认购中 央银行的股票,这就防止了财政部门对其决策进行干预。由此可见,中央银行具 有决策自主权,政府不能干预中央银行,根据联邦储备条例的规定“联邦储 备委员会有权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总统未经批准不能对其发布指令”但 是,需要指出的是,中央银行虽然具有货币政策的决定权,但是行政机关可对中 央银行的决策进行监督, 中央银行应对政府提供相关方面的信息意见以便政府对 其监督。 3.司法机关的监督 司法机关可对美国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进行监督, 当中央银行作出的决 策、财务状况、运行情况被会计部门或者审计部门察觉违法时,司法机关可以对 其不法行为提起诉讼。如美国联邦储备条例第 25 条(乙)诉讼案件的司法 8 管辖权第 2 款涉及联邦储备银行的诉讼中规定了“不管其他任何法律如何规定, 凡习惯法属民事性质的、或就衡平法而言,任何联邦储备银行为当事人一方的诉 讼,均应被视为系在合众国法律下所引起的诉讼,合众国的地方初审法院对各该 诉讼有最初的司法审判权。 各该案件中作为被告人的联邦储备银行在审判前可以 随时按照法律另行规定的移交案件程序, 将有关诉讼由州法院移交给适合地区的 合众国地方初审法院。 任何州、 县、 市或合众国的法院在诉讼案件最终判决以前, 对联邦储备银行或其财产不得签发财产扣押状或执行令状。 ” 9 第 2 章 美国中央银行权利的定性分析 2.1 美国中央银行的主体地位 在我们对美国中央银行的权利进行研究前,我们应该搞清楚其主体地位问 题,只有主体地位明确,才能进一步研究权利。 古罗马法最早对公法和私法进 行了划分,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学说编纂里指出: “公法是关于罗马帝国 的规定” , 5而另一为法学家盖尤斯也认为“法律学习分为两个部分,即公法和 私法,公法涉及罗马帝国政体,私法则涉及个人利益” 。 6从上文可以看出,在 古罗马,公法指的是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为社会个体利益的法律。比照罗马法 对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经济法可以分为:微观经济法、宏观经济法。微观经济 法是在微观经济领域调整投资者与投劳者自发追求、分享剩余的关系,并以此来 保障企业的快速发展。 7104也就是说微观经济法主要是规定社会个体的剩余权、 保护社会个体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整体的增量利益实现。宏观经济法是在宏 观经济领域,就单个企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调控的法律,从而在整 体和可持续意义上,保障单个企业快速发展,以达到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 展, 7105即国家作为社会个体的代表需要保障人们共同需要的经济安全 (国家的经 济秩序、经济利益) , 8克服社会个体发展的盲目性、局限性,保障社会普遍地、 可持续地发展。本人认为美国中央银行在参与经济法律关系,执行国民经济的宏 观调控职能时,其是经济法主体,更为确切地说它是宏观经济法主体,那么它与 民法主体、行政法主体有什么区别呢? 2.1.1 与民法主体的比较 1.对传统民法主体理论的解读 传统的民法理论认为民法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国家在特殊情 况下也可以成为民法的主体,即民法的主体可以分为两类:自然人和自然人的组 合。 这一理论很容易使人们产生错觉即自然人和自然人的组合只能构成民法的主 体,而事实上,自然人和自然人的组合可以成为一切法律关系的主体。判断一个 主体是民法主体,还是经济法主体,需要看主体是参加了哪个法律关系,依照何 种法作为。若其参加到民事法律关系,依照民法作为,则为民法主体;若其参加 经济法律关系, 依照经济法作为, 则为经济法的主体。 所以上述理论应该表述为: 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可以成为民法的主体。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来分析一下美国中央银行的主体地位,当联邦储备委员 会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照民法进行民事行为时,如在市场上买卖货物,这时就 是民法主体;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依照经济法进行经济行 10 为时,其是经济法主体,如中央银行根据经济的情况、市场的变化,制定与执行 国家的金融政策,对金融进行控制与调节,负责对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 预测,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督管理,其就是作为经济法主体而出现的。 2.与民法主体的区别 产生的背景不同 民法是对个人既有的利益(即“存量利益” )的保护。传统民法以私法为核 心,民法产生于脱离原始生产的个体生产时代,为了定分之争,需要对个人的所 有权予以确认、保护,由此便产生了对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进行调 整的民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涉及的是财产性质关 系和在财产的交换过程中是否遵循等价交换的关系(具体说来,是看交易双方是 否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标的是否确定合法) ,禁止不 公平的财产流转;就人身关系而言,民法主要是在受害人由于加害人侵害其人身 行为而提出损害赔偿时,对受害人进行保护。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民法对财产关 系、人身关系的调整主要是对本身的利益进行的保护,并不涉及增加财富、创造 增量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概括民法主要是对社会个体存量利益的保护,即对 现有的已经存在的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进行保护, 其对侵害个人的财产权益和人 身权益的行为进行惩治。 与民法不同的是, 经济法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 此时, 生产的目的并不是在于交换,而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可以肯定的是,社 会化大生产突破了单个人体力、智力的限制,有利于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但是 由于个人只关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忽视了社会的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从长远来看,这将最终会使得个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同时,由于个人的资金、 智力等的局限性,即使其意识到社会整体利益的重要性,其以有限的资源对经济 进行调控,从而在整体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显然是很难做到的。如何对个人利益和 社会整体利益进行协调,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普遍、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传统民 法无法解决的,而经济法就是为了弥补上述缺陷而产生的。 美国中央银行产生于 19 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前成立的国民银行由于自身固有的 缺陷不能解决上述矛盾,由此 1908 年,全国货币改革委员会提出建立全国统一 的中央银行,改革货币银行制度。此方案最终在 1913 年被国会采纳,国会通过 了联邦储备条例 ,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由此可见,美 国中央银行的成立并非一蹴而就的,它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银行的产生 对国民经济的调节、控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主要是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 进行调控。具体说来,由于决定货币增长量因素的不确定性,这就会使得货币增 11 长量也会随之任意变动,中央银行通过合理地对货币供应量进行确定,减少了货 币增长量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相符合的情况;此外,中央银行能够对需要贷款 的银行提供贷款,这就避免了银行的倒闭。总之,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 具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力求达到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充分就业、促 进国民经济可普遍、可持续地增长等一系列指标,这是传统民法不做也无法做到 的。 民法主体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执行宏观调控职能的中央银行与受调控主体 之间地位不平等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具体来说,平等体现在 当事人的民事主体资格平等,即当事人具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当事人之间不 存在指挥与被指挥,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其民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都没有凌驾 于另一方的特权;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都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当事人的民事权益都平等受法律的保护。 而当作为经济法主体的中央银行在行使 宏观调控权,发布宏观调控决定、命令的时候,受调控方不能违反具有根本性质 的决定、命令。可见,中央银行与受调控主体之间地位存在不平等性。 2.1.2 与行政法主体的比较 1.作为行政法主体与作为经济法主体的相似点 在现实生活中,美国中央银行在什么时候作为民法主体、什么时候作为经济 法主体比较容易区别, 而我们往往很难辨别美国中央银行在何种情况下是行政法 主体还是经济法主体,究其原因是,作为行政法主体与作为经济法主体的美国中 央银行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既是行政法主体,又是经济法主体 美国中央银行既可以作为行政法主体同时又是经济法主体。具体而言,当其 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规范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参与到行政法律关系中来此时就 是行政法的主体;而当美国中央银行根据经济情况的发展变化,运用一些经济手 段、制定货币政策,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参与到经济法律 关系中来,毫无疑问,此时美国的中央银行是作为经济法主体而出现的。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 调控主体与受调控主体之间都存在不平等性 无论是美国中央银行作为行政法主体,还是经济法主体,它与行政相对人和 受调控主体地位都存在着不平等性。具体来说,当美国中央银行作为经济法主体 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受调控主体对根本性的决定、命 令不能违反,在这里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调控主体的意志。中央银行作为经济法主 体与受调控主体之间体现不平等性,这样就会很容易使我们弄不清楚其主体地 位,将其与行政法主体相混淆。 12 2.作为经济法主体与行政法主体的不同点 美国的中央银行的建立也经过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它并非由商业银行发展而 来的, 而是一开始就作为中央银行出现的。 早期, 美国还没有建立中央银行以前, 商业银行就代行使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如对银行券的发行。但是由于能够发行 银行券的商业银行比较多,造成了银行券的不稳定,社会出现了动乱,尤其是经 济危机爆发时,这种动乱就更加明显了。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银行业屡次出 现了倒闭,政府逐渐认识到了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于 1913 年通过了联邦 储备条例建立了中央银行。 美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与行政机关不同,有其自身 的特殊性: 管理手段不同 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采取一些经济手段,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从而对经济进 行宏观调控管理。中央银行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1)贴现政策。贴现政策即 联邦储备系统发放给其管辖内的银行或其它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 联邦储备理事 会利用现行审批贴现利率的权利,可以迫使联邦储备银行改变它们现行贴现利 率。各银行可以直接向联邦储备银行借款,但是其一般不愿意对个别银行经常和 大量贷款。 9(2)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 具是用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 美国 1980 年银行法 规定了凡是接受存款 的金融机构,都必须向联邦储备银行交纳存款准备金。到 1980 年底,活期存款 的储备率为 7%至 16.25%,储蓄存款为 3%,定期存款为 1%至 6%。 10(3)公 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各种证券,从而 对货币供应量以及信贷规模进行调整。公开市场业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美国对 其非常重视,设立专门的公开市场委员会执行这一货币政策。 总而言之, 美国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情况通过运用这些货币政策对经济 间接干预,它对经济的这种干预具有很少的强制性,行为人有了较强的自愿性, 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买或卖,这种方式更容易为行为人所接受,同时,中央 银行主要是根据市场资金的情况等经济状况来决定其采用何种方式来保证金融 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针对性、及时性。 而行政机关在进行管理时,常以法律规定为依据,通过具体的行政机关或部 门行使行政权,从外部来直接干预,从本质上说,行政权是国家对社会独立的管 制权、具有强制性。行政权只能由国家机关单向行使,不能被放弃、剥夺,它以 国家机器为后盾,行为人若不服,便会受到制裁。这样,就会很容易导致在实际 操作过程中,行政权被滥用,从而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甚至阻碍发展。同时, 全称是1980 年缓和对外存款机构的管理与货币管制法 ,其于 1980 年 3 月 28 日由美国国会通过。 13 由于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依据是法律的规定,法律具有稳定性,法律的规定不 可能总是与处于不断变化的经济情况相适应,它具有滞后性,这就使得行政机关 的管理可能存在不适当的地方。 活动领域不同 中央银行的活动领域主要是在货币信用领域,例如: (1)中央银行是银行存 款准备金的保管者, 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交纳一部分的存款准备 金。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最后贷款者,即当商业银行出现资金短缺,通过同业 拆借都难以融通,中央银行可以作为最后的贷款者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3)中 央银行作为票据结算的中心, 各商业银行的资金往来都可以通过中央银行进行转 账划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效率又方便对各商业银行进行监督。 (4)中央银行代 理国库,政府对财政的收入和支出都通过中央银行开设的财政账户进行。 (5)中 央银行代理政府发行债券,政府的债券一般都是通过中央银行予以发行。 (6)中 央银行替政府就黄金和外汇进行管理,通过这种管理有利于保值、升值。 (7)中 央银行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使得对金融的管理更加规范。而行政机关一般从事 的领域并不是在货币信用领域,或是与货币信用无直接联系的领域。 是否能够创造“增量” 由于行政机关进行强制性干预的时候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具体而言就是 国家机器即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