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专业论文)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的研究.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史专业论文)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的研究.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史专业论文)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的研究.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史专业论文)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的研究.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史专业论文)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科学技术史专业论文)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是第一部向我国全面系统介绍近代天文 学的著作。它经译者伟烈亚力、李善兰、徐建寅之手把十九世纪西方天 文学的全景第一次展现在中国人面前,不仅促进了中国天文学从传统向 近代的转变,而且也影响了晚清中国人的天学观乃至世界观。本文对谈 天的底本、科学内容及翻译、传播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研究,获得 了一系列新的成果。 1 简要介绍了书作者约翰赫歇尔传奇的一生及其天文学名著 o u t l i n e so f a s t r o n o m y 的成书始末,并对该书在英国的版本发行情况进行 了整理和评述。 2 概述了谈天的翻译背景,对曾刊刻的十三个版本作搜集、比 较,以考查其版本源流;一并理顺谈天的三个主要版本与其各自英 文原本的对应关系。 3 以1 8 5 9 年墨海书局大字版谈天和其原本1 8 5 1 年版o u t l i n e s0 1 a s t r o n o m y 的对照研究,对该书的翻译方式及翻译水平进行了述评。 4 通过对1 8 5 9 年墨海书局大字版谈天、1 8 7 4 年江南制造总局增 译本谈天、1 8 7 4 年江南制造总局重校本谈天及1 8 6 5 年o u t l i n e s o f a s t r o n o m y 内容上的相互比较,首次对徐建寅增译部分、修正部分的来 源和内容作出了整理、总结。 5 以谈天附表l i s to f t e c h n i c a lt e r m s 魄耐i nt h ew o r k 为研究对 象,分析了书中西方名词术语的引进和翻译情况,探讨了该书在近代天 文学名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6 介绍了谈天一书在清末的传播情况,通过详实的史料说明该 书对我国天文学及晚清知识分子天学观转变的作用和影响,并对其在天 文史学界和思想界的影响给出了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谈天,o u t l i n e so f a s t r o n o m y ,版本,增译,名词术语翻译 t a n t i a nt r a n s l a t e db ya w y l i e ( 1 8 1 5 - 1 8 8 7 ) & l is h a hl a n ( 1 8 1 1 - 1 8 8 2 ) i s t h ec h i n e s ev e r s i o no fo u t l i n e so fa s t r o n o m y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o u t l i n e so fa s t r o n o m yi saf a m o u s l ya s t r o n o m i c a lw o r k si ne n g l a n di n n i n e t e e nc e n t u r y e n c o m p a s s i n gt h eb o o k so ft a n t i a n & o u t l i n e so fa s t r o n o m y t h e c o n t e n to ft h i st h e s i si n c l u d e s6a s p e c t s : 1 w er e v i e wt h el i f eo fj o h nf w h e r s c h e l ,t h ea u t h o ro fo u t l i n e so f a s t r o n o m ya n di n t r o d u c e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p u b l i s h m e n to ft h eb o o k , t h e n d e s c r i b ei t s1 2d i f f e r e n tv e r s i o n si ne n g l a n d 2 b yg a t h e r i n g 1 3d i f f e r e n te d i t i o n so ft a n t i a ni nc h i n a , a n d c o m p a r i n gt h e mw i t hd i f f e r e n te d i t i o n so fo u t l i n e so f a s t r o n o m y ,w ef i n do u t 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e a c ho t h e r 3 b yc o m p a r i n gt a n t i a na n di t so r i g i n a l ,w h i c hp u b l i s h e di n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o fm o h a ii n1 8 5 9 ,w ek n o wt h em l e so f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a p p r a i s et h e t r a n s l a t e dq u a l i t yo ft a n t i a n 4 n o ww eh a v e3l e a d i n ge d i t i o n so ft a n t i a n ,s u c ha sf i r s te d i t i o n , a d d e d e d i t i o n ,r e c e n s i o na n d2e n g l i s he d i t i o n so fo u t l i n e so fa s t r o n o m y w h i c hs e p a r a t e l yp u b l i s h e di n1 8 5 1 、1 8 6 5 b yc o m p a r i n gt h e s ee d i t i o n sw i t h e a c ho t h e r , w es u m u pt h ec o n t e n ta n dq u a r r yo fa d d e da n dr e v i s e dp a r t 5 t a k et h ee x a m p l eo fl s to ft e c h n i c a lt e r m su s e di nt h ew o 成w e a n a l y z et h et e r m i n o l o g i c a l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n e ww e s t e r n a s t r o n o m i c a lt e r m s 6 w ec o n c l u d e dt h ed i f f u s i o no ft a n t i a ni nt h el a t eo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 n a n a l y z ei t s 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o u rt r a d i t i o n a la s t r o n o m ya n dr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s t r o n o m i c a lc o n c e p t i o n t h et h e s i sw i l lo f f e rag e n e r a la n de x t e r n a lo p i n i o na b o u tt h ei n f l u e n c e o ft a n t i a no nt h ea s t r o n o m i c a lh i s t o r y k e yw o r d s :t a n t i a n ,o u t l i n e so f a s t r o n o m y ,e d i t i o n ,a d d e dt r a n s l a t i o n , t r a n s l a t i o no fa s t r o n o m i c a lt e r m 内蒙古师范大学项t 学位论文 引言 一、选题意义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大开门户,大批传教士随之涌入,在中国开始了 新一轮以传播科学技术为手段的传教布道活动,并将“科学技术是国家富强之根本” 这一先进思想传入我国。这一观念随即受到李善兰( 1 8 1 1 1 8 8 2 ) 等先觉知识分子的 认同他们开始采西学,与传教士合作翻译具有实用意义的西书。晚清天文学译著谈 天 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它译自o u t l i n e so f a s t r o n o m y ,该书是十九世纪著 名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 j o h n f w h e r s c h e l ,1 7 9 1 1 8 7 1 ) 在总结父亲威廉赫歇尔 与他自己的天文成果的基础之上,于1 8 4 9 年为天文爱好者所作的一部天文学作品。 该书涵括了当时欧洲最前沿的天文知识及观测成果,而且文辞优美,原理深入浅出, 深受读者喜爱,曾先后出版了十二次,并被翻译为汉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 在世界各地出版。 其中译本谈天,由墨海书局的传教士伟烈亚力( _ a w y l i e , 1 8 1 5 。1 8 8 7 ) 和李 善兰依据原书1 8 5 1 年发行的第四版,从咸丰元年( 1 8 5 1 ) 开始着手翻译,历时八年 完成,最终于咸丰九年( 1 8 5 9 ) 由墨海书局刊刻发行其后,江南制造总局的徐建寅 ( 1 8 4 5 - 1 9 0 1 ) 又依据原书1 8 6 9 年发行的第十版对谈天) 进行了修正及增译,并将 1 8 5 9 - 1 8 7 1 年间新观测到的小行星等编辑成表,附于书后这一增译本由江南制造总 局于1 8 7 4 年刊行,同年还发行了该书的重校活字本。此后,另有多家书局和刻坊对 其进行了刊刻可见,它在清末的传播极其广泛 它是我国翻译的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近代天文学的著作,其传播的过程即是西方 近代天文学实现中国本土化的过程。因此,对谈天 一书展开系统研究,在中国天 文学史和科学史研究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 鉴于谈天一书在中国天文学界乃至近代科学史界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已有不少关注晚清科技成就及科学译著的学者在他们的论著中对该书有所提及其研 究的范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 1 ) 对谈天一书内容的简介,如:约翰赫歇尔的( 谈天) 记我国 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的研究 翻译出版的第一部近代天文学著作等; ( 2 ) 对谈天的翻译、刊刻情况及其影响的简单介绍,如: 历史上的科学 名著中的谈天一篇、近代科学家徐建寅和他的译著等文章但均缺乏系统 全面的专门论述,甚至有一些文章给出了错误性的描述。同时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或鲜有提及,亦或研究较为薄弱,如: ( 1 ) 对原本o u t l n e so f t a t r o n o m y 的作者赫歇尔生平、该书的写作背景及在英国 出版情况缺乏详细介绍; ( 2 ) 谈天的增译版、重校版和伟烈亚力、李菩兰合译的第一版之间相比较, 徐建寅增译的部分有哪些? 增译和重校部分是否全部来自英文原本2 抑或是徐建寅 个人的天文见解? ( 3 ) 原本o u t l i n e so f a s t r o n o m y 内容究竟如何? 谈天和原本相较,结构、内 容有哪些差异? ( 4 ) 通过谈天 的翻译而引进或修正的天文学名词有哪些? ( 5 ) 谈天) 的传播,对晚清天文学界和儒学思想界的影响究竟如何7 总的来说,对以上诸多问题,目前仍尚未有人给予全面而明晰的答案,而这些也 正是本课题预期所要鳃决的问题,期望通过笔者对谈天一书所做的细致、系统研 究,能够对这些问题作出必要的梳理。 三,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新观点 本选题正是以谈天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这本书不同中译本之闻及中译本 和原本之间内容的梳理和比较研究,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 对谈天 及其英文底本分别做版本的搜集、整理; 2 对谈天第一版、增译版、重校版的差异研究; 3 对谈天 及其英文原本内容、结构的差异考察; 4 对谈天中引进和修正天文学名词术语的归类研究; 5 探究谈天对晚清天文知识界的影响; 6 归结谈天对清末天学思想的影响。 从而理清该书在近代天文学知识的传入、天文学名词的引进等方面所做出的贡 献,并以更加详实的史料分析,对谈天在天文史学界和思想界的影响做出全面客 观的评价 2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约翰赫歇尔及其天文名著 o u t ii n e so fa s t r o n o m y 概述 作为第二次译书时期的领头人物,伟烈亚力和李善兰对他们所译书籍的底本都是 经过严格筛选的,即所用的底本须是选自西方各个科学领域内最新、最具影响的佳作 谈天的底本o u t l i n e so f a s t r o n o r a y 就是十九世纪闻名遐迩的天文学家约翰赫歇 尔的畅销之作研究译著谈天,对其底本的成书过程:内容、传播及作者约翰赫 歇尔的了解是必需的 第一节约翰赫歇尔生平及学术成就简介 、 约翰赫歇尔,1 7 9 2 年3 月7 日生于伦敦白金汉郡斯劳,1 8 7 1 年5 月1 1 日卒于 肯特郡霍克赫斯特。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 作为天文世家赫歇尔家族中的一员,约翰除了在天文学领域成就卓越以外,其一 生的科学研究还涉足数学、物理光学、化学、流电学、地质学、声学、磁学,矿物学、 她质学、古典文学等多个领域,为后人留下了多部科学著作及论文,而且大部分论文 都收录于百科全书,是一位声望极高且极其多产的科学家。他的天文学名著天文学 纲要( o u t l i n e so fa s t r o n o m y ) 和气象、地理学著作地理学概论( t r e a t i s eo f g e o g r a p k y ) ,在英国问世之后影响极大,于是先后由英国传教士传入中国,并被翻 译为谈天和测候丛谈 ,在我国晚清时期广为流传。因此,约翰赫歇尔不仅 在西方科技史上,而且在中国科技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当受到现代学者更 多的关注 约翰赫歇尔是威廉赫歇尔( f r e d e r i c kw i l l i a m t t e r s c h e l , 1 7 3 8 1 1 1 5 - 1 8 2 2 8 2 5 ) 和妻子玛丽鲍尔温皮特 ( m a r yb a l dp i t t ) 唯一的孩子约翰的父亲威廉是英国著名的 天文学家,自行研制了十八世纪最大的反射望远镜,并首先发 现了太阳系第七大行星天王星;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 t h e 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 的研究 r o y a la s t r o n o m ys o c i e t y ) 的第一任会长威廉是将人们的视野从太阳系引入到银河 系的第一人,对恒星领域全神贯注的观测与研究,使他成为十九世纪欧洲天文学界的 先驱人物,被誉为“恒星之父”。而约翰的姑姑卡罗琳( c a r o l i n eh e r s c h e l ,1 7 5 0 - 1 8 4 8 ) 终身未嫁,全身心地协助哥哥的天文学事业并在业余时间独立发现了8 个彗星和3 个星云,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著名的女天文学家。因此,从小的时候起,约翰就看到父 亲和姑姑终日勤勉不息,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巡天观测和研究。聪颖好学的他在父亲与 姑姑的耳濡目染之下,亦逐渐对测天之理都能一一详尽说明。科学气息浓郁的家庭氛 围使成长中的约翰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科学素养。 除此之外,文雅而具有良好哲学修养的老天文学家威廉,也非常重视对儿子约翰 的教育。步入中年的约翰后来回忆道:每当提及父亲,青年时期,父亲与他的两次交 谈总是回响在耳边。 一天,约翰向父亲威廉问起:“所有的事物当中,什么是最古老的呢? 一 循循善导的威廉,以苏格拉底辩证的方式,反问道:“你自己怎么看呢? 一 约翰沉思良久,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 于是,老威廉从庭院中拾起一小石块,对他说,“孩子,在我看来,这就是我所 知道的最为古老的事物了” 还有一次,威廉问约翰:。儿子,你觉得世界上最相似的是哪两样事物? ” 约翰略加思索,随即回答:“当然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最相似了。” 这位哲学家听了说道:“那么你就从树上给我取两片最为相似的叶子吧” 随后约翰遵从父命开始寻找,却始终未得,只得据实告诉父亲“家庭问答一若 无甚相关,然推此而知,万物之中,有几种可合为一类,而又可分其本性”i 然 而。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事物”这样深刻的哲理已深深植根于约翰的心底。“后 约翰论物理格致一本于此,此实佳种播于心田,发生滋长以得佳果,非细事也”i 习, 正是通过这样一些看似琐碎的点滴交谈,约翰逐渐从父亲那里渐渐领悟到一个科学家 应有的哲学思辨和科学素养。 1 、约翰大学时期的数学成就 十七岁,他以f o u n d r e s ss c h o l a r 身份升入剑桥的圣约翰大学( s t j o h n s c o l l e g e ) , 开始系统地学习数学专业。当时,学院将牛顿的 s t u d yo f n a t u r a lp h i l o s o p h y ) 上发表了其最 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论文初论“p r e l i m i n a r yd i s c o u r s e ) ,认为科学验证过 程是理性的,而科学发现则不在科学哲学的范畴内。法拉第( m i c h a e lf a r a d a y ,1 7 9 1 1 8 6 7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在看到这篇论文后,曾写信给赫歇尔,信中给予这篇 论文极高的评价。他写道: 当你的这篇文章刊载在自然哲学研究上时,我立刻欣然细读, 并把它带给学校的科学研究者我感觉到,它已经让我成为一个智者, 甚至是实验者;它改变了我的性格;如果我可以这么说,我想说它让我 成为了一个更好的自然哲学家1 n l 后来这一论文还被收入戴奥尼夏拉德纳( d i o n y s i u sl a r d n e r ) 的袖珍百科全书 ( c a b i n e tc y c l o p a e d i a ) ,作为该书的第一分册。1 8 3 3 年,同样是应拉德纳百科全书 之约,约翰写了天学论。 随后他发表了涉及天文学、化学、地质学等多个领域的数篇研究论文。除此之外, 约翰还利用休闲时间为当时正在出版的一些百科全书中不同门类的焦点话题撰写文 章。例如,为1 8 3 0 年戴维布鲁斯特主编、出版的“爱丁堡百科全书”( e d i n b u r g h 8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n c y c l o p a e d i a ) ,编写了“等周问题”( i s o p e r i m e t r i c p r o b l e m ) 和“数学”( m a t h e m a t i c s ) 两部分,以及“百科全书大全”( e n c y c l o p a e d i a m e t r o p o l i t a n a ) 中的“光”。( l i g h t , 1 8 2 7 ) 和“声”( s o u n d ,1 8 3 0 ) 等。 詹姆斯桑斯离开英国之后,约翰继续在斯洛( s l o u g h ) 对北天的星云、星团、 双星展开观测统计。1 8 3 3 年,他发表了一个含有2 3 0 7 个星云、星团的巨型星表,其 中的5 2 2 个为最新发现。至此,约翰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北半球的巡天观测 3 、约翰的非洲之旅 约翰一直希望能够帮父亲实现对南、北半球进行整体巡天观测的夙愿。所以早年, 他就曾计划到南半球进行天文考察,以观测和记录伦敦所看不到星云、恒星群及双星 但这一设想一直未能付诸实践。1 8 3 2 年母亲去世后,这一计划被重新提上日程。当 时南半球可去的观测地有南美洲、澳大利亚、非洲好望角恰逢1 8 2 0 年,英国人为 改进天文和航海技术,在其殖民地好望角建立了天文台所以好望角成为这次考察的 首选观测地, 1 8 3 3 年1 1 月1 3 日,约翰与妻子玛格丽特( m a r g a mb r o d i es t e w a r t ) 带着三个孩 子、机械师约翰斯通和一名护士组成的“赫歇尔队”,乘坐“蒙特斯图亚特”号 ( m o u n t s t u a r te l p h i n s t ) 从补次茅斯港口启程了。他们还带了一架2 0 英尺的折射望远 镜用于观测双星;另外一架装有反射望远镜的7 英尺赤道仪,则是观测微弱星云的最 有力武器。在海上航行的日子里,当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思乡之情中时,约翰则一直 在兴奋地进行着天文学、海洋地理学、气象学方面的观测与调查。1 8 3 4 年2 月1 6 日, 他们终于在好望角城登陆。好望角天文台新的委派领导人托马斯麦克林( t h o m a s m a c l e a r , 是英国皇室的天象观测者) 及其家人,也已于十天前到达这里。在接下来的 四年里,约翰和托马斯开始了一段非常默契的天文观测合作。 在好望角西部的克莱尔蒙特郊区,约翰以每年2 2 5 法郎的租金,租了一个1 8 坪 的房子。约翰特意给它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林荫小屋( t h eg r o v e ) 他和 助手约翰斯通花了六个星期的时间,架设起了一架反射望远镜。很快。约翰赫歇 尔便开始了对南半球的巡天观测。到1 8 3 6 年为止,他已出版了6 个双星目录表,收 录双星1 6 7 3 对。1 8 3 8 年,他的视野已经遍及了整片南方星空,共发现星云和星群1 7 0 7 个,双星2 1 0 2 对按照父亲威廉赫歇尔的星表,约翰对南北半球星空中3 0 0 0 个区 域内的星星总数进行了统计,约6 8 9 4 8 个,也证实了他父亲关于银河系结构理论的正 9 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 的研究 确性 约翰在好望角观测时,还手绘了许多天体的详细素描,如猎户星座,l 船底座星 云、麦哲伦星云,甚至有许多银河系外行星状星云的素描图,描绘褥相当精确1 8 3 7 年1 2 月,他在观测月食的同时,观测到t l 船底星座出现了亮度陡然增加,并将这一 奇特且富于戏剧性变化的天文现象详细的记录了下来,为人们了解t 1 船底星座的自然 状态,提供了详尽的原始资料。 图1 - i 约翰手绘m 5 1 星云 采自米歇尔霍斯金主编,剑桥插图天文学史 ,年 约翰不仅善于观测,更善于研制各种新型的天文观测仪器。他制作的测微器可以 用来方便准确的测量双星中2 颗星的相对位置和方位角。在对南天大量恒星进行相对 光度测量时,他发明了一种装置天体光度计( a s t r o m e t e r ) 通过调节人眼看到 的满月的视亮度,以满月的亮度为标准,来衡量其它星星的亮度,从而实现了把数量 化的测量方法引入恒星铡光。 图1 - 2a 蛐咖 采自鲍尔著陈遵妫译,天文家名人传 ,1 9 3 5 内冀古师托火学俄士学位论文 约翰在好望角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其中之一就是对1 8 3 5 年再次返回地球的 哈雷彗星的观测他推算骜星沿椭圆轨道运动是因其受到了太阳引力的一种反作用力 ( m a j o rf o r c e s ) ,而与地心引力无关,这在莱种意义上导致了后来太阳风的发现 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彗星上的气体蒸发现象1 1 习 闲暇之余,约翰和妻子尝试利用太阳能做饭,或者,带着孩子们到西好望角附近 去旅行每到一处,他都对当地的植被特别有兴趣,因此也发现了不少新植物品种, 并建立了系统气象学。有时,他也会利用显相器作一些风景或花草画,而妻子玛格露 特则在一旁精心的为这些画着色 约翰除了做天文观测和科学调查之外,对殖民地孩子的教育事业也十分关注在 一些当地知名人士的参与下,约翰为好望角殖民地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教育体制他 回到家之后,游说其它议员接受了这提议,并载入了好望角地区的史册 另外,他也是好望角哲学会( c a p e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s o c i e t y ) 的积极推动者,还热衷 于创立探铡远征队他拒绝了政府对这一支远征队的财政援助,转而接受了几个内兄 的资助1 8 3 8 年3 月1 1 日,远征队在约翰的带领下从温莎( w i n d s o r ) 上船航海 期间,他亲自指导队员进行各项实验和观测,两个月之后的5 月1 5 日顺利抵达英国 1 8 3 8 年7 月,约翰在维多和亚女王的加冕典礼上被封为从男爵,成为那一时代科 学界最受人景仰的科学家之一之后,他启程去汉诺威看望他的姑姑卡罗琳,顺便还 拜访了高斯( k a r lf r i e d r i c hc r a u u ,1 7 7 7 1 8 5 5 ,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 ,臭尔博斯 ( h e i n f i c hw i l h e l mo l b e r s ,1 7 5 8 - 1 8 4 0 ,德国天文学家) 等一批著名的德国天文学家 1 8 4 0 年,约翰一家从斯洛搬到肯特郡( k e n t ) 此时4 8 岁的约翰,身体开始变 得有些糟糕,不过他仍花费了数年时光撰写南天普查工作的详细总结而这一切的思 索在1 8 4 7 年有了成果1 8 4 7 年,他出版了( 1 8 3 4 - - 1 8 3 8 年阿好望角天文台的天文观 测成果( r e s u l t s 万| | l 加御删幻,o b s e r v a t i o n s , m a d e d u r i n g t h e y e a r s l 8 3 4 1 8 3 8 砸t h e c a p e o f g o o d h o p e ) 书中他将土星的七颗新卫星命名为“m i r n a s 、e n c e l a d t m ,t e t h y 0 , d i o n e 、r h e a 、t i t a n ,l a p e t u s ”,而这些名称至今仍被沿用这本书蕴含着极高的科 学研究价值,并使他第二次赢得皇家学会颁发的c o p l e ym e d a l 奖他也因此被人们 称为“南恒星天之父 在这七年里,他也发表了不少论文著作,其内容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除了涉 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的研究 及铁陨星,变星的构造分析之外,还涉及荧光现象的调查,鲨鱼眼睛的结构剖析,以 及关于度量学( 包括金字塔的测量) ,气象学和色盲等的研究。其中的大部分课题仍 是来自子他在非洲好望角的生物学,化学、气象学、天文学考察经历。 除此之外,约翰以1 8 3 3 年完成的天学论为底本,于1 8 4 7 年完成了他一生最 有影响力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天文学纲要,被后人称作十九世纪的“时间简史” 同年,他特意为皇家海军航海出行编撰了 科学调查手册( 月m a n u a lo fs c i e n t i f i c i n q u i r y ) 一书,书中涵盖了航海中可能用到的各种天文气象,地理知识,为军队或 个人航海者提供实用的出海向导 其后的几年里,约翰一直在委员会中任职,承担着大量的委员会工作如 1 8 3 8 - 1 8 4 3 年,他工作于英国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 t h er o y a lc o m m i s s i o no n s t a n d a r d s ) ;只得提到的是1 8 4 1 年,他提出了星座分界线和术语革新计划1 8 4 2 年, 他担任了阿伯丁郡m a r i s c h a lc o l l e g e 的校长,并负责组织全世界范围的气象与磁极观 测,并促成了詹姆士克拉克罗斯( j a m e sc l a r kr o s s ,1 8 0 0 - 1 8 6 2 ,苏格兰探险家) 带领的地磁考察队去南极寻找地磁北极的探险考察。 4 、约翰在化学、照相学方面的成就 受封为从男爵后的约翰,经常被繁杂的日常事务所困扰,几乎没有太多的时间进 行不问断的天文观测。于是转而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了他所喜欢的化学和照相术研究 其实,在约翰发表第一篇天文学论文之前,他就一直十分关注照相术的发展。1 8 1 9 年,为寻找一种合适的定影剂,他进行了多次实验,并尝试用许多罕见的化学物质来 定影,最终发现了硫代硫酸钠( n a 2 s 2 0 3 ,即海波) 可溶解银盐的化学现象用含有 硫代硫酸钠的溶液迅速浸泡涂有银盐的影像感光纸,就能防止影像周围没有感光的银 盐继续变黑,从而使影像固定下来1 8 2 4 年他旅行至德国,拜访夫琅和费( j o s e p h v o n f m u n h o f e r ,1 7 8 7 1 8 2 6 ,德国物理学家) 时,结识了英国发明家塔尔博特( w i l l i a mh e n r y f o xt a l b o t ,1 8 0 睢1 8 ”,曾发明塔尔博特照相术) 约翰对塔尔博特建立起来的照相 新技术十分感兴趣,此后二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 8 3 9 年1 月2 2 日,约翰收到了妻子玛格丽特从波弗特海写来的信,偶然得知法 国画家达盖尔( l o u i sj a c q u e sm a n d ed a g u e r r e ,1 7 8 9 1 8 5 1 ) 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在不 知道实验细节的情况下,约翰在几天时间内就独立完成了这一项技术2 月1 日,塔 尔博特前来拜访他两人交流和讨论了各自的摄影实验。妻子玛格丽特回忆到: 内蒙古师范大学碗士学位论文 我非常清楚的记得塔尔博特到新洛之后,曾向赫歇尔展示蕨类植物 和丝带的微型照片,并介绍说这些照片都是采用他自己发现的新摄影方 法拍摄而成的当塔尔博特提到,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照片的定影, 赫歇尔立刻对他说: 。稍等片刻,我送你一样东西”几分钟后,赫歇 尔折回来并将一张照片交到塔尔博特手里,说:。我想你最终能够找出 定影的好方法”这就是他建议以磁代敲酸钠作定影剂的开始1 1 3 1 之后,约翰还在老朋友沃拉斯顿的太阳光谱研究成果【1 4 1 基础上。利用自然光重新 制作了一个太阳光谱,并将研究的视野扩展到不可见的紫外光和红外光部分,从而发 现了“赫歇尔效应”( h e r s c h e le f f e c t ) :波长较长的光在波长较短的光曝光之后,感 光材料表面产生熄光效应这是该领域理论上的一大突破,推进了2 0 世纪摄影使用 技术的发展。 1 8 4 0 年,他除了建议在摄影中用n a e s 2 0 3 作定影剂,还创造了“p h o t o g r a p h y ”( 摄 影) 、。n e g a t i v e ”( 负片) 和“p o s i t i v e ”( i t 片) 这三个术语。而这些术语至今我们仍在 使用。不仅如此,他还是最早提出利用光谱来研究星体成份的科学家,因而成为首先 将照相术用于天文学上的人之一。 约翰就这一课题,分别在1 8 3 9 、1 8 4 0 、1 8 4 2 年发表了1 1 篇深层次的论文。虽然 他在1 8 1 9 年就已经发现了最佳的定影剂及定影化学过程,但也许是约翰“好全不好 偏”的个性使然,竟让他在二十年问里两度与“摄影技术发明人”的称号失之交臂, 着实让人遗憾。 5 、与约翰相关的科学组织 约翰赫歇尔一生的科学生涯与两个皇家委员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是英 国皇家学会( t h er o y a ls o c i e t y ) ,另个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 t h er o y a la s t r o n o m y s o c i e t y ) 。早在1 8 1 3 年,他就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并分别于1 8 2 1 年、1 8 4 7 年获得了皇家学会颁发的“c o p l e ym e d a l ”;于1 8 3 3 年、1 8 3 6 年、1 8 4 0 年三次获得 皇家学会金牌奖章而且在1 8 2 4 年,他就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秘书,直至1 8 2 7 年才卸 任。1 8 3 0 年,皇家学会内部出现了两个派系改革派和保守派,巴贝奇就是激进 的改革派成员之一对于皇家学会未来的发展走向,两个派别之闯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1 8 3 1 年,以巴贝奇为首的改革派提名由约翰担任皇家学会的主席。于是在这场争斗 晚清天文学详著淡天 的研究 中,他变成了激进派的首领。令人遗憾的是,出于政治、阶级地位等原因,保守派获 得了胜利而他也最终因8 票之差,让位于乔治三世的儿子苏塞克斯公爵。虽然选举 失利,但几个月之后他就被授予爵士爵位 地质学家赖尔( s i rc h a r l e sl y e l l ,1 7 9 7 - 1 8 7 5 ) 看到这件极为讽刺的事情之后, 曾表示他对约翰的落选感到非常遗憾。这次的失利,使得约翰对皇家学会非常失望, 但也成为促使他随后展开1 8 3 3 年好望角之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前身是英国天文学会( a s t r o n o m i c a ls o c i e t y ) 成立于1 8 2 0 年2 月1 2 日。当日,约翰赫歇尔、巴贝奇等1 4 位上层人士在一个共济会员的酒馆内 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聚会。在聚会上,他们出于鼓励和推动天文学的考虑,排除了来自 皇家学会的种种反对意见,建立了天文学会。在这次聚会上,约翰草拟并宣读了致词。 他提到: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我们国内的各科学领域曾有过为数不多 的几次盛会,但是数学的发展却像老牛拉车一样,总落后于其它领 域;天文学更是如此我们成立这一机构的宗旨就在于通过精确的测量 方法和系统的计算,重现数学和天文学的辉煌【1 5 l 天文学会成立后,他和巴贝奇所作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建立一套星时表。星表的实 际计算由一群自由业的计算员进行,他们负责指导星表的建构和负责检查计算的结 果、汇编并印刷。1 1 6 1 随着天文学会实力的壮大,不断有国外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如毕奥、高斯等入会。 1 8 3 0 年受到国王的资助,天文学会正式更名为皇家天文学会。 约翰在1 8 2 0 - 1 8 2 7 年以及1 8 4 6 - 1 8 4 7 年问,担任皇家天文学会秘书;并且在 1 8 2 7 - 1 8 2 9 年、1 8 3 9 - 1 8 4 1 年、1 8 4 7 1 8 4 9 年,三次当选皇家天文学会主席,任职长 达九年他还是1 8 2 6 年一1 8 3 6 年金质奖章的获得者,以及一系列证书( 代替了奖章) 的授予者。 除此之外,约翰还曾在1 8 4 5 年当选英国自然科学发展协会( n eb r i t i s h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t h ea d v a n c e m e n to fs c i e n c e ,1 8 3 1 年成立于剑桥市) 会长。 6 、约翰的家庭 1 4 内蒙古师托大学碗学位论文 约翰在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赢得了天文领域内几乎所有的荣誉,却仍是一 个孤独的单身汉。年轻时期的一段感情纠葛,曾一度让约翰放弃了结婚的念头。幸而 后来,在热心朋友格雷姆的劝慰下,心境有所改变。经格雷姆的撮合,他认识了基督 长老教会牧师亚历山大斯图尔特医生( a l e x a n d e rs t e w a r t ,盖尔语学者) 的女儿一 一玛格丽特布罗地亚斯图尔特玛格丽特比约翰小1 8 岁,不仅长得漂亮,而且 性格十分坚强。1 8 2 9 年,约翰与玛格丽特结为伉俪。婚后他们的生活非常幸福,共 孕育了1 2 个孩子无论何时何地,即使是在条件艰苦的非洲考察期间,玛格丽特也 总是夫唱妇随,伴随在约翰的身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而他的孩子们也都十分出色,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j 九个女儿中,大女儿卡罗琳 ( h a m i l t o ng o r d o n ) 进入英国皇室,成为伊丽莎白女皇的贴身仕女三个儿子中的亚 历山大斯图尔特赫歇尔( a l e x a n d e rs t e w a r th e r s c h e l ,1 8 3 6 - 1 9 0 7 ) 继承了父亲、 祖父的事业,成为杰出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赫歇尔( w i n i a mj a m e s h e r s c h e l ) 是倡导使用指纹识别技术的先驱:康斯坦赫歇尔( c o n s t a n c eh e r s c h e l ) 则是赫歇尔编年史( t h eh e r s c h e lc h r o n i c l e ) 一书的作者 7 、约翰的晚年 一 1 8 5 0 年,已经是剑桥大学教授的约翰谢绝了加入国会成为议员的请求,也一并拒 绝了担任皇家学会的提议但是在1 2 月,他却接受了政府的任命,担任造币厂厂长 这一要职。关于他会接受任命的原因,一直让人费解。于是人们猜测可能是追于家庭 经济压力,也可能是受到了牛顿的影响,因为牛顿晚年时期,也曾担任过这一职务 在此之前,造币厂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上任之后,他对此全力以赴,尽职尽贲,一 方面积极提倡实行货币十迸制,另一方面加强造币厂的管理。为使造币厂早日摆脱困 难,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改革计划,并得到全厂一致赞成。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这 项计划后来却并没有实施 。 、+ 同时,他还受皇家的委托,对牛津和剑桥大学的课程进行调查以及挑选科学仪器 参加大型展览,并为第十八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e n c y c l o p a e d i ab r i t a n n i c a ) 撰写 了气象学、自然地理学、望远镜等与之相关的文章。 约翰天生是优秀的科学家,却不是个好的商人他慢慢发现,经营造币厂的工作 并不真正适合自己。工作中员工的安捧,国库的治理都存在着许多困难,为了尽量做 好工作,他不能经常与家人相聚更糟的是,迫于长期以来过度的工作压力和痛风的 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的研究 折磨,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但最不能让约翰接受的是,这份工作已使得他再不能随心 所欲的从事自己喜欢的科学研究了。正如他的好朋友泰坦( p e t e rg u t h r i et a i t , 1 8 3 1 1 9 0 1 ,苏格兰数学家) 所言:“从事科学研究是约翰每一天快乐生活的源泉” 1 1 7 1 ,此时的约翰就如同离开了水的鱼儿,情绪也随之日渐消沉。导致他在1 8 5 4 年时 患上了轻微的精神分裂症。1 8 5 6 年初,病情有所好转的他,辞去了造币厂长的职务, 只专注于天文学研究 1 8 6 4 年,约翰开始专心致力于之前未完成的星表编录工作。在 哲学学报 (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t r a n s a c t i o n s ) 上,他发表了含有5 0 7 9 个星云、星团的总星表,简称 g c 星表。之后,他又开始着手编录另一个含有1 0 3 0 0 个双星的巨型星表。遗憾的是, 他没能在生前亲眼看到该星表的出版。 。 约翰是一个多才多艺,兴趣十分广泛的人从事科学研究之外,他还热衷于古典 文学创作和音乐作曲。晚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将国外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翻译为英文 六步格诗其中包括席勒( j o h a n nc h r i s t o p hf r i c d r i c hy o ns c h i l l e r ,1 7 5 9 - 1 8 0 5 ,德国诗 人) 的部分诗作、但丁( d a n t e ,1 2 6 5 1 3 2 1 ) 的诗作 神曲第二部分。地狱篇”( i n f e r n o ) 等。1 8 6 6 年,他又将希腊英雄史诗伊利噩特( n a d ) 翻译整理为英文版六部格诗。 在最后的日子里,约翰赫歇尔也日益感慨,非洲考察时期的旺盛精力和热情, 早已一去不复返。他从朱丽叶玛格丽特卡梅伦( j u l i am a r g a r e tc a m e l o n ) 为他拍 的照片中,闻到了死亡的气息 1 8 7 1 年5 月1 1 日,约翰赫歇尔离开了人世。英国为他举行了国葬,安葬在威 斯敏斯特大教堂内牛顿的墓碑旁边。 约翰赫歇尔年轻时。与人交,辄倾肝胆,不立城府”【堋,所以拥有许多不同科 学领域的挚友。他为人宽容、热忱。虽热衷于天文、物理、化学、气候学、博物学等 多个领域的研究,但在科学研究时只单纯的享受研究的乐趣,却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与 得失。因此。见庸愚流,乐为开导”0 9 1 ,像博物学家达尔文( c h a r l e sr o b e r td a r w i n , 1 8 0 9 - 1 8 8 2 ) 、毕奥等人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都曾得到过约翰的帮助和提点。达尔文关 于物种起源的部分理论,都是受到了约翰的影响和启发而提出他在物种起源一 书的引言中称赞约翰赫歇尔是伟大的哲学家,因为约翰曾把物种形成、演变背后的 法则称之为- 一切谜团之谜j ,并主张应尽快找到这“谜中谜”的答案。毕奥也 曾说,约翰是继拉普拉斯之后,那个时代最杰出的科学家。 1 6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他去世之后。同时代的许多科学界和非科学界的挚友都前来悼念。他们在约翰当 年安置天文望远镜的地方建起一座石塔,以纪念这位杰出而博才的科学家 约翰赫歇尔对整个天球的星云研究,把人类的视野从太阳系拓展到广阔的银河 系,逐步改变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并以详实的观测数据初步确定了银河系的盘状旋 臂结构。他和父亲的恒星研究成为了继哥白尼之后开拓宇宙视野的第二个里程碑。而 他留下的多部科普著作也唤醒了普通大众对美好科学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刎 约翰赫歇尔的去世是继牛顿之后,英国科学界的又一大损失,他的地位无人可 以取代m 1 但值得欣慰的是,今天的我们仍然能够透过承载着约翰科学思想的闪光之作 o u t l i n e so f a s t r o n o m y ,在体味宇宙广博的同时,怀慕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第二节o u t l i n e so f a s t r o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