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离骚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骚体诗”的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知诗人伟大的人格精神;3.理解诗中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了解屈原作品的特色。教学设想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但由于屈原的作品与我们的时代相去甚远,又比较难懂,因此对这首诗的鉴赏指导,必须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应以诵读为主,通过读来认知文意、体会感情,并领会诗歌的语言技巧和艺术特色。全课需要3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掌握下列词语的拼音朕( ) 庚寅( ) 揆( ) 肇( )始 扈( ) 搴( ) 阰( ) 秽( )恶 謇( ) 羌( )答案:zhn gng yn ku zho h qin p hu jin qing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苗y( ) 孟zu( ) 蕙chi( ) 险i( ) 惮yng( )答案:裔 陬 茝 隘 殃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C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D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答案:选C。C项前一句中的“不”即“何不”,“抚壮而弃秽”意为趁着壮年抛弃秽政,因此从语意上看,应读如“不|抚壮而弃秽兮”。4.选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A恐年岁之不吾与B甚矣,汝之不惠C沛公安在D古之人不余欺也答案:选B。B为主谓倒置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B彤管有炜,说怿女美C来吾道夫先路D既遵道而得路答案:选D。A中的“辩”通“辨”,B中的“说”通“悦”,“女”同“汝”,C项“道”通“导”。6.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函梁君臣之首A吾得兄事之B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答案:选D。D与例句中加点的字均为名词作动词。A为名词作状语,B为形容词作动词,C为形容词作名词。7.阅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相关内容。 (1)屈原及其作品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出身于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家庭,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作为政治家,他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他主张变法图强,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由于楚怀王听信谗言而被疏远,楚襄王时又被放逐。楚襄王二十一年,在秦军攻破楚郢都时,屈原悲愤绝望,遂怀石投汨罗江而亡。相传此后的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以包粽子、划龙舟的方式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端午节”便由此产生。作为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因其杰出的艺术成就而与诗经“十五国风”并称“风骚”(风骚,亦成为诗经和楚辞的代名词)。其他作品还有天问九歌九章等。(2)关于“楚辞”“楚辞”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屈原的离骚,因而又有人以“骚”或“骚体”来指称楚辞。楚辞流传到今天,已具有三重含义: 第一,指的是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的诗体。一般认为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样式。 第二,指战国时代一些楚国人以及后来汉朝一些人用上述诗体所写的诗。这些诗人主要有楚国的宋玉、唐勒、景差及汉初的贾谊等,他们以屈原为榜样,运用楚辞这种体裁,写下一些诗歌,这些诗歌人们也称之为楚辞。 第三,也指汉朝人对上述这些诗进行辑选而成的一部书。一般认为是西汉成帝时,刘向把屈原、宋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所写的楚辞,再加上自己的一篇九叹编辑成书,并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就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需要说明的是,楚辞不是屈原的个人作品专集。 (3)关于离骚 “离骚”的含义历来有多种说法。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楚辞章句:“离,别也;骚,愁也。”游国恩在楚辞论文集中主张,离骚即“牢骚”。现今比较通行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认为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另一种认为是离别的忧愁。 离骚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也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司马迁称屈原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由于诗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称此诗为政治抒情诗,或诗人的自叙传。二、师生互动1.预习交流。2.导入课文。我们都知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那么开浪漫主义先河的又是谁呢?(屈原)3.学生结合文下注释和预习内容自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师生共同研讨明确。补充注释:朕皇考曰伯庸皇考,指先父,即已去世的父亲。课本注释“皇考,太祖”,又注“考,指亡父”,似乎“太祖”即“亡父”;但对于“太祖”的说法,如闻一多离骚解诂中认为是指诸侯的始封者,这里即指楚太祖。因此,课本注释前后不统一。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摄提,即摄提格,指岁星(木星)指向寅宫(斗、牛)的那一年,为寅年的别称。贞,正,正当。惟,句首语气词。以,介词,在。肇锡余以嘉名肇,始。“锡余以嘉名”,即“以嘉名锡余”。以,把。又重之以修能即“又以修能重之”。之,代指前句“内美”。纫秋兰以为佩以为,把当作。佩,名词,佩戴在身上的饰物。惟草木之零落兮惟,思。零落,飘零,衰落。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不,即“何不”。而,连词,表修饰。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以,连词,同“而”的用法,表修饰关系。道,通“导”,引导。固众芳之所在固,本。之,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不译。岂惟纫夫蕙茝茝,课本中字形不对,当是印刷错误。既遵道而得路既,已经,以后。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只。捷径,这里作动词,指走捷径。以,连词,同“而”的用法,表结果。惟夫党人之偷乐兮惟,句首语助词。夫,那,那些。党,朋党,朋比为奸的不正当的结合。党人,指当时结党营私包围在楚王左右的小人。偷乐,苟且贪图享乐,苟安。偷,苟且。路幽昧以险隘以,连词,表并列。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忽,迅疾,匆匆地。以,于,在。及,追及,赶上。反信谗而齌怒齌,王力古代汉语中注为j,而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商务印书馆)和朱东润古代文学作品选均注为j。指九天以为正兮正,同“证”。为正,作证。这句是说指天为证,以证自己的忠贞。4.内容探讨。从内容上看,节选的这一部分课文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大意如何概括?明确:大致可以分为两层。开头到“恐美人之迟暮”为第一层,诗人从多方面叙述自己美德和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从“不抚壮而弃秽兮”到结束为第二层,写诗人希望楚王能举用贤能、励精图治,自己竭尽忠诚地要为楚王效力却终遭谗毁、不被重用的痛苦。生熟读第一部分,思考:屈原为什么要自叙身世和自我的品质修养?明确:诗人从他的世系、出身叙起,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从这一部分中你得到哪些启示?参考:要学习屈原的自信,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勇于担负起振兴祖国的重任。要及时地进德修业,注重美好品德的培养,较早地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学生背诵课文至“来吾道夫先路也”,课堂上分层检查背诵效果。学生熟读第二部分,理解这一部分的大意,互相交流心得。参考:诗人在这一部分中直言劝谏楚王发愤图强,任用贤才,振兴楚国;自己愿意作开路先锋。“昔三后之纯粹兮岂惟纫夫蕙茝。”以形象的比喻,叙说古之三王如何广揽贤才,共襄国事,这是希望当今的楚君能效法德行纯粹的三王,荟萃众芳于一堂。接下来诗人以古帝尧、舜为典范,以暴君桀、纣为鉴戒,对比地说明治乱成败之理,而寄厚望于楚君。借古喻今,语重心长。他目击执政的旧贵族势力蒙蔽与左右楚王,败坏朝纲;他们朋比为奸,苟且偷安,荒淫享乐,出卖民族利益,屈膝事敌,把国家引入幽暗险隘的道路。在这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强秦变本加厉地进行欺诈侵凌的情势下,屈原对国家命运、黑暗现实的深忧孤愤,以及不畏艰险危难、自我牺牲的精神,表现的更加真挚而强烈。他忧虑的不是一己之祸殃,而是宗国覆亡命运的凶兆已现。他对误国的党人怀着深切的痛恨,对时局、国运又有燃眉之焦虑与惶恐。然而自己的一腔忠诚和热血却遭到小人的谗毁,楚王也因此而贬黜屈原。5艺术特色探讨。明确:浪漫主义风格的直接展现。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一下子就将人引到现实之外,充满了特别的情致。再如:“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化实为虚,表达诗人愿为楚王作开路先锋,开创振兴楚国新局面的豪情壮志。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依诗取兴,引类譬喻”,诗经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尤以比喻最为突出。宋代朱熹说屈原的作品多“寄情草木,托意男女”。如用“江离”“辟芷”“秋兰”比喻美好的德行和卓越的才能;另外,还有“香草美人以喻君子贤臣”,以男女婚配喻君臣之遇合,如“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塑造了独特的艺术形象,使诗中的意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对句偶句的锤炼运用。诗经中的对偶句使用并不很多,而屈原的作品中却已经大量使用了。如本诗中“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三、课堂检测1.默写课文中的句子 ,又重之以修能。汨余若将不及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 ,来吾道夫先路也。答案: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恐美人之迟暮 乘骐骥以驰骋兮2.你还知道屈原作品中的那些名句?参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均出自离骚,学生如有知道屈原其他作品的,应加以表扬。)3.下面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苗裔(y) 庚寅(yn) 扈(h)江离B.揽揆(ku) 汨(m)罗江 謇謇(jin)C.孟陬(zhu) 荒秽(hu) 驰骋(chng)D.荃(qun)不察 宿(s)莽 窘步(jing)答案:选C。“陬”应读如zu,“骋”应读如chng。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提贞于孟陬兮 贞,正当。B.皇揽揆余初度兮 初度,初次考虑。C.既遵道而得路 道,正道。D.及前王之踵武 武,足迹。答案:选B。初度,刚出生时的器度。5.对“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为了说明屈原出身楚国贵族,他有条件追求这种奇特的服饰。B.是运用奇特的想象、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诗人自己追求美好理想、高尚人格的志向和节操。C.这种奇特的服饰正表达了诗人卓尔不群的理想追求,也体现了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D.是对“重之以修能”的形象展示,让人感觉到诗人对美的事物的偏好和追求。答案:选A。A项把屈原借“奇装异服”表达理想追求的浪漫主义手法实际化了,未能正确理解文意。6.对“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乘骐骥”的主语是“我”,即诗人自己。这两句是说,诗人骑上骏马,春风得意,来为楚王奔走效力。B.“乘骐骥”的主语是楚王,“骐骥”喻指贤臣,意即希望楚王快些任用贤臣振兴楚国,诗人自己愿意在前面进行开创性的工作,为国君引路。这是诗人“美政”理想的体现。C.前一句中将贤臣比作“骐骥”,体现了屈原作品善于“引类譬喻”的特点,本诗后面将群贤比喻为“众芳”的手法与此相同。D.“来吾道夫先路也”表达了诗人愿不辞辛苦地为楚王奔走效劳的愿望,也表现了他为祖国甘于自我奉献的精神。答案:选A。A项说“乘骐骥”的主语是诗人自己,这是错误的。可结合其余选项理解。7.对“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是说,诗人明知道忠言直谏会招来祸患,却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退避。B.后两句表明,诗人的忠言直谏是为了使楚王能听纳诤言,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振兴国家,有所作为。C.从这四句诗可以看出,屈原不知审时度势只知一味愚忠诤谏,这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D.这四句表明屈原一腔忠诚只为楚王,而他的这种忠君实质上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因为楚王是楚国的象征,屈原的“美政”理想要通过楚王的施政来实现。答案:选C。这四句是诗人自表心迹,说明自己的忠诚是完全无私的,并不代表他不会“审时度势”,只是出于忠君爱国,他宁愿忍受痛苦和打击;他的最终失败,主要原因是楚王昏庸,奸佞当权。四、检测讲评根据学生完成检测题的具体情况适当点评。五、课后练习1.阅读渔父,完成文后各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尓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注释:凝滞,这里指固执不变。淈,g,混浊,这里为弄混浊。餔,b,吃。醨,l,薄酒。深思,指忧国忧民。高举,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察察,洁白。汶汶mn,污浊,一说玷辱。枻,y,船旁板。缨,帽带子。(参考译文见补充资料)给加点的字注音:憔悴( ) 枯槁( ) 凝滞( ) 啜( ) 莞( )尔 濯( )答案:qio cu go zh chu wn zho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既 颜色 形容举 为 濯答案:已经,以后 脸色 形体容貌 全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洗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B函梁君臣之首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答案:B. B中“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渔父莞尓而笑是以见放 忽奔走以先后兮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也不同。解析:中“而”为连词,表并列。中“而”表修饰。中的“以”为介词,因。中的“以”也作介词用,但意思是在。答案:D.下面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是以见放B古之人不余欺也 C智勇多困于所溺D吾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矣解析:ACD都是被动句,A中“见”表被动,C中“于”表被动,D中“见于”构成被动句式。B为宾语前置句。答案:B.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活画出屈原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可以看出,他是真正忧国忧民、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啊!C渔父用“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观点启发屈原走一条与世浮沉、远害全身的道路;屈原则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两个比喻表明自己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D最后一段对渔父的描写也很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劝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答案:B. 本文不在表现屈原的爱国和忧民,而是重在表现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甚至不惜舍生取义的精神;屈原这时正被放逐,他所思考的和感到痛苦的,不止是国家和人民。B项对屈原“是真正忧国忧民、为国家鞠躬尽瘁”的说法实未能领会到文章的主旨。2.对下面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山 鬼屈原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绨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A一、二两句的句中停顿是:“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B这首诗以自赏开篇,正因为山鬼“善窈窕”,才使得对方产生爱慕之情。C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心地纯洁、感情真挚的少女意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诗人自比。D这首诗采用了“引类譬喻”的手法,女神的穿着、服饰都是美好的植物和动物,这就是“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答案:A. 一、二两句的停顿应是:“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补充资料章培恒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中的相关资料: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其写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尽管对离骚的写作年代和题旨有不同说法,一时难下定论,但仍可这样明确地概括: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我们可以把离骚分成前后两大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篇,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的情况;后半篇则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并主要通过幻想方式。 在前半篇中,由三方面的人物,即诗人自我、“灵修”(即楚王)和一群“党人”,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 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党人”即结党营私的小人,是同诗人敌对的、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249-2025化学品快速雄激素干扰活性报告试验
- 2025-2026学年北京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二)”达标试卷(附参考答案)
- 非诉讼类委托代理合同
- TSI校验与OPC试验详解
- 西游记相关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商品卡片的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综合水电气考试题及答案
- 2025 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实心主题写作细节描写课件
- 2025年公益岗位考试试卷及答案
- DB1306T 280-2025 红岗山桃生产技术规程
-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高一上化学半期考试试卷
- 2025医疗机构志愿者服务体系管理与社会责任履行报告
- 学堂在线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 章节测试答案
- 磁生电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获奖课件
-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 2023北京市第一次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完整word版眼科高级职称答辩题及参考答案
- GB/T 9116-2010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
- 应急预案与演练培训课件
- DG-TJ 08-2362-2021 综合杆设施技术标准
- 英国FBA超重标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