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专业论文)ctd悖论研究.pdf_第1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ctd悖论研究.pdf_第2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ctd悖论研究.pdf_第3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ctd悖论研究.pdf_第4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ctd悖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届研 究生硕 士学位 论文 学校代码 : 学号 10 2 6 9 :5 10 6 0 2 0 30 4 2 束呻忿 c t d 悖论研 究 院系 : 专业 : 研 究 方 向: 指 导 教师 : 硕 士研 究 生 : 逻辑 学 王佳君 200 9 年5 月完成 2 0 0 9 se ssio n o f g rad u ate stud en tu n iversity id :1 0269 m a ster, 5 d eg re e p ap er s tu d en t id :5 1 0 6 0 2 0 3 0 4 2 ea 5 t ch 1 na norma 1 un 1 vers 1 ty c t d p a r a d o x rese a rch d ep artm en t: m ajor i 加旦奖i 旦 - f ield o f r e seareh : t u to r :p ro f. f en z m ian s tu d en t: c o m p l e 七e dlnm a y 2 0 0 9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 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 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 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 ,均 已在文中作 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 者 签 名 :玉 舔日 期 : 多 创 口 甲 . ; 、 /多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 明 本人完全 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 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 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 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 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 学校 图书馆被查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 出版。 保 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 本 规定。 学位论 文作者签名 : 日期 珠君导 师 签 名 : 川娇 脱日 期:如 尹 . .1 工住丑.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 姓 名 名职称 称单位 位备注 注 贺 贺 善侃 侃教授 授东华大学 学主席 席 立 立反 片 纬 云 二 二教授 授华东师范大学 学 学 曰曰 2 人 / j、 、 、 、 、 丽 丽 仔 全 民 民教授 授华东师范大学 论文摘要 道义逻辑研究的是 “ 应 当” 、“ 允许 ” 、“ 禁止 ”等道义概念 以及与这些概念相关 的命题推理形式 。1951 年 ,冯 赖特(vo n w right)在 ( , 自灵杂志上发表 了 道义 逻辑 一文 , 产生 了第一个被认为可行 的道义逻辑系统 。 现在人们广泛使用 的是 sd l 系统 (标准道义逻辑系统 ),但 sd l 系统都受到一系列悖论 的困扰 ,其 中最让逻辑 学家头痛 的就是 c td 悖 论 。c t d 悖论是 contr ary一 t。 一 duty 悖论 的缩写 。这里所讨论 的 c t d悖论是一系列相似悖论 的总称 。齐硕姆悖论(也称 “ 齐硕姆二难”是最早提 出的一个 c td 悖论 。1 963 年齐硕姆(r . m . chisholm) 在 读职命令和道义逻辑 一文 中提 出了四个 自然语 句 。齐硕姆 的这 四个 自然语句从直觉上不矛盾而且语句之 间有独立性 ,但是在 sd l 系统 中穷尽一切刻 画方式都找不 出令人满意 的方法 ,要么 缺乏独立性 ,要么直觉上产 生矛盾或直觉上和形式上都产生矛盾 。齐硕姆之后 ,又 有许 多学者提 出诸 多相似悖 论 。 它们 同齐硕姆悖论一样都无法在 sd l 系统 内得 到合 适 的形式刻 画 。 道 义逻辑研究既具有重大 的理论意义 ,又具有重要 的实践意义 ,因为 c t d 义务 是 司法推理和 日常道德推理必定要碰到 的。 作者认为 c t d 悖论产生原因大致有 以下 两方面 : 一方面 ,sd l 是 以真性模态逻辑 为基础 ,通过扩充而构造起来的,真性模 态逻辑又是在经典逻辑基础上扩 充而来 的。因此 ,在真性模态逻辑和经典逻辑系统 之 中那些有悖于常理 的定理都被 sd l 所继承 了过来 。 这其 实也是其他道义逻辑悖论 产 生 的原 因。另一方面 ,c t d 悖 论产 生于对 c t d 义 务 的形式刻 画 。sd l 系统没有 能力对 c t d 义 务进行合适 的刻 画 。这是 c t d 悖 论特 有 的 问题 , 所 以解 决 c t d 悖 论 主要任 务在 于对 c t d 义 务进行合适 的形式刻 画 。本 文将用 二种 方法对其 形式化 。 第一种 方法是二元道义逻辑 的方法 。随着对道义 逻辑 的深入研 究 ,二元道义逻 辑 系统产生 了。首先建立 二 元道义 逻辑 系统 的是冯 赖特 和 雷切 尔(n . r escher)。他 们 建立 二元道 义逻辑 系统 的初 衷都在于消除一 元道 义 逻辑 中 的悖 论 ,尤其 是c t d 悖 论。 l p白 拉肯 (h enry prakkel l拜1 1塞各特(m arek sergot)也用几 元道 义逻辑 系统来试 图消 除 这 一 悖 论 。这 方 法 解 决 悖 论的 基 本 思 想 是 【义 _分 初 始 层 次 的 义 务 和c t d 层 次 的 义 务 以 及 不 同层 次 的c t d 义 务 , 少 日 ! _证 明所 谓有 片 论的 语 句 是 在 不 司层 次 卜lf j,它 们 之 间都不会产生矛盾 。虽然 这种 方法满足 了 卜莫(j . c arm o)和 琼斯(a.j. i. jones)提 出的 八条要求 中所必须满足 的几条 ,但 是都不能满足第 四条 ,会产生不小的缺 陷。 第二种方法是道义逻辑 同时态逻辑相结合 的方法 。一般认为 ,义务因时间的变 化而不断产 生、变化 、消失 ,所 以时间是实际进行道德推理和 司法推理的重要 因素 , 因此在道义逻辑 的框架 中通过 引入 时态 因素是符合 实际需要 的。道义逻辑与时态逻 辑 的结合 ,己成为构造道义逻辑系统 的一种新倾 向。但本文使用 的时态道义逻辑是 一种 “ 伪装 ”的时态道义逻辑, 时态概念在此并没有什 么特 别 的作用 ,但它却对 c t d 悖论作 出了比较合理 的形式刻画 。这种方法 同帕拉肯和塞各特 的方法 的区别在于 : 首先它引入 了道义优劣次序 ,这样就能更好地定义初始义务和条件义务; 其次拒绝 了道义分离规则和条件义务分离规则,使系统 中避免 了出现更多的初始义务; 再次 它对条件义务如何成为 c td 义务进行 了合适 的定义 。 这种方法满足 了卡莫和琼斯提 出的八条要求 ,尤其是满足第 四条要求 。 第三种方法是情境演算 的方法 。近些年来逻辑 学界还有一种倾 向,即不把道义 逻辑作为广义模态逻辑 的一个分支 , 不用广义模态逻辑 的研 究方法来研究道义逻辑 。 本文将介绍一种用情境演 算来处理c t d 悖论 的方法 。这种方法解 决c t d 悖论 的基本 思想 是: 首先对 自然语句进行形式化 ,sd l 形式化齐硕姆悖论 四个语句时没有情境 这一 因素 ,用情境演 算来形式化 时 ,必须注意前三句涉及道义概念 的语句是在所有 情境下都有效的,而那个表示事实的的语句只发生在特殊 的情境下 ; 其次 ,建立符 合形式 化语句 的初始设定 。再次 ,建立 符合形式化语 句 的后继状态 公理和道 义后继 状 态 公理 ; 最后 ,证 明在 同一情境 下没有冲 突 的义 务 。这种 方法 是一种非常简 洁 的 推理方法 ,它满足 了卡莫和琼斯提 出的八条要求 。此外 ,它不使用可能世 界语义学 , 所 以可 以避 免用 可 能世 界语义 学带来 的麻烦 。 我在本文 中 的工作 是详细分析 各个方法 的具体 内容 ,尝试 处理所 有 的c t d 悖 论 ,最 后进 行评 论 。 关键 词 : 道义逻辑,ctd 个 井 沦, :儿道义 逻辑,迈义时态逻辑,七 与 境演算 石 a b s t r a c t wl lat d eo n tie lo g ie researeh 15“ m u st” ,“ p erm ir” ,“ forb id ” an d 50 o n m o ral eo n eep ts as w ell as p rop o sitio n in feren ce form related w ith th ese con eep t. in 19 5 1,vo n wr ig h t pub lish ed an artiele , ” d eon tie l og ie” , in m ag azin e ” m in d , , , w hieh w as eo n sid ered the fi rst feasi ble deontie logic system . n ow w hat the people w idely use 15 the sd l system(standard deontie logie system ),but the sd l system reeeives a series of paradoxes, in w hich m ost lets the logieian headache 15 the c td paradox. th e c t d p arad ox 15 th e ab b rev iation o f eon trary一 to 一 d u ty p arad ox . t h e c t d p arad ox d iseu ssed here 15 a seri es of 51而 lar paradox 5 general nam e.c hishol m ( r . m . chisho lm) paradox (also said that “ c hisholm deli nu na, ) 15 a c t d paradox w hich proposed fi rstly. in 1963 c h ish o lm in an art iele p rop o sed four n atural sen ten ces in ”c o n tr ary一 to 一 d uty an d d eon tie l ogie” 、 c hisho lm 5 four natu r al are eo址ncideni, mo reover betw een the sentence do es not h av e th e in d ep en d en ee in tu itiv ely.b u t ev en w ee油 au st all p o ssib le w ay in th e s d l system , w e are not able to diseover the satis尔 ng m ethod, either laeks the independenee, either in the in tu ition h as in the eo n trad ietio n o r th e in tu itio n an d form ally h as th e eon trad ietion .a ft er c h ish o lm , also m an y seh o lars p rop o se m an y 51而 lar p arad ox es.th eir p arad o x es equ ally are u n ab le in th e s d l sy stem to ob tain th e ap p rop riate form p o rt r ay w ith c h ish o lm , 5 . d eontie logie research both has the signifi eant theory signifi canee,and has the i m port ant practiee signifi eanee, beeause the c t d duty 15 the judicial i nferenee and the daily m oral i nferenee m ust appear suxely. t he author thought that the c t d paradox s appear has the follow i ng two aspeets:sd l takes the vera m odal logie as a foundation, and construets system th l ough expansion. a lso, the vera m odal logie also expands in the elassieal logie foundation.th erefore, these theorem w hieh counteracted to the eon卫 non sen se in th e v era m o d al lo g ie an d in th e classieal lo g ic sy stem in th e h as b een inh eri ted b y s d l . th is 15 also th e reaso n w h ieh aetually p ro du ees o th er d eo n tie lo g ieal p arad o x . o n the o th er h an d , th e c t d p arad o x p rod u ees to th e c t d d u ty form form al p o rt r ay. th e s d l sy stem d o es n o t h av e ab ility to carry o n th e ap p ro p riate p o rtray to th e c t d d u ty. th is 15 the c t d p arad o x un iq u e q u estio n ,th erefore so lv es th e c t d p arad o x p rim ary m issio n lies in fi n d in g th e ap p ro p riate form p o rt ray o f th e c t d d u ty. t h is article w ill u se three m ethod s to its fon llalizatio n . t h e fi rst m eth o d 15 th e d u a l d eo n tie lo g ie m eth o d . a lo n g w ith to th e d eo n tie lo g ie, s d eep research , th e d u al d eo n tie lo g ical sy stem p ro d u e ed . v 门10 fi rstly estab lish es th e d u al d eo n tie lo g ical sy stem are vo n wr ig h t an d n .r eseh er. t h e o rig in al in ten tio n o f th eir establisl lnlent of the dual deontie logieal system lies in elim inate the paradoxes in 一 n o n ad ie d eo n tic lo g ie ,p articu larly c t d p arad o x es. h en ry p rak k en an d mareks eigo t a 150 attex n p t to u se th e d u al d eo l ltie lo g ical sy stenl to eli一 n in a te tl lese p arad o x es. t l lis 一 刀e tl 、 0 01 so lu tio n p arad o x es b asic eo n cep t 15 tl :e d ise rinlin atio n in itia l le v el d u ty a n d tl le c t d le、 e l d t一 ty as w e ll as tl led iff e rel 1t lev e l c t d d t一 ty ,al ld p ro v ed tl lat 50 一 c a lled 7 产 eo u n teraeted th e sen ten ees are in th e d iff e ren t lev els,b etw een th em w ill n o t h av e th e eontradietion.a lthough this m ethod satisfi s the eight requests, proposed by j. c arm o and a . j. i. jones, w hieh m ust satisfy , but earm ot satisfy the fourt h one, w ill have som e fl aw s. the seeond m ethod 15 the m ethod in w hieh deontie logic eorm eets tense logie. g en erally, th e d u ty b ein g , eh an g in g , v an ish in g un eeasin g ly b eeau se o f th e tim e eh an g in g , therefore the tim e 15 an i n1port ant att ri bute in the m oral inferenee and the judieial in feren ee aetually, therefore it m eets th e aetual n eed th at in tro d u ein g ten se faeto r in d eo n tie lo g ie, 5 fram e. d eo n tie lo g ie an d the ten se lo g ic, 5 un io n ,h as b eeom e o n e kin d o f new tendency i n strueturi ng deontie logieal system s. b ut the tense deontie logic this ar t iele u ses 15 o n e k in d o f “ th e eam ou flag e”ten se d eon tie lo g ie,ten se eo n eep t h ere h as n o t an y sp eeial fun etion , b u t it aetu ally h as m ad e th e q u ite reaso n ab le form to p o rt ray th e c t d p arad ox . th is m eth o d d iff e ren ee to th e h en ry p ra球 en an d m arek s ergot 5 lies in : f irst it h as in tr o d u eed d eo n tie o rd er , w h ich ean d efi n e th e in itial d u ty an d the con d itio n duty w ell;n ext has rejeeted deontie separation rule and the eondition duty separation rule, w h ieh eau ses in th e sy stem to av o id p resen tin g m o re in itial d u ties; h ow d id it b eeo m e the c t d d u ty to th e eo n d itio n du ty to carr y o n th e ap p rop riate d efi n ition on ee m ore. th is m ethod has satisfi ed satisfi s the eight requests, proposed by j. c arm o and a . j. i. jones, esp eeially, the fo叭 h on e . the thi rd m ethod 15 the situation ealeulus m ethod.r eeent year the logieal w orld also h as o n e kin d o f ten d en ey, n am ely d o es n o t tak e d eon tic lo g ie as a b ran eh o f the m o d al logic, and logieians do not use the research teehn ique of the logie m odal to study deontic logie.this ar t icle w ill introduee that one kind that proeesses the c td paradoxes w ith the situatio n ealeu lu s . th is b asie id ea o f th is m eth o d to so lv es th e c t d p arad o x es 15: f irst form th e n atural sen ten ce,u sin g s d l to form c h ish o lm p arad ox es, fou r sen ten ees d o es n ot h av e situ ation facto r, w h ile fom lin g th em w ith the situ ation caleu lu s, w e must p ay atten tio n to fi rst tl i r ee in v o lv in g d eo n tie co n eep t 15 un d er all situ atio n s, b ut th e o n e w h ieh ex p ressin g th e faet o n ly o eeu rs un d er th e sp eeial situ atio n : n ex t,th e estab lish in itial settin g w h ich eo n form s to th e form ed sen ten ee . o n ce m o re,th e estab lish su ecesso r eo n d itio n ax iom an d d eo n tic su ccesso r eo n d itio n ax iom w h ieh eo n fon lls to the form alized sen ten ee : f in ally, p ro v e th at th e eo n fl ietin g du ties are n o t u n d er the id en tical situ atio n . th is m eth o d 15 o n e v ery easy in feren ee m eth o d ,it h as satisfi ed j.c arm o an d a .j.i.jo n es eig h t req u e sts. in ad d itio n ,it d o es n o t u se th e p o ssib le w o rld sem an ties, th erefore it m ay av o id th e tro u b le w h ieh to b rin g w ith th e p o ssib le w o rld sem an tie s. m y w o rk in th is p ap er 15 th e an aly sis eaeh m etl lo d in d etail,an d attem p t p ro eessin g all c t d p arad o x es, fi n ally co nm len t th em . k e y w o r d :o eontie logic, e t o paradox, dt, al d eontie l ogic, tense o eontic 10乡e, 5 ittlatio n e ale u ltls. 目录 页 页页页页 ,. 二,勺,j 一、 月 u 舀 页 页 / o 八石 第一章 c t d 悖论概论 第一节 c t d悖论提 出 的背 景 第二节 齐硕姆 c t d 悖论 以及其它 c t d 悖论 第 三 节解 决c t d 悖 论 的意义 第 四节 c t d 悖论产 生的原 因和解决 c t d 悖 论 的要求 第二章 解 决 c t d悖 论 的 方 法 之 一一 一 二 元 道 义逻辑 第三 章 解 决 c t d悖 论 的 方 法 之 二一 一 道 义 逻 辑与时态逻辑相结合 第 一 节 道 义 逻 辑 与 时态 逻 辑 第 二 节 时 态 道 义 逻 辑 的基本概 念 第三节 c t d 悖 论 的 解 决 第 四章解 决 c t d悖 论 的 方 法 之 三 一 一 情 境 演 算(situation caleulus) 第 一 节 情 境 演 算 的 基 本概 念 第 二节齐硕 姆 悖 论 第 三 节 齐 硕 姆 悖 论 加 强 版 第 四节其它 c t d 悖 论 结 论 参 考 文献 13 页 13 页 14 页 17 页 20 页 20 页 22 页 23 页 24 页 27 页 28 页 月 叮舀 道义逻辑研 究的是 “ 应 当” 、“ 必须 ” 、“ 允许 ” 、“ 禁止 ”等道义概念 以及与 这些概念相关 的命题推理形式 。1951 年 ,冯 赖特(vo n wr ight) 在 心灵杂志 上发表 了 道义逻辑 一文 ,产生 了第一个被认 为可行 的道义逻辑系统 。冯 赖 特之后又有许 多道义逻辑系统诞生 。现在人们广泛 使用 的是 sd l 系统 ,但包括 该类系统在 内的一元道义逻辑系统都受到一系列悖论 的 困扰 , 其 中最让逻辑学家 头痛 的就是 c td 悖论 。c t d 悖论是 contraryt。 一 duty 悖论 的缩写 ,中文亦可翻译 为读职义务悖论或反义务悖论 。这里所讨论 的 c t d 悖论是这样一系列相似悖论 的总称 。许多逻辑学家都为解决这一悖论做 出了极大 的努力 。本文将阐述并分析 其 中一些解 决该悖论理论 ,在此基础 阐明 自己对 c t d 悖 论 的认识 。 /0 一、c t d 悖论概论 (一)c t d 悖论提 出的背景 道义逻辑研究 的是 “ 应 当” 、“ 必须 ” 、“ 允许 ” 、“ 禁止 ”等道义概念 以及与这 些概念相关 的命题 的推理形式 。由于各种现代逻辑都 以追求形式化 、系统化 为基 本特 点 , 所 以构造道义逻辑 的形式系统就成 为 了逻辑 学家们 的一项十分重要 的工 作 。 那么怎样构造这样 的形式化系统呢 ? 发展得 比较成熟的真性模态逻辑系统为 道义逻辑系统 的构造提供 了类 比和参照 。 逻辑学家希 尔皮 南(r.hi l pinen)认 为 :“ 必 须(应该)和 允许这一对道义概念 与必然和 可 能这 一对模态概念之 间存在 一种 意 味深长 的类似 。应 该和允许之 间恰好与必然和可 能之 间 以同样 的方式互相关联 , 一个命题 是必然 的 当且仅 当其否定是不可 能 的 ,与此类似 ,一个事态(或行 为)p 是应该 的当且仅 当一p 不是允许 的。 ” 其 实早在 中世纪 ,就有一些哲学家注意到 了道义模态与真性模态之 间关系的类似 。 到 了近代 , 莱布尼兹也注意到 了这一点, 他称 “ 应 当 ” 、“ 必须 ” 、“ 允许 夕 、“ 禁止 ”等道义 范畴为 “ 法律模态 ” ,并建议道 义逻辑能够根据真性模态来定义 。1926 年至今 ,从恩斯特 马利(e m st m al l力开 始 出现 了不少学者试 图参照真性模态逻辑系统来构造道义逻辑系统 , 比如 门格尔 (m enger)、j 麦金西(j m akinson)、a 罗斯(a r oss)等 。但只是到 了 1951 年 , 冯 赖特在 心灵 杂志上发表 了 道义逻辑 一文 ,才标志 了第一个被认 为可 行 的道义逻辑系统 的产 生 ,冯 赖特称此系统 为 “ 旧系统 ” 。当然 ,冯 赖特所 做 的工作还 只是对道义逻辑进行语形上 的处理 , 还有 另外一些逻辑学者 比如 克里 普 克(s. a . 众 pke)、欣 迪 卡(j. h intikka)、汉森(b . h ansson)等 人把现 代 语 义 方法(模 型论)应用 到 了道义 逻辑上 ,“ 为理解道义 公式和 判 断这些 公式 的可接 受程度 ,提 供 了一 个更 为 坚 实 的基础 。 ”御 现 在 人 们 广 为 接 受 井 应 用 的道 义 逻 辑 系 统 是 标 准 道 义逻 辑 系 统 (standard d eonti c logic 系统 ,简称 sd l 系统)。按 照 玛 赖 特 的 说法 , sd l 系统 是种 “ 是 j, . j祯 自 2 周 险 自 泣义j 兰轩 二义l 些书 伦理 r 为和 叹丫 恤的川 理 理 论价 ,址 汉 .湖 比 (汉 , !胡 l 、 民 出 、 【 白 ! ) 义 r. 1 ) )9 fl 几 版 . 第 () ) , 互 , 、 .( ), )( ) ;lj ! 丈 . 弟 34 吐一 应 该、可能或必定不是(be)的逻辑 。 ” 它有 以下一些特 点: 第一 ,道义算子后 的位置 由命题来填 充 ,而不是行为的名词 ,如 o a中的 a为命题 ; 第二 ,允许 迭置道义算子 出现 ,如 o o a 等 ; 第三 ,允许真值联 结词将含有道义算子 的公式 同无道义算子 的公式联结在一起 ,如 a 一o a ; 第 四,接受道义必然法则 ,即 a 为定理 ,则推 出 o a (必须 a )为定理 。sd l 系统是具有上述特 点的道义逻辑系统 总称 。由于下面说 明和解决 c t d 悖论 的需要 ,这里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个 sd l 系 统及语义 。 (a )语形方面 : (l)道义算子 o 代表 “ 必须 ” ; 道义算子 p 代表 “ 允许 ” 。真性 模态算子 口代表 “ 必然 ” ; 真性模态算子 令代表 “ 可能 ” 。(2)联结词 同经典逻辑 一样有一、一 、八、v 、什 。(3)合式公式 的定义参照经典逻辑 、真性模态逻辑(可 以把道义算子 当作真性模态算子看待)。 (b)语义方面 : (1)该系统 的模型结构为 m = 。其 中,w是可 能世界 (简称 “ 世 界 ” ) 的集合 ; v 是一赋值 函数 ,它给每一原子命题在每一世界里赋 唯一一个真值 ; d 是道义可通达 函数 ,它为 w中每一个世界 w 找到一个对应 的 世界集 ,这个世界集里 的元素是世界 w 道义可通达 的所有世界 。f就是真性模态 逻辑 中可通达 函数 ,作用 与 d 相似 。(2) 日 a 表示 a 为真的所有世界组成 的集 合。 (3)关于 o a 在世界 w 中为真的定义: 卜 wo a 当且仅当 d(w )9 11 a ll ; 队 定义 为一。一a 。 (4) 关于口a 在世界 w 中为真的定义: 卜 w口a 当且仅当 f( w )9 11 a ll ; 令a 定义为一 口一 a 。(5)d(w )g f( w ), 这意味 “ 必然蕴涵应 当 ” 。 (c)系统 公理 : (l)经典命题逻辑和真性模 态命题逻辑 中的所有 定理 都为本系 统 的定理 。众所周知 ,真性模态逻辑有许 多系统 ,因为对真性模态逻辑系统 的选 择对于 当前 问题 的讨论没有太大影响 ,所 以就不作特 别规定 ,暂且认 为是 k系 统 ;(2) o (a 一b )一(o a 一o b ) ; (3)o a 一队 (d )系统 推 理规 则 : (l)实质 分离规 则 m p : 由 a 一b ,a推 出 b;(2) 应 当规 则 (也就是 道 义 必然 法 则): 由 a 推 出 o a; (3)道 义 分 离规 则 由 o (a 一b ),o a 推 出 o b 。 (二)齐 硕姆 的 c t d 悖 论 以及 其 它 c t d 悖 论 周 神 自 : 通 义, . 岁 介 州价 :们 为扫 日甲丫 日 j州 ! l叫 叮 七 卜 ,; , 忆 汉 . , 明 比 气川出 , . 卜 川();ji眨. : 吮 日. ) 川 c t d 悖 论是 contrary一 to一 duty 悖论 的缩 写 ,中文可翻译为读职义务悖论 ,亦可 翻译为反义务悖论 。这里所讨论 的 c t d 悖 论是一系列相似悖论 的总称 。其 中齐 硕姆悖论(也称“ 齐硕姆 二难”是最早提 出的一个 c t d 悖论 。 1 963 年齐硕姆在 读 职命令和道义逻辑一文 中提 出了这样 的四个 自然语句 : (l)某人去帮助他邻居是应 该的 。 (2)这是应该的,如果这个人去帮助邻居 ,那么他去告诉邻居他要来 。 (3)这是应该的,如果这个人不去帮助邻居 ,那么他不去告诉邻居他要来 。 (4)这个人不去帮助邻居 。 齐硕姆 的这个悖 论其 实 当初并非是专 门为 sd l 系统提 出的,同样也是为 冯 赖特等构造 的经典系统(经典系统 ,即 c d l 系统 ,它是 sd l 子系统 。c d l 系统不具有前述 sd l四个特 点 ,它是一种 “ 应 该 ,可 能或必定不做 的逻辑 ” ) 提 出来 的。由于 sd l 系统 比 c d l 系统使用更广泛 , 所 以本文用前述 的那个 sd l 系统来刻画齐硕姆悖论 的四个语句 。其 中,h : 表示 “ 某人去帮助邻居 ” ; t: 表 示 “ 某人去告诉邻居他要来 ” 。 第一种刻画 :(1) o h (2)o (h一t)(3)o (一h一一t)(4) 一h 。根据应 当规 则 ,由 (4), 得 o 一h 。根据道义 分离规则 ,由(1)与(2)得 o t, 由 o 一h 与(3)得 o 一t。 第 二种刻 画 :(l)o h (2)o (h一t)(3) h一o 一t(4) 一h 。 根据 实质 分离规则 , 由(3)、(4)得 o 一t。根据道义分离规则 , 由(1)、(2)得 o t。 第三种 刻 画 :(1) o h (2) h一o t (3)一h一o 一t (4) 一h 。 由于一h一(h一o t)是 定理 ,则 由一h一(h一o t)和(4)推 出 了(2)。 第 四种刻 画 :(l) o h (2) h一o t (3)o (一h一 一t) (4) 一h 。和 第三种刻 画一样 由一h一(h一o t)和(4)推 出了(2),并且 h一(一h一一t)是定理 ,根据 应 当规 则可得 o h 一o (一h 一t), 再 和 (l)可 得 o (一h一 一t)即(3)。 可 见第三 、 四种 刻 画缺乏 语句之 间的独 立性 。 而 第 一 、 二种 刻 画 却推 出 了 o 一 t和 o t。直 觉 : o 一t 与 ot 是有 矛 盾 的 ,因 为从 直觉 卜看 ,某 人应 该告诉 邻居 他 )。g 。 bbay and . g l : enth。 c 日。 ,飞 dbook 。 r ph:一 。 sph.cal log, e ,2” ded: r. on ,第 8 卷, ; 往 牛 ,k 一 l: 、 、 e, 八eade,:1. c p:.bl. sll cls. 2() ( ) 州 卜 ) 分 之 , 第 272 贝 即周 油子 r : i 互义逻州 仑ji ij 为和)l i l . 山lf j f卜 川l理 i 仑泊 , 戊汉 . 、 胡_ i l )、 白 ) 甘 衬 .1() ( )()勺 一 版、第 川9 贝 要来和某人应该不告诉邻居他要来这样两个义务是不能同时成立 的。 比这更严重 的是 ,根据 公理(3),能从 ot 推 出了 r 。根据 p 的定义 ,r又等价于 一o 一t,一 o 一t 与 o 一t 发生 了形式上 的矛盾 。当然 ,有些 sd l 系统并不承认 公理(3),比 如斯麦利(t. j. sm il ey)一 汉森(wi ll iam h . h ansson)的十个系统 中的 o k 、o t 、0 54 、 o b 、0 55 。虽然这些系统在形式上推不 出矛盾 ,但是无论如何(o t八o t) 在直觉 上是不能让人接受的。因此 , 齐硕姆 的这 四个 自然语句在直觉上不矛盾而且语句 之 间有独立性 , 但是在 sd l 系统 中穷尽一切刻画方式都找不 出令人满意 的方法 , 要么缺乏独立性 , 要么直觉上产生矛盾或直觉上和形式上都产生矛盾 。 这就是齐 硕姆针对 当时的道义逻辑系统提 出的 c td 悖论 。 在齐硕姆之后 ,又有许 多学者提 出诸 多相似悖论 。比如 以下这些 : (a )关于狗 的例子 : (l)不准有狗 。 (2)如果没有狗 ,就应 当没有警 告牌 。(3) 如果有狗 ,就应 当有警告牌 。(4)有条狗 。(d: 有狗 ; w : 有警告牌) (b)温柔杀手 : (l)你应该不杀害 x先生 。(2)如果你杀害 x先生 ,你应该温 柔地杀害 。(3)杀害 了 x 先生 。(k: 你杀害 x 先生;g: 你温柔地杀害 x 先生) (c)体贴杀手 : (1)你应该不杀害 x先生 。(2)如果你杀害 x 先生 ,你应该给 他一支烟 。(3)如果你不杀害 x 先生 ,你应该不给他一支烟 。(4)你应该不提供烟 。 (5)杀害 了 x 先生 。(k: 你杀害 x 先生 ; c: 你 提供烟) (d )雷克雅未克情景: (1) 你 既应 该不将这个秘密告诉里根 ,也应该不将它告 诉戈尔 巴乔夫 。 (2)如果你将这个秘 密告诉里根 ,也应该将它 告诉戈尔 巴乔夫 。 (3) 如果你将这个 秘密告诉戈尔 巴乔夫 ,也应 该将 它 告诉里根 。(4) 你将这个秘 密告 诉里根 。 (5) 你将这个秘密告诉戈尔 巴乔夫 。 (r :你将这个秘 密告诉 里根 ; g:你 将这个秘 密告诉戈尔 巴乔夫) 以上几例 同齐硕姆悖 论一样 都无法 在 sd l 系统 内得到合适 的形式刻 画 。 (三)解 决 c t d 悖论 的意义 道 义 逻 辑 研 究 的 是 “ 应 、 ” 此 概 念 有 关 的 命题 推 理 形式 、 , 、“ j 必须 ” 、“ 允许 ” 、“ 禁 l几 ”等道 义概 念 以及 ;这 ! ) 、 1此 ,人仃j辛 陡容 易把 道 义逻 与 i 一 , 伦 于 , ! !、法 il 七 等1 ; 内 州 . 州 陌;l l rj花 2钾脚 8 1 !一 、l . j 尹月 诱 绍一召 、 叭川一 1 少一 联系起来 。 许 多道义逻辑学家也在构造道义逻辑 时都宣称不仅要在理论上为伦理 学提供逻 辑基础 ,更要在 实践上 为 日常道 德推理和 司法推理提 供严 密 的逻 辑工 具 。当然他们构造 出的一些系统确 实具有 了有 效性 、一致性 、完全性 。可是形式 上 的完美无法掩盖这些系统与 日常直觉 的巨大差异 。罗斯悖 论 、承 诺悖 论 、杰夫 塔 (jephta) 二难等悖论 的先后 出现把标准道 义逻辑系统 中固有 的缺 陷揭露 了出 来 。这一系列悖论 中最让逻辑学家头痛 的就是 c td 悖论 。c td 悖论是道义逻辑 所特有 的问题 ,也是司法推理和 日常的道德推理必定要碰到的。比如 ,在法律条 文 中就规定 了人们必须履行 的某些义务 。当人们没有做到这些 时,法律又规定 了 另外 一些义 务作 为补救或 惩罚 ,这些义务就是 c t d 义务 。在 日常生活 中我们也 要决定未能做到应该做到的某些事情后又应该做什么。 (我认为就 c td 悖论的其 它一些形态而言 ,并非决定我们未能做到应 该做到的某些事情后又应该做什么 , 还有可 能决定未能做到应该做到的某些事情 同时甚至之前又应该做什么 , 前者 比 如(b)温柔杀手 ,后者 比如(c)体贴杀手 。)可见 ,解决 c td 悖论有其重要意义 。 能否解 决 c t d 悖论是衡量一个道义逻辑系统是否能应用于 日常道德推理和 司法 推理 的重要标准 。显然 sd l 系统做不到 ,因此我们需要其它合适 的道义逻辑系 统 。 (四)c t d 悖论产生 的原 因和解 决 c t d 悖论 的要求 (1) c t d 悖 论产 生 的原 因 作 者认 为 c t d 悖 论产 生原 因大致 有 以下两方 面 : 一方面 ,sd l是 以真性模态逻辑为基础 ,通过扩 充而构造起 来 的,真性模 态逻辑 又是在 经 典逻 辑基础 上扩 充 而来 的 。因此 ,在真性模 态逻 辑和 经 典逻辑 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