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曲江园林文化活动述略.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曲江园林文化活动述略.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曲江园林文化活动述略.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曲江园林文化活动述略.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曲江园林文化活动述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曲江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风景园林 尤其是在唐代 一直以来 学界对 曲江方方面面研究也比较多 但大多是仅限于某一方面 本文对唐曲江园林文化 活动进行了一个梳理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 主要介绍了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并对相关研究现 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第二部分主要从总体上阐述曲江园林文化活动 包括曲江历史由来 曲江园 林有哪些名胜 以及这些名胜在唐代的发展和规模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曲江园林文化活动的类型 唐皇帝驾幸芙蓉园 登紫云楼 观百官万民同乐胜景 百官赐宴曲江亭 乐舞百戏助兴 杏园探花 雁塔题名 曲江流饮 进士们在曲江又有怎样的故事 百姓节日胜游 赏玩娱乐享受生活 第四部分为唐代文献所见曲江园林文化活动 不论是正史还是地方志 不论 是唐诗还是唐文 都有大量关于曲江园林文化活动的记载 第五部分为结论 在文章的最后部分 指出了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曲江 园林 唐诗 文化活动 关键词 a b s t r a c t i n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q u j i a n gi sa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w i t hal o n g s t a n d i n gr e p u t a t i o n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a n gd y n a s t y a l la l o n gt h ea c a d e m i c c i r c l eh a v ed o n eal o to fs t u d i e so nq u j i a n gf r o md i f f e r e n ta n g l e s b u t t h e yo f t e np l a c e dt h e i re m p h a s e so no n es p e c i f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 t h i sp a p e r w i l ls o r to u tt h ec u l t u r a la c t i v i t i e so fq u j i a n g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nt a n gd y n a s t y i t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sf i v e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i sp a r t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r e v i e w s t h ep r e s e n ts t a g e o fr e l a t e ds t u d i e sb r i e f l y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ag e n e r a le x p l a n a t i o no nc u l t u r a la c t i v i t i e so f q u j i a n g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n c l u d i n gt h eo r i g i na n di n t e r e s t i n g p l a c e so fq u j i a n g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s c a l eo ft h e s eh i s t o r i cs i t e s i n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t h i r dp a r t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st y p e so fc u l t u r a la c t i v i t i e so fq u j i a n g 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t e c t u r e f o re x a m p l e t h ee m p e r o ro ft a n gd y n a s t ya r r i v e d a tt a n gp a r a d i s e w e n tu p s t a i r so fz i y u nt o w e ra n de n j o y e dt h eg r a n dv i e w t h a ta l l t h eo f f i c i a l sa n dp e o p l es h a r e dp l e a s u r et o g e t h e r a l lt h e o f f i c i a l sw e r eb e s t o w e db a n q u e t sb yt h ee m p e r o ri nq u j i a n gp a v i l i o nw i t h m u s i c d a n c i n ga n dt h o u s a n d so fa c r o b a t i c sa s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w h a th a p p e n e d o ns c h o l a r sw h oh a dp a s s e dt h e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t h e ye n j o y e dt h e b a n q u e tg i v e nb yt h ee m p e r o ri nx i n g y u a n g a v et h e i ra u t o g r a p ha sam e m e n t o a tt h ew i l dg o o s ep a g o d a d r a n ka n ds a n gb yq u j i a n gr i v e r t h ea v e r a g e p e o p l ew e n ts i g h t s e e i n gi nf e s t i v a l s e n j o y e d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sa n dt h e 1 i f e t h ef o u r t hp a r ti s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o fc u l t u r a la c t i v i t i e so fq u j i a n g 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i nd o c u m e n t so ft a n gd y n a s t y e i t h e ro f f i c i a l h i s t o r ya n dl o c a lh i s t o r yo rp o e m sa n da r t i c l e so ft a n gd y n a s t yh a v ea l o to fr e c o r d sa b o u tc u l t u r a la c t i v i t i e so fq u j i a n gl a n d s c a p e i i a r c h it e c t u r e t h ef i f t hp a r ti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i nt h i sp a r t t h ea u t h o rp r o p o s e s t h er e s u l t sa n dl i m i t a t i o n so ft h er e s e a r c h k e yw o r d s q u j i a n g 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p o e m so ft a n gd y n a s t y c u l t u r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或其它 相关数据库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纽二坠指导教师签名 l 卅年6 月 日 砷年6 月夕日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名1 2 t 1 一年 月 7 日 西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已i 言 jif j 在当代学术界 文学研究开始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 那就是综合文学 史学 哲学 地理学以及考古学等多个学科多个门类多个方面交叉研究 以前那种研究方式已经远远 不能适应和满足当代学术发展的要求 本人正是循着这样的学术思维 在对前人研究成 果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 西北大学李浩教授的 唐代园林别业考论 和 唐代园林别 业考录 结合唐诗文和园林来研究给笔者以很大的启发 因此本人试图发掘唐文献中 的曲江园林文化活动 并确定的论文题目为 唐曲江园林文化活动述略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而探讨唐代相关文化对学术发展无疑有重要意 义 唐长安城是唐帝国的都城 是当时国际的大都会 也是东西方各国 各族民众生活 学习 经商 娱乐的空间舞台 而曲江是唐长安一块绮丽的风水宝地 兴于秦汉 盛于 唐 历史上有关唐曲江的记载很多 现当代学术界对曲江也进行了一些方面的研究 因 此曲江研究应该成为唐代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曲江 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 哀秦二世赋 临曲江之陛州兮 但这 里的 曲江 还不是地名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 且好战好奢 他在长安城南修建了规 模空前的皇家禁苑 上林苑 将天下珍禽异兽汇集一堂 在苑内修建了几十座行宫别 馆供他享乐 当时曲江周边湖泊连延 大小水面近十处 其中洲的水面经过汉武帝的修 凿 水波浩淼 河岸曲曲折折 在丰水期 波涛汹涌 煞是壮观 因形似 广陵之 曲 江 汉武帝便为她取名曲江 太平寰宇记 中就记载着 曲江池 汉武帝造 名 为宜春苑 其水曲折有似广陵之江 故名之 n 1 在清乾隆期间陕西巡抚毕沅所著 关 中胜迹图志 中介绍说 本古曲江 隋 文帝恶其名 改为芙蓉园 为其水盛而芙 蓉富也 口1 这些都是本文所论及的曲江 关于曲江池名称的由来 地理位置 大小范围 优美的风光 以及它与长安居民的 关系 唐人欧阳行周的 曲江池记 有具体而详尽的叙述 水不注川者在薮泽则日陂 日湖 在园囿则为池 为沼 苑之沼 囿之池 力垦而成 则多天然而有则 唐人 1 乐史撰 王文楚点校 太平寰宇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 0 0 8 年 2 毕沅撰 张沛校 关中胜迹图志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 0 0 4 年 引言 康骈的 剧谈录 曲江 中记载 东西三里而遥 南北三里而近 都人游玩 盛 于中和 上巳之节 曲江池 南有紫云楼 芙蓉苑 其西有杏园 慈恩寺 等 关于曲江的研究 较早见于北宋元祜元年 张礼城南游览 著成 游城南记 并 自加注释 文中对曲江 芙蓉园 杏园的沧桑变化有生动的描述 是对长安城南唐代遗 址的实地调查记录 是研究唐长安城南郊区地理遗址的重要文献 我们从中知道大宦官 仇士良在城南有别业 墓也在附近等等 明朱诚泳曾亲自考察曲江 写下了不少诗篇 存其诗文集 小鸣稿 各卷中 1 9 0 7 1 9 1 1 年时 日本学者足立喜六受清政府之聘来西 安作 陕西高等学堂 的外籍教师 期间 他对唐长安城和曲江颇有研究 在 长安史 迹考 中 他认为唐长安城外城南至曲江为止 曲江是唐都长安的第一盛景 其对曲江 园林区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文献考证与实地勘察 1 9 3 2 年 曾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的傅 增湘先生游历了城南名胜 在 秦游日录 中记下了其游览慈恩寺及登大雁塔的所见所 闻 1 9 5 6 年 黎南先生考察了慈恩寺 大雁塔和曲江池 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历史与考古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地勘察 著名历史学家武伯伦先生有关于曲 江池的论述 陕西省考古队对城东南的芙蓉园进行了重点探测 基本上勾勒出曲江附近 的坊里 城垣 城门 芙蓉池的方位及范围 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盛璋 先生在系统研究西安城市供水发展历史以后 提出了对曲江地区的规划意见 曲江池 应该恢复为曲江公园 作为东南区一个最大的绿化中心 这一建议应该可以实现 著 名词学家夏承焘的 据 考唐代长安曲江池 对曲江池的四至提出了个人观 点 认为 它是在芙蓉园和曲池坊之北 晋昌坊 慈恩寺 杏园之东 修行坊之南 长 安东夹城之西 史念海先生的 河山集 关于曲江 杏园与慈恩寺的论述 认为三者 的位置都在长安城的东南部分 相距近迩 曲江在长安最东一列里坊的最南部 占有两 坊之地 也就是位于长安的隅 在曲江之西仅隔一坊就是通善坊 坊内有著名的杏园 杏园和曲江东西并列 通善坊的北面则是晋昌坊 慈恩寺占了晋昌坊的东半部 三者之 间的距离 最远也不过一千米 而且还都是当时著名的胜地 耿占军在 关于曲江池与芙蓉园 芙蓉池的关系问题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 0 0 3 中认为 芙蓉园未占尽长安外郭城东南隅一坊余地 曲江池位于芙蓉园的北面 曲江池 也不叫 芙蓉池 但二者的水体是相连相通的 芙蓉园为皇家御苑 曲江池具有大众 化性质等 再纵观近几年学术界对曲江的的研究 如 历史名人与曲江 耿占军 潘 明娟 陈正奇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 0 0 3 长安曲江与杜甫曲江诗 李小琳 杜 2 西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甫研究学刊 2 0 0 7 唐代曲江诗探幽 梁桂芳 殷都学刊 2 0 0 6 关于曲江 池与芙蓉园 芙蓉池的关系问题 耿占军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 0 0 3 浅谈唐代 的 曲江 诗 谢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 0 0 4 曲江流域水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许海平 荆春燕 张秀敏 云南环境科学 2 0 0 4 西安曲江园林风景区古今植物 景观分析 马越 西北林学院学报 2 0 0 8 西安市曲江乡孟村元墓清理简报 马 志军 高明韬 考古与文物 2 0 0 6 论曲江池的兴衰 许正文 唐都学刊 2 0 0 2 等 他们关于曲江的研究和考证为曲江新区的开发提供了准确的历史依据 为学界研究 曲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考证 但是 这些研究多是单纯的文学 考古 地理 历史 环境 人物 园林方面的研究 涉及到曲江园林以及曲江园林文化活动的研究比较少 也没有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对零散 因此 本文选题的意义在于 力图从文学的角度并综合其他学科优势 通过对曲江 名胜景观与曲江游宴活动的梳理分析 勾勒出唐曲江园林文化活动的风貌 挖掘曲江园 林的文化内涵 展现一个比较全面的曲江园林 第一章曲江园林文化活动概述 1 1 曲江历史由来 第一章曲江园林文化活动概述 曲江 曾经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 历时一千三百年之久 被誉为中国 古典园林的先河 早在秦朝 曲江就兴建了一处专供帝王游猎的禁苑 宜春苑 n 1 苑中著名的风景 点州 直意为一处河岸曲折的汀洲 隶属于著名的禁苑 上林苑 秦人有养马骑 射 开辟苑囿的传统 曲江有天然的泉池溪流 景色优美 因此 秦人建上林苑时 特 在此营造了宜春苑 又在池西南侧建造了宫殿 取名为 宜春宫 乜 秦朝灭亡以后 宜春苑在汉代被继续保留 并成为汉代上林苑里一处重要的宫苑 西汉初期 汉高祖刘 邦仍把上林苑作为皂家禁苑 汉武帝时 经过五六十年的休养生息 汉朝国力得到了很 大的充实 为准备反击匈奴 大规模扩大上林苑以操练武备 宜春苑也进行了全面的整 修 疏凿扩大了水源 曲江的名称才正式出现 整个苑区焕然一新 声名远播 关于武 帝新拓上林苑的规模 文献记载也很多 以曲江为中心的宜春苑是苑中之苑 有水有洲 清流曲折 风光秀美 又有先前的宫室苑囿作为基础 更是得到了汉武帝的青睐 在拓 展上林苑时 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对原宜春宫的殿宇 楼阁 宫垣 门阙大事营修扩 建 疏浚了池渠泉源 广植花草 使曲江的景色更加秀丽 汉武帝对曲江的水泉加以开 凿 后人称此泉为 汉武泉 从此 曲池的水源稳定而且充足 水面也有所扩大 宜 春苑也盛况空前 乐游苑位于曲江北部 是地势较高的一处岗原 是登高远望的佳处 乐游园也因汉宣帝设乐游苑得名 乐游苑花草植被好 自然风光佳 汉宣帝乐游苑的建 立 说明了以乐游原为中心的高地风景区可以成为一块风景区 东汉时 长安失去了首 都地位 上林苑也就名存实亡了 东汉后期到隋朝长达四百年间 虽然有多个王朝以长安为都城 但由于朝代更替频 繁 战乱不已 史籍中也没有记载 到了隋朝 曲江池 乐游原一带被新规划的大兴城 纳入都城建设的范围 曲江被修建为阜家御苑 芙蓉园 因而又成为一处园林胜景 隋文帝亲自部署勘察了长安附近的地形大势 并占卜 法天象地 经过一番精心选择后 认为龙首山川原本秀丽 事宜兴建都邑 确定在汉长安城东南的龙首原主脊向南伸展区 1 唐 康骈 剧谈录 曲江 2 同上 4 西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域建设新的都城 隋文帝把新都具体位置选择 城郭的布局等都交给了当时著名的城市 设计大师宇文恺 因此 在规划大兴城时 宇文恺在城市建设上费了很大心思 隋文 帝猜忌多疑又迷信风水 认为大兴城风水倾向东南 所以宇文恺对曲江池凹陷进一步开 凿加深 并隔于城外 建设了皇家禁苑 成为帝王的游乐之地 认为这样就能永保隋朝 的王者之气不受威胁 曲江的修凿是与大兴城建设同步进行的 经过疏理挖深 汉武泉 水源更加充沛 又整修堤岸 扩充了水面 的确也具有了皇家气派 隋文帝迁入新都后对曲江池苑美景非常的满意 但是对曲江这个名称却不满意 因 为当时曲江水中种了很多芙蓉 因此更名为 芙蓉园 乜3 至此 曲江从郊野的离宫别 苑 成为都城中的阜家御苑 隋炀帝时 在曲江中雕刻 君臣坐饮 把魏晋南北朝开始 的文人 曲水流觞 习俗引入宫苑中 给曲江胜迹赋予了一种人文精神 对唐代曲江文 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承隋制 将大兴城改名长安城 进行了很大修整 乜3 修建了大慈恩寺和大雁塔 使之成为曲江重要的景点 武则天长安年间 乐游原成为京城又一处游赏胜地 到唐中 宗和睿宗时代 芙蓉园的园林风光也曾得到较大的改善 皇帝也常来此处游宴 唐玄宗 时代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唐玄宗又是个风流天子 因此 他对曲江进行大规模扩建 开 凿了大型水利工程 黄渠 来扩大曲江水面 在芙蓉园内修建了紫云楼 彩霞亭等 并有临水亭 凉堂等建筑 专门修建了夹城 方便皇帝 嫔妃们来曲江游玩 安史之乱 对唐王朝是一次较大的冲击 曲江也遭到了很大多破坏 唐文宗李昂时期 对曲江园林 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治和修复 游赏宴饮等文化活动也随之活跃 在隋芙蓉园的基 础上 唐代扩展了曲江的建设规模和文化内涵 曲江周边也相继建成了杏园 慈恩寺 乐游原 青龙寺等风景名胜 曲江成为了盛唐文化的汇聚之地 也成为了唐长安的标志 性区域之一 曲江 是唐代长安最具魅力 风雅之所在 是建筑 园林 绘画 诗歌 宗教等汇 聚的 盛唐气象 典型代表 1 2 曲江园林名胜述略 1 隋书 宇文恺传 上以恺有巧思 诏领营新都副监 高颍虽总大纲 凡所规划 皆出于恺 2 隋书 卷六十八列传第三十三 宇文恺传 3 日唐书 卷四十五志第二十一地理四 第一章曲江园林文化活动概述 园林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筑山 叠 石 理水 种植树木花草 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 憩境域 就称为园林 在历史上 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 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 亚述 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 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 称为苑或宫苑 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 园池 宅园 别业等 园林 一词 见于西 晋以后 唐曲江园林江实际是以曲江池为中心 由一组名胜景观组成 包括有曲江池 杏园 芙蓉园 慈恩寺 大雁塔 乐游园 青龙寺等 位于唐长安城东南隅 连接成片 形 成一个范围广大 内容丰富 皇族 百官 进士 僧侣和百姓聚集游览的园林区 1 2 1 曲江池 曲江池是以水景著称的 烟水明媚 翠柳成林 花草铺锦 派水乡风光 为长安 城增添诗情画意 引无数诗人流连忘返 唐德宗时文人欧阳詹感念曲江池在唐都长安的 作用 认为天生大唐则必有长安城这样的城邑以成其都 有长安城则必有曲江池这样的 池园来辅助其功 曲江 是大自然赐予大唐的一块珍宝 曲江池地形自然天成 唐人又巧妙进行了整修 揆北辰以正方 度南端而制极 墉隍划趾 勾陈定位 地回帝室 湫成厥池 既由我署 才成伊去 真主巍巍 龙蟠虎 踞 爰自中而轨物 取诸象以正名 字日曲江 仪形也 1 1 水源来自两处 一是黄渠 的分支 黄渠在今黄渠头村附近分成两支 南支汇入芙蓉池 北支直接补入曲江池 另 一源是芙蓉园内的芙蓉池 因曲池海拔较芙蓉池低5 米左右 南部又有狭窄的通道连接 两池 故芙蓉池水能下泄至曲池 又通过修整堤岸 桥涵 使曲池形成一个东西三里而 遥 南北三里而近的湖面 岸线蜿蜒曲折 富有变化 且有情趣 宜于游览 取名曲江 也跟它的形结合起来了 欧阳詹还分析了曲江池这样一个广大的水体给长安城带来的好处 首先 曲江池不 仅湖面巨大 而且上有源 下有流 可以改善长安城的水文环境 消除污秽 减少疾病 1 全唐文 第5 9 7 卷 欧阳詹 曲江池记 6 西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其次 泉流叮咚悦耳 蒸腾为云成雾 给长安城增添绚丽景象 凝烟吐霭 泛羽 游鳞 斐郁郁以闲丽 谧微微而清肃 其涵虚报景 气象澄鲜有如此者 l 其三 曲江景色优美 是长安官民游赏以及开展习俗活动的佳地 重阳赏菊 登高 在其冈岸 上巳修禊 游春在其水湾 泛舟中流 曲水饮宴 在这里人们可以消除疲劳 和忧郁 保持愉快的心绪 泛菊则因高乎断岸 祓禊则就洁乎芳浊 戏舟载酒 或在 中流 清芬入襟 沈昏以涤 2 j 其四 曲江池卧虎藏龙 颇有灵异 至若嬉游以节 宴赏有经 则纤埃不动 微 波以宁 荧荧淳淳 瑞见祥形 其或淫湎以情 泛览无敦 则飘风暴振 洪涛喷射 崩 腾骆驿 妖生祸觌 其栖神育灵 舆善惩恶有如此者 3 1 用曲江的平静和泛滥成灾来 比附社会现实 虽然有迷信之处 但我们从这一点引申开去 知曲江也确有神异的地方 第一 曲江是唐长安城祈雨之处 且颇为灵验 文献中有两个故事 一是说黎干为京兆 尹时 曾在曲江池畔制成泥龙以求雨 观者数千 二是说唐代宗时 静住寺僧人不空三 藏刻木龙投入曲江中 立即乌云密布 暴雨如注 为长安城解除了干旱 第二 曲池也 有凶残的一面 多种文献记载 有新及第进士李蒙等多人溺死江中 而且在天宝三载 来曲江寻春 曲水忽涨 溃破堤岸 寻春者转眼化为鱼食 有学士樊铸专门就此事作 檄 曲江水伯文 一篇 向曲江之神主兴师问罪 利用曲池浩阔的水体养殖生物 栽培植物 水中鱼翔浅底 水面蒲苇丛生 尤其是 成片的莲花染红了夏同的曲江水面 构成了曲江的一大景致 大文学家韩愈特别喜爱曲 江之荷花 青葱的荷叶 怒放的莲花 掩映着平如明镜的池水 曲江千顷秋波净 平 铺红云盖明镜 4 很是壮观 除水景以外 曲江的花草植物景观也很有名 曲江池畔多柳 亦号柳衙 意谓其 成行列如排衙也 5 1 曲江是以柳树成排成行分布著称的 曲池边的柳多垂柳 李商隐 垂柳 诗日 娉婷小苑中 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 仙衣尽带风 6 唐人常把 柳枝比作舞女的细腰 用其细叶形容没人的翠眉 莫不条似舞腰 叶如眉翠 出口皆 1 全唐文 第5 9 7 卷 欧阳詹 曲江池记 2 全唐文 第5 9 7 卷 欧阳詹 i i 江池记 3 全唐文 第5 9 7 卷 欧阳詹 曲江池记 4 全唐诗 第3 4 2 卷 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 5 尉迟俚 中朝故事 卷上 6 全唐诗 第5 3 9 卷 李商隐 垂柳 第一章曲江园林文化活动概述 然 1 1 贺知章的 咏柳 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1 就把早春的柳树比拟成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同时柳树又是报春 的使者 唐代诗人薛能 折杨柳 咏柳树日 众木犹寒独早春 御沟桥畔曲江亭 3 1 柳树是春天的象征 才子佳人迎春探春 也喜欢折柳枝游戏 在唐人心目中 柳树 也是诗意的化身 成彦雄 柳枝辞 诗日 爱把长条恼公子 惹他头上海棠花 掩 映莺花媚有余 风流才调比应无 朝朝奉御临池上 不羡青松拜大夫 王孙宴罢曲江池 折取春光伴醉归 怪得美人争斗气 要他侬翠染罗衣 残照林情袅数枝 能招醉客上金 提 4 曲江水满花千树 f 5 1 我们从唐代诗人的笔下 就可以欣赏到曲江的绮丽风光 在 二月春风似剪刀 6 1 的早春时节 曲江冰欲尽 风日已恬和 柳色看犹浅 泉声 觉渐多 t l 水消泉涌 雪尽草生 万物复苏 万象更新 到了夏天 曲江碧波荡漾 红蕖绽放 菰蒲葱绿 柳荫四合 风光秀丽 在曲江萧 条秋气高的清秋时节 这里 门摇枯苇影 落日共鸥归 园近鹿来熟 江寒人到稀 片 云穿塔过 枯叶入城飞 8 1 1 2 2 杏园 杏园位于唐长安城通善坊 在曲江池西岩 与慈恩寺相对 并紧靠寺的南边 所以 也称南园 9 1 杏园面积相当可观 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 通善坊只列有杏园一处建筑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认为杏园占据了通善坊一坊之地 杏园当然是以 杏 为 主景 也因此而得名 每年春日 这里江头大面积的花开 花开满杏园 大片的杏林争 艳吐芳 引来蝶飞蜂舞 风景异常奇丽 1 全唐诗 第5 0 2 卷 姚合 杨柳枝词五首 1 2 全唐诗 第1 1 2 卷 贺知章 咏柳 3 全唐诗 第5 6 1 卷 薛能 折杨柳 4 全唐诗 第7 5 9 卷 成彦雄 柳枝辞九首 5 伞唐诗 第3 4 4 卷 韩愈 i 司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 寄白二十二舍人 6 全唐诗 第1 1 2 卷 贺知章 咏柳 7 伞唐诗 第3 8 4 卷 张籍 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 t 8 伞唐诗 第7 2 1 卷 李洞 秋日曲江书事 9 储兆文 中国园林史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 0 0 8 年 8 两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杏园是唐朝新科进士举行 探花宴 的场所 杏花被称为春风及第之花 遮莫江 头柳色遮 日浓莺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 道是春风及第花 就是说没有比 金榜题名更风光的事啦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杏花则独占众花之魁首 唐人喜爱杏花 对杏花寄予了深厚的感情 自居易有 杏园花落时招钱员外同醉 诗日 花园欲去去应迟 正是风吹狼籍时 这西数树犹堪醉 半落春风半在枝 乜3 还有 重寻杏园 诗云 忽忆芳时频酩酊 却寻醉处重徘徊 杏花结子春深后 谁解 多情又独来 口1 1 2 3 芙蓉园 芙蓉园位于曲江池南岸 紧靠长安外郭城 周围筑有高高的苑墙 苑北墙也是唐长 安外郭城 沿墙筑有紫云楼 既是芙蓉苑的大门 又是皇帝登高远眺 俯视曲江的所在 由于芙蓉园与城北的皇家禁苑相比要小得多 而且地处城南 所以又叫 小苑 或 南 苑 h 1 既称 南苑 当然就应属阜家的御园了 虽王公大臣非宣诏不得入内 更别说一般 的市民了 所以唐代诗人李绅写有 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 一诗 诗中言到 春 风上苑开桃李 诏许看花入御园 阍宋之问也作有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一诗 这些 都表明了芙蓉园皇家御园的性质 开元二十年六月 唐玄宗为了能随时到芙蓉园游赏 而不被外人所知 还特地沿郭城东壁修筑了由兴庆宫南通芙蓉园的夹城 唧 芙蓉园风光以水景为主 荷花成片 画舸点点池周竹林葱翠 杨柳垂条 香草铺地 繁花似锦 李绅特许至芙蓉园 看到的景色也有诗文描绘 香径草中回玉勒 凤凰池 畔泛金樽 绿丝垂柳遮风暗 红药低从拂砌繁 川7 1 其中既有凤凰池的水景 又有香草 垂柳 芍药花红 苏颞与李义都有春日侍宴芙蓉园应制的诗 均提到园中的水殿与山楼 绕花开水殿 架竹起山楼 荷芰轻薰幄 鱼龙出鱼舟 宁知穆天子 空赋白云秋 嘲 e 1 全唐诗 第6 7 7 卷 郑谷 曲江红杏 2 全唐诗 第4 3 7 卷 自居易 杏同花落时招钱员外同醉 3 全唐诗 第4 3 7 卷 白居易 重寻杏园 4 北宋张礼 游城南记 芙蓉同在曲江之两南 隋离宫也 与杏园皆秦宜春下苑之地 园内有池 谓之芙蓉 池 唐之南苑也 5 全唐诗 第4 8 0 卷 李绅 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荚蓉园 6 旧唐书 卷八 玄宗本纪上 7 全唐诗 第4 8 0 卷 李绅 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 8 全唐诗 第0 7 3 卷 苏顾 春日侍宴英蓉园应制 9 第一章曲江园林文化活动概述 李义说 水殿临丹御 山楼绕翠微 n 1 水殿似应修在池边浅水之上 供皇帝临水观 景 山楼似耸立于山岗之巅 周围竹林 这种高低错落有致 楼殿花木相问的园林景观 的确是达到了点画曲江山水的效果 如今 大唐芙蓉园整修一新 成为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 式文化主题公园 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 以 走进历史 感受人 文 体验生活 为背景 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 1 2 4 慈恩寺 慈思寺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东部 占半坊之地 共有十余院落 其名称从 大慈恩 寺三藏法师传 全唐诗 唐两京城坊考 等文献中可以考出 有翻经院 上书 房 清上书院 禅院 上座院 郁公房 遂上人院 默公院 慈恩塔院 浴室院 元果 院 太真院 三臧院等 还有东楼 戏场等 乜3 其中慈恩塔院也即是保存至今的慈恩寺 院 在整个唐大慈恩寺的西部 中有塔 就是今天的大雁塔 玄奘法师居住的翻经院在 塔东侧 大慈恩寺南临黄渠支渠 是林泉形胜之地 园林景致绝佳 寺中栽培的牡丹 凌霄 花 菊花特别有名 口1 牡丹作为观赏花卉 是武则天时开始人工引种到唐都长安的 由于其富丽大方 仪 态端庄 雍容华贵 艳而不媚 被誉为 国色 天香 是花中之王 唐玄宗和杨 贵妃经常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新开牡丹花 自盛唐以后 长安城的牡丹栽培更加发展 不仅唐宫内苑 就连宗教寺观 贵族私家花园也都争相栽培牡丹 h 慈恩寺牡丹号称长安一绝 新品种辈出 为牡丹的培育繁盛作出了很大贡献 慈恩 寺浴室院有花 每次开花多达五六百朵 繁艳芳馥 这是在花簇大小 花朵鲜艳上胜出 者 并不算稀奇 最可珍贵的是寺僧们培育出了在时间和花色上有很多不一样的新品种 慈恩寺元果院有比普通牡丹早开半个月的紫牡丹 而太真院则有比普通牡丹迟半个月开 1 全唐诗 第0 9 2 卷 李义 春同侍宴芙蓉园虑制 2 唐两京城坊考 引 寺塔记 寺 凡十余院 总一千八百九十七间 敕度三百僧 3 陈忠凯 唐艮安外郭城区域结构之研究 社会科学 2 0 0 7 年 4 唐两京城坊考 卷三 崇仁坊 1 0 西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的白牡丹 唐代诗人裴霖作 白牡丹 诗并题于院墙上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先开 紫牡丹 别有玉标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川订 唐武宗会昌年间 有朝士数人来慈恩寺春游 见东廊院有白色牡丹花特别可爱 于 是置酒席地而座 对花饮酒 交谈时说到长安牡丹之盛 奇花很多 却无深红牡丹 只 有浅红深紫 很是奇怪 院主老僧微笑着插话道 怎么会没有呢 只是诸君未曾有缘相 见罢了 众人闻听此言 意识到此僧不凡 可能有秘室中藏有培育出的红牡丹 于是就 恳求一观 老僧说是过去在别处看到但大家终不肯信 到了晚上也不回去 一定要亲眼 目睹为快 次晨 老僧见众位特别喜爱 无奈之下 就说让大家开开眼界 但求大家不 要告知他人 众人点头同意 乃被领至一院 有殷红牡丹一棵 婆娑多达千朵 初旭才 照 露华半烯 浓姿半开 炫耀心目 确实是前所未见的新品种 大家惊喜万分 一直 欣赏到很晚才尽兴归去 过了一段时间 有权要子弟数人请见 特邀这位老僧到曲江散 步 老僧刚出得寺门 就有人破门而入 把红牡丹移去 并留下黄金三十两 蜀茶二斤 作为酬资 嘲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不仅说明慈恩寺僧育有牡丹奇品 而且还反映了唐都长安人喜 欢牡丹到了痴狂的程度 慈恩寺清上人院的牡丹花也很繁盛 权德舆有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咏到 澹荡韶光三月中 牡丹偏自占春风 时时宝地寻香径 已见新花出故丛 曲水 亭西杏园北 浓芳深院红霞色 口1 这种牡丹能把整个清上人院映照成红霞的颜色 应 该也是深红的吧 上述浴室院 元果院 太真院 清上人院 还有那率先培育出深红色牡丹的院都以 栽培牡丹而声名远扬 可见牡丹在慈恩填充中种植之多 品种之繁 秋季慈恩寺的菊花令人难忘 诗日 应节萸房满 初寒菊圃新 h 1 张锡 李恒 解琬等同题诗皆写到菊花 可知重阳佳节来慈恩寺登高时 折插茱萸 观赏菊花是很寻 常的事 歌 花 丹制 牡应院图 人浮 上寺清恩 寺慈恩登慈日 承九 中月 丹 李九 牡 和和 白 奉 舆 磷 德俭 裴 权孙 卷 卷卷 7 7 5 n 弛m 第卷第第 诗录诗诗唐谈庸唐 伞剧全全 1 j 1 j 1 j 1 jn 眩口心 第一章曲江园林文化活动概述 慈恩寺南临黄渠 引水便利 寺中引水建有园池 有诗日 清境岂云远 炎氛忽 如遗 重门布绿阴 菡萏满广池 石发散清浅 林光动涟漪 缘崖摘紫房 扣槛集灵龟 清境绿荫 芙蓉覆池 水泛涟漪 龟集鱼跃 的确是佛家清幽之境界 牡丹 凌霄 荷花 菊花这些园林花卉的广泛栽培 加上随处可见的青草 绿柳 翠竹 红柿 古柏 使慈恩寺整个寺院无处不幽 无景不美 名院景色各异 但都呈现 出一种清幽气氛 慈恩寺幽雅的园林氛围 使其不仅是春季赏花秋日登高的佳处 还是 夏日避暑的好地方 1 2 5 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延兴门大街北侧的新昌坊 占全坊面积的四分之一 在坊内十字街东南 隅 东面紧靠长安城墙 乜1 青龙寺位于乐游原顶至南坡一带 北枕高原 南望爽垲 寺内松柏参天 柿红竹翠 环境很是优美 有诗详细描述了寺院的景致 寺好因岗势 登临值夕阳 青山当佛阁 红叶满僧廊 竹色连平地 虫声在上方 最怜东面静 为近楚城墙 d 终南山直对高 耸的佛阁 寺院回廊上积满了飘落的红叶 葱郁的翠竹遮住了原际 给人以视觉上的清 幽 秋虫鸣叫从高处传来 衬托着听觉上的宁静 由此可见 青龙寺真是求佛悟道的好 地方 青龙寺背靠的乐游原是秦汉以来的乐游苑所在 景致优美 隋唐括于城内 地势高 敞 宜于登高览胜 北望壮丽的宫殿 整齐的街市尽收眼底 南望曲江湖泊连延 楼阁 相接 高耸的大雁塔和名刹慈恩寺相互辉映 连成一片 杜甫云 乐游古园卒森爽 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 秦川对酒平如掌 h 3 描述的是乐游原的庆宴盛景 李商隐诗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啼1 则是描写乐游 原登高望远的千古绝唱 1 伞唐诗 第1 9 2 卷 韦应物 慈恩寺精舍南池作 2 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 3 伞唐诗 第5 1 4 卷 朱庆馀 题青龙寺 4 拿唐诗 第2 1 6 卷 杜甫 乐游园歌 5 全唐诗 第5 3 9 卷 李商隐 乐游园 1 2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皇帝游幸 第二章曲江园林文化活动的类型 唐朝初年 太宗李世民很喜欢到芙蓉园游玩 但这时候的游乐多是与百姓隔离的 其中有一次 太宗来芙蓉园时 负责护卫的薛将军可能就因为清理宫苑杂人不彻底 从 而得罪入狱至死 n 1 这和后来皇帝来芙蓉园紫云楼观赏万民同乐的曲江胜景有很大的区 别 唐中宗 睿宗阜帝在位时 已经开始了春日游幸芙蓉园且有宠臣 学士待宴的活动 到了玄宗时代 皇帝游幸芙蓉园与曲江万民胜游达到了鼎盛阶段 盛夏时节 芙蓉园中 红莲盛开 凉堂 山楼清幽 都是避暑赏荷的很好的地方 皇帝有时也来游幸 皇帝曲 江的游幸不限于芙蓉园 慈恩寺 乐游园都是帝王兴游之地 玄宗皇帝有诗题作 同二 相以下群官乐游园宴 我们可知此次乐游园宴会 玄宗是与群臣一同参加的 二位宰 相张说 宋臻及不少官员等有应制诗作 从应制诗文来看 玄宗游幸乐游园的次数应该 不止一次 因为诗文涉及n 月 三月两个月份 乜1 唐皇帝通过新修的东城央道游幸芙蓉园或乐游园 因夹道外筑高墙 外面的人不能 看到皇帝的游赏队伍 只能听见那轰隆如雷的车辇声 闻到车辇带来的阵阵香气 南苑 春游也是好时机 皇帝附庸风雅 文人学士侍游 侍宴 赋诗咏句 当时学士也可以借 皇家马厩中的飞龙宝马 来随行游赏芙蓉苑 文人学士们都竭尽所能 吟诗成篇 或歌 功颂德 或借景抒情 如玄宗与群官同宴乐游园时 有时也亲自赋诗 群臣更是踊跃 许多诗都收在 全唐诗 中 皇家游宴中赋诗成为时尚 每有好诗不仅可以得到皇上的嘉奖 同僚的垂青 而且 很快传遍长安城朝野 妇孺皆知 开元天宝遗事 天宝下 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长 安春时 盛于游赏 园林树木无闲地 故学士苏颈 应制 云 飞埃结红雾 游盖飘青 云 帝览之嘉赏焉 遂以御花亲插之巾上 时人荣之 说苏颂随玄宗皇帝春游芙蓉园 在紫云楼侍宴 观赏曲江万民游乐之景 见当时曲江尘埃轻飘与烟水红花相映 结成红 雾 游人幄帐相连 彩绸飘扬直接青云 于是即景赋诗 深得皇上欢心 玄宗摘一朵芙 1 李肇 唐国史补 卷中 京师尚牡丹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0 年 2 程大昌 雍录 卷六 唐曲江 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 2 0 0 2 年 第二章曲江园林文化活动的类型 蓉园中的鲜花 亲手插到苏颈的领巾上 以示嘉赏 不可否认 这种奖赏的确很文雅 充满情趣 是当时流行的插花习俗中最规格的待遇 也博得众人倾心向往 在随从玄宗皇帝游幸南苑的人群中 最豪华飞扬的则是皇亲国戚组成的方阵 尤其 是杨贵妃的两位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格外的引人注目 诗圣杜甫的 丽人行 用 诗文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宝贵镜头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 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幕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为阖叶垂鬓 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被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 赐名大国虢与秦 丽人行 诗的下半节描写了皇帝芙蓉园宴会时精美的饮食菜肴 紫驼之峰出翠 釜 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餍饫久未下 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鞋不动尘 御厨络绎 送八珍 川订 紫驼之峰 指的是驼峰炙 素鳞 指名贵的鱼脍之类 八珍是指龙肝 风髓 豹胎 鲤尾 鹦炙 猩唇 熊掌 酥酪蝉等八种珍异的名菜 这里泛指精美的食 品 饮宴的菜肴不仅贵重 盛器也很讲究 素鳞 要用水晶盘来盛 紫驼峰 盛以 翡翠色的釜 筷子用犀牛角制成 加上御厨穿梭上菜 宦官与宫女左右侍宴 我们可以 想见这个宴庆的宏大规模和奢华程度 经过安史之乱破坏 唐后期皇家游幸芙蓉园的活动次数和规模都有所减少 但也时 常举行 形成一种习俗 李绅是元和年间进士 其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看花 并赐 御宴于凤凰池畔 应该是阜帝亲幸南苑的反映 聆1 2 2 百官宴饮 隋炀帝时形成的在上巳日君臣同宴曲水旁的活动 唐代继承了下来 而且随着国力 的强盛 盛唐时代经常在正月的晦日 三月上巳 九月重阳三大节日 赐宴百官于曲江 亭或乐游园 基本形成了每年三节赐宴的制度 唐德宗时 废正月晦日 新立二月一日 为中和节 仍然是每年三节赐宴 三节赐宴百官于曲江 由京兆尹负责组织 彩舟行觞 赐酒赠乐 赋诗作文 是曲江重要的文化活动 地位非同一般 2 2 1 曲江百官宴的形成与演进 唐朝前期 皇帝赐宴百官多在皇宫或禁苑中举行 至玄宗时改为多在曲江举行 官 府各机构在池周边修建有游宴亭阁 成为专用的场所 1 拿唐诗 第2 1 6 卷 杜甫 丽人行 2 李令福 李元 耿占军 曲江文史宝典 西安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 0 0 4 年 1 4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时的官员李邕有 谢赐游曲江宴表 日 臣邕等言 臣闻划时人君之德也大 抚成国必亲诸侯 是以通下情 序宾礼 伏惟陛下因遇上巳接收下臣顺发生之时 宏在 镐之宴 仙厨和鼎 浃洽於广筵 舜瑟歌风 均调於曲水 士女车骑 充溢山川 林薄 光华 多丽连城阙 说上巳日皇帝赐宴曲江之事 因游宴是由宰相率领的 故习称之 为曲江宰相会 苏颞有诗日 乐游光地选 酣饮庆天从 座密千官盛 场开百戏容 绿塍际山尽 缇幕倚云重 下上花齐发 周回柳遍浓 夺晴纷剑履 喧听杂歌钟 日晚衔恩散 尧人 并可封 n 1 诗中歌咏道 选择形胜之区乐游园作为游宴可谓天造地设 千余位官员团 团围坐 宴会的场面宏大 又有百戏助兴 花繁柳绿 彩幄绸帐 欢歌笑语 园林美景 与君臣欢娱自然天成 宴会持续到天色渐晚 真可以说是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 除了三月上巳以外 正月晦日 正月三十日 九月重阳也是赐宴百官的节日 号 称三节赐宴 唐德宗初期仍是如此 且每节赐钱皆有定制 三节赐宴赏钱诏 比 者卿士内外朝夕公务 今方隅无事 丞民小康 其正月晦日 三月三日 九月九日三节 日 宜任文武百僚择胜地追赏 每节宰相常参官共赐钱五百贯文 翰林学士一百贯文 左右神威 神策等十军各赐五百贯 金吾 英武 威远及诸卫将军共赐二百贯 客省奏 事共赐一百贯 每度支每节前五日支付 永不定制 乜1 三节赐钱数量相同 但宴集规 模却不大一样 三月上已是春暖花开之际 成为曲江宴集最热闹之节日 重阳为秋高气 爽之时 庆典次之 正月晦日相对冷清 德宗李适对三节赐宴百官的活动特别重视 首先 他非常注意利用节日是赐赏加强 统治集团内部和团结 密切君臣关系 颁布的 三节赐宴赏钱诏 把诸司赏钱分得很清 楚 而且注明 永为定制 口1 用诏令的形式把三节赐宴制度固定了下来 其次 德宗 积极参加重阳节赐宴百官活动 以提高重阳节的地位 第三 德宗皇帝还废止正月晦日 以创立中和节 贞元五年 德宗认为三月有个上巳节 九月有个重阳节 都举行盛大宴 集 而二月正是天气由寒转暖 万物复苏 农事开始之际 但却没有一个节日 实在说 不过去 于是他就征求宰相李泌的意见 李泌也觉得德宗所说的有道理 经过一番仔细 推敲 李泌提出 废除以正月晦日为节的旧例 改以二月朔即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 1 全唐诗 第0 7 4 卷 苏颈 奉和恩赐乐游园宴应制 2 全唐文 卷五十一 3 刘晌 i n 唐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5 年 1 5 第二章曲江园林文化活动的类型 这一天 皇帝要赐群臣 百官要献农书 以示务本 民间要用青色的袋子装上谷和瓜果 种籽互相赠送 村社居民要酿制 宜春酒 来祭神求丰年 德宗听了十分满意 完全采 用了李泌的意见 立即颁布诏令说 四序嘉辰 历代增置 汉崇上巳 晋纪重阳 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 以代正月晦日 备三令节之数 内外官司休假一日 n 1 这样 中和节就代替了正月晦同 与上巳 重阳二节共同构成了每年的三大节日 三节之时 百官休假王同 接受皇帝的赐钱 在曲江亭举行大规模的宴会 中和节初设 百官宰臣以下合宴于曲江 规模很大 贞元九年 中书门下省奏 请 分给是钱 令诸司各会于他所 从之 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