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论北宋郭熙的山水画人文自然观 专业:美术学( 山水画) 硕士生;塑担红一 指导教师:奎塞蹩一 论文摘要 郭熙是我国北宋中后期一位具有实践和创新精神的代表性山水画家,是继宋 初李成、范宽后重要山水画家之一。值得关注的是郭熙不仅是一位独步一时的山 水画家,同时更是一位期承前启后的山水画理论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集中在他 的理论著作林泉高致集中,其中最能反映郭熙山水画理论特色的是郭熙绘画 理论中折射出的山水画自然观。可以说,郭熙的山水画自然观是林泉高致集 的理论轴心。郭熙创作的高峰期正是北宋理学初成的时期,因而郭熙的绘画及其 理论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理学的影响。在这样的思潮背景之下,郭熙的山水 画自然观呈现出浓郁的理学倾向。同时在其理论指导下的山水画创作流露出隐约 的文人情怀,折射出颇具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即人与自然应该保持真正的亲和、 和谐的关系。郭熙的山水画自然观明显有别于魏晋已降至五代宋初的山水画自然 观,从某种意义上说郭熙的山水画自然观是北宋中期山水自然观的典型代表。因 而探讨郭熙山水画自然观是具有普遍意义和理论价值的。从郭熙的山水画自然观 这一角度审视,以北宋理学对郭熙山水画自然观形成的影响为着眼点,对其自然 观的特色成因及其影响加以探讨:有助于我们从文化层面深度把握北宋初中期山 水画自然观整体脉络及趋势,有利于我们探寻当代入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人 文精神。 关键词:山水画自然观理学倾向文人情怀人文精神 研究类型:理论研究 s u b j e c t :o n 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p a i n t e rg u ox i sn a t u r a l i s t i cv i e wo f h u m a n i s t i c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 s s p e c i a l t y :d i s c u s s i n g t h e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 s n a m e :舀鳏丛塾篮g i n s t r u c t o r :坠蛔醚鲤g a b s t r a c t g u ox iw a sa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l a n d s e a p ep a i n t e rw i t hp r a g m a t i ca n di n n o v a t i v e s p i r i tl i v i n gi nt h em i da n dl a t er , e r i o do f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 a n dh ew i l l sa l s oo l l c o f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e r sa t t e rl ic h e n ga n df a nk u a nl i v i n gi nt h e b e g i n n i n gp e r i o do fs o n gd y l l 嬲够w h a t i sw o r t hp a y i n ga t t e n t i o ni st h a tg u ox iw 嬲 n o to n l yal a n d s e a p ep a i n t e rw h o ,鹊u n r i v a l l e di nh i st i m e b u ta l s oal a n d s c a p e p a i n t i n gt h e o r e t i c i a nw h os e r v e da sal i n kb e t w e e np a s ta n df u t u r e n 地e s s e n c i oo f g u o sl a n d s c a p el 口a i n t i n gt h e o r yc o n c e n t r a t e si nh i sw o r k ”f o r e s ta n dm o u n t a i n s t r e a m sr e f i n e dc h a r a c t e rc o l l e c t i o n i nw h i c hl i e st h em o s tt y p i c a lr e f l e c t i o no fh i s l a n d s e a p ep a i n t i n gt h e o r y - 一t h es c e n e r yn a t u r a l i s t i cv i e w i t 啪b es a i dt h a tg u o x i ss c e n e r yn a t u r a l i s t i cv i e wi s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c o i eo fh i sw o r k ”f o r e s ta n dm o u n t a i n s t r e a m sr e f i n e dc h a r a c t e rc o u e e t i o n g u o s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le a k 麟p r e c i s e l yt h e t i m ew h i c hn e o - c o n f u e i a n i s ms t a r t e di nn o r t h e r ns o n gl 加a s 吼t h u sh i st h e o r ya n d p a i n t i n g sw o u l db ei n e v i t a b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n e o - c o n f u e i a n i s ma tt h a tt i m e 。嘞 s u c hi d e o l o g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 ( 3 u ox i ss c e n e r yn a t t t r a l i s t i ev i e wd i s p l a y e da p p a r e n t t e n d e n c yt o w a r d sn e o -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m e a n w h i l e 。u n d e rt h i st h e o r e t i c a li n s t r u c t i o n , h i sl a n d s e a l 始p a i n t i n gc r e a t i o nr e v e a l e dt h ei n d i s t i n c tw r i t e rm o o da n dt h ec l l l t c n t r e l e v a n c eh u m a n es p i r i t , n a m e l y , t h eh u m a na n dt h en a t u r es h o u l dm a i n t a i nr e a l c o m p a t i b l ea n dh a r m o n i o u sr e l a t i o n g u ox i ss c e n e r yn a t u r a l i s t i cv i e wi so b v i o u s l y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a to ft h ee a r l ys o n gd y n a s t yo rf i v ed y n a s t i e sb e f o r eh i st i m e i na s e n s e g u ox i ss c e n e r yn a t u r a l i s t i cv i e wi st h et y p i c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t h a to f m i d d l en o r t h e r ns o n gd 蜘l 鹪吼t h e r e f o r e ,d i s c u s s i n g1 3 u o ss c e n e r yn a t u r a l i s t i cv i e w h a su n i v e r s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t l a e o r e t i e a lv a l u e c a r e f u l l ye x a m i n i n gf r o mg u o s s c e n e r yn a t u r a l i s t i cv i e w , t a k i n g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o nf o r m i n gh i s n a t u r a l i s t i cv i e wi n t oa c c o u n t , a n dd i s c u s s i n g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r i g i no fh i s n a t u r a l i s t i cv i e wa sw e l la si t si n f l u e n c ew i l lb ev e r yh e l p f u lf o ri l l st os t u d yi n 函币l h t h eo v e r a l lv e i na n dt h et e n d e n c yo fl a n d s e a p ep a i n t i n gn a t u r a l i s t i cv i e wi nm i d d l e 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f r o mt h ec u l t u r a la s p e c t , a n dw i l lb ea l s ob e n e f i c i a lf o r p r o m o t i n go u rk n o w l e d g eo i lr e g a r d i n g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l a wo fl a n d s c a p e p a i n t i n ga r t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 ;n a t u r a l i s t i cv i e w ;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t e n d e n c y ; w r i t e rm o o d ;h u m a n es p i r i t a r e ao fr e s e a r c h :f t m d a m c n t a lr e s e a r c h 论北宋郭熙的山水画人文自然观 绪论 中国山水画藉老庄思想为主旨的自然观为其胚芽,迄魏晋南北朝进而开花 结果,从而确立了山水画的精神特质,经唐、尤其是宋的经营,蔚为中国绘画 之大观。正如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论说“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 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鸟,则古不及近 。1 宋代是中国古代山水 画的成熟期,更是中国山水酒自然观的重要的发展时期。山水画之所以在宋代 能发展到一个顶峰,除了社会、政治、经济、科技诸因素的影响之外,也与宋 人对于自然的重新认识和解读密不可分。 从宋人经典山水画作品画面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宋人对自然物象的深刻体 悟和对艺术创作的谨严态度尤其是对自然四时、朝暮、阴晴、远近、空间等 等微妙变化方面的刻画,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从宋人山水画体现的精神内涵来看:宋人的山水画自然观不仅汲取了先秦 的老庄之道,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的精华,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当时宋代理 学的暗示与影响。郑午昌说:。宋人善画,要以一理字为主,是殆受理学 之暗示,惟其讲理,故尚真:惟其尚真,故重活。而气韵生动,机趣活泼之说, 遂视为图画之玉律,卒已形成宋代讲神趣而不失物理之画风。静2 作为中国封建 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和时代思潮,理学滥觞于中唐以后,至北宋熙 宁、元丰年间已经奠定基础并初具规模,无疑对当时的山水绘画的创新与画学 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理学兴起促进了当时画学对“理”、搿理趣”的深入探讨。在理学精神 的影响下,北宋画坛对绘画理法进行了充分入微的总结。在北宋画学中最为经 典的、最具代表性当首推郭熙的理论专著 林泉高致集。郭熙是北宋熙宁、 元丰年间一位富有实践和创新精神的山水画家,同时郭熙还是中国山水画理论 开风气的人物。他的山水画理论 上海书画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6 9 页 论北宋郭熙的山水画人文自然观 前辈均有著作问世。国外如日本学者铃木敬、小川裕充、韩国的元甲熙、金钟 太、洪福礼等人也对郭熙研究颇深。这些对郭熙绘画理论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 充栋。然以山水自然观为轴,理学为参照背景对郭熙山水画自然观的人文特色 的研究,从目前所能见到的成果来看,专项研究至今尚数空白。因此以郭熙山 水画自然观作为个案,无疑是有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的。 本论文试从北宋郭熙的山水画自然观这一角度展开,以郭熙山水画自然观 的理学倾向为切入点,拟对其山水画自然观的内涵、形成背景及其影响加以探 讨,企图藉此以窥得北宋中期山水画人文精神之一斑。需要声明的是:本论文 正文所提到的郭熙所受到的理学的影响,是指与郭熙受同时代的整体的理学风 气的熏陶,以周敦颐、张载、二程,尤其是二程洛学为代表的狭义理学。 1 郭熙与林泉高致集 郭熙( 约1 0 0 0 年一约1 0 9 0 年) ,字淳夫,神宗、哲宗年间,河阳温县( 今 河南盂县东) 人。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宋神宗时期( 公元1 0 6 8 年一1 0 8 5 年) 。 1 1 郭熙生平 据林泉高致集序云t 郭熙搿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 家世无画学,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以成名一。约在宋仁宗至和元年( 1 0 5 4 ) 之前,郭熙为苏舜元家摹写李成的骤雨图六幅,颇受启发,笔墨大进,得 到很多名公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元年( 1 0 6 8 年) 。郭熙经宰相富弼奉中旨征调进 l 尿 进京后,先后为三司、开封府、相国寺等处作画。又与艾宣、崔白,葛守 昌等大画家同作紫艘殿屏。与符道隐、李宗成同时作小殿屏风,郭熙作中扇。 又赴御书院作御前屏帐,或大或小,不知其数。于是有旨授给郭熙画院艺学之 称。但郭熙并不想留在画院,。时以亲老乞归什。他归乡的愿望却未能实现,仍 被留在画院里继续作画。而他的山水画,当时已被誉为“今之世为独绝矣一。 后来。郭熙又创作了很多山水画,皇帝甚喜,授给他御书院的最高职衔一 一待诏。其后,郭熙又在各宫殿画大小不及其数。其间,郭熙曾经做过绘画 学科的主考官,但更多的时间是作画,凡是宫廷中最重要的地方以及难度较大 的画,神宗皆要郭熙去画。可以说,当时整个宫廷中几乎全是郭熙的画,所以, 中贵王有一首宫词云“绕毁峰峦合匝青,画中多见郭熙名一。1 苏东坡见了翰 林学士院( 玉堂) 上的画,诗云:。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公画春山,鸣鸠乳燕 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2 一黄山谷诗云“玉堂坐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 1 束郭熙郭思林泉高致集画记 2 据( 宋) 孙绍远声画集 卷三橡亭藏书本 2 论北宋郭熙的山水画人文自然观 闻。一1 郭熙在宫廷作画一直到晚年。在哲宗朝初期,保守派权人不欣赏郭熙的画, 取- 古图一以代之,但郭熙仍在作画。黄山谷子哲宗元哲二年三次写诗提到: “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郭熙年老眼犹明,便面江山取意成。一“熙 今白头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 2 苏辙 长期的绘画实践和对传统的广泛的涉猎,及理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郭熙 独特的审美思想和绘域理论,这都集中体现在他的理论专著林泉高致集中 林泉高致集是经郭熙之子郭思整理而成的,全书包括 :郭思序、l :水 山训、 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许光凝跋八个部 分若去掉序、跋, 林泉高致的正文就是中间的六部分,其中水山训、 l :画意、 画诀、 画题四部分皆言山水画创作中的实际问题,应为郭熙山 水画创作心得和经验的总结,但其中附有郭思的注释和补充,以山水训、 画意、 卷三 2 山谷集卷二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 ,卷九 卷十五书郭熙横卷) 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源阁四库全书 第l l l 2 册第 1 7 3 1 7 4 页 论北宋郭熙的山水画人文自然观 总的来看,郭熙的山水画理论可以说相当一部分是发前人之未发。概括起 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创作经验和观察方法,艺术素养和人格涵养,文人情怀和 人文精神。前两个方面是可以在l :林泉高致集中找到具体的相对应的论述, 而第三个方面是透过林泉高致集的优美生动的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是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正是的郭熙山水画自然观的理论核 心。林泉高致集中反映出的具有浓郁理学精神的抖林泉之志什的山水画自然 观,对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林泉高致集折射出的山水画人文自然观 在解析郭熙的山水画自然观之前,有必要对中国山水画自然观有一个简要 的了解,我们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加以认识: 2 1 中国山水画的自然观 “自然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 下,。自然一一词具有丰富的内涵。简单地说。自然玢就是自己如此,也可以 说成:“不借助他者的力量。但凭自己内在动力,而成为如此。盼 “自然劳 一词有很多引申义。辞海中对自然给出了六种解释:天然,非人为的。 不造作,非勉强的。犹当然。无意识,无目的,无为无造。道。 人 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在中国古典的哲学语境中,“自然一的涵义,更倾向 于作为一个与搿人为一相对立的范畴,犹如我们今天所说天然刀。“自然升一 词最早见于老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1 所谓 。道法自然一,是指。道一的本性是“自然一的,并强调了一种对自然的发自 肺腑的敬意。在这里“自然 被提到“事物基木规律一这一本体论层面的高 度。孔子说:髫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一2 天即自然。自然 化育万物,行无言之教。儒家与老庄均以自然为最崇尚之道,其道德观念亦以 自然为最高准则。这种思想在庄子身上又转化为不饰雕琢,返璞归真的美学思 想。而在当代语境下,。自然一的含义主要有:名词;自然界、大自然。如 。回归自然一。形容词:不造作,非勉强的。可用来形容人的神情、态度、 穿着、文笔等。 虚词:犹当然,自然而然,作为虚词使用。论文中论及的“自 然一,通常指的是搿自然界一。即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说文云:。观,谛视 也。念,常思也。玢观念是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 在现代语境下,自然观则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有哲学意味的词,泛指对自然 的一种观念。就当代中国画学丽言,所谓“自然观一就是指艺术家对自然的感 1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1 6 3 页 2 袁济喜中国古典审美思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5 9 年版 4 论北宋郭熙的山水画人文自然观 悟、观照。艺术家对于非人为的“自然 的总的认识。大体包括艺术家关于自 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感受和看法。针对 中国山水画理论来说,自然观讲的是人由自然造化所表现出的情感和人对于自 然关照的方式与态度。中国山水画的自然观反映了山水画作者与自然山水之间 真正的互动、交流、亲和关系。山水画论的物化精神与绘画的成体形式既“可 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一。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 中指出;“魏晋时代,则对人文而言自然,即指非出于人为的自然界而言” 说明自然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中国山水画由于这种哲学思想而逐渐演变为极力 歌颂林泉之胜,山川之美,正反映了中国山水画的“天人合一捧的自然观。 中国山水画自然观是山水画家审美思想的基础,因而任何一个伟大的山水 画家都具有与其艺术造诣相对应的的自然观。任何时代的山水画自然观都是在 一定的山水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哲学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不同的 山水文化背景之下形成的自然观,均反映出不同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哲学色彩。 2 2中国山水画自然观的回溯 中国山水画的自然观是一个传承有序的整体。中国古代画家能将山水从自 然万物中抽取出来,作为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和内容,这说明山水画有可能承 载的特殊价值。而中国古代画家对于自然山水的特殊情感和异样认识,正是他 们进行山水画创作的直接动因和目的,山水画的自然观在最大程度上就是对这 种特殊情感和异样认识的反映。郭熙对山水画的自然观,也是建立在他对自然 山水的特殊情感和理解基础上的,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同时, 又与传统的山水画自然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要全面解析郭熙的山水 画自然观,就有必要首先对郭熙之前的山水画自然观作一些简要顾。 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及,不同时代的山水画自然观,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的 的山水文化背景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尤其是哲学思想。因此,我们在对山水 画自然观进行回顾时,就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当时的山水画自然观的哲学倾 向。 2 2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自然观 山水画一词最早出现在顾恺之的 :魏晋胜流画赞中:“凡画,人最难, 次山水,次狗马一。可见山水画已经开始作为绘画的一个表现题材。但是,初 期的山水画形态,它还仅仅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 这主要是因为魏晋之前,绘画主要是作为儒家宣传政教、善恶的一种工具而存 论北宋郭熙的山水画人文自然观 在的,所谓“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一,1 正是教 化功用目的的很好说明。人物画作为宣传政教与善恶的工具,自然具有山水画 和花鸟画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这样的创作观念指导下,人物画自然就得 到了较早的重视和发展,自然山水作为画家自觉意义上的表现对象相对晚了数 百年。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极度动荡的时代,王朝的不断更替使百姓颠沛流 离,苦不堪言。中国原有的儒道之学与新输入的佛学合流而成为那时主要的新 思潮一玄学,各家学说互相吸纳,又互相斗争,大大丰富和革新了哲学美学思 想,深刻地影响到各个领域。不管是土生土长的道教或是外来的佛教,这个时 期都广泛传播开来,宗教神学影响了社会上各阶层。形成了所谓的:q 三教鼎 立一的局面。 由于社会的极度动荡,士入纷纷退隐山林,消极避世,于是积极入世的儒 家伦理观念遭到了动摇,而要求摆脱社会外在的规范和束缚,士人开始重新认 识自身生命的价值与自然的关系。“越名教而任自然“不入于时,悦山乐水一 的思想开始凸现,他们或隐遁山林,或群体的山水赏会,以求得心灵的解脱。 这种思想观念自然也影响到绘画领域,导致了这一时期绘画从内容到形式的改 变。绘画一改以往儒家礼教的内容,形式从歌颂君臣政绩转向崇尚自然的山水 画。此时的山水,乃能以其纯净之姿,进入于虚静之心的里面,而与入的生命 融为一体,人与自然由相化而相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具有反映隐逸士 人情结的山水画科逐渐兴起,由此山水画也第一次在理论上获得了自觉。 魏晋时期出现了许多像宗炳、王微这样的文人、隐士钟情于山水绘画。他 们把自己的理想寄托于山林之中,通过自然山水之形追求一种与自然相通的天 人之想,并由此产生了以神似为胜,清幽淡泊的“天人合一一的山水画。当时 文人、士大夫们在绘画创作中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山水画去“悟道一、达到“通 天人之际一的理想境界,体现了魏晋时期审美的觉醒,但是绘画技法上处于幼 稚阶段,所以出现了宗炳的“以形媚道一和王微的搿明神降之一的山水画自然 观。 宗炳在 画山水序中开篇写到: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 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 1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序 据俞剑华中国古代西论类编下卷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3 5 5 页 6 论北束郭熙的山水画人文自热观 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不办几乎”1 1 深究宗炳所说的“山水以形媚道”,“唯当澄怀观道”,实际上更近于老、 庄之道。宗炳一生绝意仕途向往山林之美,喜远游,是一名真正的隐士。虽 然宗炳一生对儒、道、仙、佛各家之“道”都有研究,但他推崇的主要还是老 于和庄子,老子和庄子是宗炳心目中的圣人。在宗炳所列举的圣贤中更多的也 是道家隐逸一派的人物。所以,宗炳的思想更趋于老、庄道家思想的成分,他 的“山水以形媚道”也主要是指老、庄之“道”。 略晚于宗炳的王微( 4 1 5 年一4 5 3 年) 所撰写的叙画,也是一篇很重 要的山水画论著作。在王微的理论中,山水画似乎具有了更多情感愉悦的畅神 的功能。王微描述欣赏山水的感受时说:“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虽有金石之乐,硅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 ”2 无疑山水画的畅神功能在王微的 山水画论中是理论核心,它在建立人与自然比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上向前迈出了 重要的一步。然而,解析王微所谓的畅神论,仍然是一种隐士的自娱,实质上 是在山水和山水画中寻找精神的寄托,正如 张彦远说:“宗炳、手微,皆拟迹巢、由, - 暖: 曩,翟妻u # _ 曼 放情林壑,与琴酒而俱适,纵烟霞而独往。”。 , 基于宗炳和王搬的体道、畅神的山水画自然 。 观,从此山水画艺术与老、庄之道家精神彼 此相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炳、王微所作的山水画井未流传到今 i 天,现在所能见到的这一时期的山水形象都是 囤2l 北魏敦煌壁画( 局部) 附属于人物画范畴,但是无论是当时的敦煌壁画( 见图21 ) 还是顾恺之的洛 神赋圈( 见图22 ) 图中的山水形象都具有宗教色彩。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 黝 图22 皆顾恺之 :;:;:;# :i i :;| 强 女| ;2 2 # 淼;: 洛神赋围( 局部) 第5 8 3 页 第5 8 5 页 一 论北宋郭熙昀山水画人文自然观 评论了画作云台山图,而云台山图山水构图设想也和道教恿想有关。 从客观的角度可以看出,当时山水画的技法还属于萌芽阶段,正如同张彦远所 蜕的“群峰之势,若锢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 带其他列植之状,剐若伸臂布指”,1 不可否认这一时期画家对山水画拉法的 无能为力,他们的实践技法和思想境界还相差一段距离。由此可见,魏晋时期 山水画自然观具有一定的泛神论的倾向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于自然山水 的关照方式方面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222 靖唐五代至宋初的山水画自然现 于魏晋南北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水画,在北宋之前也一直是满足隐逸者 情思的对象。隋唐的山水画虽有进展,但变化不大。据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 记所述。直到初唐,山水画作仍然是“状石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缕叶, 功倍愈出,不胜其色。”山水面的进展该是始于盛唐,所谓“山水之复,始于吴( 道 子) ,成于二李( 李思训,李照道) 。”作为道释人物画家的吴道子,在山水画上有重 大的独创,其“吴带当风”的线条艺术,开山水线条艺术的先河,且熏笔墨线条不 重色彩的历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倾向,也当数吴氏为先。张彦远著t 历代名画 记说。“吴生每画落笔便去,多琰与张藏布色”。这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绵延 直到当代! 唐大诗人王维也善画山水。( 见图2 3 ) 晚年得束之问蓝田别墅,与 道友裴迪浮舟往来,潜心事佛,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宣和画谱评王维:“至 其h 筑辋j i i 亦在图画中是其胸次所存,无适而不潇洒,移志之于画,过人 宣矣。”2 王维画山水,也正是适应了他骆居的心态。山水画在形成之韧就深得 文人的喜爱,来代之前有名的山水画家多是兼习山水的大文人、大思想家- 他 们的渊博学识和深邃的思想,使山 、 。: 水画在诞生之初就具有了“思想的j , 磊i :嗽掰意:避澎:。i k 一, 佛道的狂迷,影响到了山水画,注- 爵f ;j - 融矿 、t 一 重法度色彩的青绿山水与金碧山水;口一 一“ k 追求绘画对祝赏的:、一- 冲击力,如展子虔的游春图t 李 图23 传王维k 江积雪瞄 昭道的明皇兴蜀图等,稍稍减弱山水画作为“思想的绘画”的品格。唐未、 五代之际,大画家荆浩,虽业儒,博通经史但遇五季多故,遂退藏不仕,隐 :薯褊矗慧鬻荔:妻;:j ,0 罂警盏篙4 论北采郭熙的山水画人文自然魂 圈2 4 荆浩匡庐围 于太行之洪谷,以山水画创作终其一生;( 见 圈2 4 ) 来初范宽“居山林问,常危坐终日, 纵目四顾,以求其趣。”2 更是一派臆逸风范。 李成则谓“学不为人,自娱而已。”( 见图25 ) 3 宜和画谱评他:“磊落有大志,因才命不 偶,遂放意 诗酒之问。”4 也是一种酶逸自娱 的性格。五代时的四位著名丽家荆浩、关全、 董源、巨然均隐居于深山之中,正如荆浩在 笔法已中所说“嗜欲者,生之贼也。 但期始终所学,勿为进退”一样,他们清心寡 欲淡泊名利,真正向往林泉,心无杂念地终 生潜心二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荆浩的笔法 记中提出的“图真”的理论。笔法记中 说“凡数万本方如其真”,“搜妙创真”,这 些提到的“真”证明荆浩深刻认识到山水画的 创作不能背离“自然”法则。这些画家的思想 观念之中或者有“图真”的内容,或者观念自 然而然与之相契台。 北方l l i 水画派中荆浩主要的追随者关仝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就 斐然。董源是南方山承画派屉主要的画家,他之后的巨然也成就卓然。但是无 论是北方画派还是南方画派,这些画家们都非常客观忠实地描绘自己生活周 目的山川地貌他们深入自然,毗第一感受去发掘最能表达出他们周围的自然 风貌的技法和方法,所以呈现出具有时代和地域特征的山水画风格。即使他们 有面目各异的特点但均在“图真论”的山水画自然观范畴之内极力表现自 然山水的真实神韵。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自然观重“神”重“道”的 话那么五代宋初的山水画自然观,则倾向于太自然的“真”,换言之进一 步亲近了真正的自然,但是他们都一定程度上踞“人文”还是有些远。这些自 然观中“人”对于“自然”的依附性还报大,过度的关注了“自然”,弱化或 者说忽略了人本身,人的性情还没有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l :;:罐i i | ;:嚣# 舞;:;:。0 。0 - - 。1 0 。:; 耋警芸喜鉴:昔盏i 嵩窆,誊主产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2 页 论北束郭患的山水西人文自然观 23 郭熙山水画自然观的理学 倾向 束初,出现了全新的政治局面,唐 术至五代的割据战乱状态结束了,宋代 朝政内部还算平安,士人做官可以不像 五代那样离群索居,退隐之声渐渐消 失,他们纷纷走出山林进入朝廷。如郭 熙在太平盛世中不能像荆浩、李成、范 宽一样完全隐居深山,他只能身系朝 堂但心中却向往自由的隐居生活,所 以郭熙通过山东画柬解决“庙堂之高” 和“江湖之远”的矛盾,山水画成了他 心中的精神寄托。他在林泉高致中 提到山水画面要有“可游”、“可望”、“可 行”、“可居”的意境,“看此画令人生 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 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j i l 落照而思望,雷25 李成晴峦萧寺图 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肩泉石而思游”。 郭熙林泉高致集,要求画中之景给人以美的享受,山水画的审美情趣提高 了,加强了人本身的主观感受山水画自然观抒发个人情感的功能逐渐露出端 倪。 郭熙在 林泉高致集中这样说道:“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t 以 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咀山为面,以亭 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 山永之布置也”。郭熙借助主观的丰富想象,将个人情感倾注到山水画当中。 郭熙和完全隐逸的画家不同,把山水画当成一种修身养性,在注重画面上客观 的“理”的基础上,强调了主观感受,使山水更富于的主观情趣和更加戏剧性 的变化。郭熙的山水画比范宽、李成的画更具表现性笔墨丰润夸张,布局更 加从容自如。他一变束初的雄强刚健为刚柔兼济的画风他的代表作早春图 ( 见圈2 6 ) ,表现了早春的熘云笼罩下的山石郭熙观察到山石在阳光普照或 是阴覆下出现的不同变化,而且抓住大自然在瞬问的情景,把画面不同的部分 连成一个有节奏流动的整体,创造出统一的构图。郭熙极喜烟云的变灭以及山 论北宋靴熙的山水画人文自然观 水的千娄百杏,诸如 。早春晓烟”、“风雨 水石”、“烟升乱山”、 “朝阳树梢”等。他 在画面中强化了自 己个人的审美情趣, 刻意地安排对意境 的描写以及有深远 意境的三度空间,形 成诗意的唯美境界。 郭熙的碗作不仅刻 画有限景观之实体, 更醉心于传达实体 问的距离远近、即空 气感将其问的烟霞 云雾作为一种存在 的实体,在对“物” 的探究的基础上进 行主观唯美的强化, 藉此和自身修养台 而为一,在表现具有 人文色彩的自然景 观上达到了前所未 图2 6 郭熙早春圉 有的高度 正是郭熙的这种山水画自然观的转变促使后来元代画家注重自己内心感 受的作品的出现应该说郭熙无论在绘画上还是理论上都是五代、两宋至元代 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作为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著作,林泉高致集同样无法规避宋代政治、经 济、文化的影响,时代特色非常浓厚。 231 儒学兴起 信学兴起是宋代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在经历了五代政治分裂、军事政变 频仍、佛道泛滥、思想严重失控的状况之后,宋初的大批知识分子总结了唐代 论北宋郭熙的山水画人文自然观 三百年江山之积弊,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偏离了传统儒学的发展道路,应该重 振封建纲常,挽救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所以,宋初很多学者十分重视周易、 春秋、 中的体现。 郭熙说:“柳子厚善论为文,余以为不止为文,万事有诀,尽当如是,况 乎画乎! 何以言之? 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注精以一之,不精则神 不专;必神与俱成,神不与俱成,则精不明;必严重以肃之,不严则思不深; 必恪勤以周不恪则景不完。故积惰气而强之者,其迹软懦而不决,此不注精之 病也。积昏气而汩之者,其状黯猥而不爽,此神不与俱成之弊也。以轻心掉之 者其,形脱略而不圆,此不严重之弊也。以慢心忽之者,林泉之心之弊也。 故不快则失分解法,不爽则失潇洒法,不圆则失体裁法,不齐则失紧慢法,此 最作者之大病也。一2 这些话表达了和二程理学中“主敬一、_ 主一无适 相同的意境。“主敬一 是二程理学的重要概念,敬的外在修养指举止容貌的整齐严肃,搿言不庄不敬, 则鄙诈之心生矣:貌不庄不敬,则怠慢之心生矣。一3 郭熙也说:搿必严重以肃 之,不严则思不深一,“以轻心掉之者其,形脱略而不圆,此不严重之弊也。一 强调进行艺术创作时要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不能散漫、掉以轻心,否则是创 作不出好的作品的。而要囊主敬劳、“持敬一更重要的还在于内在休养方式,这 便是“主一,也就是郭熙所说的搿注精以一之一,“故积惰气而强之者,其迹 软懦而不决,此不注精之病也。一。程颐曾说:。敬只是主一也。主一,则既不 之东,又不之西,如是则只是中:既不之此,又不之彼,如是则只是内。存此, 1 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集: 2 同上 同上 论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师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招聘面试预测题集洞悉行业热点轻松应对面试挑战制造业篇
- 2025年烘焙师初级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 2025年美容师中级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手册
- 2025年日光温室外保温被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看守所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布病知识培训记录内容课件
- 装修协议书范文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生产经营从业-重氮化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与车辆维护
- 2025年中国农业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春季招聘58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医院二甲设备管理PDCA应用
- 2025年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
- 河南大学河南戏剧学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无人机结构与系统(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
- GB/T 45911-2025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弹药存储安全要求
- 排污许可证审核及环境应急管理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驻京信访工作组管理办法
- 尿道下裂的诊断及分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