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丁玲与杨绛比较论.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丁玲与杨绛比较论.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丁玲与杨绛比较论.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丁玲与杨绛比较论.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丁玲与杨绛比较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丁玲与杨绛比较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同时代的丁玲和杨绛 分别作为主流文学作家和 边默学作家 是极具代表性的 她们分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学阵营 且个性气 质 文学追求和创作面貌等也相去甚远 本文选择 为人和为文的统一 的角 度 试用比较的方法来进一步研究丁玲和杨绛 在对比中着重体现作家不同的 性格气质和个人心态对其人生命运和文学创作的影响 进而对中国知识分子心 态进行浅尝辄止的探讨 同时 在对比中试图勾勒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全貌 本文共分引言 第一章 第二章和结语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首先 丁玲和杨绛的研究现状 指出个案研 究非常丰富 但比较研究缺乏 其次 比较研究得以成立的基点 即选择 为 人和为文的统一 的角度 把丁玲和杨绛各自统一却又对比相异的心态气质和 文学创作作为两个自成风格的体系做一对比 第一章 为人 部分进行性格分析 分四个方面叙述 第一 不同的家庭 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性格 丁玲乐观坚定 杨绛温婉独立 第二 成长经历 丁 玲沐浴着五四精神成为一个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而杨绛则表现的理智沉稳 第 三 现实和心态 在现实环境和个人心态的不断调适中 在时代和政治的夹击 中 不断寻找自我的丁玲最终迷失了自我 建构了自我的悲剧 而杨绛则以博 爱的情怀和独立的性格始终游离于政治之外 在两者的对比中探讨中国知识分 子心态 第四 小结 对两者的气质性格进行概括 第二章 为文 部分进行作品分析 分四个方面叙述 总体上不仅呼应第 一章 体现作家情感 思想的发展变迁 同时大致概括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轮廓和基本特征 第一 通过作品分析丁玲 现代意识 和杨绛 世俗故事 的不同 第二 通过作品分析丁玲 理想转变 的过程和原因 而同时期杨绛 的创作则表现出作家对于人性的挖掘和坚守 第三 丁玲的 杜晚香 和杨绛 的 姚宓 不同的形象体现了作家最终达成的不同的人生境界 第四 小结 通过对丁玲和杨绛不同时期的作品的分析 大致概括中国现当代主流文学和非 主流文学的基本特征 从而完成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梳理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 迸一步总结丁玲和杨绛比较的意义 关键词 丁玲 杨绛 知识分子心态 主流文学 非主流文学 c o m p a r i s i o n b e t e e nd i n gl i n ga n dy r a n gj i a n g a b s 呐c t i nt h ec h i n e s em o d e ml i t e 删哆h i s t o d i n gl i n ga 1 1 dy 觚gj i a n g m ow e r et h e c o n t e m p o 谢e s e r ev e r r e p r e s e m a t i v e a 1 也o u 曲t h ef o n n e rw a saw r i t e ro f m a i l l s 缸 e 锄l i t e r a c u r e w 1 1 i l et 1 1 el a t t e rw a sam a 西n a lo n e t h e yb e l o n g e dt 0t o t a l l y d i f i e r e ml i t e r a r yc a i n p s 锄dt l l e i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 u r s m tf o r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t 1 1 e i r 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w e r ea l s ot o t a l l yd i 虢r e m f 如mt h ea n 出eo f h eu i l i 够o fb e i n g h u m a na i l d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 sp a p e ra i m st 0m a k ea 允砒e rs t l l d yo nd i n gl i n g a n dy 撕gj i a n gb yc o m p 撕s o n 1 1 1 ei n 丑u e n c eo fm ed i 舵r e r l tc h a m c t 耐s t i c sa 1 1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t a t eu p o nt 1 1 e i ro w nl i f ea n dl i t 懿町c r e a t i o n 埘l lb et l l ef o c u so ft h e c o m p a d s o n b a s e do nw l l i c h 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g t a t eo fc h i n e s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埘l lb e 击s c u s s e d a tl l l es 锄et i m e a i lo v e r v i e wo fc h i n e s em o d e m1 i 钯r a t u r ew i l lb e p r e s e n t e dn u o u 曲t 1 1 ec o m p 撕s o n n e r ea r ef o u rp a r t si n sp a p e r n 锄e l y i n 仃o d u c t i o n c h 印t e ri c h 印t e ri i a 1 1 dc o n c l u s i o n t oi s s u e sw i l lb ei n v o l v e di nm e1 1 1 廿o d u c t i o np a r t f i r s t m ec o m e m p o r a d r e s e a r c ho nd i n gl i n ga n d gj i a l l g m a l l yi n d i v i d l l a lr e s e a r c h e so nt h e 似o w r i t e r sh a v eb e e nd o n e b u t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o nt 1 1 e md o e sn o ta n r a c tm u c h a 吮n t i o ny e t s e c o n d t 1 1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t 1 1 ec o m p 锄t i v es t u d yo nt h et w o t e r s t h a ti s 仔o mt h ea n g l eo f t h eu n i t o fb e i n gh u m 锄a n dl i t e r a u 了c r e a t i o n a c o m p 撕s o no nt h e i r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1 1 dl i t e r a d c r e a t i o no ft h et w o 州t e r sw i l l b em a d e i nc h a p t e ri e n t i t l e db e i n gh u m a n t l l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1 1 et w o v n t e r sw i l l b ea n a l y z e d 1 t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s e c t i o n s f i r s t d i a e r e n ti 抽i l ye n v i r o 砌e n t s s h a p e dd i f r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d i n gl i n gw a so p t i m i s t i ca n ds t e a d f a s t w h i l ey a n g j i a n gw a st e n d e ra n di n d e p e n d e m s e c o n d g r o l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 d i n gl i n gb e c a m ea p a s s i o n a t ei d e a l i s tb e c a u s eo ft h em a y4 t hs p i r i t w h i l e gj i a n gw a sr a t i o n a la n d s a n e t h i r d r e a l i t ya n d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 sl i f e w h i l ei n t e n d i n gt om a k ea na d j u s t m e n t b e t w e e nr e a j i t ya n dh e rp e r s 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t a t e d i n gl i n gw h ow a n t e dt o l l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或其它 相关数据库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至仁指导教师签名 鹎 醪年 日 b侈g 年6 窍eob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膏 月 口曰 引言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丁玲无疑是一位特殊的作家 她生命中的每一步 几乎都和新文学的兴衰乃至民族命运休戚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丁玲的 文学生命史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兴衰史 甚至是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史 这位自称是 吃着鲁迅的奶长大 的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在早期生 活和创作中表现出对于自由 平等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追求 然而 在民族斗争 和阶级斗争的岁月里 她逐渐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中国现当代的政治道路紧密 结合 4 0 年代以来 踏入政治文化圈的丁玲逐渐成为了一个 政治化 的丁玲 政治深深的影响着这位作家人生和文学创作的每一个阶段 也使她的命运充满 了悲剧感 在同时代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视野中 完全不同于丁玲的性格气质和文学风 格 出现了一位 暗香疏影无穷意 的作家 杨绛 世态人情 比清风明月更 饶有滋味 可作书读 可当戏看 这位披着 隐身衣 的学者型作家站在俗世 众生中 以远离政治的边缘姿态 渊博的学识涵养以及达观超然的智慧书写着 自己的人生 在幽默和讽刺的艺术中希冀以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走近生命的真 相 当我们承认文学的成就应该表现文学世界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那么毋庸置 疑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分属于不同文学阵营且风格遇异的作家 丁 玲和杨绛身上所负载的文学史意义和文化意义都是相当浓厚的 这样 以比较 的眼光来探寻两者之间存在的某些可比性应该是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然而 学 术界却很少有研究将她们相提并论 究其原因 则主要因为丁玲和杨绛是分属 于完全不同的文学阵营的两位作家 丁玲一直是作为主流文学的健将而存在 而杨绛以学者的身份和立场进行的写作则带有边缘性 再者 丁玲和杨绛的文 学风格相去甚远 且两位作家之间也不存在文化渊源关系 很难将她们自然的 联系在一起 然而 从相反的角度讲 不同之处正是比较建立的基础 在比较 2 的视野进一步加深对人们对丁玲和杨绛的认识和理解 读书而想见其为人胗 即为人与为文的统一性 正是论文比较研究丁玲和杨绛的起点和特点 她们各 自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自我人格气质的外化和写照 基于两人不同的人格气质 可以把她们的作品看成自成风格的两种文学现象从而进行比较 为人 部分 尝试对比丁玲和杨绛不同的出身 性格 环境和心态 在 为人和为文的统一 中 即思想人格和文学风格的统一中 为文 部分 将两位作家具体的文学 创作做以比较 并指出其具有的文学史意义 第一章 为人 弟一早刀入 读书而想见其为人 阅读丁玲和杨绛 会让入有这样的感受 丁玲洋 洋洒洒的三百万字的著作 洋溢着热情与苦难 理想与现实相冲突和纠葛的气 魄 杨绛自然平实的文字 温温润润却力透纸背 企图直逼生命的真相 这些 都让人迫切的想看清楚到底文字背后的丁玲和杨绛是怎样的 个人 究竟是怎 样的生活 情感和心灵的经历 造就了她们的文学华章 第一节家庭环境 对于作家而言 个人的性格气质对其文学创作有着很大的先决作用 性格 的不同会带来作家在题材选择 思想提炼以及文字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百人百 性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 却也是异彩纷呈 丁玲和杨绛虽然是同时代的女作家 但因为她们各自截然不同的家境出身 情感和教育背景等 形成了两入异于对 方的独特的性格气质 丁玲 原名蒋冰之 1 9 0 4 年出生在湖南临澧县乡下 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 庭 四岁时父亲早逝 她 连父亲的面目 都记不清楚 她的父亲其实是一 个多病 意志消沉 有才华却没有什么出息的大家子弟 甚至是一个败家子 早逝的父亲在丁玲的生活中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但其母亲的性格和为人处 世对于幼年时代的丁玲 却有着绝对深远的影响 丁玲像是一只小鸟儿 母亲 就是她的力量和榜样 丁玲的母亲姓佘 闺名曼贞 出身于书香门第 打小便学习琴棋书画 在 读书中接触到了新文化思想 受其影响 不满于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封建礼 教 一心向往妇女解放 特别羡慕唐朝武则天时代女人可以考官做事 并为此 立下须眉之志 丈夫去世之后 她改自己的名字为蒋胜眉 字慕唐 决心走一 条平等自立的道路 向警予曾赞扬丁玲的母亲是一个非凡的人 一个有理想 有毅力的妇女 丁玲在母亲的带领下 在寻求平等自立的路上 开始认识自我 感受人生 丁玲在五岁时就随母亲寄居在舅舅家 开始了一段遭受自眼和冷遇的的生 活 这时的丁玲 就像她笔下的 小菡 早熟且神经纤细 敏感内向 少女时 代随着母亲辗转不定 四处漂泊 幼小的丁玲在内心感受着孤独 她自称自己 是 孤儿 而内心深处又极为向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温情 把我留在长沙 寄宿在第一女师的幼稚园里 每天放学回来 幼稚园里静悄悄的 我常独个留 连在运动场上 坐会儿摇篮 当会儿秋千 这时 向警予阿姨就来看我了 带 两块糕 一包花生 更好的是带一两个故事来温暖我这幼稚的寂寞的心灵 尽管生活孤独而又寂寞 但年轻寡母的果敢和勇气鼓舞着年少的女儿 母 亲成为丁玲最好的榜样 三十岁的母亲在师范班 七岁的我在幼稚班 这事 现在看来很平常 但那时却轰动了全城 开学那天 学生们打扮得花枝招展 我母亲穿得很素净 一件出了风的宝蓝色的薄羊皮袄和黑色的百褶绸裙 她落 落大方的姿态 很使我感到骄傲呢 圆丁玲在性格上秉承了母亲的优点 我 虽然从小就没有父亲 家境贫寒 但我却有一个极为坚毅而又洒脱的母亲 我 从小就习惯从痛苦中解脱自己 保持我特有的乐观 如同心理学所揭示 一个人在幼年时代的生活和经历 对其人生观的形成 总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时期人们对生活和情感的心理感受会促使其形成对世界 的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丁玲幼年丧父 随着母亲四处飘泊 这样的境遇可堪不 幸 只是苦难虽然不幸 但同样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成长 在母爱的支撑和包容 下 丁玲学会象自己的母亲一样 坚强 独立 从不言弃 保持着自己特有的 乐观不断前行 相比较丁玲的身世 杨绛的大家庭可谓温暖而幸福 父母和蔼可亲 兄弟 姐妹互助和谐 家庭气氛温馨 父亲杨荫杭 无锡人 清术民初名士 是一代有名的大律师 为人正义 刚正不阿 母亲唐须萎也是无锡人 她曾在上海著名女子学校务本女中读书 丁玲 丁玲文集 第五卷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 第1 9 5 页 窖丁玲 丁玲文集 第五卷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 第1 9 3 页 彦丁玲 丁玲文集 第五卷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 第8 3 页 是一位贤惠文静的知识女性 身上也凝聚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夫妻两人和 谐融洽 相敬如宾 我父母好像老朋友 我们子女从小到大 没听到他们吵过 一次架 旧式夫妇不吵架的也常有 不过女方会有委屈闷在心里 夫妇间的共 同语言也不多 我父母却无话不谈 他们俩同年 一八九八年结婚 当时我父 亲还是学生 从他们的谈话里可以听到父亲学生时代的旧事 他们有时嘲 笑 有时感慨 有时自我检讨 有时总结经验 两人一生中长河一般的对话 听来好像阅读拉布吕耶尔的 人性与世态 我父亲辞官后作了律师 他把 每一件受理的案子都详细的向我母亲叙述 为什么事 牵扯什么人等等 他们 俩一起分析 一起议论 那些案件 都可补充 人性与世态 作为生动的例证 杨绛母亲唐须荽性格委婉和蔼 待人接物菩萨心肠 博爱宽容 在 回忆 我的姑母 中杨绛提到 三姐出嫁时 二姑母说窗帘上的花纹像眼泪 三姑母 说新床将来出卖值钱 母亲听了也都不与她们计较 对待佣人母亲唐氏更为宽 容 从不指手画脚 还时常收留一些穷苦人 有年冬天 外面忽然刮起大风来 母亲唐氏记得杨绛的新棉衣还没拿出来 便叫人点上洋灯亲自去拿 杨绛就曾 为这终身难忘的 别是一番滋味 哭了一场 八岁半时杨绛随着大姐去上海启 明女校读书 她把母亲给她的一块银元藏在贴身衬衣的左边口袋里 从不离身 直到把它捂的又明又亮 可见杨绛的感情极为细腻 散文 杂忆和杂写 中杨 绛记录了许多日常生活的细节 其间可以看出 她温婉和蔼的性格和母亲唐氏 如出一辙 父亲杨荫杭 望之俨然 接之也温 他实行的民主开明的教育方式贯穿了 杨绛整个的少年时期 培养了杨绛坚定 独立的性格 在 回忆我的父亲 中 有很多父亲和孩子们一起的生活场景 父亲主张自食其力 常常对儿女们说的 一句话是 世界上的好东西多着呢 意思是要他们自己去争取 北伐战争期间 杨绛十六岁 上中学 有一次 杨绛被学校推选去搞宣传 她不想参加 因为 当时苏州风气闭塞 街上的轻薄人很会欺负女孩子 学校有规定 只要 家里 不赞成 就可以得到豁免 杨绛回家向父亲求救 问能不能也说是家里不赞成 父亲一口拒绝 o 杨绛 杨绛文集 第二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4 年舨 第6 l 6 2 页 6 你不肯 就别去 不用借爸爸来挡 杨绛说 不行啊 少数得服 从多数呀 父亲说 该服从的就服从 你有理 也可以说 去不去在 你 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 d a r et os a yn o 你敢吗 回忆我的父亲 第1 9 页 之后杨绛到学校 坚持不去 当然就成了学校的 岂有此理 上大学时要分科 杨绛回家问父亲自己该学什么 父亲说 没有什么该不 该 最喜欢什么 就学什么 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 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父亲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培养了杨绛广泛的兴趣 如果她表示出了对什么 书的兴趣 父亲就会把书放到她的书桌上 他甚至会爬扶梯到书橱顶上去拿 但是如果她长期不读 那本书就会自动消失 这是父亲对她的谴责 父亲有 一次问杨绛 阿季 三天不让你看书 你怎么样 杨绛回答说 不好过 一 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一星期都百活了 父亲笑着说 我也这样 回忆我的父亲 第2 2 页 杨绛觉得她和父亲都可以做朋友了 在这样和谐幸福的家庭成长起来的杨绛有着母亲的宽容温润 又有着父亲 的智慧坚定 性格温婉聪明 举止大方得体 清华肄业时求偶者多达七十余人 却芳心未许 冥冥之中或有天意庇佑她遇到心仪之人 关于杨绛和钱钟书的传世婚姻已是绝代佳话 在这绝代佳话中 我们依然 看到杨绛独立温婉的性格 钱钟书 杨绛伉俪 可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双 名剑 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 常常出匣自鸣 语惊天下 杨绛则如青光含 藏之雌剑 大智若愚 不显锋刃 只是试想 若无 大智若愚不显锋芒 的 杨终 怎衬得出 出匣自鸣 语惊天下 的钱钟书 夫妻感情生活中的点点滴 滴正体现着杨绛的智慧和宽容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老先生对杨绛的聪明赞赏有加 杨绛曾经有一封写给 钱钟书的情书被钱老先生私下拆阅了 看到杨绛在信中对钱钟书说 现在吾两 人快乐无用 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 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 胡河清 灵地的缅想 北京 学林出版社1 9 9 4 年版 第7 2 页 7 老先生赞其 真是聪明人语 他认为杨绛大方懂事 能体贴对方父母 做儿媳 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并自作主张给杨绛回信 夸奖之余郑重其事的将儿子 托 付 给了杨绛 杨绛秉承了母亲的贤惠 日常生活中她对钱钟书的照顾无微不至 钱钟书 生活不善自理 他对杨绛说的 不要紧 始终深信不疑 杨绛生产住院的一段 时间 钱钟书一个人生活做了很多 坏事 先是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 染了 杨绛说不要紧她会洗 把台灯砸坏了 杨绛说不要紧她会修 门轴弄坏 了 杨绛说不要紧她也会修 每次钱钟书听到这样的话就会安心 结果杨绛之 后真的将其都亲手一一修好 生活中的杨绛 甘作 灶下婢 的同时又不放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既能 为贤妻良母 又 欲作女博士 这却也恰恰体现出了杨绛之为女性在婚姻围城 中的独立品格 第二节成长经历 青年时代的丁玲沐浴着五四的雨露成长起来 五四 来临了 这是一场 真正的民主革命 要科学 要民主 要自由 要解放的奋斗精神哺育着我 在 我正是青少年的时候 我放弃游乐 不管懂不懂 懂得多少 我如饥似渴的寻 求当时的书籍报章 要从那里找到真理 找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找到一个人 做人 做一个有用之人的道路 我曾展翅高飞 高歌迎来旭日似的希望 五四 运动从古老的北京波涌到湖南的时候 从 常德县沿沅水上行九 十里 就到千五百年前武陵渔人迷路问津的桃源 那里河上游一点 有个 省立女子第二师范学校 五四运动影响到湖南时 谈男女解放 自由平等 剪 发恋爱 最先提出要求并实现它的 就是这个学校的一群女学生 这群女学 生中就有丁玲 那一年丁玲十五岁 她在高年级同学王剑虹 王一知的带动下 每丁玲 丁玲短篇小说选 后记 丁玲文集 第六卷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 第6 2 3 页 瑶 沈从文 湘西 常德的船 沈从文文集 第九卷 广州 花城出版社1 9 8 3 年版 第3 5 0 页 成为了活动积极分子 相当出风头 为了表示与封建传统决裂 她毅然剪掉了 自己的辫子 热心于游行示威和演讲辩论 为妇女解放和不当亡国奴而慷慨陈 词 还热情地担任了 平民夜校 的珠算先生 由于身体比讲桌高不了许多而 被学生称为 崽崽先生 她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 从中汲取新知识和新思 想 憧憬着更为广阔的天地 1 9 1 9 年 在母亲的支持下 丁玲考进了长沙周南 女子中学读书 这是一所在当时提倡新风的学校 有许多进步的教师 其中一 位陈启明 是毛泽东的同学 新民学会会员 他讲新思想 新文学 担任丁玲 任课老师时把 新青年 新潮 介绍给同学们看 丁玲热切地被他所讲的那 些 反封建 把现存的封建伦理道德都应该翻个个 的言论所鼓动 她不仅喜 欢那些 造反有理 的言论 还积极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湖南驱张运动和反对 军阀赵恒惕的斗争活动 在陈启明的指导下丁玲开始练习写作 使后来我在社 会上四处碰壁无路可走的时候 我会想起用一支笔来写出我的不平 我对中国 社会的反抗 用笔来呼喊 揭露统治阶级的黑暗 1 9 2 2 年春节后 又是在 在母亲的支持下 丁玲解除了和舅父家表兄的包办婚姻 并在报纸上撰文揭露 舅舅代表的旧家长 旧社会反动势力 此举遭到了舅舅的严词恫吓 在朋友的 帮助和支持下 丁玲离开常德 奔赴上海一所平民女校寻找自己的理想 那时 候 正当五四运动把青年们从封建思想的麻醉中唤醒了来 父与子 的斗争在 全国各处古老的家庭里爆发 一些反抗的青年女子从 大家庭 里跑出来 抛 弃了深闺小姐的的生活 到 新思想 发源的大都市内找求她们理想的生活来 了 上海平民女校的学生大部分就是这样反叛的青年女性 圆但是 现实是残 酷的 我们碰到许多人 观察过许多人 我们自我斗争 但我们对当时的平民 女校总感到不满 我们决定自己学习 自己邀游世界 不管它是天堂或是地狱 当我们把钱用光 我们可以去纱厂当女工 当家庭教师 或者当佣人 当卖花 人 但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读书 去生活 自己安排自己在世界上所占的 位置 这就是丁玲 一位典型的 要民主 要自由 要解放 的五四青年 丁玲 岔丁玲 我怎样飞向了自由的天地 丁玲文集 第五卷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 第3 1 5 页 謇茅盾 女作家丁玲 茅盾全集 第十九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1 年舨 第4 3 2 页 丁玲 丁玲文集 第五卷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 第8 4 页 9 自己也坦言 我便是吃鲁迅的奶长大的 茅盾先生说过 大凡一般外来的思想 决不是无缘无故就能够在一个人的 心灵上发生影响的 外来的思想好比一颗种子 必须落在适宜的土壤上才能够 生根发芽 而此所谓 适宜的土壤 对于丁玲来说 就是她在五四个性解放 时期的生活 性格和思想 可以这么说 青年丁玲受到 五四 新思想的熏陶 自由和解放 成为她的理想和追求 但如果以丁玲的性格来说 五四主张个 性的时代浪潮也恰好和她真诚直率 乐观独立的性格不谋而合 正所谓 时事 造就英雄 丁玲和她的文字 她的 莎菲 很快便带着鲜明的时代情感横空 出世 说到丁玲的性格 她倒真是一位相当感性和坦率的女性 某些时候甚至表 现的相当执拗和偏激 二十年代末 上海的 真善美 杂志为了招徕读者 决 定出一期 女作家专号 以优厚的条件向丁玲约稿却被她直当场直接拒绝 我 卖稿子 不卖 女 字 编辑不死心 第二天 早登门并表示愿意立即支付稿 费 可是她连门也没让人家进 同时 让丁玲一直无法释怀的是挚友王剑虹的死 对此 她也表现得比较 偏激 我的感情很激动 为了剑虹的爱情 为了剑虹的死 为了我失去了剑虹 为了我同剑虹的友谊 我对秋白不免有许多怨气 我把我全部的感情告诉了谭 惕吾 她用冷静的态度回答我 告诉我这不值得难受 她要我把这一切都抛向 东洋大海 抛向昆仑山的那边 她讲的很有道理 她对世情看得真透彻 我听 了她的 但我却连她也一同疏远了 我不喜欢这种透彻 我不喜欢过于理智 国 谭惕吾一直都不理解丁玲疏远的原因 然而丁玲在几十年后仍然保持同样 的性格 热情 诚恳 坦率 容不得半点的虚伪和庸俗 四十年代在延安 有 两位离婚的女同志来找丁玲诉苦 适逢纪念三八妇女节 丁玲连夜挥笔写就 三 八节 有感 并 捎带 了几句 那时文抗的俱乐部 每逢星期日就有几个 打扮得怪里怪气的女同志来参加跳舞 我不反对跳舞 但看这些人不顺眼 就顺便捎了她们几句 我的确缺少考虑 思想太解放 信笔所之 没有想到这 函茅盾 冰心论 茅盾伞集 第二十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1 年版 第1 5 6 页 当丁玲 丁玲选集 第五卷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 9 8 4 年版第1 0 0 页 l o 将触犯到什么地方去 一石激起千层浪 真的触犯到了她不能想象的地方 这就是丁玲 诚挚地固执 热情地近乎天真 丁玲不喜欢过于理智的性格 相比之下 杨绛就显得过于冷静和理智了 她生就一双慧眼 专注于人生和世俗的点点滴滴 九岁时在上海启明女塾读书 杨绛就对校长姆姆的 三只帽子和七条裙子 有过一次仔细的观察 十三岁时跟着父亲从苏州回无锡 杨绛看见前面有一个 女人 便拉拉父亲告诉他说前边的女人是个婊子 那时她小孩子还不懂 婊子 是不正经的话 父亲听后沉着脸告诫她不要胡说八道 但她有自己的道理 她 看到这个女人穿的是绸衣裳而不是裙子 梳一条长辫子 辫子的 系根 扎得 很长 又是白的 因为只有穿孝才扎白 况且这个女人穿白缎子的鞋 而穿孝 是不能穿白缎子的鞋的 不仅是服饰 她还从别的男人斜着眼看 婊子 的眼 风上断定出那个女人一定是 婊子 可见她对事物的兴趣和极强的观察力 前面提到 杨绛的父母亲经常一起分析和议论案件 杨绛说这些议论和分 析都可用来补充 人性与世态 作为生动的例证 人性与世态 一书 是1 7 世纪法国伦理学家 作家拉布吕耶尔的作品 作品通过人物素描 格言警句和 故事寓言等刻画了1 7 世纪法国社会形形色色人之本性 任时光流转 而人的本 性总是相通 以杨绛的聪慧和领悟力 阅读这样的书无疑帮助她开拓了视野 启迪了心智 加深青年时代的杨绛对世态人性的认识 同时 留学期间的杨绛 就己广涉群书并建立起自己的阅读兴趣 与 人性与世态 的客观 睿智相照 应 杨绛在文学爱好上热衷和偏爱于古典风俗戏剧和流浪汉小说浓郁的世俗色 彩 隐身衣 里的她就说 世态人情 比清风明月更饶有滋味 可作书读 可 当戏看 而经历了战火纷争 生离死别的杨绛 笔端自然平添一番世事如烟的感慨 我父亲去世以后 我们姐妹曾在霞飞路 现淮海路 一家珠宝店的 出场里看见父亲书案上的一个竹根雕成的陈抟老祖像 那是工艺品 面貌 特殊 父亲常用 棕老虎 棕制圆形硬刷 给陈抟刷头皮 我们都看熟 了 绝不会看错 又一次 在这条路上的另一家珠宝店里看到另一件父亲 函丁玲 丁玲文集 第五卷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 9 8 4 年版第2 7 9 页 l l 的玩物 隔着橱窗里陈设的珠钻看不真切 很有 是耶非耶 之感 回忆我的父亲 第2 3 页 胡河清对此有着很中肯的评价 睹物思人 而物已易主 这是最易点醒世 人痴梦的情景 佛道至上境界可做一颗名贵的猫儿眼喻 世人肉眼凡胎 就 如橱窗中珠钻之隔 偶尔或能从几重水晶琉璃中窥见一点古拙的灵光 已是极 大的因缘了 一 就因着这一点灵光 杨绛成就了自己的智慧 让她在生活中站 的更高 看的更远 而能有这样的修为 自然少不了尘世的劫难和经历 同时 也更需要一颗智慧和善于领悟生活的心 第三节现实与心态 人的命运有着自身性格的原因 更离不开社会现实的环境 当性格遭遇环 境 其间人们的心态如何 就大抵预示着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丁玲和杨绎生活的时代 中国近现代历史有着突出的一个特点 就是民族 斗争和阶级斗争始终居于压倒一切的主导地位 随着民族危机和阶级斗争的加 剧 政治革命日益高涨 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政治问题 文学家面对政 治 热情乐观 追求自由 独立的丁玲和理智 温婉 独立的杨绛会以什么样 的心态作出怎样的选择 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中华民族本来就有着文以载道的传统 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就具有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入世的精神 中国知识分子的 家 国 天下 的情结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精神使得他们最易与政治结缘 这是 中国千百年来儒家文化的传统 在民族家国危难的当口 丁玲再一次表现出了 她 飞蛾扑火 般的热情和勇气 她投身到中国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的浪潮中 期冀在社会解放的大潮中实现自我解放的理想 然而 不幸的是 作为一个具 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丁玲在寻找自我的同时慢慢失去了自我 她的命运 在逐渐 政治化 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丁玲 这只追求理想的飞蛾 在胡也频的影响和带动下 逐渐与政治结缘 o 胡河清 灵地的缅想 北京 学林出版社1 9 9 4 年版 第7 l 页 1 2 1 9 2 5 年丁玲和胡也频结婚 在两人相处的这六年时光中 胡也频作为丁玲生活 中最亲密的伴侣 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上对她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胡也频到上海 之后开始接触革命思想 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 并写就了中篇小说 到莫斯科 去 光明在我们的面前 在丁玲眼里那个曾经潦倒的小诗人逐渐转变成为 一个积极向上的革命者 1 9 3 0 年 两人双双参加了左联 之后不到一年时间 胡也频被捕 丁玲为营救四处奔走 无果 同年2 月胡也频牺牲 而他在留给 丁玲的最后一封信中切切叮嘱她不要脱离左联 要紧靠左联 这封信无疑对还 处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的丁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丁玲继承了死者的遗愿 随后便 积极投身到左联的日常工作中并表现出一种近乎 复仇 的心理 她担任左联 机关杂志 北斗 的编辑 创办左翼文艺刊物 撰写革命文章 发起组织进步 社团 参加群众游行活动 奔赴复旦大学等学校演讲 在复杂尖锐的文化战线 上 丁玲坚强应战 可以看出 丁玲此时所做的选择 其间饱含着她作为一个 女人对丈夫胡也频的深厚情感 而以比较感性的方式做出人生的选择 对丁玲 来说 既有着当时人生经历和情感因素的局限 同时也符合丁玲的性格特征 之后 这位斗争在革命文坛第一线的战士 其积极的行为引起了国民党反 动派的注意 9 3 3 年她被绑架和秘密囚禁 三年牢狱之后 丁玲辗转来到延安 这里是她理想中的圣地 是她理想中的自由和独立的乐土 然而 就是在这里 在特殊的战争年代和政治斗争中 理想的光辉和政治的激情相碰撞 同时进入 了文学和政治两个不同领域的丁玲 她的命运也随之开始了巨大的转变 在解放区 丁玲以巨大的热情从事着民族救亡和民族启蒙的双重战斗 她 以新生般的激情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之中 以一个战士和党员的身份战斗在民族 救亡的第一线 同时 她身上具有的知识分子的敏感使她发现并揭露出解放区 干部群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即所谓的 黑暗面 无可否认的是 丁玲对这些 问题的揭露要表达的是对革命的赤诚之心 是为了维护解放区的光明和进步 在她看来 这是知识分子的责任 然而 这却成了她悲剧的开始 在抗日救亡压倒一切的历史时期 在文学艺术被看作 匕首 投枪 的 历史语境中 这些暴露 黑暗面 的作品却被国民党反动派大加利用 丁玲和 王实味的作品被他们印刷成单行本大量发行 党的工作一度陷入被动之中 在 这样的历史条件下 为了提高解放区党政府在国际国内的政治形象和地位 解 放区随即着手调整文艺政策并实行延安文艺界整风运动 以完整的体系和鲜明 的针对性解决了知识分子 特别是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 态度问题 工作对 象问题和学习问题 并着重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以及如何为人民大众的问题 特殊时期召开的这次延安文艺界整风运动 以其强大的政治工具完成了对意识 形态的整合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而对于解放区知识分子而言 在整风运动 中 其群体特有的那种宝贵的主体意识被消解了 同时他们还不得不面临一道 道难题 要不要认同农民意识 怎样彻底融入革命群众 对这些问题的态度 在 特殊的历史阶段 对于丁玲们的人生和命运而言 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丁玲在运动中遭到了批判 由于毛泽东的保护 她保全了性命 也没有受 到处分 但这一事件对她日后的生活和思想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1 9 4 2 年延 安文艺座谈会召开 毛泽东在会上发表 讲话 丁玲感觉 讲话 的内容 十 分亲切 中肯 她开始非常愉快地 诚恳的用 讲话 为武器 审视和反省自 己 以能洗去自己思想上从旧社会沾染的污垢为愉快 我很情愿在整风运动中 痛痛快快洗一个澡 然后轻装上阵 以利再战 终于 在强大的意识形态力量 面前 丁玲缴械投降 和其他知识分子一起 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接受改造 尽管这种自我改造的经验是痛苦的 丁玲对此却有着自己的认识 我曾经经历 过很多的自我战斗的痛苦 我在这里来开始认识自己 正视自己 纠正自己 改造自己 这种经历不是用简单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我在这里有曾经获得了 最大的愉快 我觉得我完全是从无知到有些明白 用一些感性到稍稍有了一些 理论 从不稳到安定 从脆弱到刚强 从沉重到轻松 走过来的这一条路 不是容易的 我认为凡是走过同样道路的人是懂得这条路的崎岖和平坦的 尽管这条崎岖又平坦的路走来真的不容易 但无论如何 一路走来 那个 个性鲜明 热情狂狷 执拗执着的丁玲渐行渐远 自我改造的战斗之后是丁玲 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逐渐消解 在这消解的过程中 她的思想和创作在政治规 范下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和局限 而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 在以政治权力为本位的阐释系统内大多陷入了这 样一系列的悖论 从启蒙出发 走向新的蒙昧主义 从个性出发 陷入 丁玲 陕北风光 校后记所感 丁玲文集 第六卷 长沙 湖南人民m 版丰十1 9 8 4 年版 第6 0 8 页 1 4 更严密的组织之中 从自由民主出发 被置于国家主义的铁掌之下 从世界主 义出发 返回民族主义 从多元主义出发 崇奉权威主义 从知识分子自身出 发 最后毁灭了知识分子 丁玲 身为文学家却要革命 这就是她的悲剧所在 强大的意识形态不可匹敌 这使得丁玲的悲剧无法避免 与此同时 个人 的遭遇和心态 思想和自省的深度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丁玲命运的悲剧色 彩 丁玲曾被国民党囚禁三年 期间冯达变节 很多人都怀疑她的政治节操 丁玲的委屈显而易见 之后丁玲辗转来到解放区延安却为此遭受到进一步的打 击 康生放言丁玲曾在南京被囚期间自首过 中共中组部还就此进行了专门的 调查 尽管1 9 4 0 年做出最后的结论 确认了丁玲的清白 但党群内部的流言蜚 语并没有消失 面对这种屈辱 丁玲百口莫辩 尽管她不希望向任何人解释 但愿实践和历史来证明她的清白 但这种屈辱的情绪却在她内心日益沉淀成为 一种情结 并在她日后的文字中表现出来 其作品中的主人公贞贞 陆萍 黑 妮的委屈遭遇无疑都可以看成是丁玲生命体验的一种表现 这种在作品中反复 出现的受冤屈的形象和情绪 或许也是丁玲自我情绪的一种宣泄吧 蓝棣之曾 说 丁玲之所以能刻划贞贞 是因为她有与贞贞同样被敌人掳去的经历 回来 之后 又体验了相同的压抑 她用自己的血泪书来吁请世人抛弃世俗的偏见 给迷失者或不幸者重新做人的机会 同样她也在刻划贞贞的过程中 寻找自己 的前进的道路 圆 怀着屈辱情结的丁玲 冤屈不得昭雪 加之新中国成立后遭受的2 0 多年的 流囚生涯 丁玲从性格到精神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她的思想在新时期时就显 得相当封闭 时刻表现为和她理解的党的政策路线保持一致 似乎是要借此姿 态来保护自己 在中国文艺进入百花齐放的时候 她却反复强调要写光明 写 正面人物 英雄人物 还特别强调要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采用传统的民族形式 写老百姓看得懂的故事 对意识流 迪斯科等外来的东西采取排斥的态度 而 面对自己的不幸 丁玲认为是周扬和她之间的个人问题 她恨周扬却也只能停 林贤治 五四运动与中国知识分予 中国报道周刊 2 0 0 2 年5 月 口蓝棣之 女性愤懑和挣扎 贵州社会科学 1 9 9 8 年第4 期 1 5 在寻找自我的路上迷失自我 最终完成了自我悲剧的建构 丁玲的悲剧充分表明了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重要性 那么 面对政治这架 强大的机器 知识分子能不能免于 被辱 能不能有独立和自我的坚守 选 择和道路 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便是自由之思想 独立之人格 不同于丁玲 杨绛 无 官无位 活得自在 有才有识 独铸伟词 貌似 隐世 实则隐含一番 暗香 疏影无穷意 凭借着对自我力量有限性的认知 杨绛表现出了知识分子知其 不可为而不为的雅士风度 她理智而博爱 在超越凡俗的冷静深沉之下表现出 对世态人性的深切关注 正所谓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其生命过程表现 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与其自身温婉独立的气质和丰富的中西学养有关 杨绎始 终都追求和保守着作为人之独立 自由和尊严 曾经在法租界内 杨绛手无寸铁却显示了其人格的力量 当时租界内 所 有过桥的乘客都得向日本兵鞠躬 杨绛不愿行这个礼 每次总是低着头走过去 一次日本兵上车来搜查 和不愿行礼一样 杨绛站起得稍微晚些 一个臼本兵 觉察了 走到她跟前 看她仍然低着头 便无礼的用食指抬起她的下巴 杨绛 登时大怒 不等日本兵说话 不会骂人的她一个一个字使劲大声怒斥 岂有此 理 车内的空气一下子变得紧张 两人怒目相视 相持半晌 或许是震慑于这 位小个子女人的气势 日本兵转身下车 事后杨绛的自我解嘲是她一贯平实宽 容的风格 那日本兵想必不懂什么 岂有此理 这话实在很书呆子气 不 显得凶狠 连我的怒容也不够厉害 只是板着脸罢了 那日本兵也许年纪较小 也许比较老实 一时上不知怎么对付了 文革期间 杨绛被剃成了阴阳头 同时陪斗的一位家庭妇女含泪合掌拜佛 求饶终于幸免 而杨绛自言不愿长他人志气 由着人把自己的半个头剃光 她 文章中写下了当时的日子 那是八月二十七日晚上 平实的一笔是她自尊的 控诉 世事人情 虽不乏荒唐悖谬 但杨绛都能 眼藏心解 文革时候 她被游 街示众 然而她把这当成了经历阿丽思奇境 杨绛 杨绛文集 第二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 第3 4 6 页 1 7 我带着高帽 举着铜锣 给群众押着先到稠人广众的食堂去绕一周 然后又在院内各条大道上 游街 他们命我走几步就打两下锣 叫一声 我是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当时虽然没人照相摄入镜头 我却能学孙 悟空让 元神 跳在半空中 观看自己那幅怪模样 背后还跟着七长八短 一队戴高帽子的 牛鬼蛇神 那场闹剧实在是精彩极了 至今回忆 想 象中还能见到那个滑稽的队伍 而我是那个队伍的首领 我虽然 游街 出丑 我仍然是个有体面的人 丙午丁未年纪事 第10 5 页 她的文字在反复的自我安慰中却带有明显的嘲弄意味 尽管不能像莎士比亚 暴 风雨 里的米兰达那样惊呼人类的美好和新世晃的美丽 但 却见到了好个新 奇的世界 当杨绛像孙悟空一样元神出窍 在半空中俯看这个世界的时候 她冷静旁 观的睿智无疑洞穿了世间真相 人的渺小和琐碎赫然眼前 知道了一切就原谅 了一切 博爱的胸怀又使她在明了真相的同时生出对世间的怜悯 洞彻世事的 人便无法再拥有强烈的爱与恨 所以 人们都说她看起来像一个东方的 得道 高人 然而 她并非 遁世 的高人 爱憎与她无关 她选择用幽默和讽刺的 方式表达自己对世态人性的深切关注 芸芸众生的营营苟苟 煞有介事 在她 眼里和笔下就像是一出出无聊可笑的闹剧 但她内心的博爱和同情使她讽刺之 余多了一份宽容 用杨绛评价奥斯丁的话来说她自己 就是 对她所挖苦取笑 的人物没有恨 没有怒 也不是鄙夷不屑 她设身处地 对他们充分了解 完 全体谅 她的针砭 不是鞭挞 也不使含泪同情 而是乖觉的领悟 有时竟是 合读者相视莫逆 会心微笑 她的文字一如她的人生 第四节小结 秋白曾在什么地方写过 或是他对我说过 冰之是飞蛾扑火 非死不止 诚然 他指的是我在一九二二年去上海平民女校寻求真理之火 然而飞开了 杨绛 杨绛文集 第四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 第3 3 3 页 1 8 九二三年我转入上海大学寻求文学真谛 一九二四年又飞开了 九三零年 我参加左联 一九三一年我主编 北斗 一九三二年入党 飞蛾又飞来扑火 是的 我就是这样离不开火 他还不知道 后来 一九三三年我已几濒于死 但仍然飞向保安 五十年代我被划为右派 六十年代又被打成反革命 但仍是 振翅飞翔 直到七十年代末 在党的正确路线下 终于得到解放 使我仍然飞 向了党的怀抱 我正是这样的 如秋白所说 飞蛾扑火 非死不止 我还要 以我的余生 振翅翱翔 继续在火中追求真理 为讴歌真理之火而死 这说 的是丁玲 你顺着湖岸 或是泛着小舟往前走 湖水的尽头把一个更广大也更惊人 的天地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