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专业论文)颜元体育思想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颜元体育思想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颜元体育思想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颜元体育思想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颜元体育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颜元的体育思想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体育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终身的 习行 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当时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所主持的漳南书院 对促进古 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和近代学校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直至今日 颜元体育思想研究已 经成为中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论题 众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颜元体育思想进行系统性梳理 从颜元体育思想的形 成原因 内容 体育思想的实践 评价几个方面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和探讨 力求全面 完整的展现颜元体育思想 从而对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学有所启示 全文共有四章 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从家庭及师友 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分析颜元体育思想的形成 第二部分 第二章至第三章 是重点部分 介绍颜元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包括 对传统体育思想的继承和对理学的批判 反对 重文轻武 和提倡 文武兼备 注重 体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习行 主动 的体育方法论 其体育思想的实践从自身 主持漳南书院和主要弟子的体育成就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 第四章 从颜元体育思想的积极意义 颜元体育思想的历史局限 颜 元体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关键词 颜元 体育 思想 a b s t r a c t t h ef o r m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y a hy u a n si d e o l o g yo fp h y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i sb a s e d o i lt h es o c i a lb a c k g r o u n da n dh i sl i f e l o n gs p o r t sp r a c t i c e h i si d e o l o g yh a dap r o f o u n de f f e c t o nt h es o c i e t yo ft h a tt i m e s t h ez h a n g n a na c a d e m yt h a th em a n a g e dp r o m o t e dt h es c h o o l s p o r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n c i e n tt i m e sa n d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m o d e ms c h 0 0 l s u m i ln o w t h e r e s e a r c ho i ly a hy u a n si d e o l o g yo fp h y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h a sa l r e a d yb e c o m ea ni m p o r t a n t t h e s i si nt h e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o f e d u c a t i o n m u l t i t u d i n o u ss c h o l a r sh a sd o n em a s s i v er e s e a r c h b a s e do i lt h es t u d i e so f 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 s t h i sa r t i c l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s o r t so u ty a ny u a n s i d e o l o g yo fp h y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d or e s e a r c hi ns e v e r a la s p e c t s s u c ha s t h ef o r m a t i o nr e a s o n t h ec o n t e n t t h ei d e o l o g yp r a c t i c ea n da p p r a i s a l i ta t t e m p t st ou n f o l d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c o m p l e t ey a hy u a n i d e o l o g yo f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t o v et h e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t om o d e mp h y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o f o u rc o u n t r y t h ef u l lt e x ta l t o g e t h e rh a sf o u rc h a p t e r s 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m a j o rp a r t s f i r s tp a r t f i r s tc h a p t e r a n a l y z e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y a ny u a n si d e o l o g yo f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f r o mt h ea n g l e so fv i e wo fh i sf a m i l y h i st e a c h e r sa n dh i sf r i e n d s a sw e l la st h e s o c i a lf a c t o r s s e c o n dp a r t s e c o n dc h a p t e rt ot h i r dc h a p t e r i ti st h ek e yp a r t i n t r o d u c et h em a i n c o n t e n to ft h i sa r t i c l e i n c l u d i n gi n h e r i t i n gt h ew a d i t i b n a li d e o l o g yo fp h y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c r i t i c i z i n gt h e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a d v o c a t i n g c i v i la n dm i l i t a r yh a sb o t h a n de m p h a s i z i n g t h ef u n c t i o no fp h y s i c a lt r a i n i n gi nt h ep e r s o nb o d ya n dm i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 sw e l la st h e s p o r t sm e t h o d o l o g yo f b e h a v i o r a le x e r c i s i n gh i sp r a c t i c ei sa n a l y z e df r o mh i so w n m a n a g i n g z h a n g n a na c a d e m ya n d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 h i sm a i nd i s c i p l e s t h i r dp a r t 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a p p r a i s et h ep o s i t i v es e n s e h i s t o r i c a ll i m i t a t i o n a n dm o d e m v a l u eo f y a ny u a n si d e o l o g yo f p h y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y a ny u a n p h y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i d e o l o g y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蕴鳗日期 丝监 2 兰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 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茎蠡圈指导教师签名 王z 至巨皇 日 期 尊上沙日 期 12 是兰兰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我国古代体育 思想则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国古代没有 体育 一词 到了清朝末 年才引用西方这个名词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没有体育理论和实践 我国人民很早 就知道用身体的运动来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和促进精神道德的发展 并将其应用于军事 教育 医疗保健 文化娱乐等各方面 从文字的记载可以看到 我国自西周到清朝末年 创造和发展了许多体育思想和体育实践 颜元的体育思想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颜元体育 思想的价值 发展程度和所取得的成效远不能同近代中国体育 特别是不能同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现代中国体育相比 但把颜元的体育思想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看 的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颜元针对传统的重文轻武的教育 从批判理学入手 较为系统地提出了 文武兼备 的主张 充分认识到体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并付诸实践 颜元的体育思想 丰富 全面 富有新意 他 习行习动 的体育方法论 文武兼备 的体育主张在理 学盛行 重文轻武风气浓重 精神禁锢严酷的清代独树一帜 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成 果 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体育理论和实践 对近代中国学校体育的发 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受到新式体育提倡者的普遍推崇 在当代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从研究现状来看 对颜元体育思想的研究 学术界首当其冲的是梁启超先生 他在 所著的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给予颜元体育思想以极高的评价 他说 中国二千年 提倡体育的教育家 除颜习斋外只怕没有第二人 一代伟人毛泽东于一九一七年四月 在 新青年 杂志发表了 体育之研究 说明他对颜元体育思想也有很深入的研究 1 9 5 7 年 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星贤标点的颜元的代表作 四存编 1 9 5 8 年 中华书局 出版了刘公纯标点戴望著的 颜氏学记 1 9 5 6 年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杨培之所著 的 颜习斋和李恕谷 1 9 5 7 年 商务出版社出版了郭霭春著的 颜习斋学谱 都是当 时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这些著作的出版 为研究颜元的体育思想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河北师大的张淑贤教授1 9 8 4 年在 体育文史 上发表名为 颜习斋及其体育思想的形 成 的文章 系统的阐述了颜元的体育思想及其形成原因 八十年代以后有关颜元学术 方面的著作 像郑振坤所写的 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纲 沈灌群的 中国教育家评传 乔克勤和关文明所写的 中国体育思想史 王炳照和阎国华主编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对颜元的体育思想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研究 1 9 8 7 年中华书局出版了 颜元集 该书 不仅全录了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颜元的所有著述 而且收录了钟鲮编撰的 颜习斋先生 言行录 和由李堞撰稿 王源订正的 颜习斋先生年谱 这就更进一步为研究颜元的 体育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近几年来 有关颜元体育思想方面的文章逐渐多起来 有王明霞的 试论颜元的体 育思想和实践 蒋纯焦 朱寅申的 习斋体育述论 何叙的 颜元体育教育思想 1 徐炳生的 论颜元的体育思想 马明达的 颜李学派与武术 这几篇文章的视角非常 新颖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对颜元体育思想研究还不够深入 不是对其体育思想进 行简要介绍 就是从某一侧面阐述 对体育思想的整体性的把握不够 没能把颜元的体 育思想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深入分析 对其体育思想的研究与现实教育方面的 问题紧密结合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颜元体育思想进一步研究 通过 全面的挖掘和系统的整理 以展现其全貌 任何研究都离不开方法论的指导 正像俄国杰出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说的那样 方 法是最主要最基本的东西 研究的严肃性如何 就完全依赖于方法 依赖于行为方式 一切都在于良好的方法 本文拟采取文献查阅法 通过阅读有关颜元一手的文献资料 梳理出符合体育思想和活动的内容 归纳总结出其体育思想 这样才能使所得的资料更 加详实准确 更能说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颜元体育思想的与众不同之处 任何研究都 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依据 否则很难得出有效的结论 本文也采用理论分析法 通过对 颜元的体育思想研究与探讨 结合有关的体育教学理论 从而得出我国在当前体育教学 及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策略 2 第一章颜元体育思想的形成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 天崩地解 的动荡时期 随着明王朝的覆灭和清王朝的建 立和巩固 理学末流空疏之弊暴露无遗 培养 文武兼备 的人才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 要求和必然趋势 因此出现了一股由虚返实 由理学转向实学的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 生在明末清初的教育家 思想家 颜李学派的创始人颜元 在批判理学读书静坐和重文 轻武思想的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体育思想 究其所形成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一 家庭及师友的影响 颜元家庭成员的习武 师门的文武教育 以及朋友的影响 都对他体育思想形成有 重要影响 颜元的父亲颜昶 形貌丰厚 性朴诚 臂力过人 尝与人较跌 时称猛悍者 莫及 一肩所胜 二夫不能起 川 其父出色的身体素质不容置疑 颜元的养祖父朱九祚 曾任县兵备道禀事官和巡捕官 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和武艺 退任后 晚岁二十年恬退 白牧 不入城市 教其子晃及孙元 颜元 圆朱九祚虽不是颜元的亲祖父 但颜元自小 生长在朱家 且由朱九祚培养成人 因此他对颜元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明朝末年 鉴于国事日非 朝廷曾派特使到保定 征集军事良策 无论草泽智勇 山林隐逸 里甲士民 俱许陈筹 朱九祚言 今日之兵皆市井滑徒 顶名食粮 出则抢掠 战则奔逃j 且逃后并不知其为谁 此 所以仓库日空而战无一卒也 某有不费粮饷 不事招募 可战而不可逃之兵数万 居则 八府无警 出则两难可平 m 特使见言惊异 便招他前来问以究竟 朱九祚回答说 编各州县富民子弟习弓马者 十家共一兵 复其杂役 马甲器刃令自备 居常训练 每兵一副卒 正兵伤 则提副卒补 伍兵土著不可逃 且一身勤王 十家安枕 其孰肯 逃 兵利粮给 取之不穷 明府特使对此高论心悦诚服 但到底未曾奏行 可惜了朱九祚的一片苦心 明廷虽 然未采纳此策 但在尔后的明 清政权更替之际 社会极度动荡 朱九祚用他组织的乡 勇 曾两度发挥了作用 一次稳住蠡县城 一次稳住其乡里 朱九祚的这一思想对颜元 的体育思想的形成影响颇深 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受其师影响很大 据颜元讲 生平严事者六人 均是明末遗 老 且有一定武艺的知识分子 在明末都直接或间接参与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 明朝灭 亡后 他们大多因不满清朝统治和压迫而隐居 以教授生徒度其晚年 颜元深得教诲 圈 颜元八岁所就学的蒙师姓吴 名持明 字洞云 吴持明不是普通书生 他不仅能文 3 而且能骑 射 剑 戟 并曾潜心钻研百战神机 根据自己的理解 撰成有关攻 战 守方面的著作两部 他梦想学成文武全才 效力于明朝政府 可惜不被起用 遂以医隐 然所学既不能用 他又不忍就此罢休 于是便在家教授弟子 颜元在吴持明处就学五年 受到了比较全面的教育和锻炼 颜元后来之关心时政 研读兵书 苦练骑射 精于技击 以及儒而兼医 与吴持明的影响大有关系 另外 从颜元师从吴持明期间的一些行为 可以看出吴持明对颜元的品德教育也大有裨益 如在此期间 颜元的养祖父朱九祚经常 给颜元一些零用钱 让他买零食 而颜元却把这些钱都用来买文具 总之 吴洞云好兵 尚武的思想 对颜元的影响颇深 为此李堞曾感慨地说 盖先生之学 自蒙养时即不 同也 嘲 业师之外 颜元还私淑一人 这就是当时的北国名儒孙奇逢 奇逢字启泰 号钟元 容城县人 生于明万历十二年 公元1 5 8 4 年 卒于清康熙十四年 公元1 6 7 5 年 享 年9 2 岁 明天启间 左光斗 魏大中 周顺昌等遭诬陷 孙奇逢不畏魏忠贤之淫威 倾身相救 一时义声满天下 1 6 3 6 年 清兵入关掳掠 他亲率子弟和学生登城坚守 清 兵攻城不下 只好离去 后来 他又组织地主武装 对付明末的农民起义 由于明清两 朝累征不就 故又被称为孙征君 清仞 讲学于夏峰 今河南辉县百泉山 从者甚众 故学者又称之为夏峰先生 孙奇逢学宗陆 王 晚年和通朱 陆 7 1 颜元对其钦佩之至 他的追求就是能够成为这种有情 有意 有胆 有识的英雄豪杰 颜元曾说 仆身游 之地 耳被之方 惟乐访忠孝恬退之君子 与豪迈英爽之俊杰 得一人如获万斛珠 以 为此辈尚存 吾儒一线之真脉也 由此可见 孙奇逢对颜元在思想上的影响也很明显 李晦夫 名明性 字洞仞 蠡县人 明季诸生 是颜元最得意的弟子李墚之父 他 性质朴 学宗程 朱 极重孝悌 事兄如父 有文名而又兼重武术 在当时是一位 常 挟利刃 大弓 长箭 骑生马疾驰 同辈无敌者 的人物 直到晚年仍不辍弯弓习射 颜元不断前往求教 起初晦夫嫌其轻浮 不报 颜元事之以父道 不报犹往 特别是在 他尊崇程 朱的那几年 访问最勤 李晦夫对颜元的孝悌品行的形成和耿直性格的养就 影响较大 李晦夫后来让自己的儿子李墚师从颜元 可见其交之神 颜元深得其文武 兼备的教育精髓 而且李晦夫从少年时代就与乡人习射 晚年益好射 时时带弟子 值 候比耦 并说 文武缺一岂道乎 习斋壮年 深慕晦夫 以文道事之 4 归 而揭其姓字于座上 出入必拱辑 由此可见导师对其影响之深 颜元遵照老师的教 导 非常注重 文武相济 因而才有 文武兼备 教育的诞生 与颜元结交的学者中 多善武艺技击之事 对提高颜元武艺大有作用 颜元同时代 而年辈稍长的南方学者陆桴亭 也是一位兼善武艺的思想家 崇祯八年前后 以天下多 变故 他曾与吴殳 修龄 夏君如弟兄 师从江南名师石电 敬岩 习武 后来终生习练 不辍 而且喜欢谈论攻守之道 陆桴亭的学术思想多与颜元相合 颜元曾主动写信与之 交流心得 措辞备极诚恳 安平诸生 杨计公 知兵法 精技击之术 且通西洋数学 颜元经常前往请教 而杨计公也将颜元引为忘年交 新城 属河北省保定 学者王余佑 保定新城人 孙奇逢的弟子 他雄略博识 崇尚 实学 教人以忠孝 其父辈皆在晚明为官 甲申 李自成攻克北京 崇祯帝自缢煤山 4 王余祜树帜复仇 聚众千人 与李白成军对抗 且传檄海内云 生成佐命勋 生固荣 耀 死作忠义鬼 死亦芬芳 清军入关后 隐居五公山双峰 躬耕养亲 不求闻达 因号五公山人 王余佑身负武学 他研究兵法战略身体力行 早年他跟随孙奇逢学习时 就是一面学兵家言 一面习骑射 击刺 人们说他才兼文武 精于技击 说他 恒以谈 兵说剑为事 他常与弟子歌诗饮酒 骑射技击 直到晚年 他谈兵述往事 仍能目光 炯炯如电 声若洪钟 有时持刀指画 胡须戟张 蹲身一跃丈许 驰马弯弓 矢无虚发 观者莫不震栗色动 啧啧称叹 王余佑自己也说他平生性不平 好武健 生来一点血性 不肯以涂朱傅粉争妍取怜于世人 有时居家郁闷 一室叫跳 须眉如刀槊立 倚天而号 提剑而舞 击节徘徊 欲歌欲泣 王余佑研究兵法战略是将兵法 理学 武学和慷慨任 侠的精神合为一体 这样贯通成一种有根基 有渊源 有活力的实学 就此而言王余佑 实非寻常文弱书生纸上谈兵之可比 王余佑著有多种兵书 其中 十三刀法 一书传存 至今 是为数不多的明清武术典籍中的珍品 极富研究价值 颜元称王余佑气度包罗 可资师法 自谓生平不能及 以至对王余佑 以父道事之 在学术思想上和武艺之道 上都受到王的影响 二 社会因素的影响 颜元的体育思想的形成受当时社会的政治 经济以及文化的影响 存在决定意识 颜元生活的时代正是明末清初 政治风云变幻的时代 由于明末君主专制制度的腐败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是日益尖锐化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李白成率领的起义队伍进占北 京 推翻明朝政权 随之满族入关 建立满清政权 广大汉族人民和爱国的知识分子又 投入到反清复明的行列 战争需要武艺 战争促进了武艺的发展 尤其是李自成领导的 农民起义军 对发展我国传统武艺起到了推动普及的作用 广大群众练武强身 防身抗 暴 而且明清统治者也都是崇尚武功的 明代就允许少林寺僧众练武 为了培养武备人 才 高举武学 实行兵制改革 建立卫所制 选拔强壮农民编入军户 平时屯田自养 战时由兵部统领做战 朝廷对所操习情况定期检查 而且赏罚分明 从而使武术不仅品 名繁多 号称十八般武艺 而且关于武术的专门论著也很多 并且出现许多身怀绝技的 武术家 清朝统治者之所以取得统治地位 就是以武定天下 清太宗曾说 我国士卒初有几 何 因娴于骑射 所以野战则克 攻城则取 因此提出 长幼于春夏秋三时勤于习 射 朕不时遣部臣往察 如不能者 必治佐领 康熙为了 行围练武 娴于骑射 防止官兵因承平久 贪图安逸而忘本务 于公元一六八一年在承德建立木兰围场 每 年定期举行行围之典 自 k 六一年至一七二二年 或战于边墙 或猎于塞外 几无虚 岁 而且清代的考举制度中有骑射内容 统治者为罗织人才 设文武两科取士 武 科士要求 韬略谙通 弓马娴熟者 对文官要求骑射 文武允宜并重 在名扬中外 的武术之乡的河北省广大地区人民习武之风盛行 尤其颜元的故乡 博野 蠡县一带 更不例外 据博野县志载 演武场地十亩 在县西北 一建演武厅 由掌操者率民快 习武于中霜降日至旗纛 当时的练武器械有 神威等炮八十九位 三眼枪四十五杆 5 单眼枪二十五杆 斩马刀三十五口 铁钩枪八十五杆 由此可见 官府对武艺的重视 广大人民群众由于饱受战乱之苦 欲防身自卫求生存 变需要武艺 因此 农村均有 把 式房 冬季村民习武 还有一些漂流江湖的武术名师也常在这一带卖艺授徒 习武之 风形成高潮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颜元耳闻目染 身受积极影响 据说 他 曾与乡人 习射御敌 颜元尚武健身的体育思想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当时由于社会的急剧变革 我国自 然经济受到刺激开始解体 农业 手工业 商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市民阶层 工商业 者兴起 逐渐形成一种社会力量 即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同时在 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也开始其早期的殖民活动 西方的商船来到中国 在刺激了中国商 品经济和工商业发展的同时 也把西方国家的科学如天文 地理 数学以及使用科学技 术 哲学 逻辑学等带入了中国 各种西方学术思潮流入中国 这无疑刺激和鼓励了新 型社会思潮的出现 颜元生活的时代正值明未清初之际 明王朝的灭亡 用血的代价说 明了宋明理学的空疏无用 专制的封建统治 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 激化的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人民的广泛斗争 促使当时的一些历史思想家对社会现实进行历史性深思 为了挽救衰败的封建专制政权 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文武兼备的人才 因此在思想界掀起 了一股重经世致用 反对静坐空谈 批判科举禁锢人才的 实学 思潮 颜元则是这股 思潮的较突出的代表者之一 6 第二章颜元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明末清初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在家学师友的多方面影响下 使颜元自幼喜爱武术 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 成年以后 他进一步系统学习各家技艺 坚持演练射箭 拳法及 枪刀棍剑之法 手著作式 尝终夜不辍 长期操练 又勇于实践的结果 使颜元成 为一个身手不凡的武术家 一位体育终身习行者 体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一 对传统体育思想的继承和对理学的批判 颜元推崇孔孟之学 对周公孔子有相当深的研究 翻开颜氏存世的几本著作 有许 多周公孔子的 语录 被颜元用以宣传自己的主张 他说 孔门之儒以四教教三千人 而已 文即六艺 行即六行 忠行二者 即说者隐括其六德也 又说 昔周公孔子 专以艺学教人 近士人惟八股 殊失学教本旨 在其著作中屡次提到 孔子只教人 习事 而且 颜元认为孔子所进行的 六艺 教育是教六种技艺 孔门之博学 学礼 学射 学御 书数以至 易 书 莫不学也 胁 颜元弟子李堞说孔子以六种技艺教 学生 六艺为圣贤学习 实习实事 孔子习礼 学乐 执射 执御 笔削 会计无不 精当 可证 啤3 可见颜元认为孔子的 六艺 教育包括 射 御 乐 等 他的体育 思想正是对这些传统体育思想的继承 当时颜元反对理学 提倡实用之学 而理学在社 会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颜元要改变这种现状 势单力孤 并非易事 在这种历史条件 和阶级局限下 他自己不敢轻易冒犯宋儒赫赫的势焰 也不可能提出任何革新的办法 只能捧出儒家创始人孔子 庇护于周公孔子的大树下 唧通过继承发扬他们传统的体育 思想 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当然 颜元重视体育 不是单纯为了健身延年或防身制敌 他把体育纳入自己的学术体系 使之成为自己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一个创举 颜 元阐释孔孟之道 评品古今人物 以至交游 讲学 授徒 处处都把体育摆在突出位置 上 他以自己的言行和实践 来表明独特的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 颜元青少年时代 兴趣屡变 时而学仙 时而学兵 时而学医 后又研究理学 初 喜陆王 后信程朱 在艰苦的学习生活过程中 使颜元意识到读书静坐的苦楚 但却未 远离理学 直到三十四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才使他有所醒悟 养祖母病逝 颜元不胜哀痛 他一丝不苟地按照 朱子家礼 为养祖母守丧 结果是连病带饿 几乎致死 颜元根据 切身的体验 颇觉有违于性情 已而读周公礼 始知其删修失当也 及哀杀 检性理 乃知静坐读非孔子学宗 气质之性非性善本质也 嘲理学家们把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 的打球 踢球 放风筝等体育活动与恶棍赌博 纨绔笼养等相提并论 认为这些都是 不 可为 的 无益之事 并在学规中明确规定 绝对不允许打球 踢球 放风筝等体育 活动跨入校门 嘲也就是不要运动 要 静坐 不要体育 要 读书 其结果 严重 损害了人体健康 使一个个活泼可爱的红面少年 都变成了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 好端 7 端的身体被理学折磨得无缚鸡之力 因此 他说 凡从静坐读书中读来的识见议论 便如望梅画饼 靠之饥食渴饮不得 颜元从他 目击身尝 中深刻体会到宋 明理学是一种 害心 害身 害国 之学 理学家们喋喋不休地告诫人们要 知学 要 关了门 闭了户 把断了四路头 钻进故纸堆哩 穷理 而为了 穷理 则又告诫人们必须 主敬倡静 静者 谓心不妄动 啪1 敬 0 0w 内无妄思 外无妄动 c 3 1 一言以蔽之 就是 非动 因 此颜元曾气愤地指出 朱子教人半日静也 半日读书 无异于半日当和尚 半日当汉 儒 c 3 2 1 颜元认为朱子主静有两大害处 其一是损害身体 他说 终日兀坐书记 中 萎惰人精神 使筋骨皆疲软 以至天下无不弱之书生 无不病之书生 生民之祸 未有甚于此者也 州 其二是损害神智 他说 为爱静空谈之学久 则必至厌事 遇事 即茫然 贤豪且不免 况常人乎 故误人才败天下事者 宋人之学也 同时指出静 也敬均隐效神学 不仅 内无益于身心 而且 外无益于国家 于是颜元批判宋代儒 学 千余年来 率天下入故纸堆中 耗尽身心气力 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 皆晦庵 朱 熹号 为之也 c 3 5 颜元还进一步列举实例来论证读书静坐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吾尝 目击而身尝之 知其为害之巨也 吾友张石卿 博极群书 自谓秦汉以降二千年书史 殆无遗览 为诸少年阐发书义至力竭 偃息床上 喘息久之复起讲 力竭复偃息 可谓 劳之甚矣 不惟有伤于己 卒未见成起一才 祁阳刁蒙吉 致力于静坐读书之学 昼诵 夜思 著书百卷 遗精痰嗽无虚日 将卒之三月前 己出言无声 元氏一士子 勤读丧 明 吾与 王 法乾年二三 卜 又无诸公之博洽 办病无虚日 痛切地说 今天下 兀坐书斋人 无一不脆弱 为武士农夫所笑者 此岂男子态乎 m 通过这种些例证来 启示时人 只读书静坐的理学确是害人之学 二 反对 重文轻武 和提倡 文武兼备 自汉武帝实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文教政策以来 官学几乎完全排除武艺的 教育内容 重文轻武成为官学的显著特点 学校体育也从此一蹶不振 汉代以 经 试 选 州举秀才 群举孝廉 儒子学士涌向崇儒习经的胡同 去武行文 废力尚德 成 为社会风尚 唐代科举取士 长安二年设置武科 却如 旧唐书 所说 时政平文德用 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能 文风仍盛 宋 元 明以来 在程朱陆王之学的主导下 儒 者但知读书悟道 不知身体力行 使中国的学校体育更是出现倒退 社会精英阶层的身 体素质严重下降 整个社会形成重文轻武的价值取向 颜元对宋明以来只重文字 不习 武艺的读死书 死读书 读书死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 他以砒霜来比喻朱子之学 他说 但入朱门者便服其砒霜 永无生气生机 不意朱子还不待人入门 要人先服其砒霜 而后来此 痛哉 仆亦吞砒人也 耗竭心思气力深受其害 以致六十余岁终不能入尧 舜 周 孔之道 啪1 又说 今天下尽弱病之儒 晦翁遗泽著矣 我辈多病 不 务实学所致 古人之学 用身体气力 今日只用心与目口 耗神脆体伤在我之元气 滋 六气之浸乘 乌得不病 针对当时重文轻武盛行的社会不正之风 颜元提出尖锐批 评 他说 朱子重文轻武 其遗风至今日 衣冠之士 羞与武夫齿 秀才抉弓矢 8 出 乡人皆惊 甚至子弟骑武装 父母便以不才目之 长此不返 四海溃溺 何有已时 乎 1 抨击程朱理学是 率天下人入故纸堆中 耗胸气心神 川 同时他反对摧残人 才 削弱士气的科举取士制度 他谴责科举制度下的一般知识分子 平居闭门读书 如 妇人女子 出任兵 刑 钱 毂 渺为不知为何物 曾俗吏之不如 嘲 颜元认为明朝的灭亡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 士大夫们只知道注疏读讲 没有 文治武功 没有安邦定国的真正本领 兵临城下 朝中无善任之臣 士大夫还在讲经论 文 有的甚至于甘心附敌 做异族统治者的鹰犬或学舌的鹦鹉 颜元分析这些人成为败 类的原因时指出 这些人由于没有受到文事武备的良好教育 他们不能从事劳动和锻炼 一味读死书 因而就不能治生 也不能谋食 这类不能独立谋生的知识分子就容易依附 于异族统治者而求其饭碗 他说 今日之儒 非兼农圃 则必风鉴医卜 否则无以为 生 盖由汉宋儒误入章句 复苦于贴括取士 而吾儒之道 之业 之术尽亡矣 若古之 谋道者 自有礼 乐 射 御 书 数等业可以了生 观孔子委吏 简分硕人 王良掌 乘可见 后儒既无其业 而有大言道德鄙小道而不为 真如僧 道之不务生理者矣 川如 颜元遵照其老师李晦夫的 文武缺一岂道乎 的教导 非常注重 文武兼备 为 了达到强天下 颜元认为学校必须注重体育教育 培养将官能文 文官能武的文武兼备 的人才 颜元从 经世致用 的观点出发 把礼乐与兵 农作为教育的三大基本内容 为了抵御外族的侵略和压迫 建立富强的国家 必须 垦荒 均田 兴水利 以发展 农业经济 他认为只有 人皆兵 官皆将 兵农合一 文武兼备 才能建立强盛的 国家 这些任务 都要依靠 举人才 正大经 兴礼乐 发展教育 培养 文武 兼备 的体育人才方能完成 因此 颜元非常重视军事体育 他认为 军者 天地 之义气 天子之强民 达德之勇 天下至荣也 m 颜元主张 教文即以教武 治农 即以治兵 他的弟子李堞也提倡 文与武合 兵与民合 否则 民不知兵 兵以害 民 并说明了兵农合一的好处有九条 其中首先能做到经常的练习阵法 无事可以务 农为民 有事则执旗执剑为兵 便民恒习之 这样可以提高军队的质量 加强战斗力 他在漳南书院设有 文事 与 武备 两斋 以进行 文武合一 的教育 认为这样培 养出来的人 平时可以 修己治人 战时则可以 持干戈 卫社稷 成为 出将入相 的文武全才 要培养出文武兼备的人才 教育必须做到 使人人皆兵 天下必有易动 之势 人人社乐 则中国必有易弱之忧 惟凡礼必射 奏乐必舞 使国有弓矢 人能干 戈 成文治之美 而具武治之实 无事时 雍容楫让 化民悍劫之气 一旦有事 坐作 击刺 素习战胜之能 1 这叫做寓将于学 能文能武 文武兼备 为了实现培养 文武兼备 人才的目的 颜元提出 国家的强盛 民族的兴旺 要 靠人才辈出 而人才的产生主要在于学校 他说 昔人言本原之地在朝廷 吾则以为 本原之地在学校 国家只不过尽督促之责 呻1 他认为 人才为政事之本 把教育看成 是 安天下 的重要工具 他说 朝廷政事之本也 学校人才之本也 无人才则无政 事矣 今天下之学校皆实才实德之士 则他日列之朝廷者皆经济臣 今天下之学校 皆无才无德之士 则他日列之朝廷者皆庸碌臣 旧1 他很赞赏明初的学制 因为体育在 学校教育中当时还占有一席之地 他写道 抄祈州学碑刻 洪武八年颁学校格式 六 9 艺以律易御 礼 律 书为一科 误导二员教之 乐 射 算为一科 训导二员教之 守令每月考试 三月学不进 训导罚俸半月 三代后无此学政 办无此严法 谁实坏 之 他对 三代后无此学政 深表遗憾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浮文是戒 实行是崇 天下群知所向 则人才辈出而大法行 而天下平矣 他认为只有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 才能天下太平 他主张录用人才应当自上而下 不要绝对地将文武分开 治道不必文 武分途 亦不必举人进士 只乡里选举秀才 秀才长于文德者 充乡约耆德之职 长于 武略者 充保长之职 m u 三 注重体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在招收学生时 颜元提出了要求 即 凡为吾徒者 当立志学礼 乐 射 御 书 数及兵 农 钱 谷 水 工 虞 0 2 其中作为军事体育的 射 御 兵 作 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被明确的提出 此外 他还经常教弟子们 举石 习刀 超 距 击拳 颜元高度重视体育 注重体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体育是对 学生进行形体的锻炼和陶冶性情的手段 它可以涵养学生的性情德行 又可以增进身体 健康 从而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8 他说 孔门习行礼 乐 射 御之学 健人筋骨 和人血气 调人情性 长人仁义 嘲3 礼 乐 射 御 书 数似苦人事 而却物格 知至 心存身修而日壮 讲读文字似安逸事 而却耗气竭精 丧志痿体而日病 关 于强身健体 他说 常动则筋骨疏 气脉舒 故日 立于礼 故日 制舞而民不肿 咖颜元不仅看到体育有强身健体作用 而且看到了体育有德育和智育作用 关于德育作 用 他说 人之心不可令闲 闲则逸 逸则放 嘟 他曾说 习丰l m j j 周旋跪拜 习乐 则文舞 武舞 习御则挽疆 把辔 活血脉 壮筋骨 9 在 礼范民性 乐和民心 的道德教育过程中 就有舒筋活血的体育作用 关于智育作用 他认为由于体质的增强 学习起来就可以 振竦精神 使心常灵活 从而提高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和学习效 率 以礼 乐 兵 农 心意身世 一致加功 是为正学 脚4 他在论述体育时 又往 往指出的德育 智育内容 他说 姑论射手 人必能学射 然后由浅入深始得其趣 未有不能射而知射之趣者 这一方面说明了学习必须联系实际 同时也说明了在学 射中掌握射法的智育内容 而且颜元还非常重视劳动教育 他说 人不作事则暇 暇 则逸 逸则惰 则疲 暇逸惰疲 私欲乘之起矣 习学工夫 安可有暇 吾用力 农事 不遑食寝 邪妄之念 亦自不起 颜元主张不要对儿童青少年娇生惯养 勿美衣饱食 勿怀抱娇脆 应使其从小就 得到 身心道义 的全面发展 即主张儿童从小就要接受体育 德育和智育的全面训练 六艺之学 不待后日融会一片 乃自童龆即身心 道艺一致加功也 他最爱说的 话 日 身心一齐竦起 日 人己事物一致 日 身心道艺一致加功 注重礼法 有俯仰升降进退之节 所以劳动身体 施行时必严恭寅畏 所以振竦精神 讲求节文度 数 所以增长智慧 每日如此做去 则身心两方面之锻炼 常平均用力而无间断 认为 这几件事缺一不可 与颜元高度重视体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颜元的美育思想有失偏颇 相对来说 他只重视音乐和舞蹈 之所以重视音乐 是因为孔子把音乐排在了六艺之中 1 0 之所以重视舞蹈 主要是 文舞武舞 可以强身健体 且可以配合体育教学 咖 四 习行 主动 的体育方法论 针对宋 明理学的 主敬倡静 颜元反其道而为之 提出 主动主义 即 习 行 主动 的体育方法论 他从孔子的 性相近 习相远 出发 觉思不如学 而 学必以习 并将家塾之名由 思古斋 改为 习斋 他说 宋元来儒者皆习静 今 日正可言动 气在 动 的过程中 一方面可以使 心上思过 口上讲过 书上见 过 的东西能够得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而另一方面 是使人的身体在 动 的过程中 得到锻炼 他认为知识来源于客观事物和实践活动 求知必须 见之事 征诸物 通过亲力亲为的 习行 和 躬行而实践之 以获得真正有用且有说服力的知识 同 时 一个人是否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并不在于其言说与文章 而要通过 习行 来检验 以医术为例 黄帝素问 金匮 玉函 所以明医理也 而疗疾救世 则必诊脉 制药 针灸 摩砭为之力也 今有妄人者 止务览医书千百卷 熟读详说 以为予国手 矣 视诊脉 制药 针灸 摩砭以为术家之粗 不足学也 书日博 识日精 一人倡之 举世效之 岐 黄盈天下 而天下之人病相枕 死相接也 可谓明医乎 嗍他将 格 物致知 作为习行的重要方法 认为 格 乃手格猛兽之格 物即客观存在之具体的事 和物 格物 就是亲自去接触这个事 亲自去做这个事 才能得到关于各种事物的有 用的实际知识 颜元把 格物 作为习行的重要方法 强调它在认识和学习过程中的重 要意义 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他这种 知识来源于实践 的观点 在当时空谈心性的理 学统治时代 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梁启超在 清代学术概论 中谈到颜李学派时表达了 类似的思想 学问固不当求诸瞑想 亦不当求诸书册 惟当于日常行事中求之 1 颜元认为 习行 主动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他说 古之圣人 皆以习动育 人 三皇 五帝 三王 周孔皆教天下以动之圣人也 皆以动造成世道之圣人也 而且 习行 主动 无论是对于个人的健康 还是对于国家的富强 民族兴旺都具有重 要意义 他说 养身莫善于习动 夙兴夜寐 振起精神 寻事去做 行之有常 并不 困疲 日益精壮 但说静息将养 便日就惰弱了 故日君子庄敬日强 安肆日偷 1 还说 吾儒时习力行 皆可以治心 从心理上说明了习动之必要 常动则筋骨疏 气 脉舒 这是对养身健身的好处 而对于国家而言 颜元把强身和强国连在了一起 强身 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 从而使国家强盛 他说 动 小之却一身之疾 大 之措民物之安 为其动生阳和 不积痰郁气 安内捍外也 盯0 1 又说 一身动则一身强 一家动则一家强 一国动则一国强 天下动则天下强 益自信其考前圣而不谬矣 后圣 而不惑矣 订1 1 这种体育方法 也是颜元培养 经世致用 人才的主要途径 其目的在 于养成学生旺盛的 向上的 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强健的体魄 做一个转世人而非软 弱无用的世转入 通过习礼 习乐等实际练习活动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身体 习行 主动 在颜元的教育中并非一种单独使用的教学方法 而是他在体育教学 中贯彻始终基本精神 他一再强调 读书无他道 只须在 行 字着力 如读 学而时 习 便要勉力时习 读 其为人孝弟 便要勉力孝弟 如此而已 嘲 人之精神无多 1 1 恐诵读消耗 无岁月作实功也 以现代教育学的话语来说 颜元在体育教学中非常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 以达到学懂会用 学以致用 他认 为 一时学行受一时之福 一日习行受一日之福 一人体之赐福一人 一家体之 赐 福一家 一国天下皆然 这样方能达 心存身修而日壮 之境界 1 2 第三章颜元体育思想的实践 颜元在五十年的教育生涯中 矢志不渝贯彻自己的体育思想 他热衷于体育锻炼 身体健壮 在晚年应邀主持漳南书院时将其体育思想付诸实践 在他的谆谆教导之下 他的得意弟子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创见 在体育实践上也有一定的成就 一 一生对体育锻炼的热衷 颜元十分重视体育锻炼 对养生之道颇有所悟 他说 养身莫善于习动 夙兴夜 寐 振起精神 寻事去作 行之有常 并不困疲 日益精壮 并说 常动则筋骨竦 气脉舒 他从幼年时起即学会骑马 射箭 从青年时起研究兵法 学技击 直至晚年 一生习武 从未间断 而且技艺很高 至老年仍经常练习举石 击拳 比赛射箭 五十 五岁时曾学习在马上舞双刀 在六艺之学中 他十分强调射御二艺 因此他本人也善骑 射 有一次颜元和数人一起骑马 马惊狂奔 其中一人坠马 余皆惊慌失措 唯颜元操 纵自如 还有一次 颜元率领门人习射于村首 他连发六箭 箭箭射中靶心 学生们一 片喝彩声 参加比赛的学生们都一一射完后 学生中成绩最好的才只射中两箭 大家都 称赞老师是 神箭手 可是颜元心中却极不快活 他颇有感慨 在他看来 孔子之道 之所以能够发扬光大 正是因为 回之仁贤于丘 赐之辩贤于丘 由之勇贤于丘 而 汉高祖说 运筹吾不及子房 攻战吾不及韩信 给饷守国吾不及萧何 这是汉代所兴 盛的原因 而现在 从吾者更不吾若 吾道其终穷乎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 颜元期 望他的学生能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从而使自己的体育思想能够发扬光大 同时也 说明颜元在射御二艺上面的造诣的确很高 康熙二十一年正月 颜元的高足李堞的父亲设 谷日筵 邀集诸贤豪 演艺谈心 命李墚远趋蠡县请颜元来参加 一时 颜元的朋友弟子皆来欢聚 颜元亲自主持这次学 派的体育聚会 席间 除了作文赋诗外 昂昂英武 的魏子谅舞双刀 再舞单刀 拳 师 冉怀璞亦舞双刀 貌质躯健 据坐痴如 力拟石 拳拟石 的魏秀升 捐衣而前 与魏 冉二人技击 不觉日之夕矣 李堞又提出演习步射 于是大家乘兴到三仪街揖 让而射 评定高下 射毕 回到宅中再饮 而武艺超群的魏秀升兴致犹高 月下戏舞 平地一跃 遂登东宝荣巅 嗍颜元组织的这种充满豪气 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 进行 独特的自我展示 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同时充分显示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给民间武术 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 通过以武会友 交流武艺 推动习武之风在全社会的盛行 也说明了文武兼备之士与程朱之徒有着天壤之别 在南游开封的街上 颜元遇见颇不寻常的朱超 字越千 便约来寓所沽酒对酌 谈论经济 论毕 颜元提剑便舞 并作 舞剑歌 八月秋风凋白杨 芦荻萧萧天雨霜 有客有客夜彷徨 彷徨良久鹦鹆舞 双眸炯炯空千古 纷纷诸儒何足数 直呼小儿杨德 祖 尊中有酒盘有餐 倚剑还歌行路难 美人家在青云端 何以赠之双琅开 以抒心中 之情 7 由此也可推测 颜元可能带剑出游且剑舞达到很高的水平 康熙三十年 1 6 9 1 年已五十七岁的颜元曾到商水 今河南开封附近 拜访了侠士 李子青 木天 王源在 颜习斋先生年谱 中记述了这次不寻常的会见 商水李子青 大侠也 馆先生 见先生携短刀 目日 君善是耶 先生谢不敏 子 青日 拳法 诸技本 君欲习此 先习拳 时月下饮酣 子青解衣 演诸家拳数路 先生笑曰 如是 可与君一试 乃折竹为刀 舞相击数合 中子青腕 子青大惊 掷 竹拜伏地日 吾谓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