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名人效应神经机制的探索性研究基于ERP实验.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l l l lq111 11 1 11 1 1t1 1 1111i y 18 9 4 14 9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姿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锚l 疋签字日期:力。f f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迸鎏盘堂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姿态鲎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町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镪、疋 签字日期: 加1 1 年6 月1 日 导师签名:l一彤olla乏o卜iz 够怎帮id够aic一oj缈盘:z b d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因此也可被称为p 2 5 0 成分( z h a o & l i 2 0 0 6 ) 。 t h o m a s 等人在研究s 仃o o p 范式下被试对不同情绪词语的颜色判别任务时发 现,在右侧电极区负性情绪词语相较中性情绪词语诱发了显著更大振幅的p 2 成 分( t h o m a se ta 1 ,2 0 0 7 ) 。t h o m a s 等人认为,p 2 成分反映了早期对刺激效价的 快速、自动的评估,增大的p 2 振幅表示了对负性情绪刺激投入了更多的注意资 源,这与其他学者得出的结论相似,即p 2 成分与注意相关( c a r r e t i e & m e r c a d oe t a 1 ,2 0 0 1 ;l i u & x i ne ta 1 ,2 0 1 0 ) 。 以前的研究表明,p 2 成分可能与对负性( 如威胁、恐惧) 刺激的早期检测 有关( c a r r e t i e & m a r t i n - l o e c h e se ta 1 ,2 0 0 1 ;q t n & h a n , 2 0 0 9 ;q i n & l e ee ta 1 , 2 0 0 9 ) 。t h o m a s 等认为,p 2 成分反映了对刺激效价的快速自动的评估过程 ( t h o m a s & j o h n s t o n ee ta 1 ,2 0 0 7 ) 。c o r r e l l 等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在看到拿枪的人 的视频时按射击键,而看到不拿枪的人的视频按另一键。发现相比看到拿枪的人, 被试看到不拿枪的人产生了更大的p 2 。另外,被试对黑人产生了比白人显著增 大的p 2 成分( c o r r e l l & u r l a n de ta 1 ,2 0 0 6 ) ,c o r r e l l 等人认为p 2 振幅的增大反 映了对种族线索的自发注意( c o r r e l l & u r l a n de ta 1 2 0 0 6 ) 。 n 2 成分 n 2 是在p 3 之前出现,峰值潜伏期约在2 0 0 3 0 0 m s 之间的较大负波,或指第 一个负成分之后出现的第二个负走向波。大量研究发现,n 2 成分会因所在脑区、 诱发任务或感觉通道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和意义,包括记忆提取、反应抑制、 刺激识别等。常见的n 2 成分包括n 2 p c 、n o g o - n 2 、n 2 5 0 、n 2 7 0 等。额区n 2 应被分为:知觉相关的n 2 a 和n 2 b 和失匹配相关成分。 在g o n o g o 任务中,n o g o 刺激会诱发潜伏期在2 0 0 - 2 5 0 m s 且比g o 刺激振 幅更大的负波,即n o g o n 2 成分,主要分布于额中央区。溯源研究发现n o g o - n 2 成分的源定位位于“额叶内区”( m e d i a ll 昏o n t a lc o r t e x ) ,这与一些标准范式的n 2 源 定位相符。已有研究发现,g o n o g o 范式诱发的n o g o n 2 成分与反应抑制、刺 激识别等过程相关,对回应抑制监测、回应冲突监测、策略监控等知觉控制十分 敏感( o n a t h a ne ta 1 ,2 0 0 8 ) 。其他诱发认知控制相关n 2 成分的常用范式还包括 e r i k s e nf l a n k e r 任务和s t o p s i g n a l 范式。当施加更大压力时( 比如要求被试更 2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快对g o 刺激做出按键反应) ,n o g o - n 2 的振幅更大。错误率低的被试其n 2 成分 比错误率高的被试要大,说明n 2 振幅和成功抑制回应有关。另外,情绪图片有 关的e r p 研究发现,负性情绪图片较正性及性情绪诱发了更大的n 2 ( c u t h b e r t , 2 0 0 0 ) 。 在与面孔记忆有关的e r p 研究中,一般会在刺激呈现2 5 0 m s 左右测得的具 有颞枕区分布的负成分,被称为n 2 5 0 成分,一般由面孔重复启动范式诱发,是 反映了长时记忆中面孔知觉表征存储的最早e r p 成分。n 2 5 0 成分被认为是面孔 熟悉度的特征性标示( t a n a k a & c u r r a ne ta 1 ,2 0 0 6 ) ,可能反映了面孔的再认识 别机制( b i n d e m a n n & b u r t o ne ta 1 ,2 0 0 8 ) 。另外,n e s s l e r 等人( 2 0 0 5 ) 曾在名人 面孔刺激呈现后2 0 0 m s 至4 5 0 m s 的时间窗口中观察到一个比非名人面孔更偏正 向的n 2 成分,他们认为这里n 2 成分振幅的减小是由语义熟悉引发的,即n 2 成分反映了从语义记忆中提取面孔相关语义信息的过程。 l p p 成分 晚期正成分l p p ( l a t ep o s i t i v ep o t e n t i a l ) ,或被称为l p c ( l a t ep o s i t i v e c o m p o n e n t ) ,是潜伏期在3 0 0 m s 之后的- 9 知觉、记忆等认知活动相关的内源性 成分,可以看作为广义p 3 家族中的一员。一般来讲,在研究与情绪相关的注意 文献中,这种晚期正成分被称为l p p 成分,而在指代与任务相关的注意时则一 般被称为p 3 ( l a n g e s l a g & f r a n k e ne ta 1 ,2 0 0 8 ) 。由于本实验研究的是- 9 情绪相 关的注意加工过程,所以作者采取l p p 成分这一说法。s u t t o n ( 1 9 6 5 ) 首次报告 了l p p 的头皮分布情况,即在p z 电位处最大,趋势为越靠近前额振幅越大。有 研究发现,l p p 成分一般在中央顶区处振幅最大,可以解释为反映了主观评价过 程及大脑动机系统的激活( l a n g & b r a d l e ye ta 1 ,1 9 9 7 ;c u t h b e r t & s c h u p pe ta 1 , 2 0 0 0 ) 。 l p p 成分的振幅可以反映情绪的变化,即当刺激概率和任务相关性保持恒定 时,l p c 会随刺激对被试的情绪效价变化而变化,高度负性和高度正性的情感比 中性刺激诱发更发的l p c ( j o h n s t o n 1 9 8 6 ) 。c u t h b e r t ( 2 0 0 0 ) 认为,p 3 及l p p 等e r p 晚期正成分指示了对情绪刺激选择性处理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大脑动机系统的激活,即l p p 成分认为指代了被激活的注意加工。f e g c u t h b e r t 2 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e ta 1 ,2 0 0 0 ;p o l i c h , 2 0 0 3 ;s c h u p pe ta 1 ,2 0 0 4 a ;s t o r m a r ke ta 1 ,1 9 9 5 ) 。这里被激活的 注意加工是指,更多注意资源将会持续分配给具有更高效价的情绪刺激,而非相 对更偏中性的刺激。 l p p 也是研究面孔表情的加工最早关注的成分。而m a g a l i 等人的研究发现, 在额区及中央区出现的l p p 在出现中性情绪图片时振幅最大,而在愤怒图片刺 激时振幅最小,而目前较为普遍接受的是情绪图片相比非情绪图片而言将会诱发 更大振幅的l p p 成分( m a g a l i & m a r g o te ta 1 ,2 0 0 3 ) 。 l a n g e s l a g 等人在探索被试对恋人、朋友及陌生人面孔刺激的加工过程的 e r p 研究中发现,相对于朋友和陌生人的面孔照片,恋人的照片引发了振幅更大 的l p p 成分( l a n g e s l a g & j a n s m ae ta 1 ,2 0 0 7 ) 。其e r p 波形如下图所示( 向下 电压为正) 。 c 3 0 猢瑚戳蝴 嘲o徽枷嘲戳啪0 翩枷蝴搬蝴嘲 一b 翻b 剃 一一竹僦 a a m l a 一 图2 5 恋人照片比陌生人及朋友照片诱发更大的l p p 成分 此外的一些研究显示,l p p 与面孔熟悉度正相关( e i m e r 2 0 0 0 ) 。例如,e i m e r 观察到名人面孔比陌生面孔诱发了更大振幅的l p p 成分。同样在h e r z m a n 等人 ( 2 0 0 4 ) 的研究中也观察到名人面孔以及熟悉面孔都比陌生面孔诱发了更大振幅 的l p p ,但这些差异未被研究者做统计意义上的验证。然而,l a n g e s l a g 等人( 2 0 0 7 ) 2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的实验发现,朋友和爱人面孔在l p p 上具有显著差异,但朋友与陌生人面孔诱 发的l p p 振幅差异却不显著,这又与l p p 与面孔熟悉度相关的论断相悖。 d a m i o n 等人( 2 0 0 9 ) 的研究发现,母亲被动观看亲生( 或过继) 孩子面孔 以及其他熟悉面孔或陌生面孔时,其亲生( 或过继) 子女面孔诱发的p 3 成分及 l p p 成分的成分显著大于其他类面孔。随后,研究者探讨了亲子关系量表( t h i s i sm yb a b ys c a l e ,t i m b ) 与p 3 成分及l p p 成分的相关性,发现亲子关系中的 ( t h ea w a r e n e s so f i n f l u e n c es c a l e ) 维度与p 3 及l p p 成分均呈正相关关系,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l p p 成分在建立亲密社交关系时的重要性。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3 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3 1 研究的理论框架 名人代言和名人崇拜均是受国内外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学者 关注的课题。已有研究偏重从传统的研究方法入手,而从实证和神经机制角度上 进行研究的成果则比较欠缺,尤其是缺乏关注名人对消费者、受众或粉丝引发的 包括注意、情感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本文从名人崇拜及名人代言的研究背景中 提取出名人效应的研究课题,利用神经科学领域的e r p 研究方法,以期从认知 神经科学的角度探索名人对粉丝或一般受众在态度、情绪、认知等多方面体验上 的影响,即人们对有不同情感、社会关系和记忆的人群( 比如名人、熟悉人、陌 生人等) 的面孔认知过程中注意和情绪加工过程的影响。 基于前人研究文献的综述,本研究将采用不同类别的面孔作为e r p 实验刺 激以唤醒体验情绪,面孔加工过程主要参考b r u c e y o u n g 模型( b r u c e y o u n g , 1 9 8 6 ) 。随着e r p 相关多个领域的研究发展,大量研究将在波形中不同时间出现 的e r p 成分和面孔认知及情绪加工过程结合到一起。例如,在位于前额的记录 点处达到峰值的早期e r p 成分,如p 2 、n 2 ,在面对情绪面孔时比中性表情面孔 显示出了更高的正性( e i m e r & h o l m e s ,2 0 0 7 ) 。尽管这些e r p 成分在各种不同 情境的研究中也和非情绪刺激的处理有关联,其受到情绪面孔刺激后的正向漂移 可以归因于脸部情绪内容的快速察觉( e i m e r & h o l m e s ,2 0 0 7 ) 。实际上,一些 证据表明这个过程可能在前注意阶段发生,甚至是在意识觉察之前响应情绪内容 ( k i s s & e i m e r ,2 0 0 8 ) 。 另外,以往的研究中指出,晚期到达峰值的p 3 及l p p 成分对情绪面孔表现 出比中性表情有更为正性的偏向,这种正性偏向与早期成分p 2 、n 2 对情绪面孔 的倾向性类似( e i m e r & h o l m e s ,2 0 0 7 ) 。但是,与p 2 、n 2 等成分不同的是, p 3 和l p p 的分布更为广泛,同时出现在前额和颅顶骨电极位置,这表明在对情 绪面孔的处理过程是由不同的神经机制共同参与( e i m e r & h o l m e s ,2 0 0 7 ) 。而 对情绪面孔表现为增强的正性偏向的p 3 和l p p 成分可能反映了更深一层的对脸 部情感信息进行的评估过程。 2 7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在情绪面孔处理中观察到的早期和晚期正性的增强可能反映了一种行为学 上重要的能力,即选择性注意面孔的情感意义。与情绪面孔相似,具有亲缘关系 或所爱的人的表情刺激也会含有更高层级的情绪意义,即使是以中性表情呈现, 而这会导致增强的神经活动( p a l e r m o & r h o d e s ,2 0 0 7o 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 显示,与在观看新认识的脸庞相比,p 3 成分在观看朋友和亲属的图片时得到增 强( b o b e s & q u i n o n e z e ta 1 ,2 0 0 7 ) 。总的来说,这些e r p 成分可能反映了s c h u p p 等( 2 0 0 4 ) 提及的受到激发的注意,即注意触发的情感刺激激活了大脑的动机回 路。总之,如b r u c e 和y o u n g 模型所示,知觉加工早期在前额中回和晚期在脑区 广泛分布的e r p 成分增强的正性似乎反映了面孔情绪意义的处理过程,而n 1 7 0 可能指示的是面孔结构的编码机制。 另外,为了排除e r p 成分受更高的脸部熟悉度而非受情绪、记忆等显著性 影响的可能性,我们将名人面孔与熟悉及不熟悉的女性面孔产生的e r p 作比较。 和其余研究者( b o b e s & q u i n o n e ze ta 1 ,2 0 0 7 ;g r a s s o & m o s e re ta 1 ,2 0 0 9 ) 一样, 我们选择控制被试对实验材料的熟悉程度,即将新近认识的脸庞而非熟人脸庞包 括在内,以防止因和熟人相处时间的不同造成的被试问熟悉程度差异。 3 2 假设提出 由名人代言相关的现象观察及文献综述可知,名人面孔与普通人面孔相比, 可能更被受众所熟悉和记忆,且在诱发受众的注意、情感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而这些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导致名人代言效果更好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被试 由两类面孔诱发的e r p 成分可能将有显著的差异,这些e r p 成分可以与记忆、 注意、情感等方面相关。我们不对n 17 0 成分是否有差异做假设,因为该成分主 要和脸部表情刺激的结构编码相关。由此我们得到如下假设: i - 1 1 :相对于非名人图片,名人图片更易进行注意的自动加工,在事件相关 电位( e r p ) 中表现为名人图片诱发更大振幅的p 2 成分。 1 - 1 2 :相对于非名人图片,名人图片将更易进行相关语义记忆的提取,在事 件相关电位中表现为名人图片诱发更偏正性的n 2 成分。 i - 1 3 :相对于非名人图片,名人图片可诱发唤醒程度更强烈的情绪和持续注意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分配过程,在事件相关电位中表现为名人图片诱发更大振幅的l p p 成分。 本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研究粉丝及非粉丝之间的e r p 成分是否存在差 异。由名人崇拜相关的现象及文献综述可知,相比于非粉丝而言,粉丝对其崇拜 名人在熟悉度和记忆、注意吸引、情绪调动等方面具有更高的强度,而这些也在 一定程度上导致粉丝对崇拜名人的认可度更高,更易接受名人影响,也因此更易 引发强烈的情感,甚至表现为疯狂追星、跟踪、整容模仿等成瘾现象。因此,我 们认为粉丝组与非粉丝组由名人面孔诱发的e r p 成分将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 可以包括记忆、注意、情感等方面相关的e r p 成分。由此我们得到如下假设: h 4 :相比非粉丝组而言,粉丝组将对名人图片更易进行注意的自动加工, 在事件相关电位中表现为粉丝组出现更大振幅的p 2 成分。 h 5 :相比非粉丝组而言,粉丝组将对名人图片更易进行相关语义记忆的提 取,在事件相关电位中表现为粉丝组出现更偏正性的n 2 成分。 h 6 :相比非粉丝组而言,粉丝组将对名人图片诱发持续注意过程和唤醒度 更高的情绪,在事件相关电位中表现为粉丝组出现更大振幅的l p p 成分。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名人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4 实验:名人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4 1 实验目的 该实验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在潜意识层面对名人的认知过程如何”,以及 “粉丝被试与非粉丝被试组间有何区别”。主要验证第三章提出的假设: h 1 :相对于非名人图片,名人图片更易进行注意的自动加工,在事件相关 电位( e r p ) 中表现为名人图片诱发更大振幅的p 2 成分。 h 2 :相对于非名人图片,名人图片将更易进行相关语义记忆的提取,在事 件相关电位中表现为名人图片诱发更偏正性的n 2 成分。 h 3 :相对于非名人图片,名人图片可诱发唤醒程度更强烈的情绪和持续注意 分配过程,在事件相关电位中表现为名人图片诱发更大振幅的l p p 成分。 h 4 :相比非粉丝组而言,粉丝组将对名人图片更易进行注意的自动加工, 在事件相关电位中表现为粉丝组出现更大振幅的p 2 成分。 h 5 :相比非粉丝组而言,粉丝组将对名人图片更易进行相关语义记忆的提 取,在事件相关电位中表现为粉丝组出现更偏正性的n 2 成分。 h 6 :相比非粉丝组而言,粉丝组将对名人图片诱发持续注意过程和唤醒度 更高的情绪,在事件相关电位中表现为粉丝组出现更大振幅的l p p 成分。 4 2 实验方法 4 2 1 被试 通过研究前期与粉丝组织的接触,作者发现李宇春的粉丝群体中男女比例低 于1 :1 0 ,且女性粉丝比男性粉丝更倾向与对偶像名人有更强烈的感知和崇拜的倾 向性。这一调查结果与国内该领域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 郝玉章,2 0 0 0 ;岳晓东 等,2 0 0 7 年) 。郝玉章等学者认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女性多、 男性少,女性更多表现出偶像崇拜的行为特征( 郝玉章,2 0 0 0 ) 。这种现象的出 现一方面是因为女生受到的社会约束更多,更倾向于借由崇拜偶像而缓解压力; 另一方面,女生更易表现为从众,对群体压力更为敏感,比如害怕因不喜欢偶像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验:名人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而失去朋友( 岳晓东等,2 0 0 7 年) 。鉴于以上原因,本实验的被试主要由女性构 成,暂时忽略性别差异造成的影响。 通过b b s 论坛、q q 群等本地网络社区粉丝相互推荐及自愿报名,本研究最 终得到了16 名粉丝被试参与实验,另有1 6 名非粉丝被试通过自愿报名参与。在 筛选被试时,首先被试以自我汇报的形式指出自己是否为粉丝,以及自己对李字 春的喜欢程度,其中非粉丝组被试一般自我汇报为非粉丝,且喜欢李字春的程度 为3 ,即不讨厌也不喜欢。有了初步的筛选,粉丝与非粉丝间预计会有比较显著 的差异,预期可以结合脑电数据研究其与明星崇拜程度的相关性。 最终,3 2 名没有大脑创伤的健康被试作为付费志愿者参加本实验,其中粉 丝组与非粉丝组的被试各1 6 人,被试组间的性别比例相当,各为3 男1 3 女。被 试年龄均在1 9 2 5 岁之间,教育程度均为本科及以上,学科背景涵盖了社科、工 科、理学、艺术等多种学科领域。所有被试都是右利手,具有正常或者矫正正常 视力,并实验开始前都给了参与实验的知情许可。被试的情况见表5 1 。 表4 3e r p 实验被试登记表 粉丝组被试非粉丝组被试 编号性别年龄专业学历编号性别年龄专业学历 1 号女2 3人文硕士17 号女20 社科本科 2 号女2 2物理本科18 号女2 1社科硕士 3 号女 2 3 管理硕士 19 号 女 2 4 管理本科 4 号女2 2机械本科2 0 号女2 1电气 本科 5 号女2 0生物本科2 1 号女 2 4 管理本科 6 号 女2 2 管理 硕士 2 2 号 女2 1医学 本科 7 号女2 1经济本科23 号女2 1管理 本科 8 号 女2 0 医学本科2 4 号 女23 鬯气硕士 9 号女19社科本科2 5 号女2 2管理本科 10 号女2 1 管理本科2 6 号女 2 0 热能本科 1 1 号 男 2 5 机械 博士2 7 号 男 23管理硕士 12 号男2 0社科本科2 8 号男2 1管理本科 13 号女2 1 化学本科2 9 号女 2 1 管理本科 1 4 号 男 2 1设计 本科 3 0 号女2 2法学 本科 15 号女2 0外语本科3 1 号女2 1管理本科 1 6 号女2 0人文 本科 3 2 号 男 2 5机电 硕士 3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验:名人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4 2 2 实验材料 首先,笔者通过在g o o g l e 搜索并下载得到2 0 张李宇春微笑表情的高清照片。 随后,笔者比照这其2 0 张照片中的姿势、表情,分别采集并处理得到2 位女性 模特( 分别定义为“熟悉模特”和“陌生模特”) 同样属性的2 0 张头像图片,3 人的视角、姿势、表情等属性相当。另外,选择高清的蝴蝶图片1 张作为靶刺激。 全部图片都采用p h o t o s h o p 软件进行处理,尺寸均为3 0 0 * 3 0 0 像素,亮度对比度 统一,均为自动色阶的灰度高清图片。人物图片均只露出其头、颈及部分肩部, 并且图片中除人物头像及蝴蝶之外的背景统一被黑色背景色代替。熟悉模特的部 分灰度图片随后被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给被试,以使被试在为期1 周的熟悉任务中 熟悉该模特的面孔。 4 2 3 实验准备阶段:熟悉任务 在正式实验之前的1 个星期前,通过电子邮件向每个被试发送熟悉模特的灰 度无背景照片并给予基本资料( 如模特姓名、身份等) 。在之后的1 个星期之内, 指导每个被试阅读熟悉模特的图片,并要求被试做3 套与模特面孔识别相关的图 片选择题,帮助被试学习其面孔特征,比如从5 张取自不同面孔的眼部图片中选 择属于熟悉模特的l 张。 在正式实验开始前,被试需要从取自不同女生的3 0 张头像照片中找出属于 熟悉模特的唯一l 张照片,选择证据即代表被试已经熟悉该模特的面孔特征,符 合做本实验的要求。 4 2 4 实验流程 本实验的图片刺激均通过美国n e u r o s c a n 公司出品的s t i m 2 0 程序在1 9 寸纯 平c r t 显示器的黑色背景中央呈现给被试。其中,靶刺激为蝴蝶图片,共重复 出现4 0 次;非靶刺激为李宇春、普通人及陌生人的图片,每张图片重复2 次。 所有刺激图片在呈现顺序上等概率随机出现,均固定在“+ ”图片之后呈现 1 0 0 0 m s ,随后有1 0 0 0 m s 的按键等待时间,按键之后图片将提前消失。另外,所 3 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验:名人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有图片刺激的间隔时间均为5 0 0 m s ,所以前一个刺激图片呈现结束到后面一个刺 激图片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为3 s 。,从一个“+ ”图片呈现开始至下一张“+ ” 图片出现之前被定义为一个t r i a l ,对应本研究中的一次完整决策,实验刺激序列 如下图所示。 圈一田圈一日 刺激呈现按键任务刺激呈现 5 0 0 m s 1 0 0 0 m s1 0 0 0 m s5 0 0 m s 5 0 0 m s1 0 0 0 m s 图4 1 实验刺激序列 正式实验持续8 5 分钟,首先是3 0 秒的短时练习,帮助被试熟悉按键规则。 正式实验一共是1 6 0 个t r i a l s ,分4 个b l o c k ,每个b l o c k 为2 分钟,b l o c k 之间有 1 3 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 电极点定位好之后,被试独自坐在隔音室里距离屏幕1 米左右、舒服的椅子 上,双手握持n e u r o s e a n 公司提供的反应键盘。实验开始前,告诉被试要在出现 蝴蝶图片时尽快按确定键,提醒被试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按键的速度和准确 度,并要求被试尽可能减少眨眼的次数。 4 3 脑电数据的获取及初步处理 4 3 1e r p 数据的获取 e r p 记录装置是一个n e u r o s c a n 公司出品的6 4 导电极帽,上面分布了多 个记录头皮放电情况的电极,这些电极在帽子上的位置是根据国际脑电图学会 1 9 5 8 制定的1 0 2 0 系统( j e s p e r , 1 9 5 8 ) 确定的。在实验开始前,实验人员为被 试佩戴好电极帽以及粘贴相关的眼电电极和参考电极,并将导电膏灌注到每个电 淅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验:名人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极点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每个电极点的电阻与头皮接触的最大 电阻被控制在5k q 以下,滤波波段在0 0 5 1 0 0 h z 之间,采用频率为5 0 0 h z 导, 以去除主要的噪声。 在电极帽准备就绪和被试许可之后,开始正式实验并记录e r p 数据。本实 验采用的是n e u r o s c a n 公司出品的6 4 导脑电记录放大器和记录系统,并利用 s c a n 4 3 软件记录被试的脑电。 4 3 2e r p 数据的离线分析 在该阶段,对收集到的每个被试的e e g 初始数据进行离线分析,步骤如下: ( 1 ) 合并4 个b l o c k 的e e g 数据,并剔除有明显飘移等质量不好的脑电数 据段,以保证叠加后总平均数据的可靠性。 ( 2 ) 以v e o g 为参考电极进行眼电伪迹的校正,去除眼电对e e g 的影响。 ( 3 ) 进行e e g 数据分段并做基线矫正,以图片刺激呈现前的2 0 0i l l s 至刺 激呈现之后的8 0 0m s 作为一个分析时程( e p o c h ) 将e e g 数据分段,并将前2 0 0 m s 内的脑电作为基线,将刺激呈现后的脑电与之相减后的电位数据即为基线矫正后 的数据。 ( 4 ) 剔除振幅超过8 0hv 的e e g 数据片段。 ( 5 ) 叠加平均,根据刺激呈现类别,将脑电数据段按照对应粉丝、非粉丝 组的“名人图片”、“熟悉人图片”、“陌生人图片”刺激并分别进行叠加平均,获 得6 种组合类别的e r p 数据。 ( 6 ) 对每个类别的e r p 数据做低通( 3 0 h z ,1 6 d b o c t a v e ) 滤波。 ( 7 ) 对两组被试的e r p 数据分别进行分类平均,得到两组组各自的总平均 e r p 分类数据。 ( 8 ) 分别依照各组的总平均e r p 分类数据对其脑地形图分析。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验:名人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4 4 数据分析 4 4 1 行为数据分析 行为数据是指被试于靶刺激( 即蝴蝶图片) 呈现后进行正确按键的反应时间 及按键正确率,并依次计算得出被试组的平均反应时及标准差( 如下图所示) 。 另外,两组被试的正确率为1 0 0 ,说明两组被试对实验任务均保持了较好的注 意力和投入度。 表4 4 被试按键反应时数据 被试组别 人数 平均值( m s )标准差s i g ( 2 一t a i l e d ) 粉丝组1 63 8 6 2 85 2 9 4 7 0 80 0 2 8 非粉丝组 1 6 3 4 2 6 85 4 1 2 8 53 从上表可知,粉丝组被试的对靶刺激的平均反应时显著大于非粉丝组被试 ( p = 0 0 2 8 面4 。 d 3 荟 6 一m m s ) 8 - 1 0 一 1 2 1 4 一。f a n _ c e l e b n t y f a nf a m i h a r f a nu n 妇m i h a r _ 一 2 一 立慕n 1 7 0 l - j r :矬弧 o ol w , 岁 2 等4 : 詈 6 8 1 0 一n o t f a n c e l e b r i t y 1 2 - n o t f a nf a m d t a r 一一一n o t f a nu n f :a m i l i a r 1 五一 图4 4 粉丝组、非粉丝组p 0 8 点位的e r p 波形图 对n 1 7 0 振幅的重复测量a n o v a 的结果显示,刺激图片类别的主效应显著 ( f ( 2 ,3 2 ) = 7 1 2 9 p = - 0 0 0 2 0 0 5 ) ,其中熟悉人图片相比陌生人图片诱发了显著的 更为负向的n 1 7 0 振幅( 1 9 = 0 0 0 3 0 0 5 ) ,而名人图片与其他两类图片没有显著差 异( p = o 2 4 3 0 0 5 ) 。 ( 2 ) p 2 成分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的脑地形图及对照已有的相关文献,确定选择在电极 f 3 f z f 4 、f c 3 f c z f c 4 及c 3 c z c 4 等9 个电极点上测量p 2 成分。本次测得 的p 2 成分的时间窗口为1 4 0 m s 18 0 m s ,峰值潜伏期越为16 0 m s 。粉丝组、非粉 丝组的p 2 成分在9 个电极点上平均振幅的描述性统计分别见下面两表所示。 表4 7 粉丝组p 2 成分概况( 单位微伏) 粉丝组 点位 名人图片熟悉人图陌生人图 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 f 3 4 5 4 5 6 7 1 5 2 7 2 0 5 63 7 7 6 6 1 1 5 0 2 3 8 5 6 4 1 8 3 3 8 5 3 8 2 4 48 f z4 7 3 5 9 635 8 0 4 50 33 8 10 9 3 85 7 8 6 0 8 64 1 8 7 6 6 55 5 1 2 2 4 4 f 4 4 3 8 7 0 97 5 4 80 7 0 23 6 1 9 4 54 9 8 2 5 6 53 9 4 4 17 3 5 0 0 2 6 5 2 f c 34 5 0 9 8 44 5 4 9 2 1 13 9 57 8 3 84 4 4 2 5 3 54 1 2 2 8 0 84 3 6 19 3 】 f c z4 6 9 0 5 8 25 5 8 9 7 4 83 9 93 6 165 7 2 7 3 6 34 2 6 0 2 2 25 3 8 7 0 53 f c 43 9 8 8 4 8 84 8 9 8 6 7 63 2 18 2 474 4 5 9 0 8 73 5 1 1 6 6 34 5 5 0 6 3 4 c 33 8 6 9 7 1 64 1 6 4 5 6 73 5 53 2 163 8 3 8 0 13 4 6 9 3 4 93 7 1 5 2 55 c z4 6 7 2 6 955 2 87 9 0 73 5 4 0 0 164 8 7 2 7 3 53 8 16 2 2 64 7 5 9 8 4 9 c 43 0 2 8 5 1 44 6 17 8 632 0 0 6 7 2 54 0 83 2 2 82 4 8 2 7 3 93 8 3 0 9 9 9 表4 8 非粉丝组p 2 成分概况( 单位:微伏) 非粉丝组 点位 名人图片熟悉人图陌生人图 均值标准差均值 标准差均值标准差 f 36 9 2 4 3 654 2 4 5 2 3 9 5 4 7 1 4 6 65 0 0 2 2 8 15 7 6 8 2 164 6 9 0 3 5 8 f z7 0 0 8 3 94 2 8 8 0 5 75 4 4 5 3 6 6 5 1 1 4 9 6 85 9 7 5 2 6 1 5 0 2 4 7 6 1 f 46 9 6 5 3 8 94 1 5 2 0 185 1 3 5 2 2 84 5 16 9 4 35 7 7 0 0 194 5 1 5 6 0 9 f c 36 8 2 2 2 3 24 1 8 1 6 3 55 7 10 7 13 4 8 4 8 0 4 56 1 5 0 1 “4 5 6 5 6 1 9 f c z7 3 6 0 4 2 64 4 8 6 5 4 95 8 5 0 4 4 75 2 3 7 8 16 5 0 6 3 4 94 8 2 1 5 8 f c 46 8 7 5 0 3 94 0 6 1 1 2 15 3 0 4 6 8 64 17 7 13 86 0 0 8 5 13 4 3 3 1 4 9 6 c 36 5 8 4 8 6 53 8 5 4 1 2 15 5 4 6 4 3 74 2 7 0 0 2 76 0 10 3 4 24 2 2 2 1 15 c z7 4 7 8 7 0 44 0 7 5 9 6 16 0 0 6 93 94 4 7 2 1 4 27 0 8 4 475 4 6 7 6 9 6 6 c 46 9 3 5 3 23 7 3 7 0 85 1 6 10 6 73 6 0 4 4 5 76 2 17 2 6 34 2 5 2 97 8 4 l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名人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为了检验不同被试问由不同的面孔刺激所引起的p 2 成分是否有差异,本研 究对1 4 0 m s 18 0m s 时间窗口内的电位值进行2 ( 粉丝组非粉丝组) 3 ( 名人 熟悉人陌生人) 9 ( f 3 f z f 4 f c 3 f c z f c 4 c 3 c z c 4 ) 的重复测量a n o v a 检 验。下面3 张图片分别显示了两组被试由刺激图片在f z 、f c z 、c z 电极上的诱 发的e r p 波形及p 2 成分( 刺激图片的呈现时间点为0 m s ,p 2 成分由灰色色块 指示) 。 4 2 粉够f z 一1 0 爹 一f a n c e i e b 嘶 - t f a nf a m d i a r - s ? :纛 一一一f a nu n f a m l i i a r ,胡孽a 畚y 。 、隧羔 孓 善5 q 芒 1 0 怍粉丝f z , 笏 。一n o t f a n c e l e d n t y 5 获爹 n o t f a nf a m i k a r n o t f a nu n t a m i b a r ,吣,i ,肆i夕、鼎 h ;,、, i ¥。妒 0 0 3s 。 刁 q e 1 0 图4 5 粉丝,非粉丝组在f z 电位的p 2 成分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粉丝f c z 实验:名人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非粉始一f c z - 1 0 n o t f a n c e m b n t yl 笏 n o t f a nf a m d l a r l n o t f a nu n 协m i l l z l rl 与 胡j 臁彦 扩7 。 j 够。蟛。 35 一 m 口 3 拿1 0 1 5 - 图4 6 粉丝、非粉丝组在f c z 电位的p 2 成分 4 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名人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粉够c z 1 u 黪 。一f a n c e e b n t y - f a nf a m i l i a r - 5 : i f a nu n l a m = l 国r 。 。 哥 0 ,一。 ;、。0 ;0 z u u 4 u :u b u :u b u :i o o 苗 5 一 口 : 盘 薹1 0 5 “ t 酊i e m s ) 推粉丝c z - 5 - 骟琴 n o t f a n c e i e b n t y n o t f a nf a m i l i a r 一一一n o t f a nu n 谗m i l 塌盯 r ,。 扣- ,- 一 。 0 0 , e5 - 1 0 3 皇 a 1 0 一 1 5 - 图4 7 粉丝、非粉丝组在c z 电位的p 2 成分 对p 2 振幅的重复测量a n o v a 的结果显示,刺激图片类别的主效应显著 ( f ( 2 ,3 2 ) = 6 3 7 ,p = o 0 0 4 0 0 5 ) ,其中名人图片相比熟悉人图片诱发了显著更为正 向的p 2 振幅( p = o 0 0 1 0 0 5 ) ,而名人图片与陌生人图片没有显著差异 ( p = 0 2 4 3 o 0 5 ) 。另外,电极点的主效应不显著( f ( 8 3 2 ) = 2 6 6 8 4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名人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p = o 0 6 5 0 0 5 ) 。 ( 3 ) n 2 成分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的脑地形图及对照已有的相关文献,确定选择在电极 f 3 f z f 4 、f c 3 f c z f c 4 及c 3 c z c 4 等9 个电极点上测量n 2 成分。本次测得 的p 2 成分的时间窗口为1 8 0 m s 2 4 0 m s ,峰值潜伏期越为2 1 0 m s 。粉丝组、非粉 丝组的n 2 成分在9 个电极点上平均振幅的描述性统计分别见下面两表所示。 表4 9 粉丝组n 2 成分概况( 单位:微伏) 粉丝组 电位名人图片熟悉、图陌生人图 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 f 3一o 2 0 4 6 63 0 2 1 8 4 1一o 7 6 3 4 53 5 3 8 63 71 4 7 8 52 9 3 0 3 7 9 f zo 3 8 0 2 53 3 2 7 0 5 9- 1 12 4 5 5 3 9 55 9 3 8 1 7 6 7 2 33 7 2 3 3 5 1 f 40 0 0 2 2 43 2 0 7 4 3 60 6 8 2 4 13 6 3 8 17 91 1 2 2 9 93 3 18 7 63 f c 31 0 9 3 4 1 43 3 6 9 9 5 50 9 7 6 8 233 7 2 6 8 1 1一o 17 5 5 23 0 5 6 9 2 f c z0 4 2 4 7 6 24 2 3 0 3 2 6- 0 0 9 4 2 34 3 6 6 3 6 1- 0 7 7 1 4 44 0 6 6 8 4 f c 41 0 0 0 8 4 83 4 3 2 6 10 4 0 3 4 8 83 7 7 5 9 0 5- 0 0 8 6 7 23 7 7 0 8 3 7 c 31 8 3 2 6 9 53 6 4 3 8 672 0 63 5 6 13 6 2 7 5 70 8 0 4 1 183 2 5 4 9 8 5 c z1 5 6 4 0 4 94 4 5 3 9 7 61 0 4 8 7 9 64 5 0 2 3 5 50 3 6 8 27 44 4 13 2 8 1 c 41 5 4 7 4 183 7 0 7 3 4 71 13 4 9 2 64 0 15 8 3 2o 8 8 1 6 44 0 0 9 2 8 9 表4 1 0 非粉丝组n 2 成分概况( 单位:微伏) 非粉丝组 电位 名人图片熟悉人图陌生人图 均值 标准差均值 标准差均值 标准差 f 32 6 3 6 0 84 9 2 0 7 2 90 13 5 6 84 8 2 8 4 3 40 6 5 5 4 64 0 6 2 9 3 1 f z 2 9 2 6 9 5 1 4 9 8 1 5 5 10 1 55 6 3 6 5 4 3 0 3 8 5 0 2 6 6 0 3 4 5 7 6 2 4 2 f 42 9 0 7 9 3 95 0 2 10 3一o 0 3 6 2 55 0 2 0 5 9 7一o 2 8 6 8 84 17 6 8 2 7 f c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视频内容审核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精准农业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乳制品智能切割与分装设备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复习提分资料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检测卷及答案详解(新)
- 熔炉能效实时监测-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技术检测与标准认证服务项目建议书
- 2025-2026学年新疆库车县乌尊镇乌尊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 2025-202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
- 预测性维护-第7篇-洞察及研究
- HND商务文化和策略
- 小班-社会语言-懂礼貌的好宝宝-课件(互动版)
- 西北农林《工程水文学》课后习题
- 朝天区东溪河大桥建设工程(主引道)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
- 中国历史简介
- 普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
- 期权考试题库答题版
- 给排水巡视检查记录表
- YY/T 1754.1-2020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研究第1部分:通用要求
- 新闻编辑(修改版)马工程课件 第六章
- GB/T 17188-1997农业灌溉设备滴灌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